《好的孤獨》:換種活法,人生大可不必這般孤獨的活著

陳果 復旦大學 三聯生活週刊 美文 最後一米陽光 2018-12-05
《好的孤獨》:換種活法,人生大可不必這般孤獨的活著

“當你一個人獨處,自我的力量就開始覺醒,內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好的孤獨》:換種活法,人生大可不必這般孤獨的活著

陳果寫的《好的孤獨》,似乎是在做一件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很了不起,因為做得好所以了不起,更因為說這樣的命題也好,能夠進一步證明其意義也罷,都是有其含義的。

這個時代的人似乎越來越不擅長獨處了,甚至很多人會覺得能夠獨處的人很厲害,因為真的很多很多的人越來越害怕獨處。

01

獨處,就意味著孤獨,而孤獨隨之而來的是寂寞,空虛,甚至是抑鬱和惶恐。

就像狄更斯在《雙城記》寫道的那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這段話一再被引用是有其意義的,因為空泛的詞,因為概括性的詞,因為這範圍似乎囊括了所有,因而適用於任何時代。

《好的孤獨》:換種活法,人生大可不必這般孤獨的活著

就像孤獨,有人說起不好,自然也有人覺得好(矛盾和辯證共存)。這是從古至今都存在的問題,因而沒有標準答案,而沒有答案的問題似乎總有人願意為其填補點什麼內容。無論是從自身出發,又或是從時代出發,每個人各抒己見,自然都各有依據,而這依據,其大多數而言是空泛的,更多的來自於個例。

02

而孤獨,自古以來,都是無可避免的。

無論是在人群中的孤獨,還是在獨處時的孤獨,每個人都會有其孤獨的時候,這種孤獨來自於某種遠見,深見。

就像陳果在《好的孤獨》裡談論的那般,孤獨並非是來自於某些特定的地方,但總有某些地方會觸動你,而這觸動,你沒深入一次,就意味著隨時都可能觸碰到真正的孤獨。

《好的孤獨》:換種活法,人生大可不必這般孤獨的活著

這是一種遠離人群的,甚至遠離人類的,來源於自身的人性所賦予的,又或者是環境造就了你的孤獨。

就像生命、態度、道德、生老病死、愛、感恩等等,一切人生的問題都是孤獨的。

這種孤獨來自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東西,我喜歡稱之為人性,也許不同的人會有更多的解讀。

03

但無可避免的,人其實更多的還是和自己相處,哪怕社會進步,哪怕人和人的關係日益和諧,哪怕人與人之間的趨同感越來越強,孤獨依舊存在。

故而,有人說,生而為人,生而孤獨。

而實際上,孤獨的屬性也並非是單一的,這也就造就了好壞,是非,影響如何的命題和思考。

《好的孤獨》:換種活法,人生大可不必這般孤獨的活著

而《好的孤獨》是怎樣的呢?

這種孤獨更像是某種內心的沉靜,更像是讓你認清自己,聽取內心,更像是讓你變得從容,不再迷茫和慌亂的力量。

孤獨讓你與自己對話,內心會告訴你答案。所有的複雜在孤獨面前終將丟下偽裝,從而變得簡單。只要你勇於去面對,你會發現那些所謂的浮躁、迷茫、空虛、寂寞,終將會變得充實,所有的焦慮會變為平靜,所有的脆弱都會讓你變得強大起來,從內而外,實現真正的強大,從此再也不會感到迷茫,再也不會為誰受傷。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足夠坦誠,敢於去面對自己的孤獨。

04

可能,這對於很多人來說很難,真的很難。

畢竟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戴著面具生活,越來越多的人越害怕做自己,也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做自己的難處,太孤獨了不是嗎?

《好的孤獨》:換種活法,人生大可不必這般孤獨的活著

其實,真不會。

一旦你選擇了做自己,世界便少了很多無謂的煩惱,你將不再為世俗的那些偏見,評價而活,做自己真的很爽,而孤獨,真的很享受,甚至你會捨不得你的孤獨,甚至可能喜歡上單身(哈哈……),自願為了孤獨而捨棄很多很多的雜念。

05

當然,關於單身這件事,別害怕。

《好的孤獨》不會讓你真的從此就對外界不感興趣,相反,因為你對自己,對生命,對生活的瞭解,這些都會增加你對事物的客觀判斷,和思考,這也就意味著你可以更輕鬆的擁有幸福,而愛,何嘗不是幸福的一種。

《好的孤獨》:換種活法,人生大可不必這般孤獨的活著

就像《好的孤獨》中《無知催生恐懼》裡說的那般:“我們選擇如何看待死亡,決定了死亡對我們而言意味著什麼。”

同樣的道理,“我們沒有誰真正經歷過死亡,沒有誰敢說真正明白什麼是死亡,但是既然它是一件難以逃避的事情,是自然賦予我們無可選擇的必然歸宿,那就必有其道理,必有其深意。”

06

而孤獨,哪裡又會真的將你毀滅呢?

就像古希臘哲學家說的那般“干擾我們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

所以,與其說,這是對死亡恐懼的詮釋,不如說這是對人生的一種態度,向死而生,向陽而生。

《好的孤獨》:換種活法,人生大可不必這般孤獨的活著

所以,與其計較生命的長短,不如讓有限的生命充實豐滿。

而不是面對未知,或是空虛,或是孤獨,就陷入束手無措,從而自甘墮落,這是不值得的。

說到底,這是在宣揚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對自己的自重自尊自愛的態度,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反哺,和感恩的心態。

07

陳果,生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副教授。現任復旦大學教師,在學生中擁有很高的人氣。

《好的孤獨》:換種活法,人生大可不必這般孤獨的活著

從2010年起,她的課堂視頻《關於愛情》以及《孤獨與寂寞》等被學生上傳到網絡,迅速傳播開來,廣受好評。引發《新京報》、《南方日報》、《三聯生活週刊》、《中國青年報》、鳳凰衛視等媒體平臺瘋轉。

2017年她在喜馬拉雅設的音頻課程《人生果然不同》播放量近300萬。

08

就是這麼一個強大的人,有趣的靈魂,被發現後,她沒有惶恐,沒有為自己爆紅而傲嬌,相反,她為此感到幸福,深感榮幸。

因為這讓她看到許許多多的目光還在期待,那些對她的信任,時而星星般閃爍著理解和共鳴的光,這些都是祖國的未來呀!

《好的孤獨》:換種活法,人生大可不必這般孤獨的活著

這讓她感到欣慰之餘,她也主動接受了這些期待和信任,用自己的行動做出了對於生活、生命、愛、愛情等關於我們人生的一切進行深刻的詮釋,從而讓這光散發開來,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溫暖和幸福,找到屬於自己的好的孤獨,從而不再害怕,恐懼,惶惑,這不就是我們一直在期待和尋找的“園丁”嗎?

作為“人”,作為“人”的一部分,她發自內心的,不為標新立異,只想藉此與更多相似的靈魂分享,讓更多的人能夠去發現生命的美好的部分。

09

《好的孤獨》不孤獨,孤獨的是那些依舊在徘徊,迷茫,沒有方向的靈魂。

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關注到自己的內心,能夠了解孤獨的本質,能夠從好的孤獨出發,去走向更遠,更好的未來。

就像她在篇首說的:“事實上,只有無法接受真實自我的人,才會用虛構的美自己騙自己,那是一種直面真相的癱軟無力。如果一個人無可避免地生而有弱點,那麼不能接受自己有弱點,恐怕才是他最無可救藥的‘弱點’。”

《好的孤獨》:換種活法,人生大可不必這般孤獨的活著

是的,我們大可不必這樣,我們大可以活成我們自己。

活得更本色一點,更真實一些,這才是對自己的真誠與善待。

——讀《好的孤獨》有感

—END—

謝丹儒

2018年11月於廈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