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

“好萊塢”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工業聚集地,總是能吸引世界各地電影人的注意。

上個世紀90年代,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開始出現頹勢。不少香港電影人,也開始將目光聚焦在好萊塢的大銀幕,成龍便是其中之一。

憑藉1995年的《紅番區》,成龍獲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認可,成功走入好萊塢的片場。而“尖峰系列”可觀的票房成績,也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銀幕地位。2017年,成龍還獲得了“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榮譽,成為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語演員。

在那些走入好萊塢的華語演員當中,成龍無疑是成績最為顯著的一個。然而這位動作巨星進軍好萊塢的道路,卻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早在1980年,成龍便開始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衝擊,但直到1995年才成功走入北美市場。

"

“好萊塢”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工業聚集地,總是能吸引世界各地電影人的注意。

上個世紀90年代,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開始出現頹勢。不少香港電影人,也開始將目光聚焦在好萊塢的大銀幕,成龍便是其中之一。

憑藉1995年的《紅番區》,成龍獲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認可,成功走入好萊塢的片場。而“尖峰系列”可觀的票房成績,也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銀幕地位。2017年,成龍還獲得了“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榮譽,成為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語演員。

在那些走入好萊塢的華語演員當中,成龍無疑是成績最為顯著的一個。然而這位動作巨星進軍好萊塢的道路,卻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早在1980年,成龍便開始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衝擊,但直到1995年才成功走入北美市場。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好萊塢片商眼中的“李小龍接班人”,成龍的好萊塢首秀

1973年,李小龍的《龍爭虎鬥》讓北美觀眾看到了功夫片的魅力,而好萊塢的片商也看到了香港電影人身上的市場潛力。於是在1973年之後,不少好萊塢片商開始前往香港,尋求合作機會。

70年代中後期,成龍憑藉功夫喜劇,開始在港片銀幕之上崛起。1980年,好萊塢華納影業找到了嘉禾,並希望為成龍打造一部功夫片《殺手壕》。藉此機會,成龍也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了首度衝鋒。

"

“好萊塢”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工業聚集地,總是能吸引世界各地電影人的注意。

上個世紀90年代,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開始出現頹勢。不少香港電影人,也開始將目光聚焦在好萊塢的大銀幕,成龍便是其中之一。

憑藉1995年的《紅番區》,成龍獲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認可,成功走入好萊塢的片場。而“尖峰系列”可觀的票房成績,也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銀幕地位。2017年,成龍還獲得了“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榮譽,成為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語演員。

在那些走入好萊塢的華語演員當中,成龍無疑是成績最為顯著的一個。然而這位動作巨星進軍好萊塢的道路,卻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早在1980年,成龍便開始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衝擊,但直到1995年才成功走入北美市場。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好萊塢片商眼中的“李小龍接班人”,成龍的好萊塢首秀

1973年,李小龍的《龍爭虎鬥》讓北美觀眾看到了功夫片的魅力,而好萊塢的片商也看到了香港電影人身上的市場潛力。於是在1973年之後,不少好萊塢片商開始前往香港,尋求合作機會。

70年代中後期,成龍憑藉功夫喜劇,開始在港片銀幕之上崛起。1980年,好萊塢華納影業找到了嘉禾,並希望為成龍打造一部功夫片《殺手壕》。藉此機會,成龍也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了首度衝鋒。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殺手壕》講述了一位中國拳師參加美國“殺手壕”格鬥大賽的故事。華納電影希望這部《殺手壕》,能像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一樣,締造票房神話。為此,華納影業特意邀請了曾執導《龍爭虎鬥》、《死亡遊戲》的羅伯特·高洛斯,為該片擔任導演。

然而自1973年的《龍爭虎鬥》之後,邵氏、嘉禾的不少優秀功夫片,開始被北美院線引入。70年代末的北美觀眾,對於功夫片已經開始審美疲勞。

1980年的《殺手壕》裡,成龍的打鬥表現雖然十分出色,但上映後卻效果平淡,成龍與好萊塢片商的首次合作,最終也以失敗收場。

"

“好萊塢”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工業聚集地,總是能吸引世界各地電影人的注意。

上個世紀90年代,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開始出現頹勢。不少香港電影人,也開始將目光聚焦在好萊塢的大銀幕,成龍便是其中之一。

憑藉1995年的《紅番區》,成龍獲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認可,成功走入好萊塢的片場。而“尖峰系列”可觀的票房成績,也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銀幕地位。2017年,成龍還獲得了“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榮譽,成為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語演員。

在那些走入好萊塢的華語演員當中,成龍無疑是成績最為顯著的一個。然而這位動作巨星進軍好萊塢的道路,卻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早在1980年,成龍便開始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衝擊,但直到1995年才成功走入北美市場。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好萊塢片商眼中的“李小龍接班人”,成龍的好萊塢首秀

1973年,李小龍的《龍爭虎鬥》讓北美觀眾看到了功夫片的魅力,而好萊塢的片商也看到了香港電影人身上的市場潛力。於是在1973年之後,不少好萊塢片商開始前往香港,尋求合作機會。

70年代中後期,成龍憑藉功夫喜劇,開始在港片銀幕之上崛起。1980年,好萊塢華納影業找到了嘉禾,並希望為成龍打造一部功夫片《殺手壕》。藉此機會,成龍也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了首度衝鋒。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殺手壕》講述了一位中國拳師參加美國“殺手壕”格鬥大賽的故事。華納電影希望這部《殺手壕》,能像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一樣,締造票房神話。為此,華納影業特意邀請了曾執導《龍爭虎鬥》、《死亡遊戲》的羅伯特·高洛斯,為該片擔任導演。

然而自1973年的《龍爭虎鬥》之後,邵氏、嘉禾的不少優秀功夫片,開始被北美院線引入。70年代末的北美觀眾,對於功夫片已經開始審美疲勞。

1980年的《殺手壕》裡,成龍的打鬥表現雖然十分出色,但上映後卻效果平淡,成龍與好萊塢片商的首次合作,最終也以失敗收場。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二度衝擊好萊塢失利,卻造就了警匪港片經典

進入80年代之後,功夫喜劇市場開始衰退,洪金寶、成龍、元彪等人都開始向現代動作片轉型。而“福星系列”、《快餐車》、《A計劃》等作品,也都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80年代中期,憑藉動作喜劇重拾自信的成龍,再度產生了進軍好萊塢的想法。1985年,成龍的“威禾電影”與好萊塢“華納影業”進行了合作,共同打造了動作警匪片《威龍猛探》。成龍與好萊塢電影人詹姆斯·格利肯豪斯,共同為該片擔任了導演。

"

“好萊塢”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工業聚集地,總是能吸引世界各地電影人的注意。

上個世紀90年代,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開始出現頹勢。不少香港電影人,也開始將目光聚焦在好萊塢的大銀幕,成龍便是其中之一。

憑藉1995年的《紅番區》,成龍獲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認可,成功走入好萊塢的片場。而“尖峰系列”可觀的票房成績,也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銀幕地位。2017年,成龍還獲得了“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榮譽,成為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語演員。

在那些走入好萊塢的華語演員當中,成龍無疑是成績最為顯著的一個。然而這位動作巨星進軍好萊塢的道路,卻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早在1980年,成龍便開始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衝擊,但直到1995年才成功走入北美市場。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好萊塢片商眼中的“李小龍接班人”,成龍的好萊塢首秀

1973年,李小龍的《龍爭虎鬥》讓北美觀眾看到了功夫片的魅力,而好萊塢的片商也看到了香港電影人身上的市場潛力。於是在1973年之後,不少好萊塢片商開始前往香港,尋求合作機會。

70年代中後期,成龍憑藉功夫喜劇,開始在港片銀幕之上崛起。1980年,好萊塢華納影業找到了嘉禾,並希望為成龍打造一部功夫片《殺手壕》。藉此機會,成龍也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了首度衝鋒。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殺手壕》講述了一位中國拳師參加美國“殺手壕”格鬥大賽的故事。華納電影希望這部《殺手壕》,能像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一樣,締造票房神話。為此,華納影業特意邀請了曾執導《龍爭虎鬥》、《死亡遊戲》的羅伯特·高洛斯,為該片擔任導演。

然而自1973年的《龍爭虎鬥》之後,邵氏、嘉禾的不少優秀功夫片,開始被北美院線引入。70年代末的北美觀眾,對於功夫片已經開始審美疲勞。

1980年的《殺手壕》裡,成龍的打鬥表現雖然十分出色,但上映後卻效果平淡,成龍與好萊塢片商的首次合作,最終也以失敗收場。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二度衝擊好萊塢失利,卻造就了警匪港片經典

進入80年代之後,功夫喜劇市場開始衰退,洪金寶、成龍、元彪等人都開始向現代動作片轉型。而“福星系列”、《快餐車》、《A計劃》等作品,也都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80年代中期,憑藉動作喜劇重拾自信的成龍,再度產生了進軍好萊塢的想法。1985年,成龍的“威禾電影”與好萊塢“華納影業”進行了合作,共同打造了動作警匪片《威龍猛探》。成龍與好萊塢電影人詹姆斯·格利肯豪斯,共同為該片擔任了導演。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威龍猛探》講述了一對紐約的刑警拍檔,前往香港抓捕罪犯的故事。該片的拍攝過程中,成龍與詹姆斯·格利肯豪斯產生了分歧。成龍希望將喜劇、特技元素與傳統警匪片結合,而詹姆斯·格利肯豪斯則希望打造一部中規中矩的好萊塢式警匪片。

兩位導演的意見不和,讓這部《威龍猛探》在不斷的爭執與修改中,成為了一部極為平庸的作品。成龍的好萊塢進擊之路,也再度以失敗告終。

《威龍猛探》雖然失敗了,但成龍並沒有放棄自己“將喜劇、特技元素與傳統警匪片結合”的想法。《威龍猛探》之後,成龍將自己的想法,發揮在了港片銀幕之上,並推出了港片經典《警察故事》。

"

“好萊塢”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工業聚集地,總是能吸引世界各地電影人的注意。

上個世紀90年代,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開始出現頹勢。不少香港電影人,也開始將目光聚焦在好萊塢的大銀幕,成龍便是其中之一。

憑藉1995年的《紅番區》,成龍獲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認可,成功走入好萊塢的片場。而“尖峰系列”可觀的票房成績,也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銀幕地位。2017年,成龍還獲得了“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榮譽,成為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語演員。

在那些走入好萊塢的華語演員當中,成龍無疑是成績最為顯著的一個。然而這位動作巨星進軍好萊塢的道路,卻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早在1980年,成龍便開始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衝擊,但直到1995年才成功走入北美市場。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好萊塢片商眼中的“李小龍接班人”,成龍的好萊塢首秀

1973年,李小龍的《龍爭虎鬥》讓北美觀眾看到了功夫片的魅力,而好萊塢的片商也看到了香港電影人身上的市場潛力。於是在1973年之後,不少好萊塢片商開始前往香港,尋求合作機會。

70年代中後期,成龍憑藉功夫喜劇,開始在港片銀幕之上崛起。1980年,好萊塢華納影業找到了嘉禾,並希望為成龍打造一部功夫片《殺手壕》。藉此機會,成龍也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了首度衝鋒。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殺手壕》講述了一位中國拳師參加美國“殺手壕”格鬥大賽的故事。華納電影希望這部《殺手壕》,能像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一樣,締造票房神話。為此,華納影業特意邀請了曾執導《龍爭虎鬥》、《死亡遊戲》的羅伯特·高洛斯,為該片擔任導演。

然而自1973年的《龍爭虎鬥》之後,邵氏、嘉禾的不少優秀功夫片,開始被北美院線引入。70年代末的北美觀眾,對於功夫片已經開始審美疲勞。

1980年的《殺手壕》裡,成龍的打鬥表現雖然十分出色,但上映後卻效果平淡,成龍與好萊塢片商的首次合作,最終也以失敗收場。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二度衝擊好萊塢失利,卻造就了警匪港片經典

進入80年代之後,功夫喜劇市場開始衰退,洪金寶、成龍、元彪等人都開始向現代動作片轉型。而“福星系列”、《快餐車》、《A計劃》等作品,也都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80年代中期,憑藉動作喜劇重拾自信的成龍,再度產生了進軍好萊塢的想法。1985年,成龍的“威禾電影”與好萊塢“華納影業”進行了合作,共同打造了動作警匪片《威龍猛探》。成龍與好萊塢電影人詹姆斯·格利肯豪斯,共同為該片擔任了導演。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威龍猛探》講述了一對紐約的刑警拍檔,前往香港抓捕罪犯的故事。該片的拍攝過程中,成龍與詹姆斯·格利肯豪斯產生了分歧。成龍希望將喜劇、特技元素與傳統警匪片結合,而詹姆斯·格利肯豪斯則希望打造一部中規中矩的好萊塢式警匪片。

兩位導演的意見不和,讓這部《威龍猛探》在不斷的爭執與修改中,成為了一部極為平庸的作品。成龍的好萊塢進擊之路,也再度以失敗告終。

《威龍猛探》雖然失敗了,但成龍並沒有放棄自己“將喜劇、特技元素與傳統警匪片結合”的想法。《威龍猛探》之後,成龍將自己的想法,發揮在了港片銀幕之上,並推出了港片經典《警察故事》。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成功走入好萊塢的佳作,拉開內地賀歲檔序幕的經典

《警察故事》可謂是成龍演藝生涯中,極為經典的一部作品,該片徹底奠定了成龍熱血、拼命的特技喜劇風格。隨後的《警察故事2》、《警察故事3》、《龍兄虎弟》、《飛鷹計劃》也都是該風格下的衍生作品。

1995年,香港“嘉禾”與美國“新線電影”合作,為成龍拍攝了動作片《紅番區》。在該片中,成龍將自己的動作風格,進行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大場面的特技場景,也刺激了不少北美觀眾的眼球。《紅番區》在北美上映後,取得了3200多萬美金的票房,獲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認可。成龍也就此完成了自己進軍好萊塢的夢想。

"

“好萊塢”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工業聚集地,總是能吸引世界各地電影人的注意。

上個世紀90年代,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開始出現頹勢。不少香港電影人,也開始將目光聚焦在好萊塢的大銀幕,成龍便是其中之一。

憑藉1995年的《紅番區》,成龍獲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認可,成功走入好萊塢的片場。而“尖峰系列”可觀的票房成績,也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銀幕地位。2017年,成龍還獲得了“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榮譽,成為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語演員。

在那些走入好萊塢的華語演員當中,成龍無疑是成績最為顯著的一個。然而這位動作巨星進軍好萊塢的道路,卻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早在1980年,成龍便開始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衝擊,但直到1995年才成功走入北美市場。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好萊塢片商眼中的“李小龍接班人”,成龍的好萊塢首秀

1973年,李小龍的《龍爭虎鬥》讓北美觀眾看到了功夫片的魅力,而好萊塢的片商也看到了香港電影人身上的市場潛力。於是在1973年之後,不少好萊塢片商開始前往香港,尋求合作機會。

70年代中後期,成龍憑藉功夫喜劇,開始在港片銀幕之上崛起。1980年,好萊塢華納影業找到了嘉禾,並希望為成龍打造一部功夫片《殺手壕》。藉此機會,成龍也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了首度衝鋒。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殺手壕》講述了一位中國拳師參加美國“殺手壕”格鬥大賽的故事。華納電影希望這部《殺手壕》,能像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一樣,締造票房神話。為此,華納影業特意邀請了曾執導《龍爭虎鬥》、《死亡遊戲》的羅伯特·高洛斯,為該片擔任導演。

然而自1973年的《龍爭虎鬥》之後,邵氏、嘉禾的不少優秀功夫片,開始被北美院線引入。70年代末的北美觀眾,對於功夫片已經開始審美疲勞。

1980年的《殺手壕》裡,成龍的打鬥表現雖然十分出色,但上映後卻效果平淡,成龍與好萊塢片商的首次合作,最終也以失敗收場。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二度衝擊好萊塢失利,卻造就了警匪港片經典

進入80年代之後,功夫喜劇市場開始衰退,洪金寶、成龍、元彪等人都開始向現代動作片轉型。而“福星系列”、《快餐車》、《A計劃》等作品,也都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80年代中期,憑藉動作喜劇重拾自信的成龍,再度產生了進軍好萊塢的想法。1985年,成龍的“威禾電影”與好萊塢“華納影業”進行了合作,共同打造了動作警匪片《威龍猛探》。成龍與好萊塢電影人詹姆斯·格利肯豪斯,共同為該片擔任了導演。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威龍猛探》講述了一對紐約的刑警拍檔,前往香港抓捕罪犯的故事。該片的拍攝過程中,成龍與詹姆斯·格利肯豪斯產生了分歧。成龍希望將喜劇、特技元素與傳統警匪片結合,而詹姆斯·格利肯豪斯則希望打造一部中規中矩的好萊塢式警匪片。

兩位導演的意見不和,讓這部《威龍猛探》在不斷的爭執與修改中,成為了一部極為平庸的作品。成龍的好萊塢進擊之路,也再度以失敗告終。

《威龍猛探》雖然失敗了,但成龍並沒有放棄自己“將喜劇、特技元素與傳統警匪片結合”的想法。《威龍猛探》之後,成龍將自己的想法,發揮在了港片銀幕之上,並推出了港片經典《警察故事》。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成功走入好萊塢的佳作,拉開內地賀歲檔序幕的經典

《警察故事》可謂是成龍演藝生涯中,極為經典的一部作品,該片徹底奠定了成龍熱血、拼命的特技喜劇風格。隨後的《警察故事2》、《警察故事3》、《龍兄虎弟》、《飛鷹計劃》也都是該風格下的衍生作品。

1995年,香港“嘉禾”與美國“新線電影”合作,為成龍拍攝了動作片《紅番區》。在該片中,成龍將自己的動作風格,進行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大場面的特技場景,也刺激了不少北美觀眾的眼球。《紅番區》在北美上映後,取得了3200多萬美金的票房,獲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認可。成龍也就此完成了自己進軍好萊塢的夢想。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不光是在北美電影市場表現出色,這部《紅番區》在1995年的內地院線,也取得了3500多萬的票房成績。通過這部電影,內地電影人首度認識到了“賀歲片”這個電影營銷概念。

經歷了《殺手壕》、《威龍猛探》的失敗,1995年的《紅番區》終於讓成龍順利走入好萊塢的大銀幕。而隨後的《尖峰時刻》、《上海正午》等作品,也讓成龍一步步走上了自己的事業巔峰。

如今的成龍,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的下降,已經無法再像年輕時那樣,上演緊張、刺激的特技場景。但他留在銀幕中的那些經典作品,卻成為了不少觀眾對於一個電影時代的回憶。

"

“好萊塢”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工業聚集地,總是能吸引世界各地電影人的注意。

上個世紀90年代,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開始出現頹勢。不少香港電影人,也開始將目光聚焦在好萊塢的大銀幕,成龍便是其中之一。

憑藉1995年的《紅番區》,成龍獲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認可,成功走入好萊塢的片場。而“尖峰系列”可觀的票房成績,也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銀幕地位。2017年,成龍還獲得了“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榮譽,成為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語演員。

在那些走入好萊塢的華語演員當中,成龍無疑是成績最為顯著的一個。然而這位動作巨星進軍好萊塢的道路,卻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早在1980年,成龍便開始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衝擊,但直到1995年才成功走入北美市場。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好萊塢片商眼中的“李小龍接班人”,成龍的好萊塢首秀

1973年,李小龍的《龍爭虎鬥》讓北美觀眾看到了功夫片的魅力,而好萊塢的片商也看到了香港電影人身上的市場潛力。於是在1973年之後,不少好萊塢片商開始前往香港,尋求合作機會。

70年代中後期,成龍憑藉功夫喜劇,開始在港片銀幕之上崛起。1980年,好萊塢華納影業找到了嘉禾,並希望為成龍打造一部功夫片《殺手壕》。藉此機會,成龍也對北美電影市場,發起了首度衝鋒。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殺手壕》講述了一位中國拳師參加美國“殺手壕”格鬥大賽的故事。華納電影希望這部《殺手壕》,能像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一樣,締造票房神話。為此,華納影業特意邀請了曾執導《龍爭虎鬥》、《死亡遊戲》的羅伯特·高洛斯,為該片擔任導演。

然而自1973年的《龍爭虎鬥》之後,邵氏、嘉禾的不少優秀功夫片,開始被北美院線引入。70年代末的北美觀眾,對於功夫片已經開始審美疲勞。

1980年的《殺手壕》裡,成龍的打鬥表現雖然十分出色,但上映後卻效果平淡,成龍與好萊塢片商的首次合作,最終也以失敗收場。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二度衝擊好萊塢失利,卻造就了警匪港片經典

進入80年代之後,功夫喜劇市場開始衰退,洪金寶、成龍、元彪等人都開始向現代動作片轉型。而“福星系列”、《快餐車》、《A計劃》等作品,也都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80年代中期,憑藉動作喜劇重拾自信的成龍,再度產生了進軍好萊塢的想法。1985年,成龍的“威禾電影”與好萊塢“華納影業”進行了合作,共同打造了動作警匪片《威龍猛探》。成龍與好萊塢電影人詹姆斯·格利肯豪斯,共同為該片擔任了導演。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威龍猛探》講述了一對紐約的刑警拍檔,前往香港抓捕罪犯的故事。該片的拍攝過程中,成龍與詹姆斯·格利肯豪斯產生了分歧。成龍希望將喜劇、特技元素與傳統警匪片結合,而詹姆斯·格利肯豪斯則希望打造一部中規中矩的好萊塢式警匪片。

兩位導演的意見不和,讓這部《威龍猛探》在不斷的爭執與修改中,成為了一部極為平庸的作品。成龍的好萊塢進擊之路,也再度以失敗告終。

《威龍猛探》雖然失敗了,但成龍並沒有放棄自己“將喜劇、特技元素與傳統警匪片結合”的想法。《威龍猛探》之後,成龍將自己的想法,發揮在了港片銀幕之上,並推出了港片經典《警察故事》。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成功走入好萊塢的佳作,拉開內地賀歲檔序幕的經典

《警察故事》可謂是成龍演藝生涯中,極為經典的一部作品,該片徹底奠定了成龍熱血、拼命的特技喜劇風格。隨後的《警察故事2》、《警察故事3》、《龍兄虎弟》、《飛鷹計劃》也都是該風格下的衍生作品。

1995年,香港“嘉禾”與美國“新線電影”合作,為成龍拍攝了動作片《紅番區》。在該片中,成龍將自己的動作風格,進行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大場面的特技場景,也刺激了不少北美觀眾的眼球。《紅番區》在北美上映後,取得了3200多萬美金的票房,獲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認可。成龍也就此完成了自己進軍好萊塢的夢想。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不光是在北美電影市場表現出色,這部《紅番區》在1995年的內地院線,也取得了3500多萬的票房成績。通過這部電影,內地電影人首度認識到了“賀歲片”這個電影營銷概念。

經歷了《殺手壕》、《威龍猛探》的失敗,1995年的《紅番區》終於讓成龍順利走入好萊塢的大銀幕。而隨後的《尖峰時刻》、《上海正午》等作品,也讓成龍一步步走上了自己的事業巔峰。

如今的成龍,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的下降,已經無法再像年輕時那樣,上演緊張、刺激的特技場景。但他留在銀幕中的那些經典作品,卻成為了不少觀眾對於一個電影時代的回憶。

成龍的好萊塢之路,三次進軍北美影壇,只有最後一次取得了成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