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永陵,當地人都知道過去叫王建墓,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裡面也沒什麼富麗堂皇,很難相信這裡是一個古代皇帝的墓葬,唐末五代時期不太長久的前蜀,他的事蹟也不像劉備、諸葛亮那樣轟轟烈烈,街知巷聞。但事實上王建能從一個普通人到當上皇帝,一生並非庸庸碌碌,平淡無奇。他從底層無知無識的街頭無賴混混,到私鹽販坐牢,到中年投身從軍,最後當上皇帝,今天看來足夠傳奇勵志了。這樣的一個王建究竟有什麼獨特本領,在唐末五代的複雜環境下,能夠打拼開創一番事業呢?

揭祕成都永陵墓主王建:從無賴漢私鹽販打拼成前蜀皇帝

成都市內的王建墓永陵

一、王建在唐末進入四川的背景

王建來自中原,出生於許州舞陽縣(許州在隋朝以前屬於大名鼎鼎的潁川郡,人才輩出,舞陽縣今屬於河南省漯河市,之前有一個同名同姓的中唐詩人王建也是許州人)一戶貧民家庭,唐朝中期以來,中原連年紛亂,王建家貧,沒有機會讀書,很早便步入社會討生活。

唐朝社會風氣歷來文武並重,王建沒法讀書,少年時經常跟一幫鄉里無業遊民廝混,以偷驢殺牛、倒買倒賣為業,成了當地名聲不好的無賴混混。鄉親不堪其擾,經常咒罵王建等人。如歐陽修的《新五代史》稱王建“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里人謂之‘賊王八’”這一記載經常被後人拿來調侃說事,認為王建在家鄉混的很糟糕,鄉親都羞辱咒罵王建。這是一個過度解讀的誤會,歐陽修記載的“王八”不是今天人們印象裡侮辱人的烏龜王八,而是據說王建在家族中排行第八的王八。稍微瞭解一些唐詩宋詞作者稱呼的人都該知道,當時文人墨客官場交際關係比較親近都常常以排行相稱。那麼,鄉里鄉親是出於氣憤王建年紀輕輕不上進愛偷搶,這才罵他為賊。

王建長期窮困潦倒,又沒什麼文化,也沒什麼背景,為討生活,他只能販賣私鹽鋌而走險。但這種業務飽一頓飢一頓,而且有很大風險。整個唐朝後期雖然不排除南方一些城市開始超過北方,但經濟總體十分蕭條萎靡。以至於帶野史趣味的史書《十國春秋》就記載,王建父親病死後竟然無力下葬,只能把他埋在無主的荒地。王建挖好墓坑,準備安置棺材時,卻無法把它擺正。這時,出現一位道士怒斥王建“常葬父,發地數尺而瘞,棺輒躍出,有神人語之曰:‘此天子地,汝小民何容卜葬!’建不聽,竟葬之,棺復躍出,如是者三,乃克葬。”(見《十國春秋·卷三十五》)雖然帶著事後渲染王建有當皇帝的命,但也連帶指出當年出身的窘迫,說來和朱元璋差不了多少。

眾所周知,唐朝從憲宗到武宗連連平定藩鎮,北方不少州縣甚至到了以物換物階段。但要平定藩鎮就需要充足的經濟支撐,所以南方出產的茶鹽是財政重頭,一直為官府壟斷,其實是不允許私人做的生意。但畢竟鋌而走險的人歷來不乏,王建也是不想長期騷擾鄉里,於是就豁出去夥同一些膽大的販賣私鹽,他為人豪爽,至少一些臭味相投的人覺得他不錯,但經常販私鹽遲早會犯事,所以王建後來就被抓進牢獄。

揭祕成都永陵墓主王建:從無賴漢私鹽販打拼成前蜀皇帝

記錄十國曆史的傳記體史書十國春秋

《十國春秋》裡說,地方牢獄的人見他可憐居然私放逃走,他不敢回家,就去武當山躲藏,又遇見一個神祕隱士給他看相,建議他從軍可以改變命運。王建就下山投奔了忠武軍(今屬於河南周口市淮陽縣),在討伐王仙芝義軍的行動中逐漸立功。不過,更符合實際的說法應該是,當時朝廷平定各方需要年輕壯漢,把王建關在牢獄是“浪費資源”,為了代替服刑而被迫從軍,這才意外使他走上另一條人生道路。

黃巢起事後,唐僖宗從長安到成都躲避,忠武軍的監軍楊復光(來自宦官世家,楊復光是楊玄價的養子,後來他自己也收很多養子)奉命救主,起初不是黃巢義軍對手。楊復光到許州說服忠武軍節度使周岌倒戈(周岌一度投降了黃巢),楊復光重新整軍,手下有很多牙將,以鹿晏弘為主力,打敗朱溫等人,收復鄧州(今河南鄧縣),順帶還說動蔡州的秦宗權也倒戈。

忠武軍漸漸壯大,推出幾個獨當一面的都頭,號稱八將,王建就是其中之一,然後浩浩蕩蕩向長安進發。當時忠武軍在官軍一方比較顯赫,但究竟有多少實力不好說,像王建這樣的又有多少實力也不好說,也不排除位列八將有充門面的意思。好比進入同州(今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時,忠武軍就被義軍打敗了。收復京師的大計受挫,楊復光為此很惱火,就派人混入義軍收買朱溫,剛好朱溫和黃巢對行動發生分歧。朱溫居然投降了,楊復光建議給朱溫同州節度使待遇,唐僖宗還賜名為朱全忠。楊復光為了立功還主動聯合河東方面的沙陀軍李克用協助。楊復光雖然是一個宦官,也不排除有立功攬權的野心,客觀上確實有勇有謀,在平定黃巢一事上也立下功勞最大,但他在中和三年(883)病故。

忠武軍到巴蜀奉迎唐僖宗返回長安,鹿晏弘走到興元府(今陝西漢中市)就不肯再南下了,自稱留後,這是要做節度使的代理頭銜。這時黃巢起事還在尾聲,忠武軍肩負護駕和穩定重任,自然急需用人,王建跟著楊復光經過一番歷練,學到不少,可以看出王建後來一生行事的確頗有頭腦。當鹿晏弘過早暴露割據之心,王建並沒有跟隨鹿晏弘,而是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等四位都頭進入蜀地繼續迎接唐僖宗。

揭祕成都永陵墓主王建:從無賴漢私鹽販打拼成前蜀皇帝

黃巢起義

王建等人到利州(今四川廣元市)迎接唐僖宗返程,大宦官田令孜之前就和楊復光關係不錯,就收王建等人為養子,號稱“隨駕五都”,轉入田令孜麾下。鹿晏弘畢竟實力最強,需要有軍隊在外圍充當保障,所以唐僖宗只有封鹿晏弘為山南節度使(治所在興元府),包括也給王建等刺史頭銜。王建因此上了一個臺階,加封衛將軍,成為皇帝身邊神策軍的主要將領。

回到長安不久,河東節度使王重榮與田令孜爭奪鹽池,發兵進犯關中,唐僖宗再次到興元避難,王建作為神策軍將領一路護駕,在山路上親自為皇帝牽馬,累了還讓皇帝枕著王建的腿休息,非常盡心竭力。光啟二年(886)三月,唐僖宗到興元,命王建遙領壁州(今四川巴中市通江縣)刺史,開創了大將遙領州鎮的先河。

這次避難是田令孜引起的,田令孜也受不了眾口指責,打算以監軍名義去成都投奔弟弟陳敬瑄(田令孜本姓陳,也是別人家的養子)。然後楊復恭(為楊復光的族兄)接替田令孜開始排擠他的手下,王建被調任利州刺史。但並沒有真正到任,王建在路上也拒絕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的邀請,反而自己沿途招募兵馬,到閬州驅逐了原來的刺史,自稱防禦史,開始謀劃自己的事業。當時東川節度使(東川治所在今綿陽市三臺縣)顧彥朗也來自神策軍,與王建關係不錯,他們就聯手起來拓展勢力。

二、王建佔據全川的經過

對於王建進駐蜀地聯合顧彥朗的圖謀,位於成都的陳敬瑄感覺非常緊張,害怕他們會對西川不利。

大宦官田令孜卻很自信,認為王建為人豪傑,很重義氣,不會背叛,派人送信招王建來成都面談和解。王建原本的確信任田令孜,也希望結交陳敬瑄,還去梓州(即今三臺縣)知會顧彥朗可以共圖大事。哪知道帶兵走到鹿頭關(今德陽市東北鹿頭山下),遇陳敬瑄反悔。王建十分惱火,下令攻破鹿頭關,在綿竹打敗漢州刺史(今德陽市所轄廣漢市)張頊,奪了漢州。

揭祕成都永陵墓主王建:從無賴漢私鹽販打拼成前蜀皇帝

唐僖宗畫像

陳敬瑄遣使責問,王建回答:“義父召我前來,半路又命我回去,顧公定會懷疑我,我已經沒辦法了。”這時,顧彥朗命弟弟顧彥暉為漢州刺史,出兵幫助王建圍攻成都。但城防堅固,一時沒有攻克。

文德元年(888),王建襲擾攻打西川十二州。新繼位的唐昭宗命宰相韋昭度為西川節度使替換陳敬瑄,希望平息蜀地紛爭,詔令將西川的邛州(今邛崍)、蜀州(今崇州)、黎州(今漢源北)、雅州(今雅安)劃為永平軍,治邛州,任王建為永平軍節度使。陳敬瑄非常不滿,堅決抵抗,變成他不服從朝廷。唐昭宗便派韋昭度與顧彥朗出兵討伐,又任王建為招討牙內都指揮使。大順二年(891),王建攻佔成都,成為西川的新主人。

王建花了數年時間徹底打敗陳敬渲和田令孜,受唐昭宗冊封檢校司徒,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大使,雲南八國招撫使等職務,終於成為一方藩鎮。這期間,他一直和顧彥朗關係很好,井水不犯河水。可就在王建佔據成都的大順二年,顧彥朗病故。唐昭宗在長安又差點被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攻入京師,李克用在太原起兵勤王,王建也從成都派兵救援。但走到途中他責怪顧彥朗的弟弟顧彥輝不救駕,轉而攻打東川了。

雙方又互相攻伐不息,唐昭宗為此十分苦惱,派人前來調解罷兵。王建對皇帝表示敬重,還建議唐昭宗遷到成都,表示會積極攻打李茂貞。但王建這時早已做好謀劃,一方面命王宗謹攻打鳳翔,一方面更看重攻取東川,命王宗侃取渝州(今重慶市城區)、王宗阮取瀘州。唐昭宗再次派人勸說王建停止攻打東川,甚至打算讓李茂貞改任西川節度使。王建出於禮數,面上沒有反對,暗中繼續出擊,終於乾寧四年(897)冬攻入梓州,顧彥輝自盡,王建任命王宗滌為東川留後。

天覆元年(901),神策軍都尉、宦官韓全誨將唐昭宗帶到鳳翔軟禁,韓全誨和李茂貞是舊交。宰相崔胤卻通知朱溫前來救駕,將鳳翔城包圍。李茂貞堅守不住,打算向王建求和。王建與朱溫勢不兩立,就派人勸說李茂貞堅守,稱自己會出兵救援。為了順利出川,派王宗滌攻興元府。

天覆二年(902),武定節度使拓跋思敬歸降,王建兼併山南,勢力拓展到興元府地界。不久,荊南節度使成汭兵敗身死,王建又趁機奪夔州(今重慶奉節)、施州(今湖北恩施)、忠州(今重慶忠縣)和萬州(今重慶萬州區)。這時,王建被封為守司徒,進爵蜀王,天覆六年(906)進一步佔據歸州(今湖北秭歸),全部佔據巴東地區,勢力和地盤僅次於朱溫。

揭祕成都永陵墓主王建:從無賴漢私鹽販打拼成前蜀皇帝

朱溫畫像

天覆七年(907),朱溫在洛陽徹底改朝換代,王建不承認這個過去被他所在忠武軍所討伐過的反覆無常之徒。他發佈檄文號召李克用、李茂貞等藩鎮聯合起來為唐昭宗、唐哀帝等復仇。但李克用、李茂貞都很精明,他們覺察到王建主要希望以此號召力來抬高地位,沒有真的響應。

不久,巴蜀之地號稱有祥瑞出現。王建手下眾將都勸進:“大王雖然忠於唐朝,但是唐朝已經滅亡,正所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於是,王建率領官員、百姓痛哭三日,於九月二十五日在成都即皇帝位,國號大蜀,大封百官、諸子。次年正月,王建在成都南郊祭天,改元武成,立次子王宗懿為皇太子,頒行《永昌歷》。

三、王建治理巴蜀成為南方十國富庶之地

王建從一個不學無術的文盲無賴,到從軍步步高昇,最後成為稱霸一方的皇帝,雖然是唐朝後期趁著從軍以來的機遇,但不排除王建的確獲得很全面的歷練,與當年判若兩人,既開拓眼界,也具備才幹,因此成就一番大業。

從大局上看,唐朝末期,王建對唐僖宗、唐昭宗算是禮數周到,即便後來談不上完全忠心,但也不像李茂貞、朱溫之流對皇帝有過逼迫和不臣舉動。王建的權勢地位漸長,一方面是某種歷史機緣與他個人能力所相輔相成;但另一方面,他每前進一部都獲得朝廷任命與肯定。就當時形勢說,王建是認為自己在極力挽救唐朝衰亡,要說他的所作所為很早就有私心不夠客觀,畢竟他的出身不同於朱溫那種從義軍投誠而來的,隨時被人戴著有色眼鏡。

揭祕成都永陵墓主王建:從無賴漢私鹽販打拼成前蜀皇帝

王建鑄造發行的稀有錢幣天統國寶(蜀府宮錢為背面)

如王建堅決站在唐僖宗一方,能夠對付義父田令孜,最後被罵忘恩負義,王建堅持自己記得田令孜的恩情,但他選擇忠心朝廷,所以“大義滅親”是對的。之後,唐昭宗逃出長安避難,王建和李克用千里迢迢出兵,這種忠心也不是故作姿態,只不過王建同時把這一行動視為打擊顧彥輝吞併東川的機會,所謂一石二鳥,這表現他高明的手段。

促使王建最後決心稱帝也主要是同朱溫翻臉一較高下。對王建來說,朱溫當年既是手下敗將,又是反覆無常的投機之人,還是唐昭宗、唐哀帝的仇人。王建希望順利接過唐朝的權勢地位,可以說“假公濟私”,但也看出他的精明。實際上,他的蜀王名號也唐朝冊封,由此登位也是一種名義上的延續。

最重要的是,王建當皇帝以後並沒有一味享樂,他為安定巴蜀百姓的確做了一些事情。

王建來自窮苦人家,沒什麼文化,思想反而沒有陳舊的套路,能夠不拘一格選用人才,選拔書生王先成、布衣李景、道士杜光庭、僧人貫休等,還任用詩人韋莊為宰相,王建並不忌諱他們的身份和能力,基本都推崇每個人的長處。像韋莊已經年屆五六十歲,過去曾代表僖宗來西蜀當過“調解員”。在江南、中原到處顛沛流離,最後來成都生活了十年安穩日子,非常受王建倚重。韋莊是唐代最後一個著名詩人,是唐詩最後的一抹霞光,也由他開啟巴蜀文壇花間詞的大幕,是唐宋文學傳承交替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

揭祕成都永陵墓主王建:從無賴漢私鹽販打拼成前蜀皇帝

介紹王建墓永陵的圖書

王建在巴蜀為了恢復民生,十分注意整頓官吏,對跟隨入蜀的功臣武將管束嚴厲,如有過失能夠做到鐵面無私。收養義子是唐末五代風氣,這些人其實都是藩鎮武將賴以生存的親兵心腹。如義子王宗佶屢立戰功,官至晉公、中書令,自恃功高,被罷相之後圖謀作亂被殺。另一義子王宗訓任武泰軍節度使,鎮守黔州(今重慶彭水),驕縱不法,也被處置。不過,在一段時間休養生息,前蜀社會穩定繁榮起來後,文臣武將生活上都慢慢奢靡腐化,連王建本人後期也不能倖免,大修宮殿園林,好比在宮內湖面上行船享樂,夜夜笙歌。原本永陵歌舞藝人的石刻也是王建生活習性的一個側面。

王建佔據西川(昭宗天覆年間),原本看重當地富庶,想向百姓徵收重稅,御史大夫馮涓(原本他是田令孜、陳敬瑄任用的眉州刺史,但沒到任)建言減輕賦稅 ,招募流亡,可以壯大實力,還獻上一篇《生日頌》。王建但採納建議,還愧謝道:“如君忠諫,功業何憂”,大力恢復和發展生產。例如王建曾親自前往成都錦裡觀看繁榮的蠶市,對左右講開徵桑稅之利,意圖效法蜀漢諸葛亮獎勵紡織蜀錦生產,促進經濟,增加財政。

王建本人可以說沒什麼文化,但在巴蜀也信佛崇道,尊重有文化的人,通過他的寬容並蓄,巴蜀地區成為當時最穩定繁榮的富庶之地,在五代十國一直與南唐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