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炎炎夏日爽爽風 ——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宮學大/撰文攝影

人們都喜歡名山的嫵媚姿容,喜歡廣闊草原的秀美風光,喜歡宮殿廟宇的肅穆素雅,喜歡江河山川的奔放豪邁。時值盛夏,我有幸遊覽了集名山、草原、宮殿、廟宇、江河山川、園林建築於一體的避暑勝地一一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位於我國華北北部的承德市的北部。南距北京250公里,東距瀋陽400公里。山莊面積為564萬平方米,有兩個頤和園那麼大。蜿蜒起伏的宮牆長達1 0公里.山莊的樓臺殿閣巧隨山勢建築而成。這裡是水借山景,山依水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是景觀集中的名勝遊覽區。

山莊的造園藝術集我國南北園林藝術之大成:而外八廟的古建築群則融漢、藏、蒙宗教建築藝術為一體。承德是一座山城,形態各異的群山,冬季猶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擋住了來自蒙古高原的寒風:夏季又以茂密的叢林和綠地.使得空氣溼潤涼爽,所以稱為“避暑勝地”。

"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炎炎夏日爽爽風 ——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宮學大/撰文攝影

人們都喜歡名山的嫵媚姿容,喜歡廣闊草原的秀美風光,喜歡宮殿廟宇的肅穆素雅,喜歡江河山川的奔放豪邁。時值盛夏,我有幸遊覽了集名山、草原、宮殿、廟宇、江河山川、園林建築於一體的避暑勝地一一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位於我國華北北部的承德市的北部。南距北京250公里,東距瀋陽400公里。山莊面積為564萬平方米,有兩個頤和園那麼大。蜿蜒起伏的宮牆長達1 0公里.山莊的樓臺殿閣巧隨山勢建築而成。這裡是水借山景,山依水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是景觀集中的名勝遊覽區。

山莊的造園藝術集我國南北園林藝術之大成:而外八廟的古建築群則融漢、藏、蒙宗教建築藝術為一體。承德是一座山城,形態各異的群山,冬季猶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擋住了來自蒙古高原的寒風:夏季又以茂密的叢林和綠地.使得空氣溼潤涼爽,所以稱為“避暑勝地”。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康熙皇帝書寫“避暑山莊”鎏金匾額的山莊內.共分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宮殿區包括“正宮”、“東宮”、“松鶴齋”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築。這裡是清王朝當年處理政事的地方。建築始終保持著古樸典雅的獨特風格。沒有畫棟雕樑,不見金碧輝煌,樸素莊重,優美淡雅。徜徉在宮殿區如同走進了幽靜的林蔭道.座座樓臺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松柏交織.又俯罩於樓閣之上,清爽閒適.別具佳趣。”萬壑松風“是山莊內宮殿區最早的建築,康熙常在此批覽奏章,接見臣吏。晚年時,康熙把最疼愛的孫子弘曆(乾隆)安置在殿臺鑒始齋讀書,接見大臣時則讓弘曆陪侍,以培養他的才幹。乾隆繼位後感戴康熙對他的恩德,將此殿改為“紀恩堂”。

出山莊正宮區最後的岫雲門.放眼望去,只見碧波萬頃,爽風宜人.心胸頓時豁然開朗。碧波中.州島錯落,亭榭參差,堤柳倒垂,蓮荷飄香.這就是山莊的苑景區.它由湖區、平原區和山區組成。湖區匯合山莊諸泉水疏成九湖兩河.仿江南建築風格而建造的亭臺閣榭呈現在湖上.如仿鎮江的金山島.仿浙江嘉興的煙雨樓.仿蘇州的文園等.使南方園林之精華薈萃於塞北的山莊。夏秋之交,湖中紅蓮婀娜,白荷搖曳.浮萍點點,一片江南水鄉的景色。康熙曾寫下了:“自有山川開北極,天然美景勝西湖“的詩句讚美湖區美景。沿湖區西行進入平原區,只見綠波閃動.野花飄香,處處樓臺則如錦上添花。在這裡有著名的萬樹園、試馬埭、文津閣、永佑寺塔和春好軒等多組建築,是一處頗具草原風光、野趣橫生的園林。萬樹園內設有蒙古包式大幄一座.兩側置小蒙古包幄50座.康熙、乾隆時期曾多次在此舉行野餐.宴請各少數民族王公和外國使節。文津閣曾以珍藏《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而聞名.這是仿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藏書樓興建.是皇家藏書樓。文津閣前假山上,造園大師獨具匠心地雕鑿了一彎新月。白晝,光線從這裡折射至閣前的月牙池面,形成了一彎新月。遊人至此無不爭相圍觀,藍天麗日.水中卻新月倒懸,日月同輝,令人嘆奇。

"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炎炎夏日爽爽風 ——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宮學大/撰文攝影

人們都喜歡名山的嫵媚姿容,喜歡廣闊草原的秀美風光,喜歡宮殿廟宇的肅穆素雅,喜歡江河山川的奔放豪邁。時值盛夏,我有幸遊覽了集名山、草原、宮殿、廟宇、江河山川、園林建築於一體的避暑勝地一一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位於我國華北北部的承德市的北部。南距北京250公里,東距瀋陽400公里。山莊面積為564萬平方米,有兩個頤和園那麼大。蜿蜒起伏的宮牆長達1 0公里.山莊的樓臺殿閣巧隨山勢建築而成。這裡是水借山景,山依水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是景觀集中的名勝遊覽區。

山莊的造園藝術集我國南北園林藝術之大成:而外八廟的古建築群則融漢、藏、蒙宗教建築藝術為一體。承德是一座山城,形態各異的群山,冬季猶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擋住了來自蒙古高原的寒風:夏季又以茂密的叢林和綠地.使得空氣溼潤涼爽,所以稱為“避暑勝地”。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康熙皇帝書寫“避暑山莊”鎏金匾額的山莊內.共分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宮殿區包括“正宮”、“東宮”、“松鶴齋”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築。這裡是清王朝當年處理政事的地方。建築始終保持著古樸典雅的獨特風格。沒有畫棟雕樑,不見金碧輝煌,樸素莊重,優美淡雅。徜徉在宮殿區如同走進了幽靜的林蔭道.座座樓臺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松柏交織.又俯罩於樓閣之上,清爽閒適.別具佳趣。”萬壑松風“是山莊內宮殿區最早的建築,康熙常在此批覽奏章,接見臣吏。晚年時,康熙把最疼愛的孫子弘曆(乾隆)安置在殿臺鑒始齋讀書,接見大臣時則讓弘曆陪侍,以培養他的才幹。乾隆繼位後感戴康熙對他的恩德,將此殿改為“紀恩堂”。

出山莊正宮區最後的岫雲門.放眼望去,只見碧波萬頃,爽風宜人.心胸頓時豁然開朗。碧波中.州島錯落,亭榭參差,堤柳倒垂,蓮荷飄香.這就是山莊的苑景區.它由湖區、平原區和山區組成。湖區匯合山莊諸泉水疏成九湖兩河.仿江南建築風格而建造的亭臺閣榭呈現在湖上.如仿鎮江的金山島.仿浙江嘉興的煙雨樓.仿蘇州的文園等.使南方園林之精華薈萃於塞北的山莊。夏秋之交,湖中紅蓮婀娜,白荷搖曳.浮萍點點,一片江南水鄉的景色。康熙曾寫下了:“自有山川開北極,天然美景勝西湖“的詩句讚美湖區美景。沿湖區西行進入平原區,只見綠波閃動.野花飄香,處處樓臺則如錦上添花。在這裡有著名的萬樹園、試馬埭、文津閣、永佑寺塔和春好軒等多組建築,是一處頗具草原風光、野趣橫生的園林。萬樹園內設有蒙古包式大幄一座.兩側置小蒙古包幄50座.康熙、乾隆時期曾多次在此舉行野餐.宴請各少數民族王公和外國使節。文津閣曾以珍藏《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而聞名.這是仿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藏書樓興建.是皇家藏書樓。文津閣前假山上,造園大師獨具匠心地雕鑿了一彎新月。白晝,光線從這裡折射至閣前的月牙池面,形成了一彎新月。遊人至此無不爭相圍觀,藍天麗日.水中卻新月倒懸,日月同輝,令人嘆奇。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從平原區往西.就進入了山莊內連綿起伏的山巒區,這裡既有群峰蒼翠的山巒,也有幽靜深邃的峽谷。最著名的是榛子谷、松林谷、梨樹谷和鬆雲峽四道峽谷。在榛子谷北側平岡之上有大型敞亭一座,康熙題額日:“錘峰落照”,此處是觀賞山莊最有景緻的“磬錘峰”的最佳地點。此亭正對磬錘峰,當夕陽西墜之時,東方諸山一片蒼茫.惟有磬錘峰矗然倚天,天空紅紫萬狀.宛如神棒槌放出燦爛的光輝,光彩奪目,令人神往。

在鬆雲峽內.我們踏著巨石板砌築的御路,乘興登上“南山積雪”亭,縱目遠眺,棒槌山、天橋山、蛤蟆石、僧帽山等奇觀及富麗堂皇的外八廟盡收眼底.雲天繡嶺、草木湖光、層次明晰、曠邈嫵媚,令人心曠神怡。

出山莊.我們乘坐旅遊車來到了規模宏大、風格獨特的外八廟。這些寺廟位於武烈河的東、西、北位置上,大都是仿照我國各地著名的寺廟而建。有同新疆伊犁風格的安遠廟.有與北京天壇媲美的普樂寺.有酷似西藏布達拉宮的普陀宗乘之廟……這些融民族風格於一體的寺廟.體現了清王朝“備邊防.全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政治目的.記載了清王朝不同歷史階段的重大政治活動和事件。我們先遊覽了普寧寺.俗稱大佛寺。它是1 775年乾隆帝為慶賀平定新疆準噶爾部割據勝利而修建的,表示自此以後.民眾安居樂業,“永遠普寧”。普寧寺集漢藏兩種風格.自山門至大雄寶殿.採用漢族寺廟“迦藍七堂”的建築形式,此後皆為藏式特點,呈六層重簷的大乘之閣.仿西藏三摩耶廟而建,高36 5米.倚山就勢,氣宇軒昂。閣內矗立世界最大的木質佛像——千手千眼觀音.高2228米,重約11 0噸。佛頂上還立有高1.2米的無量壽佛。閣內設三層轉廊,以便從各個角度觀瞻佛容。閣內三面牆壁上鑲嵌無量壽佛1 0090尊。金光閃閃的萬佛龕和通體貼金的千手千眼佛像交相輝映,使大乘之閣更加金碧輝煌。

"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炎炎夏日爽爽風 ——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宮學大/撰文攝影

人們都喜歡名山的嫵媚姿容,喜歡廣闊草原的秀美風光,喜歡宮殿廟宇的肅穆素雅,喜歡江河山川的奔放豪邁。時值盛夏,我有幸遊覽了集名山、草原、宮殿、廟宇、江河山川、園林建築於一體的避暑勝地一一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位於我國華北北部的承德市的北部。南距北京250公里,東距瀋陽400公里。山莊面積為564萬平方米,有兩個頤和園那麼大。蜿蜒起伏的宮牆長達1 0公里.山莊的樓臺殿閣巧隨山勢建築而成。這裡是水借山景,山依水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是景觀集中的名勝遊覽區。

山莊的造園藝術集我國南北園林藝術之大成:而外八廟的古建築群則融漢、藏、蒙宗教建築藝術為一體。承德是一座山城,形態各異的群山,冬季猶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擋住了來自蒙古高原的寒風:夏季又以茂密的叢林和綠地.使得空氣溼潤涼爽,所以稱為“避暑勝地”。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康熙皇帝書寫“避暑山莊”鎏金匾額的山莊內.共分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宮殿區包括“正宮”、“東宮”、“松鶴齋”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築。這裡是清王朝當年處理政事的地方。建築始終保持著古樸典雅的獨特風格。沒有畫棟雕樑,不見金碧輝煌,樸素莊重,優美淡雅。徜徉在宮殿區如同走進了幽靜的林蔭道.座座樓臺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松柏交織.又俯罩於樓閣之上,清爽閒適.別具佳趣。”萬壑松風“是山莊內宮殿區最早的建築,康熙常在此批覽奏章,接見臣吏。晚年時,康熙把最疼愛的孫子弘曆(乾隆)安置在殿臺鑒始齋讀書,接見大臣時則讓弘曆陪侍,以培養他的才幹。乾隆繼位後感戴康熙對他的恩德,將此殿改為“紀恩堂”。

出山莊正宮區最後的岫雲門.放眼望去,只見碧波萬頃,爽風宜人.心胸頓時豁然開朗。碧波中.州島錯落,亭榭參差,堤柳倒垂,蓮荷飄香.這就是山莊的苑景區.它由湖區、平原區和山區組成。湖區匯合山莊諸泉水疏成九湖兩河.仿江南建築風格而建造的亭臺閣榭呈現在湖上.如仿鎮江的金山島.仿浙江嘉興的煙雨樓.仿蘇州的文園等.使南方園林之精華薈萃於塞北的山莊。夏秋之交,湖中紅蓮婀娜,白荷搖曳.浮萍點點,一片江南水鄉的景色。康熙曾寫下了:“自有山川開北極,天然美景勝西湖“的詩句讚美湖區美景。沿湖區西行進入平原區,只見綠波閃動.野花飄香,處處樓臺則如錦上添花。在這裡有著名的萬樹園、試馬埭、文津閣、永佑寺塔和春好軒等多組建築,是一處頗具草原風光、野趣橫生的園林。萬樹園內設有蒙古包式大幄一座.兩側置小蒙古包幄50座.康熙、乾隆時期曾多次在此舉行野餐.宴請各少數民族王公和外國使節。文津閣曾以珍藏《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而聞名.這是仿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藏書樓興建.是皇家藏書樓。文津閣前假山上,造園大師獨具匠心地雕鑿了一彎新月。白晝,光線從這裡折射至閣前的月牙池面,形成了一彎新月。遊人至此無不爭相圍觀,藍天麗日.水中卻新月倒懸,日月同輝,令人嘆奇。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從平原區往西.就進入了山莊內連綿起伏的山巒區,這裡既有群峰蒼翠的山巒,也有幽靜深邃的峽谷。最著名的是榛子谷、松林谷、梨樹谷和鬆雲峽四道峽谷。在榛子谷北側平岡之上有大型敞亭一座,康熙題額日:“錘峰落照”,此處是觀賞山莊最有景緻的“磬錘峰”的最佳地點。此亭正對磬錘峰,當夕陽西墜之時,東方諸山一片蒼茫.惟有磬錘峰矗然倚天,天空紅紫萬狀.宛如神棒槌放出燦爛的光輝,光彩奪目,令人神往。

在鬆雲峽內.我們踏著巨石板砌築的御路,乘興登上“南山積雪”亭,縱目遠眺,棒槌山、天橋山、蛤蟆石、僧帽山等奇觀及富麗堂皇的外八廟盡收眼底.雲天繡嶺、草木湖光、層次明晰、曠邈嫵媚,令人心曠神怡。

出山莊.我們乘坐旅遊車來到了規模宏大、風格獨特的外八廟。這些寺廟位於武烈河的東、西、北位置上,大都是仿照我國各地著名的寺廟而建。有同新疆伊犁風格的安遠廟.有與北京天壇媲美的普樂寺.有酷似西藏布達拉宮的普陀宗乘之廟……這些融民族風格於一體的寺廟.體現了清王朝“備邊防.全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政治目的.記載了清王朝不同歷史階段的重大政治活動和事件。我們先遊覽了普寧寺.俗稱大佛寺。它是1 775年乾隆帝為慶賀平定新疆準噶爾部割據勝利而修建的,表示自此以後.民眾安居樂業,“永遠普寧”。普寧寺集漢藏兩種風格.自山門至大雄寶殿.採用漢族寺廟“迦藍七堂”的建築形式,此後皆為藏式特點,呈六層重簷的大乘之閣.仿西藏三摩耶廟而建,高36 5米.倚山就勢,氣宇軒昂。閣內矗立世界最大的木質佛像——千手千眼觀音.高2228米,重約11 0噸。佛頂上還立有高1.2米的無量壽佛。閣內設三層轉廊,以便從各個角度觀瞻佛容。閣內三面牆壁上鑲嵌無量壽佛1 0090尊。金光閃閃的萬佛龕和通體貼金的千手千眼佛像交相輝映,使大乘之閣更加金碧輝煌。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出普寧寺往西北.到了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普陀宗乘之廟。“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的漢譯.故又有“小布達拉宮”之稱。1 770年,乾隆60大壽和其母80壽辰之時.為了在前來祝壽的各少數民族中光大皇威,便耗巨資建成此廟。山門八碑亭的三通巨碑記載這一史實。

過碑亭是造型別致的五塔門,紅、綠、黃、白、黑五塔高聳在大門之上.代表著佛教中五個派別。沿山坡石板路曲折前行,來到了大紅臺,這是全廟的主體建築,臺高43米,寬:60米.外側飾以藏式盲窗.給人以城閣凌空之感。臺中央為“萬法歸一”殿。此殿全部用鎏金銅瓦覆頂,在陽光下,金頂灼灼閃爍.氣勢雄偉。

金色的夕陽,把群山塗抹得撲朔迷離。站在大紅臺上,眺望其東西面的須彌福壽之廟.這是仿六世班禪的住所——扎什倫布寺形制而建的。只見廟宇上空,金光閃爍.令人目眩。

原來殿頂的八條金龍是用1 5萬兩黃金製成的魚鱗狀的鎦金銅瓦,在夕陽的映照下,金光奪目,令人神醉。遠眺、近瞰,只見眾廟為紫色的群山所環抱.群山之上,奇峰林立:山下,山莊、寺廟層層環抱,自成體系.又相得益彰,真是妙哉!美哉!

"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炎炎夏日爽爽風 ——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宮學大/撰文攝影

人們都喜歡名山的嫵媚姿容,喜歡廣闊草原的秀美風光,喜歡宮殿廟宇的肅穆素雅,喜歡江河山川的奔放豪邁。時值盛夏,我有幸遊覽了集名山、草原、宮殿、廟宇、江河山川、園林建築於一體的避暑勝地一一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位於我國華北北部的承德市的北部。南距北京250公里,東距瀋陽400公里。山莊面積為564萬平方米,有兩個頤和園那麼大。蜿蜒起伏的宮牆長達1 0公里.山莊的樓臺殿閣巧隨山勢建築而成。這裡是水借山景,山依水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是景觀集中的名勝遊覽區。

山莊的造園藝術集我國南北園林藝術之大成:而外八廟的古建築群則融漢、藏、蒙宗教建築藝術為一體。承德是一座山城,形態各異的群山,冬季猶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擋住了來自蒙古高原的寒風:夏季又以茂密的叢林和綠地.使得空氣溼潤涼爽,所以稱為“避暑勝地”。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康熙皇帝書寫“避暑山莊”鎏金匾額的山莊內.共分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宮殿區包括“正宮”、“東宮”、“松鶴齋”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築。這裡是清王朝當年處理政事的地方。建築始終保持著古樸典雅的獨特風格。沒有畫棟雕樑,不見金碧輝煌,樸素莊重,優美淡雅。徜徉在宮殿區如同走進了幽靜的林蔭道.座座樓臺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松柏交織.又俯罩於樓閣之上,清爽閒適.別具佳趣。”萬壑松風“是山莊內宮殿區最早的建築,康熙常在此批覽奏章,接見臣吏。晚年時,康熙把最疼愛的孫子弘曆(乾隆)安置在殿臺鑒始齋讀書,接見大臣時則讓弘曆陪侍,以培養他的才幹。乾隆繼位後感戴康熙對他的恩德,將此殿改為“紀恩堂”。

出山莊正宮區最後的岫雲門.放眼望去,只見碧波萬頃,爽風宜人.心胸頓時豁然開朗。碧波中.州島錯落,亭榭參差,堤柳倒垂,蓮荷飄香.這就是山莊的苑景區.它由湖區、平原區和山區組成。湖區匯合山莊諸泉水疏成九湖兩河.仿江南建築風格而建造的亭臺閣榭呈現在湖上.如仿鎮江的金山島.仿浙江嘉興的煙雨樓.仿蘇州的文園等.使南方園林之精華薈萃於塞北的山莊。夏秋之交,湖中紅蓮婀娜,白荷搖曳.浮萍點點,一片江南水鄉的景色。康熙曾寫下了:“自有山川開北極,天然美景勝西湖“的詩句讚美湖區美景。沿湖區西行進入平原區,只見綠波閃動.野花飄香,處處樓臺則如錦上添花。在這裡有著名的萬樹園、試馬埭、文津閣、永佑寺塔和春好軒等多組建築,是一處頗具草原風光、野趣橫生的園林。萬樹園內設有蒙古包式大幄一座.兩側置小蒙古包幄50座.康熙、乾隆時期曾多次在此舉行野餐.宴請各少數民族王公和外國使節。文津閣曾以珍藏《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而聞名.這是仿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藏書樓興建.是皇家藏書樓。文津閣前假山上,造園大師獨具匠心地雕鑿了一彎新月。白晝,光線從這裡折射至閣前的月牙池面,形成了一彎新月。遊人至此無不爭相圍觀,藍天麗日.水中卻新月倒懸,日月同輝,令人嘆奇。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從平原區往西.就進入了山莊內連綿起伏的山巒區,這裡既有群峰蒼翠的山巒,也有幽靜深邃的峽谷。最著名的是榛子谷、松林谷、梨樹谷和鬆雲峽四道峽谷。在榛子谷北側平岡之上有大型敞亭一座,康熙題額日:“錘峰落照”,此處是觀賞山莊最有景緻的“磬錘峰”的最佳地點。此亭正對磬錘峰,當夕陽西墜之時,東方諸山一片蒼茫.惟有磬錘峰矗然倚天,天空紅紫萬狀.宛如神棒槌放出燦爛的光輝,光彩奪目,令人神往。

在鬆雲峽內.我們踏著巨石板砌築的御路,乘興登上“南山積雪”亭,縱目遠眺,棒槌山、天橋山、蛤蟆石、僧帽山等奇觀及富麗堂皇的外八廟盡收眼底.雲天繡嶺、草木湖光、層次明晰、曠邈嫵媚,令人心曠神怡。

出山莊.我們乘坐旅遊車來到了規模宏大、風格獨特的外八廟。這些寺廟位於武烈河的東、西、北位置上,大都是仿照我國各地著名的寺廟而建。有同新疆伊犁風格的安遠廟.有與北京天壇媲美的普樂寺.有酷似西藏布達拉宮的普陀宗乘之廟……這些融民族風格於一體的寺廟.體現了清王朝“備邊防.全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政治目的.記載了清王朝不同歷史階段的重大政治活動和事件。我們先遊覽了普寧寺.俗稱大佛寺。它是1 775年乾隆帝為慶賀平定新疆準噶爾部割據勝利而修建的,表示自此以後.民眾安居樂業,“永遠普寧”。普寧寺集漢藏兩種風格.自山門至大雄寶殿.採用漢族寺廟“迦藍七堂”的建築形式,此後皆為藏式特點,呈六層重簷的大乘之閣.仿西藏三摩耶廟而建,高36 5米.倚山就勢,氣宇軒昂。閣內矗立世界最大的木質佛像——千手千眼觀音.高2228米,重約11 0噸。佛頂上還立有高1.2米的無量壽佛。閣內設三層轉廊,以便從各個角度觀瞻佛容。閣內三面牆壁上鑲嵌無量壽佛1 0090尊。金光閃閃的萬佛龕和通體貼金的千手千眼佛像交相輝映,使大乘之閣更加金碧輝煌。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出普寧寺往西北.到了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普陀宗乘之廟。“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的漢譯.故又有“小布達拉宮”之稱。1 770年,乾隆60大壽和其母80壽辰之時.為了在前來祝壽的各少數民族中光大皇威,便耗巨資建成此廟。山門八碑亭的三通巨碑記載這一史實。

過碑亭是造型別致的五塔門,紅、綠、黃、白、黑五塔高聳在大門之上.代表著佛教中五個派別。沿山坡石板路曲折前行,來到了大紅臺,這是全廟的主體建築,臺高43米,寬:60米.外側飾以藏式盲窗.給人以城閣凌空之感。臺中央為“萬法歸一”殿。此殿全部用鎏金銅瓦覆頂,在陽光下,金頂灼灼閃爍.氣勢雄偉。

金色的夕陽,把群山塗抹得撲朔迷離。站在大紅臺上,眺望其東西面的須彌福壽之廟.這是仿六世班禪的住所——扎什倫布寺形制而建的。只見廟宇上空,金光閃爍.令人目眩。

原來殿頂的八條金龍是用1 5萬兩黃金製成的魚鱗狀的鎦金銅瓦,在夕陽的映照下,金光奪目,令人神醉。遠眺、近瞰,只見眾廟為紫色的群山所環抱.群山之上,奇峰林立:山下,山莊、寺廟層層環抱,自成體系.又相得益彰,真是妙哉!美哉!

炎炎夏日爽爽風——承德避暑山莊散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