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互聯網下半場,是一個高效響應和創造顧客需求的邏輯

陳春花 科技 春暖花開號 春暖花開號 2017-11-06

陳春花:互聯網下半場,是一個高效響應和創造顧客需求的邏輯

導語:互聯網1.0的時代,這個時代是以消費為主,所要獲取的流量和渠道的改變;互聯網2.0時代,是產業互聯網時代,這個時代一定是基於專業和產品、服務的價值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產業互聯網能夠給製造業帶來機會,問題的關鍵是你是否具有互聯網屬性。

文 | 陳春花;來源“春暖花開”,如需轉載和了解更多精彩,請移步

陳春花:互聯網下半場,是一個高效響應和創造顧客需求的邏輯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新零售”、“智能化”的案例,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亞馬遜的新零售,紅領與派登洋服的“智能化定製”,尚品宅配的“柔性定製”等等,讓我真的覺得“互聯網的下半場”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快,來到我們的身邊。

一、服裝紡織業該如何面向互聯網?

很多人問我,傳統的製造企業,特別是服裝紡織業該如何面向互聯網,紅領與派登洋服這個選擇可以給大家一個示範:“智能製造,實現個性化規模定製。”製造轉型會是一個必然的選擇。我曾經在很多場合說過,互聯網技術帶來的衝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互聯網1.0的時代,這個時代是以消費為主,所要獲取的流量和渠道的改變。到了互聯網第二個階段,也就是互聯網2.0時代,是產業互聯網時代,這個時代一定是基於專業和產品、服務的價值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產業互聯網能夠給製造業帶來機會,問題的關鍵是你是否具有互聯網屬性。

陳春花:互聯網下半場,是一個高效響應和創造顧客需求的邏輯

傳統制造最大的特點是成本與規模之間的效率,而互聯網時代,恰恰需要的是成本與個性化之間的協同,如何在滿足個性化的基礎上,又可以降低成本,的確是傳統制造企業很難完成的任務。紅領與派登洋服所做的智能化轉型,就在擁有互聯網的屬性,可以完成“智能製造,實現個性化規模定製”,通過個性和規模定製的方式,讓個性化與成本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亞馬遜與阿里巴巴的“智能化”創新,已經不再是“轉型”的邏輯,完全是基於“顧客消費行為”的視角,進行全新的價值體系構建,這種價值體系構建,會徹底改變製造與消費端之間的價值分配和效率改善。

二、互聯網下半場的核心特點

今天開始互聯網的下半場,在我看來互聯網的下半場,其核心是智能化、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損耗。因此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方式,無疑是互聯網下半場的領先模型,因應而起的是各個行業的新發展模式出現。所以,對於製造企業而言,提升效率、柔性化以及直接與顧客對接和溝通,成為發展的核心價值。

陳春花:互聯網下半場,是一個高效響應和創造顧客需求的邏輯

派登洋服所做的智能定製、西裝與襯衫的板式數據庫以及承諾5-7天交付產品等等的做法,都是極為有價值的,只要持續去做,效率更高,損耗更少,與顧客溝通更順暢的時候,經營的結果也會被呈現出來。

三、智能製造需要融入一個生態才會有意義

但是需要特別思考的是:智能製造還是製造,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與顧客直接溝通的問題,比較之傳統制造企業應該是解決了“製造端”的價值釋放問題,但是和傳統制造企業一樣,還是要找到如何解決“消費端”的問題,如何找到消費端價值釋放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傳統制造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才會解決。

作為供應鏈居中的一個環節,智能製造要真正發揮作用,離不開前端和後端各個環節的參與和配合。換句話說,智能製造需要融入一個生態才會有意義。如何構建這個生態系統是對傳統制造的一個挑戰,但是也是必須去應對的一個挑戰。

四、“新零售”和“智能化”是一個高效響應顧客需求的邏輯

對於“新零售”而言,他們已經在構建基於“顧客的生態系統”,從顧客個性化需求入手,讓千千萬萬的顧客可以直接與製造企業對接,讓顧客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隨時隨地得到製造企業的幫助和服務。這些全新的智能渠道,不僅僅是渠道,更是顧客體驗中心,更是一個巨大的個體消費行為的價值挖掘中心,這種完全基於消費行為的“新零售”和“智能化”不再是以往的渠道邏輯,而是一個高效響應顧客需求的邏輯。

陳春花:互聯網下半場,是一個高效響應和創造顧客需求的邏輯

隨著新渠道、新零售模式的出現和普及速度的增加,許許多多的中國企業應該在這個領域加大嘗試和創新,看看可否打開邊界做出更廣泛的合作,讓“智能製造”的“柔性化”能力組合在新渠道上,獲得極高的效率。這也是我自己在研究GE轉型案例中學到的東西:產業互聯網的價值在於“提供效率”,每一個產業的效率被釋放出來的時候,其所釋放出來的價值超乎你的想象。

無論是製造企業還是零售企業,亦或是產業鏈上的任何一個環節,在今天都需要做好迎接“互聯網下半場”到來的準備,這個準備不是“規模與成本”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個性化與智能化”之間的關係,而是“高效迴應消費者”的全新價值呈現。(本文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