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一顆淚,遺落在青藏高原映照崑崙千年日月

茶卡鹽湖 崑崙山 蒼茫 攝影 攝行江湖 攝行江湖 2017-10-10

上帝的一顆淚,遺落在青藏高原映照崑崙千年日月

每次聽《一面湖水》這首歌,我都會想起青藏高原上那顆上帝之淚——茶卡鹽湖。

“有人說,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顆眼淚。。。。”這首歌很多人演唱過,齊秦、羽泉、騰格爾,還有好聲音歌手扎西平措,好聽且有意境,我一度認為,這首歌的創作背景來自於茶卡,要不,怎麼會如此契合茶卡的情境。

國慶節前,我揹著包,去了青海,從西寧到德令哈,從德令哈到格爾木,然後是都蘭、烏蘭再到天峻,崑崙的陽光照耀著柴達木的蒼茫戈壁與連綿草原。我想我沒有做好功課,就與傳說中的天空之鏡悄悄相遇,以至於,看到她,我竟有些目眩悸動。

上帝的一顆淚,遺落在青藏高原映照崑崙千年日月

茶卡鹽湖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東端的茶卡鎮,距離鎮子街區不過20分鐘的路程,靜默於柴達木盆地的腹地,與崑崙日光私語,和青藏高原的大風對話,與天空白雲相依而存。

之前,我對“天空之鏡”有所耳聞,但僅限於知道而已,甚至連圖片都沒仔細看過,而當此刻置身其中,才發覺,大自然的靜美如此徹底,入骨入髓,似乎人類的任何響動都是對她的驚擾。

在鹽湖景區入口深處,有一個觀景臺,踏上去,放目四周,天湖一色,相互映照,崑崙餘脈倒影在藍天之下,也倒影在藍天之上,結晶的鹽砌成的雕塑,點綴這空曠遼遠的空間,星星點點的棧橋,構成了夢幻般的鏡像。而風中舞動著的色彩鮮豔的經幡,似乎是鏡中的一景,遙遠嚮往以及置身其中的幻象,讓人不敢大聲語。

上帝的一顆淚,遺落在青藏高原映照崑崙千年日月

淺淺地記起,孩提時代的語文課本里,有關於青藏高原的課文,從前青藏高原是海洋的一部分,經過長期的地殼運動,這塊地面抬高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結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窪地帶,於是就有了如今的天空之鏡——茶卡鹽湖。

這是有多麼奇妙的地質運動,彼時,這裡經歷了什麼?以至於有人說,這是上帝遺落在地球上的一顆眼淚,或許只有崑崙的日月知道,柴達木的寒風知道。

上帝的一顆淚,遺落在青藏高原映照崑崙千年日月

同行的本地朋友說,茶卡鹽湖身處祁連山支脈完顏通布山和崑崙山支脈旺尕秀山之間,這兩座綿延數百里的山常年積雪,在湖的遙遠處,雪山倒影在湖面,會看到“湖水與長天一色,鹽湖與雪峰同輝”,這是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風光。

而在湖的四周,佈滿了結晶成鹽層的形狀各異、正在生長的栩栩如生的朵朵鹽花,好想取下一朵帶走,但是她的美只屬於這裡,離開片刻就會融化。

上帝的一顆淚,遺落在青藏高原映照崑崙千年日月

朋友說,茶卡鹽湖是固液並存的滷水湖,湖面極具強烈的反射能力,就像是一面為天空梳洗打扮而準備的鏡子,這種自然景觀在國內罕見。此前還可以在合適的季節探求湖底世界的神祕,領略到漲潮後湖面上留下的滾滾鹽濤奇觀,現在景區為了生態保護,禁止遊客下湖了。

坐上景區的小火車,沿著鐵路進入天空之鏡的深處,高原的烈陽和清風在天地間浩蕩而來,湖光山色,整個茶卡猶如夢中的“神祇”。棧橋上的遊客倒映在湖水裡,紅色以及色彩鮮豔的衣服,在景色裡尤為壯美,幾乎所有的人都拿著手機拍照或者自拍,而他們,很自然就成了別人的風景。

上帝的一顆淚,遺落在青藏高原映照崑崙千年日月

朋友說,你現在乘坐的這條鐵軌也很有故事,始建於1958年,兩條軌距僅有60釐米,被稱作“寸軌”,也是如今世界上現存較少的火車軌道,有一段還是1904年生產的呢。原來,這裡是人類最早食用鹽的來源地,早在公元前206~公元25年的西漢時期,當地羌族人就已經知道採鹽食用,而且進行貿易出口,那時候出口國是天竺(今天的印度)。《漢書·地理志》記載:“金城郡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鹽池”。仙海即今青海湖,鹽池就是茶卡鹽湖。大約從乾隆二十八年(1763)開始,官方就已有組織地對鹽湖進行大規模開採,並定有鹽律。光緒三十四年(1908),設立了丹噶爾廳鹽局,標誌著茶卡鹽納入了有序經營管理軌道。

上帝的一顆淚,遺落在青藏高原映照崑崙千年日月

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算起來,竟然有兩千多年的開採史了,據說早年茶卡鹽極易開採,人們只需要揭開十幾釐米的鹽蓋,就可以從下面撈取天然的結晶鹽。不知道那時候古老的羌族人民,是如何發現的這些對動植物生命有益的物質,又是如何將它們採集回家,從而作為貿易出口商品換回貨幣;那時候的青藏高原,茶卡鹽湖又是什麼樣子?他們是否也有五顏六色的衣裝?或許只是有保暖的獸皮罷。但可以想見的是,茶卡鹽湖一定比現在美過千倍。

朋友說,這條開採食鹽用的鐵軌是我國進入工業文明的象徵,在早期的茶卡鹽湖開發中,小火車在鹽湖鐵軌上行駛,用來運輸鹽和採鹽工人進出鹽湖,一直到2008年,隨著船採船運工藝的投入使用,這裡的小火車完成了它的工業使命,但遺留下來的鐵軌橫穿茶卡鹽湖,與湖面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在攝影者眼裡更是一種藝術之美,後來就保留下來,為遊客提供服務,人們乘坐小火車進入湖內,可以坐擁天空之鏡。

上帝的一顆淚,遺落在青藏高原映照崑崙千年日月

坐到鐵軌盡頭,置身蒼茫的天空之鏡,四面一色,天地失去參照,目之所及藍如寶石一片。其實在火車行進的過程中,我一度出現錯覺——前面怎麼出現了斷崖!難道我們的小火車要凌空穿越斷崖而過?我詫異地問朋友,他說那不是斷崖,是倒影!我重複強調這是斷崖,並且確定是斷崖的橫截面,朋友看著我,認真地說,是倒影,倒影!我一下子清醒了過來。是倒影,是崑崙山支脈的倒影,它們不動聲色與固液態的鹽湖融為一體,讓我這個闖入者誤以為是斷崖。

上帝的一顆淚,遺落在青藏高原映照崑崙千年日月

上帝的一顆淚,遺落在青藏高原映照崑崙千年日月

下了小火車,乘坐遊輪縱深而行,繼續在天空之境裡流連,朋友說這裡位列世界最咸和密度最高的湖水之列,所以船隻行進中沒有什麼浪花或者漣漪。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青藏高原的大風再狂,天空之鏡也依舊映照天空,真正地波瀾不驚榮辱淡定。

上帝的一顆淚,遺落在青藏高原映照崑崙千年日月

如果沒有湖中的線杆、紅色座標球,以及陸地線,你很容易就沒了方向感,而這些元素,又構成了鏡中之景,站在船上看水天一色,聽風起雲落,如詩如畫的鏡面效果不由得令人無言讚歎——怪不得這裡曾被國家旅遊地理雜誌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