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

曾幾何時,談及文化遺產,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有形的、固態的文物,諸如青銅器、鐵器、瓷器、石器等古器具,或是城牆、宮殿、完院、橋樑等古建築,卻往往忽略了那些無形的、動態的古董,即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對這一概念全然陌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霍童鐵枝

"

曾幾何時,談及文化遺產,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有形的、固態的文物,諸如青銅器、鐵器、瓷器、石器等古器具,或是城牆、宮殿、完院、橋樑等古建築,卻往往忽略了那些無形的、動態的古董,即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對這一概念全然陌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霍童鐵枝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霍童明清古街 | 林國斌 | 攝影

霍童鐵枝是福建省寧德市的漢族民俗文化,於2008年6月,霍童鐵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源於蕉城區霍童鎮。古鎮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西北部,距寧德市區47.7公里,轄區總面積16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是蕉城區西北部商貿集散地和經濟、文化往來的中心集鎮。

和朋友聊起霍童這個古鎮,人們必然會想起當地的明清古街、霍童溪、線獅、八果糕等美景美食和特色技藝,但同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霍童鐵枝,卻鮮為人知。

"

曾幾何時,談及文化遺產,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有形的、固態的文物,諸如青銅器、鐵器、瓷器、石器等古器具,或是城牆、宮殿、完院、橋樑等古建築,卻往往忽略了那些無形的、動態的古董,即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對這一概念全然陌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霍童鐵枝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霍童明清古街 | 林國斌 | 攝影

霍童鐵枝是福建省寧德市的漢族民俗文化,於2008年6月,霍童鐵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源於蕉城區霍童鎮。古鎮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西北部,距寧德市區47.7公里,轄區總面積16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是蕉城區西北部商貿集散地和經濟、文化往來的中心集鎮。

和朋友聊起霍童這個古鎮,人們必然會想起當地的明清古街、霍童溪、線獅、八果糕等美景美食和特色技藝,但同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霍童鐵枝,卻鮮為人知。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明清古街 | 陳秀玉 | 攝影

鐵枝俗稱“槓”“閣”,是閩東地區元宵節傳統民俗活動之一。據傳承人黃振偉介紹,霍童鐵枝和霍童線獅一樣,霍童鐵枝也流傳了上千年。霍童"二月二"燈會可追溯到隋朝,據記載,隋諫議大夫黃鞠為避隋煬帝迫害,遷徙鹹村,後與早年定居石橋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

為報答姑丈情誼,黃鞠就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姑丈誕辰之日舉行燈會活動。白天表演高蹺,傍晚舉行紙紮、鐵枝、線獅、舞龍等遊藝,後發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和霍童線獅一樣,鐵枝也是傳男不傳女的家族特技。

"

曾幾何時,談及文化遺產,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有形的、固態的文物,諸如青銅器、鐵器、瓷器、石器等古器具,或是城牆、宮殿、完院、橋樑等古建築,卻往往忽略了那些無形的、動態的古董,即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對這一概念全然陌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霍童鐵枝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霍童明清古街 | 林國斌 | 攝影

霍童鐵枝是福建省寧德市的漢族民俗文化,於2008年6月,霍童鐵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源於蕉城區霍童鎮。古鎮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西北部,距寧德市區47.7公里,轄區總面積16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是蕉城區西北部商貿集散地和經濟、文化往來的中心集鎮。

和朋友聊起霍童這個古鎮,人們必然會想起當地的明清古街、霍童溪、線獅、八果糕等美景美食和特色技藝,但同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霍童鐵枝,卻鮮為人知。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明清古街 | 陳秀玉 | 攝影

鐵枝俗稱“槓”“閣”,是閩東地區元宵節傳統民俗活動之一。據傳承人黃振偉介紹,霍童鐵枝和霍童線獅一樣,霍童鐵枝也流傳了上千年。霍童"二月二"燈會可追溯到隋朝,據記載,隋諫議大夫黃鞠為避隋煬帝迫害,遷徙鹹村,後與早年定居石橋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

為報答姑丈情誼,黃鞠就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姑丈誕辰之日舉行燈會活動。白天表演高蹺,傍晚舉行紙紮、鐵枝、線獅、舞龍等遊藝,後發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和霍童線獅一樣,鐵枝也是傳男不傳女的家族特技。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與沙埕鐵枝和雙溪鐵枝不同的是,霍童鐵是由木偶表演,小小的木偶,牽動著的卻是悠悠傳承心。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臺上活靈活現的偶人,承載的是先輩的智慧。

製作霍童鐵枝可是個"體力活"。首先要製作木偶的頭部,這一步至少要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先要用泥土製成人頭模型,待泥土乾透,再用糯米糊將棉紙一層一層粘在模型上,直至棉紙乾透成型,將泥土模型掏出後,為這些木偶上妝,根據木偶造型設計的彩色圖稿,分別用金屬的小噴筆對石膏頭,木雕頭,布包頭和橡塑頭等噴罩膚色層次不同的油彩(調稀的噴漆)或粉色,並逐層加深色度,晾乾後再用細毛筆勾畫木偶頭的臉部,或用紙片,布條,皮革等剪貼拼搭五官。

"

曾幾何時,談及文化遺產,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有形的、固態的文物,諸如青銅器、鐵器、瓷器、石器等古器具,或是城牆、宮殿、完院、橋樑等古建築,卻往往忽略了那些無形的、動態的古董,即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對這一概念全然陌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霍童鐵枝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霍童明清古街 | 林國斌 | 攝影

霍童鐵枝是福建省寧德市的漢族民俗文化,於2008年6月,霍童鐵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源於蕉城區霍童鎮。古鎮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西北部,距寧德市區47.7公里,轄區總面積16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是蕉城區西北部商貿集散地和經濟、文化往來的中心集鎮。

和朋友聊起霍童這個古鎮,人們必然會想起當地的明清古街、霍童溪、線獅、八果糕等美景美食和特色技藝,但同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霍童鐵枝,卻鮮為人知。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明清古街 | 陳秀玉 | 攝影

鐵枝俗稱“槓”“閣”,是閩東地區元宵節傳統民俗活動之一。據傳承人黃振偉介紹,霍童鐵枝和霍童線獅一樣,霍童鐵枝也流傳了上千年。霍童"二月二"燈會可追溯到隋朝,據記載,隋諫議大夫黃鞠為避隋煬帝迫害,遷徙鹹村,後與早年定居石橋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

為報答姑丈情誼,黃鞠就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姑丈誕辰之日舉行燈會活動。白天表演高蹺,傍晚舉行紙紮、鐵枝、線獅、舞龍等遊藝,後發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和霍童線獅一樣,鐵枝也是傳男不傳女的家族特技。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與沙埕鐵枝和雙溪鐵枝不同的是,霍童鐵是由木偶表演,小小的木偶,牽動著的卻是悠悠傳承心。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臺上活靈活現的偶人,承載的是先輩的智慧。

製作霍童鐵枝可是個"體力活"。首先要製作木偶的頭部,這一步至少要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先要用泥土製成人頭模型,待泥土乾透,再用糯米糊將棉紙一層一層粘在模型上,直至棉紙乾透成型,將泥土模型掏出後,為這些木偶上妝,根據木偶造型設計的彩色圖稿,分別用金屬的小噴筆對石膏頭,木雕頭,布包頭和橡塑頭等噴罩膚色層次不同的油彩(調稀的噴漆)或粉色,並逐層加深色度,晾乾後再用細毛筆勾畫木偶頭的臉部,或用紙片,布條,皮革等剪貼拼搭五官。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臉部完成後,更復雜的工序也就來了。要用竹子編出木偶的身子,做好之後再給木偶配上合適的衣服,將整個木偶的頭部與身部相接,最後將完整的木偶用鋼筋固定於舞臺上,布好彩燈,耗時一個月時間,一個鐵枝作品就這樣完成了。

"

曾幾何時,談及文化遺產,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有形的、固態的文物,諸如青銅器、鐵器、瓷器、石器等古器具,或是城牆、宮殿、完院、橋樑等古建築,卻往往忽略了那些無形的、動態的古董,即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對這一概念全然陌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霍童鐵枝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霍童明清古街 | 林國斌 | 攝影

霍童鐵枝是福建省寧德市的漢族民俗文化,於2008年6月,霍童鐵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源於蕉城區霍童鎮。古鎮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西北部,距寧德市區47.7公里,轄區總面積16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是蕉城區西北部商貿集散地和經濟、文化往來的中心集鎮。

和朋友聊起霍童這個古鎮,人們必然會想起當地的明清古街、霍童溪、線獅、八果糕等美景美食和特色技藝,但同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霍童鐵枝,卻鮮為人知。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明清古街 | 陳秀玉 | 攝影

鐵枝俗稱“槓”“閣”,是閩東地區元宵節傳統民俗活動之一。據傳承人黃振偉介紹,霍童鐵枝和霍童線獅一樣,霍童鐵枝也流傳了上千年。霍童"二月二"燈會可追溯到隋朝,據記載,隋諫議大夫黃鞠為避隋煬帝迫害,遷徙鹹村,後與早年定居石橋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

為報答姑丈情誼,黃鞠就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姑丈誕辰之日舉行燈會活動。白天表演高蹺,傍晚舉行紙紮、鐵枝、線獅、舞龍等遊藝,後發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和霍童線獅一樣,鐵枝也是傳男不傳女的家族特技。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與沙埕鐵枝和雙溪鐵枝不同的是,霍童鐵是由木偶表演,小小的木偶,牽動著的卻是悠悠傳承心。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臺上活靈活現的偶人,承載的是先輩的智慧。

製作霍童鐵枝可是個"體力活"。首先要製作木偶的頭部,這一步至少要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先要用泥土製成人頭模型,待泥土乾透,再用糯米糊將棉紙一層一層粘在模型上,直至棉紙乾透成型,將泥土模型掏出後,為這些木偶上妝,根據木偶造型設計的彩色圖稿,分別用金屬的小噴筆對石膏頭,木雕頭,布包頭和橡塑頭等噴罩膚色層次不同的油彩(調稀的噴漆)或粉色,並逐層加深色度,晾乾後再用細毛筆勾畫木偶頭的臉部,或用紙片,布條,皮革等剪貼拼搭五官。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臉部完成後,更復雜的工序也就來了。要用竹子編出木偶的身子,做好之後再給木偶配上合適的衣服,將整個木偶的頭部與身部相接,最後將完整的木偶用鋼筋固定於舞臺上,布好彩燈,耗時一個月時間,一個鐵枝作品就這樣完成了。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老藝人在為木偶上色

"

曾幾何時,談及文化遺產,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有形的、固態的文物,諸如青銅器、鐵器、瓷器、石器等古器具,或是城牆、宮殿、完院、橋樑等古建築,卻往往忽略了那些無形的、動態的古董,即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對這一概念全然陌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霍童鐵枝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霍童明清古街 | 林國斌 | 攝影

霍童鐵枝是福建省寧德市的漢族民俗文化,於2008年6月,霍童鐵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源於蕉城區霍童鎮。古鎮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西北部,距寧德市區47.7公里,轄區總面積16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是蕉城區西北部商貿集散地和經濟、文化往來的中心集鎮。

和朋友聊起霍童這個古鎮,人們必然會想起當地的明清古街、霍童溪、線獅、八果糕等美景美食和特色技藝,但同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霍童鐵枝,卻鮮為人知。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明清古街 | 陳秀玉 | 攝影

鐵枝俗稱“槓”“閣”,是閩東地區元宵節傳統民俗活動之一。據傳承人黃振偉介紹,霍童鐵枝和霍童線獅一樣,霍童鐵枝也流傳了上千年。霍童"二月二"燈會可追溯到隋朝,據記載,隋諫議大夫黃鞠為避隋煬帝迫害,遷徙鹹村,後與早年定居石橋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

為報答姑丈情誼,黃鞠就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姑丈誕辰之日舉行燈會活動。白天表演高蹺,傍晚舉行紙紮、鐵枝、線獅、舞龍等遊藝,後發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和霍童線獅一樣,鐵枝也是傳男不傳女的家族特技。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與沙埕鐵枝和雙溪鐵枝不同的是,霍童鐵是由木偶表演,小小的木偶,牽動著的卻是悠悠傳承心。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臺上活靈活現的偶人,承載的是先輩的智慧。

製作霍童鐵枝可是個"體力活"。首先要製作木偶的頭部,這一步至少要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先要用泥土製成人頭模型,待泥土乾透,再用糯米糊將棉紙一層一層粘在模型上,直至棉紙乾透成型,將泥土模型掏出後,為這些木偶上妝,根據木偶造型設計的彩色圖稿,分別用金屬的小噴筆對石膏頭,木雕頭,布包頭和橡塑頭等噴罩膚色層次不同的油彩(調稀的噴漆)或粉色,並逐層加深色度,晾乾後再用細毛筆勾畫木偶頭的臉部,或用紙片,布條,皮革等剪貼拼搭五官。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臉部完成後,更復雜的工序也就來了。要用竹子編出木偶的身子,做好之後再給木偶配上合適的衣服,將整個木偶的頭部與身部相接,最後將完整的木偶用鋼筋固定於舞臺上,布好彩燈,耗時一個月時間,一個鐵枝作品就這樣完成了。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老藝人在為木偶上色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老藝人為木偶塑身

"

曾幾何時,談及文化遺產,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有形的、固態的文物,諸如青銅器、鐵器、瓷器、石器等古器具,或是城牆、宮殿、完院、橋樑等古建築,卻往往忽略了那些無形的、動態的古董,即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對這一概念全然陌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霍童鐵枝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霍童明清古街 | 林國斌 | 攝影

霍童鐵枝是福建省寧德市的漢族民俗文化,於2008年6月,霍童鐵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源於蕉城區霍童鎮。古鎮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西北部,距寧德市區47.7公里,轄區總面積16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是蕉城區西北部商貿集散地和經濟、文化往來的中心集鎮。

和朋友聊起霍童這個古鎮,人們必然會想起當地的明清古街、霍童溪、線獅、八果糕等美景美食和特色技藝,但同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霍童鐵枝,卻鮮為人知。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明清古街 | 陳秀玉 | 攝影

鐵枝俗稱“槓”“閣”,是閩東地區元宵節傳統民俗活動之一。據傳承人黃振偉介紹,霍童鐵枝和霍童線獅一樣,霍童鐵枝也流傳了上千年。霍童"二月二"燈會可追溯到隋朝,據記載,隋諫議大夫黃鞠為避隋煬帝迫害,遷徙鹹村,後與早年定居石橋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

為報答姑丈情誼,黃鞠就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姑丈誕辰之日舉行燈會活動。白天表演高蹺,傍晚舉行紙紮、鐵枝、線獅、舞龍等遊藝,後發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和霍童線獅一樣,鐵枝也是傳男不傳女的家族特技。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與沙埕鐵枝和雙溪鐵枝不同的是,霍童鐵是由木偶表演,小小的木偶,牽動著的卻是悠悠傳承心。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臺上活靈活現的偶人,承載的是先輩的智慧。

製作霍童鐵枝可是個"體力活"。首先要製作木偶的頭部,這一步至少要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先要用泥土製成人頭模型,待泥土乾透,再用糯米糊將棉紙一層一層粘在模型上,直至棉紙乾透成型,將泥土模型掏出後,為這些木偶上妝,根據木偶造型設計的彩色圖稿,分別用金屬的小噴筆對石膏頭,木雕頭,布包頭和橡塑頭等噴罩膚色層次不同的油彩(調稀的噴漆)或粉色,並逐層加深色度,晾乾後再用細毛筆勾畫木偶頭的臉部,或用紙片,布條,皮革等剪貼拼搭五官。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臉部完成後,更復雜的工序也就來了。要用竹子編出木偶的身子,做好之後再給木偶配上合適的衣服,將整個木偶的頭部與身部相接,最後將完整的木偶用鋼筋固定於舞臺上,布好彩燈,耗時一個月時間,一個鐵枝作品就這樣完成了。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老藝人在為木偶上色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老藝人為木偶塑身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完工後的鐵枝木偶

回憶過年的霍童鐵枝,種種繁華湧上心頭,我們都希望在萬人空巷燈火處,每年熱鬧時分還是能保留這項珍貴的技藝。

"

曾幾何時,談及文化遺產,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有形的、固態的文物,諸如青銅器、鐵器、瓷器、石器等古器具,或是城牆、宮殿、完院、橋樑等古建築,卻往往忽略了那些無形的、動態的古董,即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對這一概念全然陌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霍童鐵枝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霍童明清古街 | 林國斌 | 攝影

霍童鐵枝是福建省寧德市的漢族民俗文化,於2008年6月,霍童鐵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源於蕉城區霍童鎮。古鎮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西北部,距寧德市區47.7公里,轄區總面積16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是蕉城區西北部商貿集散地和經濟、文化往來的中心集鎮。

和朋友聊起霍童這個古鎮,人們必然會想起當地的明清古街、霍童溪、線獅、八果糕等美景美食和特色技藝,但同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霍童鐵枝,卻鮮為人知。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明清古街 | 陳秀玉 | 攝影

鐵枝俗稱“槓”“閣”,是閩東地區元宵節傳統民俗活動之一。據傳承人黃振偉介紹,霍童鐵枝和霍童線獅一樣,霍童鐵枝也流傳了上千年。霍童"二月二"燈會可追溯到隋朝,據記載,隋諫議大夫黃鞠為避隋煬帝迫害,遷徙鹹村,後與早年定居石橋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

為報答姑丈情誼,黃鞠就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姑丈誕辰之日舉行燈會活動。白天表演高蹺,傍晚舉行紙紮、鐵枝、線獅、舞龍等遊藝,後發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和霍童線獅一樣,鐵枝也是傳男不傳女的家族特技。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與沙埕鐵枝和雙溪鐵枝不同的是,霍童鐵是由木偶表演,小小的木偶,牽動著的卻是悠悠傳承心。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臺上活靈活現的偶人,承載的是先輩的智慧。

製作霍童鐵枝可是個"體力活"。首先要製作木偶的頭部,這一步至少要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先要用泥土製成人頭模型,待泥土乾透,再用糯米糊將棉紙一層一層粘在模型上,直至棉紙乾透成型,將泥土模型掏出後,為這些木偶上妝,根據木偶造型設計的彩色圖稿,分別用金屬的小噴筆對石膏頭,木雕頭,布包頭和橡塑頭等噴罩膚色層次不同的油彩(調稀的噴漆)或粉色,並逐層加深色度,晾乾後再用細毛筆勾畫木偶頭的臉部,或用紙片,布條,皮革等剪貼拼搭五官。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臉部完成後,更復雜的工序也就來了。要用竹子編出木偶的身子,做好之後再給木偶配上合適的衣服,將整個木偶的頭部與身部相接,最後將完整的木偶用鋼筋固定於舞臺上,布好彩燈,耗時一個月時間,一個鐵枝作品就這樣完成了。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老藝人在為木偶上色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老藝人為木偶塑身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完工後的鐵枝木偶

回憶過年的霍童鐵枝,種種繁華湧上心頭,我們都希望在萬人空巷燈火處,每年熱鬧時分還是能保留這項珍貴的技藝。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曾幾何時,談及文化遺產,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有形的、固態的文物,諸如青銅器、鐵器、瓷器、石器等古器具,或是城牆、宮殿、完院、橋樑等古建築,卻往往忽略了那些無形的、動態的古董,即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對這一概念全然陌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霍童鐵枝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霍童明清古街 | 林國斌 | 攝影

霍童鐵枝是福建省寧德市的漢族民俗文化,於2008年6月,霍童鐵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源於蕉城區霍童鎮。古鎮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西北部,距寧德市區47.7公里,轄區總面積16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是蕉城區西北部商貿集散地和經濟、文化往來的中心集鎮。

和朋友聊起霍童這個古鎮,人們必然會想起當地的明清古街、霍童溪、線獅、八果糕等美景美食和特色技藝,但同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霍童鐵枝,卻鮮為人知。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明清古街 | 陳秀玉 | 攝影

鐵枝俗稱“槓”“閣”,是閩東地區元宵節傳統民俗活動之一。據傳承人黃振偉介紹,霍童鐵枝和霍童線獅一樣,霍童鐵枝也流傳了上千年。霍童"二月二"燈會可追溯到隋朝,據記載,隋諫議大夫黃鞠為避隋煬帝迫害,遷徙鹹村,後與早年定居石橋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

為報答姑丈情誼,黃鞠就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姑丈誕辰之日舉行燈會活動。白天表演高蹺,傍晚舉行紙紮、鐵枝、線獅、舞龍等遊藝,後發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和霍童線獅一樣,鐵枝也是傳男不傳女的家族特技。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與沙埕鐵枝和雙溪鐵枝不同的是,霍童鐵是由木偶表演,小小的木偶,牽動著的卻是悠悠傳承心。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臺上活靈活現的偶人,承載的是先輩的智慧。

製作霍童鐵枝可是個"體力活"。首先要製作木偶的頭部,這一步至少要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先要用泥土製成人頭模型,待泥土乾透,再用糯米糊將棉紙一層一層粘在模型上,直至棉紙乾透成型,將泥土模型掏出後,為這些木偶上妝,根據木偶造型設計的彩色圖稿,分別用金屬的小噴筆對石膏頭,木雕頭,布包頭和橡塑頭等噴罩膚色層次不同的油彩(調稀的噴漆)或粉色,並逐層加深色度,晾乾後再用細毛筆勾畫木偶頭的臉部,或用紙片,布條,皮革等剪貼拼搭五官。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臉部完成後,更復雜的工序也就來了。要用竹子編出木偶的身子,做好之後再給木偶配上合適的衣服,將整個木偶的頭部與身部相接,最後將完整的木偶用鋼筋固定於舞臺上,布好彩燈,耗時一個月時間,一個鐵枝作品就這樣完成了。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老藝人在為木偶上色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老藝人為木偶塑身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完工後的鐵枝木偶

回憶過年的霍童鐵枝,種種繁華湧上心頭,我們都希望在萬人空巷燈火處,每年熱鬧時分還是能保留這項珍貴的技藝。

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非遺在福建 | 一臺鐵枝戲 唱響千年霍童古鎮

一條霍童溪

一臺千年的鐵枝戲

一同流傳

---END---

文章來源丨遊在蕉城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