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本文由什麼值得買用戶原創:知之為知之

提示:文章極長,跳轉請使用←左邊的目錄

首發能見到的3900X 3700X 3600X 3600、X570 B450 B350、5700XT 5700全測試到了。。為了奉上這份宇宙最全的測試連續熬夜測試碼字辛苦不易,點個贊關個注收藏個再走唄

(5700XT和5700測試在另一篇~)

前言

上一次AMD的CPU在單核心性能上超越Intel是什麼時候?算算大概要到10多年前,那時候AMD攜Athlon 64 X2,打得Intel高頻低能的Pentium D丟盔棄甲,十分狼狽,那已經是2005年的事情了……如今近15年過去了,ZEN架構厚積薄發,在ZEN和ZEN+打了牙膏廠一個措手不及之後,ZEN2就要從防守轉為進攻,在單核心性能上掀起對Intel的再次衝擊了。

產品規格

首批發布的銳龍三代產品共有5+2款,其中R9系列的3900X是12核心,也是首款R9標號的銳龍,頻率達到了歷史新高3.8-4.6GHz,更高的16核心R9 3950X要到9月才能出貨;R7系列8核有兩款,分別是3800X和3700X,主要的區別是頻率和功耗,3700X更像是節能款,8核心TDP僅僅有65W,頻率依然高達3.6-4.4GHz;最親民的R5系列依然是6核心,分別是3600X和3600,頻率相比2600系列提升到最高4.4GHz;最後還有兩款APU,R5 3400G和R3 3200G,仍然基於ZEN+架構,傳統的4核心無核顯CPU繼續缺席不會零售,看來低端以後基本就是APU的地盤了,只不過3400G和3600的性能差距這下大了不少。

具體CPU的規格如下: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這次給大家搶先站內首測的是第一批旗艦R9 3900X、高端3700X和中端3600X和3600,全網最全!

產品解析

首先是走量的3600X和3600,相比老款2600X,3600X頻率提升了約200MHz,絕對值不算很高,但是算上單核心性能的提升,再加上L3緩存翻倍進一步減少了內存延遲的損失,總體上性能提升有大概15-20%,之前只能和8400/9400之類的有來有回,這次應該可以看齊8700系列了,雖然官方對位的是9600K;3600提升的要更多一點,有300MHz,和3600X的最大區別是TDP功耗和睿頻限制,4.2GHz的最大睿頻還是上一代的水平,不過也便宜很多。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沒找到3700X的官圖,就用3800X湊活一下吧…3800X相比2700X提升了不到200MHz,3700X則是對位原來的2700,基礎頻率提升了400MHz之多,超過10%,但是TDP依然維持在65W,可見3700X的規格是7nm工藝甜點頻率,也是AMD這次首發的主打型號。官方定位3800X對打i7 9700K,3700X則暫無對手。(i9 9900這樣的65W型號還沒有正式出貨,僅供OEM)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最後則是Ryzen 9 3900X,雖然此次AMD也發佈了16核的3950X,不過那個要等到9月才能出貨,首發最強的暫時只有12核的3900X,讓人很是糾結,規格上有點像倆3600X,其實就是倆3600X的計算芯片加大家都一樣的IO芯片,不過體質可能是特挑的,因此單核心最高睿頻達到了4.6GHz,也是銳龍系列目前最高的頻率。12核心已經達到了之前HEDT高端平臺Threadripper的水平,因此叫個Ryzen 9也無可厚非,正面對抗Intel的i9系列,甚至連價格都一樣,同為官方定價499美元,不過這次3900X頻率上已經和i9相差不遠,核心又多了一半,再加上單核心性能的提升,終於可以正面剛i9系列了。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官方的定價表和對應情況,基本都比Intel的同級別產品便宜一點。

PS:官方PPT竟然把3600打成了3600X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最後提一下X570芯片組,相比之前的X370和X470芯片組的尷尬,這次X570芯片組真的是有了高端產品的感覺,平臺總體規格甚至不輸X99這樣的HEDT:CPU本身就提供了多達24X PCIE 4.0——分成了16X給顯卡(並且可以繼續拆分)、4X給M2(或2X M2+2個SATA)、4X鏈接X570芯片組,芯片組由CPU下行的4X PCIE4.0分出8XPCIE 4.0、若干存儲接口靈活配置,以及一大堆USB,分別由CPU和芯片組提供。也就是說,銳龍3代加X570芯片組的平臺,一共可以提供3條以上的PCIE 4.0 8X+3個4X全速PCIE 4.0 M2接口+N個USB3.1(10Gbps)+若干SATA 6Gbps,確實已經達到了之前HEDT的標準,相比老款X370/470有了非常大的飛躍。當然,老的主板也不是沒有增益,有消息表示部分B450/X470芯片組的主板搭配銳龍3代時,由CPU引出的PCIE和M2依然可以享受4.0的速度,不過具體支持不支持要看主板廠商的BIOS,也算是一個小小的福利吧。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測試平臺

測試平臺配置如下:

Ryzen 3代平臺:

CPU:AMD Ryzen 9 3900X/7 3700X/5 3600X/5 3600

散熱器:利民Frozen EYE 240 一體水

主板:華碩ROG Crosshair VIII Hero bios 7509

內存:芝奇GSkill Trident Royal皇家戟8G X4 運行在3600C16

Ryzen 2代平臺:

CPU:AMD Ryzen 7 2700X

散熱器:利民Frozen EYE 240 一體水

主板:華碩ROG Crosshair VII Hero

內存:芝奇GSkill Trident Royal皇家戟8G X4 運行在3200C16

Intel平臺:

CPU:Intel Core i9 9900KF

散熱器:華碩ROG 龍神240

主板:華碩ROG Maximus XI Gene

內存:芝奇GSkill Trident Royal皇家戟8G X2 運行在3600C16

老主板測試組:

B450:

主板:華碩TUF B450M Pro Gaming

散熱器:利民TA140

內存:芝奇GSkill Trident Royal皇家戟8G X2 運行在3600C16

B350:

主板:華碩Prime B350 Plus

散熱器:AMD Warith Prism

內存:金士頓Predator RGB 8GX2 運行在3200C16

其他公用配件:

顯卡1:AMD Radeon VII 16G

顯卡2:AMD Radeon RX5700XT/5700 8G

電源:華碩ROG Thor 雷神 1200W

系統為Windows 10 1903版本,注意銳龍三代需要搭配1903才能正常運行。

首先是CPU,這次全新的R9自然有全新的盒子,相比以前的盒子升級成了硬紙材質,更加高大上,上層直接是CPU,下層是Wraith Prism散熱器: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新的Ryzen 9貼紙也和5、7的顏色稍稍不同: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5/7/9排排坐,外觀完全一樣: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頭圖一張: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接下來是測試主板和平臺零件們,圖多殺貓,大家自己看吧: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這次Crosshair VIII系列的升級相當多,提升非常明顯,規格上已經無限接近更高一檔的Formula了,相當良心: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PCH和M2接口也覆蓋了大面積的裝甲,敗家之眼也是可以亮的~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和上一代C7H對比,簡直不像是相同定位的產品: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接口對比,不僅USB增多了還換成了3.1(3.2Gen2),還多了個2.5G網卡,WIFI也升級成為WIFI6的AX200: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搭配皇家戟和利民RGB冷頭,效果超群: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利民前陣子突然迴歸京東,上架了這款240水冷,剛好搭配首發來嚐嚐鮮,冷頭RGB效果和ROG Aura搭配非常漂亮和諧: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為了驗證老平臺對新CPU的支持,特別加入B450和B350主板各一款,分別搭配比較符合定位的TA140和Wraith Prism,顯卡都是R5700,測試有驚喜哦: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B350 Plus就算是在2017年,也算是比較低端的B350主板了,但是就這樣的4+2供電勉強上個3700X也不是不可以...供電散熱片是必備的。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搭配的散熱器是3700X的原裝散熱器Wraith Prism,壓住TDP 65W PBO以後也不過100W的3700X當然是綽綽有餘,內存從高貴的皇家戟換成了便宜又大碗的CJR版金士頓掠奪者RGB,一對兒600塊,這才符合定位嘛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性能測試

首先是傳統的性能測試部分,對比的CPU是i9 9900KF 默認功耗/解鎖功耗、i9 9900KF關閉2個核心到4.7G模擬8700K,大概是beta BIOS的原因,測試中的銳龍均默認開啟了PBO,基本是不超頻解鎖功耗的性能。

先看看幾款CPU的CPU-Z: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首先是CPU-Z和Cinebench R15/20理論測試,可以看到這次三代的單核性能提升非常明顯,在頻率相近的情況下3700X相比2700X單核分數提升了差不多15%,而4.6GHz面對5GHz的9900K已經不落下風互有輸贏,說明ZEN2架構的單核心性能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場景已經超過了Intel老舊的CoffeeLake,只不過受限於頻率,最後成品的單核心性能仍然有來有回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3600X和3600在頂級X570主板、同樣的散熱條件下PBO性能基本就是單核心差距...多核心差了一點點,就像2600和2600X的時候一樣,刀工不給力啊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多核心方面就毫無懸念了,在單核心性能已經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銳龍三代不僅超線程效率要更高(Intel的超線程效率已經從各路補丁前的20%一路縮回15%左右了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同檔次下核心還更多,幾個項目中都是一路碾壓了。

由於都開啟了PBO,因此3600和3600X的性能非常接近,最大的差距其實就是單核心那0.2GHz頻率...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遊戲性能是此次銳龍三代提升的重點,基本上FPS提升和單核心效率提升差不多,超出2700X大約15%,頻率比較高的3900X已經和9900K所差無幾,部分多核心優化好的遊戲比如FarCry5已經超過CoffeeLake家族,更多的遊戲時間所限沒有仔細測,基本上支持多核的都完成了翻身~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內存和緩存帶寬方面,3900X基本一騎絕塵,也是遊戲性能提升的最大功臣,畢竟所有銳龍三代都搭載了巨大的L3,極大的緩解了內存延遲的短板,另外3700X和3600系列這樣的單die的CPU內存寫入帶寬很奇怪,這個是AIDA64測試的問題,不用在意,對性能沒有影響的,反倒是單die測試出來的內存延遲還低一點。

由於這次銳龍三代採用了CPU核心和IO核心分離的設計,因此內存頻率的設置比較特殊,在低於1800MHz時,內存頻率和IF總線頻率採用同步運行,即最高1800MHz(內存頻率等效3600MHz,默認標稱為3200MHz),在超過1800MHz之後,內存頻率會和IF總線保持異步運行,通常為2:1,因此最佳的內存頻率通常為3600MHz附近(好一點的主板可以超一點到3733MHz),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收緊時序比如跑3600C14之類的,由於IO核心分離,因此收緊時序要比同條件下Intel CPU更加好收一點,更高的內存頻率也比Intel容易達到,4266內存隨便XMP就可以,但是直到4600MHz以上的受益才能超過3600MHz,這個頻率下CPU和主板能頂住,但是能超上去的內存已經不多了...因此最佳頻率還是非常容易達到的3600,可謂對大眾非常友好了。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延遲方面,銳龍三代由於採用了特殊的chiplet結構,因此跑分上不如intel的ringbus結構,但是實際性能並不弱,反倒是內存頻率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之前最多4000MHz左右,現在已經有超過5000MHz的風冷頻率了,完全不輸intel。

說實話,前20年從來沒人關注過內存延遲性能,畢竟實際性能夠強就行,何必關注那些,AIDA64的測試連AIDA自己都說只能做參考,也沒有特別好的其他測試軟件,自從銳龍出來以後,突然言必稱內存延遲,要說後面沒有人推動,我是不信的,你說是不是?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頻率上銳龍三代的單核心頻率明顯有提升,不過多核心狀態下頻率依然維持在能耗比較高的全核4G左右,但是由於效率提升,依然不輸Intel。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溫度功耗方面,得益於7nm工藝的引入,銳龍三代在核心和頻率明顯提升的情況下功耗和溫度沒有明顯提升,不過由於都打開了PBO,因此實際功耗會比標稱功耗高一些(105W的限制約為140W,65W的限制約為90W),但是12核的3900X依然低於解鎖了功耗的9900K,溫度上更是優秀很多。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最後是成績彙總表和部分測試截圖: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PCIE4.0和老主板兼容測試

銳龍三代的一個重要的平臺升級就是率先帶來了PCIE 4.0,並且是CPU+X570平臺全部升級為PCIE4.0,對於顯卡來說,主要的受益還是在計算方面,IO消耗大幅度降低,因此前一代的計算卡比如MI60、GV100等等都已經支持了PCIE 4.0,但是都是專業領域,這次銳龍三代和Radeon RX5700系列則是把PCIE 4.0帶入了主流平臺。

PCIE4.0另一個優勢就是IO接口資源和性能的大幅度提升,由於帶寬翻倍,之前已經遇上瓶頸的nvme SSD性能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釋放,主板上吃緊的接口也可以進一步擴展,這次X570主板基本都帶了非常豐富的接口也是和PCIE4.0有關。

具體到性能上有多大提升呢,先看看PCIE4.0 SSD的性能,連續讀取已經超過了5G/s,寫入也有4.2G/s,性能超過了原來PCIE 3.0 SSD的50%以上,提升非常明顯。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顯卡到CPU的帶寬由原來13GB/s提升到26GB/s左右,提升非常明顯,在進行大量數據交換的時候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最近3dmark裡也加入了PCI Express帶寬的相關測試,不過結果和這個類似,就不重複說了。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而在老主板兼容方面,官方宣稱400系列主板更新BIOS後就可以支持,而300系列則只提供beta bios非正式支持,並且官方不支持老主板的PCIE4.0,然而實際上我手頭的兩個主板華碩TUF B450M Pro和華碩Prime B350 Plus都完美支持新銳龍,甚至能夠直接支持部分PCIE4.0!雖然老主板的供電和接口什麼的距離新X570還是有差距,不過依然能夠享受到絕大部分新銳龍的特性,可見AMD對老用戶還是依然那麼良心。

TUF B450M Pro刷了新BIOS搭配3700X一次點亮,並且用CJR內存輕鬆跑到了3600C18,不過需要手動把IF頻率fclk鎖定到1800MHz: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搭配B350 Plus同樣一次點亮,不過B350的供電配置什麼的都比較慘了,內存只能跑在3200MHz,性能損失還是不小的: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B350搭配5700一樣PCIE帶寬26G/s,不過有消息說部分高端X370、X470因為PCIE切換芯片的版本問題,反倒只有一個M2支持PCIE 4.0,具體支持情況還得看官方的說法。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具體在性能上,B450M在單核性能上基本沒有差距,但是在多核極限負載上相比X570低了一點點,應該是PBO的不同限制以及供電規模上的差距導致的,供電溫度得益於B450M Pro龐大的散熱規模,再加上TA140的大風扇多少能照顧到一點,表現的還不錯;B350差的就遠了點了,不僅內存支持上差了一截,頻率上也低了一些,供電壓力更大,儘管原裝扇也能吹到,但是烤雞5分鐘供電就55度了,這才是8核的3700X,要是用水冷強上3900X,CPU是壓住了,供電只會更慘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建議B350升級個3600就行了,B450可以嘗試一下3700X,3900X以上的還是搭配X570的好......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總結

作為銳龍的最新一代產品,ZEN2架構在整體結構上的改變相當多,不僅核心配置變成了計算核心和IO核心分離,配置更加靈活,同時加大了緩存,增加了總線帶寬,強化了AVX性能等等,最終使得整體IPC提升了約15%之多,一舉實現了對Intel現有架構的超越。不過作為TSMC首次試水高性能CPU代工的產品,其7nm FinFET DUV工藝表現相對於之前的12nm工藝不夠亮眼(AMD自己的定位是7nm Energy Efficiency Leadership工藝,重點還是提升效率和能耗比而不是頻率和性能),使得銳龍三代最終產品在最高頻率上的提升不及大家的預期,面對可以跑到5G以上的Intel 14nm+++∞工藝

AMD 銳龍三代Ryzen 9/7/5 最全獨家首發評測

8核還是沒有絕對的優勢,更何況Intel的10nm這次真的是出了點產品了......相信隨著後期臺積電工藝的成熟和架構的微調,ZEN2架構還會發揮出更加漂亮的性能。(所以...這大概也是3950X推遲發售的原因之一?還有傳說中的風冷5G銳龍...妥妥的捧殺了)

所以這次ZEN2的性能大家也看到了,到底是什麼樣,性價比如何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會有自己的判斷,15年讓不少人忘了/不瞭解當年AMD的輝煌,畢竟哪有現在的“高貴”牙膏廠充滿了信仰……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Intel最近在宣傳策略上也是昏招連連、不斷打臉,第一代銳龍出來之後,首先說“多核無用”(7350K天下第一!),結果自己啪啪打臉接連出了6核、8核,HEDT高端平臺甚至一下從10核升到了18核,還搞過PPT提前半年發佈上市前i7 7900X變i9的荒唐事;後來又說“都是膠水”,結果自己啪啪打臉出了倆28核心拼成的56核心Xeon;如今說“高頻無用”,看我10nm 3G秒你全家,結果自己啪啪打臉出了全核5G的9900KS(而且還是紙面發佈年底才發貨),10nm的大餅畫了一年又一年……

不知道今年下半年又有什麼歡樂的小故事,我十分期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