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八邑,無錫獨佔五邑,常州只佔二邑,江北的泰州卻分得一邑!

常州歷來被稱為“三吳重鎮”“中吳要輔”“八邑名都”。宋代陸游稱讚常州“儒風蔚然,為東南冠”,清代龔自珍詩譽常州“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

常州八邑,無錫獨佔五邑,常州只佔二邑,江北的泰州卻分得一邑!

常州 紅梅公園

“三吳重鎮”“中吳要輔”是怎麼回事呢?

宋代柳永在《望海潮·東南形勝》中寫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毛澤東在《一山飛峙大江邊》中也有“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的詩句。作為歷史名詞的“三吳”,一般意義上的三吳是指吳郡、吳興郡和會稽郡,有時亦將會稽郡替換為丹陽郡或義興郡;“三吳”,有時還指東吳、中吳與西吳,宋稅安禮《歷代地理指掌圖》以蘇州(東吳)、常州(中吳)、湖州(西吳)三州為三吳。此處,作為“中吳”的常州,應該指的是歷史文化語境中的地區級行政單位“毗陵郡”“晉陵郡”“常州府”,與當前現實環境中的常州並非完全一致。

要說“八邑名都”,卻要從常州的發展變遷來講起。

一、毗陵郡、晉陵郡時期的常州

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置毗陵郡,治毘陵縣,領縣七:

常州八邑,無錫獨佔五邑,常州只佔二邑,江北的泰州卻分得一邑!

武進 春秋淹城

①(復武進縣曰)丹徒縣(在今鎮江市丹徒區)

②(復雲陽縣曰)曲阿縣(今丹陽市)

③(析丹徒縣、曲阿縣置)武進縣(在今常州市、丹陽市)

④(析曲阿縣延陵鄉置)延陵縣(在今丹陽市延陵鎮)

⑤毘陵縣

⑥無錫縣

⑦(析毘陵縣、無錫縣置)暨陽縣(在今江陰市)。

常州八邑,無錫獨佔五邑,常州只佔二邑,江北的泰州卻分得一邑!

無錫

東晉時期,改毗陵郡為晉陵郡,管轄範圍基本一致。這一時期的毗陵郡、晉陵郡,主要包括今天常州、無錫、鎮江的大部分地區。

二、常州、常州路、常州府時期的常州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以州統縣。開皇九年(589年),罷晉陵郡、江陰郡、義興郡、信義郡,於常熟縣置常州,後割常熟縣入蘇州,遂移常州治於晉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後,雖曾改稱過毗陵、晉陵、長春、嘗州,但時間都很短暫,而常州之名沿用至今將近1400年。

常州八邑,無錫獨佔五邑,常州只佔二邑,江北的泰州卻分得一邑!

常熟 虞山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罷州置郡,改常州為毗陵郡,領縣四:晉陵縣、無錫縣、江陰縣、義興縣。這一時期的毗陵郡,主要包括今無錫、靖江和常州的部分地區,與清代“常州八邑”的管轄範圍基本一致。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復改毗陵郡為常州。唐武宗會昌四年(840年),升常州為望,列入全國州府十望之一。

宋代,常州屬兩浙西路。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治晉陵縣、武進縣(兩縣同城),領晉陵、武進二縣和宜興、無錫二州。

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常州路為長春府,劃出兩浙,直屬南直隸,轄武進、無錫、宜興、江陰4縣。成化七年,析馬馱沙為靖江。明成祖永樂七年(1409年),改長春府復為常州府,沿用至清末。

常州八邑,無錫獨佔五邑,常州只佔二邑,江北的泰州卻分得一邑!

無錫 金匱公園

為減輕江南蘇、鬆、常等府的賦稅負擔,也為減少官員賦稅徵收的考成壓力,在江蘇地方官員與社會各界的反覆籲請下,清雍正二年,朝廷准予蘇鬆常各府,升州析縣。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進另置陽湖,析無錫另設金匱,析宜興另立荊溪,加上原領江陰、靖江,常州府統領8縣,故有“中吳要輔,八邑名都”之稱。“常州八邑”的說法即來於此,主要包括今靖江市、無錫市全境、和常州市的部分地區。

辛亥革命後,清代分析的六縣重新合併為武進、無錫、宜興三縣。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加上江陰、靖江二縣,“常州八邑”同屬於蘇常道。

三、明國時期的常州及常州八邑隸屬情況

民國十六年(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實行省、縣兩級政區制,廢除道一級行政建制,江蘇各道即行撤銷。

常州八邑,無錫獨佔五邑,常州只佔二邑,江北的泰州卻分得一邑!

江陰 江陰大橋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依照國民政府行政院頒佈的《行政督察專員暫行條例》,江蘇省設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劃全省為13個行政督察區。第二區轄武進、江陰、無錫、宜興、溧陽5縣。同年12月,以專員公署駐縣為區名,在原第二、三區基礎上建立無錫區,轄無錫、武進、江陰、常熟、太倉、崑山、吳縣、吳江8縣。民國25年(1936年),無錫區改稱第二區。此後至解放,原“常州八邑”,除宜興縣在第一區、靖江縣在第四區外,武進、無錫、江陰三縣皆屬於第二區。

四、建國後的常州及常州八邑隸屬情況

共和國成立初期,行政區劃調整紛繁,原“常州八邑”也就劃分為不同的行政區域。

1949年4月,蘇南行政公署成立,駐無錫市,轄無錫市和鎮江、武進、蘇州、松江4個行政分區。武進行政分區下轄武進、江陰、溧陽、金壇、宜興5縣。1949年11月,蘇南行政公署下轄無錫市與松江、蘇州、常州、鎮江4個專區。無錫市下轄無錫縣,常州專區下轄常州市與武進、江陰、金壇、宜興、溧陽5縣。這一時期的常州,主要包括今常州市全境和無錫市部分地區。

1953年,江蘇省建立,常州市、無錫市為省轄市。無錫、江陰、宜興隸屬於蘇州專區,武進隸屬於鎮江專區,靖江隸屬於揚州專區。

常州八邑,無錫獨佔五邑,常州只佔二邑,江北的泰州卻分得一邑!

宜興

1956年,宜興改屬鎮江專區,武進改屬蘇州專區。

1958年,鎮江專區改為常州專區,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常州市、武進、宜興隸屬常州專區。無錫縣隸屬於無錫市。

1959年,常州專區改為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遷回鎮江市。

1960年,鎮江專區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

1962年,常州市、無錫市改為省轄市,武進縣改屬鎮江專區,無錫改屬蘇州專區。這一時期的常州,可以說是管轄範圍最少的一個歷史時期了。

1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鎮江地區的武進、金壇、溧陽縣劃歸常州市領導,鎮江地區的宜興與蘇州地區的無錫、江陰劃歸無錫市領導。

常州八邑,無錫獨佔五邑,常州只佔二邑,江北的泰州卻分得一邑!

靖江 七彩荷塘

1996年,地級泰州市設立,靖江改由泰州市行政代管迄今。

至此,原清代“常州八邑”,無錫獨佔五邑(無錫、金匱、宜興、荊溪、江陰),常州只佔二邑(武進、陽湖),江北的泰州卻分得一邑(靖江)。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行政區劃也就沒有固定不變,基本上是隨著政治改革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作出合理適當的調整。從這個意義上講,“常州八邑”也不只是當前常州人的常州,而是大家的常州。不過,從文化心理上講,“三吳重鎮”“中吳要輔”“常州八邑”更容易為今天的常州人所接受,而無錫、靖江則基本上不會以此做文章了。

其實,不管是常州也好,無錫也罷,再加上旁邊的蘇州,是江蘇省最為先進發達的地區,

基本上構成了地理和經濟意義上的“蘇南”,也是文化意義上的“吳語區”和“江南”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蘇南各項基礎建設的飛速發展,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蘇南一體化也就會提上日程了吧。

部分文字資料來自百度百科,圖片來自頭條免費圖庫。

敬請關注頭條號無錫冷知識,發現不一樣的無錫

常州八邑,無錫獨佔五邑,常州只佔二邑,江北的泰州卻分得一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