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
"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五代、北宋之間,有個著名的道教學者陳希夷,就是傳說中的“陳摶老祖”,他留下一篇傳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與那些江湖流傳的相面術不可同日而語,比曾國藩的《冰鑑》更為大氣,頗有止惡揚善之功,讀之耐人尋味。以下為部分章節↓

餓死豈在紋描,拋衣撒飯;

瘟亡不由運數,罵地咒天。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被餓死的人,僅僅因為螣蛇紋入口了嗎?紋描只是標識,原因是這些人不知惜福,糟踏五穀,浪費資源,福盡而死。得瘟疫而亡的人是因為運數不好嗎?運數只是說法,原因是這些人自己造孽還咒地罵天。

“紋描”是法令紋入口,在相學上叫做“螣蛇紋見”。現此紋者,無論富貴貧賤均主餓死。漢朝的鄧通有此紋,相士許負斷他會餓死。漢文帝不信,特將四川一銅山賜給鄧通,許他私自鑄錢。景帝時,鄧通被罷官抄家,最後因窮困而死。臨床上的食道癌病人多有此紋。

人一生吃穿多少是有定數的,除了你不斷地再修福德,否則坐吃山空,資源用盡了就沒有了。看過《了凡四訓》就明白這個道理。孔先生曾用鐵板神數算出袁了凡“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廩生升到貢生)。他食米七十餘石時,就被屠宗師(教育廳長)批准補貢了。他以為孔先生失算了,哪知道沒幾天就被刷下來,繼續當廩生。到正式出貢時一算,前後食廩米正好九十一石五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有的終須有,命裡無的爭不來。不但爭不來。本來有的也被你折福丟掉了,所以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為小人”。拼命爭了半天還是自己命裡有的,冤不冤呢?要想求財富就要種財富的因,這就是德,“德建名立”。不佈施、不種福德這棵搖錢樹,如何能夠發財呢?

"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五代、北宋之間,有個著名的道教學者陳希夷,就是傳說中的“陳摶老祖”,他留下一篇傳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與那些江湖流傳的相面術不可同日而語,比曾國藩的《冰鑑》更為大氣,頗有止惡揚善之功,讀之耐人尋味。以下為部分章節↓

餓死豈在紋描,拋衣撒飯;

瘟亡不由運數,罵地咒天。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被餓死的人,僅僅因為螣蛇紋入口了嗎?紋描只是標識,原因是這些人不知惜福,糟踏五穀,浪費資源,福盡而死。得瘟疫而亡的人是因為運數不好嗎?運數只是說法,原因是這些人自己造孽還咒地罵天。

“紋描”是法令紋入口,在相學上叫做“螣蛇紋見”。現此紋者,無論富貴貧賤均主餓死。漢朝的鄧通有此紋,相士許負斷他會餓死。漢文帝不信,特將四川一銅山賜給鄧通,許他私自鑄錢。景帝時,鄧通被罷官抄家,最後因窮困而死。臨床上的食道癌病人多有此紋。

人一生吃穿多少是有定數的,除了你不斷地再修福德,否則坐吃山空,資源用盡了就沒有了。看過《了凡四訓》就明白這個道理。孔先生曾用鐵板神數算出袁了凡“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廩生升到貢生)。他食米七十餘石時,就被屠宗師(教育廳長)批准補貢了。他以為孔先生失算了,哪知道沒幾天就被刷下來,繼續當廩生。到正式出貢時一算,前後食廩米正好九十一石五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有的終須有,命裡無的爭不來。不但爭不來。本來有的也被你折福丟掉了,所以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為小人”。拼命爭了半天還是自己命裡有的,冤不冤呢?要想求財富就要種財富的因,這就是德,“德建名立”。不佈施、不種福德這棵搖錢樹,如何能夠發財呢?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三世因果經》中說:“今生餓死為何因,前世糟踏五穀人”。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物資豐富,人們造惡業的機會也大大增多了。僅糟踏五穀、奢侈浪費一項,就不知道要折損多少人的福報。宋朝奸相蔡京,食用奢靡,常以芝麻餵雞,綠豆飼牛羊。他的幕僚翟謙也學著享受,為吃一碗鴨舌湯,就不知要糟蹋多少鴨子的性命。以後蔡京遭貶,翟謙亦被抄沒家產,行乞中被餓死了。張廷玉說雍正:“上進膳,承命侍食,見上於飯顆並屑,未嘗廢置纖毫。”飯粒掉在桌上,雍正皇帝都要撿起吃掉。

我這次回大陸講課,有幾個當年富得不得了的人來聽講。想當年他們都是吃盡穿絕,一呼百諾的人,現在卻混得連飯都快吃不上了。這還算好的,你趕快修福佈施還能轉命運,再嚴重一點的就要捱餓。到命裡的福報一點都沒有了,神仙也救不了你。得食管癌的人不都是窮人吧!眼看著豐盛的食物,心中餓得冒火,但食道被塞住,咽不下去。即使做手術捅開了,也是一進食就嘔吐,而且是噴射狀嘔吐。我親眼見到幾個老年朋友都是這樣死的,死時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有錢又有什麼用?

“瘟亡”,指因瘟疫等暴病而死,包括現代的急性傳染病及各種怪病。古時稱為“天災”,天降之災。天有好生之德,哪裡會有天災?還不統統都是人禍招感而來的。大陸最近有幾次怪病瘟疫,象前年的薩斯,今年四川的人感染豬鏈球菌病,還不都是殺生引來的果報。有些人要錢不要命,掙不到錢就咒天罵地,說上天不公。存心騙人的還每每對天發誓,褻瀆神明,這比咒天罵地還要嚴重,所招感的果報必是奇禍,瘟亡還算給你留個全屍呢。

《太上感應篇》中說:天地有司過之神,人的頭上有三臺北斗,人身中有三尸神,家中有灶神,都在記錄人的罪惡。“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犯過輕的奪一算(百日為算),嚴重的奪一紀(十二年為紀),算盡則死,所以人都是自己折自己的壽。

天地每時每刻都在監察著我們的起心動念,愚人以為有祕密,哪裡可以逃得過天地的監察?一舉一動都不敢得罪天地神明,哪裡還敢咒天罵地呢?怨天尤人、呵風罵雨,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對北惡罵都是不允許的,否則死有餘辜,還會殃及子孫。

佛法中有懺法(水懺、大悲懺等)可化解醫藥治不了的業障病,但總要人真心發願、懺悔,才能除障消災。人是天地所生,不知法天地而行,反而罵地咒天,下場就慘了。這叫作“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能活”。

"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五代、北宋之間,有個著名的道教學者陳希夷,就是傳說中的“陳摶老祖”,他留下一篇傳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與那些江湖流傳的相面術不可同日而語,比曾國藩的《冰鑑》更為大氣,頗有止惡揚善之功,讀之耐人尋味。以下為部分章節↓

餓死豈在紋描,拋衣撒飯;

瘟亡不由運數,罵地咒天。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被餓死的人,僅僅因為螣蛇紋入口了嗎?紋描只是標識,原因是這些人不知惜福,糟踏五穀,浪費資源,福盡而死。得瘟疫而亡的人是因為運數不好嗎?運數只是說法,原因是這些人自己造孽還咒地罵天。

“紋描”是法令紋入口,在相學上叫做“螣蛇紋見”。現此紋者,無論富貴貧賤均主餓死。漢朝的鄧通有此紋,相士許負斷他會餓死。漢文帝不信,特將四川一銅山賜給鄧通,許他私自鑄錢。景帝時,鄧通被罷官抄家,最後因窮困而死。臨床上的食道癌病人多有此紋。

人一生吃穿多少是有定數的,除了你不斷地再修福德,否則坐吃山空,資源用盡了就沒有了。看過《了凡四訓》就明白這個道理。孔先生曾用鐵板神數算出袁了凡“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廩生升到貢生)。他食米七十餘石時,就被屠宗師(教育廳長)批准補貢了。他以為孔先生失算了,哪知道沒幾天就被刷下來,繼續當廩生。到正式出貢時一算,前後食廩米正好九十一石五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有的終須有,命裡無的爭不來。不但爭不來。本來有的也被你折福丟掉了,所以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為小人”。拼命爭了半天還是自己命裡有的,冤不冤呢?要想求財富就要種財富的因,這就是德,“德建名立”。不佈施、不種福德這棵搖錢樹,如何能夠發財呢?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三世因果經》中說:“今生餓死為何因,前世糟踏五穀人”。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物資豐富,人們造惡業的機會也大大增多了。僅糟踏五穀、奢侈浪費一項,就不知道要折損多少人的福報。宋朝奸相蔡京,食用奢靡,常以芝麻餵雞,綠豆飼牛羊。他的幕僚翟謙也學著享受,為吃一碗鴨舌湯,就不知要糟蹋多少鴨子的性命。以後蔡京遭貶,翟謙亦被抄沒家產,行乞中被餓死了。張廷玉說雍正:“上進膳,承命侍食,見上於飯顆並屑,未嘗廢置纖毫。”飯粒掉在桌上,雍正皇帝都要撿起吃掉。

我這次回大陸講課,有幾個當年富得不得了的人來聽講。想當年他們都是吃盡穿絕,一呼百諾的人,現在卻混得連飯都快吃不上了。這還算好的,你趕快修福佈施還能轉命運,再嚴重一點的就要捱餓。到命裡的福報一點都沒有了,神仙也救不了你。得食管癌的人不都是窮人吧!眼看著豐盛的食物,心中餓得冒火,但食道被塞住,咽不下去。即使做手術捅開了,也是一進食就嘔吐,而且是噴射狀嘔吐。我親眼見到幾個老年朋友都是這樣死的,死時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有錢又有什麼用?

“瘟亡”,指因瘟疫等暴病而死,包括現代的急性傳染病及各種怪病。古時稱為“天災”,天降之災。天有好生之德,哪裡會有天災?還不統統都是人禍招感而來的。大陸最近有幾次怪病瘟疫,象前年的薩斯,今年四川的人感染豬鏈球菌病,還不都是殺生引來的果報。有些人要錢不要命,掙不到錢就咒天罵地,說上天不公。存心騙人的還每每對天發誓,褻瀆神明,這比咒天罵地還要嚴重,所招感的果報必是奇禍,瘟亡還算給你留個全屍呢。

《太上感應篇》中說:天地有司過之神,人的頭上有三臺北斗,人身中有三尸神,家中有灶神,都在記錄人的罪惡。“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犯過輕的奪一算(百日為算),嚴重的奪一紀(十二年為紀),算盡則死,所以人都是自己折自己的壽。

天地每時每刻都在監察著我們的起心動念,愚人以為有祕密,哪裡可以逃得過天地的監察?一舉一動都不敢得罪天地神明,哪裡還敢咒天罵地呢?怨天尤人、呵風罵雨,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對北惡罵都是不允許的,否則死有餘辜,還會殃及子孫。

佛法中有懺法(水懺、大悲懺等)可化解醫藥治不了的業障病,但總要人真心發願、懺悔,才能除障消災。人是天地所生,不知法天地而行,反而罵地咒天,下場就慘了。這叫作“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能活”。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這兩句話很好理解:甘心忍受他人的欺辱,後代一定發達;常退一步為他考慮,終身自在安閒。

世事本來逆多順少,敗易成難,人不在世上磨練是不能成就大器的。逆境到來只需忍耐片刻,便到順境,所以杜牧詩說:“忍過事堪喜”。遇到欺人之人,要先分辨其人是何種人:是賢於我的人,我當順受,待其自悟;與我相同的人,大則以理遣,小則以情恕;不如我的人,就不值得計較了。古人曰:先思我所以取之之故,隨思我所以處之之法。只要反求,道理自見。老子說:有容乃大。《尚書》曰:“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菜根譚》中說:“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所以君子對於自己,常於無過中求有過;對於他人,常於有過中求無過。正直律己,和惠待人,常找他人好處,常自認自己的不是,一定可以得福免禍。

宋朝有一個淮安人叫強富,持身嚴謹,待人謙和。有一年元旦,一個撒酒瘋的人恃酒放肆,登門辱罵。強富閉門不理,家人都覺得不平。強富說:“過節誰不飲酒?酒後放肆是常有的事,何必與他一般計較呢?”這天夜晚,強富就做了一個夢,夢見天神對他說:“你在天臘之辰,能夠忍人所不能忍,上帝特此嘉獎,給你增福添壽”。

安徽桐城有一個長百米、寬兩米的小巷,巷的一邊為“宰相府”張宅,另一邊為吳宅。康熙時的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做官,鄰居吳氏欲侵佔他的宅邊地,家人馳書北京,要張英憑官威壓一壓吳氏氣焰。誰知張英卻回詩一首: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得詩,主動退讓三尺。吳氏聞之,慚愧不已,也後撤三尺,形成了“六尺巷”。張英的兒子就是後來的三朝老臣張廷玉。 張英在桐城郊外有一“雙溪草堂”,門聯題為: “儉勤自是持家本,和順端為受福基”。 康熙也給雙溪草堂題了一聯: “白鳥忘機,看天外雲舒雲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開”。 說出張家一門淡泊致遠、少與人爭的處世哲學。

"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五代、北宋之間,有個著名的道教學者陳希夷,就是傳說中的“陳摶老祖”,他留下一篇傳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與那些江湖流傳的相面術不可同日而語,比曾國藩的《冰鑑》更為大氣,頗有止惡揚善之功,讀之耐人尋味。以下為部分章節↓

餓死豈在紋描,拋衣撒飯;

瘟亡不由運數,罵地咒天。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被餓死的人,僅僅因為螣蛇紋入口了嗎?紋描只是標識,原因是這些人不知惜福,糟踏五穀,浪費資源,福盡而死。得瘟疫而亡的人是因為運數不好嗎?運數只是說法,原因是這些人自己造孽還咒地罵天。

“紋描”是法令紋入口,在相學上叫做“螣蛇紋見”。現此紋者,無論富貴貧賤均主餓死。漢朝的鄧通有此紋,相士許負斷他會餓死。漢文帝不信,特將四川一銅山賜給鄧通,許他私自鑄錢。景帝時,鄧通被罷官抄家,最後因窮困而死。臨床上的食道癌病人多有此紋。

人一生吃穿多少是有定數的,除了你不斷地再修福德,否則坐吃山空,資源用盡了就沒有了。看過《了凡四訓》就明白這個道理。孔先生曾用鐵板神數算出袁了凡“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廩生升到貢生)。他食米七十餘石時,就被屠宗師(教育廳長)批准補貢了。他以為孔先生失算了,哪知道沒幾天就被刷下來,繼續當廩生。到正式出貢時一算,前後食廩米正好九十一石五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有的終須有,命裡無的爭不來。不但爭不來。本來有的也被你折福丟掉了,所以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為小人”。拼命爭了半天還是自己命裡有的,冤不冤呢?要想求財富就要種財富的因,這就是德,“德建名立”。不佈施、不種福德這棵搖錢樹,如何能夠發財呢?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三世因果經》中說:“今生餓死為何因,前世糟踏五穀人”。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物資豐富,人們造惡業的機會也大大增多了。僅糟踏五穀、奢侈浪費一項,就不知道要折損多少人的福報。宋朝奸相蔡京,食用奢靡,常以芝麻餵雞,綠豆飼牛羊。他的幕僚翟謙也學著享受,為吃一碗鴨舌湯,就不知要糟蹋多少鴨子的性命。以後蔡京遭貶,翟謙亦被抄沒家產,行乞中被餓死了。張廷玉說雍正:“上進膳,承命侍食,見上於飯顆並屑,未嘗廢置纖毫。”飯粒掉在桌上,雍正皇帝都要撿起吃掉。

我這次回大陸講課,有幾個當年富得不得了的人來聽講。想當年他們都是吃盡穿絕,一呼百諾的人,現在卻混得連飯都快吃不上了。這還算好的,你趕快修福佈施還能轉命運,再嚴重一點的就要捱餓。到命裡的福報一點都沒有了,神仙也救不了你。得食管癌的人不都是窮人吧!眼看著豐盛的食物,心中餓得冒火,但食道被塞住,咽不下去。即使做手術捅開了,也是一進食就嘔吐,而且是噴射狀嘔吐。我親眼見到幾個老年朋友都是這樣死的,死時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有錢又有什麼用?

“瘟亡”,指因瘟疫等暴病而死,包括現代的急性傳染病及各種怪病。古時稱為“天災”,天降之災。天有好生之德,哪裡會有天災?還不統統都是人禍招感而來的。大陸最近有幾次怪病瘟疫,象前年的薩斯,今年四川的人感染豬鏈球菌病,還不都是殺生引來的果報。有些人要錢不要命,掙不到錢就咒天罵地,說上天不公。存心騙人的還每每對天發誓,褻瀆神明,這比咒天罵地還要嚴重,所招感的果報必是奇禍,瘟亡還算給你留個全屍呢。

《太上感應篇》中說:天地有司過之神,人的頭上有三臺北斗,人身中有三尸神,家中有灶神,都在記錄人的罪惡。“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犯過輕的奪一算(百日為算),嚴重的奪一紀(十二年為紀),算盡則死,所以人都是自己折自己的壽。

天地每時每刻都在監察著我們的起心動念,愚人以為有祕密,哪裡可以逃得過天地的監察?一舉一動都不敢得罪天地神明,哪裡還敢咒天罵地呢?怨天尤人、呵風罵雨,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對北惡罵都是不允許的,否則死有餘辜,還會殃及子孫。

佛法中有懺法(水懺、大悲懺等)可化解醫藥治不了的業障病,但總要人真心發願、懺悔,才能除障消災。人是天地所生,不知法天地而行,反而罵地咒天,下場就慘了。這叫作“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能活”。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這兩句話很好理解:甘心忍受他人的欺辱,後代一定發達;常退一步為他考慮,終身自在安閒。

世事本來逆多順少,敗易成難,人不在世上磨練是不能成就大器的。逆境到來只需忍耐片刻,便到順境,所以杜牧詩說:“忍過事堪喜”。遇到欺人之人,要先分辨其人是何種人:是賢於我的人,我當順受,待其自悟;與我相同的人,大則以理遣,小則以情恕;不如我的人,就不值得計較了。古人曰:先思我所以取之之故,隨思我所以處之之法。只要反求,道理自見。老子說:有容乃大。《尚書》曰:“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菜根譚》中說:“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所以君子對於自己,常於無過中求有過;對於他人,常於有過中求無過。正直律己,和惠待人,常找他人好處,常自認自己的不是,一定可以得福免禍。

宋朝有一個淮安人叫強富,持身嚴謹,待人謙和。有一年元旦,一個撒酒瘋的人恃酒放肆,登門辱罵。強富閉門不理,家人都覺得不平。強富說:“過節誰不飲酒?酒後放肆是常有的事,何必與他一般計較呢?”這天夜晚,強富就做了一個夢,夢見天神對他說:“你在天臘之辰,能夠忍人所不能忍,上帝特此嘉獎,給你增福添壽”。

安徽桐城有一個長百米、寬兩米的小巷,巷的一邊為“宰相府”張宅,另一邊為吳宅。康熙時的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做官,鄰居吳氏欲侵佔他的宅邊地,家人馳書北京,要張英憑官威壓一壓吳氏氣焰。誰知張英卻回詩一首: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得詩,主動退讓三尺。吳氏聞之,慚愧不已,也後撤三尺,形成了“六尺巷”。張英的兒子就是後來的三朝老臣張廷玉。 張英在桐城郊外有一“雙溪草堂”,門聯題為: “儉勤自是持家本,和順端為受福基”。 康熙也給雙溪草堂題了一聯: “白鳥忘機,看天外雲舒雲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開”。 說出張家一門淡泊致遠、少與人爭的處世哲學。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得失不失其常,非貴亦須大富,壽更可知;

喜怒不形於色,成名還立大功,奸亦有之。

榮辱得失不動心的人,富貴長壽;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功名可成,也有大奸之人。

喜怒不形於色,只要加以訓練還容易做到;得失不失常態就不是常人能及的了,非無我是不可能企及的。真正能“得失不失其常”,其福報是“福祿壽”三星高照,富貴長壽一定俱全。例如歷史上的李泌,歷事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與唐德宗四代皇帝,位至宰相,封鄴縣侯。李唐江山遭安史之亂的大劫而能不垮,實賴兩人之力:外面靠郭子儀東征西討,朝中靠李泌運籌帷幄。

李泌任職期間,因遭權佞忌嫉,四次罷官下野,但新帝即位,立即便徵召李泌。李泌從不作計較,用我就好好幹,不用就拉倒,真正是“得失不失其常”。

李泌是自稱“山人”的道家人物,一輩子不結婚,還吃素,始終與皇帝老闆保持著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代宗曾強迫他娶妻食肉,他也不惱,所以連為四帝寵幸,實史所罕見。

至於喜怒不形於色,大概有二種人:第一種,不將個人的是非成敗放在心上,“不以榮辱待己,不以成敗論人”,故此能夠成名立功。第二種人則是城府極深,陰險之極。

歷史上,能夠“喜怒不形於色”,又陰柔害人的大奸大惡之人,當數唐朝的李義府、李林甫二人。《幼學瓊林》中說“李義府陰柔害物,人謂之笑裡藏刀;李林甫奸詭諂人,世謂之口蜜腹劍”。

"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五代、北宋之間,有個著名的道教學者陳希夷,就是傳說中的“陳摶老祖”,他留下一篇傳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與那些江湖流傳的相面術不可同日而語,比曾國藩的《冰鑑》更為大氣,頗有止惡揚善之功,讀之耐人尋味。以下為部分章節↓

餓死豈在紋描,拋衣撒飯;

瘟亡不由運數,罵地咒天。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被餓死的人,僅僅因為螣蛇紋入口了嗎?紋描只是標識,原因是這些人不知惜福,糟踏五穀,浪費資源,福盡而死。得瘟疫而亡的人是因為運數不好嗎?運數只是說法,原因是這些人自己造孽還咒地罵天。

“紋描”是法令紋入口,在相學上叫做“螣蛇紋見”。現此紋者,無論富貴貧賤均主餓死。漢朝的鄧通有此紋,相士許負斷他會餓死。漢文帝不信,特將四川一銅山賜給鄧通,許他私自鑄錢。景帝時,鄧通被罷官抄家,最後因窮困而死。臨床上的食道癌病人多有此紋。

人一生吃穿多少是有定數的,除了你不斷地再修福德,否則坐吃山空,資源用盡了就沒有了。看過《了凡四訓》就明白這個道理。孔先生曾用鐵板神數算出袁了凡“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廩生升到貢生)。他食米七十餘石時,就被屠宗師(教育廳長)批准補貢了。他以為孔先生失算了,哪知道沒幾天就被刷下來,繼續當廩生。到正式出貢時一算,前後食廩米正好九十一石五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有的終須有,命裡無的爭不來。不但爭不來。本來有的也被你折福丟掉了,所以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為小人”。拼命爭了半天還是自己命裡有的,冤不冤呢?要想求財富就要種財富的因,這就是德,“德建名立”。不佈施、不種福德這棵搖錢樹,如何能夠發財呢?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三世因果經》中說:“今生餓死為何因,前世糟踏五穀人”。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物資豐富,人們造惡業的機會也大大增多了。僅糟踏五穀、奢侈浪費一項,就不知道要折損多少人的福報。宋朝奸相蔡京,食用奢靡,常以芝麻餵雞,綠豆飼牛羊。他的幕僚翟謙也學著享受,為吃一碗鴨舌湯,就不知要糟蹋多少鴨子的性命。以後蔡京遭貶,翟謙亦被抄沒家產,行乞中被餓死了。張廷玉說雍正:“上進膳,承命侍食,見上於飯顆並屑,未嘗廢置纖毫。”飯粒掉在桌上,雍正皇帝都要撿起吃掉。

我這次回大陸講課,有幾個當年富得不得了的人來聽講。想當年他們都是吃盡穿絕,一呼百諾的人,現在卻混得連飯都快吃不上了。這還算好的,你趕快修福佈施還能轉命運,再嚴重一點的就要捱餓。到命裡的福報一點都沒有了,神仙也救不了你。得食管癌的人不都是窮人吧!眼看著豐盛的食物,心中餓得冒火,但食道被塞住,咽不下去。即使做手術捅開了,也是一進食就嘔吐,而且是噴射狀嘔吐。我親眼見到幾個老年朋友都是這樣死的,死時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有錢又有什麼用?

“瘟亡”,指因瘟疫等暴病而死,包括現代的急性傳染病及各種怪病。古時稱為“天災”,天降之災。天有好生之德,哪裡會有天災?還不統統都是人禍招感而來的。大陸最近有幾次怪病瘟疫,象前年的薩斯,今年四川的人感染豬鏈球菌病,還不都是殺生引來的果報。有些人要錢不要命,掙不到錢就咒天罵地,說上天不公。存心騙人的還每每對天發誓,褻瀆神明,這比咒天罵地還要嚴重,所招感的果報必是奇禍,瘟亡還算給你留個全屍呢。

《太上感應篇》中說:天地有司過之神,人的頭上有三臺北斗,人身中有三尸神,家中有灶神,都在記錄人的罪惡。“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犯過輕的奪一算(百日為算),嚴重的奪一紀(十二年為紀),算盡則死,所以人都是自己折自己的壽。

天地每時每刻都在監察著我們的起心動念,愚人以為有祕密,哪裡可以逃得過天地的監察?一舉一動都不敢得罪天地神明,哪裡還敢咒天罵地呢?怨天尤人、呵風罵雨,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對北惡罵都是不允許的,否則死有餘辜,還會殃及子孫。

佛法中有懺法(水懺、大悲懺等)可化解醫藥治不了的業障病,但總要人真心發願、懺悔,才能除障消災。人是天地所生,不知法天地而行,反而罵地咒天,下場就慘了。這叫作“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能活”。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這兩句話很好理解:甘心忍受他人的欺辱,後代一定發達;常退一步為他考慮,終身自在安閒。

世事本來逆多順少,敗易成難,人不在世上磨練是不能成就大器的。逆境到來只需忍耐片刻,便到順境,所以杜牧詩說:“忍過事堪喜”。遇到欺人之人,要先分辨其人是何種人:是賢於我的人,我當順受,待其自悟;與我相同的人,大則以理遣,小則以情恕;不如我的人,就不值得計較了。古人曰:先思我所以取之之故,隨思我所以處之之法。只要反求,道理自見。老子說:有容乃大。《尚書》曰:“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菜根譚》中說:“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所以君子對於自己,常於無過中求有過;對於他人,常於有過中求無過。正直律己,和惠待人,常找他人好處,常自認自己的不是,一定可以得福免禍。

宋朝有一個淮安人叫強富,持身嚴謹,待人謙和。有一年元旦,一個撒酒瘋的人恃酒放肆,登門辱罵。強富閉門不理,家人都覺得不平。強富說:“過節誰不飲酒?酒後放肆是常有的事,何必與他一般計較呢?”這天夜晚,強富就做了一個夢,夢見天神對他說:“你在天臘之辰,能夠忍人所不能忍,上帝特此嘉獎,給你增福添壽”。

安徽桐城有一個長百米、寬兩米的小巷,巷的一邊為“宰相府”張宅,另一邊為吳宅。康熙時的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做官,鄰居吳氏欲侵佔他的宅邊地,家人馳書北京,要張英憑官威壓一壓吳氏氣焰。誰知張英卻回詩一首: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得詩,主動退讓三尺。吳氏聞之,慚愧不已,也後撤三尺,形成了“六尺巷”。張英的兒子就是後來的三朝老臣張廷玉。 張英在桐城郊外有一“雙溪草堂”,門聯題為: “儉勤自是持家本,和順端為受福基”。 康熙也給雙溪草堂題了一聯: “白鳥忘機,看天外雲舒雲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開”。 說出張家一門淡泊致遠、少與人爭的處世哲學。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得失不失其常,非貴亦須大富,壽更可知;

喜怒不形於色,成名還立大功,奸亦有之。

榮辱得失不動心的人,富貴長壽;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功名可成,也有大奸之人。

喜怒不形於色,只要加以訓練還容易做到;得失不失常態就不是常人能及的了,非無我是不可能企及的。真正能“得失不失其常”,其福報是“福祿壽”三星高照,富貴長壽一定俱全。例如歷史上的李泌,歷事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與唐德宗四代皇帝,位至宰相,封鄴縣侯。李唐江山遭安史之亂的大劫而能不垮,實賴兩人之力:外面靠郭子儀東征西討,朝中靠李泌運籌帷幄。

李泌任職期間,因遭權佞忌嫉,四次罷官下野,但新帝即位,立即便徵召李泌。李泌從不作計較,用我就好好幹,不用就拉倒,真正是“得失不失其常”。

李泌是自稱“山人”的道家人物,一輩子不結婚,還吃素,始終與皇帝老闆保持著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代宗曾強迫他娶妻食肉,他也不惱,所以連為四帝寵幸,實史所罕見。

至於喜怒不形於色,大概有二種人:第一種,不將個人的是非成敗放在心上,“不以榮辱待己,不以成敗論人”,故此能夠成名立功。第二種人則是城府極深,陰險之極。

歷史上,能夠“喜怒不形於色”,又陰柔害人的大奸大惡之人,當數唐朝的李義府、李林甫二人。《幼學瓊林》中說“李義府陰柔害物,人謂之笑裡藏刀;李林甫奸詭諂人,世謂之口蜜腹劍”。

古訓|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