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長葛市簸箕楊村書記施海傑:治村思路有點“潮”

河南長葛市簸箕楊村書記施海傑:治村思路有點“潮”

2014年捐資6萬餘元用於村裡辦演出;

2015年捐資50餘萬元用於村裡硬化道路、安裝路燈;

2016年捐資140餘萬元用於修建村文化廣場;

……

河南省長葛市佛爾湖鎮簸箕楊村書記施海傑,6年裡為村裡捐資逾300萬元,別人說他虧,他卻說不虧。

這是為什麼呢?記者來到簸箕楊村瞭解原委。

河南長葛市簸箕楊村書記施海傑:治村思路有點“潮”

圖為簸箕楊村村民欣賞平頂山市戲劇研究中心曲劇院演員帶來的精彩演出

01

老人足不出村,就能聽名角唱大戲

初夏,走進簸箕楊村,記者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一個碩大的戲臺搭在村部大樓前,上面掛著“河南省平頂山市戲劇研究中心曲劇院”的橫幅。

戲臺前,幾百位村民整齊地坐在板凳上等待開場,後面的村民為了能看清舞臺,乾脆站在三輪車上,幾十輛農用三輪車把場地佔得滿滿當當,村民們翹首以盼,等待戲劇開場。

當晚6點半,戲劇開演了,天空飄起淅淅瀝瀝的小雨,村民們穿上雨衣,秩序井然地欣賞。

面對這番場景,誰會想到,簸箕楊村前些年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窮村——經濟發展滯後,村黨組織被長葛市定為“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後進村”。

2011年,村裡的黨員群眾一致推選在外經商小有成就的施海傑任書記,回村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振村民精氣神。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企業文化,對於一個村子而言最重要的是民心。”怎樣凝聚民心?施海傑頗費思量。

“請老人聽戲是我的‘法寶’。戲曲對於老年人就像流行歌曲對於年輕人一樣。年輕人愛追星,老年人也有自己心中的明星。要想提升村莊士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請名角來唱大戲,讓周邊村民都羨慕俺!”施海傑說。

“請名角得花不少錢吧?”記者問。“錢都是我們幾個愛心企業家捐的。”施海傑邊說邊掏出手機給記者看。在一個名叫“簸箕楊村愛心奉獻”的微信群裡,不停地有人發來消息。

“你看我帶頭捐5萬,閆永全、程春安捐2萬,其他企業家各憑心意。”施海傑介紹,每年農曆三月十九的古春會,簸箕楊村似過年般熱鬧,古春會前一週,他都會在這個微信群裡吆喝,組織捐款。

“今年4月15日到4月21日短短7天內,共收到捐款12.54萬元,每個人的捐款都會用紅榜張貼出來。藉著古春會的舞臺,村裡還會對評出的“孝道之星”“公益事業捐助先進個人”等進行表彰。這樣一來,既豐富了村民的業餘生活又凝聚了民心。

“你一次就捐5萬,值嗎?”記者看著貼在舞臺旁邊的捐款榜問施海傑。

  • “當然值啦!村裡的老人有的疾病纏身,有的一輩子都沒出過縣城,這場戲或許是他們有生之年看到的最高標準的戲曲表演!對老人來說是一種欣慰。”施海傑動情地說。

河南長葛市簸箕楊村書記施海傑:治村思路有點“潮”

圖為施海傑(左)幫助貧困戶義務勞動

02

走出“村企共創、村企互哺”發展模式

離舞臺不遠處,是一棟五層高的大樓,上書“村企共創大樓”六個字。施海傑介紹說,村部就在這棟樓裡。記者既驚訝又不解,驚的是五層高的村部大樓不多見;不解的是村企共創給簸箕楊村帶來了什麼?

想要了解村企共創,還得從施海傑的經歷說起。

他17歲高考失利後,到河南旋風公司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2000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築機械配件公司,短短几年間公司年銷售就達幾個億。

施海傑將“無商不富”的理念帶回了簸箕楊村,琢磨著要在村裡成立集體經濟實體,為村民提供創業平臺。

“之前村民靠種地為生、收入很低,老路子走不通,我要帶大家開新路。”於是,施海傑投資1000餘萬元建成村企共創大樓,集建築機械、愛心超市、文化傳媒、百姓洗浴、百姓大食堂、農業生產資料、商超農淘等於一體。

“怎麼想出村企共創這個法子?”記者問。

“對於老百姓來說,只要能掙錢,誰會不願意?對於企業來說,村子有名氣了,企業不用宣傳也能出名,工人也好招。用一個時髦的詞說,這叫‘村企互哺’!”經商多年的施海傑展示出與一般村書記不同的發展思路。

“就拿愛心超市來說,每個村都有愛心超市,但我們村的不一樣——把愛心超市的愛心功能和超市的盈利功能相結合,在愛心超市中闢出一塊場地售賣正常價格的物品,因而我們村的超市就成了長葛市最大的愛心超市。”愛心超市不僅能幫助村裡的困難戶,還能促進村裡集體經濟發展。“我們在超市裡特地劃出了‘愛心區’,村裡的貧困戶、低保戶、困難戶家庭每人每月可領取100元購物卡,享受到價格優惠的愛心物品。”

“除了‘愛心區’,愛心超市裡還設有便民惠民區。”除了簸箕楊村的村民,鄰村的村民都可以來選購所需商品。因為超市就在家門口,價格比外面優惠,因而很受村民歡迎,開業後經營一直很好。除去房租、員工工資等,盈利的錢全部歸村集體,用於公益事業。

不僅有“愛心超市”,村企共創後,簸箕楊村的惠民服務還有很多——

在百姓洗浴中心,村裡每個月會給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發放兩張洗浴票,本村人洗澡也享受比市場價低的優惠;

在農資服務中心,村裡負責與經銷商商談價格,降低成本,為村民統一訂購種子、化肥等農業生產用品……

“村企共創、村企互哺”的良性發展模式就這樣生根發芽了。

河南長葛市簸箕楊村書記施海傑:治村思路有點“潮”

03

搭建微信平臺,治村思路有點“潮”

“這是‘魅力簸箕楊’村民微信群和‘魅力簸箕楊’公眾號,你可以關注一下。”四十出頭的施海傑“潮”得很,不僅穿著“潮”,治村思路也走在前沿。

“簸箕楊有村民234戶、1060人,其中416人都加入了‘魅力簸箕楊’群,基本做到了每家每戶全覆蓋。”施海傑說,“我們把村裡的重大事項通過微信平臺與村民交流,提高了村民的參與率。比如,在開展精準扶貧時,我們把上級有關文件精神、認定標準通過微信群發佈,在討論全村困難戶時,群裡成員踴躍發言,公平公正地推出了4戶困難戶。”

除了“魅力簸箕楊”微信群,村裡還有個黨員學習群,黨員可通過這個群隨時隨地學習。簸箕楊村有個黨員名叫薛煥英,她因患重病去年在長葛市人民醫院住院期間也沒拉下學習,“身體雖不好,但學習不能掉隊。”簸箕楊村先後被評為許昌市黨建200強村、許昌市“四強”村(社區)基層黨組織、長葛市優秀文化大院……

施海傑像經營企業一樣經營村子,為村子設計了村旗、村徽、村標,以增強集體榮譽感。

“村徽由三片綠色的楊樹葉組成簸箕形狀,又酷似三條金魚,寓意村民生活富足、年年有餘;三片樹葉中間,有三個呈歡迎姿勢的人,寓意簸箕楊村歡迎四方來客。”聽著施海傑的介紹,凝望著美麗的村徽,內心由衷地祝福簸箕楊村美麗富足、村民日子越來越好。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河南長葛市簸箕楊村書記施海傑:治村思路有點“潮”

編 輯 | 劉 瓊

微信公眾號版權說明

如需轉載本微信公眾號內容: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2.完整標註版權及稿件來源、作者;

3.未按此規定轉載的,本微信公眾號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聚焦三農工作隊伍

聚力鄉村振興戰略

河南長葛市簸箕楊村書記施海傑:治村思路有點“潮”

歡迎投稿

網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圖:[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