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十大車企財報:淨利潤近千億規模 移動出行成熱門戰略

盤點十大車企2018業績:上汽集團705.17萬輛銷量蟬聯第一 比亞迪增速最快達23%;十大集團淨利潤近千億 長安慘跌92.99%;新能源:比亞迪24.78萬輛銷量排第一 一汽新能源潛力待發;十大車企佈局移動出行近千億規模 覆蓋1.8億用戶。

隨著國內車企2018年的業績報告陸續公佈,汽車預言家對國內的十大車企從銷量、營收、利潤、移動出行等多角度進行梳理盤點。由於部分車企只是公佈了2018年年度業績預告,並未正式公佈經過審計後的2018年年報,所以部分數據採用2018年年度業績預告。

在這十大車企中(上汽、東風、一汽、北汽、廣汽、長安、吉利、長城、奇瑞、比亞迪),上汽集團以705.17萬輛銷量蟬聯第一,前三銷量格局依然延續去年狀態。此外,像上汽、東風等集團旗下的自主品牌出現正向增長,集團的結構合理性得到進一步優化。而像長安汽車由於深受旗下長安福特銷量下滑影響,導致營收以及利潤方面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十大車企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重視可謂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速,甚至出現旗下新能源成為年度業績亮點。此外,這十大車企無一例外均對未來移動出行領域進行不遺餘力的投入。儘管各家路線不一,如車企與車企間合作、車企與科技公司合作、車企與新型造車勢力合作等諸多方案。無一例外的表明,車企由傳統汽車製造商向未來移動服務商的轉變成為車企之間的共識。

上汽集團銷量蟬聯第一 比亞迪增速最快

2019年剛過,上汽集團搶先發布2018年全年銷量數據,數據顯示集團整車銷售705.17萬輛,同比增長1.75%。市場份額佔比達到四分之一。上汽集團再次蟬聯國內集團銷量冠軍。其中上汽自主品牌更是實現全年銷量70.19萬輛,同比增長34.45%。在行業人士看來,相比於過分依託合資品牌銷量的車企來說,自主品牌大漲說明上汽集團體系力分配正逐漸趨於合理。

盤點十大車企財報:淨利潤近千億規模 移動出行成熱門戰略

2018年國內十大車企銷量

一汽集團更是以旗下全線品牌增長的態勢出現同步增長,無論是合資品牌一汽豐田、一汽-大眾,還是自主品牌紅旗、奔騰等均出現同比上漲,其中紅旗品牌更是以3.3萬輛,同比增速高達602.4%成為一汽集團增速最為迅猛的品牌。

在這十大汽車集團中,東風集團、北汽集團、長安集團、長城集團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長安集團銷量下降幅度最為嚴重,達到25.6%。長安集團銷量出現大跳水,主要是受集團旗下長安福特銷量腰斬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長安福特僅銷售37.77萬輛,同比下跌54.4%。同時,東風集團受旗下神龍汽車銷量下降影響,神龍汽車2018年銷量為25.34萬輛,同比下滑32.89%。

此外,吉利汽車與比亞迪成為十大車企銷量中增幅最為亮眼,分別為20.26%與23%。其中,吉利汽車以150.08萬輛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

比亞迪方面,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24.78萬輛,燃油汽車為27.29萬輛,成為新能源與燃油車五五開的局面。其中,比亞迪新能源銷量同比增長118%,成為國內新能源車型銷量冠軍。

十大集團淨利潤近千億 長安慘跌92.99%

由於此次部分車企集團尚未正式公佈經審計後的2018年年報,僅是年度業績預告。所以車企之間的營收、利潤等數據採用年度業績預告。

根據上汽集團2018年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8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360億元, 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約16億元,同比增加4.6%左右。

盤點十大車企財報:淨利潤近千億規模 移動出行成熱門戰略

2018年國內主流車企營業收入

東風汽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2018年全年淨利潤為5.46億元至5.81億元,上年同期為2.01億元,同比增長171%至189%;中國一汽實現營業收入5937.2億,同比增長26.4%;北汽集團方面,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4807.4億元,同比增長2.2%利潤為301.3億元,同比增長7.3%

由於廣汽集團尚未公佈全年財報以及業績預告,根據廣汽集團2018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廣汽集團實現總營收528.22億元,同比增長2.79%;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8.6億元,同比增長10.02%。

盤點十大車企財報:淨利潤近千億規模 移動出行成熱門戰略

2018年國內部分車企淨利潤

根據長安汽車2018年業績預告,長安汽車預計2018年全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億元至7.5億元同比下降92.99%至89.49%。相較於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71.37億元淨利潤,長安汽車2018年的財務表現可以說是“慘淡經營”。

2018年,吉利全年營業總收益達到1065.95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淨利潤為126.74億元,同比增長18%;長城汽車2018年實現營收992.30億元,同比-1.92%淨利潤52.48億元,同比增長4.07%。吉利與長城在2018年市場環境遇冷的大背景下依然取得良好成績,這與其自身內部品牌以及體系等方面的積極調整密不可分。

根據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奇瑞實現營收178.29億元,虧損達14.43億元;負債總額達到599.90億元,其中流動負債466.26億元,負債率已經高達74.5%。

根據比亞迪發佈的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比亞迪汽車達到1300.55億元,在中國品牌中排名第一。但比亞迪其淨利潤僅有27.91億元,這也直接導致了其淨利潤下滑幅度超過30%,達到31.37%。

新能源:比亞迪銷量排第一 一汽潛力待發

作為以新能源起家的比亞迪,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了24.78萬輛同比增長118%,為比亞迪全年貢獻近一半的銷量。未來,隨著比亞迪“e網產品矩陣”豐富,比亞迪在新能源方面將形成e網和王朝兩個銷售網絡。比亞迪計劃在2019年將推出三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分別為比亞迪e1、比亞迪宋MAX EV以及比亞迪唐 EV600,短時間內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老大地位難以撼動。

盤點十大車企財報:淨利潤近千億規模 移動出行成熱門戰略

2018年國內主流車企新能源銷量

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新能源方面表現可圈可點,其中北汽新能源實現銷售15.8萬輛,同比增長56.6%,在純電市場銷量連續第六年保持領先。“北汽藍谷”成功上市。北汽福田商用車新能源化進程加快,取得全國首張氫燃料客車牌照。昌河新能源物流車運營平臺正式成立。成為2018年的新能源業績亮點。

新能源方面,2018年上汽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4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20%,連續第五年實現“翻番式”增長。榮威和名爵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達9.6萬輛,同比增長117%。

奇瑞集團在2018年新能源銷售9.05萬輛,同比增長146%。同時,奇瑞新能源順利通過工信部的生產准入認證,獲得“雙資質”步入造車新階段,成為全國第八家拿下雙資質的企業;2018年長安汽車旗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68萬輛,佔集團總銷量的4.1%。同比上升37.9%。成為長安汽車全年業績中不可忽視的亮點。

2018年是吉利汽車全面邁入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元年,全年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6.71萬輛,同比上一年增長165%。同時,吉利汽車將在2019年設立新能源銷售公司,並在未來2年內,投放超過30款純電動及新能源車型。此外,吉利汽車還表示也將在自動變速器、電芯、電池模組及電池領域與優秀供應商展開合作併成立兩家制造工廠,以確保主要零部件的供應可靠。

2018年東風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達到5.1萬輛,同比勁增223%,連續三年實現大幅的增長。此外,在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三電”領域,東風的佈局已基本落地,2018年動力總成平臺“三電”產品銷售已達到7.4萬套。此外,據瞭解,2019年東風公司計劃投放新能源車型21款,其中乘用車16款,商用車5款。2019年-2023年,東風公司合計規劃新能源車型76款。

廣汽新能源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達2萬輛,同比“翻4倍”,成為提前一個月且最終大幅超額完成1.5萬臺的年銷量目標,成為傳統車企佈局新能源戰略成功的一個案例。隨著廣汽新能源新款車型Aion S在2019年推出,廣汽新能源市場表現不容小覷。

對於長城汽車來說,2018年是新能源發力年,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新能源銷售完整年。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長城旗下新能源品牌歐拉iQ也取得了0.35萬輛的銷量成績。同時隨著長城光束汽車項目在今年落地,相信在未來時間內,長城汽車的新能源銷量一定會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相比於其他車企,一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在2018年的銷量並不出眾。但並不意味著一汽集團新能源沒有潛力。隨著旗下一汽-大眾新能源計劃落地執行,以及進入2019年,雲度新能源汽與中國一汽集團旗下的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正式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展開研發、生產、銷售的全方位合作。一汽轎車將與雲度新能源共同研製開發新能源乘用車,計劃於2019年投放市場。至此,一汽集團已經與包括拜騰汽車在內的五家新造車企業展開合作。此外,一汽集團還與寧德時代共同出資組建了一家新能源公司—時代一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積極佈局新能源領域。

移動出行佈局近千億規模 覆蓋1.8億用戶

目前,汽車新四化已經成為車企發展的共識,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由汽車製造商向出行服務商轉變。積極在出行領域佈局成為轉型最佳的探索方案。

2018年,上汽集團積極佈局移動出行,推出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正式進軍網約車市場。“享道出行”正式運營後,目前上線車隊規模已達1400輛;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公司環球車享目前已進入64個城市,投放車輛4.5萬輛,累計註冊用戶超過400萬,日訂單數超過9萬單。

對於東風來說,目前東風公司在共享出行領域已經搭建了東風Go、T3出行、聯友出行、易微享四個共享汽車平臺,試水分時租賃、網約車、長短租和出租車等多種出行運營方式。其中,2018年6月上線運營的“東風出行”已完成對武漢、十堰等地的佈局,實現註冊用戶超6萬人,運營車輛3118臺。同年12月3日,隨著東風公司在全國取得第一張網約車經營許可證,目前投放運營車輛超過2000臺,東風出行服務再次加速,2019年將在全國鋪開。在東風公司看來,除了新四化之外還有輕量化。未來5年,東風要在這五化領域共計投資200億元,以加快發展。

2018年5月,一汽集團發佈移動出行新品牌——開開出行。開開出行是繼一汽易開之後一汽集團在進入移動出行服務領域的又一重大舉措。與此前不同的是一汽易開是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分時租賃業務,也不是自己的出行服務品牌,而開開出行是屬於一汽自己的品牌,投放車型也比較多樣。

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曾表示,一汽集團未來的目標是向世界一流移動出行服務公司邁進。如今這個目標也正在穩步推進。

在2017年,北汽集團推出華夏出行平臺,這意味著北汽集團由傳統制造型企業向製造服務型和創新型企業轉型邁出了極具戰略意義的一步。根據北汽集團公佈的2018年業績顯示,華夏出行分時租賃業務全年共佈局城市49座,車輛總規模達到4.2萬臺,運營網點2407個,註冊會員數達到189.5萬人。

對於移動出行,廣汽集團高層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中表示要積極佈局推進。在2018年8月時,廣汽集團人事調整中,便大幅提升移動出行項目的戰略地位,首度將移動出行項目組提升至廣汽集團執行委員會層面,由蔣華任廣汽集團執行委員會委員、移動出行項目組組長。

今年1月份,廣汽集團宣佈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隆投資有限公司擬聯合Tencent Mobility Limited(下稱“騰訊”)、廣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公交集團”)以及其他投資者共同設立移動出行項目平臺公司,移動出行項目平臺公司的投資總額為1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美元),其中廣汽集團、騰訊、廣州公交集團分別持股35%、25%、10%,其他投資者合計持股20%(每家持股比例不超過5%),另外預留10%股權用於員工股權激勵。

對於移動出行,長安汽車曾在2016年便開始積極佈局成立長安出行平臺,包括分時租賃、網約形態、長短租、智行四大領域。其中,分時租賃在重慶、合肥、南京同步推進,網點數已超過100個。同時長安汽車與華為、騰訊、阿里等科技公司多方合作,積極佈局未來移動出行領域。同時,根據長安“北斗天樞”計劃,未來10年在智能化領域預計投入200億元,並組建一支超過2000人的智能化研發團隊。

吉利汽車在出行領域的佈局是集團戰略投資的網約車平臺——曹操專車,這也是首個建立新能源汽車出行服務標準的專車品牌。目前曹操專車已在全國25個城市運營,投放車輛達27000輛,註冊用戶超過2000萬。

長城汽車旗下歐拉出行運營平臺開始啟動,平臺定位於互聯網+新能源出行服務,首批運營車輛已經於2018年9月率先在河北保定投放。據悉,歐拉出行一期啟動資金達到10億元,歐拉出行將融合“分時租賃+網約車+長短租”作為核心業務板塊,拓展後市場產業鏈,以出行為核心,連接各種生活場景,打造出行新生態。此外,歐拉出行計劃到2020年,自有車輛規模達到20萬輛,服務用戶1.5億,覆蓋200個城市,市值超過300億。同時歐拉出行將計劃在2020年完成200個城市的網點佈局,在2025年完成拓展全球化市場佈局。

相比於其他車企在出行領域的落地,奇瑞汽車更像是停留在移動出行概念層面。奇瑞聯合百度打造的自動駕駛車輛組成史上最全面、最強大的自動駕駛“國家隊”在雄安新區“開跑”。包括去年推出的LION智能座艙以及EXEED概念車。其中的LION智能座艙集合了全息投影、增強現實AR、智能家居互聯、人臉識別等新技術,構建未來的智能移動出行場景。

對於比亞迪來說,用戶移動出行更具有智能化意味,2018年9月,比亞迪發佈D++開放生態,結合此前發佈的DiLink智能網聯繫統和加入D++生態的眾多開發者,意味著比亞迪超級智能出行生態體系已經構架完成。

相比於其他車企具體化的數據,比亞迪選擇的是技術行業的開放,其中比亞迪將全面開放汽車上的 341個傳感器和66項控制權,為廣大開發者提供更為寬廣的創意生長平臺,結合汽車豐富的使用場景,勢必衍生出不可估量的出行應用生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