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斗十年記:從一款產品的角度來思考普洱茶

普洱 大眾汽車 山野 界面新聞 界面新聞 2017-11-07

2007年普洱茶市場崩盤,投機者撤離,留下來的人就必須思考,這個茶類怎麼了,到底需要怎麼做才能在這個行業生存,並且讓普洱茶市場復興。顯然,沒有人會懷疑任何茶類要想復興,靠的只能是茶。

在這個過程中,有人強調普洱茶應該更有特色,各種山頭、產區逐步開始凸顯,而其中有一家企業,在理解了足夠多的山頭之後,開始把重心放在拼配茶上。2008年代表著他們拼配標杆產品的“金斗”面市,其後多年圈粉無數。

這種成功不是偶然。如今這款茶已經連續生產十年,我們從茶的視角出發,來觀察這家企業——鬥記,在市場低迷時的探索以及其後的成長,而這,也從一個層面或者作為一個案例,來看到這些年普洱茶市場的思考與變化。

山間尋茶,以足跡思考茶葉

2002年普洱茶還未被大眾所熟知,那時,鬥記的掌門人陳海標(此時還未創立鬥記)去到西雙版納,為千年雨林著迷。此時沒有人會料想到2007年的瘋狂,而要想進入這個領域,唯一能做的就是得弄懂茶。

為了弄懂茶,陳海標一直隱居山澗,足跡遍尋版納各大茶山,猶如神農嘗百草一般,嚐遍各個山頭茶葉的味道,就是要在近乎於絲毫差異之間做出天壤之別的味覺鑑別。

金斗十年記:從一款產品的角度來思考普洱茶

彼時並沒有山頭的商業概念,但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了03麻黑、04颳風寨、05老班章、05景邁等一系列用料精細的山頭茶精品。熟悉當下普洱茶市場的人會知道,這些是如今的當紅產區,而在沒人注意的時候,陳海標已是弄潮兒。

這些都是鬥記出現之前的產品。隨著腳步丈量完茶山,陳海標覺得“還真的沒有完全完美協調的小產區。”有的香揚水柔,但好像勁道不夠,有的霸氣厚重,但又好像湯感略粗……一個100%均衡協調的完美純料,幾乎是沒有的。這就像班主任把每個學生了解之後,說出了每個學生的優點和缺點。

因此,當後來很多人開始玩產區、山頭時,陳海標卻把重心放在了拼配上。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在這裡,拼配就是各種產區取長補短,而這,如果不是經過足跡去衡量,在那歧路難行的雲南山野,那時的茶市情景,誰會如此選擇呢?

普洱茶拼配,是過去也是未來

“鬥記”正式出現在眾人視野是2006年,陳海標那時做出了2款拼配茶——生態古樹餅茶(玉斗的前身),以及古六大茶山古樹茶餅。這是對產區風格認識後的率先嚐試。

而且從商業角度來說,山頭茶雖然有風格,但進入的技術門檻低,似乎只要有錢,大家都能做山頭茶,各家的水平會有區別,但這樣的產品很難擁有自己的標誌符號,技術也難有核心競爭力。

產品要做差異化,各行各業都是相通的,陳海標說當時想把鬥記當成百年品牌來做,這種理解很自然。

更重要的是,普洱茶的歷代經典產品本是如此。陳海標說,縱觀普洱茶歷史,國營大廠大多的經典產品都是拼配,再往前追溯,號級茶時代也不會有什麼山頭純料茶,都是拼配的,各有各的特色,這才是核心技術。

經過不斷地實驗,2008年鬥記誕生了人們耳熟能詳的“上、大、玉、金”四款鬥記經典拼配茶,那時便敲定了以班章、易武、景邁大樹春茶料為主原料的金斗配方,力求香與韻的融通,事實也證明,正是靠著這些拼配茶,鬥記異軍突起。

金斗的成功除了拼配還有市場觀察。整個市場才從低迷期緩過來,陳海標說當時幾乎沒有看到像金斗這樣的精品拼配的同類產品,而市場低迷之時這樣做也是突擊市場,也需要做出質量好高端產品來壓陣。

拼配是普洱茶的過去也是未來。陳海標說,隨著這些年市場的發展,也覺得以前的想法是正確的,而且現在的理解又更深、更堅定了。

金斗十年記:從一款產品的角度來思考普洱茶

金斗,磁石般吸附著人的眼睛、嘴巴

金斗的魔力不只是在原料和拼配的理念,它更是像戰士一樣,在市場上立下了實打實的赫赫戰功。

舉個例子,2017年金斗十年慶典之所以選擇在東莞,就是因為2008年第一款金斗面世,便以東莞作為推廣的第一站。而在這裡,鬥記有了金斗的第一個大粉絲劉新法。

劉新法現在是鬥記最大的經銷商,但在2008年時鬥記還只是初出茅廬,陳海標帶給了他一餅金斗,靠口感滋味,便與金斗結下緣分。劉新法曾說過,一開始其實是沒喝懂金斗的。但就在一週之後,他突然發現無論喝其他什麼茶都總找不到感覺。他再次喝了金斗,才徹底意識到,“這,就是我的菜!”隨後,他將當年剩下的金斗全盤接收。

事實上,當時東莞作為普洱茶市場的主力戰場,推崇“不苦不澀不是茶”的濃強型口感風格。而當細膩、偏甜柔的金斗進入東莞市場之後,開始逐漸打破這個固有的“口感”模式。通過其均衡協調、滋味豐富的口感,驚豔了整個東莞茶圈與市場。

陳海標頗為自豪地說,他們的業務人員都不是專門去拉業務的那種,他們很多的合作商和粉絲都是靠產品的口碑和滋味吸引來的。

這是很自然的情況。作為一家企業常規拼配的標杆產品,假如別人想了解鬥記,自然也會想著去嘗試金斗,而金斗也不負所望,它就像一個磁石,吸引著無數消費者的眼睛、嘴巴,為鬥記帶來了無數的粉絲和品牌聲譽。

金斗十年記:從一款產品的角度來思考普洱茶

“豐富複雜,均衡協調,靈動變化”,這是鬥記產品的特點。而隨著一年年的轉化與時光驗證,金斗的優點與魅力逐年凸顯,“藏新茶,喝老茶”,已成為金粉們追逐金斗的方式。801金斗當年的價格是180元/片,據說如今已經過萬了。

除了細節,從宏觀來看,2008年的時候,他們的合作商只有二十多家,而2014年是普洱茶市場的低谷年,鬥記卻逆勢上揚,一年便增加了一百多家合作伙伴,這種反市場的異常現象,在普洱茶界找不出幾家。

如今鬥記的合作伙伴已達四百多家,陳海標說這裡面金斗功不可沒。

把金斗玩出花,普洱茶不應止於想象

做茶做到極致就是玩茶,當然這種玩不是瞎玩,而是憑藉著自己的經驗和理念,不斷地嘗試和突破茶葉的想象,鬥記這麼多年來,玩法是各種各樣的,這種玩便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

在前段時間的金斗十年活動上,發佈的重量為2公斤的收藏級的限量金斗磚,讓粉絲瘋狂,很多人以為自己經很瞭解金斗了,但以2017年的金斗原料為主,集合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三年的金斗原料拼配的磚,卻讓他們對金斗有了新的認識。

金斗十年記:從一款產品的角度來思考普洱茶

除了磚還有金斗沱,以及玩家級的金斗餅,分別以石模餅、緊餅及鐵餅三種形態製成。相同原料,不同密度,感受不同鎖水能力為金斗呈現不同風格的口感表現。這快把金斗玩出花了,也讓金粉非常興奮。

到底鐵餅的金斗會是怎麼樣,緊餅的又是如何?陳海標說,這也是他們首次在同一產品上用同一的原料這麼做嘗試,“我們也想知道到時會如何變化。”

金斗十年記:從一款產品的角度來思考普洱茶

石模餅、緊餅及鐵餅三種形態的金斗

沒有對原料,對工藝的深刻理解,可能沒哪家企業敢拿自己的招牌產品這麼做。拼配是鬥記最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而從金斗開始,這些年下來,陳海標能明顯感覺到自己在拼配上的精進。

最初是嘗試,瞭解各產區的風格特色之後,按照對茶的理解去學習、去拼配,而現在,就像練武一樣,達到一定境界後,是遊刃有餘的,“大的方向基本不會錯”,只是微調。

這是不斷嘗試以及多年關注茶葉轉化後的自信。他舉例說,這些年金斗的品質都是有連續性,但也有些許的變化,比如有的產區口感濃強,但後期會轉化非常好,而有的轉化就比較慢,那麼比例就會調整,以達到不同的風格。

甚至,對原料後期轉化的預判不只是以產區而分,顯然,一個茶類的發展離不開創造,這些年普洱茶玩法很多,但如何玩得痛快,玩得好喝,這是需要功力的。

小到紙箱,哪樣拿出來不是產業革新

這幾年普洱茶發展迅速,也體現在工藝的創新上。這種創新除了科研機構,更多地是廠家在實踐過程的變革。陳海標說一門工藝很難有突然的大的創新。其實鬥記對普洱茶做出的諸多嘗試,現在看來,哪樣拿出來都算是在推進產業革新。

以殺青設備來說,因為不滿足市場上一般的殺青機器的呆板,陳海標還跑到福建,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請工廠做了專門的殺青機器。這種機器會在不同的階段變化溫度、滾動的速率,能更好地保障質量。

陳海標說,這個殺青機器還影響了很多同行,很多廠家都照樣子做了這種機器。普洱茶的轉化,除了交給時間和原料之外,包括壓餅的形狀、密度,以及乾燥工藝都會有重要影響。

金斗十年記:從一款產品的角度來思考普洱茶

鬥記殺青機通過模擬手工殺青,運用測溫儀控制溫度和轉速,操作起來比手工殺青更為簡單,效能高,同時還能確保茶葉品質穩定性。

以蒸壓的溫度來說,傳統工藝是60℃,後來他們改用40多度低溫蒸壓,這種溫度能更好地保存茶葉內的有益菌種,利於茶葉後期轉化。而像鐵餅轉化慢的問題,他們不僅改變了鐵餅的壓制外形,有凹凸面,同時增加一兩個月的陰乾時間,來提升後期的轉化效果。

這些都是實踐中改良的結果。陳海標還說到一些細節,2004年他就開始用紙箱來裝茶葉,當時還被人嘲笑,別人說普洱茶用竹簍都上百年了,一個外人卻想來改變這一傳統。而現在,這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並且在2009年,陳海標又把紙箱升級,因為紙箱的防潮效果也有缺陷,加了膜的擁有鎖水功能的紙箱適用於各個區域,如今不少茶友還爭著買鬥記的紙箱用於家庭存茶。在很多工藝上,鬥記都率先走出了一步,這並不是碰運氣,而是對茶葉有深刻了解後的結果。

金斗十年記:從一款產品的角度來思考普洱茶

從零到一,金斗見證鬥記慢慢長大

把鬥記的企業發展的歷史分為金斗前和金斗後可能毫不為過。在金斗出現之前,鬥記處於醞釀期和初創期,2004年陳海標租下易武老街622號院子,創辦德茗軒(鬥記前身)自己做茶,到2005年春尾,勐醒建廠開始正式生產。

2006年鬥記創立,同年成為第一個在名山名寨大量建初制廠的茶企。相比於同類企業,這些雖然都算是早的,但並沒有產生質的變化和區別。

等到金斗出現前後,鬥記的企業規模正逐步擴大,陳海標回憶說,那時有六七家初制所,都設立在勐海,員工只有二十多人。設立初制所目的,是從源頭上把控產品質量,這是陳海標一直看重的。

金斗十年記:從一款產品的角度來思考普洱茶

當時勐海地區的茶農生產水平還比較落後,毛茶質量、衛生水平參差不齊,得不到保障。既然要做長久的企業,基礎工作是最重要的。其實在此之前,陳海標甚至要求員工扛著機器進到村寨殺青,為的就是品質的保障。

初制所設在村寨,也是一種深耕,與茶農們的合作也會更融洽和方便。如今,鬥記的初制所有四十多家,多數還是在整個西雙版納地區,整個企業有了一百多號人。當然,隨著這麼多年的合作,鬥記已經不用擔心原料來源,與茶農的合作也更加深入和緊密了。

從其他規模來說,當時鬥記的精製廠只有一個,現在有了兩個,且規模更大,都在勐海,而位於廣州的倉庫也由那時的400多平米到了現在的4000多平米。陳海標說,接下來他還會建立區域倉庫,以滿足不同地域的消費者對特殊轉化口感的需求。

普洱茶瘋狂之時,只要外包裝上寫著普洱茶都會被人瘋搶,那時瘋狂湧入的資本沒有多少人會認真做茶,而那些認真做的,留下來的,從源頭控制開始,正一步一步走出來。鬥記是其中之一,金斗也是那個時期產品的代表。

結語

今年是金斗連續生產的第十年。有人說,金斗是生不逢時,出生在那個市場低迷的時代,其實從另一層面來說,它也是恰逢其時。如果沒有“金斗”們的出現,普洱茶如何復興?如果市場還那麼瘋狂下去,劣幣是不是會驅逐良幣?

普洱茶動盪的邏輯或許很簡單,沒有產品的支撐,剩下的只有瘋狂的逐利和喧囂。大時代的混沌,從小人物的視角或許能看得更清晰。從產品出發,一款金斗,能夠見證了鬥記的發展歷史,見證一家企業如何從零開始做到行業標杆,而其中也可以看出,普洱茶行業中那些有理想負責任的企業家的努力和思考,以及這些努力又是如何讓其走出困境的。

本文來源於茶語網(www.chayu.com),茶語頻道商務合作電話:400-799-399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