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謀略三國頂級,誓死不肯投降曹操?膽識完爆呂布!

曹操 呂布 陳宮 張邈 董卓 白馬晉一 2018-11-29

文:河湟三月(作者原創授權)

曹操一生中,殺人無數,其中有敵對一方的,也有自己陣營的,有的是罪有應得,有的是政治需要不得不為之。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曹操殺人從來不猶豫,比如徐州屠城,也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然而,當擊敗呂布、陳宮之後,面對如何處置陳宮,卻讓演了耐人尋味的一幕。

當時,呂布為了活命,不惜搖尾乞憐,乞求曹操放他一條生路,結果被曹操絞殺白門樓。反觀陳宮,他只求速死,別無二話。

曹操以勝利者姿態出現在陳宮面前,本希望,他就算不像呂布那樣低聲下氣,起碼也會服個軟話,但誰料陳宮擺出一副寧死不屈的架勢,讓曹操很受挫折。於是他打親情牌,以陳宮的父母和妻子兒女來試探他,企圖軟化他,但誰料陳宮回答道:“我聽說以仁治天下的明君,是不會殺別人的兒子的,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會殺別人的母親的。”

曹操碰了個軟釘子,只好硬著頭皮,殺了陳宮,並在他身後,一直善待他的家人。

此人謀略三國頂級,誓死不肯投降曹操?膽識完爆呂布!

後世有不少人以為,曹操對陳宮還是有懷有惻隱之心的,只要他向曹操低頭認錯,曹操肯定會放他一條生路的。

持這種觀點的,其實對曹操太不瞭解了。

要說論與曹操個人情誼,有個人遠勝陳宮,此人便是張邈。當年董卓禍國,曹操逃出洛陽,是張邈第一個響應支持曹操的,在生死關頭,給與曹操莫大幫助。

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過程中,張邈很看不慣盟主袁紹做派,惹來袁紹嫉恨,數次要曹操殺掉張邈,但曹操都沒有同意。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出征陶謙,臨行前叮囑家人:“我如果回不來,你們可以去投靠孟卓。”後來曹操得勝歸來,兩人擁抱大哭。兩人關係之密切,可見一斑。

此人謀略三國頂級,誓死不肯投降曹操?膽識完爆呂布!

但後來張邈和曹操漸生間隙,最終分道揚鑣,後來曹操攻破雍丘屠城,張邈弟弟張超及其家屬悉數被殺。

張邈尚且如此,陳宮還有什麼指望。

正因為陳宮太瞭解曹操了,知道自己斷無生路,自然如此,還不如以自己的死,換取家人的平安。

曹操此時尚未完全坐大,天下還有許多地方去征服,因此,他急需收買人心。故而,他一方面要誅殺呂布、張邈這樣的叛亂者,以儆效尤,另一面,他也需要擺出一副寬仁的姿態,做給天下人看。

陳宮對曹操的心思揣摩的很透徹,所以抬出仁孝這樣大帽子,讓曹操不得不接著,因為如果拒絕赦免陳宮家人,就意味者,曹操自絕於天下人,凡是跟他作對的,別指望有活路,如此一來,無疑是將曾經背叛或者敵方中有立場搖動著的所有路都堵死了。如此一來,曹操在以後的征戰中,必將受到更加頑強的抵抗,這是曹操無論如何都不願看到的。

同樣,曹操也非常瞭解陳宮的為人,他知道此人是斷不肯投降服軟的。當初,陳宮也曾是曹操的真誠追隨者,但就是因為看不慣曹操殺害名士,才拋棄曹操去追隨呂布,這樣的人,把名節大義看的比性命還重要,怎麼可能折辱屈膝呢?

此人謀略三國頂級,誓死不肯投降曹操?膽識完爆呂布!

就這樣,在白門樓上,看似一個惜才,不惜屈身勸留,另一個大義凜然,坦蕩就義,其實不過兩個人演出的一處雙方都心知肚明的戲碼。

通過這出演出,雙方至少達到了以下目的:

從陳宮方面看,他捨生取義,保全了抗擊不義高大形象,同時,保住了家人的性命,這樣的死,遠比苟且偷安值。

從曹操方面看,一方面,向那些背叛者表明,凡是背叛了自己的人,最終都難逃一死,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自己仁至義盡,並非要斬盡殺絕。

一場看似對一個背叛者的挽救活動,其背後其實一場各取所需的演出而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