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兩人,都以臣子身份掌朝中大權,為何後世評價截然相反

曹操 諸葛亮 漢獻帝 劉備 張生全精彩歷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2017-09-18

三國時期,有兩個人,他們的實際情況完全一樣,都以臣子的身份掌握了國家大權,為何後世對這兩個人的評價,卻截然相反?這究竟是這麼回事呢?

這兩個人,一個是曹操,一個是諸葛亮。曹操被長期當成大奸臣,塗以白臉;諸葛亮則長期被當成大忠臣,飾以紅臉。

三國時期有兩人,都以臣子身份掌朝中大權,為何後世評價截然相反

(曹操與諸葛亮)

不過,如果以今天的眼光,來客觀地分析這兩個人,我們和古人的觀點可能不太一樣。我們會覺得,曹操是一個完美的成功人士,諸葛亮成功但不完美。為什麼這麼說呢?

不管是諸葛亮,還是曹操,他們都建立了一個自己的集團企業,這個集團企業控制了整個國家的各個層面。曹操不但建立了集團企業,還培養了一大幫高管人才來管理,最後還把讓自己兒子當上了集團的CEO,而且還因為他的努力,最後為以曹魏為班底的晉國發展壯大,最後統一了中國,成為跨國公司。

三國時期有兩人,都以臣子身份掌朝中大權,為何後世評價截然相反

(獨攬大權的曹操)

諸葛亮雖然也有個自己的集團企業,但是第一,他沒有培養什麼管理人才。第二,明知道集團領導人劉禪昏庸無能,還處處忍讓,造成在企業競爭中處處受挫。第三,他的集團沒有運營幾年,就宣告失敗,被別的企業給兼併。

但是,古人不是這樣的眼光。古人評判人,只有道德的標準,沒有成就的標準。

什麼道德標準呢?古代是皇權社會,皇權最大。如果你徹底依附皇權,為皇權殫精竭慮,那你在道德上就是值得肯定的,就是忠臣。就算因為你的愚忠,給國家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你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反過來,如果你敢藐視皇權——也別說藐視,哪怕對皇權產生過懷疑,有過遊走的行為。比如說你想取而代之,比如說你想跳槽找一個更靠譜的主,比如你趕下那個昏庸誤國的皇帝,所有這些,都是不道德的,都是被評判為大大的奸臣。

三國時期有兩人,都以臣子身份掌朝中大權,為何後世評價截然相反

(事必躬親的諸葛亮)

甚至在用詞上,對忠臣奸臣都不一樣。比如對諸葛亮,用的是“事必躬親”,對曹操,用的是“獨攬大權”。

不過,諸葛亮和曹操得到不同的待遇,其實還不在於兩人是否忠誠,而是兩人其實都忠誠,但是現實狀況不一樣。

曹操和諸葛亮所處的環境明顯不同。諸葛亮的時候,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作為漢皇室已經式微。如果曹操像諸葛亮那樣對待漢獻帝,他肯定是得不到大家支持的。為什麼呢?那個時候,天下好漢都要找一個明主。漢獻帝顯然並非有能力的明主,如果那些好漢們知道歸順曹操,最終因為皇帝不明,得不到重用,仕途也不會有什麼發展。他們還會跟著曹操幹麼?

三國時期有兩人,都以臣子身份掌朝中大權,為何後世評價截然相反

(漢獻帝)

諸葛亮的環境不一樣,他扶持的是劉備父子,那是一個振興漢室的旗號,大家都對振興漢室充滿敬意。這種敬意也是諸葛亮用事的力量。沒有這一點,還有人聽從諸葛亮的指派麼?

所以說,對曹操和諸葛亮評價不同,完全是個歷史的誤會,是一種冤枉。

萬事都是矛盾,曹操獲得了事業,失去了聲譽。諸葛亮獲得了聲譽,但失去了事業。如果從全歷史去分析,從國家的統一大業去考量。我們認為,曹操的做法肯定是遠勝於諸葛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