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是曹操手下兩員大將,武功相抵難分伯仲,甚是厲害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青年時,張遼在郡內做一名郡吏。時值漢末大亂,幷州刺史丁原無意中發現了張遼有過人的武藝,於是將他召為自己的從事。而後丁原被殺,張遼又在何進、董卓手下做事,董卓被誅後,張遼歸屬到了呂布的麾下。呂布賞識張遼的才能,任命他為騎都尉。曹操剿滅呂布後,張遼歸降曹操,被任命為中郎將。因屢有戰功,被提拔為裨將。曹操與袁紹交鋒,遣張遼征伐境內叛軍,張遼單騎直入叛軍營寨,不費一兵一卒說降了對方的首領。而後跟隨曹操討伐袁譚、袁尚,張遼屢立大功,晉封蕩寇將軍,曹操親自為其接風,尤見親愛。

他們都是曹操手下兩員大將,武功相抵難分伯仲,甚是厲害

張遼有勇有謀,在曹操的將領中可謂首屈一指。曹軍北征烏丸,柳城下與敵大軍相遇,軍中兵士怯戰,張遼力勸曹操迎擊,情緒激奮,膽氣甚壯,曹操為其所感染,將自己的指揮鞭授予張遼。張遼指揮曹軍奮勇出擊,於是大破敵軍,斬殺敵首。後來曹操南征荊州,軍中發生兵士譁變,叛亂軍人趁夜在營中放火,軍中大亂。張遼冷靜處置,他告誡身邊將士勿要亂動,下令不參與叛亂的士兵原地安坐,自己則親率數十親兵站立在營地中央。張遼的做法極大地穩定了軍心,不多久,叛亂遂平。

他們都是曹操手下兩員大將,武功相抵難分伯仲,甚是厲害

張遼一生征戰,最為輝煌的經歷還是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15)的合肥攻防戰,他以區區八百勇士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將對手打得生氣全無,還險些擒殺了孫權本人。曹操聞聽合肥戰況,對張遼大為讚賞,晉封他為徵東將軍。後來曹操再次南征途中路過合肥,還專程來到張遼立下不世奇功的地方,佇立感嘆了很久。

他們都是曹操手下兩員大將,武功相抵難分伯仲,甚是厲害

而後,張遼長駐合肥,充當著曹操東南防線定海神針的作用。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晉升張遼為前將軍,恩寵甚為隆重。曹丕還特命接張遼的母親進京,並親自接待。曹丕稱帝后,加封張遼為晉陽侯,食邑有兩千六百戶之多。曹丕還稱讚張遼為“古之召虎”(即召伯虎,史稱召穆公。周宣王時淮夷造反,召虎率軍平定。淮夷故地在合肥,故以召虎譽張遼),併為其敕造府第。張遼偶得疾病,曹丕專遣太醫為其治病,時刻打探病情,還專程到居所看望,將自己的衣服和食物賜給張遼。

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張遼病逝在江都(今江蘇江都)。魏文帝曹丕傷痛落淚,他對臣下說:“合肥一戰,張遼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自古用兵,從未有過這樣的奇功。張遼使敵人至今聞風喪膽,真可謂‘國之爪牙’啊!”因其一生智勇雙全、剛猛無敵,張遼被追諡為“剛侯”。

他們都是曹操手下兩員大將,武功相抵難分伯仲,甚是厲害

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今河南清豐)。他身材矮小,卻有著剛烈的膽性。樂進從一開始便跟隨曹操,是曹操身邊的屬官。曹操起兵後,樂進做了曹操的軍假司馬、陷陳都尉。而後,樂進隨同曹操四處征戰,逐漸成為曹操的得力干將。

樂進身材雖然矮小,武藝卻是好生了得。討張繡、滅呂布、破劉備,樂進屢立戰功,被任命為討寇校尉。官渡之戰,曹操帶上樂進偷襲烏巢,樂進力戰,親手斬殺烏巢守將淳于瓊。在之後對袁譚、袁尚的追擊戰中,樂進又親斬對方大將嚴敬。曹操圍困袁譚於南皮,樂進率眾攻城,捨生忘死,身先士卒,又是第一個登上城樓,攻陷敵城。曹操嘉獎樂進的勇猛剛毅,晉封他為遊擊將軍。

他們都是曹操手下兩員大將,武功相抵難分伯仲,甚是厲害

漢獻帝建安十一年(206),曹操大行表彰長期以來為自己出生入死的各員大將。在寫給漢獻帝的表奏裡,他這樣稱讚樂進:“武力過人,計略周全,性質忠誠如一,守節重義,每次攻戰之中,常常作為統帥,奮勇突擊,無堅不摧,親自擂鼓為本軍助戰,不知疲倦。派其外出征伐,統率軍旅,能夠安撫眾心,不違犯命令,面對敵人制定決策,沒有失漏。”漢獻帝晉封樂進為折衝將軍。

他們都是曹操手下兩員大將,武功相抵難分伯仲,甚是厲害

因其驍勇,曹操常派樂進攻堅,樂進也不負曹操的信任:征討高幹,樂進包抄敵後,連斬敵將數人;征討管承,樂進將對手逼上海島;迎擊名將關羽,樂進奮力將其擊退;進擊劉備勢力,大破敵軍……在對孫權的合肥爭奪戰中,樂進與張遼一道,以少勝多,成功擊退了孫權的十萬大軍。曹操追賞樂進,封食邑一千二百戶。

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218),樂進病逝。因其果敢驍勇,追諡為“威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