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宮二號遇上C919,那些前沿科技長啥樣?

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記者陽娜 倪元錦)天宮二號、空間站、火星探測器、光電倍增管、C919大型客機……在8日至10日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一系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成果或自主創新科技產品紛紛亮相,觀展者有幸一睹這些前沿科技的風采。

有一款國產飛機,叫C919

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1B館內,一款飛機模型備受關注。這是今年5月在上海首飛成功的C919大型客機,按1:15比例縮小製作的實物模型。C919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短程商用幹線飛機,採用下單翼、翼吊兩臺渦扇發動機、常規平尾、前三點式可收放起落架佈局,全機複合材料用量佔12%,鋁鋰合金佔8.8%。基本型全經濟佈局168座,混合級158座。

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師張馳介紹,C919採用了超臨界翼型以減少飛行阻力,且大量使用鋁鋰合金、複合材料、3D打印等先進材料。其綜合化的航天系統使得機上多臺計算機互為備份,而且每臺計算機也可單獨處理所有信息,智能化程度和可靠性都很高,極大降低了飛行員的工作量。

“C919首飛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我們還需要進行5架到6架飛機的試驗飛行,以確保其在各種極端條件下能穩定運行,儘快正式投入運營使用。”

曾專注於航空發動機科研數十年的胡老先生已70多歲,一直牽掛著我國的航空事業發展,幾乎年年都來科博會參觀。看到C919客機模型,胡老先生感到振奮。他說:“我國航空科技發展很快,我對未來充滿期待,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這項事業中來。”

天宮二號遇上VR體驗艙

在科博會展廳裡,一個1:1比例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模型吸引了眾多觀展者駐足。它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8.6噸,其主要使命是開展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在軌補加、在軌維修技術試驗等三大任務,為建設、運營空間站進行關鍵技術驗證。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同年10月19日與載有兩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一號飛船交會對接。在科博會現場,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科普教育展覽中心主任張宇告訴記者,天宮二號的在軌壽命為2年。在與神舟十一號飛船交會對接後,它完成了兩名航天員為期30天的中期駐留實驗,還開展了空間冷原子鐘實驗等14項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主要涉及微重力基礎物理等八個領域。

有趣的是,在現場展示的天宮二號模擬艙內置了一個VR太空艙,供觀展者互動。艙內有8個座椅,進入艙內,戴上VR眼鏡,隨著座椅晃動,大家便能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太空。

“呆萌”機器人本事大

一個兩眼呆萌的白色機器人筆直站立,它看似“萌萌噠”實際上身手了得,它的全名為變電站巡檢機器人。“機如其名”,它的主要工作就是電力巡檢。據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兵器地面無人平臺研發中心工程師陶進介紹,它是一款適用於特種環境的民用機器人,負責在變電站代替人工檢測識別儀表設備,再通過基站將數據傳回到監控中心。

“這樣一來,避免了人工巡檢可能發生的事故,大大降低了危險度。”陶進說,“通過研發,還可以將其進行改造,為核電站等環境惡劣的地方提供巡查、巡邏服務。”

跟普通垃圾桶長相無異的防爆垃圾桶雖“其貌不揚”,卻能夠阻擋1.3kg的TNT當量爆炸物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和碎片;以四部攝像機為“眼睛”、麥克風當“耳朵”,能360度全景偵察無死角、輕鬆採集四周環境聲音信息、重量不超過4kg的小型手拋式偵察機器人,可通過彈射、拋投、遙控的方式進入建築物內部以及狹小低矮空間進行實時探測……

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展區內,陳列著多個軍民融合、自主創新的高科技項目。近年來,軍用技術廣泛應用於民用產品領域,發展迅速,令人期待。

自主創新是科博會的主旋律,眾多前沿技術、自主創新成果的展示凸顯了我國科技產業的重要成果,也見證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這裡,不僅有“國家隊”,也有民間選手,他們都在為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