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證取消後,管理會計CMA成功“補位”

財會 會計師 大數據 財經 優財CMA 2017-04-12

財政部關於“會計證”將在《會計法》修訂後被取消的言論,迅速引爆了業內討論的熱情,總結起來大家普遍關注的焦點,高度集中在“會計證”取消後留下的空白該如何填補,該由誰來填補的話題。

會計證取消後,管理會計CMA成功“補位”

很多人說,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將替代“會計證”,但依筆者所見,這種代替即便可行,也只是望梅止渴而已,並不會產生“治本”之效。

俗話說:聽話聽聲,鑼鼓聽音。對於財務人來說,會計證取消所釋放出來的信號,遠非一個證書被淘汰那麼簡單,這背後所展現的是中國波瀾壯闊卻悄然進行的一場財務領域的革命。

信息技術的浪潮已經來臨,在大數據的背景下,90%的會計工作已可被機器所替代,會計行業正隨著這股浪潮的迅猛發展而發生巨大變化。財政部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共有374萬人取得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161萬人取得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13.3萬人取得高級會計師資格,另有部分省市通過試點,評審產生了2420名正高級(教授級)會計師。

同時,有數據顯示,近年來,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每年增加160萬人左右,增長速度達到10%左右。與此同時,我國基礎崗位的會計人員嚴重過剩。最新數據顯示,在1940萬會計從業者中,300萬持證者已經轉行,300萬持證者過剩。未來,大企業會大力發展財務共享中心,中型企業會採取財務外包策略,小微企業則將選擇代理記賬,這一切意味著如果將自己鎖死在傳統的財務領域,未來的職業機遇將越來越渺茫。

什麼才是未來財務人的發展方向?如何才能夠在這場革命中保持不敗之地?答案其實並不難尋,讓我們翻開2016年10月,國家發佈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一切便都透徹清晰了:

在這份作為未來5年會計行業的綱領性文件中,23次提及了管理會計,並將管理會計列為“行業急需緊缺人才”,明確提出“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於理財、善於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的任務目標,其導向性不可謂不明顯。而在此前後,財政部接連頒佈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徵求意見稿)》等文件,一個日漸成熟的管理會計體系正噴薄欲出。

在管理會計這個藍海領域,熱門證書當屬CMA—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它稱得上是管理會計界的鼻祖,與CFA、AICPA並稱“三大黃金認證”,持證者平均年薪為33464美元,比非持證者高45%,CMA在2009年被國家相關部門引入國內,因其高度契合財務轉型所需,迅速受到各界大力追捧,報考人數呈幾何指數增長。

CMA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認可度也相當之高,目前已經有中國銀行、強生、卡特彼勒、統一、雀巢、聯想等上千家一流企業在招聘中都明確標明CMA持證者優先,並紛紛開展內訓培養人才,作為晉升高管的重要衡量標準!

“會計證”取消只是財務革命大潮中的一個序曲,社會和企業所需要的不再是“賬房先生”的角色,真正“補位”的將是那些“懂財務、會管理、懂業務”的管理會計,而管理會計CMA必將成為千萬財務人華麗轉身,走向輝煌職業生涯強有力的“助推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