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會計管理與財務管理已Out?一文看懂司庫的“前世今生”

司庫(Treasury)是企業集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可以滿足現代企業集團統一配置金融資源、集中進行風險管理、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為戰略管理提供決策信息等一系列需求。

傳統會計管理與財務管理已Out?一文看懂司庫的“前世今生”

文/董興榮 姚順意 傅丹丹

財資一家(TreasuryChina)原創

海外大型跨國公司的司庫體系已運行多年,國內大型集團企業也開始積極進行嘗試與探索。大型企業集團下屬成員企業眾多,為規範資金管理、盤活資金存量、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多數企業在資產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批准設立或爭取設立集團財務公司,用於統籌管理集團整體的資金及其利用、降低財務費用。

司掌庫物,統籌資源配置

回顧人類發展史,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廟宇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司庫”。隨著農業經濟的不斷髮展,出現了階級的劃分以及貧富的分化,富人們的財富積累得越來越多,如何安全保管財富成為他們關心的問題。而廟宇因其宗教地位與神聖不可侵犯的特點,自然而然就成為當時財物或貴重物品的貯藏地,並且廟宇通過修建地窖等方式來保障貯藏物的安全,以保證貯藏服務的質量。

根據詞條解釋,司庫的本意是指掌兵器鹵簿的部門或機構。後逐漸衍生為指存放和支付彙集資金的地方,如金庫和國庫。根據郭道揚《會計史研究》第一卷,司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那時候尚書省掌管的戶部下設度支司、金部司、倉部司、庫部司、太府司等職位(圖1)。到了清朝年間,司庫職能通常為輔佐主官之用,屬於基層官員編制之一,設置於如內務府的官署,主要負責財物出納,位階約為從七品。

傳統會計管理與財務管理已Out?一文看懂司庫的“前世今生”

▲圖1 隋唐時期司庫組織圖

牛津詞典指出,司庫最初被認為是用於安全貯藏財物或貴重物品的地方。對於企業來說,資金和資產是企業的生存之基,管理和用好企業資產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一環。將司庫概念運用到企業管理,是大中型企業規範資金管理、盤活資金存量、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徑。“司庫管理”是從企業或機構利益出發,保全及高效利用所有財務資產的行為。

集中高效,職能逐步完善

企業司庫是一種可以滿足現代集團企業統一配置金融資源、集中進行風險管理、最大化資金利用效率、為戰略管理提供決策信息等一系列需求的財資集中管理方式。

司庫概念運用到企業,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1947年,美國無線電報公司(RCA)採用芝加哥第一國民銀行、銀行家信託公司和美洲銀行聯合提供的“鎖箱”服務,由RCA在各大主要城市租用專門的郵政信箱用於收集支票、匯票等,並授權其開立存款戶的當地銀行每日開啟信箱,取出當日所有支票、匯票後進行立即結算,並通過電匯將資金劃撥給RCA所在地銀行,從而大大加速了企業收支結算工作,因此“鎖箱”可以說是現代企業司庫的萌芽。

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司庫成為大型企業集團及跨國公司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協助財務部門人工核算現金持有量並進行現金歸集,該職能的碎片式與輔助式使其隸屬於會計部。20世紀70年代之後,特別是佈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瓦解之後,金融市場的監管開始鬆動,出現一些新型的短期貨幣工具,大型跨國企業為了應對國際貨幣市場的波動,將司庫職能從最初簡單的現金核算與歸集拓展到管理現金收支、保持賬戶頭寸水平、進行頭寸集中以及維護銀行關係等職能,其專業化程度有了極大的提升,但組織關係仍隸屬於會計部門。

20世紀80年代,由於國際金融市場的開放以及美國的大幅度加息,司庫職能開始變得複雜,並逐漸成為企業一體化管理的重要部分。司庫的功能不再侷限於現金頭寸管理,而是逐漸承擔起更為複雜的現金流預測與財務成本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匯率等風險管理、長短期投資及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與管理等職能,同時司庫開始逐步脫離會計部門,形成獨立的職能部門,司庫部門負責人則成為CFO的重要幫手,為公司的財務決策和戰略部署出謀劃策。

1979年英國ACT協會(As sociat ion of Corporate Treasurers)成立,成為現代企業司庫發展的標誌性事件。同年, 美國成立了NCCMA協會(National Corporate Cash Management Association),後更名為國際財資管理專業人士協會(Association for Financial Professionals,簡稱AFP協會),面向全球財資管理專業人士推出高端國際資格認證。至此,歐美髮達國家的現代企業司庫管理行業體系正式形成,標誌著現代企業司庫邁入全球快速發展階段。

中國企業司庫發展

與現代的歐美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司庫的發展比較緩慢。普遍認為,1995年中石油推廣資金結算中心,撤併銀行賬戶,成為我國企業司庫建設的開端;2004年東風汽車實施國內第一個大型企業司庫管理建設項目——資金集中管控,也是我國開始發展企業司庫的重要標誌性事件。但是,由於當時我國金融體系尚待完善,而且財務管理思維也以會計為主,企業司庫的管理方式並沒有大面積地推廣開來,企業更願意接受銀行推出的現金管理服務與產品。

近幾年,國內金融市場不斷完善,國內很多企業在一波波紅利下實現了飛速發展以及財富的積累,出現了大量資金沉澱,而與此相對的是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閒置浪費嚴重。基於經營管理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難題,企業集團亟須從基礎財務管理過渡到資金集中管理、資產和資源集中管理,進而實行高效科學的司庫管理模式(圖2)。而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與強勁發展,包括第三方支付、網絡理財、移動金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的創新,推動企業司庫體系不斷地完善。特別是財務公司的興起,成為推動企業司庫建設的重要力量。

傳統會計管理與財務管理已Out?一文看懂司庫的“前世今生”

▲圖2 司庫管理模式演進

2018年底,浙商銀行在業內首推“湧金司庫”,依託集團資產池、易企銀平臺及相關產品與服務,向企業集團提供集賬戶管理、支付結算、資金融通、金融資產管理、流動性管理、風險管理、徵信管理、供應鏈金融等服務於一體的一攬子金融科技綜合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統籌資源配置、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從而進一步強化風險控制、降低財務成本。

對處於集團管理初始階段或發展階段的企業而言,集團內資金、資產處於由分散向集中轉變的過程中,信息化系統相對薄弱,集團獲取成員企業的情況不完整,整體風險管控和流動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湧金司庫”可協助集團企業在未成立財務公司的情況下實現內部結算、現金管理、資源統籌等職能。而對於已經設立財務公司,且進入成熟管理階段的集團企業,“湧金司庫”可以協助進一步完善財務公司職能,優化運營模式,提升盈利能力,實現金融與產業的雙驅動。可以說,浙商銀行的每一次產品迭代都伴隨著企業發展的關鍵節點,甚至超前於企業的發展需求。“湧金司庫”的推出,是浙商銀行持續創新企業流動性服務的智慧結晶,更是我國司庫管理金融創新的標誌性事件。

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17年開始,在互聯網、移動技術等科技的推動下,企業供應鏈、產業生態圈經營格局紛紛轉型,傳統的金字塔型司庫職能模式也逐漸向價值流程型及產業生態賦能型的司庫4.0升級。

隨著現代企業司庫的不斷升級,司庫內部的功能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早期80%的人力財力集中於經營操作、15%資源用於分析、5%資源用於戰略,逐步轉變為只有20%的人力財力集中於經營操作、30%資源用於分析,而用於戰略方面的資源則高達50%(圖3)。

傳統會計管理與財務管理已Out?一文看懂司庫的“前世今生”

▲圖3 傳統企業司庫與現代企業司庫功能演變

綜上所述,現代企業司庫是在傳統會計管理與財務管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藉助財務工具、金融服務以及科技力量,以盤活企業現金流等財務資源、提高資金運營效能、實現企業財務資源的保值增值為目標,以企業整體價值管理為導向,服務於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的重要管理職能,是更高級的資金管理。

★本文內容來源於《財富風尚》雜誌2019年3月刊,更多名企司庫案例分析(中石油、沙鋼、兵工等),司庫相關研究報告。請關注財資一家,回覆“司庫”,免費獲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