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自己剛出生但患有先天疾病的孩子,他的感覺是“前半輩子白奮鬥了”,但現在……'

不完美媽媽 裝修 藝術 發現佩奇 技術 玩具 三聯生活週刊 2019-08-19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29期,原文標題《爸爸和遙遙》

文/葛維櫻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29期,原文標題《爸爸和遙遙》

文/葛維櫻

第一眼看到自己剛出生但患有先天疾病的孩子,他的感覺是“前半輩子白奮鬥了”,但現在……

《奇蹟男孩》裡,母親與兒子的交流永遠是快樂平等的

他發現孩子有些問題,但是沒辦法描述。當時妻子尚未見到孩子,他的父母、岳父母都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肖越確實有點蒙,他的第一選擇不是給家人,而是打電話給一位信任的前輩朋友。“朋友當時還有事,立刻放下一切,到協和醫院來了。”

“這是什麼病,沒有人知道。”孩子立刻進了ICU。到現在,兩年過去了,肖遙遙已經做了三次大手術(包括開顱手術),很快又要進行大手術。現在的她開朗活潑,小腿肉乎乎的,足有14斤多。肖越說,孩子甚至有時候活潑得過頭,老想和別的孩子抱抱,總是咯咯地笑。早上她在家門口看到一群鴿子飛過,小肉手就指向了天空。

妻子第一天沒能看到孩子,但很明顯地感覺不對。她給家裡的每個人打電話,包括肖越做醫生的弟弟,但是連弟弟也不知道內情。“她明白出了大事。”看到孩子之後,妻子非常正式地和肖越談了一次,說如果肖越選擇離開,她完全可以理解,她會一個人給孩子治病,把她養大。

肖越至今回憶這段話,還是笑,那是說起親密、執拗的愛人的表情。採訪中他眉頭都沒皺一下,他說,很多人都不看好男人,客觀上,也確實很多病兒的家庭,重壓之下,後來只剩下了母親和孩子。“我本來不應該說,說出來本身就會削弱這個力量。”他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可以當一個好父親。“讓她享受最高質量的愛。”

出生

在去肖越家之前,我承認自己先預設了場景。我準備了對孩子說的話,可以互動的玩具書,甚至想象,也許肖越並不願意我看到孩子,那畢竟是一個被先天疾病影響了外形的孩子。我也做好了準備,也許會和肖越在他家附近見面。

“到我家來吧。”肖越直截了當地說。來到這個衚衕雜院裡的房門口,我一眼認出了這間改造過的房子。窗戶幾乎全部被書砌滿了,這兩面書牆的背後,一定就是他家。橫跨金融和藝術領域,一直以來,肖越在朋友和認識的人眼中,是精英和年輕有為的。他出身於南方城市普通家庭,是父母眼中,即使放養都發展得很好的孩子。他考上央美,完全靠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得到相當高的職位。

現在,很多人如故地以為他春風得意,“因為我老笑”。談笑風生和難以承受的痛苦,同時且並列出現在肖越身上。女兒的病幾乎花光了肖越和妻子所有的積蓄,但肖越卻從未在意物質上的變化。他本來是個活得很鬆弛的人,“從來不覺得人穿了什麼或化了個妝才美”。從上班第一天到現在,一直堅持騎35分鐘自行車去單位。2013年他和愛人買下了這個位於北京胡同雜院裡的房子。公共廁所,閒散的打零工的租客,這裡是真正的衚衕,沒有高深莫測的深宅大院。儘管當時同樣的價格,也可以買一個相當不錯的房子,但肖越就是喜歡這種住在衚衕裡的感覺。學藝術史的他覺得,這裡才是真正的北京,單元樓那種關著門誰也不認識誰的房子,不是他要過的生活。

他還買了一個獨立小房間,“本來想著給國外的藝術家朋友來借宿的,現在只能做倉庫”。他家有一個自建的挑高層,除此外表上再沒什麼不同,但這也使他和周圍的鄰居維持著表面的和諧。“覺得擋了光了什麼的,總有一些不滿,畢竟我們不太一樣。”

作為婚房,房屋內部做了現代裝修,用洞洞板構造了一個純白的小樓梯,也讓天井的光線灑了下來。我正要稱讚房子通透,他主動說:“後來我問過一些相似的病例,也許,僅僅是也許,孩子的病與裝修有關係。”說這話時,肖越並沒有什麼不自然的表情。“你會自責嗎?”我問他。“我已經做了一個父親能做的全部。”

遙遙得的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先天疾病,病因不明。從產檢到出生,肖越為妻子安排住進協和醫院的國際部,這也是他能給妻兒的最好的條件。肖越說,他喜歡孩子,但是在孩子出生之前,他本人對養育後代這件事,一直抱著“有也行,沒有也行”的思想。“我們中國人說養兒防老的概念,我覺得還是本著自私角度的。”但妻子希望有孩子。“既然要,她也不小了,女人就得抓緊。”妻子辭去了工作,半年就有了寶寶。

他們一開始沒敢告訴父母。一週後出院,兩個大人帶著孩子,回到衚衕的家。“小怪孩兒。”他對岳父母這麼解釋。他還記得回家那天,岳父一邊吃著飯,一邊說要賣掉老家的房子,給孩子治病。妻子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個月到處跑醫院,“每天回來都是一場大哭”。

“之前完全沒有檢查出來。甚至孩子都出生很長時間了,醫院都沒有弄清楚這是什麼病。”很多人對於肖越的第一個疑問是,為什麼夫妻倆不在產檢時放棄,或者多做一些檢查?然而肖越一說到協和國際部,所有的人都沉默了。先進的設備、一流的技術、有經驗的醫生和舒適的環境,兩口子為這個孩子做足了所有準備。肖越在採訪中,一句關於醫院的質問和抱怨都沒有,他只陳述:“我們還欠著協和9萬多元的費用呢。”

遙遙的病,其中一項是先天性顱腦閉合。說得更易理解些,這個病使孩子的呼吸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顱腦骨骼已經開始閉合,這導致了遙遙必須用呼吸機來維持正常的呼吸,更無法正常進食。妻子學會了比專業護士更輕柔的手法,為孩子插上呼吸機。直到第一次開顱和兩次連環大手術後,遙遙才摘掉了呼吸機,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呼吸了。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29期,原文標題《爸爸和遙遙》

文/葛維櫻

第一眼看到自己剛出生但患有先天疾病的孩子,他的感覺是“前半輩子白奮鬥了”,但現在……

《奇蹟男孩》裡,母親與兒子的交流永遠是快樂平等的

他發現孩子有些問題,但是沒辦法描述。當時妻子尚未見到孩子,他的父母、岳父母都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肖越確實有點蒙,他的第一選擇不是給家人,而是打電話給一位信任的前輩朋友。“朋友當時還有事,立刻放下一切,到協和醫院來了。”

“這是什麼病,沒有人知道。”孩子立刻進了ICU。到現在,兩年過去了,肖遙遙已經做了三次大手術(包括開顱手術),很快又要進行大手術。現在的她開朗活潑,小腿肉乎乎的,足有14斤多。肖越說,孩子甚至有時候活潑得過頭,老想和別的孩子抱抱,總是咯咯地笑。早上她在家門口看到一群鴿子飛過,小肉手就指向了天空。

妻子第一天沒能看到孩子,但很明顯地感覺不對。她給家裡的每個人打電話,包括肖越做醫生的弟弟,但是連弟弟也不知道內情。“她明白出了大事。”看到孩子之後,妻子非常正式地和肖越談了一次,說如果肖越選擇離開,她完全可以理解,她會一個人給孩子治病,把她養大。

肖越至今回憶這段話,還是笑,那是說起親密、執拗的愛人的表情。採訪中他眉頭都沒皺一下,他說,很多人都不看好男人,客觀上,也確實很多病兒的家庭,重壓之下,後來只剩下了母親和孩子。“我本來不應該說,說出來本身就會削弱這個力量。”他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可以當一個好父親。“讓她享受最高質量的愛。”

出生

在去肖越家之前,我承認自己先預設了場景。我準備了對孩子說的話,可以互動的玩具書,甚至想象,也許肖越並不願意我看到孩子,那畢竟是一個被先天疾病影響了外形的孩子。我也做好了準備,也許會和肖越在他家附近見面。

“到我家來吧。”肖越直截了當地說。來到這個衚衕雜院裡的房門口,我一眼認出了這間改造過的房子。窗戶幾乎全部被書砌滿了,這兩面書牆的背後,一定就是他家。橫跨金融和藝術領域,一直以來,肖越在朋友和認識的人眼中,是精英和年輕有為的。他出身於南方城市普通家庭,是父母眼中,即使放養都發展得很好的孩子。他考上央美,完全靠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得到相當高的職位。

現在,很多人如故地以為他春風得意,“因為我老笑”。談笑風生和難以承受的痛苦,同時且並列出現在肖越身上。女兒的病幾乎花光了肖越和妻子所有的積蓄,但肖越卻從未在意物質上的變化。他本來是個活得很鬆弛的人,“從來不覺得人穿了什麼或化了個妝才美”。從上班第一天到現在,一直堅持騎35分鐘自行車去單位。2013年他和愛人買下了這個位於北京胡同雜院裡的房子。公共廁所,閒散的打零工的租客,這裡是真正的衚衕,沒有高深莫測的深宅大院。儘管當時同樣的價格,也可以買一個相當不錯的房子,但肖越就是喜歡這種住在衚衕裡的感覺。學藝術史的他覺得,這裡才是真正的北京,單元樓那種關著門誰也不認識誰的房子,不是他要過的生活。

他還買了一個獨立小房間,“本來想著給國外的藝術家朋友來借宿的,現在只能做倉庫”。他家有一個自建的挑高層,除此外表上再沒什麼不同,但這也使他和周圍的鄰居維持著表面的和諧。“覺得擋了光了什麼的,總有一些不滿,畢竟我們不太一樣。”

作為婚房,房屋內部做了現代裝修,用洞洞板構造了一個純白的小樓梯,也讓天井的光線灑了下來。我正要稱讚房子通透,他主動說:“後來我問過一些相似的病例,也許,僅僅是也許,孩子的病與裝修有關係。”說這話時,肖越並沒有什麼不自然的表情。“你會自責嗎?”我問他。“我已經做了一個父親能做的全部。”

遙遙得的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先天疾病,病因不明。從產檢到出生,肖越為妻子安排住進協和醫院的國際部,這也是他能給妻兒的最好的條件。肖越說,他喜歡孩子,但是在孩子出生之前,他本人對養育後代這件事,一直抱著“有也行,沒有也行”的思想。“我們中國人說養兒防老的概念,我覺得還是本著自私角度的。”但妻子希望有孩子。“既然要,她也不小了,女人就得抓緊。”妻子辭去了工作,半年就有了寶寶。

他們一開始沒敢告訴父母。一週後出院,兩個大人帶著孩子,回到衚衕的家。“小怪孩兒。”他對岳父母這麼解釋。他還記得回家那天,岳父一邊吃著飯,一邊說要賣掉老家的房子,給孩子治病。妻子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個月到處跑醫院,“每天回來都是一場大哭”。

“之前完全沒有檢查出來。甚至孩子都出生很長時間了,醫院都沒有弄清楚這是什麼病。”很多人對於肖越的第一個疑問是,為什麼夫妻倆不在產檢時放棄,或者多做一些檢查?然而肖越一說到協和國際部,所有的人都沉默了。先進的設備、一流的技術、有經驗的醫生和舒適的環境,兩口子為這個孩子做足了所有準備。肖越在採訪中,一句關於醫院的質問和抱怨都沒有,他只陳述:“我們還欠著協和9萬多元的費用呢。”

遙遙的病,其中一項是先天性顱腦閉合。說得更易理解些,這個病使孩子的呼吸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顱腦骨骼已經開始閉合,這導致了遙遙必須用呼吸機來維持正常的呼吸,更無法正常進食。妻子學會了比專業護士更輕柔的手法,為孩子插上呼吸機。直到第一次開顱和兩次連環大手術後,遙遙才摘掉了呼吸機,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呼吸了。

第一眼看到自己剛出生但患有先天疾病的孩子,他的感覺是“前半輩子白奮鬥了”,但現在……

《奇蹟男孩》裡一家人都儘可能給孩子創造“平常”的環境

遙遙

孩子正在樓上熟睡。肖越和我在樓下喝茶聊天,過了一會兒,他去洗手間,順便把女兒從樓上抱了下來。

那是一個我見到的,父親能夠給予孩子最輕柔卻最結實的擁抱。他的步子非常輕,生怕自己的動作把孩子弄醒。一步,一步,他踩得結結實實,眼睛卻一秒也沒有離開過孩子的臉。我以為他要讓孩子在沙發上躺下來,立刻騰出地方。沒想到,他一屁股坐在沙發上,用一種深呼吸一樣的,深深的吻,落在懷裡抱著的孩子臉上。父親的臉上發出幸福的紅紅的光彩,帶著笑意,滿足而快樂。女兒因為被抱得太緊,小嘴齜牙要哭,父親趕緊“哦哦”地哄著,把她抱上樓,放回睡床上去。

以前他應酬多,但是現在,能回家他都立刻回家,和女兒待在一起。他工作時喜歡把孩子放在一邊,讓她看著自己工作。她的小手甚至可以拿著筆,在父親的稿子上畫。“爸爸可以給你最堅強的自信,最明朗的內心,那麼你就可以戰勝一切。”肖越明白,病都在孩子身上,誰也替代不了。100天整,遙遙就從鬼門關闖了一回,儘管術後多次險些憋氣窒息而死,但終究“把三次病危通知書掃進了垃圾堆”。

最近的一次大手術,肖越和全家都曾擔心是“最終的告別”。遙遙創造了世界紀錄,在此類案例中她的體重最輕。一些長輩擔心孩子平白遭受痛苦,肖越和愛人卻直面了生死考驗。當時妻子大哭起來,孩子卻鎮定地被醫生抱走。“我那次對妻子發火了,如果你認為她不行,她就真的不行了。你要讓她覺得是小事一樁。”度過了難耐痛苦的時刻,遙遙恢復神志,手指抓著腳丫,眼睛轉動,給了肖越一個調皮的眼神,“那比世間一切美人的眼波流轉都美得多”。

“依然會有失掉淡定的時候,依然會有各種慾念和美好的摻雜,也不要以道德的標杆來綁架我。我只能說面對女兒的時候我還行,還算條好漢,別的不知道。”遙遙一開始非常瘦,吃什麼都不長肉,但是現在越來越有勁。“有一次她居然一個人從床上扶著欄杆站起來了。”肖越對我描述起來,帶著“她太了不起”那種父親的自豪。

遙遙能活到今天是個奇蹟。我問肖越世界上有沒有類似病例的最長壽命,他說很遺憾沒有。所以遙遙活著,還活得不錯,體重大增,心情大好,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功。很多父母喜歡在朋友圈晒孩子:“多可愛,多漂亮啊!”肖越說,這些觀念其實自私,“孩子並不因為可愛和漂亮你才愛他,而是因為他是你的孩子”。我說,西方人的觀念裡,非常不贊同人們誇獎孩子“漂亮”,因為這是天賦。“我是個土鱉,沒有接受過西方教育。”他說,自己從不以貌取人,只是堅持自己內心的價值觀,和“完善人”這樣一個一直存在的目標。遙遙的出生讓他發現,“原來我也可以做一個好父親”。

“所有人包括醫生都在告訴我,教導我,如何放棄孩子。”他特別平靜,“我理解他們都是為了我好。”很多病兒家庭在很長時間裡,都沒有給孩子上戶口。這種無可奈何的做法,在很多人心中是被默許的。

“我要讓她存在,而且要堂堂正正,高質量。”肖越說,遙遙出生第十三天,他就去衚衕所轄派出所給她上了戶口,就上在這個房子裡。他拿著戶口本,對著“肖遙遙”三個字樂,“沒什麼不確定的,你跑不了了”。意外的驚喜是,孩子因此上了醫保,“還報銷了4萬多塊錢的醫療費”。

“堅強、聰慧”是肖越形容妻子的,她有方法有策略,推動著遙遙治療的每一步。她首先恢復了工作,兩個人努力掙錢,孩子由岳父母照顧。家裡從未請過保姆,“一方面經濟不允許,另一方面保姆也不願意來”。在治病方面,妻子負責了更多,她從孩子出生開始,就不斷去上海、南京甚至法國尋找醫生,瞭解病情進展和病友的情況,給國外的罕見病專家寫信溝通,但是目前赴海外手術的高昂費用,特別是遙遙的身體情況,都還不行。

重壓之下

肖越依舊維持明朗的堅定,自在的歡笑。一家人經常帶著孩子到外面的餐廳吃飯,去和朋友聚會。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岳父母都有些擔心,衚衕里人多嘴雜,自家本就突兀,希望換到更私密哪怕遠一點的小區。但肖越反對。一方面經濟上不允許,另一方面,肖越覺得遙遙以後面對的,就是這樣真實的社會。最近一次有鄰居的孩子指著遙遙說:“你的孩子怎麼長這樣啊?”肖越說,兩個人都感覺到了心裡一剎那的沉重撞擊,但還是告訴那個孩子,“因為她生病了”。

不僅沒有隔絕與外界的聯繫,肖越還會發發孩子和媽媽玩耍、用手指舞蹈、看藝術展覽的照片和視頻。妻子擔心以後孩子樣貌變化,留下影像會影響她,但是肖越心裡卻沒覺得有什麼障礙。他把自己的體會用詩般美好的語言記錄整理下來,偶然摘文學作品中的一些描述式段落,但更多的是生活中真實的記述和表達。“夜中醒來,聽寶寶的喘息聲,便握住她的手,輕小而溫暖。”

肖越和妻子儘量工作掙錢、參加社交,吃飯、喝酒,參加展覽開幕式。我甚至跟著他參加了一個藝術家的展覽,他高效地與人見面,很專業地做記錄和簡短述評。有他朋友圈的人都能看到這一家人的不易,但又不是同情的視角。不僅僅是朋友圈,在他的日常生活裡,工作、家庭、自己和孩子看起來都是舉重若輕的。我問他是不是佛教徒,他說只是吸收佛教思想,而且他並沒有認同“人生即苦”。“每個人都要承擔,就看你怎麼看待,你把它視為不幸就是不幸,視為考驗就是考驗,當作快樂就是快樂。”他和妻子也有為了困難和孩子,互相看不慣、爭吵的時候,但是依然相愛。“醜就醜點,能保住命就行了。”這對他們來說已足夠笑起來了。

我在出租車上實在忍不住,問他怎麼才能有一秒一分不去想孩子的病。“只有兩次。”肖越說自己有過極為短暫的絕望,但是很快他就恢復了平常心。“每一次手術,都要做好告別的準備。”

遙遙在南京做大手術,還在ICU的時候,肖越去了一個搖滾演唱會,還發了朋友圈。“妻子和岳父母都陪在孩子身邊,我就算在那兒也什麼都做不了,只能增加焦慮。”肖越覺得遙遙不需要被過分關愛和照顧。

“如果我什麼也不做就守著她,等於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就算我給她的是百分之百,實際起作用的也不多。而我做自己的事,有工作,有收入,我想以我的放鬆,讓她感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他確實極為鬆弛和自如,而且有一種能力,讓周圍的人、家庭,甚至於只是短暫來訪的我,都很輕鬆。他在樓頂上新移來一棵老家帶來的30年的仙人掌,“我不會種,也種得不好”,但是仙人掌每每被忽略遺忘,以為已經凍死,卻在春天覆蘇。

他對待女兒的態度是平等而非悲憐的。他希望她是強者,前兩年的經歷證實了這一點。隨著成長,遙遙開始有自己的主張,她自由不羈,任性,對於肖越來說,這是“小煩惱不掩大歡樂”。“遙遙你這樣不對,你憑什麼打人……”當女兒發脾氣、犯錯誤的時候,肖越從未降低對她的要求,“該懲罰就懲罰”。

也有一些人覺得肖越的堅韌、平常心只是說說而已。他有時候忍不住爭辯兩句,又覺得自己何必喊口號。他自己也是,該說什麼做什麼,一如既往。既有意氣,有幽默,也有爭辯與直率。他給遙遙看塔可夫斯基的自傳體電影,孩子竟然在其中沉浸和興奮。

肖越說,孩子是他人生的挑戰,但他從不把這定義為痛苦。“能夠定義自我的不是我們從生活中獲得了什麼,而是那些我們贈予他人的東西。”他引用了“冰桶挑戰”發起人安東尼的話。“真正塑造我們的,正是我們應對苦難的方式,並繼續積極地生活。”他在女兒入院後才知道老父親也臥床很久了,“中年危機猝不及防洶湧而來,讓你知道人活著的滋味”。

“古人的開蒙用的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也許當時不懂,但是幾十年後這個東西會突然擊中你,告訴你那是一個哲學的東西。”並不是因為遙遙,肖越有自己的價值觀。“我對我媽說,為什麼我要去理會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你們那誰誰的說法呢?”他覺得現在的社會價值很多有偏向,孩子就要可愛要成功,他對孩子的要求是勇敢、樂觀、自信,有錯就改。“如果有人因為你的外貌而對你不好,那是他的問題。”

他讓我想起電影《奇蹟男孩》裡,茱莉亞·羅伯茨演出的那個媽媽。每每觀影者已經是淚流滿面,明明每個人都已經承受著無法想象的痛苦、失望和沮喪,但是媽媽和兒子居然還能輕鬆一笑,甚至互相調侃。任何人都看得出來,肖越的家庭承受著如山的壓力。一方面是經濟上的,另一方面,肖越最擔心的,是自己可以盡力給遙遙一切,但唯獨替代不了的,是她與這個社會的連接、交往和溝通。“而且她是金腦袋,任何磕碰都可能是致命的。”他不知道孩子以後將以怎樣的方式,面對真實社會。

兩年來孩子和他建立了信任、親近、安全感,遙遙大大拓展了肖越對生命的理解,同時他讓自己和家人儘量做到平靜有序。“苦難不就是生活最具分量和挑戰的部分嗎?”內心的強大,對孩子的責任與使命,使這個家庭受到考驗,也收穫了“每一天都好了一點”的幸福期待。他說自己心大,“再大的事,自己好了才能對家人好。我相信我孩子的勇氣、堅強,相信她遠比我強多了。我能感覺到,事實已證明”。他對遙遙的期待是,不敢說學人霍金,至少要給社會鼓舞和信心。而自己呢?“爹能力有限,缺點又多,但態度有。”

一次次凶險都平靜地化解,遙遙的挑戰仍在前方。肖越給女兒寫了一封長信:“馬上就是你兩週歲的生日了,我要向你,向我最愛的人,表示無比歡欣的祝賀——祝賀你還活著。”

(感謝肖越一家接受採訪,本文采用化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