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食無缺,唯有情難寄!有多少老人,在暗自忍受孤獨?

老來食無缺,唯有情難寄!有多少老人,在暗自忍受孤獨?

從青絲熬成白髮,人到晚年,有多少老人,可以有個人陪在身邊?

其實,一個人的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還有牽掛。

1

薛憶溈寫了一本書叫《空巢》,書中講述了一個80歲的老母親遭遇電信詐騙後飽受煎熬的一天。

主人公是屬於“真空”級“空巢”老人:老伴撒手人寰;僅有的妹妹在千里之外;有兒子,定居倫敦,三年沒見過了;有女兒,住在紐約……沒有親人陪同我過週末,甚至沒有親人一起過春節。

直到她遇到了賣保健品的小雷,她說她——

那麼細心,那麼體貼,她將我當成自己的母親。那種細心和體貼帶給我的幸福感讓我淡忘了自己的孤獨和處境。我好像不再是生活在社會邊緣的‘空巢老人’了。

老人生病了,送她去醫院的也是小雷。甚至醫生都問是小雷是她的女兒還是兒媳婦……

所以,小雷向她推薦保健品,她照單全收。

老來食無缺,唯有情難寄!有多少老人,在暗自忍受孤獨?

因為這些東西都能夠給她帶來幸福感。這錢花得痛快、花得開心、花得心甘情願。

他們和騙子之間的關係,更像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縱使明知道錢花得不值,明知道一切溫情都只是假象。

他們依然心甘情願上當。不是老糊塗了,只是需要那一點假象來麻醉自己,熬過一天又一天的孤獨。

對這些騙子而言,騙老人買保健品他們有幾十種方法,而關注、關懷、關愛的“感情牌”往往是屢試不爽!

原浙江大學心理學教授黃勤曾經提到:

“老人最大的困境不是疾病是孤獨。

銷售員打親情牌,阿姨叔叔叫個不停來幫你,所以老人就容易相信。

兒女對老人好一點,多關心老人,讓老人不孤獨,這才是一條讓老人不那麼容易受騙的路。”

2

有一部名叫《Changing Batteries》的奧斯卡獲獎短片,全長只有五分多鐘,沒有一句對白,卻在上映之後,看哭了上億人。

獨自生活的老奶奶在某一天收到了在外工作的孩子寄來的一個紙盒,上面附了一張便條:“對不起媽媽,今年又不能回家陪你了,這是我送給您的禮物。”——是一個一身銀白色,圓圓大眼睛的機器人。

小傢伙可愛,還特別能幹。家裡掃地、擦玻璃、澆花的話,全被他一手包攬。隨著時間的推移,奶奶在心底也漸漸地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可是,奶奶終究還是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小傢伙不知所措極了,“他”以為奶奶也沒電了,於是不斷地往奶奶口袋裡塞著電池……然而卻等不來奶奶能夠醒來的那天。

直到自己的電池用完,“他”也永遠地閉上了眼。

老來食無缺,唯有情難寄。短片中和老奶奶其實可以說是幸運的,因為有個“人”願意傾盡所有生命和愛來陪她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老年人呢?

3

老來食無缺,唯有情難寄!有多少老人,在暗自忍受孤獨?

人類在進入老齡社會後,孤獨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侵擾著數以百萬的老人。家庭地位的變化、老年期病理或生理因素、社會地位的變化等都會造成老人的孤獨感。

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卡西奧波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發表研究成果時說,孤獨可以弱化人體免疫系統,使人體血壓上升、壓力增大,還有導致抑鬱症的危險。

老年人如何改變孤獨的心理狀態呢?關鍵在於老年人自身,以下10個妙招或許可以幫到你——

01 不以任何方式責備自己

責怪自己的感受會讓情緒難受,無法解決問題。

02 尋求一個非人類“朋友”

我們可以在許多減輕孤獨痛苦的事情中找到安慰。比如寵物、合適的食物、最喜歡的書或電視上的自然秀,甚至只是坐在外面一會兒。

03 儘可能和朋友常常聯繫

想想那些總是支持你的人,或者總是逗你笑的人,給他打電話或者給他們發電子郵件。

04 做點有創意的事,不管多麼簡單

不必是地球上驚人的創造,嘗試一本彩色的書或拼圖遊戲,做一個拼貼畫,或者做一些針線活的實驗。

05 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幫助他人可以減輕孤獨感,因為它使我們少了自我專注。

老來食無缺,唯有情難寄!有多少老人,在暗自忍受孤獨?

06 安慰其他感到孤獨的人

祝福那些孤獨的人,並送給他們親切而富有同情心的想法,你可能會感到不那麼孤獨。

07 想象一下快樂的場景

比如一個有趣的聚會、海邊、一個體育賽事,看看你能否在那兒為那些人感到高興。

08 把孤獨當朋友

把孤獨當作一個老朋友,這是一種不抵抗你的感受的方式,反抗只會讓你感覺更糟。

09 提醒自己每天都是新的

提醒自己生活並不總是無趣的,明天是新的一天。

10 唱歌

唱歌的時候幾乎不可能感到孤獨,效果不錯,唱獨唱或讓你最喜歡的歌手陪你一起唱歌。

#今日互動#

某時某刻

你是否確切地感受到了孤獨

你有排遣孤獨的方法嗎?

留言分享一下吧~

內容整合自科普中國、BTV我是大醫生官微、洞見

編輯:板栗

圖片來源:123rf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