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當代中國,大多數年輕人都和“原生家庭”存在著矛盾:

適婚青年和長輩們隨便聊上兩句,絕對會扯到“什麼時候找個對象”的話題上來;有了對象以後,話題又會變成“何時結婚”;結完婚以後變成了“何時生”……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而將以上談話內容進行最大化輸出的,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了。過年過節,除了爹媽,七大姑八大姨齊上陣。在“關愛年輕人”的氛圍中,聊著他們對你的期許。

於是,春節漸漸成了絕大數中國年輕人最討厭的節日。甚至不少年輕人為了逃避來自長輩的過分關心選擇不回家過年。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相關報道截圖,為了逃避逼婚,成為“新年難民”的年輕人們

一位名為吳皓的華人導演一席話,可以說道出了多少年輕人們的心聲:

中國新年代表著,我討厭自己身為中國人的所有願意。對長者的絕對尊重,為了保全面子的謊言和假惺惺,除了食物之外,家人無法溝通,還有被迫進食,因為都是為了你好。在我的中國家庭中,愛意味著擔憂,而擔憂又演變成控制,這些都是我急著想逃脫的一切。

然而,中國式家庭,真的能夠逃脫得了嗎?

我們前面提到的這位吳皓導演,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大家一起探討了這個問題,還把它拍成了片子。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推薦的紀錄片:

[我們一家人]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紀錄片是由Netflix網飛出品的。

雖說“網飛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已經是全地球劇迷的共識了。但其實,網飛在拍紀錄片方面也是非常有一套。早在2017年,網飛出品的紀錄片[伊卡洛斯]就在奧斯卡上斬獲了第90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獎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這部紀錄片上線半個月,已經在豆瓣拿到8分高分

而這次網飛選擇合作的導演吳皓,雖說大部分國內影迷不太熟知。但作為從2011年開始拍紀錄片的導演,他目前為止的三部作品,都取得不錯的評價。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尤其是2018年上映的,通過追蹤了兩位當紅主播的起落、生活變遷及屏幕前後的精神狀態,拍攝的紀錄片[虛你人生],更是在各大電影節飽受好評,獲SXSW西南偏南影展評審團大獎、Doc Edge Festival 最佳紀錄片導演獎等獎項。甚至有國外媒體人稱讚這部電影“比[黑鏡]更為魔幻”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虛你人生]劇照

這次的[我們一家人],吳皓將鏡頭對準了自己。他在紀錄片中記錄了自己的中國家人,呈現他們如何面對,他在美國與同性伴侶結婚生子的事實。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吳皓(右)和他的丈夫:Eric

或許有些人會質疑:同性戀的出櫃?代孕生育?這些事或許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經歷一次?怎麼會產生共鳴。

小E想說的是,快樂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不幸的情感卻往往共通。與其說將[我們一家人]單純地當作一個出櫃故事,不如將這個故事當作是中國家庭眾生浮世繪的頗有代表性的一幅

在[我們一家人]裡,中國式父母們的強勢妥協以及中國家庭裡孩子的叛逆成長,都在短短的四十分鐘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我們一家人]裡,導演吳皓母親,雖然內心很痛苦,但依舊一次次選擇了妥協

01

吳皓的原生家庭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家庭。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集體大於個體,因此小孩在成長過程中被賦予的期待,往往帶有“光宗耀祖”的成分。

吳皓的父母都只是工人,因此他們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希望他們能成才。而吳皓身為家中獨子,所揹負的責任又比其他人更重一些。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而吳皓也一直沒有辜負自己爸媽的期望,學習一直都非常優秀。

一直到後來,他發現自己“病了”:同性戀,這個曾在中國被當作疾病的性取向。讓吳皓深知,自己的身份再也無法滿足家人的期待,於是他決定逃離,選擇遠離家鄉去美國深造和生活。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在西方生活多年,吳皓也遇到了自己願意共度一生的另一半:Eric。

美國的文化,強調的是每個人是獨立個體、要為自己而活,甚至在語言裡面沒有“孝順”這個詞,因為西方社會認為凡事順應父母是很奇怪的事。

或許是受到西化思想影響,心智和閱歷都趨於成熟的吳皓決定向父母們出櫃。

雖然父母甚至姐姐都因此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也都選擇了接受。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真正讓這個家庭陷入爭執的,是吳皓和Eric想要找代孕生兩個屬於自己的寶寶。

母親堅持認為,沒有媽媽的孩子是可憐的。連個性較溫和的父親,也問出了“以後要怎麼跟孩子解釋他有兩個爸爸”這種問題。

然而,當母親使出絕招“如果你要生,我就和你爸離婚”,吳皓也不為所動時,母親和父親再次選擇了妥協: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事實上,代孕這個話題,也是[我們一家人]與其他LGBT題材作品,更具現實意義也更受爭議的一點

關於代孕,無論是其倫理問題,還是其法律問題,現在都處於灰色地帶。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關於代孕,不少網友持反對意見

想想,這樣連年輕人都不一定能理解的事兒,對於吳皓父母來說,接受起來需要多大的勇氣。

[我們一家人]裡,吳皓的父母看似非常的開明,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扉,接受那些在自己多少年構建的世界觀裡從來沒有了解過的事物。

但另一方面,在中國,其實每一個像吳皓一樣,每一個能勇敢做自己的孩子的背後,還有那一個個願意打破自己重塑自己世界觀的父母們。

這些年,越來越多網友、甚至媒體發聲,呼籲家長們不要再幹涉成年子女的生活。

但卻沒有人想過,其實所謂的“中國式家庭”,受傷的不僅僅是那些“被幹涉”的子女。還有那些甚至不清楚自己正在傷害自己的父母本人

前幾天,豆瓣鵝組一位網友發起了一個話題:

“中國式的家長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明白不要干涉成年子女的生活?”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其中點贊最高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式家庭”一直會存在的原因:“中國孩子不爭氣”

中國的孩子有兩套價值觀:向父母要錢要房的時候用的是東方的價值觀,想不要被幹涉的時候又拿出西方那一套價值觀 說我要自由,很矛盾。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其實才是讓父母能夠真正放心的資本。

遠在美國生活的吳皓,雖然父母去探親時,還是會嫌棄家裡不夠整潔、運動鞋髒得很。但除此之外呢,其實他們知道他們沒有什麼實質性值得反對的理由。所以他們最終妥協了。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02

如果說[我們一家人]的前半段,說的都是父母的妥協。那麼後半程,則講述了吳皓迴歸中國大家庭。

對於經濟獨立的吳皓來說,經濟條件並不是他企圖迴歸大家庭的原因。真正讓他“變得柔軟”的是孩子的誕生。

“特別是我自己剛剛做了父親,我現在非常能體會父母對我投入了多少愛、精力和時間。”他說:“說到底,家庭的力量是強大的,只要大家能彼此包容不同。”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少年吳皓和父母

不同世代的資訊落差,造成長輩們對同性戀缺乏認識。在兒子出櫃前,吳皓媽媽甚至沒聽說過“同性戀”這個概念。甚至花了好幾年才能接受孩子是同志的現實。

也因如此,吳皓最終選擇了不向90多歲的爺爺出櫃,雖然爺爺可能已經猜到了。

正如電影旁白所得出的結論, 在把握家庭和諧和忠於自我的關係過程中, 並沒有正確的單選。對於吳皓來說,當他成為父母之後,他突然能理解父母的感受了,這時候原來所謂的對抗,便消解了:

“年輕的時候,真相比什麼都重要。但直到我不需要生活在謊言中時,才意識到人們的感受同樣重要。”

[我們一家人]最讓人覺得溫暖的,是它對於中國大家庭的認識。雖然中國傳統宗族文化仍然存有不少缺點甚至糟粕。但吳皓仍願意在保有自己的個體性之餘,去找到和家人相處的最大公約數,其勇氣和毅力讓人佩服。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吳皓的全家福

吳皓承認,他的電影可能會招致同性戀活動人士的批評:他們認為整個LGBT群體都應該對所有人出櫃以提升普世認知。

小E私以為,很多時候,處在不同人生階段,成長於不同社會環境,對於所走的路有不同的選擇又未嘗不可。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政治正確”,更沒必要因為是少數群體就一定要逼著每個人當先鋒。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

如同前述提到的資訊落差所示,其實只要有正確的認知,就可以減少不平等;既然過去發生的已無法挽回,我們至少能從現在做起,讓下一代擁有更接近平等的未來。

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更是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婚姻平權地區”的日子。無論是異性戀家庭、同志家庭、丁克家庭還是各種多樣性的家庭,在未來的日子,將會更為普遍地出現。

而在這個特殊的階段,這部電影也帶給人關於現代意義的家庭與原生家庭如何相處這個問題更深的思考。

任何一種多元家庭都需要面對這種從原生家庭土壤裡跳脫出來的狀況,然而,跳脫並不是一種叛逃。對於原生家庭來說,先獨立,然後才能更好地去思考如何共處

成為父母以後,我才明白了回家的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