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邊上:抱著父親回家

不完美媽媽 發現佩奇 百年孤獨 劉醒龍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9-06-23

父親安葬在故鄉的土地,融入家鄉的泥土,就像蘇軾所說,“此心安處是吾鄉”。

想起父親去世前的最後一個星期,他主動向福利院提出回家的要求。我和三哥駕車去接他,他那雙渾濁的眼睛現出光芒,低聲對我們說:“我要回家。”觀察父親的狀態,我們知道他已時日不多。他前幾年就對我們說過:“我人雖然住在福利院,但你們要在我快不行的時候,把我接回家裡。”

我們慢慢地攙扶著父親。曾經力氣很大、體格強壯的他,雙腿已經難以站立,他是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主動提出回家的。我們知道,他不願麻煩任何一個孩子,即便是在快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摟著父親一步步地挪向汽車,終於坐上後排座位,他一直輕聲地說,“我要回家”。他已無力說太多的話,像個孩子一樣,靜靜地躺在我的懷抱裡。我的父親啊,我不知道在他的懷抱裡睡過多少次覺,而在生命的盡頭,他終於靜靜地躺在兒子懷裡。我想起作家劉醒龍的散文《抱著父親回故鄉》:“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抱父親,也是我最後一次抱起父親。”時空不同,可我與他的感受竟然如此相似

人生邊上:抱著父親回家

父親去世後的第三天,骨灰終於“回家”了。到了家鄉的墓地,我抱著尚有溫度的骨灰盒,放進預先挖好的坑洞裡。當我用雙手扒平洞裡的泥土時,不知是什麼雜草或樹根刺傷了手指,血染紅了盛放骨灰盒的泥土。這是父親冥冥之中留給我的最後念想吧。在經濟貧困的年代,父親為了把我們撫養成人,不知道承受過多少苦痛,經歷過多少勞累。我想,流出的這一點血,與父親的一輩子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記得幾年前,曾為父親寫過一首詩:“週末驅車福利院,攜妻帶女意綿綿。聊天憶舊消沉悶,買藥添衣解困難。孫繞前膝盈喜氣,媳捶後背綻新顏。歡欣易逝終覺短,舉手臨別長倚欄。”那天,父親對我說了很多:“兒啊,你結婚時我已經67歲,沒什麼積蓄,一切都是靠你自己。你工作上的事情,我也沒有幫什麼忙……”父親老淚縱橫,我也淚眼婆娑。臨走時,他出門送我到二樓走廊,靠在欄杆上揮著手,依依不捨地囑咐“慢點走”。我不敢回頭,怕看見父親曾經那麼強壯而如今卻佝僂萎縮的身軀,怕看見父親曾經那麼堅毅而如今憔悴暗淡的面容。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有這樣一段:你和死亡好像隔著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不知道以後我還會不會寫有關父親的文字,但我知道父親的靈魂一直都在我的身邊,他會一輩子陪著我,如影相隨。

(作者 李繼平 單位系湖北省漢川市中等職業學校)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05日第16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