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濰坊好人365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濰坊好人365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楊智忠

楊智忠,男,1947年2月生人,昌邑市飲馬烈士陵園守陵人。18年來,楊智忠老人一點一點將荒蕪破敗的陵園修繕妥當,管理得井井有序,還盡力整理烈士檔案和信息,遍訪多處戰役遺址,為墓地裡有姓名的烈士尋找家人和故鄉。2019年7月,楊智忠登敬業奉獻“濰坊好人榜”。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濰坊好人365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楊智忠

楊智忠,男,1947年2月生人,昌邑市飲馬烈士陵園守陵人。18年來,楊智忠老人一點一點將荒蕪破敗的陵園修繕妥當,管理得井井有序,還盡力整理烈士檔案和信息,遍訪多處戰役遺址,為墓地裡有姓名的烈士尋找家人和故鄉。2019年7月,楊智忠登敬業奉獻“濰坊好人榜”。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只要我還能站起來,我就會一直把這件事情做下去。”在陵園內,楊智忠老人說起自己這個信念,目光堅毅。“把烈士的家整理好、守護好,為烈士尋找到故鄉和親人,是我最大的使命。”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濰坊好人365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楊智忠

楊智忠,男,1947年2月生人,昌邑市飲馬烈士陵園守陵人。18年來,楊智忠老人一點一點將荒蕪破敗的陵園修繕妥當,管理得井井有序,還盡力整理烈士檔案和信息,遍訪多處戰役遺址,為墓地裡有姓名的烈士尋找家人和故鄉。2019年7月,楊智忠登敬業奉獻“濰坊好人榜”。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只要我還能站起來,我就會一直把這件事情做下去。”在陵園內,楊智忠老人說起自己這個信念,目光堅毅。“把烈士的家整理好、守護好,為烈士尋找到故鄉和親人,是我最大的使命。”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家裡人反對我來守墓”

飲馬烈士陵園坐落於飲馬鎮鎮區西南約一千米處,青磚院牆,大門朝南,遠遠望去整個陵園被一片蒼翠的柏樹林覆蓋得嚴嚴實實。這裡,長眠著七百餘名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這裡,也是退伍軍人楊智忠老人默默守護了18年的“家”。

2001年,退伍軍人楊智忠和妻子於愛雲一起帶著3歲的小孫女住進烈士陵園內的一間沒水沒電的小平房內,成了720位烈士的守衛者。

談及當守墓人的初衷,楊智忠稱源於自己的軍人情結:“我的父親是一個老革命,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關於戰爭的故事,所以從小就對抗戰、解放戰爭中的英雄人物充滿了敬佩之情。在這種家庭氛圍的薰陶下,我和哥哥都入伍當了兵,自己的侄子、兒子也是當兵的,我家裡有六位軍人。”楊智忠自豪地說。

2001年10月份,飲馬鎮烈士陵園的管理員由於身體不好,打算回家養老。烈士陵園的管理部門想重新找一名管理員,他得知此事後,便主動向昌邑市民政局做了申請。

那個時候陵園裡條件異常艱苦,楊智忠知道孩子們怕他來遭罪,肯定不會同意,所以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他沒有通知任何親友。直到準備把家裡東西搬到陵園來,家裡人才知道。家人沒有一個贊成他來守墓的,苦苦勸說阻攔,但是卻改變不了楊智忠來看守墓地的決心。他告訴孩子們,墓地裡的烈士為今天的美好生活獻出了生命,即便他不來,也總會有人來看守陵墓的。

就這樣,楊智忠帶著老伴和需要看護的小孫女住進了飲馬烈士陵園。這一待,就是18年。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濰坊好人365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楊智忠

楊智忠,男,1947年2月生人,昌邑市飲馬烈士陵園守陵人。18年來,楊智忠老人一點一點將荒蕪破敗的陵園修繕妥當,管理得井井有序,還盡力整理烈士檔案和信息,遍訪多處戰役遺址,為墓地裡有姓名的烈士尋找家人和故鄉。2019年7月,楊智忠登敬業奉獻“濰坊好人榜”。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只要我還能站起來,我就會一直把這件事情做下去。”在陵園內,楊智忠老人說起自己這個信念,目光堅毅。“把烈士的家整理好、守護好,為烈士尋找到故鄉和親人,是我最大的使命。”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家裡人反對我來守墓”

飲馬烈士陵園坐落於飲馬鎮鎮區西南約一千米處,青磚院牆,大門朝南,遠遠望去整個陵園被一片蒼翠的柏樹林覆蓋得嚴嚴實實。這裡,長眠著七百餘名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這裡,也是退伍軍人楊智忠老人默默守護了18年的“家”。

2001年,退伍軍人楊智忠和妻子於愛雲一起帶著3歲的小孫女住進烈士陵園內的一間沒水沒電的小平房內,成了720位烈士的守衛者。

談及當守墓人的初衷,楊智忠稱源於自己的軍人情結:“我的父親是一個老革命,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關於戰爭的故事,所以從小就對抗戰、解放戰爭中的英雄人物充滿了敬佩之情。在這種家庭氛圍的薰陶下,我和哥哥都入伍當了兵,自己的侄子、兒子也是當兵的,我家裡有六位軍人。”楊智忠自豪地說。

2001年10月份,飲馬鎮烈士陵園的管理員由於身體不好,打算回家養老。烈士陵園的管理部門想重新找一名管理員,他得知此事後,便主動向昌邑市民政局做了申請。

那個時候陵園裡條件異常艱苦,楊智忠知道孩子們怕他來遭罪,肯定不會同意,所以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他沒有通知任何親友。直到準備把家裡東西搬到陵園來,家裡人才知道。家人沒有一個贊成他來守墓的,苦苦勸說阻攔,但是卻改變不了楊智忠來看守墓地的決心。他告訴孩子們,墓地裡的烈士為今天的美好生活獻出了生命,即便他不來,也總會有人來看守陵墓的。

就這樣,楊智忠帶著老伴和需要看護的小孫女住進了飲馬烈士陵園。這一待,就是18年。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要給烈士一個乾淨的‘家’”

楊智忠至今都記得走進飲馬鎮烈士陵園的那一瞬間。

由於多年的風吹雨打,陵園裡荒草叢生,破敗不堪。當楊智忠推開烈士陵園的大門,需要趟著齊膝的雜草,穿過前面的院落,才能走到後面埋葬烈士的墓地。而所有的陵墓當然也是深深掩藏在雜草中。

陵園西側破舊的小屋就是他們此後的棲身之所,屋內除了一個土炕,別無他物。因為距離居民區比較遠,陵園裡沒水沒電,楊智忠只能騎三輪車去附近村莊接水,晚上點蠟燭照明。由於植被茂盛,一到夏天,蛇蟲鼠蟻全部出動,入夜後夜貓子的叫聲也為遠離人煙的陵園增添了幾份恐怖和森然。

“條件艱苦是難免的,既然已經決定了在此看守陵墓,就不能半途而廢。”楊智忠說道,“這就是烈士的家,我得盡心盡力把這個‘家’收拾得乾乾淨淨。”

楊智忠對陵園的雜草進行了徹底的清理,並將所有的門窗和房屋也都修繕了一遍。由於年歲已久,墓地裡很多墓碑都已經斷裂,楊智忠便利用閒暇時間,把所有斷裂的墓碑用混凝土一點點修補起來。除此之外,每當看到墓碑上有塵土,他都是用掃帚和溼布小心翼翼進行清理。

2011年,在當地民政部門的幫助下,楊智忠終於在自己的住處接通了水電,陵園也從原來的荒草一片、荊棘叢生,變成現在的松柏常青、素花環繞,豐碑矗立。18年來,楊智忠付出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和勞累,用一份沉甸甸的承諾和對烈士的一腔真情大愛守護著這片陵園。

“為烈士尋親是我要肩負到頭的使命”

陵園的北側空地上,青松翠柏間,一排排烈士墓整齊劃一、莊嚴肅穆。這裡有720個乾淨整齊的烈士陵墓,每個陵墓的情況,楊智忠早已熟記在心。“第七墓區是丈嶺戰役犧牲的烈士,第八墓區是岞山戰役犧牲的烈士,第九墓區是三合山戰役犧牲的烈士......”

2003年,海陽市的一名市民拿著烈士證來找他,對方稱自己的爺爺是在丈嶺戰役中犧牲的,遺骨可能在飲馬鎮烈士陵園。可是楊智忠查閱了烈士檔案,並沒有查到他想要找的烈士信息。當時家屬跪在墓地上嚎啕大哭的悲痛神情一直讓他難以忘懷,從那時候起,楊智忠就有個心願,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為烈士找到親人,能找一個是一個!

然而飲馬陵園內720座墓有名字的有60位,記載地址的僅有17位。而且由於年代久遠以及行政區劃的更改,墓碑上記載的地址不太詳細。為了準確地為烈士找到親人,楊智忠把墓碑上的信息和靈堂上的信息進行比對,然後進行更正。如果發現有烈士故鄉的行政區劃發生了變化,他就在地圖上找出來,重新登記造冊。除此之外,楊智忠還買來手機,將烈士的資料發佈在報紙和網絡上,多方打聽了解情況。

“只要還能站起來,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2012年,在煙臺市牟平區民政部門的幫助下,終於幫助埋在陵園中的楊忠先等3名烈士找到家人。同年,他又親赴煙臺萊州,為邵正雲等3名烈士找到家人。2013年,臨沂的一個人通過網上信息聯繫到楊智忠,此人是烈士張志田的孫子……

“每次找到烈士的故鄉和家人,都少不了激動和感動。”楊智忠感慨,每當家屬找到烈士屍骨後,他們都是淚流滿面,甚至有的家屬當場下跪,場面非常感人。“對我來說,更多的是欣慰和動力。”

截至目前,楊智忠老人已為34位烈士尋到家屬。如今的他,仍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在全國各地奔波忙碌著,自費買來的車票也攢了一大盒子。一次次燃起希望,一次次黯淡失望,楊智忠卻始終沒有想過放棄。已到古稀之年的楊智忠表示,將盡最大努力讓烈士魂歸故里。“我看到親人對這些烈士的懷念,感覺到我為烈士找家這件事做對了,很有意義。只要我能站起來,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校稿:顏群

編輯:李飛

編審:王春豔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濰坊好人365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楊智忠

楊智忠,男,1947年2月生人,昌邑市飲馬烈士陵園守陵人。18年來,楊智忠老人一點一點將荒蕪破敗的陵園修繕妥當,管理得井井有序,還盡力整理烈士檔案和信息,遍訪多處戰役遺址,為墓地裡有姓名的烈士尋找家人和故鄉。2019年7月,楊智忠登敬業奉獻“濰坊好人榜”。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只要我還能站起來,我就會一直把這件事情做下去。”在陵園內,楊智忠老人說起自己這個信念,目光堅毅。“把烈士的家整理好、守護好,為烈士尋找到故鄉和親人,是我最大的使命。”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家裡人反對我來守墓”

飲馬烈士陵園坐落於飲馬鎮鎮區西南約一千米處,青磚院牆,大門朝南,遠遠望去整個陵園被一片蒼翠的柏樹林覆蓋得嚴嚴實實。這裡,長眠著七百餘名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這裡,也是退伍軍人楊智忠老人默默守護了18年的“家”。

2001年,退伍軍人楊智忠和妻子於愛雲一起帶著3歲的小孫女住進烈士陵園內的一間沒水沒電的小平房內,成了720位烈士的守衛者。

談及當守墓人的初衷,楊智忠稱源於自己的軍人情結:“我的父親是一個老革命,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關於戰爭的故事,所以從小就對抗戰、解放戰爭中的英雄人物充滿了敬佩之情。在這種家庭氛圍的薰陶下,我和哥哥都入伍當了兵,自己的侄子、兒子也是當兵的,我家裡有六位軍人。”楊智忠自豪地說。

2001年10月份,飲馬鎮烈士陵園的管理員由於身體不好,打算回家養老。烈士陵園的管理部門想重新找一名管理員,他得知此事後,便主動向昌邑市民政局做了申請。

那個時候陵園裡條件異常艱苦,楊智忠知道孩子們怕他來遭罪,肯定不會同意,所以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他沒有通知任何親友。直到準備把家裡東西搬到陵園來,家裡人才知道。家人沒有一個贊成他來守墓的,苦苦勸說阻攔,但是卻改變不了楊智忠來看守墓地的決心。他告訴孩子們,墓地裡的烈士為今天的美好生活獻出了生命,即便他不來,也總會有人來看守陵墓的。

就這樣,楊智忠帶著老伴和需要看護的小孫女住進了飲馬烈士陵園。這一待,就是18年。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要給烈士一個乾淨的‘家’”

楊智忠至今都記得走進飲馬鎮烈士陵園的那一瞬間。

由於多年的風吹雨打,陵園裡荒草叢生,破敗不堪。當楊智忠推開烈士陵園的大門,需要趟著齊膝的雜草,穿過前面的院落,才能走到後面埋葬烈士的墓地。而所有的陵墓當然也是深深掩藏在雜草中。

陵園西側破舊的小屋就是他們此後的棲身之所,屋內除了一個土炕,別無他物。因為距離居民區比較遠,陵園裡沒水沒電,楊智忠只能騎三輪車去附近村莊接水,晚上點蠟燭照明。由於植被茂盛,一到夏天,蛇蟲鼠蟻全部出動,入夜後夜貓子的叫聲也為遠離人煙的陵園增添了幾份恐怖和森然。

“條件艱苦是難免的,既然已經決定了在此看守陵墓,就不能半途而廢。”楊智忠說道,“這就是烈士的家,我得盡心盡力把這個‘家’收拾得乾乾淨淨。”

楊智忠對陵園的雜草進行了徹底的清理,並將所有的門窗和房屋也都修繕了一遍。由於年歲已久,墓地裡很多墓碑都已經斷裂,楊智忠便利用閒暇時間,把所有斷裂的墓碑用混凝土一點點修補起來。除此之外,每當看到墓碑上有塵土,他都是用掃帚和溼布小心翼翼進行清理。

2011年,在當地民政部門的幫助下,楊智忠終於在自己的住處接通了水電,陵園也從原來的荒草一片、荊棘叢生,變成現在的松柏常青、素花環繞,豐碑矗立。18年來,楊智忠付出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和勞累,用一份沉甸甸的承諾和對烈士的一腔真情大愛守護著這片陵園。

“為烈士尋親是我要肩負到頭的使命”

陵園的北側空地上,青松翠柏間,一排排烈士墓整齊劃一、莊嚴肅穆。這裡有720個乾淨整齊的烈士陵墓,每個陵墓的情況,楊智忠早已熟記在心。“第七墓區是丈嶺戰役犧牲的烈士,第八墓區是岞山戰役犧牲的烈士,第九墓區是三合山戰役犧牲的烈士......”

2003年,海陽市的一名市民拿著烈士證來找他,對方稱自己的爺爺是在丈嶺戰役中犧牲的,遺骨可能在飲馬鎮烈士陵園。可是楊智忠查閱了烈士檔案,並沒有查到他想要找的烈士信息。當時家屬跪在墓地上嚎啕大哭的悲痛神情一直讓他難以忘懷,從那時候起,楊智忠就有個心願,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為烈士找到親人,能找一個是一個!

然而飲馬陵園內720座墓有名字的有60位,記載地址的僅有17位。而且由於年代久遠以及行政區劃的更改,墓碑上記載的地址不太詳細。為了準確地為烈士找到親人,楊智忠把墓碑上的信息和靈堂上的信息進行比對,然後進行更正。如果發現有烈士故鄉的行政區劃發生了變化,他就在地圖上找出來,重新登記造冊。除此之外,楊智忠還買來手機,將烈士的資料發佈在報紙和網絡上,多方打聽了解情況。

“只要還能站起來,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2012年,在煙臺市牟平區民政部門的幫助下,終於幫助埋在陵園中的楊忠先等3名烈士找到家人。同年,他又親赴煙臺萊州,為邵正雲等3名烈士找到家人。2013年,臨沂的一個人通過網上信息聯繫到楊智忠,此人是烈士張志田的孫子……

“每次找到烈士的故鄉和家人,都少不了激動和感動。”楊智忠感慨,每當家屬找到烈士屍骨後,他們都是淚流滿面,甚至有的家屬當場下跪,場面非常感人。“對我來說,更多的是欣慰和動力。”

截至目前,楊智忠老人已為34位烈士尋到家屬。如今的他,仍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在全國各地奔波忙碌著,自費買來的車票也攢了一大盒子。一次次燃起希望,一次次黯淡失望,楊智忠卻始終沒有想過放棄。已到古稀之年的楊智忠表示,將盡最大努力讓烈士魂歸故里。“我看到親人對這些烈士的懷念,感覺到我為烈士找家這件事做對了,很有意義。只要我能站起來,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校稿:顏群

編輯:李飛

編審:王春豔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濰坊好人365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楊智忠

楊智忠,男,1947年2月生人,昌邑市飲馬烈士陵園守陵人。18年來,楊智忠老人一點一點將荒蕪破敗的陵園修繕妥當,管理得井井有序,還盡力整理烈士檔案和信息,遍訪多處戰役遺址,為墓地裡有姓名的烈士尋找家人和故鄉。2019年7月,楊智忠登敬業奉獻“濰坊好人榜”。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只要我還能站起來,我就會一直把這件事情做下去。”在陵園內,楊智忠老人說起自己這個信念,目光堅毅。“把烈士的家整理好、守護好,為烈士尋找到故鄉和親人,是我最大的使命。”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家裡人反對我來守墓”

飲馬烈士陵園坐落於飲馬鎮鎮區西南約一千米處,青磚院牆,大門朝南,遠遠望去整個陵園被一片蒼翠的柏樹林覆蓋得嚴嚴實實。這裡,長眠著七百餘名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這裡,也是退伍軍人楊智忠老人默默守護了18年的“家”。

2001年,退伍軍人楊智忠和妻子於愛雲一起帶著3歲的小孫女住進烈士陵園內的一間沒水沒電的小平房內,成了720位烈士的守衛者。

談及當守墓人的初衷,楊智忠稱源於自己的軍人情結:“我的父親是一個老革命,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關於戰爭的故事,所以從小就對抗戰、解放戰爭中的英雄人物充滿了敬佩之情。在這種家庭氛圍的薰陶下,我和哥哥都入伍當了兵,自己的侄子、兒子也是當兵的,我家裡有六位軍人。”楊智忠自豪地說。

2001年10月份,飲馬鎮烈士陵園的管理員由於身體不好,打算回家養老。烈士陵園的管理部門想重新找一名管理員,他得知此事後,便主動向昌邑市民政局做了申請。

那個時候陵園裡條件異常艱苦,楊智忠知道孩子們怕他來遭罪,肯定不會同意,所以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他沒有通知任何親友。直到準備把家裡東西搬到陵園來,家裡人才知道。家人沒有一個贊成他來守墓的,苦苦勸說阻攔,但是卻改變不了楊智忠來看守墓地的決心。他告訴孩子們,墓地裡的烈士為今天的美好生活獻出了生命,即便他不來,也總會有人來看守陵墓的。

就這樣,楊智忠帶著老伴和需要看護的小孫女住進了飲馬烈士陵園。這一待,就是18年。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要給烈士一個乾淨的‘家’”

楊智忠至今都記得走進飲馬鎮烈士陵園的那一瞬間。

由於多年的風吹雨打,陵園裡荒草叢生,破敗不堪。當楊智忠推開烈士陵園的大門,需要趟著齊膝的雜草,穿過前面的院落,才能走到後面埋葬烈士的墓地。而所有的陵墓當然也是深深掩藏在雜草中。

陵園西側破舊的小屋就是他們此後的棲身之所,屋內除了一個土炕,別無他物。因為距離居民區比較遠,陵園裡沒水沒電,楊智忠只能騎三輪車去附近村莊接水,晚上點蠟燭照明。由於植被茂盛,一到夏天,蛇蟲鼠蟻全部出動,入夜後夜貓子的叫聲也為遠離人煙的陵園增添了幾份恐怖和森然。

“條件艱苦是難免的,既然已經決定了在此看守陵墓,就不能半途而廢。”楊智忠說道,“這就是烈士的家,我得盡心盡力把這個‘家’收拾得乾乾淨淨。”

楊智忠對陵園的雜草進行了徹底的清理,並將所有的門窗和房屋也都修繕了一遍。由於年歲已久,墓地裡很多墓碑都已經斷裂,楊智忠便利用閒暇時間,把所有斷裂的墓碑用混凝土一點點修補起來。除此之外,每當看到墓碑上有塵土,他都是用掃帚和溼布小心翼翼進行清理。

2011年,在當地民政部門的幫助下,楊智忠終於在自己的住處接通了水電,陵園也從原來的荒草一片、荊棘叢生,變成現在的松柏常青、素花環繞,豐碑矗立。18年來,楊智忠付出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和勞累,用一份沉甸甸的承諾和對烈士的一腔真情大愛守護著這片陵園。

“為烈士尋親是我要肩負到頭的使命”

陵園的北側空地上,青松翠柏間,一排排烈士墓整齊劃一、莊嚴肅穆。這裡有720個乾淨整齊的烈士陵墓,每個陵墓的情況,楊智忠早已熟記在心。“第七墓區是丈嶺戰役犧牲的烈士,第八墓區是岞山戰役犧牲的烈士,第九墓區是三合山戰役犧牲的烈士......”

2003年,海陽市的一名市民拿著烈士證來找他,對方稱自己的爺爺是在丈嶺戰役中犧牲的,遺骨可能在飲馬鎮烈士陵園。可是楊智忠查閱了烈士檔案,並沒有查到他想要找的烈士信息。當時家屬跪在墓地上嚎啕大哭的悲痛神情一直讓他難以忘懷,從那時候起,楊智忠就有個心願,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為烈士找到親人,能找一個是一個!

然而飲馬陵園內720座墓有名字的有60位,記載地址的僅有17位。而且由於年代久遠以及行政區劃的更改,墓碑上記載的地址不太詳細。為了準確地為烈士找到親人,楊智忠把墓碑上的信息和靈堂上的信息進行比對,然後進行更正。如果發現有烈士故鄉的行政區劃發生了變化,他就在地圖上找出來,重新登記造冊。除此之外,楊智忠還買來手機,將烈士的資料發佈在報紙和網絡上,多方打聽了解情況。

“只要還能站起來,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2012年,在煙臺市牟平區民政部門的幫助下,終於幫助埋在陵園中的楊忠先等3名烈士找到家人。同年,他又親赴煙臺萊州,為邵正雲等3名烈士找到家人。2013年,臨沂的一個人通過網上信息聯繫到楊智忠,此人是烈士張志田的孫子……

“每次找到烈士的故鄉和家人,都少不了激動和感動。”楊智忠感慨,每當家屬找到烈士屍骨後,他們都是淚流滿面,甚至有的家屬當場下跪,場面非常感人。“對我來說,更多的是欣慰和動力。”

截至目前,楊智忠老人已為34位烈士尋到家屬。如今的他,仍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在全國各地奔波忙碌著,自費買來的車票也攢了一大盒子。一次次燃起希望,一次次黯淡失望,楊智忠卻始終沒有想過放棄。已到古稀之年的楊智忠表示,將盡最大努力讓烈士魂歸故里。“我看到親人對這些烈士的懷念,感覺到我為烈士找家這件事做對了,很有意義。只要我能站起來,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校稿:顏群

編輯:李飛

編審:王春豔

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致敬!堅守陵園十八載 一片赤誠護英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