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留守女孩喝農藥殞命!沒有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致命傷害'

"

四川省綿陽市江油白廟村曾發生了一起悲劇——

12歲的留守女孩兒,從小就跟著奶奶一起成長,父母要很久很久才能回家一次。女孩兒的童年充斥著別離、孤獨、冷落、失望……

身邊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週末還能在爸媽的陪伴下去遊樂場玩耍、去吃冰淇淋、過開心的生日等等。而她卻只能依靠小小的手機跟父母聯絡感情。在這個家裡,雖然奶奶很關心自己,但代溝較大,孩子無法對奶奶敞開心扉,奶奶也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由於缺少父母的陪伴,小女孩的內心極度絕望,最終她決定和奶奶一起離開這個冰冷的家和世界。她哄騙奶奶去買農藥,卻假裝是豆奶,兩人一同喝下。奶奶剛喝了一口就發現不對勁,等她緩過神來,孩子已經大口大口的喝完了。就這樣奶奶幸運的活了下來,而小女孩則永遠的離開了。

"

四川省綿陽市江油白廟村曾發生了一起悲劇——

12歲的留守女孩兒,從小就跟著奶奶一起成長,父母要很久很久才能回家一次。女孩兒的童年充斥著別離、孤獨、冷落、失望……

身邊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週末還能在爸媽的陪伴下去遊樂場玩耍、去吃冰淇淋、過開心的生日等等。而她卻只能依靠小小的手機跟父母聯絡感情。在這個家裡,雖然奶奶很關心自己,但代溝較大,孩子無法對奶奶敞開心扉,奶奶也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由於缺少父母的陪伴,小女孩的內心極度絕望,最終她決定和奶奶一起離開這個冰冷的家和世界。她哄騙奶奶去買農藥,卻假裝是豆奶,兩人一同喝下。奶奶剛喝了一口就發現不對勁,等她緩過神來,孩子已經大口大口的喝完了。就這樣奶奶幸運的活了下來,而小女孩則永遠的離開了。

12歲留守女孩喝農藥殞命!沒有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致命傷害

事後,80多歲的老奶奶既要承受孩子媽媽對自己的恨,又要承受自己對孫女的愧疚,畢竟農藥是她買回來的。

“留守兒童”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

約有34%的留守兒童有自殺傾向;

19%的留守兒童有做過自殺計劃;

9%的留守兒童真的實施過自殺行為;

70%以上留守兒童有程度不等的心理問題。

還有數據顯示,9448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中,有3750名學生為留守兒童,佔農村兒童的39.69%,接近五分之二。

在這些大數據背後,雖然有千萬種將孩子留守的理由,但曦曦媽仍然希望像文初這位小女孩的悲劇不再重演!真想對小女孩的媽媽說一句,事後怪奶奶,還不如從一開始就肩負起照顧和陪伴孩子的義務。

不管是作為曾經的留守兒童,還是作為如今的孩子母親,曦曦媽都希望各位家長能夠讀懂這幾個道理——

(1)童年被留守的缺憾,是父母永遠彌補不了的

說說我的個人真實經歷吧!我四歲半開始上幼兒園,剛剛在老家讀了一學期,父母就告訴我下學期可以去鎮上上幼兒園了,那裡的條件比村裡的好很多倍。我懷著這份期待,幻想著鎮上幼兒園的各種美好,可等來的卻是被留守的結局。

"

四川省綿陽市江油白廟村曾發生了一起悲劇——

12歲的留守女孩兒,從小就跟著奶奶一起成長,父母要很久很久才能回家一次。女孩兒的童年充斥著別離、孤獨、冷落、失望……

身邊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週末還能在爸媽的陪伴下去遊樂場玩耍、去吃冰淇淋、過開心的生日等等。而她卻只能依靠小小的手機跟父母聯絡感情。在這個家裡,雖然奶奶很關心自己,但代溝較大,孩子無法對奶奶敞開心扉,奶奶也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由於缺少父母的陪伴,小女孩的內心極度絕望,最終她決定和奶奶一起離開這個冰冷的家和世界。她哄騙奶奶去買農藥,卻假裝是豆奶,兩人一同喝下。奶奶剛喝了一口就發現不對勁,等她緩過神來,孩子已經大口大口的喝完了。就這樣奶奶幸運的活了下來,而小女孩則永遠的離開了。

12歲留守女孩喝農藥殞命!沒有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致命傷害

事後,80多歲的老奶奶既要承受孩子媽媽對自己的恨,又要承受自己對孫女的愧疚,畢竟農藥是她買回來的。

“留守兒童”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

約有34%的留守兒童有自殺傾向;

19%的留守兒童有做過自殺計劃;

9%的留守兒童真的實施過自殺行為;

70%以上留守兒童有程度不等的心理問題。

還有數據顯示,9448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中,有3750名學生為留守兒童,佔農村兒童的39.69%,接近五分之二。

在這些大數據背後,雖然有千萬種將孩子留守的理由,但曦曦媽仍然希望像文初這位小女孩的悲劇不再重演!真想對小女孩的媽媽說一句,事後怪奶奶,還不如從一開始就肩負起照顧和陪伴孩子的義務。

不管是作為曾經的留守兒童,還是作為如今的孩子母親,曦曦媽都希望各位家長能夠讀懂這幾個道理——

(1)童年被留守的缺憾,是父母永遠彌補不了的

說說我的個人真實經歷吧!我四歲半開始上幼兒園,剛剛在老家讀了一學期,父母就告訴我下學期可以去鎮上上幼兒園了,那裡的條件比村裡的好很多倍。我懷著這份期待,幻想著鎮上幼兒園的各種美好,可等來的卻是被留守的結局。

12歲留守女孩喝農藥殞命!沒有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致命傷害

從五歲開始,我就被寄養在舅舅家,雖然離鎮上的幼兒園很近,但缺少父母的陪伴致使我的童年總有缺憾。印象最深的是,從幼兒園到五年級,這六年之間,我未曾有一次參與六一表演的機會。因為六一兒童節的表演,需要統一服裝,哪怕我每年都被老師挑選出來去參與舞蹈節目,可最終都由於舅舅、舅媽不願意墊付服裝費用而泡湯。

那個年代,我們家裡的經濟條件並不好,父母剛剛建了新房子,還差著別人的錢。而且通訊不發達,全靠書信來往。舅舅、舅媽害怕我的父母事後怪他們私自做主給我墊付服裝費用,便直接拒絕了。

每一次,被老師挑選出來把舞蹈排練一段時間後,才被告知不繳納費用購買演出服,我就沒有機會參與接下來的排練。看著同學們在舞臺上自信的演出,坐在臺下的我別提有多自卑了。

這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點,缺少父母陪伴的我童年總是因為種種小事兒而倍感孤獨和無助。時至今日,想起自己的童年,總覺得那份身心深處的缺憾永遠彌補不了。

(2)即便別人對自己再好,但都無法與自己父母的陪伴相提並論

童年時期的孩子,心思不成熟,想事情也比較容易鑽牛角尖。記得小時候,舅舅家的家門口種了一排橘子樹。每天放學回家,看著逐漸長大的橘子,我總是在數日子,期盼著摘下來嘗一嘗。

"

四川省綿陽市江油白廟村曾發生了一起悲劇——

12歲的留守女孩兒,從小就跟著奶奶一起成長,父母要很久很久才能回家一次。女孩兒的童年充斥著別離、孤獨、冷落、失望……

身邊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週末還能在爸媽的陪伴下去遊樂場玩耍、去吃冰淇淋、過開心的生日等等。而她卻只能依靠小小的手機跟父母聯絡感情。在這個家裡,雖然奶奶很關心自己,但代溝較大,孩子無法對奶奶敞開心扉,奶奶也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由於缺少父母的陪伴,小女孩的內心極度絕望,最終她決定和奶奶一起離開這個冰冷的家和世界。她哄騙奶奶去買農藥,卻假裝是豆奶,兩人一同喝下。奶奶剛喝了一口就發現不對勁,等她緩過神來,孩子已經大口大口的喝完了。就這樣奶奶幸運的活了下來,而小女孩則永遠的離開了。

12歲留守女孩喝農藥殞命!沒有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致命傷害

事後,80多歲的老奶奶既要承受孩子媽媽對自己的恨,又要承受自己對孫女的愧疚,畢竟農藥是她買回來的。

“留守兒童”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

約有34%的留守兒童有自殺傾向;

19%的留守兒童有做過自殺計劃;

9%的留守兒童真的實施過自殺行為;

70%以上留守兒童有程度不等的心理問題。

還有數據顯示,9448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中,有3750名學生為留守兒童,佔農村兒童的39.69%,接近五分之二。

在這些大數據背後,雖然有千萬種將孩子留守的理由,但曦曦媽仍然希望像文初這位小女孩的悲劇不再重演!真想對小女孩的媽媽說一句,事後怪奶奶,還不如從一開始就肩負起照顧和陪伴孩子的義務。

不管是作為曾經的留守兒童,還是作為如今的孩子母親,曦曦媽都希望各位家長能夠讀懂這幾個道理——

(1)童年被留守的缺憾,是父母永遠彌補不了的

說說我的個人真實經歷吧!我四歲半開始上幼兒園,剛剛在老家讀了一學期,父母就告訴我下學期可以去鎮上上幼兒園了,那裡的條件比村裡的好很多倍。我懷著這份期待,幻想著鎮上幼兒園的各種美好,可等來的卻是被留守的結局。

12歲留守女孩喝農藥殞命!沒有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致命傷害

從五歲開始,我就被寄養在舅舅家,雖然離鎮上的幼兒園很近,但缺少父母的陪伴致使我的童年總有缺憾。印象最深的是,從幼兒園到五年級,這六年之間,我未曾有一次參與六一表演的機會。因為六一兒童節的表演,需要統一服裝,哪怕我每年都被老師挑選出來去參與舞蹈節目,可最終都由於舅舅、舅媽不願意墊付服裝費用而泡湯。

那個年代,我們家裡的經濟條件並不好,父母剛剛建了新房子,還差著別人的錢。而且通訊不發達,全靠書信來往。舅舅、舅媽害怕我的父母事後怪他們私自做主給我墊付服裝費用,便直接拒絕了。

每一次,被老師挑選出來把舞蹈排練一段時間後,才被告知不繳納費用購買演出服,我就沒有機會參與接下來的排練。看著同學們在舞臺上自信的演出,坐在臺下的我別提有多自卑了。

這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點,缺少父母陪伴的我童年總是因為種種小事兒而倍感孤獨和無助。時至今日,想起自己的童年,總覺得那份身心深處的缺憾永遠彌補不了。

(2)即便別人對自己再好,但都無法與自己父母的陪伴相提並論

童年時期的孩子,心思不成熟,想事情也比較容易鑽牛角尖。記得小時候,舅舅家的家門口種了一排橘子樹。每天放學回家,看著逐漸長大的橘子,我總是在數日子,期盼著摘下來嘗一嘗。

12歲留守女孩喝農藥殞命!沒有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致命傷害

眼見橘子皮有一點點黃的時候,我就偷偷的摘一個下來吃,雖然酸酸的,但總感覺嘴饞的自己得到了滿足。可接下來就是手上的橘子皮味道,被舅媽聞到,批評和責備便接踵而至。有了第一次的經歷之後,舅媽每天干活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翻來覆去的查看每顆橘子樹,她總是擔心我又去摘了他們家即將成熟的橘子吃。

哪怕到了收稻子的季節,門前的橘子已經黃橙橙了,我也極少能夠盼來舅媽的主動分享。她每年都會把成熟的橘子採摘下來,鎖在一間屋子裡,留到過年和正月的時候才拿出來給客人們吃……

雖然長大後,我並不覺得橘子有多麼好吃,或者說我並不覺得吃橘子多麼奢侈,可那個階段的自己總感覺自己很卑微。我總是幻想著——如果是我自己的爸媽,就算是我把所有的橘子吃完,也不至於被人當賊一樣防著吧。

被留守的孩子,內心真的很脆弱,任何一件小事兒都有可能觸發孩子內心最脆弱的神經。不管孩子被寄養在誰家,也不管別人對自己究竟有多好,但孩子總能因為一些小細節感覺到寄人籬下、缺少父母陪伴的無盡痛苦。

"

四川省綿陽市江油白廟村曾發生了一起悲劇——

12歲的留守女孩兒,從小就跟著奶奶一起成長,父母要很久很久才能回家一次。女孩兒的童年充斥著別離、孤獨、冷落、失望……

身邊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週末還能在爸媽的陪伴下去遊樂場玩耍、去吃冰淇淋、過開心的生日等等。而她卻只能依靠小小的手機跟父母聯絡感情。在這個家裡,雖然奶奶很關心自己,但代溝較大,孩子無法對奶奶敞開心扉,奶奶也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由於缺少父母的陪伴,小女孩的內心極度絕望,最終她決定和奶奶一起離開這個冰冷的家和世界。她哄騙奶奶去買農藥,卻假裝是豆奶,兩人一同喝下。奶奶剛喝了一口就發現不對勁,等她緩過神來,孩子已經大口大口的喝完了。就這樣奶奶幸運的活了下來,而小女孩則永遠的離開了。

12歲留守女孩喝農藥殞命!沒有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致命傷害

事後,80多歲的老奶奶既要承受孩子媽媽對自己的恨,又要承受自己對孫女的愧疚,畢竟農藥是她買回來的。

“留守兒童”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

約有34%的留守兒童有自殺傾向;

19%的留守兒童有做過自殺計劃;

9%的留守兒童真的實施過自殺行為;

70%以上留守兒童有程度不等的心理問題。

還有數據顯示,9448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中,有3750名學生為留守兒童,佔農村兒童的39.69%,接近五分之二。

在這些大數據背後,雖然有千萬種將孩子留守的理由,但曦曦媽仍然希望像文初這位小女孩的悲劇不再重演!真想對小女孩的媽媽說一句,事後怪奶奶,還不如從一開始就肩負起照顧和陪伴孩子的義務。

不管是作為曾經的留守兒童,還是作為如今的孩子母親,曦曦媽都希望各位家長能夠讀懂這幾個道理——

(1)童年被留守的缺憾,是父母永遠彌補不了的

說說我的個人真實經歷吧!我四歲半開始上幼兒園,剛剛在老家讀了一學期,父母就告訴我下學期可以去鎮上上幼兒園了,那裡的條件比村裡的好很多倍。我懷著這份期待,幻想著鎮上幼兒園的各種美好,可等來的卻是被留守的結局。

12歲留守女孩喝農藥殞命!沒有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致命傷害

從五歲開始,我就被寄養在舅舅家,雖然離鎮上的幼兒園很近,但缺少父母的陪伴致使我的童年總有缺憾。印象最深的是,從幼兒園到五年級,這六年之間,我未曾有一次參與六一表演的機會。因為六一兒童節的表演,需要統一服裝,哪怕我每年都被老師挑選出來去參與舞蹈節目,可最終都由於舅舅、舅媽不願意墊付服裝費用而泡湯。

那個年代,我們家裡的經濟條件並不好,父母剛剛建了新房子,還差著別人的錢。而且通訊不發達,全靠書信來往。舅舅、舅媽害怕我的父母事後怪他們私自做主給我墊付服裝費用,便直接拒絕了。

每一次,被老師挑選出來把舞蹈排練一段時間後,才被告知不繳納費用購買演出服,我就沒有機會參與接下來的排練。看著同學們在舞臺上自信的演出,坐在臺下的我別提有多自卑了。

這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點,缺少父母陪伴的我童年總是因為種種小事兒而倍感孤獨和無助。時至今日,想起自己的童年,總覺得那份身心深處的缺憾永遠彌補不了。

(2)即便別人對自己再好,但都無法與自己父母的陪伴相提並論

童年時期的孩子,心思不成熟,想事情也比較容易鑽牛角尖。記得小時候,舅舅家的家門口種了一排橘子樹。每天放學回家,看著逐漸長大的橘子,我總是在數日子,期盼著摘下來嘗一嘗。

12歲留守女孩喝農藥殞命!沒有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致命傷害

眼見橘子皮有一點點黃的時候,我就偷偷的摘一個下來吃,雖然酸酸的,但總感覺嘴饞的自己得到了滿足。可接下來就是手上的橘子皮味道,被舅媽聞到,批評和責備便接踵而至。有了第一次的經歷之後,舅媽每天干活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翻來覆去的查看每顆橘子樹,她總是擔心我又去摘了他們家即將成熟的橘子吃。

哪怕到了收稻子的季節,門前的橘子已經黃橙橙了,我也極少能夠盼來舅媽的主動分享。她每年都會把成熟的橘子採摘下來,鎖在一間屋子裡,留到過年和正月的時候才拿出來給客人們吃……

雖然長大後,我並不覺得橘子有多麼好吃,或者說我並不覺得吃橘子多麼奢侈,可那個階段的自己總感覺自己很卑微。我總是幻想著——如果是我自己的爸媽,就算是我把所有的橘子吃完,也不至於被人當賊一樣防著吧。

被留守的孩子,內心真的很脆弱,任何一件小事兒都有可能觸發孩子內心最脆弱的神經。不管孩子被寄養在誰家,也不管別人對自己究竟有多好,但孩子總能因為一些小細節感覺到寄人籬下、缺少父母陪伴的無盡痛苦。

12歲留守女孩喝農藥殞命!沒有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致命傷害

——————————

有了自己從小被留守的精力,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我就默默的發誓,將來一定不能讓孩子領略被留守的痛苦。我總是告訴自己,錢永遠掙不完,哪怕自己帶孩子,我掙錢的數額會有所下降,同時自己也會累很多倍,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願意捨棄高工資,也願意捨棄自己的舒適,但絕不放棄對孩子的陪伴和監護義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