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

昨天的推文發佈後,我們在後臺收到了很多關於《小歡喜》這部劇的討論。其中有一條談到了劇中開明父親方圓的扮演者黃磊,和他現實中的女兒黃多多。

“在《小歡喜》裡看黃磊借方圓的臺詞說了很多養育孩子的心得,很受觸動。可能現實生活裡黃磊也是這樣和孩子平等相處吧,以啟發為主來教育女兒多多,小姑娘才像現在這樣自主,有才華,勇於探索。”

“小小年紀就愛美、會打扮、敢想敢做”,是大眾對黃多多的印象。她是真的很會打扮:13歲開始染髮,染的還是出挑的紫色;

"

昨天的推文發佈後,我們在後臺收到了很多關於《小歡喜》這部劇的討論。其中有一條談到了劇中開明父親方圓的扮演者黃磊,和他現實中的女兒黃多多。

“在《小歡喜》裡看黃磊借方圓的臺詞說了很多養育孩子的心得,很受觸動。可能現實生活裡黃磊也是這樣和孩子平等相處吧,以啟發為主來教育女兒多多,小姑娘才像現在這樣自主,有才華,勇於探索。”

“小小年紀就愛美、會打扮、敢想敢做”,是大眾對黃多多的印象。她是真的很會打扮:13歲開始染髮,染的還是出挑的紫色;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12歲走秀巴黎Bonpoint,頗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亭亭玉立感;

"

昨天的推文發佈後,我們在後臺收到了很多關於《小歡喜》這部劇的討論。其中有一條談到了劇中開明父親方圓的扮演者黃磊,和他現實中的女兒黃多多。

“在《小歡喜》裡看黃磊借方圓的臺詞說了很多養育孩子的心得,很受觸動。可能現實生活裡黃磊也是這樣和孩子平等相處吧,以啟發為主來教育女兒多多,小姑娘才像現在這樣自主,有才華,勇於探索。”

“小小年紀就愛美、會打扮、敢想敢做”,是大眾對黃多多的印象。她是真的很會打扮:13歲開始染髮,染的還是出挑的紫色;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12歲走秀巴黎Bonpoint,頗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亭亭玉立感;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網絡

13歲開始打耳洞、戴戒指,她知道自己是美好的,並想自信地把自己的美呈現給世界。

"

昨天的推文發佈後,我們在後臺收到了很多關於《小歡喜》這部劇的討論。其中有一條談到了劇中開明父親方圓的扮演者黃磊,和他現實中的女兒黃多多。

“在《小歡喜》裡看黃磊借方圓的臺詞說了很多養育孩子的心得,很受觸動。可能現實生活裡黃磊也是這樣和孩子平等相處吧,以啟發為主來教育女兒多多,小姑娘才像現在這樣自主,有才華,勇於探索。”

“小小年紀就愛美、會打扮、敢想敢做”,是大眾對黃多多的印象。她是真的很會打扮:13歲開始染髮,染的還是出挑的紫色;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12歲走秀巴黎Bonpoint,頗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亭亭玉立感;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網絡

13歲開始打耳洞、戴戒指,她知道自己是美好的,並想自信地把自己的美呈現給世界。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多多這些舉動引發了不少爭議。面對網友的質疑,黃磊在採訪中也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祕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

作為父親,黃磊從不阻攔女兒愛美,反而認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探索,值得記錄。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如果讓我用一個詞語形容這個小姑娘,我立刻想到的就是“自由”兩個字。

我們看到,在她身上有著中國的孩子少有的自由的質感。我們遠遠看著,都能感受到這個小女孩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快樂地探索著自己生命的多種可能,我們能夠隔著屏幕感受到她內心的創造慾望——這種慾望原本就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的。

黃多多身上展現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探索力”。

以前,經常收到後臺讀者向我們提問說,一個健康發展的成年人,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具有探索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表現。

一個兒時受到良好啟蒙、具備“探索力”的人,可能展現出哪些特質?

  • 總是對周圍的人、事、物感到好奇,而不是總是覺得無聊
  • 解決問題有別人想不到的好方法,享受尋找方法的過程
  • 能夠感受到內心深處的創造慾望,並願意被它驅動
  • 處理事情靈活、不偏執不僵化
  • 對自身情緒有覺察,與自身的感受有很好的連接,並能自如地向外表達
  • 對他人及社會有較好的共情,能夠設身處地,有能力給予愛
  • 具備思辨的能力,不盲從權威,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
  • 總是能夠感受到對生命的熱情
  • 快樂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就存在兩種驅動力,一種是被恐懼驅動,另一種則是被創造欲驅動。當一個人總是被恐懼驅動時,ta會感受不到自身的創造慾望,也無法受到天性的指引,去在人世間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同時這種驅動下人固然會不斷前行,卻常常覺得痛苦不堪、非常疲憊。

而被創造欲驅動的人則與之相反,他們覺得活著仿若一場好玩的遊戲。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在和外部的世界,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生命可以用來創造出什麼樣的東西。這樣的人會常常覺得充滿能量、對未來有希望感和期盼、會感到歡樂。

看到這裡,我們想問問你,你是一個具有“探索力”的人嘛?你的人生是被恐懼驅動、還是被創造欲驅動的呢?

今天這篇文章,一方面送給新手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怎樣啟蒙孩子的探索力?另一方面,送給可能沒有得到過好的啟蒙,沒有發展出足夠的探索力的成年人——你還來得及從現在開始自我養成。

"

昨天的推文發佈後,我們在後臺收到了很多關於《小歡喜》這部劇的討論。其中有一條談到了劇中開明父親方圓的扮演者黃磊,和他現實中的女兒黃多多。

“在《小歡喜》裡看黃磊借方圓的臺詞說了很多養育孩子的心得,很受觸動。可能現實生活裡黃磊也是這樣和孩子平等相處吧,以啟發為主來教育女兒多多,小姑娘才像現在這樣自主,有才華,勇於探索。”

“小小年紀就愛美、會打扮、敢想敢做”,是大眾對黃多多的印象。她是真的很會打扮:13歲開始染髮,染的還是出挑的紫色;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12歲走秀巴黎Bonpoint,頗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亭亭玉立感;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網絡

13歲開始打耳洞、戴戒指,她知道自己是美好的,並想自信地把自己的美呈現給世界。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多多這些舉動引發了不少爭議。面對網友的質疑,黃磊在採訪中也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祕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

作為父親,黃磊從不阻攔女兒愛美,反而認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探索,值得記錄。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如果讓我用一個詞語形容這個小姑娘,我立刻想到的就是“自由”兩個字。

我們看到,在她身上有著中國的孩子少有的自由的質感。我們遠遠看著,都能感受到這個小女孩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快樂地探索著自己生命的多種可能,我們能夠隔著屏幕感受到她內心的創造慾望——這種慾望原本就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的。

黃多多身上展現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探索力”。

以前,經常收到後臺讀者向我們提問說,一個健康發展的成年人,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具有探索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表現。

一個兒時受到良好啟蒙、具備“探索力”的人,可能展現出哪些特質?

  • 總是對周圍的人、事、物感到好奇,而不是總是覺得無聊
  • 解決問題有別人想不到的好方法,享受尋找方法的過程
  • 能夠感受到內心深處的創造慾望,並願意被它驅動
  • 處理事情靈活、不偏執不僵化
  • 對自身情緒有覺察,與自身的感受有很好的連接,並能自如地向外表達
  • 對他人及社會有較好的共情,能夠設身處地,有能力給予愛
  • 具備思辨的能力,不盲從權威,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
  • 總是能夠感受到對生命的熱情
  • 快樂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就存在兩種驅動力,一種是被恐懼驅動,另一種則是被創造欲驅動。當一個人總是被恐懼驅動時,ta會感受不到自身的創造慾望,也無法受到天性的指引,去在人世間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同時這種驅動下人固然會不斷前行,卻常常覺得痛苦不堪、非常疲憊。

而被創造欲驅動的人則與之相反,他們覺得活著仿若一場好玩的遊戲。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在和外部的世界,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生命可以用來創造出什麼樣的東西。這樣的人會常常覺得充滿能量、對未來有希望感和期盼、會感到歡樂。

看到這裡,我們想問問你,你是一個具有“探索力”的人嘛?你的人生是被恐懼驅動、還是被創造欲驅動的呢?

今天這篇文章,一方面送給新手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怎樣啟蒙孩子的探索力?另一方面,送給可能沒有得到過好的啟蒙,沒有發展出足夠的探索力的成年人——你還來得及從現在開始自我養成。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1.一個有“探索力”的人,需要發展出哪些能力?

一個人想要主動開始探索自我、探索世界,而非隨波逐流地過活,需要ta在成長過程中發展出三種必要的能力:

1. 創造力

創造力代表一種能激發新想法和產生創新性解決方案的能力。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通常具備一定的發散性思維,能夠想出新穎的點子。但僅僅有發散性思維還不夠,因為創造力也是價值導向的,其目的是為人們更好地提供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有創造力的人並不一定能從0到1、從無到有去創造某種新生事物,而是有能力找到原本就存在於事物之間卻未被人想到的聯繫,從而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可以說,創造力是我們踏出舒適區、打破框架,向著新的疆域進行探索的源動力。

2. 感知力

走上探索之路,還需要我們發展兩方面的核心技能。其一是感知力,分為向內對自身情緒的辨析能力和向外的共情能力。

對自身情緒的辨析能力,在心理學專業被稱為情緒顆粒度。簡單來說,情緒顆粒度越高的人,對於情緒的敏銳度越高,也越能夠理解自身的情緒變化。

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力,指的是共情他人、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共情他人是我們與人建立深度聯結的前提之一。除了共情個體,一個具備感知力的人也能夠做到社會共情,即更好地覺察社會中的不公正,在道德上有較高的發展,從而不會迷失。

它是我們與自我、與他人產生聯結的必備技能。

3. 思考力

走上探索之路的第二項必備技能,即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被稱為批判性思維,即通過對事實的分析,形成自己判斷的能力。

具備批判性思維,孩子才會發展成為獨立的個體,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不會人云亦云,而是能夠捍衛自己的立場,堅定做自己。

"

昨天的推文發佈後,我們在後臺收到了很多關於《小歡喜》這部劇的討論。其中有一條談到了劇中開明父親方圓的扮演者黃磊,和他現實中的女兒黃多多。

“在《小歡喜》裡看黃磊借方圓的臺詞說了很多養育孩子的心得,很受觸動。可能現實生活裡黃磊也是這樣和孩子平等相處吧,以啟發為主來教育女兒多多,小姑娘才像現在這樣自主,有才華,勇於探索。”

“小小年紀就愛美、會打扮、敢想敢做”,是大眾對黃多多的印象。她是真的很會打扮:13歲開始染髮,染的還是出挑的紫色;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12歲走秀巴黎Bonpoint,頗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亭亭玉立感;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網絡

13歲開始打耳洞、戴戒指,她知道自己是美好的,並想自信地把自己的美呈現給世界。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多多這些舉動引發了不少爭議。面對網友的質疑,黃磊在採訪中也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祕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

作為父親,黃磊從不阻攔女兒愛美,反而認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探索,值得記錄。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如果讓我用一個詞語形容這個小姑娘,我立刻想到的就是“自由”兩個字。

我們看到,在她身上有著中國的孩子少有的自由的質感。我們遠遠看著,都能感受到這個小女孩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快樂地探索著自己生命的多種可能,我們能夠隔著屏幕感受到她內心的創造慾望——這種慾望原本就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的。

黃多多身上展現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探索力”。

以前,經常收到後臺讀者向我們提問說,一個健康發展的成年人,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具有探索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表現。

一個兒時受到良好啟蒙、具備“探索力”的人,可能展現出哪些特質?

  • 總是對周圍的人、事、物感到好奇,而不是總是覺得無聊
  • 解決問題有別人想不到的好方法,享受尋找方法的過程
  • 能夠感受到內心深處的創造慾望,並願意被它驅動
  • 處理事情靈活、不偏執不僵化
  • 對自身情緒有覺察,與自身的感受有很好的連接,並能自如地向外表達
  • 對他人及社會有較好的共情,能夠設身處地,有能力給予愛
  • 具備思辨的能力,不盲從權威,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
  • 總是能夠感受到對生命的熱情
  • 快樂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就存在兩種驅動力,一種是被恐懼驅動,另一種則是被創造欲驅動。當一個人總是被恐懼驅動時,ta會感受不到自身的創造慾望,也無法受到天性的指引,去在人世間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同時這種驅動下人固然會不斷前行,卻常常覺得痛苦不堪、非常疲憊。

而被創造欲驅動的人則與之相反,他們覺得活著仿若一場好玩的遊戲。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在和外部的世界,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生命可以用來創造出什麼樣的東西。這樣的人會常常覺得充滿能量、對未來有希望感和期盼、會感到歡樂。

看到這裡,我們想問問你,你是一個具有“探索力”的人嘛?你的人生是被恐懼驅動、還是被創造欲驅動的呢?

今天這篇文章,一方面送給新手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怎樣啟蒙孩子的探索力?另一方面,送給可能沒有得到過好的啟蒙,沒有發展出足夠的探索力的成年人——你還來得及從現在開始自我養成。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1.一個有“探索力”的人,需要發展出哪些能力?

一個人想要主動開始探索自我、探索世界,而非隨波逐流地過活,需要ta在成長過程中發展出三種必要的能力:

1. 創造力

創造力代表一種能激發新想法和產生創新性解決方案的能力。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通常具備一定的發散性思維,能夠想出新穎的點子。但僅僅有發散性思維還不夠,因為創造力也是價值導向的,其目的是為人們更好地提供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有創造力的人並不一定能從0到1、從無到有去創造某種新生事物,而是有能力找到原本就存在於事物之間卻未被人想到的聯繫,從而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可以說,創造力是我們踏出舒適區、打破框架,向著新的疆域進行探索的源動力。

2. 感知力

走上探索之路,還需要我們發展兩方面的核心技能。其一是感知力,分為向內對自身情緒的辨析能力和向外的共情能力。

對自身情緒的辨析能力,在心理學專業被稱為情緒顆粒度。簡單來說,情緒顆粒度越高的人,對於情緒的敏銳度越高,也越能夠理解自身的情緒變化。

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力,指的是共情他人、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共情他人是我們與人建立深度聯結的前提之一。除了共情個體,一個具備感知力的人也能夠做到社會共情,即更好地覺察社會中的不公正,在道德上有較高的發展,從而不會迷失。

它是我們與自我、與他人產生聯結的必備技能。

3. 思考力

走上探索之路的第二項必備技能,即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被稱為批判性思維,即通過對事實的分析,形成自己判斷的能力。

具備批判性思維,孩子才會發展成為獨立的個體,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不會人云亦云,而是能夠捍衛自己的立場,堅定做自己。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2.為什麼一些人可以發展出“探索力”?

從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的角度來看,探索力的發展有一些關鍵的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

1. 探索力的促進因素:父母的接納與情緒溫度

在一些文獻裡,接納和情緒溫度是同義詞,其內涵包括了積極關注、正向的情感表達、情緒迴應和支持。

研究表明,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接納孩子、對孩子的態度充滿善意、溫柔與關懷,與孩子長大後高水平的創造力有正向關聯。父母的接納為孩子提供了情緒上的安全港,使得孩子願意冒險去踏出舒適圈,追求好奇心的滿足,探索事物之間的關聯。

這樣的安全港也是孩子發展共情能力的前提。父母在情緒上積極迴應孩子,可以引導ta感知自身的情緒;而當孩子要去和周圍人交往時,父母對待ta的方式又為ta做出了正向的示範,使得孩子有了理解他人的情緒、與他人建立情緒聯結的能力。

另外,情緒溫度也與批判性思維的養成有正向相關。具有情緒溫度的父母與孩子對話的姿態是平等的。就像黃磊夫婦對黃多多的態度一樣,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有自己思想的個體來看待,孩子知道父母總會接納自己、愛自己,就更有底氣去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

昨天的推文發佈後,我們在後臺收到了很多關於《小歡喜》這部劇的討論。其中有一條談到了劇中開明父親方圓的扮演者黃磊,和他現實中的女兒黃多多。

“在《小歡喜》裡看黃磊借方圓的臺詞說了很多養育孩子的心得,很受觸動。可能現實生活裡黃磊也是這樣和孩子平等相處吧,以啟發為主來教育女兒多多,小姑娘才像現在這樣自主,有才華,勇於探索。”

“小小年紀就愛美、會打扮、敢想敢做”,是大眾對黃多多的印象。她是真的很會打扮:13歲開始染髮,染的還是出挑的紫色;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12歲走秀巴黎Bonpoint,頗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亭亭玉立感;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網絡

13歲開始打耳洞、戴戒指,她知道自己是美好的,並想自信地把自己的美呈現給世界。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多多這些舉動引發了不少爭議。面對網友的質疑,黃磊在採訪中也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祕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

作為父親,黃磊從不阻攔女兒愛美,反而認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探索,值得記錄。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如果讓我用一個詞語形容這個小姑娘,我立刻想到的就是“自由”兩個字。

我們看到,在她身上有著中國的孩子少有的自由的質感。我們遠遠看著,都能感受到這個小女孩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快樂地探索著自己生命的多種可能,我們能夠隔著屏幕感受到她內心的創造慾望——這種慾望原本就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的。

黃多多身上展現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探索力”。

以前,經常收到後臺讀者向我們提問說,一個健康發展的成年人,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具有探索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表現。

一個兒時受到良好啟蒙、具備“探索力”的人,可能展現出哪些特質?

  • 總是對周圍的人、事、物感到好奇,而不是總是覺得無聊
  • 解決問題有別人想不到的好方法,享受尋找方法的過程
  • 能夠感受到內心深處的創造慾望,並願意被它驅動
  • 處理事情靈活、不偏執不僵化
  • 對自身情緒有覺察,與自身的感受有很好的連接,並能自如地向外表達
  • 對他人及社會有較好的共情,能夠設身處地,有能力給予愛
  • 具備思辨的能力,不盲從權威,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
  • 總是能夠感受到對生命的熱情
  • 快樂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就存在兩種驅動力,一種是被恐懼驅動,另一種則是被創造欲驅動。當一個人總是被恐懼驅動時,ta會感受不到自身的創造慾望,也無法受到天性的指引,去在人世間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同時這種驅動下人固然會不斷前行,卻常常覺得痛苦不堪、非常疲憊。

而被創造欲驅動的人則與之相反,他們覺得活著仿若一場好玩的遊戲。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在和外部的世界,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生命可以用來創造出什麼樣的東西。這樣的人會常常覺得充滿能量、對未來有希望感和期盼、會感到歡樂。

看到這裡,我們想問問你,你是一個具有“探索力”的人嘛?你的人生是被恐懼驅動、還是被創造欲驅動的呢?

今天這篇文章,一方面送給新手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怎樣啟蒙孩子的探索力?另一方面,送給可能沒有得到過好的啟蒙,沒有發展出足夠的探索力的成年人——你還來得及從現在開始自我養成。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1.一個有“探索力”的人,需要發展出哪些能力?

一個人想要主動開始探索自我、探索世界,而非隨波逐流地過活,需要ta在成長過程中發展出三種必要的能力:

1. 創造力

創造力代表一種能激發新想法和產生創新性解決方案的能力。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通常具備一定的發散性思維,能夠想出新穎的點子。但僅僅有發散性思維還不夠,因為創造力也是價值導向的,其目的是為人們更好地提供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有創造力的人並不一定能從0到1、從無到有去創造某種新生事物,而是有能力找到原本就存在於事物之間卻未被人想到的聯繫,從而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可以說,創造力是我們踏出舒適區、打破框架,向著新的疆域進行探索的源動力。

2. 感知力

走上探索之路,還需要我們發展兩方面的核心技能。其一是感知力,分為向內對自身情緒的辨析能力和向外的共情能力。

對自身情緒的辨析能力,在心理學專業被稱為情緒顆粒度。簡單來說,情緒顆粒度越高的人,對於情緒的敏銳度越高,也越能夠理解自身的情緒變化。

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力,指的是共情他人、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共情他人是我們與人建立深度聯結的前提之一。除了共情個體,一個具備感知力的人也能夠做到社會共情,即更好地覺察社會中的不公正,在道德上有較高的發展,從而不會迷失。

它是我們與自我、與他人產生聯結的必備技能。

3. 思考力

走上探索之路的第二項必備技能,即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被稱為批判性思維,即通過對事實的分析,形成自己判斷的能力。

具備批判性思維,孩子才會發展成為獨立的個體,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不會人云亦云,而是能夠捍衛自己的立場,堅定做自己。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2.為什麼一些人可以發展出“探索力”?

從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的角度來看,探索力的發展有一些關鍵的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

1. 探索力的促進因素:父母的接納與情緒溫度

在一些文獻裡,接納和情緒溫度是同義詞,其內涵包括了積極關注、正向的情感表達、情緒迴應和支持。

研究表明,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接納孩子、對孩子的態度充滿善意、溫柔與關懷,與孩子長大後高水平的創造力有正向關聯。父母的接納為孩子提供了情緒上的安全港,使得孩子願意冒險去踏出舒適圈,追求好奇心的滿足,探索事物之間的關聯。

這樣的安全港也是孩子發展共情能力的前提。父母在情緒上積極迴應孩子,可以引導ta感知自身的情緒;而當孩子要去和周圍人交往時,父母對待ta的方式又為ta做出了正向的示範,使得孩子有了理解他人的情緒、與他人建立情緒聯結的能力。

另外,情緒溫度也與批判性思維的養成有正向相關。具有情緒溫度的父母與孩子對話的姿態是平等的。就像黃磊夫婦對黃多多的態度一樣,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有自己思想的個體來看待,孩子知道父母總會接納自己、愛自己,就更有底氣去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網絡

2. 探索力的阻礙因素:

  • 獨斷專制的教養方式

獨斷專制教養方式的特點是“高控制,低迴應”,也就是父母對孩子嚴加管束,卻缺乏溫情。多項研究表明,父母獨斷專制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發展創造力。沒有父母正向的情緒支持,孩子難以形成情緒上的安全港,恐懼犯錯,更恐懼犯錯的自己身後無人,所以傾向於只做確定的事,而不願探索未知。

父母獨斷專制的教養方式也影響感知力和思考力的發展,使得孩子缺乏走上探索之路的必備技能。由於與父母之間缺乏情感聯結,孩子很難體會自己的情緒,也很難學會共情他人,在成年後建立親密關係、人際關係的過程中更容易遭遇困難;父母過於專制,也會讓孩子認為獨立思考是無用的、會被懲罰的,從而逃避思考,盲信權威。

  • 過度保護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也可能會阻礙孩子發展探索力。過度保護孩子,會讓孩子變得不敢冒險試錯。Ta們可能內化父母的恐懼,認為冒險是危險的;或是認為冒險會讓父母擔心,為了取悅父母,所以循規蹈矩。也有研究表明,父母的過度保護會阻礙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維。

總體而言,父母在情緒上接納孩子,理解孩子,給予孩子正向的情感迴應,與孩子保持情緒聯結,是引導孩子發展探索力的關鍵。

"

昨天的推文發佈後,我們在後臺收到了很多關於《小歡喜》這部劇的討論。其中有一條談到了劇中開明父親方圓的扮演者黃磊,和他現實中的女兒黃多多。

“在《小歡喜》裡看黃磊借方圓的臺詞說了很多養育孩子的心得,很受觸動。可能現實生活裡黃磊也是這樣和孩子平等相處吧,以啟發為主來教育女兒多多,小姑娘才像現在這樣自主,有才華,勇於探索。”

“小小年紀就愛美、會打扮、敢想敢做”,是大眾對黃多多的印象。她是真的很會打扮:13歲開始染髮,染的還是出挑的紫色;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12歲走秀巴黎Bonpoint,頗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亭亭玉立感;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網絡

13歲開始打耳洞、戴戒指,她知道自己是美好的,並想自信地把自己的美呈現給世界。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多多這些舉動引發了不少爭議。面對網友的質疑,黃磊在採訪中也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祕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

作為父親,黃磊從不阻攔女兒愛美,反而認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探索,值得記錄。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如果讓我用一個詞語形容這個小姑娘,我立刻想到的就是“自由”兩個字。

我們看到,在她身上有著中國的孩子少有的自由的質感。我們遠遠看著,都能感受到這個小女孩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快樂地探索著自己生命的多種可能,我們能夠隔著屏幕感受到她內心的創造慾望——這種慾望原本就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的。

黃多多身上展現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探索力”。

以前,經常收到後臺讀者向我們提問說,一個健康發展的成年人,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具有探索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表現。

一個兒時受到良好啟蒙、具備“探索力”的人,可能展現出哪些特質?

  • 總是對周圍的人、事、物感到好奇,而不是總是覺得無聊
  • 解決問題有別人想不到的好方法,享受尋找方法的過程
  • 能夠感受到內心深處的創造慾望,並願意被它驅動
  • 處理事情靈活、不偏執不僵化
  • 對自身情緒有覺察,與自身的感受有很好的連接,並能自如地向外表達
  • 對他人及社會有較好的共情,能夠設身處地,有能力給予愛
  • 具備思辨的能力,不盲從權威,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
  • 總是能夠感受到對生命的熱情
  • 快樂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就存在兩種驅動力,一種是被恐懼驅動,另一種則是被創造欲驅動。當一個人總是被恐懼驅動時,ta會感受不到自身的創造慾望,也無法受到天性的指引,去在人世間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同時這種驅動下人固然會不斷前行,卻常常覺得痛苦不堪、非常疲憊。

而被創造欲驅動的人則與之相反,他們覺得活著仿若一場好玩的遊戲。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在和外部的世界,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生命可以用來創造出什麼樣的東西。這樣的人會常常覺得充滿能量、對未來有希望感和期盼、會感到歡樂。

看到這裡,我們想問問你,你是一個具有“探索力”的人嘛?你的人生是被恐懼驅動、還是被創造欲驅動的呢?

今天這篇文章,一方面送給新手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怎樣啟蒙孩子的探索力?另一方面,送給可能沒有得到過好的啟蒙,沒有發展出足夠的探索力的成年人——你還來得及從現在開始自我養成。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1.一個有“探索力”的人,需要發展出哪些能力?

一個人想要主動開始探索自我、探索世界,而非隨波逐流地過活,需要ta在成長過程中發展出三種必要的能力:

1. 創造力

創造力代表一種能激發新想法和產生創新性解決方案的能力。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通常具備一定的發散性思維,能夠想出新穎的點子。但僅僅有發散性思維還不夠,因為創造力也是價值導向的,其目的是為人們更好地提供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有創造力的人並不一定能從0到1、從無到有去創造某種新生事物,而是有能力找到原本就存在於事物之間卻未被人想到的聯繫,從而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可以說,創造力是我們踏出舒適區、打破框架,向著新的疆域進行探索的源動力。

2. 感知力

走上探索之路,還需要我們發展兩方面的核心技能。其一是感知力,分為向內對自身情緒的辨析能力和向外的共情能力。

對自身情緒的辨析能力,在心理學專業被稱為情緒顆粒度。簡單來說,情緒顆粒度越高的人,對於情緒的敏銳度越高,也越能夠理解自身的情緒變化。

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力,指的是共情他人、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共情他人是我們與人建立深度聯結的前提之一。除了共情個體,一個具備感知力的人也能夠做到社會共情,即更好地覺察社會中的不公正,在道德上有較高的發展,從而不會迷失。

它是我們與自我、與他人產生聯結的必備技能。

3. 思考力

走上探索之路的第二項必備技能,即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被稱為批判性思維,即通過對事實的分析,形成自己判斷的能力。

具備批判性思維,孩子才會發展成為獨立的個體,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不會人云亦云,而是能夠捍衛自己的立場,堅定做自己。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2.為什麼一些人可以發展出“探索力”?

從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的角度來看,探索力的發展有一些關鍵的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

1. 探索力的促進因素:父母的接納與情緒溫度

在一些文獻裡,接納和情緒溫度是同義詞,其內涵包括了積極關注、正向的情感表達、情緒迴應和支持。

研究表明,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接納孩子、對孩子的態度充滿善意、溫柔與關懷,與孩子長大後高水平的創造力有正向關聯。父母的接納為孩子提供了情緒上的安全港,使得孩子願意冒險去踏出舒適圈,追求好奇心的滿足,探索事物之間的關聯。

這樣的安全港也是孩子發展共情能力的前提。父母在情緒上積極迴應孩子,可以引導ta感知自身的情緒;而當孩子要去和周圍人交往時,父母對待ta的方式又為ta做出了正向的示範,使得孩子有了理解他人的情緒、與他人建立情緒聯結的能力。

另外,情緒溫度也與批判性思維的養成有正向相關。具有情緒溫度的父母與孩子對話的姿態是平等的。就像黃磊夫婦對黃多多的態度一樣,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有自己思想的個體來看待,孩子知道父母總會接納自己、愛自己,就更有底氣去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網絡

2. 探索力的阻礙因素:

  • 獨斷專制的教養方式

獨斷專制教養方式的特點是“高控制,低迴應”,也就是父母對孩子嚴加管束,卻缺乏溫情。多項研究表明,父母獨斷專制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發展創造力。沒有父母正向的情緒支持,孩子難以形成情緒上的安全港,恐懼犯錯,更恐懼犯錯的自己身後無人,所以傾向於只做確定的事,而不願探索未知。

父母獨斷專制的教養方式也影響感知力和思考力的發展,使得孩子缺乏走上探索之路的必備技能。由於與父母之間缺乏情感聯結,孩子很難體會自己的情緒,也很難學會共情他人,在成年後建立親密關係、人際關係的過程中更容易遭遇困難;父母過於專制,也會讓孩子認為獨立思考是無用的、會被懲罰的,從而逃避思考,盲信權威。

  • 過度保護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也可能會阻礙孩子發展探索力。過度保護孩子,會讓孩子變得不敢冒險試錯。Ta們可能內化父母的恐懼,認為冒險是危險的;或是認為冒險會讓父母擔心,為了取悅父母,所以循規蹈矩。也有研究表明,父母的過度保護會阻礙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維。

總體而言,父母在情緒上接納孩子,理解孩子,給予孩子正向的情感迴應,與孩子保持情緒聯結,是引導孩子發展探索力的關鍵。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3.為人父母,如何啟蒙孩子的“探索力”?

想要啟蒙孩子的探索力,作為父母,就需要採取有情緒聯結的教養方式。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工具和經驗分享,來幫助新手父母在日常教養中進行實踐:

工具1:特別時間

設置一段屬於你和孩子的“特別時間”來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你可以讓孩子決定你們一起具體做什麼,這段時間可以是固定的,例如20分鐘。

在這20分鐘裡,你需要放下別的事情,清空你的頭腦,全身心地陪伴孩子。這種全身心的陪伴,體現在更多的眼神接觸、更多的情緒溫度,以及更深入地沉浸在這一段和孩子共度的時光裡。

我印象特別深的一次,是我週末陪囡囡玩她最喜歡的樂高。一開始她還問我:“媽媽你是不是等下就去上班啊?”我當時心裡就挺愧疚的,平時陪她真的太少了。我看著她的眼睛說:“媽媽這半個小時哪裡都不去,就陪著囡囡,好不好?”她當時笑得特別開心。

——禾荷,女兒5歲半

工具2:玩中傾聽

玩中傾聽,是指與孩子玩在一起,在歡笑中傾聽孩子的情緒,建立正向的情感聯結。留意是什麼讓你的孩子咯咯笑,然後更多地去做這件事。笑是一種很有力量的情緒,可以幫助孩子釋放恐懼,發展自身優勢。

玩中傾聽也可以引導孩子學會與他人建立合作關係。這種引導是在玩耍中潛移默化的,並不需要家長刻意的、語言上的指導。

"

昨天的推文發佈後,我們在後臺收到了很多關於《小歡喜》這部劇的討論。其中有一條談到了劇中開明父親方圓的扮演者黃磊,和他現實中的女兒黃多多。

“在《小歡喜》裡看黃磊借方圓的臺詞說了很多養育孩子的心得,很受觸動。可能現實生活裡黃磊也是這樣和孩子平等相處吧,以啟發為主來教育女兒多多,小姑娘才像現在這樣自主,有才華,勇於探索。”

“小小年紀就愛美、會打扮、敢想敢做”,是大眾對黃多多的印象。她是真的很會打扮:13歲開始染髮,染的還是出挑的紫色;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12歲走秀巴黎Bonpoint,頗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亭亭玉立感;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網絡

13歲開始打耳洞、戴戒指,她知道自己是美好的,並想自信地把自己的美呈現給世界。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多多這些舉動引發了不少爭議。面對網友的質疑,黃磊在採訪中也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祕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

作為父親,黃磊從不阻攔女兒愛美,反而認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探索,值得記錄。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如果讓我用一個詞語形容這個小姑娘,我立刻想到的就是“自由”兩個字。

我們看到,在她身上有著中國的孩子少有的自由的質感。我們遠遠看著,都能感受到這個小女孩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快樂地探索著自己生命的多種可能,我們能夠隔著屏幕感受到她內心的創造慾望——這種慾望原本就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的。

黃多多身上展現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探索力”。

以前,經常收到後臺讀者向我們提問說,一個健康發展的成年人,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具有探索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表現。

一個兒時受到良好啟蒙、具備“探索力”的人,可能展現出哪些特質?

  • 總是對周圍的人、事、物感到好奇,而不是總是覺得無聊
  • 解決問題有別人想不到的好方法,享受尋找方法的過程
  • 能夠感受到內心深處的創造慾望,並願意被它驅動
  • 處理事情靈活、不偏執不僵化
  • 對自身情緒有覺察,與自身的感受有很好的連接,並能自如地向外表達
  • 對他人及社會有較好的共情,能夠設身處地,有能力給予愛
  • 具備思辨的能力,不盲從權威,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
  • 總是能夠感受到對生命的熱情
  • 快樂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就存在兩種驅動力,一種是被恐懼驅動,另一種則是被創造欲驅動。當一個人總是被恐懼驅動時,ta會感受不到自身的創造慾望,也無法受到天性的指引,去在人世間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同時這種驅動下人固然會不斷前行,卻常常覺得痛苦不堪、非常疲憊。

而被創造欲驅動的人則與之相反,他們覺得活著仿若一場好玩的遊戲。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在和外部的世界,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生命可以用來創造出什麼樣的東西。這樣的人會常常覺得充滿能量、對未來有希望感和期盼、會感到歡樂。

看到這裡,我們想問問你,你是一個具有“探索力”的人嘛?你的人生是被恐懼驅動、還是被創造欲驅動的呢?

今天這篇文章,一方面送給新手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怎樣啟蒙孩子的探索力?另一方面,送給可能沒有得到過好的啟蒙,沒有發展出足夠的探索力的成年人——你還來得及從現在開始自我養成。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1.一個有“探索力”的人,需要發展出哪些能力?

一個人想要主動開始探索自我、探索世界,而非隨波逐流地過活,需要ta在成長過程中發展出三種必要的能力:

1. 創造力

創造力代表一種能激發新想法和產生創新性解決方案的能力。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通常具備一定的發散性思維,能夠想出新穎的點子。但僅僅有發散性思維還不夠,因為創造力也是價值導向的,其目的是為人們更好地提供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有創造力的人並不一定能從0到1、從無到有去創造某種新生事物,而是有能力找到原本就存在於事物之間卻未被人想到的聯繫,從而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可以說,創造力是我們踏出舒適區、打破框架,向著新的疆域進行探索的源動力。

2. 感知力

走上探索之路,還需要我們發展兩方面的核心技能。其一是感知力,分為向內對自身情緒的辨析能力和向外的共情能力。

對自身情緒的辨析能力,在心理學專業被稱為情緒顆粒度。簡單來說,情緒顆粒度越高的人,對於情緒的敏銳度越高,也越能夠理解自身的情緒變化。

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力,指的是共情他人、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共情他人是我們與人建立深度聯結的前提之一。除了共情個體,一個具備感知力的人也能夠做到社會共情,即更好地覺察社會中的不公正,在道德上有較高的發展,從而不會迷失。

它是我們與自我、與他人產生聯結的必備技能。

3. 思考力

走上探索之路的第二項必備技能,即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被稱為批判性思維,即通過對事實的分析,形成自己判斷的能力。

具備批判性思維,孩子才會發展成為獨立的個體,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不會人云亦云,而是能夠捍衛自己的立場,堅定做自己。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2.為什麼一些人可以發展出“探索力”?

從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的角度來看,探索力的發展有一些關鍵的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

1. 探索力的促進因素:父母的接納與情緒溫度

在一些文獻裡,接納和情緒溫度是同義詞,其內涵包括了積極關注、正向的情感表達、情緒迴應和支持。

研究表明,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接納孩子、對孩子的態度充滿善意、溫柔與關懷,與孩子長大後高水平的創造力有正向關聯。父母的接納為孩子提供了情緒上的安全港,使得孩子願意冒險去踏出舒適圈,追求好奇心的滿足,探索事物之間的關聯。

這樣的安全港也是孩子發展共情能力的前提。父母在情緒上積極迴應孩子,可以引導ta感知自身的情緒;而當孩子要去和周圍人交往時,父母對待ta的方式又為ta做出了正向的示範,使得孩子有了理解他人的情緒、與他人建立情緒聯結的能力。

另外,情緒溫度也與批判性思維的養成有正向相關。具有情緒溫度的父母與孩子對話的姿態是平等的。就像黃磊夫婦對黃多多的態度一樣,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有自己思想的個體來看待,孩子知道父母總會接納自己、愛自己,就更有底氣去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網絡

2. 探索力的阻礙因素:

  • 獨斷專制的教養方式

獨斷專制教養方式的特點是“高控制,低迴應”,也就是父母對孩子嚴加管束,卻缺乏溫情。多項研究表明,父母獨斷專制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發展創造力。沒有父母正向的情緒支持,孩子難以形成情緒上的安全港,恐懼犯錯,更恐懼犯錯的自己身後無人,所以傾向於只做確定的事,而不願探索未知。

父母獨斷專制的教養方式也影響感知力和思考力的發展,使得孩子缺乏走上探索之路的必備技能。由於與父母之間缺乏情感聯結,孩子很難體會自己的情緒,也很難學會共情他人,在成年後建立親密關係、人際關係的過程中更容易遭遇困難;父母過於專制,也會讓孩子認為獨立思考是無用的、會被懲罰的,從而逃避思考,盲信權威。

  • 過度保護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也可能會阻礙孩子發展探索力。過度保護孩子,會讓孩子變得不敢冒險試錯。Ta們可能內化父母的恐懼,認為冒險是危險的;或是認為冒險會讓父母擔心,為了取悅父母,所以循規蹈矩。也有研究表明,父母的過度保護會阻礙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維。

總體而言,父母在情緒上接納孩子,理解孩子,給予孩子正向的情感迴應,與孩子保持情緒聯結,是引導孩子發展探索力的關鍵。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3.為人父母,如何啟蒙孩子的“探索力”?

想要啟蒙孩子的探索力,作為父母,就需要採取有情緒聯結的教養方式。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工具和經驗分享,來幫助新手父母在日常教養中進行實踐:

工具1:特別時間

設置一段屬於你和孩子的“特別時間”來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你可以讓孩子決定你們一起具體做什麼,這段時間可以是固定的,例如20分鐘。

在這20分鐘裡,你需要放下別的事情,清空你的頭腦,全身心地陪伴孩子。這種全身心的陪伴,體現在更多的眼神接觸、更多的情緒溫度,以及更深入地沉浸在這一段和孩子共度的時光裡。

我印象特別深的一次,是我週末陪囡囡玩她最喜歡的樂高。一開始她還問我:“媽媽你是不是等下就去上班啊?”我當時心裡就挺愧疚的,平時陪她真的太少了。我看著她的眼睛說:“媽媽這半個小時哪裡都不去,就陪著囡囡,好不好?”她當時笑得特別開心。

——禾荷,女兒5歲半

工具2:玩中傾聽

玩中傾聽,是指與孩子玩在一起,在歡笑中傾聽孩子的情緒,建立正向的情感聯結。留意是什麼讓你的孩子咯咯笑,然後更多地去做這件事。笑是一種很有力量的情緒,可以幫助孩子釋放恐懼,發展自身優勢。

玩中傾聽也可以引導孩子學會與他人建立合作關係。這種引導是在玩耍中潛移默化的,並不需要家長刻意的、語言上的指導。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工具3:安靜傾聽

在孩子情緒反應很激烈的時候,比如大哭或是害怕的時候,被不舒服的情緒困擾的時候,可以採取安靜傾聽的方法,和孩子待在一起。不要著急去替孩子“解決問題”或是替ta驅趕那些負面情緒。

在此情境下,身體的表達是勝於語言的。父母可以少說或不說話,靠近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允許孩子表達、哭泣或顫抖。給孩子足夠充分的安全感和時間,去感受和釋放那些讓ta不舒服的情緒。

看完今天的文章,或許你要問:“我已經長大成人,童年父母的教養方式缺乏聯結,我還有機會發展出探索力嗎?”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在童年時沒有得到好的啟蒙,我們仍然可以在成年後自我培養、自我啟蒙,走上探索之路。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閱讀、藝術表達和寫作,與內在自我建立情緒聯結;另一方面,成年後我們可以通過與精神導師、心理諮詢師等角色建立情緒聯結,來獲得啟蒙。

最終目的,是為自己找到內心的安寧。這是一種不會被外界環境影響的寧靜,你有自己的小小的精神世界。當人內心感到足夠安寧,感到與自身、與他人是緊密關聯的,ta就有更動力去創造,去為這個世界帶來積極的變化。

"

昨天的推文發佈後,我們在後臺收到了很多關於《小歡喜》這部劇的討論。其中有一條談到了劇中開明父親方圓的扮演者黃磊,和他現實中的女兒黃多多。

“在《小歡喜》裡看黃磊借方圓的臺詞說了很多養育孩子的心得,很受觸動。可能現實生活裡黃磊也是這樣和孩子平等相處吧,以啟發為主來教育女兒多多,小姑娘才像現在這樣自主,有才華,勇於探索。”

“小小年紀就愛美、會打扮、敢想敢做”,是大眾對黃多多的印象。她是真的很會打扮:13歲開始染髮,染的還是出挑的紫色;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12歲走秀巴黎Bonpoint,頗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亭亭玉立感;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網絡

13歲開始打耳洞、戴戒指,她知道自己是美好的,並想自信地把自己的美呈現給世界。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微博@多媽7788

多多這些舉動引發了不少爭議。面對網友的質疑,黃磊在採訪中也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祕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

作為父親,黃磊從不阻攔女兒愛美,反而認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探索,值得記錄。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如果讓我用一個詞語形容這個小姑娘,我立刻想到的就是“自由”兩個字。

我們看到,在她身上有著中國的孩子少有的自由的質感。我們遠遠看著,都能感受到這個小女孩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快樂地探索著自己生命的多種可能,我們能夠隔著屏幕感受到她內心的創造慾望——這種慾望原本就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的。

黃多多身上展現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探索力”。

以前,經常收到後臺讀者向我們提問說,一個健康發展的成年人,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具有探索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表現。

一個兒時受到良好啟蒙、具備“探索力”的人,可能展現出哪些特質?

  • 總是對周圍的人、事、物感到好奇,而不是總是覺得無聊
  • 解決問題有別人想不到的好方法,享受尋找方法的過程
  • 能夠感受到內心深處的創造慾望,並願意被它驅動
  • 處理事情靈活、不偏執不僵化
  • 對自身情緒有覺察,與自身的感受有很好的連接,並能自如地向外表達
  • 對他人及社會有較好的共情,能夠設身處地,有能力給予愛
  • 具備思辨的能力,不盲從權威,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
  • 總是能夠感受到對生命的熱情
  • 快樂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就存在兩種驅動力,一種是被恐懼驅動,另一種則是被創造欲驅動。當一個人總是被恐懼驅動時,ta會感受不到自身的創造慾望,也無法受到天性的指引,去在人世間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同時這種驅動下人固然會不斷前行,卻常常覺得痛苦不堪、非常疲憊。

而被創造欲驅動的人則與之相反,他們覺得活著仿若一場好玩的遊戲。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在和外部的世界,他們會不斷探索自己的生命可以用來創造出什麼樣的東西。這樣的人會常常覺得充滿能量、對未來有希望感和期盼、會感到歡樂。

看到這裡,我們想問問你,你是一個具有“探索力”的人嘛?你的人生是被恐懼驅動、還是被創造欲驅動的呢?

今天這篇文章,一方面送給新手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怎樣啟蒙孩子的探索力?另一方面,送給可能沒有得到過好的啟蒙,沒有發展出足夠的探索力的成年人——你還來得及從現在開始自我養成。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1.一個有“探索力”的人,需要發展出哪些能力?

一個人想要主動開始探索自我、探索世界,而非隨波逐流地過活,需要ta在成長過程中發展出三種必要的能力:

1. 創造力

創造力代表一種能激發新想法和產生創新性解決方案的能力。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通常具備一定的發散性思維,能夠想出新穎的點子。但僅僅有發散性思維還不夠,因為創造力也是價值導向的,其目的是為人們更好地提供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有創造力的人並不一定能從0到1、從無到有去創造某種新生事物,而是有能力找到原本就存在於事物之間卻未被人想到的聯繫,從而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可以說,創造力是我們踏出舒適區、打破框架,向著新的疆域進行探索的源動力。

2. 感知力

走上探索之路,還需要我們發展兩方面的核心技能。其一是感知力,分為向內對自身情緒的辨析能力和向外的共情能力。

對自身情緒的辨析能力,在心理學專業被稱為情緒顆粒度。簡單來說,情緒顆粒度越高的人,對於情緒的敏銳度越高,也越能夠理解自身的情緒變化。

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力,指的是共情他人、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共情他人是我們與人建立深度聯結的前提之一。除了共情個體,一個具備感知力的人也能夠做到社會共情,即更好地覺察社會中的不公正,在道德上有較高的發展,從而不會迷失。

它是我們與自我、與他人產生聯結的必備技能。

3. 思考力

走上探索之路的第二項必備技能,即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被稱為批判性思維,即通過對事實的分析,形成自己判斷的能力。

具備批判性思維,孩子才會發展成為獨立的個體,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不會人云亦云,而是能夠捍衛自己的立場,堅定做自己。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2.為什麼一些人可以發展出“探索力”?

從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的角度來看,探索力的發展有一些關鍵的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

1. 探索力的促進因素:父母的接納與情緒溫度

在一些文獻裡,接納和情緒溫度是同義詞,其內涵包括了積極關注、正向的情感表達、情緒迴應和支持。

研究表明,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接納孩子、對孩子的態度充滿善意、溫柔與關懷,與孩子長大後高水平的創造力有正向關聯。父母的接納為孩子提供了情緒上的安全港,使得孩子願意冒險去踏出舒適圈,追求好奇心的滿足,探索事物之間的關聯。

這樣的安全港也是孩子發展共情能力的前提。父母在情緒上積極迴應孩子,可以引導ta感知自身的情緒;而當孩子要去和周圍人交往時,父母對待ta的方式又為ta做出了正向的示範,使得孩子有了理解他人的情緒、與他人建立情緒聯結的能力。

另外,情緒溫度也與批判性思維的養成有正向相關。具有情緒溫度的父母與孩子對話的姿態是平等的。就像黃磊夫婦對黃多多的態度一樣,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有自己思想的個體來看待,孩子知道父母總會接納自己、愛自己,就更有底氣去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圖片來自網絡

2. 探索力的阻礙因素:

  • 獨斷專制的教養方式

獨斷專制教養方式的特點是“高控制,低迴應”,也就是父母對孩子嚴加管束,卻缺乏溫情。多項研究表明,父母獨斷專制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發展創造力。沒有父母正向的情緒支持,孩子難以形成情緒上的安全港,恐懼犯錯,更恐懼犯錯的自己身後無人,所以傾向於只做確定的事,而不願探索未知。

父母獨斷專制的教養方式也影響感知力和思考力的發展,使得孩子缺乏走上探索之路的必備技能。由於與父母之間缺乏情感聯結,孩子很難體會自己的情緒,也很難學會共情他人,在成年後建立親密關係、人際關係的過程中更容易遭遇困難;父母過於專制,也會讓孩子認為獨立思考是無用的、會被懲罰的,從而逃避思考,盲信權威。

  • 過度保護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也可能會阻礙孩子發展探索力。過度保護孩子,會讓孩子變得不敢冒險試錯。Ta們可能內化父母的恐懼,認為冒險是危險的;或是認為冒險會讓父母擔心,為了取悅父母,所以循規蹈矩。也有研究表明,父母的過度保護會阻礙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維。

總體而言,父母在情緒上接納孩子,理解孩子,給予孩子正向的情感迴應,與孩子保持情緒聯結,是引導孩子發展探索力的關鍵。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03.為人父母,如何啟蒙孩子的“探索力”?

想要啟蒙孩子的探索力,作為父母,就需要採取有情緒聯結的教養方式。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工具和經驗分享,來幫助新手父母在日常教養中進行實踐:

工具1:特別時間

設置一段屬於你和孩子的“特別時間”來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你可以讓孩子決定你們一起具體做什麼,這段時間可以是固定的,例如20分鐘。

在這20分鐘裡,你需要放下別的事情,清空你的頭腦,全身心地陪伴孩子。這種全身心的陪伴,體現在更多的眼神接觸、更多的情緒溫度,以及更深入地沉浸在這一段和孩子共度的時光裡。

我印象特別深的一次,是我週末陪囡囡玩她最喜歡的樂高。一開始她還問我:“媽媽你是不是等下就去上班啊?”我當時心裡就挺愧疚的,平時陪她真的太少了。我看著她的眼睛說:“媽媽這半個小時哪裡都不去,就陪著囡囡,好不好?”她當時笑得特別開心。

——禾荷,女兒5歲半

工具2:玩中傾聽

玩中傾聽,是指與孩子玩在一起,在歡笑中傾聽孩子的情緒,建立正向的情感聯結。留意是什麼讓你的孩子咯咯笑,然後更多地去做這件事。笑是一種很有力量的情緒,可以幫助孩子釋放恐懼,發展自身優勢。

玩中傾聽也可以引導孩子學會與他人建立合作關係。這種引導是在玩耍中潛移默化的,並不需要家長刻意的、語言上的指導。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工具3:安靜傾聽

在孩子情緒反應很激烈的時候,比如大哭或是害怕的時候,被不舒服的情緒困擾的時候,可以採取安靜傾聽的方法,和孩子待在一起。不要著急去替孩子“解決問題”或是替ta驅趕那些負面情緒。

在此情境下,身體的表達是勝於語言的。父母可以少說或不說話,靠近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允許孩子表達、哭泣或顫抖。給孩子足夠充分的安全感和時間,去感受和釋放那些讓ta不舒服的情緒。

看完今天的文章,或許你要問:“我已經長大成人,童年父母的教養方式缺乏聯結,我還有機會發展出探索力嗎?”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在童年時沒有得到好的啟蒙,我們仍然可以在成年後自我培養、自我啟蒙,走上探索之路。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閱讀、藝術表達和寫作,與內在自我建立情緒聯結;另一方面,成年後我們可以通過與精神導師、心理諮詢師等角色建立情緒聯結,來獲得啟蒙。

最終目的,是為自己找到內心的安寧。這是一種不會被外界環境影響的寧靜,你有自己的小小的精神世界。當人內心感到足夠安寧,感到與自身、與他人是緊密關聯的,ta就有更動力去創造,去為這個世界帶來積極的變化。

13歲的黃多多:染髮打耳洞走秀出繪本 |“天才”少女如何養成?

歡迎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8年度健康頭條號。

7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