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不完美媽媽 跳槽那些事兒 軼工坊 2019-08-24
"

兒子怒吼著推門而出,母親緊隨其後,卻根本追不上,屋裡的父親鐵青著臉坐在沙發上動都不動。兒子這次離家出走,距離上次才不到三個月。

這位父親想不明白,兒子越來越大,卻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倔強。在兒子面前,他和孩子母親都是一再退讓,實在忍不住才會說道兩句。“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父親無奈地說。

"

兒子怒吼著推門而出,母親緊隨其後,卻根本追不上,屋裡的父親鐵青著臉坐在沙發上動都不動。兒子這次離家出走,距離上次才不到三個月。

這位父親想不明白,兒子越來越大,卻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倔強。在兒子面前,他和孩子母親都是一再退讓,實在忍不住才會說道兩句。“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父親無奈地說。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這已經不是很稀奇的事情。前段時間組織的高二學業水平考試,有一個考場缺考了一位考生,班主任迅速與該生家長聯繫,得到的消息是:該生昨天晚上與家人發生口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至今未找到。與父母鬥氣,出走不歸家,甚至連與高中畢業證直接相關的學業水平考試都不參加了,可見該生有多任性。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認為是家長的言語或行為對孩子造成了很大傷害,以至於孩子會選擇“魚死網破”式的對抗。

離家出走,不能完全責怪孩子,父母也要反思

孩子動不動離家出走,很多人都歸結於孩子心靈過於脆弱,不能承受打擊或失敗。不否認,孩子心理上出現過度反應,與其自身因素有很大關聯,但我們也不應小覷父母的因素。為什麼有的家庭,孩子不僅不怕困難、敢於面對失敗,還與父母關係非常融洽?而有的家庭,別說孩子堅強,恐怕與父母正常交流都很難做到。在這些家庭,經常是家長責備孩子,孩子頂撞家長。因此,父母要反思自己的問題,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極度任性,與自尊心強、承受力差有很大關係。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童年”,不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累,更別說讓孩子受委屈了。“嬌生慣養”的孩子通常容不得別人說“不”字,如果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可能對家人乃至朋友發脾氣,離家出走就是孩子因發脾氣而做出的極端行為。

父母的過高期望,則是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對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孩子考了99分,家長不滿意,認為應該考100分;孩子考了全班第三名,家長還是不滿意,覺得孩子有能力考取第一名。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心中的積怨會越來越深,漸漸成為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火藥桶”。

"

兒子怒吼著推門而出,母親緊隨其後,卻根本追不上,屋裡的父親鐵青著臉坐在沙發上動都不動。兒子這次離家出走,距離上次才不到三個月。

這位父親想不明白,兒子越來越大,卻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倔強。在兒子面前,他和孩子母親都是一再退讓,實在忍不住才會說道兩句。“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父親無奈地說。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這已經不是很稀奇的事情。前段時間組織的高二學業水平考試,有一個考場缺考了一位考生,班主任迅速與該生家長聯繫,得到的消息是:該生昨天晚上與家人發生口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至今未找到。與父母鬥氣,出走不歸家,甚至連與高中畢業證直接相關的學業水平考試都不參加了,可見該生有多任性。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認為是家長的言語或行為對孩子造成了很大傷害,以至於孩子會選擇“魚死網破”式的對抗。

離家出走,不能完全責怪孩子,父母也要反思

孩子動不動離家出走,很多人都歸結於孩子心靈過於脆弱,不能承受打擊或失敗。不否認,孩子心理上出現過度反應,與其自身因素有很大關聯,但我們也不應小覷父母的因素。為什麼有的家庭,孩子不僅不怕困難、敢於面對失敗,還與父母關係非常融洽?而有的家庭,別說孩子堅強,恐怕與父母正常交流都很難做到。在這些家庭,經常是家長責備孩子,孩子頂撞家長。因此,父母要反思自己的問題,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極度任性,與自尊心強、承受力差有很大關係。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童年”,不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累,更別說讓孩子受委屈了。“嬌生慣養”的孩子通常容不得別人說“不”字,如果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可能對家人乃至朋友發脾氣,離家出走就是孩子因發脾氣而做出的極端行為。

父母的過高期望,則是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對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孩子考了99分,家長不滿意,認為應該考100分;孩子考了全班第三名,家長還是不滿意,覺得孩子有能力考取第一名。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心中的積怨會越來越深,漸漸成為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火藥桶”。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以及改變家長的教育方式,均非常必要

孩子經常性與家長鬧情緒,並用離家出走的極端方式宣洩情緒,明顯是抗壓、抗挫折能力不強。面對困難或矛盾,他們會特別恐慌和焦慮,以至於行為失當。更嚴重的,有些孩子在被父母責罵後,選擇了結生命。這樣無可挽回的悲劇,任何一個家庭都不願意遇到。

每個人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遭遇各種各樣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這其中有自己造成的,也有別人造成的。懂得如何面對挫折,如何抵抗壓力,才能健康成長。巴爾扎克說“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萬丈深淵”。對父母言語不滿意就摔門而出,這種表面的強勢恰恰透出背後的弱勢。經不起風吹雨打,走入社會是非常痛苦的,因為在社會上遭遇的不順和揶揄,遠遠超過家庭和學校,難道老闆說兩句讓自己不高興的話就摔門而去?

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是存在問題的。許多家長只看重孩子的成績,嘴上說著“為了孩子好”,卻一直對孩子露出猙獰的面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被家長一味遷就;學生成績不好的孩子,被家長一味貶低。

"

兒子怒吼著推門而出,母親緊隨其後,卻根本追不上,屋裡的父親鐵青著臉坐在沙發上動都不動。兒子這次離家出走,距離上次才不到三個月。

這位父親想不明白,兒子越來越大,卻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倔強。在兒子面前,他和孩子母親都是一再退讓,實在忍不住才會說道兩句。“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父親無奈地說。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這已經不是很稀奇的事情。前段時間組織的高二學業水平考試,有一個考場缺考了一位考生,班主任迅速與該生家長聯繫,得到的消息是:該生昨天晚上與家人發生口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至今未找到。與父母鬥氣,出走不歸家,甚至連與高中畢業證直接相關的學業水平考試都不參加了,可見該生有多任性。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認為是家長的言語或行為對孩子造成了很大傷害,以至於孩子會選擇“魚死網破”式的對抗。

離家出走,不能完全責怪孩子,父母也要反思

孩子動不動離家出走,很多人都歸結於孩子心靈過於脆弱,不能承受打擊或失敗。不否認,孩子心理上出現過度反應,與其自身因素有很大關聯,但我們也不應小覷父母的因素。為什麼有的家庭,孩子不僅不怕困難、敢於面對失敗,還與父母關係非常融洽?而有的家庭,別說孩子堅強,恐怕與父母正常交流都很難做到。在這些家庭,經常是家長責備孩子,孩子頂撞家長。因此,父母要反思自己的問題,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極度任性,與自尊心強、承受力差有很大關係。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童年”,不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累,更別說讓孩子受委屈了。“嬌生慣養”的孩子通常容不得別人說“不”字,如果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可能對家人乃至朋友發脾氣,離家出走就是孩子因發脾氣而做出的極端行為。

父母的過高期望,則是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對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孩子考了99分,家長不滿意,認為應該考100分;孩子考了全班第三名,家長還是不滿意,覺得孩子有能力考取第一名。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心中的積怨會越來越深,漸漸成為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火藥桶”。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以及改變家長的教育方式,均非常必要

孩子經常性與家長鬧情緒,並用離家出走的極端方式宣洩情緒,明顯是抗壓、抗挫折能力不強。面對困難或矛盾,他們會特別恐慌和焦慮,以至於行為失當。更嚴重的,有些孩子在被父母責罵後,選擇了結生命。這樣無可挽回的悲劇,任何一個家庭都不願意遇到。

每個人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遭遇各種各樣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這其中有自己造成的,也有別人造成的。懂得如何面對挫折,如何抵抗壓力,才能健康成長。巴爾扎克說“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萬丈深淵”。對父母言語不滿意就摔門而出,這種表面的強勢恰恰透出背後的弱勢。經不起風吹雨打,走入社會是非常痛苦的,因為在社會上遭遇的不順和揶揄,遠遠超過家庭和學校,難道老闆說兩句讓自己不高興的話就摔門而去?

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是存在問題的。許多家長只看重孩子的成績,嘴上說著“為了孩子好”,卻一直對孩子露出猙獰的面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被家長一味遷就;學生成績不好的孩子,被家長一味貶低。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遷就滋生了孩子的優越感和驕傲情緒,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快就會變成“目中無人”,此時一旦因挫折或失敗被家長說道兩句,就可能做出過激行為;而貶低讓孩子失去自信,並導致孩子產生極強的叛逆情緒,很容易走向極端。有些孩子則是破罐子破摔“我就這樣了,愛咋地咋地,不高興我就走人”。

鑑於此,家長要改變教育方式,更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程度的抗壓教育。

家長如何做,才能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

研究發現,通常具備如下素質的人抗壓能力更強:1、健康的自我形象;2、不怕求助,有獨立思想和行動能力;3、有良好的傾訴對象和支持系統;4、高度的自律和責任感;5、容易吸收新事物;6、有夢想,有幽默感;7、有一定數量的興趣愛好;8、瞭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並可以做出適當的表達;9、知道自己的長處,並懂得如何發揮;10、能忍受痛苦和令人不快的事情;11,對生命熱忱,有一套了解人生意義的哲學。

據此分析,家長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四點,才能有效幫助孩子提升抗壓水平

第一,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獨立意識

自我形象的構建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家長要在與孩子日常交流過程中慢慢鍛鍊孩子的氣質和內涵,讓孩子成為一個內外兼修的青少年。與此同時,家長還需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不干涉、不放任,讓孩子既有獨立的思想也有獨立的能力。一旦孩子有了健康的自我形象和獨立意識,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和陽光。

"

兒子怒吼著推門而出,母親緊隨其後,卻根本追不上,屋裡的父親鐵青著臉坐在沙發上動都不動。兒子這次離家出走,距離上次才不到三個月。

這位父親想不明白,兒子越來越大,卻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倔強。在兒子面前,他和孩子母親都是一再退讓,實在忍不住才會說道兩句。“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父親無奈地說。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這已經不是很稀奇的事情。前段時間組織的高二學業水平考試,有一個考場缺考了一位考生,班主任迅速與該生家長聯繫,得到的消息是:該生昨天晚上與家人發生口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至今未找到。與父母鬥氣,出走不歸家,甚至連與高中畢業證直接相關的學業水平考試都不參加了,可見該生有多任性。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認為是家長的言語或行為對孩子造成了很大傷害,以至於孩子會選擇“魚死網破”式的對抗。

離家出走,不能完全責怪孩子,父母也要反思

孩子動不動離家出走,很多人都歸結於孩子心靈過於脆弱,不能承受打擊或失敗。不否認,孩子心理上出現過度反應,與其自身因素有很大關聯,但我們也不應小覷父母的因素。為什麼有的家庭,孩子不僅不怕困難、敢於面對失敗,還與父母關係非常融洽?而有的家庭,別說孩子堅強,恐怕與父母正常交流都很難做到。在這些家庭,經常是家長責備孩子,孩子頂撞家長。因此,父母要反思自己的問題,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極度任性,與自尊心強、承受力差有很大關係。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童年”,不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累,更別說讓孩子受委屈了。“嬌生慣養”的孩子通常容不得別人說“不”字,如果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可能對家人乃至朋友發脾氣,離家出走就是孩子因發脾氣而做出的極端行為。

父母的過高期望,則是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對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孩子考了99分,家長不滿意,認為應該考100分;孩子考了全班第三名,家長還是不滿意,覺得孩子有能力考取第一名。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心中的積怨會越來越深,漸漸成為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火藥桶”。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以及改變家長的教育方式,均非常必要

孩子經常性與家長鬧情緒,並用離家出走的極端方式宣洩情緒,明顯是抗壓、抗挫折能力不強。面對困難或矛盾,他們會特別恐慌和焦慮,以至於行為失當。更嚴重的,有些孩子在被父母責罵後,選擇了結生命。這樣無可挽回的悲劇,任何一個家庭都不願意遇到。

每個人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遭遇各種各樣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這其中有自己造成的,也有別人造成的。懂得如何面對挫折,如何抵抗壓力,才能健康成長。巴爾扎克說“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萬丈深淵”。對父母言語不滿意就摔門而出,這種表面的強勢恰恰透出背後的弱勢。經不起風吹雨打,走入社會是非常痛苦的,因為在社會上遭遇的不順和揶揄,遠遠超過家庭和學校,難道老闆說兩句讓自己不高興的話就摔門而去?

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是存在問題的。許多家長只看重孩子的成績,嘴上說著“為了孩子好”,卻一直對孩子露出猙獰的面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被家長一味遷就;學生成績不好的孩子,被家長一味貶低。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遷就滋生了孩子的優越感和驕傲情緒,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快就會變成“目中無人”,此時一旦因挫折或失敗被家長說道兩句,就可能做出過激行為;而貶低讓孩子失去自信,並導致孩子產生極強的叛逆情緒,很容易走向極端。有些孩子則是破罐子破摔“我就這樣了,愛咋地咋地,不高興我就走人”。

鑑於此,家長要改變教育方式,更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程度的抗壓教育。

家長如何做,才能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

研究發現,通常具備如下素質的人抗壓能力更強:1、健康的自我形象;2、不怕求助,有獨立思想和行動能力;3、有良好的傾訴對象和支持系統;4、高度的自律和責任感;5、容易吸收新事物;6、有夢想,有幽默感;7、有一定數量的興趣愛好;8、瞭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並可以做出適當的表達;9、知道自己的長處,並懂得如何發揮;10、能忍受痛苦和令人不快的事情;11,對生命熱忱,有一套了解人生意義的哲學。

據此分析,家長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四點,才能有效幫助孩子提升抗壓水平

第一,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獨立意識

自我形象的構建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家長要在與孩子日常交流過程中慢慢鍛鍊孩子的氣質和內涵,讓孩子成為一個內外兼修的青少年。與此同時,家長還需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不干涉、不放任,讓孩子既有獨立的思想也有獨立的能力。一旦孩子有了健康的自我形象和獨立意識,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和陽光。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第二,適當的時候給孩子適當壓力

如果仔細觀察,很容易發現那些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的孩子,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家裡的“慣寶寶”,“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等到家長髮現孩子身上有諸多不良習慣需要改正時,已為時晚矣。此時家長或老師說一句重話,就可能會導致孩子做出極端行為。所以,適當的時候,要給孩子適當的壓力,而且這個過程要貫穿始終。當壓力成為常態,家長的重話,孩子就不會那麼太在乎。

第三,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與抗壓能力存在一定的間接關係,有一定興趣愛好的孩子一般能較好地把控情緒,且自信心更強。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培養孩子的興趣很有必要。孩子的興趣培養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家長悉心教導和指引。

第四,培養孩子的幽默感和責任感

幽默感是化解危機的“良藥”;責任感則是敢於擔當的基礎。有責任感的人通常會自覺認錯、主動承擔責任,避免問題激化;有幽默感的人通常情緒不會過激,還可以巧妙地讓事態向好的方向發展。比如,當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用幽默的語言能迅速緩解緊張氛圍,甚至“化干戈為玉帛”。幽默感和責任感的培養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進行的,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出良好示範,然後鼓勵孩子多閱讀,從書本中汲取正能量。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做孩子良好的傾訴對象,要成為孩子堅定的支持者,要跟孩子成為知心朋友。如果父母和孩子建立了好朋友的關係,就算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孩子也不會離家出走。畢竟這隻能算好朋友之間的磕磕碰碰。

"

兒子怒吼著推門而出,母親緊隨其後,卻根本追不上,屋裡的父親鐵青著臉坐在沙發上動都不動。兒子這次離家出走,距離上次才不到三個月。

這位父親想不明白,兒子越來越大,卻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倔強。在兒子面前,他和孩子母親都是一再退讓,實在忍不住才會說道兩句。“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父親無奈地說。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這已經不是很稀奇的事情。前段時間組織的高二學業水平考試,有一個考場缺考了一位考生,班主任迅速與該生家長聯繫,得到的消息是:該生昨天晚上與家人發生口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至今未找到。與父母鬥氣,出走不歸家,甚至連與高中畢業證直接相關的學業水平考試都不參加了,可見該生有多任性。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認為是家長的言語或行為對孩子造成了很大傷害,以至於孩子會選擇“魚死網破”式的對抗。

離家出走,不能完全責怪孩子,父母也要反思

孩子動不動離家出走,很多人都歸結於孩子心靈過於脆弱,不能承受打擊或失敗。不否認,孩子心理上出現過度反應,與其自身因素有很大關聯,但我們也不應小覷父母的因素。為什麼有的家庭,孩子不僅不怕困難、敢於面對失敗,還與父母關係非常融洽?而有的家庭,別說孩子堅強,恐怕與父母正常交流都很難做到。在這些家庭,經常是家長責備孩子,孩子頂撞家長。因此,父母要反思自己的問題,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極度任性,與自尊心強、承受力差有很大關係。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童年”,不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累,更別說讓孩子受委屈了。“嬌生慣養”的孩子通常容不得別人說“不”字,如果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可能對家人乃至朋友發脾氣,離家出走就是孩子因發脾氣而做出的極端行為。

父母的過高期望,則是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對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孩子考了99分,家長不滿意,認為應該考100分;孩子考了全班第三名,家長還是不滿意,覺得孩子有能力考取第一名。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心中的積怨會越來越深,漸漸成為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火藥桶”。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以及改變家長的教育方式,均非常必要

孩子經常性與家長鬧情緒,並用離家出走的極端方式宣洩情緒,明顯是抗壓、抗挫折能力不強。面對困難或矛盾,他們會特別恐慌和焦慮,以至於行為失當。更嚴重的,有些孩子在被父母責罵後,選擇了結生命。這樣無可挽回的悲劇,任何一個家庭都不願意遇到。

每個人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遭遇各種各樣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這其中有自己造成的,也有別人造成的。懂得如何面對挫折,如何抵抗壓力,才能健康成長。巴爾扎克說“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萬丈深淵”。對父母言語不滿意就摔門而出,這種表面的強勢恰恰透出背後的弱勢。經不起風吹雨打,走入社會是非常痛苦的,因為在社會上遭遇的不順和揶揄,遠遠超過家庭和學校,難道老闆說兩句讓自己不高興的話就摔門而去?

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是存在問題的。許多家長只看重孩子的成績,嘴上說著“為了孩子好”,卻一直對孩子露出猙獰的面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被家長一味遷就;學生成績不好的孩子,被家長一味貶低。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遷就滋生了孩子的優越感和驕傲情緒,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快就會變成“目中無人”,此時一旦因挫折或失敗被家長說道兩句,就可能做出過激行為;而貶低讓孩子失去自信,並導致孩子產生極強的叛逆情緒,很容易走向極端。有些孩子則是破罐子破摔“我就這樣了,愛咋地咋地,不高興我就走人”。

鑑於此,家長要改變教育方式,更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程度的抗壓教育。

家長如何做,才能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

研究發現,通常具備如下素質的人抗壓能力更強:1、健康的自我形象;2、不怕求助,有獨立思想和行動能力;3、有良好的傾訴對象和支持系統;4、高度的自律和責任感;5、容易吸收新事物;6、有夢想,有幽默感;7、有一定數量的興趣愛好;8、瞭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並可以做出適當的表達;9、知道自己的長處,並懂得如何發揮;10、能忍受痛苦和令人不快的事情;11,對生命熱忱,有一套了解人生意義的哲學。

據此分析,家長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四點,才能有效幫助孩子提升抗壓水平

第一,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獨立意識

自我形象的構建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家長要在與孩子日常交流過程中慢慢鍛鍊孩子的氣質和內涵,讓孩子成為一個內外兼修的青少年。與此同時,家長還需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不干涉、不放任,讓孩子既有獨立的思想也有獨立的能力。一旦孩子有了健康的自我形象和獨立意識,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和陽光。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第二,適當的時候給孩子適當壓力

如果仔細觀察,很容易發現那些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的孩子,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家裡的“慣寶寶”,“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等到家長髮現孩子身上有諸多不良習慣需要改正時,已為時晚矣。此時家長或老師說一句重話,就可能會導致孩子做出極端行為。所以,適當的時候,要給孩子適當的壓力,而且這個過程要貫穿始終。當壓力成為常態,家長的重話,孩子就不會那麼太在乎。

第三,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與抗壓能力存在一定的間接關係,有一定興趣愛好的孩子一般能較好地把控情緒,且自信心更強。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培養孩子的興趣很有必要。孩子的興趣培養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家長悉心教導和指引。

第四,培養孩子的幽默感和責任感

幽默感是化解危機的“良藥”;責任感則是敢於擔當的基礎。有責任感的人通常會自覺認錯、主動承擔責任,避免問題激化;有幽默感的人通常情緒不會過激,還可以巧妙地讓事態向好的方向發展。比如,當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用幽默的語言能迅速緩解緊張氛圍,甚至“化干戈為玉帛”。幽默感和責任感的培養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進行的,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出良好示範,然後鼓勵孩子多閱讀,從書本中汲取正能量。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做孩子良好的傾訴對象,要成為孩子堅定的支持者,要跟孩子成為知心朋友。如果父母和孩子建立了好朋友的關係,就算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孩子也不會離家出走。畢竟這隻能算好朋友之間的磕磕碰碰。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抗壓教育的幾個誤區

大多數家長都承認抗壓教育的重要性,但卻對抗壓教育存在諸多誤區。它們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覺得現在的孩子是在順境中長大,缺少挫折

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缺少磨練、心理素質差,他們很少遇到挫折,也經不起挫折的打擊。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現代社會喧囂繁雜,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校園裡,出現的問題比以往都多得多、棘手得多。這些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孩子從不缺少面對挫折。

孩子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應對挫折,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很多家長把孩子的大事小事全部包攬,沒有花精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使得孩子面對複雜的外部世界無所適從,慢慢的就變得情緒失控,行為極端;另一方面是現行教育評價體系的原因,學校過分強調學習成績和知識教育,激烈的升學競爭使得孩子經常性地面臨失敗和挫折威脅,導致情緒波動大。因而當下學生不缺少挫折,缺少的是面對生活和學習中挫折時家長的真正理解、支持、指導和幫助。

第二,把抗壓教育等同於“吃苦教育”

一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困難,訓練孩子獨立面對的勇氣和獨立戰勝的能力,以及培養孩子迎難而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孩子的心理特點、生理特點和身體極限被無視,使得他們在接受抗壓教育時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前段時間跟一位學生家長聊天,她抱著培養孩子抗壓能力的想法給孩子報了一個“吃苦夏令營”。由於孩子突然間接受如此高強度的魔鬼訓練,身體和心理所承受的壓力都超過了極限。在夏令營待的十天時間裡,孩子給家裡打了不下五十個電話,一邊訴苦一邊哭泣,這位母親心如刀割,好不容易熬到夏令營結束,孩子一回家,馬上就得到母親更為“貼心”的照顧。一段時間以後,孩子嬌慣的毛病非但沒有改掉,反而愈來愈嚴重。讓孩子吃點苦,用意是不錯,只是家長應該更關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點滴教育機會:一次考試不理想,某件事導致與同學關係緊張,競選班幹部沒有成功,給班級出的黑板報沒有得到同學的認可等等,這些現象都很適合家長對孩子進行抗壓教育。

"

兒子怒吼著推門而出,母親緊隨其後,卻根本追不上,屋裡的父親鐵青著臉坐在沙發上動都不動。兒子這次離家出走,距離上次才不到三個月。

這位父親想不明白,兒子越來越大,卻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倔強。在兒子面前,他和孩子母親都是一再退讓,實在忍不住才會說道兩句。“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父親無奈地說。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這已經不是很稀奇的事情。前段時間組織的高二學業水平考試,有一個考場缺考了一位考生,班主任迅速與該生家長聯繫,得到的消息是:該生昨天晚上與家人發生口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至今未找到。與父母鬥氣,出走不歸家,甚至連與高中畢業證直接相關的學業水平考試都不參加了,可見該生有多任性。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認為是家長的言語或行為對孩子造成了很大傷害,以至於孩子會選擇“魚死網破”式的對抗。

離家出走,不能完全責怪孩子,父母也要反思

孩子動不動離家出走,很多人都歸結於孩子心靈過於脆弱,不能承受打擊或失敗。不否認,孩子心理上出現過度反應,與其自身因素有很大關聯,但我們也不應小覷父母的因素。為什麼有的家庭,孩子不僅不怕困難、敢於面對失敗,還與父母關係非常融洽?而有的家庭,別說孩子堅強,恐怕與父母正常交流都很難做到。在這些家庭,經常是家長責備孩子,孩子頂撞家長。因此,父母要反思自己的問題,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極度任性,與自尊心強、承受力差有很大關係。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童年”,不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累,更別說讓孩子受委屈了。“嬌生慣養”的孩子通常容不得別人說“不”字,如果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可能對家人乃至朋友發脾氣,離家出走就是孩子因發脾氣而做出的極端行為。

父母的過高期望,則是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對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孩子考了99分,家長不滿意,認為應該考100分;孩子考了全班第三名,家長還是不滿意,覺得孩子有能力考取第一名。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心中的積怨會越來越深,漸漸成為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火藥桶”。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以及改變家長的教育方式,均非常必要

孩子經常性與家長鬧情緒,並用離家出走的極端方式宣洩情緒,明顯是抗壓、抗挫折能力不強。面對困難或矛盾,他們會特別恐慌和焦慮,以至於行為失當。更嚴重的,有些孩子在被父母責罵後,選擇了結生命。這樣無可挽回的悲劇,任何一個家庭都不願意遇到。

每個人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遭遇各種各樣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這其中有自己造成的,也有別人造成的。懂得如何面對挫折,如何抵抗壓力,才能健康成長。巴爾扎克說“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萬丈深淵”。對父母言語不滿意就摔門而出,這種表面的強勢恰恰透出背後的弱勢。經不起風吹雨打,走入社會是非常痛苦的,因為在社會上遭遇的不順和揶揄,遠遠超過家庭和學校,難道老闆說兩句讓自己不高興的話就摔門而去?

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是存在問題的。許多家長只看重孩子的成績,嘴上說著“為了孩子好”,卻一直對孩子露出猙獰的面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被家長一味遷就;學生成績不好的孩子,被家長一味貶低。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遷就滋生了孩子的優越感和驕傲情緒,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快就會變成“目中無人”,此時一旦因挫折或失敗被家長說道兩句,就可能做出過激行為;而貶低讓孩子失去自信,並導致孩子產生極強的叛逆情緒,很容易走向極端。有些孩子則是破罐子破摔“我就這樣了,愛咋地咋地,不高興我就走人”。

鑑於此,家長要改變教育方式,更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程度的抗壓教育。

家長如何做,才能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

研究發現,通常具備如下素質的人抗壓能力更強:1、健康的自我形象;2、不怕求助,有獨立思想和行動能力;3、有良好的傾訴對象和支持系統;4、高度的自律和責任感;5、容易吸收新事物;6、有夢想,有幽默感;7、有一定數量的興趣愛好;8、瞭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並可以做出適當的表達;9、知道自己的長處,並懂得如何發揮;10、能忍受痛苦和令人不快的事情;11,對生命熱忱,有一套了解人生意義的哲學。

據此分析,家長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四點,才能有效幫助孩子提升抗壓水平

第一,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獨立意識

自我形象的構建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家長要在與孩子日常交流過程中慢慢鍛鍊孩子的氣質和內涵,讓孩子成為一個內外兼修的青少年。與此同時,家長還需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不干涉、不放任,讓孩子既有獨立的思想也有獨立的能力。一旦孩子有了健康的自我形象和獨立意識,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和陽光。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第二,適當的時候給孩子適當壓力

如果仔細觀察,很容易發現那些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的孩子,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家裡的“慣寶寶”,“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等到家長髮現孩子身上有諸多不良習慣需要改正時,已為時晚矣。此時家長或老師說一句重話,就可能會導致孩子做出極端行為。所以,適當的時候,要給孩子適當的壓力,而且這個過程要貫穿始終。當壓力成為常態,家長的重話,孩子就不會那麼太在乎。

第三,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與抗壓能力存在一定的間接關係,有一定興趣愛好的孩子一般能較好地把控情緒,且自信心更強。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培養孩子的興趣很有必要。孩子的興趣培養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家長悉心教導和指引。

第四,培養孩子的幽默感和責任感

幽默感是化解危機的“良藥”;責任感則是敢於擔當的基礎。有責任感的人通常會自覺認錯、主動承擔責任,避免問題激化;有幽默感的人通常情緒不會過激,還可以巧妙地讓事態向好的方向發展。比如,當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用幽默的語言能迅速緩解緊張氛圍,甚至“化干戈為玉帛”。幽默感和責任感的培養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進行的,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出良好示範,然後鼓勵孩子多閱讀,從書本中汲取正能量。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做孩子良好的傾訴對象,要成為孩子堅定的支持者,要跟孩子成為知心朋友。如果父母和孩子建立了好朋友的關係,就算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孩子也不會離家出走。畢竟這隻能算好朋友之間的磕磕碰碰。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抗壓教育的幾個誤區

大多數家長都承認抗壓教育的重要性,但卻對抗壓教育存在諸多誤區。它們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覺得現在的孩子是在順境中長大,缺少挫折

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缺少磨練、心理素質差,他們很少遇到挫折,也經不起挫折的打擊。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現代社會喧囂繁雜,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校園裡,出現的問題比以往都多得多、棘手得多。這些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孩子從不缺少面對挫折。

孩子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應對挫折,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很多家長把孩子的大事小事全部包攬,沒有花精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使得孩子面對複雜的外部世界無所適從,慢慢的就變得情緒失控,行為極端;另一方面是現行教育評價體系的原因,學校過分強調學習成績和知識教育,激烈的升學競爭使得孩子經常性地面臨失敗和挫折威脅,導致情緒波動大。因而當下學生不缺少挫折,缺少的是面對生活和學習中挫折時家長的真正理解、支持、指導和幫助。

第二,把抗壓教育等同於“吃苦教育”

一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困難,訓練孩子獨立面對的勇氣和獨立戰勝的能力,以及培養孩子迎難而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孩子的心理特點、生理特點和身體極限被無視,使得他們在接受抗壓教育時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前段時間跟一位學生家長聊天,她抱著培養孩子抗壓能力的想法給孩子報了一個“吃苦夏令營”。由於孩子突然間接受如此高強度的魔鬼訓練,身體和心理所承受的壓力都超過了極限。在夏令營待的十天時間裡,孩子給家裡打了不下五十個電話,一邊訴苦一邊哭泣,這位母親心如刀割,好不容易熬到夏令營結束,孩子一回家,馬上就得到母親更為“貼心”的照顧。一段時間以後,孩子嬌慣的毛病非但沒有改掉,反而愈來愈嚴重。讓孩子吃點苦,用意是不錯,只是家長應該更關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點滴教育機會:一次考試不理想,某件事導致與同學關係緊張,競選班幹部沒有成功,給班級出的黑板報沒有得到同學的認可等等,這些現象都很適合家長對孩子進行抗壓教育。

“一句話惹兒子不高興,他又離家出走了”

第三,認為抗壓教育需要結合一定的體罰

將皮肉之苦作為抗壓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種非常荒謬的想法。如果家長過於相信“棍棒”和“皮鞭”,並經常為之,只能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孩子效仿家長,在學校裡用拳頭跟同學“說話”,最後成為一個“小霸王”;一種是孩子越來越懦弱,變得膽小怕事,他們遭受的不僅僅是皮肉之苦,還有人格上的侮辱和精神上的傷害。

抗壓教育確實需要懲罰的配合,但懲罰不是體罰,懲罰要體現人文性、教育性,懲罰的目的是為了改造孩子的行為習慣、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喚醒孩子的自尊心和自律意識。

總結語: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的春風得意,遇到挫折和坎坷是難免的。巴爾扎克說“挫折與不幸,是天才的晉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一個人如果不經歷挫折、沒遭遇過不幸,他的一生一定不完整,也一定鍛造不出堅毅的人格。在培養孩子抗壓能力的同時,家長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模式,要做孩子向正方向發展的催化劑。能做到這些,孩子離家出走的情況自然而然就被杜絕,孩子的自信也會建立起來,站在家長面前的將是一個更成熟、更陽光的青少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