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早產雙胞胎男嬰出生就住ICU 夫妻無奈網絡求助'

"

來源:成都商報

出生時僅有2斤多,並出現呼吸暫停,呼吸窘迫……

極早產雙胞胎男嬰 一出生就住進ICU

孩子,媽媽好想抱抱你!

"

來源:成都商報

出生時僅有2斤多,並出現呼吸暫停,呼吸窘迫……

極早產雙胞胎男嬰 一出生就住進ICU

孩子,媽媽好想抱抱你!

極早產雙胞胎男嬰出生就住ICU 夫妻無奈網絡求助

在重症監護室的男嬰

一對極早產的雙胞胎

兩個孩子出生時,體重分別僅2.1斤、2.3斤,都屬於極早產兒,剛剛出生就出現了呼吸暫停,呼吸窘迫,新生兒肺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一個窘迫的農村家庭

孩子入院25天,每天近1萬的費用,對於普通農村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壓力。按照現在的情況,孩子至少還需要在ICU住20多天

8月1日上午,林歡和丈夫黃強從德陽坐動車趕到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新生兒科,這是林歡第4次隔著電子屏幕“看”雙胞胎兒子。

7月7日,僅在媽媽肚子裡待了7個月的雙胞胎兒子極早產,一出生就因為呼吸暫停、新生兒肺炎等多種症狀住進了ICU。34歲的林歡,甚至沒有機會抱一抱、摸一摸從自己肚子裡鑽出來的兒子。

兩個兒子出生25天,就在ICU住了25天,醫藥費已經用了23萬元,對於普通農村家庭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費用。夫妻倆無奈在網絡籌款求助,但效果並不明顯,只籌到4萬多元,而按照現在孩子的情況至少還需要在ICU住20多天。

危急

雙胞胎提前兩個月出生 體重僅2斤多

林歡今年34歲,和丈夫結婚六七年,一直沒有孩子。一年多前,夫妻倆嘗試輔助生殖技術,終於成功懷孕,而且是一對雙胞胎,“那時候全家人都好高興呀。”林歡說,原本,孩子的預產期是在9月,可7月4日晚上,在中江縣孃家的林歡突然感覺不適,羊水破裂,送到當地醫院後,因比預產期早了兩個月,情況危急,醫生建議立即轉院到上級醫院。5日中午,林歡就轉到了華西第二醫院。

“本來是想保胎,儘量多待一天肯定更好。”林歡說,但在7月7日,兩個孩子還是“迫不及待”地出生了。“老大出來的時候,醫生都沒讓我看。”林歡說,大概擔心孩子太小,自己接受不了,老二出生時,林歡偷偷地歪著頭,醫護人員路過身邊時,看到了小兒子兩三秒鐘。

但林歡和黃強來不及享受初為人父母的高興,就被一連串的通知“打懵”了,兩個兒子體重分別僅2.1斤、2.3斤,都屬於極早產兒,剛剛出生就出現了呼吸暫停,呼吸窘迫,新生兒肺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看到028開頭的電話,他就曉得,娃娃又不好了。”林歡說,自己剛剛生產完,都是丈夫跑前跑後,負責孩子轉院區、治療,一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又擔心、又難過。

探視

本該坐月子的媽媽 一次也不想錯過

一出生,兩兄弟就被送進了新生兒ICU,林歡還不曾抱過、摸過兒子。每週四,是醫院的探視時間,儘管新生兒ICU嚴格的無菌環境,只能通過電子屏幕看一看視頻裡的孩子,原本應該在家坐月子的林歡也不想錯過任何一個機會。“雖然也看不到,但是聽醫生說下情況也好嘛。”

每週四,林歡和黃強從德陽趕到醫院,早上9點多出門,10點多能到成都,11點左右到醫院排隊,順利的話,12點前能“見”到孩子,人多的話,就得到下午了。更多的時間,林歡和黃強只能看著手機裡護士幫忙拍的孩子照片,一遍遍地摩挲,望著。“只要醫院沒打電話,就說明情況還比較好。”林歡說。

“前幾次孩子基本上都是睡著的,只有一次在顯示屏上看到弟弟那個手和腳都在撲騰,舉得多高。”林歡說著,臉上難得有了笑容。林歡說,其實醫生說病情,自己並不能聽得懂太多專業詞彙,只能多問兩句,孩子吃得多不多,睡得好不好?上一回來探視的時候,兩兄弟都能吃下15ml、13ml的母乳了,哥哥還脫離了呼吸機。8月1日探視,醫生告訴林歡,老大的體重長到了2.9斤,老二的體重增加到了3.4斤,下一步,會根據情況取掉老二的呼吸機,實現自主呼吸。“今天好高興呀。”林歡說,聽到兩個孩子好轉的消息,一顆懸著的心總算能稍微放一放了。

壓力

20多天已花20多萬 夫妻無奈網絡求助

孩子有所好轉,心情可以暫時緩一緩,但另一個壓在心頭的沉重石頭,卻怎麼也緩不了。

“我剛去查了下,已經用了23萬醫藥費了。”黃強說,8月1日,孩子就入院25天了,每天近1萬的費用,對於普通農村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壓力。“他平時就在工地上打工,我有了孩子之後也辭職了。”林歡說,為了要孩子,夫妻倆四處求醫,加上一年多前做試管手術,就已經將積蓄花得差不多了。現在孩子的醫藥費,大部分都是從親戚朋友那兒借來的。

“現在已經在辦貸款了,但是我們是農村戶口,只能貸款三萬左右。”林歡說,夫妻倆無奈在網絡籌款求助,但效果並不明顯,只籌到4萬多元,而按照現在孩子的情況至少還需要在ICU住20多天,資金缺口比較大。

8月1日,黃強把孩子的戶口本帶了過來,已經給兩個兒子取好了名字,一個叫逸淳,一個叫逸澤。黃強說,如果現在湊不齊醫藥費,自己就和醫院打欠條,夫妻倆還年輕,肯定能還上。“不管怎麼樣,我們都要帶他們倆回家。”(記者 於遵素 實習生 向姍 攝影記者 王紅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