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父不進子房”,它的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不完美媽媽 心理健康 遙望的歷史 2019-06-08

俗語說:“父不進子房”,它的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從古至今,我們的生活中都處處充滿了規矩,時時刻刻的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可這並不是一種迷信而沒必要的行為,相反的,它傳承了我們中華民族很多的傳統美德。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就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與父母相處,也有一些必須遵守的準則,老祖宗常說:“父不進子房,官不進民宅。”

俗語說:“父不進子房”,它的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先看前半句,淺表來看就是父親一般不會隨意進出自己孩子的房子。關於這句話,可蘊含著十分多的講究。

先從古代來看,說到古代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可以說就很複雜了。首先,在古代,父母之命不可違,不然就會被冠以不忠不孝的帽子,所以古代人大多數都非常尊重自己的父母,但孩子一旦大了,父母也不會輕易的進孩子的房間,尤其是女兒和已經結婚的子女。古人,非常注重名譽,所以,這方面父母還是很注意的。所以一般父母進孩子的房間都會敲門。

俗語說:“父不進子房”,它的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而現代,其實也是這樣,如今的時代,孩子們都要求獨立的人格,尤其是那些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很重,又非常渴望自己的空間,自己的隱私得到尊重,而新時代的父母也很開明,非常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所以,大家無論是在平時的影視劇,還是日常生活中,都會敲門再進入孩子的房間,以示對待孩子用平等的態度。

俗語說:“父不進子房”,它的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而下半句,就更有講究了,那就是官不進民宅。在古代,人們對於當官的領導都有著十分敬畏的態度,一看到官老爺幾乎就是肅然起敬。所以說,古代官和民之間有著非常大的距離,絕不會像現在這樣,平等而平常。

所以在古代,當個好官的話對於這種現象都心知肚明,一般在考察工作的時候都不會輕易的去打擾老百姓,更不會隨意的進去老百姓的院子。怕會打擾到百姓,讓百姓誠惶誠恐,心理不得安寧。

俗語說:“父不進子房”,它的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另外還有一種官,是抱著不麻煩百姓的態度出發,他們如果進了民宅,一些熱情好客的百姓,對待當官的,會特別熱情,雖然自己家庭不富裕,甚至清苦,但還是會殺雞宰鴨,用自己最好得東西來招待當官的。所以,一般為百姓著想的好官,是絕對不忍心去受百姓的這種愛戴的。

俗語說:“父不進子房”,它的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總體來看,老祖宗帶給我們的一句又一句俗語,有著跨越時代的高度,就算是飛速發展的現代,也被老祖宗說了個正著,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落後,淘汰。反而,在時代的新的內涵下,愈發的蓬勃發展,有著更加深刻的含義,所以,希望大家能學到更多的俗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