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不完美媽媽 鑑劇大賞 戀愛 酸甜苦辣總是情 2019-09-01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他們二人註定是有緣無份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也許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01.思慮過多,容易錯失良機

當初小公爺遭邕王威脅,被逼無奈要放棄明蘭,娶邕王的女兒。

顧廷燁對他卻是恨鐵不成鋼:你喜歡了明蘭這麼多年,就應該早點去提親,可你卻瞻前顧後總想等個合適的良機,等來等去卻等到你在馬球會上大出風頭,被那個縣主看上,才招來這等禍事。

顧廷燁甚至提議:若你真想娶明蘭,大可以學邕王的做法,去綁了那個縣主,看她還敢嫁給你嗎?只要你一句話,我負責帶人幫你去綁。

可是小公爺不敢,他說:你這是損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只適合你,不適合我。

為什麼不適合他,因為這樣做了,他就和顧廷燁一樣,名聲臭了,國公府的名聲也會一起被連累,他再也不是人人眼熱的香餑餑,國公府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他們二人註定是有緣無份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也許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01.思慮過多,容易錯失良機

當初小公爺遭邕王威脅,被逼無奈要放棄明蘭,娶邕王的女兒。

顧廷燁對他卻是恨鐵不成鋼:你喜歡了明蘭這麼多年,就應該早點去提親,可你卻瞻前顧後總想等個合適的良機,等來等去卻等到你在馬球會上大出風頭,被那個縣主看上,才招來這等禍事。

顧廷燁甚至提議:若你真想娶明蘭,大可以學邕王的做法,去綁了那個縣主,看她還敢嫁給你嗎?只要你一句話,我負責帶人幫你去綁。

可是小公爺不敢,他說:你這是損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只適合你,不適合我。

為什麼不適合他,因為這樣做了,他就和顧廷燁一樣,名聲臭了,國公府的名聲也會一起被連累,他再也不是人人眼熱的香餑餑,國公府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是個正人君子,骨子裡非常看重禮節,他一直接受的也都是正統禮儀教育,所以他接受不了那樣豁出去的自己。那怕後來和那個縣主在一起,君子的他還是有照顧對方的感受。

現實中,有些人遇事衝動,行事不經過大腦思考,容易把事情搞砸,相比較下,那些三思而後行,總想思慮周全的人看起來更有安全感,既優秀又能為他人著想,但是思慮太多,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反而容易失去很多機會。把握好當下,才是正道。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他們二人註定是有緣無份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也許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01.思慮過多,容易錯失良機

當初小公爺遭邕王威脅,被逼無奈要放棄明蘭,娶邕王的女兒。

顧廷燁對他卻是恨鐵不成鋼:你喜歡了明蘭這麼多年,就應該早點去提親,可你卻瞻前顧後總想等個合適的良機,等來等去卻等到你在馬球會上大出風頭,被那個縣主看上,才招來這等禍事。

顧廷燁甚至提議:若你真想娶明蘭,大可以學邕王的做法,去綁了那個縣主,看她還敢嫁給你嗎?只要你一句話,我負責帶人幫你去綁。

可是小公爺不敢,他說:你這是損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只適合你,不適合我。

為什麼不適合他,因為這樣做了,他就和顧廷燁一樣,名聲臭了,國公府的名聲也會一起被連累,他再也不是人人眼熱的香餑餑,國公府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是個正人君子,骨子裡非常看重禮節,他一直接受的也都是正統禮儀教育,所以他接受不了那樣豁出去的自己。那怕後來和那個縣主在一起,君子的他還是有照顧對方的感受。

現實中,有些人遇事衝動,行事不經過大腦思考,容易把事情搞砸,相比較下,那些三思而後行,總想思慮周全的人看起來更有安全感,既優秀又能為他人著想,但是思慮太多,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反而容易失去很多機會。把握好當下,才是正道。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2.事過境遷,沒了阻礙,多了顧慮,真正能阻攔的其實是自己

當時朝局不穩,突發政變,改朝換代,致使小公爺恢復了單身,沒了威脅,於是他才有了機會。只是他選擇關起門來埋頭苦讀,直到考取了功名,請求郡主去盛家提親,郡主這次是欣然同意,卻沒想被顧廷燁搶先了一步,小公爺氣憤不已地去質問顧廷燁。

顧廷燁的話直擊要害:你若真心想娶明蘭,在那個縣主死後,威脅也沒了的時候就應該馬上去盛家提親,可你偏偏非要等考取了功名,覺得一切有把握了才來提親,萬一沒考中,難道要人家姑娘一直等下去?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他們二人註定是有緣無份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也許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01.思慮過多,容易錯失良機

當初小公爺遭邕王威脅,被逼無奈要放棄明蘭,娶邕王的女兒。

顧廷燁對他卻是恨鐵不成鋼:你喜歡了明蘭這麼多年,就應該早點去提親,可你卻瞻前顧後總想等個合適的良機,等來等去卻等到你在馬球會上大出風頭,被那個縣主看上,才招來這等禍事。

顧廷燁甚至提議:若你真想娶明蘭,大可以學邕王的做法,去綁了那個縣主,看她還敢嫁給你嗎?只要你一句話,我負責帶人幫你去綁。

可是小公爺不敢,他說:你這是損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只適合你,不適合我。

為什麼不適合他,因為這樣做了,他就和顧廷燁一樣,名聲臭了,國公府的名聲也會一起被連累,他再也不是人人眼熱的香餑餑,國公府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是個正人君子,骨子裡非常看重禮節,他一直接受的也都是正統禮儀教育,所以他接受不了那樣豁出去的自己。那怕後來和那個縣主在一起,君子的他還是有照顧對方的感受。

現實中,有些人遇事衝動,行事不經過大腦思考,容易把事情搞砸,相比較下,那些三思而後行,總想思慮周全的人看起來更有安全感,既優秀又能為他人著想,但是思慮太多,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反而容易失去很多機會。把握好當下,才是正道。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2.事過境遷,沒了阻礙,多了顧慮,真正能阻攔的其實是自己

當時朝局不穩,突發政變,改朝換代,致使小公爺恢復了單身,沒了威脅,於是他才有了機會。只是他選擇關起門來埋頭苦讀,直到考取了功名,請求郡主去盛家提親,郡主這次是欣然同意,卻沒想被顧廷燁搶先了一步,小公爺氣憤不已地去質問顧廷燁。

顧廷燁的話直擊要害:你若真心想娶明蘭,在那個縣主死後,威脅也沒了的時候就應該馬上去盛家提親,可你偏偏非要等考取了功名,覺得一切有把握了才來提親,萬一沒考中,難道要人家姑娘一直等下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這也是顧廷燁和小公爺的差別,顧廷燁從小沒有父母的疼愛,不理解,小公爺從小得父母百般疼愛,悉心教導,他還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小公爺之所以要等考取功名後才去提親,除了想彌補明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自己的母親,平寧郡主。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他們二人註定是有緣無份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也許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01.思慮過多,容易錯失良機

當初小公爺遭邕王威脅,被逼無奈要放棄明蘭,娶邕王的女兒。

顧廷燁對他卻是恨鐵不成鋼:你喜歡了明蘭這麼多年,就應該早點去提親,可你卻瞻前顧後總想等個合適的良機,等來等去卻等到你在馬球會上大出風頭,被那個縣主看上,才招來這等禍事。

顧廷燁甚至提議:若你真想娶明蘭,大可以學邕王的做法,去綁了那個縣主,看她還敢嫁給你嗎?只要你一句話,我負責帶人幫你去綁。

可是小公爺不敢,他說:你這是損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只適合你,不適合我。

為什麼不適合他,因為這樣做了,他就和顧廷燁一樣,名聲臭了,國公府的名聲也會一起被連累,他再也不是人人眼熱的香餑餑,國公府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是個正人君子,骨子裡非常看重禮節,他一直接受的也都是正統禮儀教育,所以他接受不了那樣豁出去的自己。那怕後來和那個縣主在一起,君子的他還是有照顧對方的感受。

現實中,有些人遇事衝動,行事不經過大腦思考,容易把事情搞砸,相比較下,那些三思而後行,總想思慮周全的人看起來更有安全感,既優秀又能為他人著想,但是思慮太多,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反而容易失去很多機會。把握好當下,才是正道。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2.事過境遷,沒了阻礙,多了顧慮,真正能阻攔的其實是自己

當時朝局不穩,突發政變,改朝換代,致使小公爺恢復了單身,沒了威脅,於是他才有了機會。只是他選擇關起門來埋頭苦讀,直到考取了功名,請求郡主去盛家提親,郡主這次是欣然同意,卻沒想被顧廷燁搶先了一步,小公爺氣憤不已地去質問顧廷燁。

顧廷燁的話直擊要害:你若真心想娶明蘭,在那個縣主死後,威脅也沒了的時候就應該馬上去盛家提親,可你偏偏非要等考取了功名,覺得一切有把握了才來提親,萬一沒考中,難道要人家姑娘一直等下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這也是顧廷燁和小公爺的差別,顧廷燁從小沒有父母的疼愛,不理解,小公爺從小得父母百般疼愛,悉心教導,他還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小公爺之所以要等考取功名後才去提親,除了想彌補明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自己的母親,平寧郡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3.心中最愛終究比不過養育之情

發生政變時,平寧郡主被當眾羞辱,身心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小公爺和父親一直都很擔心,怕她想不開,所以那個時候若小公爺還執意要去求娶明蘭,那本來就瀕臨崩潰的郡主肯定會承受不住,這把火,小公爺絕不會添。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他們二人註定是有緣無份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也許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01.思慮過多,容易錯失良機

當初小公爺遭邕王威脅,被逼無奈要放棄明蘭,娶邕王的女兒。

顧廷燁對他卻是恨鐵不成鋼:你喜歡了明蘭這麼多年,就應該早點去提親,可你卻瞻前顧後總想等個合適的良機,等來等去卻等到你在馬球會上大出風頭,被那個縣主看上,才招來這等禍事。

顧廷燁甚至提議:若你真想娶明蘭,大可以學邕王的做法,去綁了那個縣主,看她還敢嫁給你嗎?只要你一句話,我負責帶人幫你去綁。

可是小公爺不敢,他說:你這是損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只適合你,不適合我。

為什麼不適合他,因為這樣做了,他就和顧廷燁一樣,名聲臭了,國公府的名聲也會一起被連累,他再也不是人人眼熱的香餑餑,國公府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是個正人君子,骨子裡非常看重禮節,他一直接受的也都是正統禮儀教育,所以他接受不了那樣豁出去的自己。那怕後來和那個縣主在一起,君子的他還是有照顧對方的感受。

現實中,有些人遇事衝動,行事不經過大腦思考,容易把事情搞砸,相比較下,那些三思而後行,總想思慮周全的人看起來更有安全感,既優秀又能為他人著想,但是思慮太多,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反而容易失去很多機會。把握好當下,才是正道。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2.事過境遷,沒了阻礙,多了顧慮,真正能阻攔的其實是自己

當時朝局不穩,突發政變,改朝換代,致使小公爺恢復了單身,沒了威脅,於是他才有了機會。只是他選擇關起門來埋頭苦讀,直到考取了功名,請求郡主去盛家提親,郡主這次是欣然同意,卻沒想被顧廷燁搶先了一步,小公爺氣憤不已地去質問顧廷燁。

顧廷燁的話直擊要害:你若真心想娶明蘭,在那個縣主死後,威脅也沒了的時候就應該馬上去盛家提親,可你偏偏非要等考取了功名,覺得一切有把握了才來提親,萬一沒考中,難道要人家姑娘一直等下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這也是顧廷燁和小公爺的差別,顧廷燁從小沒有父母的疼愛,不理解,小公爺從小得父母百般疼愛,悉心教導,他還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小公爺之所以要等考取功名後才去提親,除了想彌補明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自己的母親,平寧郡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3.心中最愛終究比不過養育之情

發生政變時,平寧郡主被當眾羞辱,身心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小公爺和父親一直都很擔心,怕她想不開,所以那個時候若小公爺還執意要去求娶明蘭,那本來就瀕臨崩潰的郡主肯定會承受不住,這把火,小公爺絕不會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只有考取功名這件事,既可以讓郡主開心,又能讓她覺得面上有光,丟失的面子扳回來了,國公府的前途還是一片光明,同時小公爺也有底氣再次嚮明蘭提親。事實上這個時候,心高氣傲的平寧郡主才算是恢復了往日的精氣,開心之餘,滿口答應了去盛家提親。

所以,小公爺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決定了他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若情況一切正常,他會把明蘭看的最重,不惜折磨自己和母親對抗;若一旦有大事發生,他做不到為了明蘭不顧一切,因為他有很多對他而言更重要的顧慮,比如國公府的名聲、母親的安危。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他們二人註定是有緣無份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也許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01.思慮過多,容易錯失良機

當初小公爺遭邕王威脅,被逼無奈要放棄明蘭,娶邕王的女兒。

顧廷燁對他卻是恨鐵不成鋼:你喜歡了明蘭這麼多年,就應該早點去提親,可你卻瞻前顧後總想等個合適的良機,等來等去卻等到你在馬球會上大出風頭,被那個縣主看上,才招來這等禍事。

顧廷燁甚至提議:若你真想娶明蘭,大可以學邕王的做法,去綁了那個縣主,看她還敢嫁給你嗎?只要你一句話,我負責帶人幫你去綁。

可是小公爺不敢,他說:你這是損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只適合你,不適合我。

為什麼不適合他,因為這樣做了,他就和顧廷燁一樣,名聲臭了,國公府的名聲也會一起被連累,他再也不是人人眼熱的香餑餑,國公府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是個正人君子,骨子裡非常看重禮節,他一直接受的也都是正統禮儀教育,所以他接受不了那樣豁出去的自己。那怕後來和那個縣主在一起,君子的他還是有照顧對方的感受。

現實中,有些人遇事衝動,行事不經過大腦思考,容易把事情搞砸,相比較下,那些三思而後行,總想思慮周全的人看起來更有安全感,既優秀又能為他人著想,但是思慮太多,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反而容易失去很多機會。把握好當下,才是正道。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2.事過境遷,沒了阻礙,多了顧慮,真正能阻攔的其實是自己

當時朝局不穩,突發政變,改朝換代,致使小公爺恢復了單身,沒了威脅,於是他才有了機會。只是他選擇關起門來埋頭苦讀,直到考取了功名,請求郡主去盛家提親,郡主這次是欣然同意,卻沒想被顧廷燁搶先了一步,小公爺氣憤不已地去質問顧廷燁。

顧廷燁的話直擊要害:你若真心想娶明蘭,在那個縣主死後,威脅也沒了的時候就應該馬上去盛家提親,可你偏偏非要等考取了功名,覺得一切有把握了才來提親,萬一沒考中,難道要人家姑娘一直等下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這也是顧廷燁和小公爺的差別,顧廷燁從小沒有父母的疼愛,不理解,小公爺從小得父母百般疼愛,悉心教導,他還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小公爺之所以要等考取功名後才去提親,除了想彌補明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自己的母親,平寧郡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3.心中最愛終究比不過養育之情

發生政變時,平寧郡主被當眾羞辱,身心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小公爺和父親一直都很擔心,怕她想不開,所以那個時候若小公爺還執意要去求娶明蘭,那本來就瀕臨崩潰的郡主肯定會承受不住,這把火,小公爺絕不會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只有考取功名這件事,既可以讓郡主開心,又能讓她覺得面上有光,丟失的面子扳回來了,國公府的前途還是一片光明,同時小公爺也有底氣再次嚮明蘭提親。事實上這個時候,心高氣傲的平寧郡主才算是恢復了往日的精氣,開心之餘,滿口答應了去盛家提親。

所以,小公爺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決定了他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若情況一切正常,他會把明蘭看的最重,不惜折磨自己和母親對抗;若一旦有大事發生,他做不到為了明蘭不顧一切,因為他有很多對他而言更重要的顧慮,比如國公府的名聲、母親的安危。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4.原生家庭環境影響愛情觀

明蘭母親不得寵,明蘭從小就沒有享受過多少父愛,母親又早早去世,於是明蘭便成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女。

雖然幸運的被祖母收養,祖母也十分疼愛,但與父母的愛還是不一樣的。而且祖母年事已高,懂事的明蘭為了不給祖母添麻煩,也為了自保,一直隱忍裝傻,不爭不搶。

所以明蘭的童年不僅缺愛,還缺安全感。這直接影響到她的愛情觀也是謹慎被動:你先要足夠愛我,我才敢放心愛你。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他們二人註定是有緣無份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也許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01.思慮過多,容易錯失良機

當初小公爺遭邕王威脅,被逼無奈要放棄明蘭,娶邕王的女兒。

顧廷燁對他卻是恨鐵不成鋼:你喜歡了明蘭這麼多年,就應該早點去提親,可你卻瞻前顧後總想等個合適的良機,等來等去卻等到你在馬球會上大出風頭,被那個縣主看上,才招來這等禍事。

顧廷燁甚至提議:若你真想娶明蘭,大可以學邕王的做法,去綁了那個縣主,看她還敢嫁給你嗎?只要你一句話,我負責帶人幫你去綁。

可是小公爺不敢,他說:你這是損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只適合你,不適合我。

為什麼不適合他,因為這樣做了,他就和顧廷燁一樣,名聲臭了,國公府的名聲也會一起被連累,他再也不是人人眼熱的香餑餑,國公府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是個正人君子,骨子裡非常看重禮節,他一直接受的也都是正統禮儀教育,所以他接受不了那樣豁出去的自己。那怕後來和那個縣主在一起,君子的他還是有照顧對方的感受。

現實中,有些人遇事衝動,行事不經過大腦思考,容易把事情搞砸,相比較下,那些三思而後行,總想思慮周全的人看起來更有安全感,既優秀又能為他人著想,但是思慮太多,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反而容易失去很多機會。把握好當下,才是正道。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2.事過境遷,沒了阻礙,多了顧慮,真正能阻攔的其實是自己

當時朝局不穩,突發政變,改朝換代,致使小公爺恢復了單身,沒了威脅,於是他才有了機會。只是他選擇關起門來埋頭苦讀,直到考取了功名,請求郡主去盛家提親,郡主這次是欣然同意,卻沒想被顧廷燁搶先了一步,小公爺氣憤不已地去質問顧廷燁。

顧廷燁的話直擊要害:你若真心想娶明蘭,在那個縣主死後,威脅也沒了的時候就應該馬上去盛家提親,可你偏偏非要等考取了功名,覺得一切有把握了才來提親,萬一沒考中,難道要人家姑娘一直等下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這也是顧廷燁和小公爺的差別,顧廷燁從小沒有父母的疼愛,不理解,小公爺從小得父母百般疼愛,悉心教導,他還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小公爺之所以要等考取功名後才去提親,除了想彌補明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自己的母親,平寧郡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3.心中最愛終究比不過養育之情

發生政變時,平寧郡主被當眾羞辱,身心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小公爺和父親一直都很擔心,怕她想不開,所以那個時候若小公爺還執意要去求娶明蘭,那本來就瀕臨崩潰的郡主肯定會承受不住,這把火,小公爺絕不會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只有考取功名這件事,既可以讓郡主開心,又能讓她覺得面上有光,丟失的面子扳回來了,國公府的前途還是一片光明,同時小公爺也有底氣再次嚮明蘭提親。事實上這個時候,心高氣傲的平寧郡主才算是恢復了往日的精氣,開心之餘,滿口答應了去盛家提親。

所以,小公爺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決定了他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若情況一切正常,他會把明蘭看的最重,不惜折磨自己和母親對抗;若一旦有大事發生,他做不到為了明蘭不顧一切,因為他有很多對他而言更重要的顧慮,比如國公府的名聲、母親的安危。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4.原生家庭環境影響愛情觀

明蘭母親不得寵,明蘭從小就沒有享受過多少父愛,母親又早早去世,於是明蘭便成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女。

雖然幸運的被祖母收養,祖母也十分疼愛,但與父母的愛還是不一樣的。而且祖母年事已高,懂事的明蘭為了不給祖母添麻煩,也為了自保,一直隱忍裝傻,不爭不搶。

所以明蘭的童年不僅缺愛,還缺安全感。這直接影響到她的愛情觀也是謹慎被動:你先要足夠愛我,我才敢放心愛你。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明蘭對小公爺的追求一直都是躲閃和疏遠的,第一次拒絕小公爺求親時,她說:你現在只是圖一時新鮮,時間長了,你就會沒興趣了。

她真正擔心是小公爺不夠愛她,後來小公爺不惜絕食和郡主對抗,此時的明蘭認為小公爺為了她能這樣豁出去,愛她的心是足夠的,所以她才放心和小公爺一起共進退。

其實明蘭是渴望被愛、渴望被保護的。她的三段感情,始終在意的都只是對方的心意是否足夠真誠、遇事是否願意護她。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他們二人註定是有緣無份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也許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01.思慮過多,容易錯失良機

當初小公爺遭邕王威脅,被逼無奈要放棄明蘭,娶邕王的女兒。

顧廷燁對他卻是恨鐵不成鋼:你喜歡了明蘭這麼多年,就應該早點去提親,可你卻瞻前顧後總想等個合適的良機,等來等去卻等到你在馬球會上大出風頭,被那個縣主看上,才招來這等禍事。

顧廷燁甚至提議:若你真想娶明蘭,大可以學邕王的做法,去綁了那個縣主,看她還敢嫁給你嗎?只要你一句話,我負責帶人幫你去綁。

可是小公爺不敢,他說:你這是損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只適合你,不適合我。

為什麼不適合他,因為這樣做了,他就和顧廷燁一樣,名聲臭了,國公府的名聲也會一起被連累,他再也不是人人眼熱的香餑餑,國公府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是個正人君子,骨子裡非常看重禮節,他一直接受的也都是正統禮儀教育,所以他接受不了那樣豁出去的自己。那怕後來和那個縣主在一起,君子的他還是有照顧對方的感受。

現實中,有些人遇事衝動,行事不經過大腦思考,容易把事情搞砸,相比較下,那些三思而後行,總想思慮周全的人看起來更有安全感,既優秀又能為他人著想,但是思慮太多,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反而容易失去很多機會。把握好當下,才是正道。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2.事過境遷,沒了阻礙,多了顧慮,真正能阻攔的其實是自己

當時朝局不穩,突發政變,改朝換代,致使小公爺恢復了單身,沒了威脅,於是他才有了機會。只是他選擇關起門來埋頭苦讀,直到考取了功名,請求郡主去盛家提親,郡主這次是欣然同意,卻沒想被顧廷燁搶先了一步,小公爺氣憤不已地去質問顧廷燁。

顧廷燁的話直擊要害:你若真心想娶明蘭,在那個縣主死後,威脅也沒了的時候就應該馬上去盛家提親,可你偏偏非要等考取了功名,覺得一切有把握了才來提親,萬一沒考中,難道要人家姑娘一直等下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這也是顧廷燁和小公爺的差別,顧廷燁從小沒有父母的疼愛,不理解,小公爺從小得父母百般疼愛,悉心教導,他還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小公爺之所以要等考取功名後才去提親,除了想彌補明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自己的母親,平寧郡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3.心中最愛終究比不過養育之情

發生政變時,平寧郡主被當眾羞辱,身心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小公爺和父親一直都很擔心,怕她想不開,所以那個時候若小公爺還執意要去求娶明蘭,那本來就瀕臨崩潰的郡主肯定會承受不住,這把火,小公爺絕不會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只有考取功名這件事,既可以讓郡主開心,又能讓她覺得面上有光,丟失的面子扳回來了,國公府的前途還是一片光明,同時小公爺也有底氣再次嚮明蘭提親。事實上這個時候,心高氣傲的平寧郡主才算是恢復了往日的精氣,開心之餘,滿口答應了去盛家提親。

所以,小公爺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決定了他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若情況一切正常,他會把明蘭看的最重,不惜折磨自己和母親對抗;若一旦有大事發生,他做不到為了明蘭不顧一切,因為他有很多對他而言更重要的顧慮,比如國公府的名聲、母親的安危。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4.原生家庭環境影響愛情觀

明蘭母親不得寵,明蘭從小就沒有享受過多少父愛,母親又早早去世,於是明蘭便成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女。

雖然幸運的被祖母收養,祖母也十分疼愛,但與父母的愛還是不一樣的。而且祖母年事已高,懂事的明蘭為了不給祖母添麻煩,也為了自保,一直隱忍裝傻,不爭不搶。

所以明蘭的童年不僅缺愛,還缺安全感。這直接影響到她的愛情觀也是謹慎被動:你先要足夠愛我,我才敢放心愛你。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明蘭對小公爺的追求一直都是躲閃和疏遠的,第一次拒絕小公爺求親時,她說:你現在只是圖一時新鮮,時間長了,你就會沒興趣了。

她真正擔心是小公爺不夠愛她,後來小公爺不惜絕食和郡主對抗,此時的明蘭認為小公爺為了她能這樣豁出去,愛她的心是足夠的,所以她才放心和小公爺一起共進退。

其實明蘭是渴望被愛、渴望被保護的。她的三段感情,始終在意的都只是對方的心意是否足夠真誠、遇事是否願意護她。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她為品蘭姐妹婚事說的一番話,也是她自己的心聲:人生在世幾十年,家族上百年,朝代更迭,何有盡頭,若親眷不能克己復禮,攜手共度,眼下的經營,終究是夢裡黃粱,隨時頃覆。

道理很明白:人的一生幾十年,總會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難關,需要夫妻二人共同面對解決。世事無常,若有一次被逼無奈的背棄,誰也不能保證不會有第二次。若愛人不能共患難,那婚姻生活經營的再好,也都是虛的,因為隨時都可能顛覆。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他們二人註定是有緣無份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也許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01.思慮過多,容易錯失良機

當初小公爺遭邕王威脅,被逼無奈要放棄明蘭,娶邕王的女兒。

顧廷燁對他卻是恨鐵不成鋼:你喜歡了明蘭這麼多年,就應該早點去提親,可你卻瞻前顧後總想等個合適的良機,等來等去卻等到你在馬球會上大出風頭,被那個縣主看上,才招來這等禍事。

顧廷燁甚至提議:若你真想娶明蘭,大可以學邕王的做法,去綁了那個縣主,看她還敢嫁給你嗎?只要你一句話,我負責帶人幫你去綁。

可是小公爺不敢,他說:你這是損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只適合你,不適合我。

為什麼不適合他,因為這樣做了,他就和顧廷燁一樣,名聲臭了,國公府的名聲也會一起被連累,他再也不是人人眼熱的香餑餑,國公府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是個正人君子,骨子裡非常看重禮節,他一直接受的也都是正統禮儀教育,所以他接受不了那樣豁出去的自己。那怕後來和那個縣主在一起,君子的他還是有照顧對方的感受。

現實中,有些人遇事衝動,行事不經過大腦思考,容易把事情搞砸,相比較下,那些三思而後行,總想思慮周全的人看起來更有安全感,既優秀又能為他人著想,但是思慮太多,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反而容易失去很多機會。把握好當下,才是正道。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2.事過境遷,沒了阻礙,多了顧慮,真正能阻攔的其實是自己

當時朝局不穩,突發政變,改朝換代,致使小公爺恢復了單身,沒了威脅,於是他才有了機會。只是他選擇關起門來埋頭苦讀,直到考取了功名,請求郡主去盛家提親,郡主這次是欣然同意,卻沒想被顧廷燁搶先了一步,小公爺氣憤不已地去質問顧廷燁。

顧廷燁的話直擊要害:你若真心想娶明蘭,在那個縣主死後,威脅也沒了的時候就應該馬上去盛家提親,可你偏偏非要等考取了功名,覺得一切有把握了才來提親,萬一沒考中,難道要人家姑娘一直等下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這也是顧廷燁和小公爺的差別,顧廷燁從小沒有父母的疼愛,不理解,小公爺從小得父母百般疼愛,悉心教導,他還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小公爺之所以要等考取功名後才去提親,除了想彌補明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自己的母親,平寧郡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3.心中最愛終究比不過養育之情

發生政變時,平寧郡主被當眾羞辱,身心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小公爺和父親一直都很擔心,怕她想不開,所以那個時候若小公爺還執意要去求娶明蘭,那本來就瀕臨崩潰的郡主肯定會承受不住,這把火,小公爺絕不會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只有考取功名這件事,既可以讓郡主開心,又能讓她覺得面上有光,丟失的面子扳回來了,國公府的前途還是一片光明,同時小公爺也有底氣再次嚮明蘭提親。事實上這個時候,心高氣傲的平寧郡主才算是恢復了往日的精氣,開心之餘,滿口答應了去盛家提親。

所以,小公爺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決定了他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若情況一切正常,他會把明蘭看的最重,不惜折磨自己和母親對抗;若一旦有大事發生,他做不到為了明蘭不顧一切,因為他有很多對他而言更重要的顧慮,比如國公府的名聲、母親的安危。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4.原生家庭環境影響愛情觀

明蘭母親不得寵,明蘭從小就沒有享受過多少父愛,母親又早早去世,於是明蘭便成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女。

雖然幸運的被祖母收養,祖母也十分疼愛,但與父母的愛還是不一樣的。而且祖母年事已高,懂事的明蘭為了不給祖母添麻煩,也為了自保,一直隱忍裝傻,不爭不搶。

所以明蘭的童年不僅缺愛,還缺安全感。這直接影響到她的愛情觀也是謹慎被動:你先要足夠愛我,我才敢放心愛你。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明蘭對小公爺的追求一直都是躲閃和疏遠的,第一次拒絕小公爺求親時,她說:你現在只是圖一時新鮮,時間長了,你就會沒興趣了。

她真正擔心是小公爺不夠愛她,後來小公爺不惜絕食和郡主對抗,此時的明蘭認為小公爺為了她能這樣豁出去,愛她的心是足夠的,所以她才放心和小公爺一起共進退。

其實明蘭是渴望被愛、渴望被保護的。她的三段感情,始終在意的都只是對方的心意是否足夠真誠、遇事是否願意護她。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她為品蘭姐妹婚事說的一番話,也是她自己的心聲:人生在世幾十年,家族上百年,朝代更迭,何有盡頭,若親眷不能克己復禮,攜手共度,眼下的經營,終究是夢裡黃粱,隨時頃覆。

道理很明白:人的一生幾十年,總會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難關,需要夫妻二人共同面對解決。世事無常,若有一次被逼無奈的背棄,誰也不能保證不會有第二次。若愛人不能共患難,那婚姻生活經營的再好,也都是虛的,因為隨時都可能顛覆。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5.背棄過的感情,信任再難擁有

雖然在複雜艱難的環境中成長,但幸好有盛祖母那般可遇不可求的良師的教導,再加上天資聰慧,造就了明蘭看事通透,做事果斷的本事。

在第一次看見賀弘文和曹表妹時,她就說:我要嫁的人如果心裡最要緊的不是我,那我寧願一輩子不嫁。

小公爺轉頭娶了別人,她沒有多問一句原因,也沒有怨他一句,當然,傷心難過是難免的,不過她仍然說:縱然他不說,我也知道他肯定是有苦衷的,這不怪他。

聰慧如明蘭怎會不知,如果不是切中要害,以小公爺的人品,怎會出爾反爾輕易背棄她?至於苦衷到底是什麼,那不重要了,因為已經清楚小公爺無法和她共患難,不是她的良緣。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他們二人註定是有緣無份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也許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01.思慮過多,容易錯失良機

當初小公爺遭邕王威脅,被逼無奈要放棄明蘭,娶邕王的女兒。

顧廷燁對他卻是恨鐵不成鋼:你喜歡了明蘭這麼多年,就應該早點去提親,可你卻瞻前顧後總想等個合適的良機,等來等去卻等到你在馬球會上大出風頭,被那個縣主看上,才招來這等禍事。

顧廷燁甚至提議:若你真想娶明蘭,大可以學邕王的做法,去綁了那個縣主,看她還敢嫁給你嗎?只要你一句話,我負責帶人幫你去綁。

可是小公爺不敢,他說:你這是損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只適合你,不適合我。

為什麼不適合他,因為這樣做了,他就和顧廷燁一樣,名聲臭了,國公府的名聲也會一起被連累,他再也不是人人眼熱的香餑餑,國公府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是個正人君子,骨子裡非常看重禮節,他一直接受的也都是正統禮儀教育,所以他接受不了那樣豁出去的自己。那怕後來和那個縣主在一起,君子的他還是有照顧對方的感受。

現實中,有些人遇事衝動,行事不經過大腦思考,容易把事情搞砸,相比較下,那些三思而後行,總想思慮周全的人看起來更有安全感,既優秀又能為他人著想,但是思慮太多,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反而容易失去很多機會。把握好當下,才是正道。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2.事過境遷,沒了阻礙,多了顧慮,真正能阻攔的其實是自己

當時朝局不穩,突發政變,改朝換代,致使小公爺恢復了單身,沒了威脅,於是他才有了機會。只是他選擇關起門來埋頭苦讀,直到考取了功名,請求郡主去盛家提親,郡主這次是欣然同意,卻沒想被顧廷燁搶先了一步,小公爺氣憤不已地去質問顧廷燁。

顧廷燁的話直擊要害:你若真心想娶明蘭,在那個縣主死後,威脅也沒了的時候就應該馬上去盛家提親,可你偏偏非要等考取了功名,覺得一切有把握了才來提親,萬一沒考中,難道要人家姑娘一直等下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這也是顧廷燁和小公爺的差別,顧廷燁從小沒有父母的疼愛,不理解,小公爺從小得父母百般疼愛,悉心教導,他還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小公爺之所以要等考取功名後才去提親,除了想彌補明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自己的母親,平寧郡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3.心中最愛終究比不過養育之情

發生政變時,平寧郡主被當眾羞辱,身心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小公爺和父親一直都很擔心,怕她想不開,所以那個時候若小公爺還執意要去求娶明蘭,那本來就瀕臨崩潰的郡主肯定會承受不住,這把火,小公爺絕不會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只有考取功名這件事,既可以讓郡主開心,又能讓她覺得面上有光,丟失的面子扳回來了,國公府的前途還是一片光明,同時小公爺也有底氣再次嚮明蘭提親。事實上這個時候,心高氣傲的平寧郡主才算是恢復了往日的精氣,開心之餘,滿口答應了去盛家提親。

所以,小公爺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決定了他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若情況一切正常,他會把明蘭看的最重,不惜折磨自己和母親對抗;若一旦有大事發生,他做不到為了明蘭不顧一切,因為他有很多對他而言更重要的顧慮,比如國公府的名聲、母親的安危。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4.原生家庭環境影響愛情觀

明蘭母親不得寵,明蘭從小就沒有享受過多少父愛,母親又早早去世,於是明蘭便成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女。

雖然幸運的被祖母收養,祖母也十分疼愛,但與父母的愛還是不一樣的。而且祖母年事已高,懂事的明蘭為了不給祖母添麻煩,也為了自保,一直隱忍裝傻,不爭不搶。

所以明蘭的童年不僅缺愛,還缺安全感。這直接影響到她的愛情觀也是謹慎被動:你先要足夠愛我,我才敢放心愛你。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明蘭對小公爺的追求一直都是躲閃和疏遠的,第一次拒絕小公爺求親時,她說:你現在只是圖一時新鮮,時間長了,你就會沒興趣了。

她真正擔心是小公爺不夠愛她,後來小公爺不惜絕食和郡主對抗,此時的明蘭認為小公爺為了她能這樣豁出去,愛她的心是足夠的,所以她才放心和小公爺一起共進退。

其實明蘭是渴望被愛、渴望被保護的。她的三段感情,始終在意的都只是對方的心意是否足夠真誠、遇事是否願意護她。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她為品蘭姐妹婚事說的一番話,也是她自己的心聲:人生在世幾十年,家族上百年,朝代更迭,何有盡頭,若親眷不能克己復禮,攜手共度,眼下的經營,終究是夢裡黃粱,隨時頃覆。

道理很明白:人的一生幾十年,總會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難關,需要夫妻二人共同面對解決。世事無常,若有一次被逼無奈的背棄,誰也不能保證不會有第二次。若愛人不能共患難,那婚姻生活經營的再好,也都是虛的,因為隨時都可能顛覆。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5.背棄過的感情,信任再難擁有

雖然在複雜艱難的環境中成長,但幸好有盛祖母那般可遇不可求的良師的教導,再加上天資聰慧,造就了明蘭看事通透,做事果斷的本事。

在第一次看見賀弘文和曹表妹時,她就說:我要嫁的人如果心裡最要緊的不是我,那我寧願一輩子不嫁。

小公爺轉頭娶了別人,她沒有多問一句原因,也沒有怨他一句,當然,傷心難過是難免的,不過她仍然說:縱然他不說,我也知道他肯定是有苦衷的,這不怪他。

聰慧如明蘭怎會不知,如果不是切中要害,以小公爺的人品,怎會出爾反爾輕易背棄她?至於苦衷到底是什麼,那不重要了,因為已經清楚小公爺無法和她共患難,不是她的良緣。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想要再次取得明蘭的信任,比之前自然更是難上加難。而他的做法卻是想用考取功名這種身外之名來彌補明蘭,只能說他從來不清楚明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相比較下,和明蘭有著相似童年經歷的顧廷燁,更瞭解明蘭的感受和想法。

一個缺乏安全感和愛的人,本來就很難輕易相信別人,除非對方足夠打動她,而一旦感情有了裂痕,就再難有信任了。

"

《知否》中有很多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精彩情節,尤其明蘭和小公爺的初戀感情線最終以遺憾結束,讓很多人感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明蘭會拒絕小公爺的第二次求娶,而且還那麼堅定,甚至連費盡心思想要娶到明蘭的顧廷燁都絲毫不擔心二人會舊情復燃?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他們二人註定是有緣無份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也許從中能得到一些啟示。


01.思慮過多,容易錯失良機

當初小公爺遭邕王威脅,被逼無奈要放棄明蘭,娶邕王的女兒。

顧廷燁對他卻是恨鐵不成鋼:你喜歡了明蘭這麼多年,就應該早點去提親,可你卻瞻前顧後總想等個合適的良機,等來等去卻等到你在馬球會上大出風頭,被那個縣主看上,才招來這等禍事。

顧廷燁甚至提議:若你真想娶明蘭,大可以學邕王的做法,去綁了那個縣主,看她還敢嫁給你嗎?只要你一句話,我負責帶人幫你去綁。

可是小公爺不敢,他說:你這是損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只適合你,不適合我。

為什麼不適合他,因為這樣做了,他就和顧廷燁一樣,名聲臭了,國公府的名聲也會一起被連累,他再也不是人人眼熱的香餑餑,國公府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是個正人君子,骨子裡非常看重禮節,他一直接受的也都是正統禮儀教育,所以他接受不了那樣豁出去的自己。那怕後來和那個縣主在一起,君子的他還是有照顧對方的感受。

現實中,有些人遇事衝動,行事不經過大腦思考,容易把事情搞砸,相比較下,那些三思而後行,總想思慮周全的人看起來更有安全感,既優秀又能為他人著想,但是思慮太多,也未必能把事情辦好,反而容易失去很多機會。把握好當下,才是正道。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2.事過境遷,沒了阻礙,多了顧慮,真正能阻攔的其實是自己

當時朝局不穩,突發政變,改朝換代,致使小公爺恢復了單身,沒了威脅,於是他才有了機會。只是他選擇關起門來埋頭苦讀,直到考取了功名,請求郡主去盛家提親,郡主這次是欣然同意,卻沒想被顧廷燁搶先了一步,小公爺氣憤不已地去質問顧廷燁。

顧廷燁的話直擊要害:你若真心想娶明蘭,在那個縣主死後,威脅也沒了的時候就應該馬上去盛家提親,可你偏偏非要等考取了功名,覺得一切有把握了才來提親,萬一沒考中,難道要人家姑娘一直等下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其實這也是顧廷燁和小公爺的差別,顧廷燁從小沒有父母的疼愛,不理解,小公爺從小得父母百般疼愛,悉心教導,他還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小公爺之所以要等考取功名後才去提親,除了想彌補明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自己的母親,平寧郡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3.心中最愛終究比不過養育之情

發生政變時,平寧郡主被當眾羞辱,身心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小公爺和父親一直都很擔心,怕她想不開,所以那個時候若小公爺還執意要去求娶明蘭,那本來就瀕臨崩潰的郡主肯定會承受不住,這把火,小公爺絕不會添。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只有考取功名這件事,既可以讓郡主開心,又能讓她覺得面上有光,丟失的面子扳回來了,國公府的前途還是一片光明,同時小公爺也有底氣再次嚮明蘭提親。事實上這個時候,心高氣傲的平寧郡主才算是恢復了往日的精氣,開心之餘,滿口答應了去盛家提親。

所以,小公爺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決定了他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若情況一切正常,他會把明蘭看的最重,不惜折磨自己和母親對抗;若一旦有大事發生,他做不到為了明蘭不顧一切,因為他有很多對他而言更重要的顧慮,比如國公府的名聲、母親的安危。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4.原生家庭環境影響愛情觀

明蘭母親不得寵,明蘭從小就沒有享受過多少父愛,母親又早早去世,於是明蘭便成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女。

雖然幸運的被祖母收養,祖母也十分疼愛,但與父母的愛還是不一樣的。而且祖母年事已高,懂事的明蘭為了不給祖母添麻煩,也為了自保,一直隱忍裝傻,不爭不搶。

所以明蘭的童年不僅缺愛,還缺安全感。這直接影響到她的愛情觀也是謹慎被動:你先要足夠愛我,我才敢放心愛你。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明蘭對小公爺的追求一直都是躲閃和疏遠的,第一次拒絕小公爺求親時,她說:你現在只是圖一時新鮮,時間長了,你就會沒興趣了。

她真正擔心是小公爺不夠愛她,後來小公爺不惜絕食和郡主對抗,此時的明蘭認為小公爺為了她能這樣豁出去,愛她的心是足夠的,所以她才放心和小公爺一起共進退。

其實明蘭是渴望被愛、渴望被保護的。她的三段感情,始終在意的都只是對方的心意是否足夠真誠、遇事是否願意護她。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她為品蘭姐妹婚事說的一番話,也是她自己的心聲:人生在世幾十年,家族上百年,朝代更迭,何有盡頭,若親眷不能克己復禮,攜手共度,眼下的經營,終究是夢裡黃粱,隨時頃覆。

道理很明白:人的一生幾十年,總會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難關,需要夫妻二人共同面對解決。世事無常,若有一次被逼無奈的背棄,誰也不能保證不會有第二次。若愛人不能共患難,那婚姻生活經營的再好,也都是虛的,因為隨時都可能顛覆。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05.背棄過的感情,信任再難擁有

雖然在複雜艱難的環境中成長,但幸好有盛祖母那般可遇不可求的良師的教導,再加上天資聰慧,造就了明蘭看事通透,做事果斷的本事。

在第一次看見賀弘文和曹表妹時,她就說:我要嫁的人如果心裡最要緊的不是我,那我寧願一輩子不嫁。

小公爺轉頭娶了別人,她沒有多問一句原因,也沒有怨他一句,當然,傷心難過是難免的,不過她仍然說:縱然他不說,我也知道他肯定是有苦衷的,這不怪他。

聰慧如明蘭怎會不知,如果不是切中要害,以小公爺的人品,怎會出爾反爾輕易背棄她?至於苦衷到底是什麼,那不重要了,因為已經清楚小公爺無法和她共患難,不是她的良緣。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小公爺想要再次取得明蘭的信任,比之前自然更是難上加難。而他的做法卻是想用考取功名這種身外之名來彌補明蘭,只能說他從來不清楚明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相比較下,和明蘭有著相似童年經歷的顧廷燁,更瞭解明蘭的感受和想法。

一個缺乏安全感和愛的人,本來就很難輕易相信別人,除非對方足夠打動她,而一旦感情有了裂痕,就再難有信任了。

重溫《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感情給我們的幾個啟示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毋庸置疑,從中得到的愛、受過的教育、遇到的人,都有可能影響到性格、愛情觀等等的形成,唯一能把控的就是弄清楚自己的心,真正要的是什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