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滑坡遇難者家屬:妻子抱著小兒子遺體已找到 瞞著8歲大兒子'

"

7月23日21時20分許,貴州省水城縣雞場鎮坪地村岔溝組發生山體滑坡,21幢房屋被埋。截至26日13時,滑坡事故遇難人數上升至24人,仍有27人失聯。

因為在醫院陪母親治病而躲過一劫的周小波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26日,他父親、妻子、小兒子、二哥的遺體陸續被搜救出來,此前,8歲的大兒子和大哥已經被救出送醫,但大哥家的大嫂、侄子和侄媳婦三人,二哥家的二嫂和侄子、侄女三人仍舊失聯。26日下午,周小波的大兒子因腿部受傷較嚴重,被用直升機轉運到貴陽醫治,他在現場確認完失聯家屬信息後,也將奔赴貴陽陪兒子治療。他說,家裡十幾口人只剩下幾個人,姐姐已經在回家的路上,將接替他在六盤水市醫院照顧大哥和母親,妻子和小兒子遇難的消息,他還瞞著大兒子。

"

7月23日21時20分許,貴州省水城縣雞場鎮坪地村岔溝組發生山體滑坡,21幢房屋被埋。截至26日13時,滑坡事故遇難人數上升至24人,仍有27人失聯。

因為在醫院陪母親治病而躲過一劫的周小波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26日,他父親、妻子、小兒子、二哥的遺體陸續被搜救出來,此前,8歲的大兒子和大哥已經被救出送醫,但大哥家的大嫂、侄子和侄媳婦三人,二哥家的二嫂和侄子、侄女三人仍舊失聯。26日下午,周小波的大兒子因腿部受傷較嚴重,被用直升機轉運到貴陽醫治,他在現場確認完失聯家屬信息後,也將奔赴貴陽陪兒子治療。他說,家裡十幾口人只剩下幾個人,姐姐已經在回家的路上,將接替他在六盤水市醫院照顧大哥和母親,妻子和小兒子遇難的消息,他還瞞著大兒子。

水城滑坡遇難者家屬:妻子抱著小兒子遺體已找到 瞞著8歲大兒子


救援進展:遇難者人數上升至24人 仍有27人失聯

央視新聞客戶端7月26日發佈消息,據貴陽市消防支隊支隊長李世永介紹,截至7月26日8時,消防救援人員又連夜搜救出5名遇難者遺體,分別為兩名兒童、一名成年女性及一對哺乳期母子。26日0時24分,現場救出一名兒童,1時52分,救出一名女性成年,3時06分,救出一名兒童,4時56分,救出一對哺乳期母子。至此,此次山體滑坡已造成20人遇難。

26日,救援現場陸續發現多具遇難者遺體,9時50分許,現場西側滑坡面發現一名遇難者,11時許,在東側滑坡面新發現一名遇難者,15時42分,埋壓三棟民房的A區(“人”字形滑坡區域的右下側)新發現一名48歲的男性遇難者。

當天16時30分許,央視新聞客戶端發消息稱,截至7月26日13時,通過戶籍核對家屬報案、DNA比對、對倖存者走訪詢問、公安大數據、通信痕跡查證、與倖存者本人電話及視頻核對,進一步確認該滑坡災害區共有戶籍人口22戶77人,外來探親訪友、務工人員8人,共計85人,其中已取得聯繫的在外人員23人,搜救並送醫院救治傷員11人,搜救出遇難人員24人,失聯人員27人。

事故發生後,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周文、副廳長肖才忠連夜分別帶領相關專家第一時間趕赴滑坡現場,實地開展應急調查及監測點佈設工作,科學劃定危險區和安全區。省市縣成立了調查、監測、數據收集及綜合處理四個專家工作小組,明確各小組職責,加強地質災害排查調查和監測預警。同時,緊急從貴州省地礦局113地質大隊和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抽調24名技術人員開展應急調查和現場監測預警,啟動了對滑坡體現狀的航測和三維激光掃描調查。此外,還向貴州省相關測繪事業單位下達了應急測繪保障任務,及時獲取詳實的衛星數據。

"

7月23日21時20分許,貴州省水城縣雞場鎮坪地村岔溝組發生山體滑坡,21幢房屋被埋。截至26日13時,滑坡事故遇難人數上升至24人,仍有27人失聯。

因為在醫院陪母親治病而躲過一劫的周小波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26日,他父親、妻子、小兒子、二哥的遺體陸續被搜救出來,此前,8歲的大兒子和大哥已經被救出送醫,但大哥家的大嫂、侄子和侄媳婦三人,二哥家的二嫂和侄子、侄女三人仍舊失聯。26日下午,周小波的大兒子因腿部受傷較嚴重,被用直升機轉運到貴陽醫治,他在現場確認完失聯家屬信息後,也將奔赴貴陽陪兒子治療。他說,家裡十幾口人只剩下幾個人,姐姐已經在回家的路上,將接替他在六盤水市醫院照顧大哥和母親,妻子和小兒子遇難的消息,他還瞞著大兒子。

水城滑坡遇難者家屬:妻子抱著小兒子遺體已找到 瞞著8歲大兒子


救援進展:遇難者人數上升至24人 仍有27人失聯

央視新聞客戶端7月26日發佈消息,據貴陽市消防支隊支隊長李世永介紹,截至7月26日8時,消防救援人員又連夜搜救出5名遇難者遺體,分別為兩名兒童、一名成年女性及一對哺乳期母子。26日0時24分,現場救出一名兒童,1時52分,救出一名女性成年,3時06分,救出一名兒童,4時56分,救出一對哺乳期母子。至此,此次山體滑坡已造成20人遇難。

26日,救援現場陸續發現多具遇難者遺體,9時50分許,現場西側滑坡面發現一名遇難者,11時許,在東側滑坡面新發現一名遇難者,15時42分,埋壓三棟民房的A區(“人”字形滑坡區域的右下側)新發現一名48歲的男性遇難者。

當天16時30分許,央視新聞客戶端發消息稱,截至7月26日13時,通過戶籍核對家屬報案、DNA比對、對倖存者走訪詢問、公安大數據、通信痕跡查證、與倖存者本人電話及視頻核對,進一步確認該滑坡災害區共有戶籍人口22戶77人,外來探親訪友、務工人員8人,共計85人,其中已取得聯繫的在外人員23人,搜救並送醫院救治傷員11人,搜救出遇難人員24人,失聯人員27人。

事故發生後,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周文、副廳長肖才忠連夜分別帶領相關專家第一時間趕赴滑坡現場,實地開展應急調查及監測點佈設工作,科學劃定危險區和安全區。省市縣成立了調查、監測、數據收集及綜合處理四個專家工作小組,明確各小組職責,加強地質災害排查調查和監測預警。同時,緊急從貴州省地礦局113地質大隊和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抽調24名技術人員開展應急調查和現場監測預警,啟動了對滑坡體現狀的航測和三維激光掃描調查。此外,還向貴州省相關測繪事業單位下達了應急測繪保障任務,及時獲取詳實的衛星數據。

水城滑坡遇難者家屬:妻子抱著小兒子遺體已找到 瞞著8歲大兒子


24日,技術保障隊伍立即開展現場飛行,採集影像資料進行事前事後分析對比,形成專題圖及時提供給現場指揮部,為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持。截至25日,已完成對滑坡及周邊區域10餘平方公里的排查工作,除受災人員外,撤離周邊群眾21戶85人。

遇難者家屬:一對母子遇難者被發現時母親抱著不到兩個月大的兒子

26日早上,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遇難者家屬周小波處瞭解到,凌晨4時56分被救出來哺乳期母子就是他的妻子和小兒子。“我接到通知,說我的老婆和孩子被救出來了,大人抱著小孩,兒子現在還不到兩個月大。”

周小波一家六口人,事故發生時,他陪母親在醫院治病,躲過一劫,事故當晚10點多,他8歲的大兒子被救出來,腿部骨折送醫,而他的父親、妻子和小兒子失聯。他說,26日清晨,他已得到通知,他家中失聯的3個人遺體都已經被搜救出來,送往殯儀館了。“我家三兄弟,大哥和二哥家還有人失聯。”

26日16時30分許,周小波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26日11點左右,救援現場在東側滑坡面發現的遇難者就是他的二哥。“現在,我二哥家還有三個人失聯,我二嫂、16歲的侄子和12歲的侄女,我大哥24日凌晨被救出來後一直在六盤水市醫院的ICU,他腎臟有積水,因為我大嫂、侄子和侄媳婦還失聯,對他打擊比較大,醫院給他安排了心理醫生進行心理疏導。”

周小波說,當天,大兒子問他:“媽媽和弟弟哪裡去了?救出來了嗎?”他騙兒子說“媽媽和弟弟被救出來了,已經送回家了”,不敢告訴他媽媽和弟弟已經遇難。“他腿部骨折,傷情比較嚴重,今天(26日)下午3點半左右上了直升飛機,要轉院到貴陽接受治療,現在是下午4點31分,他應該到了。我正在救援現場,確認一下我家還有哪些人沒救出來,晚一點我也要去貴陽陪孩子治療。”

此次滑坡事故發生前幾天,周小波的母親在鎮衛生所檢查出後背長了包,需要做手術,此後,周小波在醫院陪母親,在滑坡發生時躲過一劫。“我媽在鎮衛生所已經開刀劃開了那個包,但醫生髮現不好處理,建議轉到六盤水市醫院,上週五(7月19日)下午轉到市醫院,醫生說得先用7至9天養好傷口再手術,在這期間發生了山體滑坡,家裡多人遇難、失聯,她很傷心,心情很不好,我跟醫生說等我媽情緒穩定些再做手術。”

周小波去貴陽後無暇照顧母親,他說,姐姐在浙江打工,得知家中遭遇山體滑坡,已經回家的路上,26日晚到家將接替他照顧母親和大哥。“家裡原本十幾口人,現在只剩這幾個人,我姐也很難過。她回來,我媽看到多一個親人可能心情也會好一點。”

失聯者家屬:家裡四代人失聯11人 最大80歲最小2歲

31歲的李選向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家四代同堂,從其奶奶、父母到弟弟、侄子,都住在坪地村岔溝組,“奶奶今年80歲了,身體還挺好的,和我爸媽住在滑坡左側半山腰的一棟兩層房屋,緊挨著就是弟弟李選畢一家住的房屋,堂弟李選海一家住在更靠近山腳的下方。但山體滑坡發生後,我們一大家子有11人失聯,都還沒找到,包括80歲的奶奶張乖乖,55歲的爸爸李陽平,53歲的媽媽彭正英,29歲的弟弟李選畢,30歲的弟媳王堅會,9歲的侄女李雅婷,6歲的侄兒李少峰,55歲的伯母王樹梅,23歲的堂弟媳雷小美,分別4歲和2歲的兩個堂侄女李春瑤、李思含。”

今年5月20日,李選向帶著妻子、孩子到縣城打工,主要做臨時工,在坪地村的家人以種地為生。“我們在縣城,滑坡發生時躲過一劫,堂弟李選海當晚送岳父回家,也在雞場鎮,但不在滑坡現場,也逃過了。“當晚聽說家裡發生了滑坡,我才從縣城往回趕,到現場發現房子找不到了,人也找不到了。打過家裡人的電話,沒能打通。上次聯繫家人就在事發前幾天。”

截至26日18時許,李選向還沒等到失聯親屬的消息。在滑坡體對面,他不時望向事故現場的家的位置,但因怕有險情發生,他只能遠遠看著救援人員搜救,等著家人的消息。

(北青報記者 李濤 戴幼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