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

在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一種職業或群體工人——工人,因為忘記,所以,才更應該被關注。這是幾天前,我在寧夏吳忠採訪到的一個工人的故事,是它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某樣東西……

"

在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一種職業或群體工人——工人,因為忘記,所以,才更應該被關注。這是幾天前,我在寧夏吳忠採訪到的一個工人的故事,是它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某樣東西……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關於未來,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平實的崗位帶著平民風格,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完成,但那卻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幾乎沒有任何預設,幾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他們卻覺得沒有什麼能比現實更好。因此,他們的經歷不需要多少深入的考證,更不需要放大細節宣傳鼓吹,時時刻刻都是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不祈求感動別人和這個社會,只求無愧於心。

在電話裡聽聲音,韓在贊很年輕,但見到他的時候,他已是滿頭花髮了。1973年生人,面對自己的顯老,他有些不好意思,告訴我們,他們一線的工人大多都是這個樣子。本來,他計劃把採訪的地點安排在車間,但車間或多或少有些嘈雜,交流起來需要提高嗓門,我們也便只能一起去吳忠儀表辦公樓的一樓大廳。

坐在沙發上,韓在讚的神經似乎繃得很緊,兩手落在兩膝上,腰挺得很直,是一副只有軍人才有的模樣。“我們檢修這塊兒,要不停地在全國各地跑,今天在家裡,接到領導的電話,明天就要出門了。因為這個,我們的幸福彷彿與別人的多少有點區別,不像別人在週末時還可以帶妻子、孩子轉轉,我們不行,工作不定時、不定期,得隨叫隨走,但是,吃了這碗飯,就得把它幹好。”這是韓在贊給我們的簡短的開場白。他是本地人,在吳忠儀表已經工作了20多年了。

"

在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一種職業或群體工人——工人,因為忘記,所以,才更應該被關注。這是幾天前,我在寧夏吳忠採訪到的一個工人的故事,是它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某樣東西……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關於未來,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平實的崗位帶著平民風格,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完成,但那卻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幾乎沒有任何預設,幾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他們卻覺得沒有什麼能比現實更好。因此,他們的經歷不需要多少深入的考證,更不需要放大細節宣傳鼓吹,時時刻刻都是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不祈求感動別人和這個社會,只求無愧於心。

在電話裡聽聲音,韓在贊很年輕,但見到他的時候,他已是滿頭花髮了。1973年生人,面對自己的顯老,他有些不好意思,告訴我們,他們一線的工人大多都是這個樣子。本來,他計劃把採訪的地點安排在車間,但車間或多或少有些嘈雜,交流起來需要提高嗓門,我們也便只能一起去吳忠儀表辦公樓的一樓大廳。

坐在沙發上,韓在讚的神經似乎繃得很緊,兩手落在兩膝上,腰挺得很直,是一副只有軍人才有的模樣。“我們檢修這塊兒,要不停地在全國各地跑,今天在家裡,接到領導的電話,明天就要出門了。因為這個,我們的幸福彷彿與別人的多少有點區別,不像別人在週末時還可以帶妻子、孩子轉轉,我們不行,工作不定時、不定期,得隨叫隨走,但是,吃了這碗飯,就得把它幹好。”這是韓在贊給我們的簡短的開場白。他是本地人,在吳忠儀表已經工作了20多年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我基本上常年在外,到年底才回來,處理一下外出的帳目,過了年就得匆匆地走……沒辦法,單位培養一個人不容易,有時候,家裡有事,也不好意思請假回去,就像在戰場上打仗,突然離開會感覺到少了衝鋒的人,於心不忍。因此,在孝道方面總有些欠缺,咱中國人都講這個。”

韓在贊是山東人,清末民初,爺爺帶著一家人隨著闖關東的隊伍,來到了吉林。那時,東北土匪很多,爺爺揹著一塊冰凍的奶磚趕路,忽然奶磚一下子會碎了,被人開了黑槍。爺爺滾帶爬地跑了回來,因為奶磚死裡逃生。爺爺常說起這個故事,告訴家人活著有多麼幸運和重要。隨後,又帶著一家人從東北到了西北,最終在寧夏立住了足。

韓在贊說著這段歷史,彷彿一直在為祖先點贊,又說著自己的上輩與上上輩名字裡應該有個什麼字,故鄉就在那個字裡,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記憶。不過,他很快話鋒一轉,講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們這個工作其實挺好的,比方說沒有去過北京,結果因為工作到了,感覺真的很好。像我,以前沒有見過大海,因為工作我去了沿海的城市,感覺像得到了一樣免費的好東西那樣。”

"

在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一種職業或群體工人——工人,因為忘記,所以,才更應該被關注。這是幾天前,我在寧夏吳忠採訪到的一個工人的故事,是它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某樣東西……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關於未來,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平實的崗位帶著平民風格,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完成,但那卻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幾乎沒有任何預設,幾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他們卻覺得沒有什麼能比現實更好。因此,他們的經歷不需要多少深入的考證,更不需要放大細節宣傳鼓吹,時時刻刻都是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不祈求感動別人和這個社會,只求無愧於心。

在電話裡聽聲音,韓在贊很年輕,但見到他的時候,他已是滿頭花髮了。1973年生人,面對自己的顯老,他有些不好意思,告訴我們,他們一線的工人大多都是這個樣子。本來,他計劃把採訪的地點安排在車間,但車間或多或少有些嘈雜,交流起來需要提高嗓門,我們也便只能一起去吳忠儀表辦公樓的一樓大廳。

坐在沙發上,韓在讚的神經似乎繃得很緊,兩手落在兩膝上,腰挺得很直,是一副只有軍人才有的模樣。“我們檢修這塊兒,要不停地在全國各地跑,今天在家裡,接到領導的電話,明天就要出門了。因為這個,我們的幸福彷彿與別人的多少有點區別,不像別人在週末時還可以帶妻子、孩子轉轉,我們不行,工作不定時、不定期,得隨叫隨走,但是,吃了這碗飯,就得把它幹好。”這是韓在贊給我們的簡短的開場白。他是本地人,在吳忠儀表已經工作了20多年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我基本上常年在外,到年底才回來,處理一下外出的帳目,過了年就得匆匆地走……沒辦法,單位培養一個人不容易,有時候,家裡有事,也不好意思請假回去,就像在戰場上打仗,突然離開會感覺到少了衝鋒的人,於心不忍。因此,在孝道方面總有些欠缺,咱中國人都講這個。”

韓在贊是山東人,清末民初,爺爺帶著一家人隨著闖關東的隊伍,來到了吉林。那時,東北土匪很多,爺爺揹著一塊冰凍的奶磚趕路,忽然奶磚一下子會碎了,被人開了黑槍。爺爺滾帶爬地跑了回來,因為奶磚死裡逃生。爺爺常說起這個故事,告訴家人活著有多麼幸運和重要。隨後,又帶著一家人從東北到了西北,最終在寧夏立住了足。

韓在贊說著這段歷史,彷彿一直在為祖先點贊,又說著自己的上輩與上上輩名字裡應該有個什麼字,故鄉就在那個字裡,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記憶。不過,他很快話鋒一轉,講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們這個工作其實挺好的,比方說沒有去過北京,結果因為工作到了,感覺真的很好。像我,以前沒有見過大海,因為工作我去了沿海的城市,感覺像得到了一樣免費的好東西那樣。”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幾乎走遍了全國各地,他的工作是與“鐵塊”(閥門)打交道,他說,人們都說水火無情,鐵塊其實也是無情的。韓在贊和工友每天都需要面對“鐵塊”,但“鐵塊”總是一副老模樣,不會說不會笑,更談不上與他們的交流。常常因為趕工程進度,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是早早地起床,幹到很晚才收工,中午累了就在空地上躺一會兒,但他們還是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而韓在贊故事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他本人不願意說出的祕密。

這個祕密韓在贊怎麼也跳不過去。十多年前,妻子忽然與他不辭而別,接著就人間蒸發,沒有了任何消息。他說:“我每到一地,其實都是想看看那裡有沒有她的消息,但一直都沒有得到過,每回都是空空地去,然後,空空地回來。

每每當開一個地方時,韓在贊都會深沉地吸上那裡的幾口空氣,把它們埋在肚子裡,想在被埋的空氣微粒裡找到妻子的信息。他想不通,好好的一個人,咋說沒就沒了。那時候,他的心裡是苦的,甚至還會默默地掉上幾滴眼淚:“哪怕吸有一個簡單的消息,但我卻一直不能不能得到,每到一地只能想像她在那裡,然後用這種方式和她告別。”

"

在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一種職業或群體工人——工人,因為忘記,所以,才更應該被關注。這是幾天前,我在寧夏吳忠採訪到的一個工人的故事,是它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某樣東西……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關於未來,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平實的崗位帶著平民風格,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完成,但那卻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幾乎沒有任何預設,幾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他們卻覺得沒有什麼能比現實更好。因此,他們的經歷不需要多少深入的考證,更不需要放大細節宣傳鼓吹,時時刻刻都是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不祈求感動別人和這個社會,只求無愧於心。

在電話裡聽聲音,韓在贊很年輕,但見到他的時候,他已是滿頭花髮了。1973年生人,面對自己的顯老,他有些不好意思,告訴我們,他們一線的工人大多都是這個樣子。本來,他計劃把採訪的地點安排在車間,但車間或多或少有些嘈雜,交流起來需要提高嗓門,我們也便只能一起去吳忠儀表辦公樓的一樓大廳。

坐在沙發上,韓在讚的神經似乎繃得很緊,兩手落在兩膝上,腰挺得很直,是一副只有軍人才有的模樣。“我們檢修這塊兒,要不停地在全國各地跑,今天在家裡,接到領導的電話,明天就要出門了。因為這個,我們的幸福彷彿與別人的多少有點區別,不像別人在週末時還可以帶妻子、孩子轉轉,我們不行,工作不定時、不定期,得隨叫隨走,但是,吃了這碗飯,就得把它幹好。”這是韓在贊給我們的簡短的開場白。他是本地人,在吳忠儀表已經工作了20多年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我基本上常年在外,到年底才回來,處理一下外出的帳目,過了年就得匆匆地走……沒辦法,單位培養一個人不容易,有時候,家裡有事,也不好意思請假回去,就像在戰場上打仗,突然離開會感覺到少了衝鋒的人,於心不忍。因此,在孝道方面總有些欠缺,咱中國人都講這個。”

韓在贊是山東人,清末民初,爺爺帶著一家人隨著闖關東的隊伍,來到了吉林。那時,東北土匪很多,爺爺揹著一塊冰凍的奶磚趕路,忽然奶磚一下子會碎了,被人開了黑槍。爺爺滾帶爬地跑了回來,因為奶磚死裡逃生。爺爺常說起這個故事,告訴家人活著有多麼幸運和重要。隨後,又帶著一家人從東北到了西北,最終在寧夏立住了足。

韓在贊說著這段歷史,彷彿一直在為祖先點贊,又說著自己的上輩與上上輩名字裡應該有個什麼字,故鄉就在那個字裡,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記憶。不過,他很快話鋒一轉,講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們這個工作其實挺好的,比方說沒有去過北京,結果因為工作到了,感覺真的很好。像我,以前沒有見過大海,因為工作我去了沿海的城市,感覺像得到了一樣免費的好東西那樣。”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幾乎走遍了全國各地,他的工作是與“鐵塊”(閥門)打交道,他說,人們都說水火無情,鐵塊其實也是無情的。韓在贊和工友每天都需要面對“鐵塊”,但“鐵塊”總是一副老模樣,不會說不會笑,更談不上與他們的交流。常常因為趕工程進度,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是早早地起床,幹到很晚才收工,中午累了就在空地上躺一會兒,但他們還是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而韓在贊故事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他本人不願意說出的祕密。

這個祕密韓在贊怎麼也跳不過去。十多年前,妻子忽然與他不辭而別,接著就人間蒸發,沒有了任何消息。他說:“我每到一地,其實都是想看看那裡有沒有她的消息,但一直都沒有得到過,每回都是空空地去,然後,空空地回來。

每每當開一個地方時,韓在贊都會深沉地吸上那裡的幾口空氣,把它們埋在肚子裡,想在被埋的空氣微粒裡找到妻子的信息。他想不通,好好的一個人,咋說沒就沒了。那時候,他的心裡是苦的,甚至還會默默地掉上幾滴眼淚:“哪怕吸有一個簡單的消息,但我卻一直不能不能得到,每到一地只能想像她在那裡,然後用這種方式和她告別。”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因為工作的地方常常是化工廠,遠離市區,特別是在新疆,面對茫茫大戈壁,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要拎著10多公斤的維修工具,從這處閥門到那處冷閥門,一個又一個地走幾十公里的路。他說,那時,他總希望自己拎著的是妻子的消息,沉沉地,能夠讓他興奮和歡呼。但始終在心裡的希望離他卻是那樣的遙遠,又像他面對的“鐵塊”那樣冰冷,他想用時常在用身體暖和它們。因此,他的骨頭總會暴露出一種猶如戈壁頑石般堅硬的孤獨,那也是一個男人的心,一顆顆,碎碎的,被鋪設得一望無際。

工作、念想,這一要都得益於活著,雖然總有那些一絲絲的艱難與憂傷,但韓在贊很滿足。“我們這個職業,高危、高熱,有毒、有害,並不像家裡的自來水管閥,打開就嘩啦啦地流水,壞了,人站在旁邊諒能更換和維修。到高處去維修設備,雖然都有平臺,但有些時候現場,一些設備還在運行當中,閥門都是帶壓的,幾十公斤甚至幾百公斤,要是某個閥門突然冒出來,一瞬間人說沒就沒了。”韓在贊說,“就在幾天前,他特別好的一個老哥,就因為不小心走了。”

當時,他們在格爾木,公司把工人的被分成了兩撥,一撥回寧夏,一撥留守青海。那位老哥被分到了回寧夏的一撥,韓在贊留守。老哥和班長交接工作,去了一個很大的平臺,兩人一前一後,結果班長一回頭,老哥不見了,因為平臺有安全隱患,從17米的高空上,連板帶人都掉下去了。

"

在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一種職業或群體工人——工人,因為忘記,所以,才更應該被關注。這是幾天前,我在寧夏吳忠採訪到的一個工人的故事,是它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某樣東西……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關於未來,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平實的崗位帶著平民風格,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完成,但那卻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幾乎沒有任何預設,幾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他們卻覺得沒有什麼能比現實更好。因此,他們的經歷不需要多少深入的考證,更不需要放大細節宣傳鼓吹,時時刻刻都是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不祈求感動別人和這個社會,只求無愧於心。

在電話裡聽聲音,韓在贊很年輕,但見到他的時候,他已是滿頭花髮了。1973年生人,面對自己的顯老,他有些不好意思,告訴我們,他們一線的工人大多都是這個樣子。本來,他計劃把採訪的地點安排在車間,但車間或多或少有些嘈雜,交流起來需要提高嗓門,我們也便只能一起去吳忠儀表辦公樓的一樓大廳。

坐在沙發上,韓在讚的神經似乎繃得很緊,兩手落在兩膝上,腰挺得很直,是一副只有軍人才有的模樣。“我們檢修這塊兒,要不停地在全國各地跑,今天在家裡,接到領導的電話,明天就要出門了。因為這個,我們的幸福彷彿與別人的多少有點區別,不像別人在週末時還可以帶妻子、孩子轉轉,我們不行,工作不定時、不定期,得隨叫隨走,但是,吃了這碗飯,就得把它幹好。”這是韓在贊給我們的簡短的開場白。他是本地人,在吳忠儀表已經工作了20多年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我基本上常年在外,到年底才回來,處理一下外出的帳目,過了年就得匆匆地走……沒辦法,單位培養一個人不容易,有時候,家裡有事,也不好意思請假回去,就像在戰場上打仗,突然離開會感覺到少了衝鋒的人,於心不忍。因此,在孝道方面總有些欠缺,咱中國人都講這個。”

韓在贊是山東人,清末民初,爺爺帶著一家人隨著闖關東的隊伍,來到了吉林。那時,東北土匪很多,爺爺揹著一塊冰凍的奶磚趕路,忽然奶磚一下子會碎了,被人開了黑槍。爺爺滾帶爬地跑了回來,因為奶磚死裡逃生。爺爺常說起這個故事,告訴家人活著有多麼幸運和重要。隨後,又帶著一家人從東北到了西北,最終在寧夏立住了足。

韓在贊說著這段歷史,彷彿一直在為祖先點贊,又說著自己的上輩與上上輩名字裡應該有個什麼字,故鄉就在那個字裡,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記憶。不過,他很快話鋒一轉,講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們這個工作其實挺好的,比方說沒有去過北京,結果因為工作到了,感覺真的很好。像我,以前沒有見過大海,因為工作我去了沿海的城市,感覺像得到了一樣免費的好東西那樣。”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幾乎走遍了全國各地,他的工作是與“鐵塊”(閥門)打交道,他說,人們都說水火無情,鐵塊其實也是無情的。韓在贊和工友每天都需要面對“鐵塊”,但“鐵塊”總是一副老模樣,不會說不會笑,更談不上與他們的交流。常常因為趕工程進度,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是早早地起床,幹到很晚才收工,中午累了就在空地上躺一會兒,但他們還是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而韓在贊故事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他本人不願意說出的祕密。

這個祕密韓在贊怎麼也跳不過去。十多年前,妻子忽然與他不辭而別,接著就人間蒸發,沒有了任何消息。他說:“我每到一地,其實都是想看看那裡有沒有她的消息,但一直都沒有得到過,每回都是空空地去,然後,空空地回來。

每每當開一個地方時,韓在贊都會深沉地吸上那裡的幾口空氣,把它們埋在肚子裡,想在被埋的空氣微粒裡找到妻子的信息。他想不通,好好的一個人,咋說沒就沒了。那時候,他的心裡是苦的,甚至還會默默地掉上幾滴眼淚:“哪怕吸有一個簡單的消息,但我卻一直不能不能得到,每到一地只能想像她在那裡,然後用這種方式和她告別。”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因為工作的地方常常是化工廠,遠離市區,特別是在新疆,面對茫茫大戈壁,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要拎著10多公斤的維修工具,從這處閥門到那處冷閥門,一個又一個地走幾十公里的路。他說,那時,他總希望自己拎著的是妻子的消息,沉沉地,能夠讓他興奮和歡呼。但始終在心裡的希望離他卻是那樣的遙遠,又像他面對的“鐵塊”那樣冰冷,他想用時常在用身體暖和它們。因此,他的骨頭總會暴露出一種猶如戈壁頑石般堅硬的孤獨,那也是一個男人的心,一顆顆,碎碎的,被鋪設得一望無際。

工作、念想,這一要都得益於活著,雖然總有那些一絲絲的艱難與憂傷,但韓在贊很滿足。“我們這個職業,高危、高熱,有毒、有害,並不像家裡的自來水管閥,打開就嘩啦啦地流水,壞了,人站在旁邊諒能更換和維修。到高處去維修設備,雖然都有平臺,但有些時候現場,一些設備還在運行當中,閥門都是帶壓的,幾十公斤甚至幾百公斤,要是某個閥門突然冒出來,一瞬間人說沒就沒了。”韓在贊說,“就在幾天前,他特別好的一個老哥,就因為不小心走了。”

當時,他們在格爾木,公司把工人的被分成了兩撥,一撥回寧夏,一撥留守青海。那位老哥被分到了回寧夏的一撥,韓在贊留守。老哥和班長交接工作,去了一個很大的平臺,兩人一前一後,結果班長一回頭,老哥不見了,因為平臺有安全隱患,從17米的高空上,連板帶人都掉下去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說,老哥是當過兵的,平時很樂觀、很開朗,長得高高大大,工作也非常認真,正月初六他們一起出門時,坐在車上還有說有笑的,說老婆說孩子的事情。當時,老婆和孩子來到廠門前送老哥,大包小包地拎著吃的東西,結果沒想到這一送就成了永別。韓在贊說,再有兩天的時間老哥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

事故發生後,老哥的母親趕到了格爾木,70多歲的人了,就那麼一個兒子,住在招待成所裡,三天都沒敢出來,怕見到兒子的屍體。“老哥與他和同住一個房間的董哥關係特別貼,一年四季,他兩人走到哪兒就搭檔到哪兒,無話不談,甚至還當著其他人面開玩笑說,他們在一起睡覺的時間要比和老婆的長。這是玩笑,也是實話,我們一年四季陪夫人的時間就那麼短短几天。有什麼工作能讓陪老婆的時間比陪同事的時間長呢?這可能就是我們了。”

平凡的崗位不但能讓感動,也會讓人肅然起敬。“早晨,我在那兒幹活,他還過來打了把手,當時,我們還不知道,等到晚上去看時,1.8米的個頭已經冰涼冰涼了。”韓在贊說。萬物在時空中靜默,但城市還不斷咆腳,忽然地,韓在贊想遇見點什麼,但一個故人卻永遠地在這裡歇腳了,成了永遠的停留,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落魄。

"

在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一種職業或群體工人——工人,因為忘記,所以,才更應該被關注。這是幾天前,我在寧夏吳忠採訪到的一個工人的故事,是它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某樣東西……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關於未來,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平實的崗位帶著平民風格,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完成,但那卻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幾乎沒有任何預設,幾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他們卻覺得沒有什麼能比現實更好。因此,他們的經歷不需要多少深入的考證,更不需要放大細節宣傳鼓吹,時時刻刻都是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不祈求感動別人和這個社會,只求無愧於心。

在電話裡聽聲音,韓在贊很年輕,但見到他的時候,他已是滿頭花髮了。1973年生人,面對自己的顯老,他有些不好意思,告訴我們,他們一線的工人大多都是這個樣子。本來,他計劃把採訪的地點安排在車間,但車間或多或少有些嘈雜,交流起來需要提高嗓門,我們也便只能一起去吳忠儀表辦公樓的一樓大廳。

坐在沙發上,韓在讚的神經似乎繃得很緊,兩手落在兩膝上,腰挺得很直,是一副只有軍人才有的模樣。“我們檢修這塊兒,要不停地在全國各地跑,今天在家裡,接到領導的電話,明天就要出門了。因為這個,我們的幸福彷彿與別人的多少有點區別,不像別人在週末時還可以帶妻子、孩子轉轉,我們不行,工作不定時、不定期,得隨叫隨走,但是,吃了這碗飯,就得把它幹好。”這是韓在贊給我們的簡短的開場白。他是本地人,在吳忠儀表已經工作了20多年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我基本上常年在外,到年底才回來,處理一下外出的帳目,過了年就得匆匆地走……沒辦法,單位培養一個人不容易,有時候,家裡有事,也不好意思請假回去,就像在戰場上打仗,突然離開會感覺到少了衝鋒的人,於心不忍。因此,在孝道方面總有些欠缺,咱中國人都講這個。”

韓在贊是山東人,清末民初,爺爺帶著一家人隨著闖關東的隊伍,來到了吉林。那時,東北土匪很多,爺爺揹著一塊冰凍的奶磚趕路,忽然奶磚一下子會碎了,被人開了黑槍。爺爺滾帶爬地跑了回來,因為奶磚死裡逃生。爺爺常說起這個故事,告訴家人活著有多麼幸運和重要。隨後,又帶著一家人從東北到了西北,最終在寧夏立住了足。

韓在贊說著這段歷史,彷彿一直在為祖先點贊,又說著自己的上輩與上上輩名字裡應該有個什麼字,故鄉就在那個字裡,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記憶。不過,他很快話鋒一轉,講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們這個工作其實挺好的,比方說沒有去過北京,結果因為工作到了,感覺真的很好。像我,以前沒有見過大海,因為工作我去了沿海的城市,感覺像得到了一樣免費的好東西那樣。”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幾乎走遍了全國各地,他的工作是與“鐵塊”(閥門)打交道,他說,人們都說水火無情,鐵塊其實也是無情的。韓在贊和工友每天都需要面對“鐵塊”,但“鐵塊”總是一副老模樣,不會說不會笑,更談不上與他們的交流。常常因為趕工程進度,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是早早地起床,幹到很晚才收工,中午累了就在空地上躺一會兒,但他們還是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而韓在贊故事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他本人不願意說出的祕密。

這個祕密韓在贊怎麼也跳不過去。十多年前,妻子忽然與他不辭而別,接著就人間蒸發,沒有了任何消息。他說:“我每到一地,其實都是想看看那裡有沒有她的消息,但一直都沒有得到過,每回都是空空地去,然後,空空地回來。

每每當開一個地方時,韓在贊都會深沉地吸上那裡的幾口空氣,把它們埋在肚子裡,想在被埋的空氣微粒裡找到妻子的信息。他想不通,好好的一個人,咋說沒就沒了。那時候,他的心裡是苦的,甚至還會默默地掉上幾滴眼淚:“哪怕吸有一個簡單的消息,但我卻一直不能不能得到,每到一地只能想像她在那裡,然後用這種方式和她告別。”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因為工作的地方常常是化工廠,遠離市區,特別是在新疆,面對茫茫大戈壁,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要拎著10多公斤的維修工具,從這處閥門到那處冷閥門,一個又一個地走幾十公里的路。他說,那時,他總希望自己拎著的是妻子的消息,沉沉地,能夠讓他興奮和歡呼。但始終在心裡的希望離他卻是那樣的遙遠,又像他面對的“鐵塊”那樣冰冷,他想用時常在用身體暖和它們。因此,他的骨頭總會暴露出一種猶如戈壁頑石般堅硬的孤獨,那也是一個男人的心,一顆顆,碎碎的,被鋪設得一望無際。

工作、念想,這一要都得益於活著,雖然總有那些一絲絲的艱難與憂傷,但韓在贊很滿足。“我們這個職業,高危、高熱,有毒、有害,並不像家裡的自來水管閥,打開就嘩啦啦地流水,壞了,人站在旁邊諒能更換和維修。到高處去維修設備,雖然都有平臺,但有些時候現場,一些設備還在運行當中,閥門都是帶壓的,幾十公斤甚至幾百公斤,要是某個閥門突然冒出來,一瞬間人說沒就沒了。”韓在贊說,“就在幾天前,他特別好的一個老哥,就因為不小心走了。”

當時,他們在格爾木,公司把工人的被分成了兩撥,一撥回寧夏,一撥留守青海。那位老哥被分到了回寧夏的一撥,韓在贊留守。老哥和班長交接工作,去了一個很大的平臺,兩人一前一後,結果班長一回頭,老哥不見了,因為平臺有安全隱患,從17米的高空上,連板帶人都掉下去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說,老哥是當過兵的,平時很樂觀、很開朗,長得高高大大,工作也非常認真,正月初六他們一起出門時,坐在車上還有說有笑的,說老婆說孩子的事情。當時,老婆和孩子來到廠門前送老哥,大包小包地拎著吃的東西,結果沒想到這一送就成了永別。韓在贊說,再有兩天的時間老哥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

事故發生後,老哥的母親趕到了格爾木,70多歲的人了,就那麼一個兒子,住在招待成所裡,三天都沒敢出來,怕見到兒子的屍體。“老哥與他和同住一個房間的董哥關係特別貼,一年四季,他兩人走到哪兒就搭檔到哪兒,無話不談,甚至還當著其他人面開玩笑說,他們在一起睡覺的時間要比和老婆的長。這是玩笑,也是實話,我們一年四季陪夫人的時間就那麼短短几天。有什麼工作能讓陪老婆的時間比陪同事的時間長呢?這可能就是我們了。”

平凡的崗位不但能讓感動,也會讓人肅然起敬。“早晨,我在那兒幹活,他還過來打了把手,當時,我們還不知道,等到晚上去看時,1.8米的個頭已經冰涼冰涼了。”韓在贊說。萬物在時空中靜默,但城市還不斷咆腳,忽然地,韓在贊想遇見點什麼,但一個故人卻永遠地在這裡歇腳了,成了永遠的停留,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落魄。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隨後,韓在贊說到了父親,“人老了,總希望兒女陪在自己的身邊,但我們因為工作把這個事情給弄反了。每次回來,父母總是做些好吃的,叫我們過去……我是在某一天裡忽然就發現父母老了,滿頭白髮了,而昨天他們分明還很年輕。”

“那次,我維修回來,父親還好好的,有天晚上忽然不行了……我們叫他,他已經應不了了,身體有些超常規的發燙,在我的懷裡迷迷瞪瞪地走了……後來,母親告訴我,父親年輕的時候,不但會跳舞還會滑冰,甚至能識譜會唱歌,但是,我卻不知道這些,只有在父親走後想他年輕時瀟灑的模樣了。”講述這些給我們時,這位質樸的西北漢子已經泣不成聲了。

父親是在吉林出生的,韓在贊說,以後,他再到吉林,就覺得那裡充滿了父親的氣息。有一回,他到了一座山上,在一片樹林裡看到陽光斜射下來,有種霧氣騰騰的感覺,他忽然覺得童年的父親像是在陽光裡活蹦亂跳。

父親就這樣活到在了韓在贊看到的那束陽光和那團霧氣裡,韓在讚的心在激烈而又溫情地跳動著,這使他把吉林的城市讀成了父親,每一條街道,每一條小巷,甚至一棵樹、一株草。日光如金,漫過枝葉,心房分明被瞬間照亮,開滿了鮮花,花香誘人沉醉,像是人間唯一被逐漸變大。

"

在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一種職業或群體工人——工人,因為忘記,所以,才更應該被關注。這是幾天前,我在寧夏吳忠採訪到的一個工人的故事,是它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某樣東西……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關於未來,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平實的崗位帶著平民風格,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完成,但那卻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幾乎沒有任何預設,幾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他們卻覺得沒有什麼能比現實更好。因此,他們的經歷不需要多少深入的考證,更不需要放大細節宣傳鼓吹,時時刻刻都是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不祈求感動別人和這個社會,只求無愧於心。

在電話裡聽聲音,韓在贊很年輕,但見到他的時候,他已是滿頭花髮了。1973年生人,面對自己的顯老,他有些不好意思,告訴我們,他們一線的工人大多都是這個樣子。本來,他計劃把採訪的地點安排在車間,但車間或多或少有些嘈雜,交流起來需要提高嗓門,我們也便只能一起去吳忠儀表辦公樓的一樓大廳。

坐在沙發上,韓在讚的神經似乎繃得很緊,兩手落在兩膝上,腰挺得很直,是一副只有軍人才有的模樣。“我們檢修這塊兒,要不停地在全國各地跑,今天在家裡,接到領導的電話,明天就要出門了。因為這個,我們的幸福彷彿與別人的多少有點區別,不像別人在週末時還可以帶妻子、孩子轉轉,我們不行,工作不定時、不定期,得隨叫隨走,但是,吃了這碗飯,就得把它幹好。”這是韓在贊給我們的簡短的開場白。他是本地人,在吳忠儀表已經工作了20多年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我基本上常年在外,到年底才回來,處理一下外出的帳目,過了年就得匆匆地走……沒辦法,單位培養一個人不容易,有時候,家裡有事,也不好意思請假回去,就像在戰場上打仗,突然離開會感覺到少了衝鋒的人,於心不忍。因此,在孝道方面總有些欠缺,咱中國人都講這個。”

韓在贊是山東人,清末民初,爺爺帶著一家人隨著闖關東的隊伍,來到了吉林。那時,東北土匪很多,爺爺揹著一塊冰凍的奶磚趕路,忽然奶磚一下子會碎了,被人開了黑槍。爺爺滾帶爬地跑了回來,因為奶磚死裡逃生。爺爺常說起這個故事,告訴家人活著有多麼幸運和重要。隨後,又帶著一家人從東北到了西北,最終在寧夏立住了足。

韓在贊說著這段歷史,彷彿一直在為祖先點贊,又說著自己的上輩與上上輩名字裡應該有個什麼字,故鄉就在那個字裡,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記憶。不過,他很快話鋒一轉,講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們這個工作其實挺好的,比方說沒有去過北京,結果因為工作到了,感覺真的很好。像我,以前沒有見過大海,因為工作我去了沿海的城市,感覺像得到了一樣免費的好東西那樣。”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幾乎走遍了全國各地,他的工作是與“鐵塊”(閥門)打交道,他說,人們都說水火無情,鐵塊其實也是無情的。韓在贊和工友每天都需要面對“鐵塊”,但“鐵塊”總是一副老模樣,不會說不會笑,更談不上與他們的交流。常常因為趕工程進度,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是早早地起床,幹到很晚才收工,中午累了就在空地上躺一會兒,但他們還是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而韓在贊故事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他本人不願意說出的祕密。

這個祕密韓在贊怎麼也跳不過去。十多年前,妻子忽然與他不辭而別,接著就人間蒸發,沒有了任何消息。他說:“我每到一地,其實都是想看看那裡有沒有她的消息,但一直都沒有得到過,每回都是空空地去,然後,空空地回來。

每每當開一個地方時,韓在贊都會深沉地吸上那裡的幾口空氣,把它們埋在肚子裡,想在被埋的空氣微粒裡找到妻子的信息。他想不通,好好的一個人,咋說沒就沒了。那時候,他的心裡是苦的,甚至還會默默地掉上幾滴眼淚:“哪怕吸有一個簡單的消息,但我卻一直不能不能得到,每到一地只能想像她在那裡,然後用這種方式和她告別。”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因為工作的地方常常是化工廠,遠離市區,特別是在新疆,面對茫茫大戈壁,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要拎著10多公斤的維修工具,從這處閥門到那處冷閥門,一個又一個地走幾十公里的路。他說,那時,他總希望自己拎著的是妻子的消息,沉沉地,能夠讓他興奮和歡呼。但始終在心裡的希望離他卻是那樣的遙遠,又像他面對的“鐵塊”那樣冰冷,他想用時常在用身體暖和它們。因此,他的骨頭總會暴露出一種猶如戈壁頑石般堅硬的孤獨,那也是一個男人的心,一顆顆,碎碎的,被鋪設得一望無際。

工作、念想,這一要都得益於活著,雖然總有那些一絲絲的艱難與憂傷,但韓在贊很滿足。“我們這個職業,高危、高熱,有毒、有害,並不像家裡的自來水管閥,打開就嘩啦啦地流水,壞了,人站在旁邊諒能更換和維修。到高處去維修設備,雖然都有平臺,但有些時候現場,一些設備還在運行當中,閥門都是帶壓的,幾十公斤甚至幾百公斤,要是某個閥門突然冒出來,一瞬間人說沒就沒了。”韓在贊說,“就在幾天前,他特別好的一個老哥,就因為不小心走了。”

當時,他們在格爾木,公司把工人的被分成了兩撥,一撥回寧夏,一撥留守青海。那位老哥被分到了回寧夏的一撥,韓在贊留守。老哥和班長交接工作,去了一個很大的平臺,兩人一前一後,結果班長一回頭,老哥不見了,因為平臺有安全隱患,從17米的高空上,連板帶人都掉下去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說,老哥是當過兵的,平時很樂觀、很開朗,長得高高大大,工作也非常認真,正月初六他們一起出門時,坐在車上還有說有笑的,說老婆說孩子的事情。當時,老婆和孩子來到廠門前送老哥,大包小包地拎著吃的東西,結果沒想到這一送就成了永別。韓在贊說,再有兩天的時間老哥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

事故發生後,老哥的母親趕到了格爾木,70多歲的人了,就那麼一個兒子,住在招待成所裡,三天都沒敢出來,怕見到兒子的屍體。“老哥與他和同住一個房間的董哥關係特別貼,一年四季,他兩人走到哪兒就搭檔到哪兒,無話不談,甚至還當著其他人面開玩笑說,他們在一起睡覺的時間要比和老婆的長。這是玩笑,也是實話,我們一年四季陪夫人的時間就那麼短短几天。有什麼工作能讓陪老婆的時間比陪同事的時間長呢?這可能就是我們了。”

平凡的崗位不但能讓感動,也會讓人肅然起敬。“早晨,我在那兒幹活,他還過來打了把手,當時,我們還不知道,等到晚上去看時,1.8米的個頭已經冰涼冰涼了。”韓在贊說。萬物在時空中靜默,但城市還不斷咆腳,忽然地,韓在贊想遇見點什麼,但一個故人卻永遠地在這裡歇腳了,成了永遠的停留,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落魄。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隨後,韓在贊說到了父親,“人老了,總希望兒女陪在自己的身邊,但我們因為工作把這個事情給弄反了。每次回來,父母總是做些好吃的,叫我們過去……我是在某一天裡忽然就發現父母老了,滿頭白髮了,而昨天他們分明還很年輕。”

“那次,我維修回來,父親還好好的,有天晚上忽然不行了……我們叫他,他已經應不了了,身體有些超常規的發燙,在我的懷裡迷迷瞪瞪地走了……後來,母親告訴我,父親年輕的時候,不但會跳舞還會滑冰,甚至能識譜會唱歌,但是,我卻不知道這些,只有在父親走後想他年輕時瀟灑的模樣了。”講述這些給我們時,這位質樸的西北漢子已經泣不成聲了。

父親是在吉林出生的,韓在贊說,以後,他再到吉林,就覺得那裡充滿了父親的氣息。有一回,他到了一座山上,在一片樹林裡看到陽光斜射下來,有種霧氣騰騰的感覺,他忽然覺得童年的父親像是在陽光裡活蹦亂跳。

父親就這樣活到在了韓在贊看到的那束陽光和那團霧氣裡,韓在讚的心在激烈而又溫情地跳動著,這使他把吉林的城市讀成了父親,每一條街道,每一條小巷,甚至一棵樹、一株草。日光如金,漫過枝葉,心房分明被瞬間照亮,開滿了鮮花,花香誘人沉醉,像是人間唯一被逐漸變大。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想到自己小時候,被父親用自行車帶著,去青銅峽、永寧、銀川等地“滿世界地轉”。“當時,父親的年齡應該和我差不多,父親彷彿有著使不完地勁兒,永遠不累,而我現在已是到了騎自行車都吃力的年齡,像父親那樣恐怕不行了。”

父親很遠也很近,血緣的關係就在韓在讚的心裡是個始終的存在,同時又用生命的經歷把吉林與兩地寧夏連接在了一起,讓韓在贊心裡不再有漫漫長路,而是密密麻麻的腳印,一枚枚地,拓得那麼結實而且具備溫度,像父親在他懷裡離開時的那燙燙的體溫。

“父親和我一樣是工人,是吳忠一家配件廠的職工,不過10多年前倒閉了,父親在那裡當了大半輩子的勞模,他總說爺爺當年因為奶磚撿了一條命,我們家能夠一路活到現在,已經是很幸運的了……人都有經歷生死的時候,只有輪到自己頭上才會知道有多麼不容易,父親走後的第二天,單位領導打來電話要我去上班,我告訴領導父親走了……”韓在贊說。

"

在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一種職業或群體工人——工人,因為忘記,所以,才更應該被關注。這是幾天前,我在寧夏吳忠採訪到的一個工人的故事,是它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某樣東西……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關於未來,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平實的崗位帶著平民風格,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完成,但那卻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幾乎沒有任何預設,幾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他們卻覺得沒有什麼能比現實更好。因此,他們的經歷不需要多少深入的考證,更不需要放大細節宣傳鼓吹,時時刻刻都是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不祈求感動別人和這個社會,只求無愧於心。

在電話裡聽聲音,韓在贊很年輕,但見到他的時候,他已是滿頭花髮了。1973年生人,面對自己的顯老,他有些不好意思,告訴我們,他們一線的工人大多都是這個樣子。本來,他計劃把採訪的地點安排在車間,但車間或多或少有些嘈雜,交流起來需要提高嗓門,我們也便只能一起去吳忠儀表辦公樓的一樓大廳。

坐在沙發上,韓在讚的神經似乎繃得很緊,兩手落在兩膝上,腰挺得很直,是一副只有軍人才有的模樣。“我們檢修這塊兒,要不停地在全國各地跑,今天在家裡,接到領導的電話,明天就要出門了。因為這個,我們的幸福彷彿與別人的多少有點區別,不像別人在週末時還可以帶妻子、孩子轉轉,我們不行,工作不定時、不定期,得隨叫隨走,但是,吃了這碗飯,就得把它幹好。”這是韓在贊給我們的簡短的開場白。他是本地人,在吳忠儀表已經工作了20多年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我基本上常年在外,到年底才回來,處理一下外出的帳目,過了年就得匆匆地走……沒辦法,單位培養一個人不容易,有時候,家裡有事,也不好意思請假回去,就像在戰場上打仗,突然離開會感覺到少了衝鋒的人,於心不忍。因此,在孝道方面總有些欠缺,咱中國人都講這個。”

韓在贊是山東人,清末民初,爺爺帶著一家人隨著闖關東的隊伍,來到了吉林。那時,東北土匪很多,爺爺揹著一塊冰凍的奶磚趕路,忽然奶磚一下子會碎了,被人開了黑槍。爺爺滾帶爬地跑了回來,因為奶磚死裡逃生。爺爺常說起這個故事,告訴家人活著有多麼幸運和重要。隨後,又帶著一家人從東北到了西北,最終在寧夏立住了足。

韓在贊說著這段歷史,彷彿一直在為祖先點贊,又說著自己的上輩與上上輩名字裡應該有個什麼字,故鄉就在那個字裡,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記憶。不過,他很快話鋒一轉,講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們這個工作其實挺好的,比方說沒有去過北京,結果因為工作到了,感覺真的很好。像我,以前沒有見過大海,因為工作我去了沿海的城市,感覺像得到了一樣免費的好東西那樣。”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幾乎走遍了全國各地,他的工作是與“鐵塊”(閥門)打交道,他說,人們都說水火無情,鐵塊其實也是無情的。韓在贊和工友每天都需要面對“鐵塊”,但“鐵塊”總是一副老模樣,不會說不會笑,更談不上與他們的交流。常常因為趕工程進度,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是早早地起床,幹到很晚才收工,中午累了就在空地上躺一會兒,但他們還是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而韓在贊故事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他本人不願意說出的祕密。

這個祕密韓在贊怎麼也跳不過去。十多年前,妻子忽然與他不辭而別,接著就人間蒸發,沒有了任何消息。他說:“我每到一地,其實都是想看看那裡有沒有她的消息,但一直都沒有得到過,每回都是空空地去,然後,空空地回來。

每每當開一個地方時,韓在贊都會深沉地吸上那裡的幾口空氣,把它們埋在肚子裡,想在被埋的空氣微粒裡找到妻子的信息。他想不通,好好的一個人,咋說沒就沒了。那時候,他的心裡是苦的,甚至還會默默地掉上幾滴眼淚:“哪怕吸有一個簡單的消息,但我卻一直不能不能得到,每到一地只能想像她在那裡,然後用這種方式和她告別。”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因為工作的地方常常是化工廠,遠離市區,特別是在新疆,面對茫茫大戈壁,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要拎著10多公斤的維修工具,從這處閥門到那處冷閥門,一個又一個地走幾十公里的路。他說,那時,他總希望自己拎著的是妻子的消息,沉沉地,能夠讓他興奮和歡呼。但始終在心裡的希望離他卻是那樣的遙遠,又像他面對的“鐵塊”那樣冰冷,他想用時常在用身體暖和它們。因此,他的骨頭總會暴露出一種猶如戈壁頑石般堅硬的孤獨,那也是一個男人的心,一顆顆,碎碎的,被鋪設得一望無際。

工作、念想,這一要都得益於活著,雖然總有那些一絲絲的艱難與憂傷,但韓在贊很滿足。“我們這個職業,高危、高熱,有毒、有害,並不像家裡的自來水管閥,打開就嘩啦啦地流水,壞了,人站在旁邊諒能更換和維修。到高處去維修設備,雖然都有平臺,但有些時候現場,一些設備還在運行當中,閥門都是帶壓的,幾十公斤甚至幾百公斤,要是某個閥門突然冒出來,一瞬間人說沒就沒了。”韓在贊說,“就在幾天前,他特別好的一個老哥,就因為不小心走了。”

當時,他們在格爾木,公司把工人的被分成了兩撥,一撥回寧夏,一撥留守青海。那位老哥被分到了回寧夏的一撥,韓在贊留守。老哥和班長交接工作,去了一個很大的平臺,兩人一前一後,結果班長一回頭,老哥不見了,因為平臺有安全隱患,從17米的高空上,連板帶人都掉下去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說,老哥是當過兵的,平時很樂觀、很開朗,長得高高大大,工作也非常認真,正月初六他們一起出門時,坐在車上還有說有笑的,說老婆說孩子的事情。當時,老婆和孩子來到廠門前送老哥,大包小包地拎著吃的東西,結果沒想到這一送就成了永別。韓在贊說,再有兩天的時間老哥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

事故發生後,老哥的母親趕到了格爾木,70多歲的人了,就那麼一個兒子,住在招待成所裡,三天都沒敢出來,怕見到兒子的屍體。“老哥與他和同住一個房間的董哥關係特別貼,一年四季,他兩人走到哪兒就搭檔到哪兒,無話不談,甚至還當著其他人面開玩笑說,他們在一起睡覺的時間要比和老婆的長。這是玩笑,也是實話,我們一年四季陪夫人的時間就那麼短短几天。有什麼工作能讓陪老婆的時間比陪同事的時間長呢?這可能就是我們了。”

平凡的崗位不但能讓感動,也會讓人肅然起敬。“早晨,我在那兒幹活,他還過來打了把手,當時,我們還不知道,等到晚上去看時,1.8米的個頭已經冰涼冰涼了。”韓在贊說。萬物在時空中靜默,但城市還不斷咆腳,忽然地,韓在贊想遇見點什麼,但一個故人卻永遠地在這裡歇腳了,成了永遠的停留,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落魄。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隨後,韓在贊說到了父親,“人老了,總希望兒女陪在自己的身邊,但我們因為工作把這個事情給弄反了。每次回來,父母總是做些好吃的,叫我們過去……我是在某一天裡忽然就發現父母老了,滿頭白髮了,而昨天他們分明還很年輕。”

“那次,我維修回來,父親還好好的,有天晚上忽然不行了……我們叫他,他已經應不了了,身體有些超常規的發燙,在我的懷裡迷迷瞪瞪地走了……後來,母親告訴我,父親年輕的時候,不但會跳舞還會滑冰,甚至能識譜會唱歌,但是,我卻不知道這些,只有在父親走後想他年輕時瀟灑的模樣了。”講述這些給我們時,這位質樸的西北漢子已經泣不成聲了。

父親是在吉林出生的,韓在贊說,以後,他再到吉林,就覺得那裡充滿了父親的氣息。有一回,他到了一座山上,在一片樹林裡看到陽光斜射下來,有種霧氣騰騰的感覺,他忽然覺得童年的父親像是在陽光裡活蹦亂跳。

父親就這樣活到在了韓在贊看到的那束陽光和那團霧氣裡,韓在讚的心在激烈而又溫情地跳動著,這使他把吉林的城市讀成了父親,每一條街道,每一條小巷,甚至一棵樹、一株草。日光如金,漫過枝葉,心房分明被瞬間照亮,開滿了鮮花,花香誘人沉醉,像是人間唯一被逐漸變大。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想到自己小時候,被父親用自行車帶著,去青銅峽、永寧、銀川等地“滿世界地轉”。“當時,父親的年齡應該和我差不多,父親彷彿有著使不完地勁兒,永遠不累,而我現在已是到了騎自行車都吃力的年齡,像父親那樣恐怕不行了。”

父親很遠也很近,血緣的關係就在韓在讚的心裡是個始終的存在,同時又用生命的經歷把吉林與兩地寧夏連接在了一起,讓韓在贊心裡不再有漫漫長路,而是密密麻麻的腳印,一枚枚地,拓得那麼結實而且具備溫度,像父親在他懷裡離開時的那燙燙的體溫。

“父親和我一樣是工人,是吳忠一家配件廠的職工,不過10多年前倒閉了,父親在那裡當了大半輩子的勞模,他總說爺爺當年因為奶磚撿了一條命,我們家能夠一路活到現在,已經是很幸運的了……人都有經歷生死的時候,只有輪到自己頭上才會知道有多麼不容易,父親走後的第二天,單位領導打來電話要我去上班,我告訴領導父親走了……”韓在贊說。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工作,赤峰。

現在的交通非常發達,準備去赤峰時,韓在贊在手機上隨便翻了一下,才發現沒有從寧夏直達赤峰的車,就打電話到對方企業,對方告訴他,先到北京,然後再拼車。由北京到赤峰,韓在贊與幾個陌生人一起拼了輛車,快到春節了,一路上全是雪,感覺挺危險的。

到了赤峰,對方企業的招待所收費有些貴,每天300多元,韓在贊一天200多元補助,一算還不夠貼的,就住在了企業對面有以前施工留下的彩鋼房,設施簡陋,但收費只有七八十元,很合算。第二天一大早,韓在贊去方便,但看到衛生間很髒,沒進去,心想是小解,還不如在外面隨便找個地方,結果剛走出幾十米,忽然就自己被凍住了。

以前,韓在贊在網上看到像東北一些地方發生過這種情況,人小解把尿給凍住了,他想,不就麼一會兒嗎?不會吧!寒冷把他給“嚇”了回來,要知道西北人不怕冷的。進屋後,一問老闆,才知道氣溫已是零下30多度,而在寧夏是沒有這種概念的,冬天氣溫最低的時候也就零下20多度。

雖然走的時候,也穿了棉衣棉鞋,但打開行李箱已經沒有更多的用來防寒的衣物。韓在贊有個有個習慣,出門時帶一張床單、一個枕套,就將床單裹在身上、枕套圍在脖子上,又將多帶的兩雙襪子套在了腳上,老闆看到他滑稽的樣子,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

在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一種職業或群體工人——工人,因為忘記,所以,才更應該被關注。這是幾天前,我在寧夏吳忠採訪到的一個工人的故事,是它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某樣東西……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關於未來,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平實的崗位帶著平民風格,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完成,但那卻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幾乎沒有任何預設,幾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他們卻覺得沒有什麼能比現實更好。因此,他們的經歷不需要多少深入的考證,更不需要放大細節宣傳鼓吹,時時刻刻都是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不祈求感動別人和這個社會,只求無愧於心。

在電話裡聽聲音,韓在贊很年輕,但見到他的時候,他已是滿頭花髮了。1973年生人,面對自己的顯老,他有些不好意思,告訴我們,他們一線的工人大多都是這個樣子。本來,他計劃把採訪的地點安排在車間,但車間或多或少有些嘈雜,交流起來需要提高嗓門,我們也便只能一起去吳忠儀表辦公樓的一樓大廳。

坐在沙發上,韓在讚的神經似乎繃得很緊,兩手落在兩膝上,腰挺得很直,是一副只有軍人才有的模樣。“我們檢修這塊兒,要不停地在全國各地跑,今天在家裡,接到領導的電話,明天就要出門了。因為這個,我們的幸福彷彿與別人的多少有點區別,不像別人在週末時還可以帶妻子、孩子轉轉,我們不行,工作不定時、不定期,得隨叫隨走,但是,吃了這碗飯,就得把它幹好。”這是韓在贊給我們的簡短的開場白。他是本地人,在吳忠儀表已經工作了20多年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我基本上常年在外,到年底才回來,處理一下外出的帳目,過了年就得匆匆地走……沒辦法,單位培養一個人不容易,有時候,家裡有事,也不好意思請假回去,就像在戰場上打仗,突然離開會感覺到少了衝鋒的人,於心不忍。因此,在孝道方面總有些欠缺,咱中國人都講這個。”

韓在贊是山東人,清末民初,爺爺帶著一家人隨著闖關東的隊伍,來到了吉林。那時,東北土匪很多,爺爺揹著一塊冰凍的奶磚趕路,忽然奶磚一下子會碎了,被人開了黑槍。爺爺滾帶爬地跑了回來,因為奶磚死裡逃生。爺爺常說起這個故事,告訴家人活著有多麼幸運和重要。隨後,又帶著一家人從東北到了西北,最終在寧夏立住了足。

韓在贊說著這段歷史,彷彿一直在為祖先點贊,又說著自己的上輩與上上輩名字裡應該有個什麼字,故鄉就在那個字裡,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記憶。不過,他很快話鋒一轉,講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們這個工作其實挺好的,比方說沒有去過北京,結果因為工作到了,感覺真的很好。像我,以前沒有見過大海,因為工作我去了沿海的城市,感覺像得到了一樣免費的好東西那樣。”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幾乎走遍了全國各地,他的工作是與“鐵塊”(閥門)打交道,他說,人們都說水火無情,鐵塊其實也是無情的。韓在贊和工友每天都需要面對“鐵塊”,但“鐵塊”總是一副老模樣,不會說不會笑,更談不上與他們的交流。常常因為趕工程進度,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是早早地起床,幹到很晚才收工,中午累了就在空地上躺一會兒,但他們還是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而韓在贊故事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他本人不願意說出的祕密。

這個祕密韓在贊怎麼也跳不過去。十多年前,妻子忽然與他不辭而別,接著就人間蒸發,沒有了任何消息。他說:“我每到一地,其實都是想看看那裡有沒有她的消息,但一直都沒有得到過,每回都是空空地去,然後,空空地回來。

每每當開一個地方時,韓在贊都會深沉地吸上那裡的幾口空氣,把它們埋在肚子裡,想在被埋的空氣微粒裡找到妻子的信息。他想不通,好好的一個人,咋說沒就沒了。那時候,他的心裡是苦的,甚至還會默默地掉上幾滴眼淚:“哪怕吸有一個簡單的消息,但我卻一直不能不能得到,每到一地只能想像她在那裡,然後用這種方式和她告別。”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因為工作的地方常常是化工廠,遠離市區,特別是在新疆,面對茫茫大戈壁,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要拎著10多公斤的維修工具,從這處閥門到那處冷閥門,一個又一個地走幾十公里的路。他說,那時,他總希望自己拎著的是妻子的消息,沉沉地,能夠讓他興奮和歡呼。但始終在心裡的希望離他卻是那樣的遙遠,又像他面對的“鐵塊”那樣冰冷,他想用時常在用身體暖和它們。因此,他的骨頭總會暴露出一種猶如戈壁頑石般堅硬的孤獨,那也是一個男人的心,一顆顆,碎碎的,被鋪設得一望無際。

工作、念想,這一要都得益於活著,雖然總有那些一絲絲的艱難與憂傷,但韓在贊很滿足。“我們這個職業,高危、高熱,有毒、有害,並不像家裡的自來水管閥,打開就嘩啦啦地流水,壞了,人站在旁邊諒能更換和維修。到高處去維修設備,雖然都有平臺,但有些時候現場,一些設備還在運行當中,閥門都是帶壓的,幾十公斤甚至幾百公斤,要是某個閥門突然冒出來,一瞬間人說沒就沒了。”韓在贊說,“就在幾天前,他特別好的一個老哥,就因為不小心走了。”

當時,他們在格爾木,公司把工人的被分成了兩撥,一撥回寧夏,一撥留守青海。那位老哥被分到了回寧夏的一撥,韓在贊留守。老哥和班長交接工作,去了一個很大的平臺,兩人一前一後,結果班長一回頭,老哥不見了,因為平臺有安全隱患,從17米的高空上,連板帶人都掉下去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說,老哥是當過兵的,平時很樂觀、很開朗,長得高高大大,工作也非常認真,正月初六他們一起出門時,坐在車上還有說有笑的,說老婆說孩子的事情。當時,老婆和孩子來到廠門前送老哥,大包小包地拎著吃的東西,結果沒想到這一送就成了永別。韓在贊說,再有兩天的時間老哥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

事故發生後,老哥的母親趕到了格爾木,70多歲的人了,就那麼一個兒子,住在招待成所裡,三天都沒敢出來,怕見到兒子的屍體。“老哥與他和同住一個房間的董哥關係特別貼,一年四季,他兩人走到哪兒就搭檔到哪兒,無話不談,甚至還當著其他人面開玩笑說,他們在一起睡覺的時間要比和老婆的長。這是玩笑,也是實話,我們一年四季陪夫人的時間就那麼短短几天。有什麼工作能讓陪老婆的時間比陪同事的時間長呢?這可能就是我們了。”

平凡的崗位不但能讓感動,也會讓人肅然起敬。“早晨,我在那兒幹活,他還過來打了把手,當時,我們還不知道,等到晚上去看時,1.8米的個頭已經冰涼冰涼了。”韓在贊說。萬物在時空中靜默,但城市還不斷咆腳,忽然地,韓在贊想遇見點什麼,但一個故人卻永遠地在這裡歇腳了,成了永遠的停留,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落魄。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隨後,韓在贊說到了父親,“人老了,總希望兒女陪在自己的身邊,但我們因為工作把這個事情給弄反了。每次回來,父母總是做些好吃的,叫我們過去……我是在某一天裡忽然就發現父母老了,滿頭白髮了,而昨天他們分明還很年輕。”

“那次,我維修回來,父親還好好的,有天晚上忽然不行了……我們叫他,他已經應不了了,身體有些超常規的發燙,在我的懷裡迷迷瞪瞪地走了……後來,母親告訴我,父親年輕的時候,不但會跳舞還會滑冰,甚至能識譜會唱歌,但是,我卻不知道這些,只有在父親走後想他年輕時瀟灑的模樣了。”講述這些給我們時,這位質樸的西北漢子已經泣不成聲了。

父親是在吉林出生的,韓在贊說,以後,他再到吉林,就覺得那裡充滿了父親的氣息。有一回,他到了一座山上,在一片樹林裡看到陽光斜射下來,有種霧氣騰騰的感覺,他忽然覺得童年的父親像是在陽光裡活蹦亂跳。

父親就這樣活到在了韓在贊看到的那束陽光和那團霧氣裡,韓在讚的心在激烈而又溫情地跳動著,這使他把吉林的城市讀成了父親,每一條街道,每一條小巷,甚至一棵樹、一株草。日光如金,漫過枝葉,心房分明被瞬間照亮,開滿了鮮花,花香誘人沉醉,像是人間唯一被逐漸變大。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想到自己小時候,被父親用自行車帶著,去青銅峽、永寧、銀川等地“滿世界地轉”。“當時,父親的年齡應該和我差不多,父親彷彿有著使不完地勁兒,永遠不累,而我現在已是到了騎自行車都吃力的年齡,像父親那樣恐怕不行了。”

父親很遠也很近,血緣的關係就在韓在讚的心裡是個始終的存在,同時又用生命的經歷把吉林與兩地寧夏連接在了一起,讓韓在贊心裡不再有漫漫長路,而是密密麻麻的腳印,一枚枚地,拓得那麼結實而且具備溫度,像父親在他懷裡離開時的那燙燙的體溫。

“父親和我一樣是工人,是吳忠一家配件廠的職工,不過10多年前倒閉了,父親在那裡當了大半輩子的勞模,他總說爺爺當年因為奶磚撿了一條命,我們家能夠一路活到現在,已經是很幸運的了……人都有經歷生死的時候,只有輪到自己頭上才會知道有多麼不容易,父親走後的第二天,單位領導打來電話要我去上班,我告訴領導父親走了……”韓在贊說。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工作,赤峰。

現在的交通非常發達,準備去赤峰時,韓在贊在手機上隨便翻了一下,才發現沒有從寧夏直達赤峰的車,就打電話到對方企業,對方告訴他,先到北京,然後再拼車。由北京到赤峰,韓在贊與幾個陌生人一起拼了輛車,快到春節了,一路上全是雪,感覺挺危險的。

到了赤峰,對方企業的招待所收費有些貴,每天300多元,韓在贊一天200多元補助,一算還不夠貼的,就住在了企業對面有以前施工留下的彩鋼房,設施簡陋,但收費只有七八十元,很合算。第二天一大早,韓在贊去方便,但看到衛生間很髒,沒進去,心想是小解,還不如在外面隨便找個地方,結果剛走出幾十米,忽然就自己被凍住了。

以前,韓在贊在網上看到像東北一些地方發生過這種情況,人小解把尿給凍住了,他想,不就麼一會兒嗎?不會吧!寒冷把他給“嚇”了回來,要知道西北人不怕冷的。進屋後,一問老闆,才知道氣溫已是零下30多度,而在寧夏是沒有這種概念的,冬天氣溫最低的時候也就零下20多度。

雖然走的時候,也穿了棉衣棉鞋,但打開行李箱已經沒有更多的用來防寒的衣物。韓在贊有個有個習慣,出門時帶一張床單、一個枕套,就將床單裹在身上、枕套圍在脖子上,又將多帶的兩雙襪子套在了腳上,老闆看到他滑稽的樣子,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快走到企業門口的時候,韓在贊抖抖索索地掏出了手機,為自己拍了張照片,這才發現自己被凍成了聖誕老人,頭髮眉毛全白了。他把這張照片發到了朋友圈,大家都覺得非常可笑,只有領導給他回覆“辛苦了”。從那以後,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韓在贊出門時箱子裡總是滿的。“總得照顧好自己,吃一塹長一智嘛!”他說。

設備需要調廠維修,因為有好幾百公斤重,韓在贊只好託運。在赤峰,他看著託運公司的人把設備裝上了車;到北京,他停下來等設備,又看著託運公司的人把設備裝上了車,自己這才坐了去寧夏的車。但他到吳忠後,設備兩天後才到,“當時,我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那臺設備好上百萬,我一輩子都掙不了那麼多的錢!”他說。

"

在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一種職業或群體工人——工人,因為忘記,所以,才更應該被關注。這是幾天前,我在寧夏吳忠採訪到的一個工人的故事,是它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某樣東西……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關於未來,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平實的崗位帶著平民風格,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完成,但那卻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幾乎沒有任何預設,幾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他們卻覺得沒有什麼能比現實更好。因此,他們的經歷不需要多少深入的考證,更不需要放大細節宣傳鼓吹,時時刻刻都是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不祈求感動別人和這個社會,只求無愧於心。

在電話裡聽聲音,韓在贊很年輕,但見到他的時候,他已是滿頭花髮了。1973年生人,面對自己的顯老,他有些不好意思,告訴我們,他們一線的工人大多都是這個樣子。本來,他計劃把採訪的地點安排在車間,但車間或多或少有些嘈雜,交流起來需要提高嗓門,我們也便只能一起去吳忠儀表辦公樓的一樓大廳。

坐在沙發上,韓在讚的神經似乎繃得很緊,兩手落在兩膝上,腰挺得很直,是一副只有軍人才有的模樣。“我們檢修這塊兒,要不停地在全國各地跑,今天在家裡,接到領導的電話,明天就要出門了。因為這個,我們的幸福彷彿與別人的多少有點區別,不像別人在週末時還可以帶妻子、孩子轉轉,我們不行,工作不定時、不定期,得隨叫隨走,但是,吃了這碗飯,就得把它幹好。”這是韓在贊給我們的簡短的開場白。他是本地人,在吳忠儀表已經工作了20多年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我基本上常年在外,到年底才回來,處理一下外出的帳目,過了年就得匆匆地走……沒辦法,單位培養一個人不容易,有時候,家裡有事,也不好意思請假回去,就像在戰場上打仗,突然離開會感覺到少了衝鋒的人,於心不忍。因此,在孝道方面總有些欠缺,咱中國人都講這個。”

韓在贊是山東人,清末民初,爺爺帶著一家人隨著闖關東的隊伍,來到了吉林。那時,東北土匪很多,爺爺揹著一塊冰凍的奶磚趕路,忽然奶磚一下子會碎了,被人開了黑槍。爺爺滾帶爬地跑了回來,因為奶磚死裡逃生。爺爺常說起這個故事,告訴家人活著有多麼幸運和重要。隨後,又帶著一家人從東北到了西北,最終在寧夏立住了足。

韓在贊說著這段歷史,彷彿一直在為祖先點贊,又說著自己的上輩與上上輩名字裡應該有個什麼字,故鄉就在那個字裡,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記憶。不過,他很快話鋒一轉,講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們這個工作其實挺好的,比方說沒有去過北京,結果因為工作到了,感覺真的很好。像我,以前沒有見過大海,因為工作我去了沿海的城市,感覺像得到了一樣免費的好東西那樣。”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幾乎走遍了全國各地,他的工作是與“鐵塊”(閥門)打交道,他說,人們都說水火無情,鐵塊其實也是無情的。韓在贊和工友每天都需要面對“鐵塊”,但“鐵塊”總是一副老模樣,不會說不會笑,更談不上與他們的交流。常常因為趕工程進度,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是早早地起床,幹到很晚才收工,中午累了就在空地上躺一會兒,但他們還是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而韓在贊故事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他本人不願意說出的祕密。

這個祕密韓在贊怎麼也跳不過去。十多年前,妻子忽然與他不辭而別,接著就人間蒸發,沒有了任何消息。他說:“我每到一地,其實都是想看看那裡有沒有她的消息,但一直都沒有得到過,每回都是空空地去,然後,空空地回來。

每每當開一個地方時,韓在贊都會深沉地吸上那裡的幾口空氣,把它們埋在肚子裡,想在被埋的空氣微粒裡找到妻子的信息。他想不通,好好的一個人,咋說沒就沒了。那時候,他的心裡是苦的,甚至還會默默地掉上幾滴眼淚:“哪怕吸有一個簡單的消息,但我卻一直不能不能得到,每到一地只能想像她在那裡,然後用這種方式和她告別。”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因為工作的地方常常是化工廠,遠離市區,特別是在新疆,面對茫茫大戈壁,韓在贊和工友們每天都要拎著10多公斤的維修工具,從這處閥門到那處冷閥門,一個又一個地走幾十公里的路。他說,那時,他總希望自己拎著的是妻子的消息,沉沉地,能夠讓他興奮和歡呼。但始終在心裡的希望離他卻是那樣的遙遠,又像他面對的“鐵塊”那樣冰冷,他想用時常在用身體暖和它們。因此,他的骨頭總會暴露出一種猶如戈壁頑石般堅硬的孤獨,那也是一個男人的心,一顆顆,碎碎的,被鋪設得一望無際。

工作、念想,這一要都得益於活著,雖然總有那些一絲絲的艱難與憂傷,但韓在贊很滿足。“我們這個職業,高危、高熱,有毒、有害,並不像家裡的自來水管閥,打開就嘩啦啦地流水,壞了,人站在旁邊諒能更換和維修。到高處去維修設備,雖然都有平臺,但有些時候現場,一些設備還在運行當中,閥門都是帶壓的,幾十公斤甚至幾百公斤,要是某個閥門突然冒出來,一瞬間人說沒就沒了。”韓在贊說,“就在幾天前,他特別好的一個老哥,就因為不小心走了。”

當時,他們在格爾木,公司把工人的被分成了兩撥,一撥回寧夏,一撥留守青海。那位老哥被分到了回寧夏的一撥,韓在贊留守。老哥和班長交接工作,去了一個很大的平臺,兩人一前一後,結果班長一回頭,老哥不見了,因為平臺有安全隱患,從17米的高空上,連板帶人都掉下去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說,老哥是當過兵的,平時很樂觀、很開朗,長得高高大大,工作也非常認真,正月初六他們一起出門時,坐在車上還有說有笑的,說老婆說孩子的事情。當時,老婆和孩子來到廠門前送老哥,大包小包地拎著吃的東西,結果沒想到這一送就成了永別。韓在贊說,再有兩天的時間老哥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

事故發生後,老哥的母親趕到了格爾木,70多歲的人了,就那麼一個兒子,住在招待成所裡,三天都沒敢出來,怕見到兒子的屍體。“老哥與他和同住一個房間的董哥關係特別貼,一年四季,他兩人走到哪兒就搭檔到哪兒,無話不談,甚至還當著其他人面開玩笑說,他們在一起睡覺的時間要比和老婆的長。這是玩笑,也是實話,我們一年四季陪夫人的時間就那麼短短几天。有什麼工作能讓陪老婆的時間比陪同事的時間長呢?這可能就是我們了。”

平凡的崗位不但能讓感動,也會讓人肅然起敬。“早晨,我在那兒幹活,他還過來打了把手,當時,我們還不知道,等到晚上去看時,1.8米的個頭已經冰涼冰涼了。”韓在贊說。萬物在時空中靜默,但城市還不斷咆腳,忽然地,韓在贊想遇見點什麼,但一個故人卻永遠地在這裡歇腳了,成了永遠的停留,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落魄。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隨後,韓在贊說到了父親,“人老了,總希望兒女陪在自己的身邊,但我們因為工作把這個事情給弄反了。每次回來,父母總是做些好吃的,叫我們過去……我是在某一天裡忽然就發現父母老了,滿頭白髮了,而昨天他們分明還很年輕。”

“那次,我維修回來,父親還好好的,有天晚上忽然不行了……我們叫他,他已經應不了了,身體有些超常規的發燙,在我的懷裡迷迷瞪瞪地走了……後來,母親告訴我,父親年輕的時候,不但會跳舞還會滑冰,甚至能識譜會唱歌,但是,我卻不知道這些,只有在父親走後想他年輕時瀟灑的模樣了。”講述這些給我們時,這位質樸的西北漢子已經泣不成聲了。

父親是在吉林出生的,韓在贊說,以後,他再到吉林,就覺得那裡充滿了父親的氣息。有一回,他到了一座山上,在一片樹林裡看到陽光斜射下來,有種霧氣騰騰的感覺,他忽然覺得童年的父親像是在陽光裡活蹦亂跳。

父親就這樣活到在了韓在贊看到的那束陽光和那團霧氣裡,韓在讚的心在激烈而又溫情地跳動著,這使他把吉林的城市讀成了父親,每一條街道,每一條小巷,甚至一棵樹、一株草。日光如金,漫過枝葉,心房分明被瞬間照亮,開滿了鮮花,花香誘人沉醉,像是人間唯一被逐漸變大。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韓在贊想到自己小時候,被父親用自行車帶著,去青銅峽、永寧、銀川等地“滿世界地轉”。“當時,父親的年齡應該和我差不多,父親彷彿有著使不完地勁兒,永遠不累,而我現在已是到了騎自行車都吃力的年齡,像父親那樣恐怕不行了。”

父親很遠也很近,血緣的關係就在韓在讚的心裡是個始終的存在,同時又用生命的經歷把吉林與兩地寧夏連接在了一起,讓韓在贊心裡不再有漫漫長路,而是密密麻麻的腳印,一枚枚地,拓得那麼結實而且具備溫度,像父親在他懷裡離開時的那燙燙的體溫。

“父親和我一樣是工人,是吳忠一家配件廠的職工,不過10多年前倒閉了,父親在那裡當了大半輩子的勞模,他總說爺爺當年因為奶磚撿了一條命,我們家能夠一路活到現在,已經是很幸運的了……人都有經歷生死的時候,只有輪到自己頭上才會知道有多麼不容易,父親走後的第二天,單位領導打來電話要我去上班,我告訴領導父親走了……”韓在贊說。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工作,赤峰。

現在的交通非常發達,準備去赤峰時,韓在贊在手機上隨便翻了一下,才發現沒有從寧夏直達赤峰的車,就打電話到對方企業,對方告訴他,先到北京,然後再拼車。由北京到赤峰,韓在贊與幾個陌生人一起拼了輛車,快到春節了,一路上全是雪,感覺挺危險的。

到了赤峰,對方企業的招待所收費有些貴,每天300多元,韓在贊一天200多元補助,一算還不夠貼的,就住在了企業對面有以前施工留下的彩鋼房,設施簡陋,但收費只有七八十元,很合算。第二天一大早,韓在贊去方便,但看到衛生間很髒,沒進去,心想是小解,還不如在外面隨便找個地方,結果剛走出幾十米,忽然就自己被凍住了。

以前,韓在贊在網上看到像東北一些地方發生過這種情況,人小解把尿給凍住了,他想,不就麼一會兒嗎?不會吧!寒冷把他給“嚇”了回來,要知道西北人不怕冷的。進屋後,一問老闆,才知道氣溫已是零下30多度,而在寧夏是沒有這種概念的,冬天氣溫最低的時候也就零下20多度。

雖然走的時候,也穿了棉衣棉鞋,但打開行李箱已經沒有更多的用來防寒的衣物。韓在贊有個有個習慣,出門時帶一張床單、一個枕套,就將床單裹在身上、枕套圍在脖子上,又將多帶的兩雙襪子套在了腳上,老闆看到他滑稽的樣子,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快走到企業門口的時候,韓在贊抖抖索索地掏出了手機,為自己拍了張照片,這才發現自己被凍成了聖誕老人,頭髮眉毛全白了。他把這張照片發到了朋友圈,大家都覺得非常可笑,只有領導給他回覆“辛苦了”。從那以後,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韓在贊出門時箱子裡總是滿的。“總得照顧好自己,吃一塹長一智嘛!”他說。

設備需要調廠維修,因為有好幾百公斤重,韓在贊只好託運。在赤峰,他看著託運公司的人把設備裝上了車;到北京,他停下來等設備,又看著託運公司的人把設備裝上了車,自己這才坐了去寧夏的車。但他到吳忠後,設備兩天後才到,“當時,我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那臺設備好上百萬,我一輩子都掙不了那麼多的錢!”他說。

10多年前妻子人間蒸發,如今每到一地,他都以此特殊方式尋找妻子

活著,工作著,追尋著,失去了的其實也是得到了的。很多事被張貼在畫板上進行描摹,讓人們對其進行時間的考古,以辨真偽,但對韓在贊和他的工友們來說,這一點顯然是多餘的。他們就是一個個的故事,他們就在吳忠儀表,他們就在我們這個社會的平凡崗位上,不需要任何核實。

那臺被託回來的設備,伴隨著韓在贊那顆落實的心,向我們講述他們對於工作的負責與熱愛,需要我們在這個夏天裡的熱情描述。還有那位犧牲了的工友,名字雖然沒有被刻上紀念碑,卻像影子,是一種始終的存在,同樣需人們的平實地記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