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上週末,在孩子的家長群裡,大家一直在討論一個話題:孩子,到底該窮養,還是該富養?

這讓我想起了郭德綱的“育兒”理念。偶然一次看他的採訪,他談到了與自家兒子相處的一件小事。

有一年,一夜秋風勁,郭德綱家的柿子樹葉子落盡。紅紅的柿子,就像院子裡升起的燈籠。

很快,就有喜鵲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兒子急了,不由分說,就去驅趕。

老郭看到,急忙攔阻說到:“別這麼獨,讓它吃!”

老郭摸著兒子的頭,又說:“喜鵲和我們人類不一樣。人的一生有很長,不差這一個柿子吃。而這隻喜鵲這輩子頂多吃這麼一個柿子。看它有東西吃,也是種快樂。”

“別那麼獨,讓它吃!”我覺得這實在是很好的教子方式。老郭也沒提養孩子是該給予物質還是不該給予物質,唯提到一點:“天下父母,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

對這句話,深以為然。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有好的教養至關重要。

哈佛大學的一個心理學研究項目曾花了75年跟蹤了724個人,試圖研究到底什麼才是幸福的人生。

經過70年的研究分析和觀點提煉,哈佛大學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只有好的教養,才能讓我們幸福、開心。

而一個人是否有良好的教養,絕不是靠金錢、地位和外貌,而是靠父母的引導和身體力行去影響孩子的。

一個彬彬有禮、言語謙遜、在意他人感受的孩子,彷彿讓人感到隆冬壁爐旁的暖意,讓人不禁想靠近,贏得他人的好感。

因此,他們能在成長的道路上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像身上繫著一條安全帶;

一旦出現意外變故或動盪,安全帶便會發揮作用,使孩子脫離危險,獲得安寧平靜。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想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和好教養,最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今天,有書君為大家推薦一本“傳世經典”《給孩子講論語》,它被譽為萬世之書,天下之學,更是讓孩子從小“知書達理”的“人生導師”。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自古以來,《論語》就被諸多名家推崇:

學者章太炎說:讀《三字經》不如讀《百家姓》,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

教育家錢穆認為:

《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

就連商業大鱷馬雲也說:

《論語》是真正人類的智慧,是我重複看、不斷看的書。

學習《論語》早就成為了培養少兒人格養成的重要途徑,早有新聞報道,重視教育的日本,孩子從三歲開始,就必須要學習《論語》。

而今在我們國家,教育部教材改編後,《論語》在語文教材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不學《論語》的孩子,將來或多或少會落後於他人。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這套書特別適合那些,想和孩子一起學習不知道要如何學習,或不清楚怎麼引導的家長。看後可以給您開拓一種全新的思路。

這套書也特別適合那些,家長真的很忙,沒時間被陪伴的孩子。看後也能在有趣的知識海洋裡刷新自己的理解,並在生活裡實踐。

這套《給孩子講論語》,可以讓每個父母和孩子一起,重新在快樂裡打開經典之門。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數千年來,全世界的孩子

為什麼一定要學習《論語》

《論語》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語言形式朗朗上口,畫面描述生動形象。

小到舉止言行、衣食住行、生活習慣,大到修身立德、為政處世、治國理政,無一不涉及。

比如梁啟超在《論語》裡想到了歷史:“苟無孔子及《論語》,則中國非復二千年來之中國。”

楊絳在《論語》裡見到了不同的人:“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裡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

林語堂在《論語》裡讀出了趣味:“吾嘗細讀《論語》,精讀《論語》而咀嚼之,覺得聖人無一句話不幽默。”

餘秋雨在《論語》中體味到了美德:“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論語》。”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每位文學大家讀同一本書,得到的都是不同的收穫。

也正因如此,才更說明了《論語》跨越時代、跨越種族不朽的價值,只要學了《論語》,哪怕一句,也會帶給他前所未有的啟發。

兒童時期,正是形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此時他受到的引導和啟發將影響他的未來。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家長要這樣引導

孩子才有興趣學習

《論語》的註釋與解說的版本不計其數,無論選擇哪一種版本,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無法與自己當下的生活結合在一起。

所以孩子學習《論語》最好的方式,便是家長適時良好的引導與啟發。

第一,與孩子一起通讀、熟讀《論語》;

第二,與孩子一起每日學習一句原文,直譯,引導孩子與自身結合。

那麼,如何適時的引導與啟發孩子呢?

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陳小云先生所著的——《給孩子講論語》(全四本) 全書用父女對話的形式,逐字逐句全新解讀《論語》。

堪稱一部給父母學習如何與孩子共同學習《論語》的經典範本!

父女二人每天約定花半小時共同學習,沒想到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啟發的不僅僅是女兒一人,作者也在這個過程中,與女兒互為師生,受益良多。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父母的身體力行,才是孩子最鮮活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真正的教育,不是高高在上地說教,而是,父母平日裡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影響。

為人父母,唯一能做的是,言傳身教,用心引導,培育孩子良好的品格,讓孩子的人生更遼闊。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跟《論語》學做人

讓孩子始終善良、感恩、積極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每個人都應該懂得換位思考,如果自已都不喜歡的東西,那就立即停止,不論語言還是行為,都不要強加於人,給對方增加煩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孔子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也是《論語》做人之道的基本原則。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子貢家境殷實,平時也樂善好施,被人稱為君子,難免心生自滿。

一次子貢問孔子:“假如有這樣一個人,他貧窮時不諂媚,富貴時不驕橫,您覺得怎樣?”

孔子回答他說:“這樣也算不錯了,但還不如貧窮時依然樂道,富貴時依然好禮的人”。

子貢恍然:“《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這樣嗎?”孔子滿意地對子貢點點頭。

《論語》之學,君子之道。一個人的自我修養要象加工玉器,切了還要磋,琢了還得磨。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3.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如何?”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要求他的學生要德被蒼生,但是孔子所說的仁慈和善良都是有原則、有底線的。

如果你用恩惠去報答怨恨,那麼又用什麼去報答對你有恩德的人呢?

真正的善良不是有求必應,不是一股腦兒的幫忙,不是遷就,應該是睿智的,是適度的。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在《給孩子講論語》中,孔子都以身作則地教會孩子:

對幫助自己的人說“謝謝”;

做錯了事情,勇於承認“我錯了”;

不吝嗇自己的讚美,經常誇讚別人;

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

讓孩子以感恩謙虛之心,對待周遭萬物,就需要父母一點一滴,用實際行動,耐心浸透,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不讀《給孩子講論語》

不知《論語》竟有如此趣味

本套書籍為了方便孩子朗讀、閱讀,收錄了《論語》全文,並把原文都加註漢語拼音。

書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均隨正義加圈標註。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在父母對話的過程中,將必要的講解內容穿插其間,包括白話譯文、字詞註釋、人物生平、歷史背景、文史常識、相關詞語解釋、造句等等。

白話譯文采用直譯,以楷體字排版,便於孩子在閱讀時對照原文。

書中還配有生動可愛的插畫,讓孩子在探討任務性格時,倍感趣味橫生!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而且,我們現在使用的成語,有一百多個成語的出處均出自《論語》,比如哀而不傷、屏氣凝神、不恥下問、察言觀色、成人之美……

這正是一次孩子提高人生格局和語文素養的最好時機。

依照本書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每天學習半小時,每天學習一小句,一個月後你即驚歎於孩子氣質的改變。

正所謂,不學《論語》枉少年,他缺少的只是一個適合他的方法。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有句話說:“最好的教育不是擁有高分數,而是刻進骨子裡的教養。”

好的家庭教養是緩緩的溪流,溫潤平和地自由流淌,浪跡微微,卻始終渾然有力。

恰如思想家艾默生所說:「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示範。」

一個有教養,內心充滿陽光的孩子,才能積聚所有的能量,戰勝艱難困苦,抵擋風霜雪雨,享受喜悅幸福。

讀論語,是孩子一生的福報

《給孩子講論語》共四本

新書特惠僅需78元/套

購買鏈接見評論區第一條,點擊進入購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