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芹:照顧智障侄子30年的嬸孃'

不完美媽媽 金鄉 服裝 孫中山 春節家書 濟寧新聞網 2019-09-12
""周秀芹:照顧智障侄子30年的嬸孃

周秀芹,女,1952年9月出生,漢族,群眾,現為金鄉縣雞黍鎮雞黍村人。

在金鄉縣雞黍鎮雞黍村有對特殊的"母子","兒子"從出生就患有先天性智障,"母親"不離不棄照顧至今。村裡人對於這位"母親",給予了最高的評價,他們說,有一種關愛天下無雙,有一種母愛叫做嬸孃的愛。

這位母親就是周秀芹,她今年已經67歲了,這個年紀,本已該在家含飴弄孫、享清福了,但她卻每天奔波在大街上撿垃圾,照顧她“永遠也長不大”的三兒子——侄子段德亮。

他是這位母親的"三兒子",其實也是老人的侄子,老人總是親暱的喚他“小三”。1987年出生的段德亮,患有嚴重的智力障礙,什麼事也幹不了,也無法和正常人一樣交流。當週秀芹一直拿他當親兒子看,自從“三兒”生下來,周秀芹就把他抱到了自己家,並隨自己兩個兒子的排行叫小三。後來周秀芹的嫂子又查出患有白血病,一直住在醫院,周秀芹的大哥在醫院照顧生病的妻子,根本顧不上剛出生的小三,但是即便如此,周秀芹的嫂子還是在生子半月後就去世了。

妻子去世後,周秀芹的大哥就在集市上做點小生意,忙於生計的他也無暇照顧剛出生的孩子。周秀芹有兩兒一女,家庭也過的並不富裕,看到大哥家的情況,她決定把孩子留在家裡繼續照顧。"來到家俺大哥也不能照顧他,我就把他攬過來了。"周秀芹說。孩子抱來後,周秀芹對這個三兒子照顧細緻。"那時候黑天白天喂他奶粉,怕他吃不好,一個床上被窩裡用沙土團給他暖著。"周秀芹說。

"三兒子"慢慢長大,周秀芹發現孩子有些不對,去醫院檢查後確診為先天性智障。周秀芹知道"三兒子"具體情況後,也沒想過要放棄他,而是付出了更多的愛和關注。直到現在她還要給 “三兒子”洗衣服、做飯,走哪帶哪。"當時什麼也沒想,光覺得能拉扯大他,能讓他自食其力照顧他爸爸就行。"周秀芹樸素的說。

周秀芹的大哥段福香後來又再婚,生了兩個兒子。幾年後,厭倦了窮苦日子的妻子離家出走,留下兩個不到十歲的兒子,而深受打擊的段福香也在一年後去世。而周秀芹又毅然決定把這兩個侄子也接到自己家一起照顧,並隨著"三兒子"的排行叫"小四、小五"。"這一下子,小三小四小五,三個孩子都由他們的嬸子-周秀芹來撫養,而周秀芹本身,家裡還有三個孩子,這一下子6個孩子,整個負擔都落了周秀芹的身上了。村民們都說,周秀芹對待哥哥家的三個孩子,比對待她的三個孩子都好。

照顧6個孩子,對於當時的周秀芹家庭而言,無疑是困難的。而周秀芹的丈夫又身患重病,到了後期,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幾乎整個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周秀芹一個人身上。幹農活,操持家務,帶孩子,周秀芹在家裡忙裡忙外,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從小就拉扯著'小三',給他穿衣服、喂他飯,俺媽還得伺候俺幾個,每天起早貪黑的,俺爸爸生病前也是起早貪黑的幹活、掙錢。"周秀芹女兒段翠雲說, 母親拉扯自己姊妹6個,受了很多的苦,特別的不容易。在生活的重擔長期壓迫之下,周秀芹後來還得了一場大病,得了腰間盤突出,也不能幹農活了。

再苦再累,周秀芹也從來沒想過放棄,沒想過不管這幾個孩子,特別是“小三”。每每問起她是什麼支持她這麼辛苦的一路走來,周秀芹總是笑笑說,這是她該做的,不管再累,一聲媽媽,她就覺得值得了。

夫婦倆勤扒苦做,努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周秀芹甚至還從孃家哥哥那裡要些吃的用的,貼補家用,一家人就這樣相互扶持著走過了最艱難的歲月。雖然家裡貧困,但是心地善良的周秀芹卻始終如一的對待“小三”“小四”和“小五”,把他們和親生的孩子一樣待,幾個孩子也都像親兄弟一樣,互相照顧。後來,幾個孩子慢慢長大成人,周秀芹家的生活也逐漸變得好轉起來,懂事的"小四、小五"成年後就外出打工貼補家用。段家的幾個孩子在周秀芹兩口的教育下都很努力,因為他們相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周秀芹的大兒媳也對婆婆的行為表示佩服和支持。大兒媳董春菊說:“雖然這個家很貧窮,但人都很好,特別重視親情,因為我們失去的太多,所以我們很珍惜現在擁有的。”

周秀芹不講條件、不計報酬竭盡所能照顧家人的事蹟已經深深感動了周邊的鄰居。村裡人提起周秀芹,都是無比佩服,“這一直都堅持了30多年了,俺這村裡老百姓一提起來都說,周秀芹真是不錯,不簡單,真是一個偉大的母親,一個偉大的女性。”村文書孫文說。

“她是中國最偉大婦女的典型!”這是我們採訪期間村文書孫文重複最多的一句話。孫文也是周秀芹幾十年的老街坊了。她說,自己活了幾十年就沒見過這樣費盡心力給別人照顧孩子的,更別說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對待別人的孩子比對自己孩子還好,周秀芹讓自己看到了中國最偉大的婦女的樣子。

當地政府也為周秀芹和她"三兒子"都辦理了低保,還出資幫助她修繕了居住的房子。周秀芹也非常感謝黨和國家的政策支援,逢人便說,現在已經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好生活,房子給修好了,每個月還給錢花,還讓他們成為了光伏幫扶對象。雞黍鎮雞黍村的村幹部紛紛表示,村裡要繼續幫周秀芹一家爭取補助資金,和各項政策。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鎮上也給她送油、面等慰問品。

周秀芹現在就希望她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樣她才能繼續照顧她的“三兒子”。

何為責任,何為道義,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周秀芹面對智障侄子、經濟的拮据、疾病的折磨等等家庭難題,勇敢地和丈夫一起支撐起整個家庭。30餘年如一日的堅持,不止是因為血濃於水的親情,更是因為秉承千年的道德大義。與之交流,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便被其感化,反思自己,是否盡到了孝敬父母、愛護幼小、睦鄰友親的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