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

有位讀者來信說,發現自己總是陷於痛苦難受之中。為什麼自己總是容易記住傷心的事情,而不是快樂的事情?

她說,自己常常會在事後不自主地去回想,那些覺得自己說得不夠恰當,舉止不夠合理的地方。同時也會猜想,這樣會給別人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她常常會因此而自責。

她也很害怕和別人的衝突,有時候否定了別人的觀點。馬上就會回想自己是不是說的太直接,太沒禮貌了。她很擔心讓別人受傷,也害怕讓別人認為自己很粗魯。

同屋的舍友習慣把東西擺放整齊,而自己比較隨意,她就控制不住的預想,舍友會不會因此說自己哪裡沒做好。但大部分時候,舍友實際上也沒說她那裡做不好。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讓她沒法放鬆下來。

為什麼自己總是會記住這些讓人難受的事情呢?

"

有位讀者來信說,發現自己總是陷於痛苦難受之中。為什麼自己總是容易記住傷心的事情,而不是快樂的事情?

她說,自己常常會在事後不自主地去回想,那些覺得自己說得不夠恰當,舉止不夠合理的地方。同時也會猜想,這樣會給別人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她常常會因此而自責。

她也很害怕和別人的衝突,有時候否定了別人的觀點。馬上就會回想自己是不是說的太直接,太沒禮貌了。她很擔心讓別人受傷,也害怕讓別人認為自己很粗魯。

同屋的舍友習慣把東西擺放整齊,而自己比較隨意,她就控制不住的預想,舍友會不會因此說自己哪裡沒做好。但大部分時候,舍友實際上也沒說她那裡做不好。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讓她沒法放鬆下來。

為什麼自己總是會記住這些讓人難受的事情呢?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01)

先說一個搞自媒體的朋友的故事。

這位朋友說,有粉絲在他公號或微博下留言,如果他再不回覆就取關,他再這麼寫文章就取消關注。

取消關注就取消唄,為什麼還要來專門說一句?

後來,他又去查看了這位粉絲的留言記錄,內容幾乎是對他文章的欣賞和贊同,甚至還有打賞。唯有一篇文章,是不認同的。但有趣的是,同樣在這篇文章裡面,這位粉絲還有稍早些時間的評論,也是誇讚他文章好的留言。

朋友問我,他的這位粉絲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他的粉絲在用某種方式來獲得他的關注,而他認同了這位粉絲的投射。

因為贊同他的留言,他未必能夠全部都留意到。但是反對他的,還跟他說要取關了,讓他有失控的感覺,他就很容易的會注意到。

而且在現實層面來說,他做自媒體平臺,粉絲也算是衣食父母了。

所以粉絲才會發出的信號:你不回覆我,我就取關你。似乎取消關注可以影響到他人的生死存亡,這可以極大的滿足自己的自戀。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他和粉絲的自戀在跳雙人舞。

"

有位讀者來信說,發現自己總是陷於痛苦難受之中。為什麼自己總是容易記住傷心的事情,而不是快樂的事情?

她說,自己常常會在事後不自主地去回想,那些覺得自己說得不夠恰當,舉止不夠合理的地方。同時也會猜想,這樣會給別人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她常常會因此而自責。

她也很害怕和別人的衝突,有時候否定了別人的觀點。馬上就會回想自己是不是說的太直接,太沒禮貌了。她很擔心讓別人受傷,也害怕讓別人認為自己很粗魯。

同屋的舍友習慣把東西擺放整齊,而自己比較隨意,她就控制不住的預想,舍友會不會因此說自己哪裡沒做好。但大部分時候,舍友實際上也沒說她那裡做不好。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讓她沒法放鬆下來。

為什麼自己總是會記住這些讓人難受的事情呢?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01)

先說一個搞自媒體的朋友的故事。

這位朋友說,有粉絲在他公號或微博下留言,如果他再不回覆就取關,他再這麼寫文章就取消關注。

取消關注就取消唄,為什麼還要來專門說一句?

後來,他又去查看了這位粉絲的留言記錄,內容幾乎是對他文章的欣賞和贊同,甚至還有打賞。唯有一篇文章,是不認同的。但有趣的是,同樣在這篇文章裡面,這位粉絲還有稍早些時間的評論,也是誇讚他文章好的留言。

朋友問我,他的這位粉絲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他的粉絲在用某種方式來獲得他的關注,而他認同了這位粉絲的投射。

因為贊同他的留言,他未必能夠全部都留意到。但是反對他的,還跟他說要取關了,讓他有失控的感覺,他就很容易的會注意到。

而且在現實層面來說,他做自媒體平臺,粉絲也算是衣食父母了。

所以粉絲才會發出的信號:你不回覆我,我就取關你。似乎取消關注可以影響到他人的生死存亡,這可以極大的滿足自己的自戀。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他和粉絲的自戀在跳雙人舞。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相信很多朋友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喜歡某個老師的時候,你的這門科目的成績也會有所提升。而當你不喜歡某個老師的時候,對應的這門科目的成績可能就會退步。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不是發自內心,而是來自於這位老師。

當你喜歡某位老師的時候,相應的,你可能也能感受到來自老師對你的接納和關注。這個時候,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就會提升,這也帶動了我們學習的動力和成績的提升;但是,如果你感受到老師不喜歡你、不關注你,你的自我價值感可能也會由此變低,這也導致了成績的下降。

(02)

我們很容易在意那些負面的東西,是因為那些東西影響了我們的自戀。

我們會自戀的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創造的內容也是有價值的。但是,當我們遇到有負面的評價的時候,我們的自戀就會受挫,所以也很容易就注意到這些評價了。

"

有位讀者來信說,發現自己總是陷於痛苦難受之中。為什麼自己總是容易記住傷心的事情,而不是快樂的事情?

她說,自己常常會在事後不自主地去回想,那些覺得自己說得不夠恰當,舉止不夠合理的地方。同時也會猜想,這樣會給別人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她常常會因此而自責。

她也很害怕和別人的衝突,有時候否定了別人的觀點。馬上就會回想自己是不是說的太直接,太沒禮貌了。她很擔心讓別人受傷,也害怕讓別人認為自己很粗魯。

同屋的舍友習慣把東西擺放整齊,而自己比較隨意,她就控制不住的預想,舍友會不會因此說自己哪裡沒做好。但大部分時候,舍友實際上也沒說她那裡做不好。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讓她沒法放鬆下來。

為什麼自己總是會記住這些讓人難受的事情呢?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01)

先說一個搞自媒體的朋友的故事。

這位朋友說,有粉絲在他公號或微博下留言,如果他再不回覆就取關,他再這麼寫文章就取消關注。

取消關注就取消唄,為什麼還要來專門說一句?

後來,他又去查看了這位粉絲的留言記錄,內容幾乎是對他文章的欣賞和贊同,甚至還有打賞。唯有一篇文章,是不認同的。但有趣的是,同樣在這篇文章裡面,這位粉絲還有稍早些時間的評論,也是誇讚他文章好的留言。

朋友問我,他的這位粉絲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他的粉絲在用某種方式來獲得他的關注,而他認同了這位粉絲的投射。

因為贊同他的留言,他未必能夠全部都留意到。但是反對他的,還跟他說要取關了,讓他有失控的感覺,他就很容易的會注意到。

而且在現實層面來說,他做自媒體平臺,粉絲也算是衣食父母了。

所以粉絲才會發出的信號:你不回覆我,我就取關你。似乎取消關注可以影響到他人的生死存亡,這可以極大的滿足自己的自戀。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他和粉絲的自戀在跳雙人舞。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相信很多朋友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喜歡某個老師的時候,你的這門科目的成績也會有所提升。而當你不喜歡某個老師的時候,對應的這門科目的成績可能就會退步。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不是發自內心,而是來自於這位老師。

當你喜歡某位老師的時候,相應的,你可能也能感受到來自老師對你的接納和關注。這個時候,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就會提升,這也帶動了我們學習的動力和成績的提升;但是,如果你感受到老師不喜歡你、不關注你,你的自我價值感可能也會由此變低,這也導致了成績的下降。

(02)

我們很容易在意那些負面的東西,是因為那些東西影響了我們的自戀。

我們會自戀的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創造的內容也是有價值的。但是,當我們遇到有負面的評價的時候,我們的自戀就會受挫,所以也很容易就注意到這些評價了。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很多人在生活中也如此。記住的都是難受的、痛苦的事情,而美好的、快樂的事情,在記憶中似乎總是不那麼重要的出現。

因為痛苦難受的事情,觸犯了你想控制一切的自戀,而潛意識的動力如此強大,以至於我們常常會為了自己的自戀,不惜一切代價。

當我們不惜一切代價的時候,我們就容易忽視生活的其它方面,我們就已經卷入了痛苦之中,痛苦就成了我們的人生預言。

我們常常覺得人生悲苦,是因為我們總是守著那些悲苦不放。

有個死於預言的故事。

話說意大利著名的學者卡爾達諾,在數學、物理、醫學方面都很有建樹,他媲美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同時他還是一個占星師。

據說,卡爾達諾71歲時,他通過占星術推算出自己將在某日去世,於是他向很多知名人士和貴族發出邀請,在那一天來共同見證他的死亡。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情,連死亡都可以左右。

但是到那一天時,他依然健壯的像一頭牛,為了保全自己星象家的名聲,他最後自殺了。

這真是一個準確又自戀的預言。

"

有位讀者來信說,發現自己總是陷於痛苦難受之中。為什麼自己總是容易記住傷心的事情,而不是快樂的事情?

她說,自己常常會在事後不自主地去回想,那些覺得自己說得不夠恰當,舉止不夠合理的地方。同時也會猜想,這樣會給別人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她常常會因此而自責。

她也很害怕和別人的衝突,有時候否定了別人的觀點。馬上就會回想自己是不是說的太直接,太沒禮貌了。她很擔心讓別人受傷,也害怕讓別人認為自己很粗魯。

同屋的舍友習慣把東西擺放整齊,而自己比較隨意,她就控制不住的預想,舍友會不會因此說自己哪裡沒做好。但大部分時候,舍友實際上也沒說她那裡做不好。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讓她沒法放鬆下來。

為什麼自己總是會記住這些讓人難受的事情呢?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01)

先說一個搞自媒體的朋友的故事。

這位朋友說,有粉絲在他公號或微博下留言,如果他再不回覆就取關,他再這麼寫文章就取消關注。

取消關注就取消唄,為什麼還要來專門說一句?

後來,他又去查看了這位粉絲的留言記錄,內容幾乎是對他文章的欣賞和贊同,甚至還有打賞。唯有一篇文章,是不認同的。但有趣的是,同樣在這篇文章裡面,這位粉絲還有稍早些時間的評論,也是誇讚他文章好的留言。

朋友問我,他的這位粉絲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他的粉絲在用某種方式來獲得他的關注,而他認同了這位粉絲的投射。

因為贊同他的留言,他未必能夠全部都留意到。但是反對他的,還跟他說要取關了,讓他有失控的感覺,他就很容易的會注意到。

而且在現實層面來說,他做自媒體平臺,粉絲也算是衣食父母了。

所以粉絲才會發出的信號:你不回覆我,我就取關你。似乎取消關注可以影響到他人的生死存亡,這可以極大的滿足自己的自戀。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他和粉絲的自戀在跳雙人舞。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相信很多朋友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喜歡某個老師的時候,你的這門科目的成績也會有所提升。而當你不喜歡某個老師的時候,對應的這門科目的成績可能就會退步。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不是發自內心,而是來自於這位老師。

當你喜歡某位老師的時候,相應的,你可能也能感受到來自老師對你的接納和關注。這個時候,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就會提升,這也帶動了我們學習的動力和成績的提升;但是,如果你感受到老師不喜歡你、不關注你,你的自我價值感可能也會由此變低,這也導致了成績的下降。

(02)

我們很容易在意那些負面的東西,是因為那些東西影響了我們的自戀。

我們會自戀的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創造的內容也是有價值的。但是,當我們遇到有負面的評價的時候,我們的自戀就會受挫,所以也很容易就注意到這些評價了。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很多人在生活中也如此。記住的都是難受的、痛苦的事情,而美好的、快樂的事情,在記憶中似乎總是不那麼重要的出現。

因為痛苦難受的事情,觸犯了你想控制一切的自戀,而潛意識的動力如此強大,以至於我們常常會為了自己的自戀,不惜一切代價。

當我們不惜一切代價的時候,我們就容易忽視生活的其它方面,我們就已經卷入了痛苦之中,痛苦就成了我們的人生預言。

我們常常覺得人生悲苦,是因為我們總是守著那些悲苦不放。

有個死於預言的故事。

話說意大利著名的學者卡爾達諾,在數學、物理、醫學方面都很有建樹,他媲美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同時他還是一個占星師。

據說,卡爾達諾71歲時,他通過占星術推算出自己將在某日去世,於是他向很多知名人士和貴族發出邀請,在那一天來共同見證他的死亡。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情,連死亡都可以左右。

但是到那一天時,他依然健壯的像一頭牛,為了保全自己星象家的名聲,他最後自殺了。

這真是一個準確又自戀的預言。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太過自戀的人,常常會把自己作死。

自戀的人,也容易自我攻擊。

正如文章開頭的讀者,總是擔心自己的話哪裡說得不對,自己會不會讓別人難受,別人又會如何想自己看自己…。

自己的內心一直在衝突,但很多時候,別人可能什麼都沒有說過。

(03)

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是個自戀的人,如何去覺知自己呢?

我曾在文章提到過,如果婚姻結束了,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父母的婚姻結束不是他的責任,這麼做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不會自我攻擊,他也許會傷心難過,但是他可以知道,這不是他所導致的。

那麼遇到挫敗的時候,其實道理是一樣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停下自我攻擊。

自戀的人之所以會歸罪,就是因為自戀受損,就開始進行自我攻擊,但是自我攻擊真的太難受了,所以會歸罪於他人,攻擊他人。所以自戀的父母容易把過錯歸咎到孩子的身上。

但是,當我們無法歸罪他人的時候,就會伴有強烈的自我攻擊,這時候就是攻擊轉向自身。

"

有位讀者來信說,發現自己總是陷於痛苦難受之中。為什麼自己總是容易記住傷心的事情,而不是快樂的事情?

她說,自己常常會在事後不自主地去回想,那些覺得自己說得不夠恰當,舉止不夠合理的地方。同時也會猜想,這樣會給別人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她常常會因此而自責。

她也很害怕和別人的衝突,有時候否定了別人的觀點。馬上就會回想自己是不是說的太直接,太沒禮貌了。她很擔心讓別人受傷,也害怕讓別人認為自己很粗魯。

同屋的舍友習慣把東西擺放整齊,而自己比較隨意,她就控制不住的預想,舍友會不會因此說自己哪裡沒做好。但大部分時候,舍友實際上也沒說她那裡做不好。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讓她沒法放鬆下來。

為什麼自己總是會記住這些讓人難受的事情呢?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01)

先說一個搞自媒體的朋友的故事。

這位朋友說,有粉絲在他公號或微博下留言,如果他再不回覆就取關,他再這麼寫文章就取消關注。

取消關注就取消唄,為什麼還要來專門說一句?

後來,他又去查看了這位粉絲的留言記錄,內容幾乎是對他文章的欣賞和贊同,甚至還有打賞。唯有一篇文章,是不認同的。但有趣的是,同樣在這篇文章裡面,這位粉絲還有稍早些時間的評論,也是誇讚他文章好的留言。

朋友問我,他的這位粉絲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他的粉絲在用某種方式來獲得他的關注,而他認同了這位粉絲的投射。

因為贊同他的留言,他未必能夠全部都留意到。但是反對他的,還跟他說要取關了,讓他有失控的感覺,他就很容易的會注意到。

而且在現實層面來說,他做自媒體平臺,粉絲也算是衣食父母了。

所以粉絲才會發出的信號:你不回覆我,我就取關你。似乎取消關注可以影響到他人的生死存亡,這可以極大的滿足自己的自戀。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他和粉絲的自戀在跳雙人舞。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相信很多朋友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喜歡某個老師的時候,你的這門科目的成績也會有所提升。而當你不喜歡某個老師的時候,對應的這門科目的成績可能就會退步。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不是發自內心,而是來自於這位老師。

當你喜歡某位老師的時候,相應的,你可能也能感受到來自老師對你的接納和關注。這個時候,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就會提升,這也帶動了我們學習的動力和成績的提升;但是,如果你感受到老師不喜歡你、不關注你,你的自我價值感可能也會由此變低,這也導致了成績的下降。

(02)

我們很容易在意那些負面的東西,是因為那些東西影響了我們的自戀。

我們會自戀的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創造的內容也是有價值的。但是,當我們遇到有負面的評價的時候,我們的自戀就會受挫,所以也很容易就注意到這些評價了。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很多人在生活中也如此。記住的都是難受的、痛苦的事情,而美好的、快樂的事情,在記憶中似乎總是不那麼重要的出現。

因為痛苦難受的事情,觸犯了你想控制一切的自戀,而潛意識的動力如此強大,以至於我們常常會為了自己的自戀,不惜一切代價。

當我們不惜一切代價的時候,我們就容易忽視生活的其它方面,我們就已經卷入了痛苦之中,痛苦就成了我們的人生預言。

我們常常覺得人生悲苦,是因為我們總是守著那些悲苦不放。

有個死於預言的故事。

話說意大利著名的學者卡爾達諾,在數學、物理、醫學方面都很有建樹,他媲美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同時他還是一個占星師。

據說,卡爾達諾71歲時,他通過占星術推算出自己將在某日去世,於是他向很多知名人士和貴族發出邀請,在那一天來共同見證他的死亡。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情,連死亡都可以左右。

但是到那一天時,他依然健壯的像一頭牛,為了保全自己星象家的名聲,他最後自殺了。

這真是一個準確又自戀的預言。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太過自戀的人,常常會把自己作死。

自戀的人,也容易自我攻擊。

正如文章開頭的讀者,總是擔心自己的話哪裡說得不對,自己會不會讓別人難受,別人又會如何想自己看自己…。

自己的內心一直在衝突,但很多時候,別人可能什麼都沒有說過。

(03)

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是個自戀的人,如何去覺知自己呢?

我曾在文章提到過,如果婚姻結束了,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父母的婚姻結束不是他的責任,這麼做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不會自我攻擊,他也許會傷心難過,但是他可以知道,這不是他所導致的。

那麼遇到挫敗的時候,其實道理是一樣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停下自我攻擊。

自戀的人之所以會歸罪,就是因為自戀受損,就開始進行自我攻擊,但是自我攻擊真的太難受了,所以會歸罪於他人,攻擊他人。所以自戀的父母容易把過錯歸咎到孩子的身上。

但是,當我們無法歸罪他人的時候,就會伴有強烈的自我攻擊,這時候就是攻擊轉向自身。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這種自我攻擊其實也是孩子式的自戀心理,即我們會認為所有事情都是自己所導致的,都是我自己不夠好。因為外界的人和事我都沒法控制,但是我能控制我自己,如果我可以好好改變自己,事情就會朝著我希望的方向發展了。

這也是分裂的心理防禦機制所帶來的後果,就是要麼都歸罪於他人,要麼都歸責於自身。

而與此對立的,是成熟客觀的看待事情。既看到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也能看到別人產生的影響,在事情層面上去找原因去找辦法,在情緒層面上去找支持去找安慰。

當我們可以這麼做的時候,其實已經是在關係中尋求幫助了,在關係中,人就不會有孤獨感的產生。

自戀就是自己和自己玩,可無論怎麼玩,都是在孤獨的玩自己。

而脆弱的自戀,最初就是因為孤獨感,所以覺得自己必須控制一切事情,因為原始的自戀,覺得事情必須按自己意願運轉。如果失控,就覺得自我是脆弱的、差勁的、不好的。

而當你可以在關係中去需求情緒安撫的時候,就等於告訴了自己:是的,我的確是遇到了挫折,但是並不代表我就是不好的,我還可以獲得別人的理解和支持。

當我們可以有覺知地這麼做的時候,對自己的自我否定也會降低許多。

對別人的攻擊,對自己的攻擊,也會有所改變。

"

有位讀者來信說,發現自己總是陷於痛苦難受之中。為什麼自己總是容易記住傷心的事情,而不是快樂的事情?

她說,自己常常會在事後不自主地去回想,那些覺得自己說得不夠恰當,舉止不夠合理的地方。同時也會猜想,這樣會給別人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她常常會因此而自責。

她也很害怕和別人的衝突,有時候否定了別人的觀點。馬上就會回想自己是不是說的太直接,太沒禮貌了。她很擔心讓別人受傷,也害怕讓別人認為自己很粗魯。

同屋的舍友習慣把東西擺放整齊,而自己比較隨意,她就控制不住的預想,舍友會不會因此說自己哪裡沒做好。但大部分時候,舍友實際上也沒說她那裡做不好。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讓她沒法放鬆下來。

為什麼自己總是會記住這些讓人難受的事情呢?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01)

先說一個搞自媒體的朋友的故事。

這位朋友說,有粉絲在他公號或微博下留言,如果他再不回覆就取關,他再這麼寫文章就取消關注。

取消關注就取消唄,為什麼還要來專門說一句?

後來,他又去查看了這位粉絲的留言記錄,內容幾乎是對他文章的欣賞和贊同,甚至還有打賞。唯有一篇文章,是不認同的。但有趣的是,同樣在這篇文章裡面,這位粉絲還有稍早些時間的評論,也是誇讚他文章好的留言。

朋友問我,他的這位粉絲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他的粉絲在用某種方式來獲得他的關注,而他認同了這位粉絲的投射。

因為贊同他的留言,他未必能夠全部都留意到。但是反對他的,還跟他說要取關了,讓他有失控的感覺,他就很容易的會注意到。

而且在現實層面來說,他做自媒體平臺,粉絲也算是衣食父母了。

所以粉絲才會發出的信號:你不回覆我,我就取關你。似乎取消關注可以影響到他人的生死存亡,這可以極大的滿足自己的自戀。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他和粉絲的自戀在跳雙人舞。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相信很多朋友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喜歡某個老師的時候,你的這門科目的成績也會有所提升。而當你不喜歡某個老師的時候,對應的這門科目的成績可能就會退步。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不是發自內心,而是來自於這位老師。

當你喜歡某位老師的時候,相應的,你可能也能感受到來自老師對你的接納和關注。這個時候,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就會提升,這也帶動了我們學習的動力和成績的提升;但是,如果你感受到老師不喜歡你、不關注你,你的自我價值感可能也會由此變低,這也導致了成績的下降。

(02)

我們很容易在意那些負面的東西,是因為那些東西影響了我們的自戀。

我們會自戀的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創造的內容也是有價值的。但是,當我們遇到有負面的評價的時候,我們的自戀就會受挫,所以也很容易就注意到這些評價了。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很多人在生活中也如此。記住的都是難受的、痛苦的事情,而美好的、快樂的事情,在記憶中似乎總是不那麼重要的出現。

因為痛苦難受的事情,觸犯了你想控制一切的自戀,而潛意識的動力如此強大,以至於我們常常會為了自己的自戀,不惜一切代價。

當我們不惜一切代價的時候,我們就容易忽視生活的其它方面,我們就已經卷入了痛苦之中,痛苦就成了我們的人生預言。

我們常常覺得人生悲苦,是因為我們總是守著那些悲苦不放。

有個死於預言的故事。

話說意大利著名的學者卡爾達諾,在數學、物理、醫學方面都很有建樹,他媲美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同時他還是一個占星師。

據說,卡爾達諾71歲時,他通過占星術推算出自己將在某日去世,於是他向很多知名人士和貴族發出邀請,在那一天來共同見證他的死亡。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情,連死亡都可以左右。

但是到那一天時,他依然健壯的像一頭牛,為了保全自己星象家的名聲,他最後自殺了。

這真是一個準確又自戀的預言。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太過自戀的人,常常會把自己作死。

自戀的人,也容易自我攻擊。

正如文章開頭的讀者,總是擔心自己的話哪裡說得不對,自己會不會讓別人難受,別人又會如何想自己看自己…。

自己的內心一直在衝突,但很多時候,別人可能什麼都沒有說過。

(03)

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是個自戀的人,如何去覺知自己呢?

我曾在文章提到過,如果婚姻結束了,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父母的婚姻結束不是他的責任,這麼做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不會自我攻擊,他也許會傷心難過,但是他可以知道,這不是他所導致的。

那麼遇到挫敗的時候,其實道理是一樣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停下自我攻擊。

自戀的人之所以會歸罪,就是因為自戀受損,就開始進行自我攻擊,但是自我攻擊真的太難受了,所以會歸罪於他人,攻擊他人。所以自戀的父母容易把過錯歸咎到孩子的身上。

但是,當我們無法歸罪他人的時候,就會伴有強烈的自我攻擊,這時候就是攻擊轉向自身。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這種自我攻擊其實也是孩子式的自戀心理,即我們會認為所有事情都是自己所導致的,都是我自己不夠好。因為外界的人和事我都沒法控制,但是我能控制我自己,如果我可以好好改變自己,事情就會朝著我希望的方向發展了。

這也是分裂的心理防禦機制所帶來的後果,就是要麼都歸罪於他人,要麼都歸責於自身。

而與此對立的,是成熟客觀的看待事情。既看到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也能看到別人產生的影響,在事情層面上去找原因去找辦法,在情緒層面上去找支持去找安慰。

當我們可以這麼做的時候,其實已經是在關係中尋求幫助了,在關係中,人就不會有孤獨感的產生。

自戀就是自己和自己玩,可無論怎麼玩,都是在孤獨的玩自己。

而脆弱的自戀,最初就是因為孤獨感,所以覺得自己必須控制一切事情,因為原始的自戀,覺得事情必須按自己意願運轉。如果失控,就覺得自我是脆弱的、差勁的、不好的。

而當你可以在關係中去需求情緒安撫的時候,就等於告訴了自己:是的,我的確是遇到了挫折,但是並不代表我就是不好的,我還可以獲得別人的理解和支持。

當我們可以有覺知地這麼做的時候,對自己的自我否定也會降低許多。

對別人的攻擊,對自己的攻擊,也會有所改變。

我們很容易在意負面內容,是因為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戀


關係,就像一面鏡子,我們之所以可以去覺察自身,其實是因為我們內化了一面鏡子。而這個內化的鏡子,也就是在我們成長初期向我們提供善意,或相對中立觀察的人或某些時刻。

如果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的養育者沒能給我們提供這樣的環境,我們沒有這種健康自我的基石,那我們就需要通過漫長的學習來體驗這一部分。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情緒太不穩定,自戀太脆弱的話,穩定的心理諮詢,是很必要的。

諮詢師的穩定和迴應,可以像鏡子一樣,幫助我們構建新的客體關係經驗。

作者:吳在天,心理諮詢師,心理專欄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給自己看》《親子關係對了,孩子的世界就對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