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才用拼多多”:你的優越感,出賣了你的教養

“鄉下人才用拼多多”:你的優越感,出賣了你的教養


-1-


剛剛看了篇文章,裡面講到,去餐館吃飯,聽到鄰桌對話。

其中一個人偶然提到,在拼多多上買了東西。

另一個優越感滿滿地脫口而出:“天啊,你居然用拼多多,這麼low,這都是鄉下窮人才用的。”

這一下讓我想起,前兩天在微博看到的一條帖子。

帖子的內容是有人吐槽:“好心給室友安利不錯的東西,室友卻在背後說我不就有幾個臭錢嗎?”

原來,發帖人就是個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每月有六千多塊的生活費。

所以她在宿舍裡,生活水平相對較高,平時吃穿用度都是大牌。

但這個發帖人覺得自己很善良,經常給室友安利不錯的東西。

有一回她剛買了網上很火的口紅,隨口跟室友推薦:“這個就幾百塊,也不貴,試試唄。”

室友說:“我沒你這麼有錢,幾百塊的口紅說買就買,買平價差不多的就行了,真當父母的錢是大風颳來的。”

發帖人覺得室友太酸了,又列舉了很多類似的事情,比如,室友買了高仿的小白鞋,她“好心”告訴人家:“最近這個正品降價了,只要2K就能買到。”



-1-


剛剛看了篇文章,裡面講到,去餐館吃飯,聽到鄰桌對話。

其中一個人偶然提到,在拼多多上買了東西。

另一個優越感滿滿地脫口而出:“天啊,你居然用拼多多,這麼low,這都是鄉下窮人才用的。”

這一下讓我想起,前兩天在微博看到的一條帖子。

帖子的內容是有人吐槽:“好心給室友安利不錯的東西,室友卻在背後說我不就有幾個臭錢嗎?”

原來,發帖人就是個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每月有六千多塊的生活費。

所以她在宿舍裡,生活水平相對較高,平時吃穿用度都是大牌。

但這個發帖人覺得自己很善良,經常給室友安利不錯的東西。

有一回她剛買了網上很火的口紅,隨口跟室友推薦:“這個就幾百塊,也不貴,試試唄。”

室友說:“我沒你這麼有錢,幾百塊的口紅說買就買,買平價差不多的就行了,真當父母的錢是大風颳來的。”

發帖人覺得室友太酸了,又列舉了很多類似的事情,比如,室友買了高仿的小白鞋,她“好心”告訴人家:“最近這個正品降價了,只要2K就能買到。”


“鄉下人才用拼多多”:你的優越感,出賣了你的教養


久而久之,室友跟她疏遠了,在背後說:“不就有幾個臭錢。”

發帖人覺得自己特別委屈,請大家來評理:“我又沒偷沒搶,而且父母也是在經濟能力條件下給我的生活費。的確穿模仿的鞋子看起來很Low啊,有正品的價格也便宜了,為什麼不買正品,穿著也舒服。”

“一些平價替代的東西,平價真的能替代嗎?真的能,也不至於賣的比替代品高這麼多價吧?好心換來這種結果。有點心寒。”


“鄉下人才用拼多多”:你的優越感,出賣了你的教養


故事講完,她原以為會得到大家的安慰,沒想到一群人留言:“室友沒打你已經很不錯了。”

“你室友很正常,你不是蠢就是壞。如果你自己買自己的,室友酸你,那是你室友有毛病。但你整天安利室友買不起的東西,還說室友買高仿鞋,我真的不相信大學生情商這麼低,裝什麼白蓮花。”


-2-


拼多多上的東西究竟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可能對別人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高仿的鞋子穿起來是不是一定不舒服,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可能是別人能買到的最好的鞋子。

魯迅曾說:“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每個人的經歷,命運和處境可能都大不相同,但只要將心比心,稍微考慮別的心情,就不會處處用自己的優越感,讓對方感到難堪。

年前聚會,有一個同學缺席。

打聽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個同學得了慢性病,不光工作丟了,老婆跑了,而且常年躺在床上,靠藥物續命。

大家聽聞,唏噓不已。

這事過去沒多久,到了跨年夜,一個同學在群裡發紅包。

過年了嘛,在群裡搶搶紅包,熱鬧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帶頭髮紅包的同學,是搞工程的,大概賺了不少錢,每次紅包都特別大。別人發50,他發100,別人發100,他發200。

一開始大家都沒多想,玩得很開心。只有生病的同學,既不搶,也不發,選擇默默潛水。

偏偏發財了的同學@他:“一起來玩,發個小包也可以嘛。”

班長一聽,立刻把這個發財的同學踢出群。

據說,班長還私聊把他痛罵一頓:“真那麼有錢,捐幾萬給人家看病呀,在群裡發200塊的紅包,算什麼本事!”

一個人真正想表現自己有錢,就多花錢行善,自然人人會誇你有錢。

在一個窮得快死的人面前炫富,只會讓人覺得沒有教養。

教養是什麼?

教養就是在別人餓肚子的時候,當面吃肉不要吧唧嘴。


-3-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在哪一瞬間情緒爆發過?”

有個答主講了自己的經歷。

母親去世後,她過了第一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

女同事找她要一起拼單團購母親節的鮮花。

她接連拒絕了五次之後,只能強忍心痛,告訴她:“我媽媽不在了。”

沒想到,十幾分鍾後,這個女同事又跑來請求一起團購母親節的鮮花。

答主選擇無視,直接離開。

中午休息的時候,女同事竟然又找來。答主再次明確解釋:“我媽媽媽已經去世了。”

女同事“哦”了一聲:“你不能給媽媽買,可以給自己買啊。”

答主當場情緒爆發。

幾十塊錢的鮮花而已,有必要拿來一次次在別人傷口撒鹽嗎?

這就像我上小學時,一個同學的爸爸忽然去世。

另一個同學打開一包零食過去:“你沒有爸爸了,以後沒人給你買零食,你吃我的吧,這是我爸爸剛買的。”

失去爸爸的同學當場趴在桌子上痛哭,自然一口也不會吃。

絲毫不顧及別人感受,無時無刻秀優越感的人,不是壞,就是蠢。

小孩子的有口無心,或許是真的情商低,而成年人一次又一次的冒犯,大概是壞到了潛意識裡。


-4-


我的一個同事,特別喜歡秀恩愛。

而且她秀恩愛的方式很不一樣,就是一定要跟人比賽秀恩愛。

比如,辦公室裡忽然有人收到老公訂的奶茶。

她就會不經意提起:“我老公也是這樣,一點不怕我胖,昨天十點多還給我買蛋糕。”

別人收到男朋友送的鮮花。

她也要湊上去數數:“怎麼才九朵呀,太沒誠意,我老公每回至少九十九朵。”

更過分的是,有一回辦公室一個姐姐在鬧離婚,很多人都在勸,她也上去勸。

她是怎麼勸的呢?

她說:“兩口子吵架歸吵架,怎麼能動不動說離婚?有一回我跟老公吵架,就提了一句離婚,他在我孃家門口跪了大半夜,現在提起來還說我,太傷人。”

原本就在鬧離婚的姐姐一聽,哭得更大聲了。

其實說話這回事,會說話就多說兩句,不會說話就少說兩句。

沒人要求你劫富濟貧,也沒人要求你伸張正義。

既然你過得比別人好,那就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這不會打擾到任何人。

但如果你需要通過刺激別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優越感,那麼抱歉,我不需要這麼low的朋友。

記住,吃飯的時候把湯灑出來不low,笑話別人把湯灑出來才low。

用拼多多買東西不low,笑話別人用拼多多買東西才low。

就像主持人孟說的那樣——

“所有的優越感,都不是來自容貌、身材、知識、家族、財富、地位、成就和權力,它只來自缺見識和缺悲憫。”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