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

很多新手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新生兒的哭鬧,是否應該及時的上前去抱起孩子?有這麼一部分人覺得,面對孩子的哭鬧應該放任不管,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尤其是對於男孩來說,在媽媽懷抱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也只會是一個一事無成的軟骨頭?於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和孩子分房睡覺,並且冷漠對待孩子的哭鬧和求抱抱。這樣發展下去真的能夠有用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嗎?

"

很多新手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新生兒的哭鬧,是否應該及時的上前去抱起孩子?有這麼一部分人覺得,面對孩子的哭鬧應該放任不管,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尤其是對於男孩來說,在媽媽懷抱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也只會是一個一事無成的軟骨頭?於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和孩子分房睡覺,並且冷漠對待孩子的哭鬧和求抱抱。這樣發展下去真的能夠有用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嗎?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的獨立可以被逼出來嗎?

美國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他曾經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去抱孩子,等到他自己安靜下來再去抱,這樣就能夠打造出一個安靜乖巧,並且讓父母省事省心的優秀孩子。

並且他認為,孩子對於父母的需求只在於食物的滿足上,當父母滿足了孩子的食物需求的時候,就應該放手不管,不然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極大的依賴性,從而破壞了孩子自己成長中的獨立性發展。

這樣逼迫著孩子去獨立成長,最後是否真的如他所言,養出了一個乖巧省事的孩子呢?答案是肯定的,從小接受過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確實在短時期內減少了哭鬧,並且變得非常的乖巧,一時之間引起了眾多父母的追捧。

"

很多新手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新生兒的哭鬧,是否應該及時的上前去抱起孩子?有這麼一部分人覺得,面對孩子的哭鬧應該放任不管,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尤其是對於男孩來說,在媽媽懷抱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也只會是一個一事無成的軟骨頭?於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和孩子分房睡覺,並且冷漠對待孩子的哭鬧和求抱抱。這樣發展下去真的能夠有用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嗎?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的獨立可以被逼出來嗎?

美國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他曾經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去抱孩子,等到他自己安靜下來再去抱,這樣就能夠打造出一個安靜乖巧,並且讓父母省事省心的優秀孩子。

並且他認為,孩子對於父母的需求只在於食物的滿足上,當父母滿足了孩子的食物需求的時候,就應該放手不管,不然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極大的依賴性,從而破壞了孩子自己成長中的獨立性發展。

這樣逼迫著孩子去獨立成長,最後是否真的如他所言,養出了一個乖巧省事的孩子呢?答案是肯定的,從小接受過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確實在短時期內減少了哭鬧,並且變得非常的乖巧,一時之間引起了眾多父母的追捧。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可是在二十年後,這樣的方法卻被爆出了其極大的弊端,多數經歷過這樣訓練的孩子,會出現睡眠障礙,嚴重的會發展成為精神分裂以及自閉症。

就連創始人華生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倖免於難,從小在父親嚴苛的訓練下長大的孩子們,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心理上的障礙,大兒子自殺,女兒多次試圖自殺未遂,最小的兒子靠流浪為生。

華生用自己親生骨肉的經歷向世人暴露了自己的失敗,這樣的悲劇也將影響他整個家族。所以說,逼迫孩子獨立是完全不可取的方式。

"恆河猴"實驗告訴我們的道理

既然說孩子的獨立不能被逼出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再看看60年前另一個經典的實驗,雖然這個過程有些殘忍,但卻真實的揭露了孩子小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那就是"恆河猴"實驗,美國的心理學家哈洛在幼猴身上進行實驗後,證明了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的擁抱和愛撫。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從幼猴出生第一天起就把其和母親分隔開,並且在幼猴的鐵籠中設置了兩個"媽媽",一個是掛有奶瓶卻由鐵絲做成的鐵絲媽媽,一個是沒有奶瓶的絨布媽媽。

當幼猴餓了的時候,就會去鐵絲媽媽那裡喝奶,之後再回到絨布媽媽的懷抱。由此哈洛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於幼兒來說甚至超過了食物的作用。同樣這一種結論也適用於人類嬰兒。

"

很多新手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新生兒的哭鬧,是否應該及時的上前去抱起孩子?有這麼一部分人覺得,面對孩子的哭鬧應該放任不管,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尤其是對於男孩來說,在媽媽懷抱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也只會是一個一事無成的軟骨頭?於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和孩子分房睡覺,並且冷漠對待孩子的哭鬧和求抱抱。這樣發展下去真的能夠有用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嗎?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的獨立可以被逼出來嗎?

美國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他曾經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去抱孩子,等到他自己安靜下來再去抱,這樣就能夠打造出一個安靜乖巧,並且讓父母省事省心的優秀孩子。

並且他認為,孩子對於父母的需求只在於食物的滿足上,當父母滿足了孩子的食物需求的時候,就應該放手不管,不然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極大的依賴性,從而破壞了孩子自己成長中的獨立性發展。

這樣逼迫著孩子去獨立成長,最後是否真的如他所言,養出了一個乖巧省事的孩子呢?答案是肯定的,從小接受過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確實在短時期內減少了哭鬧,並且變得非常的乖巧,一時之間引起了眾多父母的追捧。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可是在二十年後,這樣的方法卻被爆出了其極大的弊端,多數經歷過這樣訓練的孩子,會出現睡眠障礙,嚴重的會發展成為精神分裂以及自閉症。

就連創始人華生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倖免於難,從小在父親嚴苛的訓練下長大的孩子們,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心理上的障礙,大兒子自殺,女兒多次試圖自殺未遂,最小的兒子靠流浪為生。

華生用自己親生骨肉的經歷向世人暴露了自己的失敗,這樣的悲劇也將影響他整個家族。所以說,逼迫孩子獨立是完全不可取的方式。

"恆河猴"實驗告訴我們的道理

既然說孩子的獨立不能被逼出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再看看60年前另一個經典的實驗,雖然這個過程有些殘忍,但卻真實的揭露了孩子小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那就是"恆河猴"實驗,美國的心理學家哈洛在幼猴身上進行實驗後,證明了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的擁抱和愛撫。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從幼猴出生第一天起就把其和母親分隔開,並且在幼猴的鐵籠中設置了兩個"媽媽",一個是掛有奶瓶卻由鐵絲做成的鐵絲媽媽,一個是沒有奶瓶的絨布媽媽。

當幼猴餓了的時候,就會去鐵絲媽媽那裡喝奶,之後再回到絨布媽媽的懷抱。由此哈洛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於幼兒來說甚至超過了食物的作用。同樣這一種結論也適用於人類嬰兒。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此後,哈洛還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實驗。他把幼猴和鐵絲媽媽單獨放在一個房間中,放入玩具後,幼猴處於一個緊張害怕的狀態,蜷縮在角落,對周圍的一切都置之不理。

而將幼猴和絨布媽媽放在同一個房間的時候,幼猴馬上依偎到絨布媽媽身上,過了一會兒開始大膽的去觸碰玩具,碰一下就馬上返回絨布媽媽身邊,之後又再次嘗試去觸碰。

於是哈洛得出結論:獨立並不是狠心逼迫能夠訓練出來的,恰好相反,這是需要父母細心溫柔的呵護,並且給予孩子擁抱才能更形成的。在足夠的安全感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才能更加有勇氣去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

當孩子出生以後,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他本能的會希望得到父母的庇佑,如果說這個時候孩子無助的哭泣得不到父母的迴應的話,就很有可能對環境和父母失去信任,從而極大的影響到孩子內心的健康。

正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既然孩子的獨立性無法被逼出來,那麼應該如何正確的去鍛鍊孩子的獨立呢?

"

很多新手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新生兒的哭鬧,是否應該及時的上前去抱起孩子?有這麼一部分人覺得,面對孩子的哭鬧應該放任不管,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尤其是對於男孩來說,在媽媽懷抱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也只會是一個一事無成的軟骨頭?於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和孩子分房睡覺,並且冷漠對待孩子的哭鬧和求抱抱。這樣發展下去真的能夠有用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嗎?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的獨立可以被逼出來嗎?

美國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他曾經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去抱孩子,等到他自己安靜下來再去抱,這樣就能夠打造出一個安靜乖巧,並且讓父母省事省心的優秀孩子。

並且他認為,孩子對於父母的需求只在於食物的滿足上,當父母滿足了孩子的食物需求的時候,就應該放手不管,不然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極大的依賴性,從而破壞了孩子自己成長中的獨立性發展。

這樣逼迫著孩子去獨立成長,最後是否真的如他所言,養出了一個乖巧省事的孩子呢?答案是肯定的,從小接受過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確實在短時期內減少了哭鬧,並且變得非常的乖巧,一時之間引起了眾多父母的追捧。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可是在二十年後,這樣的方法卻被爆出了其極大的弊端,多數經歷過這樣訓練的孩子,會出現睡眠障礙,嚴重的會發展成為精神分裂以及自閉症。

就連創始人華生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倖免於難,從小在父親嚴苛的訓練下長大的孩子們,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心理上的障礙,大兒子自殺,女兒多次試圖自殺未遂,最小的兒子靠流浪為生。

華生用自己親生骨肉的經歷向世人暴露了自己的失敗,這樣的悲劇也將影響他整個家族。所以說,逼迫孩子獨立是完全不可取的方式。

"恆河猴"實驗告訴我們的道理

既然說孩子的獨立不能被逼出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再看看60年前另一個經典的實驗,雖然這個過程有些殘忍,但卻真實的揭露了孩子小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那就是"恆河猴"實驗,美國的心理學家哈洛在幼猴身上進行實驗後,證明了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的擁抱和愛撫。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從幼猴出生第一天起就把其和母親分隔開,並且在幼猴的鐵籠中設置了兩個"媽媽",一個是掛有奶瓶卻由鐵絲做成的鐵絲媽媽,一個是沒有奶瓶的絨布媽媽。

當幼猴餓了的時候,就會去鐵絲媽媽那裡喝奶,之後再回到絨布媽媽的懷抱。由此哈洛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於幼兒來說甚至超過了食物的作用。同樣這一種結論也適用於人類嬰兒。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此後,哈洛還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實驗。他把幼猴和鐵絲媽媽單獨放在一個房間中,放入玩具後,幼猴處於一個緊張害怕的狀態,蜷縮在角落,對周圍的一切都置之不理。

而將幼猴和絨布媽媽放在同一個房間的時候,幼猴馬上依偎到絨布媽媽身上,過了一會兒開始大膽的去觸碰玩具,碰一下就馬上返回絨布媽媽身邊,之後又再次嘗試去觸碰。

於是哈洛得出結論:獨立並不是狠心逼迫能夠訓練出來的,恰好相反,這是需要父母細心溫柔的呵護,並且給予孩子擁抱才能更形成的。在足夠的安全感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才能更加有勇氣去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

當孩子出生以後,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他本能的會希望得到父母的庇佑,如果說這個時候孩子無助的哭泣得不到父母的迴應的話,就很有可能對環境和父母失去信任,從而極大的影響到孩子內心的健康。

正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既然孩子的獨立性無法被逼出來,那麼應該如何正確的去鍛鍊孩子的獨立呢?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三歲前:

1.及時迴應孩子的需求

對於三歲前的孩子來說,這個時候正好是屬於一個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所以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當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後,父母應及時的滿足。

2.多和孩子發生身體接觸

對於嬰幼兒來說,最大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的擁抱和撫摸,父母應該多抱抱孩子,並且騰出足夠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3.用正確的方式去化解孩子的哭鬧

當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應該正確的方式去化解孩子的哭鬧,例如說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並且陪寶寶玩遊戲,讓他感到新奇開心。

"

很多新手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新生兒的哭鬧,是否應該及時的上前去抱起孩子?有這麼一部分人覺得,面對孩子的哭鬧應該放任不管,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尤其是對於男孩來說,在媽媽懷抱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也只會是一個一事無成的軟骨頭?於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和孩子分房睡覺,並且冷漠對待孩子的哭鬧和求抱抱。這樣發展下去真的能夠有用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嗎?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的獨立可以被逼出來嗎?

美國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他曾經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去抱孩子,等到他自己安靜下來再去抱,這樣就能夠打造出一個安靜乖巧,並且讓父母省事省心的優秀孩子。

並且他認為,孩子對於父母的需求只在於食物的滿足上,當父母滿足了孩子的食物需求的時候,就應該放手不管,不然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極大的依賴性,從而破壞了孩子自己成長中的獨立性發展。

這樣逼迫著孩子去獨立成長,最後是否真的如他所言,養出了一個乖巧省事的孩子呢?答案是肯定的,從小接受過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確實在短時期內減少了哭鬧,並且變得非常的乖巧,一時之間引起了眾多父母的追捧。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可是在二十年後,這樣的方法卻被爆出了其極大的弊端,多數經歷過這樣訓練的孩子,會出現睡眠障礙,嚴重的會發展成為精神分裂以及自閉症。

就連創始人華生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倖免於難,從小在父親嚴苛的訓練下長大的孩子們,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心理上的障礙,大兒子自殺,女兒多次試圖自殺未遂,最小的兒子靠流浪為生。

華生用自己親生骨肉的經歷向世人暴露了自己的失敗,這樣的悲劇也將影響他整個家族。所以說,逼迫孩子獨立是完全不可取的方式。

"恆河猴"實驗告訴我們的道理

既然說孩子的獨立不能被逼出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再看看60年前另一個經典的實驗,雖然這個過程有些殘忍,但卻真實的揭露了孩子小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那就是"恆河猴"實驗,美國的心理學家哈洛在幼猴身上進行實驗後,證明了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的擁抱和愛撫。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從幼猴出生第一天起就把其和母親分隔開,並且在幼猴的鐵籠中設置了兩個"媽媽",一個是掛有奶瓶卻由鐵絲做成的鐵絲媽媽,一個是沒有奶瓶的絨布媽媽。

當幼猴餓了的時候,就會去鐵絲媽媽那裡喝奶,之後再回到絨布媽媽的懷抱。由此哈洛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於幼兒來說甚至超過了食物的作用。同樣這一種結論也適用於人類嬰兒。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此後,哈洛還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實驗。他把幼猴和鐵絲媽媽單獨放在一個房間中,放入玩具後,幼猴處於一個緊張害怕的狀態,蜷縮在角落,對周圍的一切都置之不理。

而將幼猴和絨布媽媽放在同一個房間的時候,幼猴馬上依偎到絨布媽媽身上,過了一會兒開始大膽的去觸碰玩具,碰一下就馬上返回絨布媽媽身邊,之後又再次嘗試去觸碰。

於是哈洛得出結論:獨立並不是狠心逼迫能夠訓練出來的,恰好相反,這是需要父母細心溫柔的呵護,並且給予孩子擁抱才能更形成的。在足夠的安全感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才能更加有勇氣去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

當孩子出生以後,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他本能的會希望得到父母的庇佑,如果說這個時候孩子無助的哭泣得不到父母的迴應的話,就很有可能對環境和父母失去信任,從而極大的影響到孩子內心的健康。

正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既然孩子的獨立性無法被逼出來,那麼應該如何正確的去鍛鍊孩子的獨立呢?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三歲前:

1.及時迴應孩子的需求

對於三歲前的孩子來說,這個時候正好是屬於一個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所以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當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後,父母應及時的滿足。

2.多和孩子發生身體接觸

對於嬰幼兒來說,最大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的擁抱和撫摸,父母應該多抱抱孩子,並且騰出足夠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3.用正確的方式去化解孩子的哭鬧

當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應該正確的方式去化解孩子的哭鬧,例如說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並且陪寶寶玩遊戲,讓他感到新奇開心。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三歲後:

1.和孩子分床睡

分床睡不等於分房睡,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還是非常的需要安全感,但是又和孩子的性發育出現了衝突,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獨立的睡一張床,這樣能夠讓孩子擁有一個高質量的睡眠,同時還能培養孩子變得獨立。而在一個房間內,也能讓父母晚上更好的照顧孩子,讓寶寶安心睡覺。

2.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

很多的父母是急性子,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也慢不下來,當看到孩子做事情慢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急吼吼的上手自己去代替孩子完成。

但是對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說,嘗試完成本來是一個獨立發展的過程,如果父母這個時候還剝奪了孩子這樣的成長經歷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的獨立性失去鍛鍊。

3.正確鼓勵孩子

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面對犯錯誤和做錯事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嘗試著再去做一次,不要只會給孩子不斷地挑刺,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自信心,並且越來越不願意獨立去做事情。

所以正確的鼓勵孩子才是最重要的,讓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的獨立。

"

很多新手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新生兒的哭鬧,是否應該及時的上前去抱起孩子?有這麼一部分人覺得,面對孩子的哭鬧應該放任不管,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尤其是對於男孩來說,在媽媽懷抱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也只會是一個一事無成的軟骨頭?於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和孩子分房睡覺,並且冷漠對待孩子的哭鬧和求抱抱。這樣發展下去真的能夠有用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嗎?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的獨立可以被逼出來嗎?

美國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他曾經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去抱孩子,等到他自己安靜下來再去抱,這樣就能夠打造出一個安靜乖巧,並且讓父母省事省心的優秀孩子。

並且他認為,孩子對於父母的需求只在於食物的滿足上,當父母滿足了孩子的食物需求的時候,就應該放手不管,不然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極大的依賴性,從而破壞了孩子自己成長中的獨立性發展。

這樣逼迫著孩子去獨立成長,最後是否真的如他所言,養出了一個乖巧省事的孩子呢?答案是肯定的,從小接受過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確實在短時期內減少了哭鬧,並且變得非常的乖巧,一時之間引起了眾多父母的追捧。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可是在二十年後,這樣的方法卻被爆出了其極大的弊端,多數經歷過這樣訓練的孩子,會出現睡眠障礙,嚴重的會發展成為精神分裂以及自閉症。

就連創始人華生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倖免於難,從小在父親嚴苛的訓練下長大的孩子們,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心理上的障礙,大兒子自殺,女兒多次試圖自殺未遂,最小的兒子靠流浪為生。

華生用自己親生骨肉的經歷向世人暴露了自己的失敗,這樣的悲劇也將影響他整個家族。所以說,逼迫孩子獨立是完全不可取的方式。

"恆河猴"實驗告訴我們的道理

既然說孩子的獨立不能被逼出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再看看60年前另一個經典的實驗,雖然這個過程有些殘忍,但卻真實的揭露了孩子小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那就是"恆河猴"實驗,美國的心理學家哈洛在幼猴身上進行實驗後,證明了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的擁抱和愛撫。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從幼猴出生第一天起就把其和母親分隔開,並且在幼猴的鐵籠中設置了兩個"媽媽",一個是掛有奶瓶卻由鐵絲做成的鐵絲媽媽,一個是沒有奶瓶的絨布媽媽。

當幼猴餓了的時候,就會去鐵絲媽媽那裡喝奶,之後再回到絨布媽媽的懷抱。由此哈洛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於幼兒來說甚至超過了食物的作用。同樣這一種結論也適用於人類嬰兒。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此後,哈洛還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實驗。他把幼猴和鐵絲媽媽單獨放在一個房間中,放入玩具後,幼猴處於一個緊張害怕的狀態,蜷縮在角落,對周圍的一切都置之不理。

而將幼猴和絨布媽媽放在同一個房間的時候,幼猴馬上依偎到絨布媽媽身上,過了一會兒開始大膽的去觸碰玩具,碰一下就馬上返回絨布媽媽身邊,之後又再次嘗試去觸碰。

於是哈洛得出結論:獨立並不是狠心逼迫能夠訓練出來的,恰好相反,這是需要父母細心溫柔的呵護,並且給予孩子擁抱才能更形成的。在足夠的安全感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才能更加有勇氣去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

當孩子出生以後,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他本能的會希望得到父母的庇佑,如果說這個時候孩子無助的哭泣得不到父母的迴應的話,就很有可能對環境和父母失去信任,從而極大的影響到孩子內心的健康。

正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既然孩子的獨立性無法被逼出來,那麼應該如何正確的去鍛鍊孩子的獨立呢?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三歲前:

1.及時迴應孩子的需求

對於三歲前的孩子來說,這個時候正好是屬於一個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所以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當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後,父母應及時的滿足。

2.多和孩子發生身體接觸

對於嬰幼兒來說,最大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的擁抱和撫摸,父母應該多抱抱孩子,並且騰出足夠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3.用正確的方式去化解孩子的哭鬧

當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應該正確的方式去化解孩子的哭鬧,例如說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並且陪寶寶玩遊戲,讓他感到新奇開心。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三歲後:

1.和孩子分床睡

分床睡不等於分房睡,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還是非常的需要安全感,但是又和孩子的性發育出現了衝突,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獨立的睡一張床,這樣能夠讓孩子擁有一個高質量的睡眠,同時還能培養孩子變得獨立。而在一個房間內,也能讓父母晚上更好的照顧孩子,讓寶寶安心睡覺。

2.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

很多的父母是急性子,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也慢不下來,當看到孩子做事情慢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急吼吼的上手自己去代替孩子完成。

但是對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說,嘗試完成本來是一個獨立發展的過程,如果父母這個時候還剝奪了孩子這樣的成長經歷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的獨立性失去鍛鍊。

3.正確鼓勵孩子

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面對犯錯誤和做錯事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嘗試著再去做一次,不要只會給孩子不斷地挑刺,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自信心,並且越來越不願意獨立去做事情。

所以正確的鼓勵孩子才是最重要的,讓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的獨立。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4.學會放手

很多的父母愛子心切,總是擔心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傷害,或者是走錯了路,所以說就會給孩子包辦一切。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產生一種依賴性,當遇到事情難以解決的時候,就會指望著父母的幫助。所以說父母應該學會放手,在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給予孩子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就足夠,不應該全部包攬孩子的工作。

孩子的獨立性發展並不是被逼出來的,就好像如果想要教一隻幼鷹學會飛翔的話,應該耐心的等待它成長羽翼豐滿,而不是強行把它帶到懸崖邊丟下去。

不是每一隻幼鷹生下來就會飛翔,也不是每一個孩子生來就懂得獨立。所以爸媽的及時引導和教育是最為重要的。

"

很多新手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新生兒的哭鬧,是否應該及時的上前去抱起孩子?有這麼一部分人覺得,面對孩子的哭鬧應該放任不管,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尤其是對於男孩來說,在媽媽懷抱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也只會是一個一事無成的軟骨頭?於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和孩子分房睡覺,並且冷漠對待孩子的哭鬧和求抱抱。這樣發展下去真的能夠有用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嗎?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的獨立可以被逼出來嗎?

美國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他曾經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去抱孩子,等到他自己安靜下來再去抱,這樣就能夠打造出一個安靜乖巧,並且讓父母省事省心的優秀孩子。

並且他認為,孩子對於父母的需求只在於食物的滿足上,當父母滿足了孩子的食物需求的時候,就應該放手不管,不然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極大的依賴性,從而破壞了孩子自己成長中的獨立性發展。

這樣逼迫著孩子去獨立成長,最後是否真的如他所言,養出了一個乖巧省事的孩子呢?答案是肯定的,從小接受過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確實在短時期內減少了哭鬧,並且變得非常的乖巧,一時之間引起了眾多父母的追捧。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可是在二十年後,這樣的方法卻被爆出了其極大的弊端,多數經歷過這樣訓練的孩子,會出現睡眠障礙,嚴重的會發展成為精神分裂以及自閉症。

就連創始人華生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倖免於難,從小在父親嚴苛的訓練下長大的孩子們,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心理上的障礙,大兒子自殺,女兒多次試圖自殺未遂,最小的兒子靠流浪為生。

華生用自己親生骨肉的經歷向世人暴露了自己的失敗,這樣的悲劇也將影響他整個家族。所以說,逼迫孩子獨立是完全不可取的方式。

"恆河猴"實驗告訴我們的道理

既然說孩子的獨立不能被逼出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再看看60年前另一個經典的實驗,雖然這個過程有些殘忍,但卻真實的揭露了孩子小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那就是"恆河猴"實驗,美國的心理學家哈洛在幼猴身上進行實驗後,證明了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的擁抱和愛撫。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從幼猴出生第一天起就把其和母親分隔開,並且在幼猴的鐵籠中設置了兩個"媽媽",一個是掛有奶瓶卻由鐵絲做成的鐵絲媽媽,一個是沒有奶瓶的絨布媽媽。

當幼猴餓了的時候,就會去鐵絲媽媽那裡喝奶,之後再回到絨布媽媽的懷抱。由此哈洛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於幼兒來說甚至超過了食物的作用。同樣這一種結論也適用於人類嬰兒。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此後,哈洛還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實驗。他把幼猴和鐵絲媽媽單獨放在一個房間中,放入玩具後,幼猴處於一個緊張害怕的狀態,蜷縮在角落,對周圍的一切都置之不理。

而將幼猴和絨布媽媽放在同一個房間的時候,幼猴馬上依偎到絨布媽媽身上,過了一會兒開始大膽的去觸碰玩具,碰一下就馬上返回絨布媽媽身邊,之後又再次嘗試去觸碰。

於是哈洛得出結論:獨立並不是狠心逼迫能夠訓練出來的,恰好相反,這是需要父母細心溫柔的呵護,並且給予孩子擁抱才能更形成的。在足夠的安全感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才能更加有勇氣去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

當孩子出生以後,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他本能的會希望得到父母的庇佑,如果說這個時候孩子無助的哭泣得不到父母的迴應的話,就很有可能對環境和父母失去信任,從而極大的影響到孩子內心的健康。

正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既然孩子的獨立性無法被逼出來,那麼應該如何正確的去鍛鍊孩子的獨立呢?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三歲前:

1.及時迴應孩子的需求

對於三歲前的孩子來說,這個時候正好是屬於一個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所以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當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後,父母應及時的滿足。

2.多和孩子發生身體接觸

對於嬰幼兒來說,最大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的擁抱和撫摸,父母應該多抱抱孩子,並且騰出足夠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3.用正確的方式去化解孩子的哭鬧

當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應該正確的方式去化解孩子的哭鬧,例如說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並且陪寶寶玩遊戲,讓他感到新奇開心。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孩子三歲後:

1.和孩子分床睡

分床睡不等於分房睡,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還是非常的需要安全感,但是又和孩子的性發育出現了衝突,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獨立的睡一張床,這樣能夠讓孩子擁有一個高質量的睡眠,同時還能培養孩子變得獨立。而在一個房間內,也能讓父母晚上更好的照顧孩子,讓寶寶安心睡覺。

2.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

很多的父母是急性子,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也慢不下來,當看到孩子做事情慢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急吼吼的上手自己去代替孩子完成。

但是對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說,嘗試完成本來是一個獨立發展的過程,如果父母這個時候還剝奪了孩子這樣的成長經歷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的獨立性失去鍛鍊。

3.正確鼓勵孩子

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面對犯錯誤和做錯事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嘗試著再去做一次,不要只會給孩子不斷地挑刺,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自信心,並且越來越不願意獨立去做事情。

所以正確的鼓勵孩子才是最重要的,讓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的獨立。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4.學會放手

很多的父母愛子心切,總是擔心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傷害,或者是走錯了路,所以說就會給孩子包辦一切。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產生一種依賴性,當遇到事情難以解決的時候,就會指望著父母的幫助。所以說父母應該學會放手,在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給予孩子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就足夠,不應該全部包攬孩子的工作。

孩子的獨立性發展並不是被逼出來的,就好像如果想要教一隻幼鷹學會飛翔的話,應該耐心的等待它成長羽翼豐滿,而不是強行把它帶到懸崖邊丟下去。

不是每一隻幼鷹生下來就會飛翔,也不是每一個孩子生來就懂得獨立。所以爸媽的及時引導和教育是最為重要的。

60年前,“恆河猴實驗”得出的育兒道理,60年後很多父母還不懂

順應孩子自我成長的發展規律,滿足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後,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走向成功。

如果一味的去逼迫孩子獨立,而不注重正確的教育方式的話,只會讓孩子變成一個毫無用處的人,甚至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成長。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