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童模亂象,需要法律和行業兜底

整治童模亂象,需要法律和行業兜底

4月8日,童模妞妞被踹的視頻在微博熱傳。視頻中,一名手拎花籃的女童正在走路,其身後正跟著手持拍攝設備的一男一女兩個成年人,不知為何,成年女子突然上前狠狠踹了女童一腳,踹得女童當場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在地。9秒的短視頻迅速擴大傳播,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一些與童模妞妞有合作的淘寶商家紛紛表示解除與妞妞媽媽的合作。而後者也於4月10日在微博上公開道歉。

不過,公眾對妞妞媽媽的自我辯解並不以為然,絕大部分網友仍然認為這位童模的媽媽是在拿女兒當搖錢樹。而經過媒體的披露,童模行業正在快速擴張,例如,上海、廣州、杭州最為火爆,甚至還開設有童模經紀公司。在童模工作期間,雖然像妞妞媽媽這樣狠踹孩子的現象並不多,但是童模的境遇卻並不好。

童模的出現跟在大眾媒體的出現密切相關,不過,在短視頻時代之前,普通孩子成為童模的門檻很高,抖音、快手、微視等短視頻APP的快速普及,一下催生了這個行業的迅速發展。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可以通過拍攝日常生活中的視頻吸引粉絲,繼而拿著粉絲規模去跟淘寶童裝店鋪談合作。

短短几年的高速發展,童模行業既因為其普遍的高收益引人關注,例如個別童模日收入可達到上萬元,也因為童模壓力巨大,偶有家暴現象、工作時間過長等問題而備受爭議。值得指出的是,童模行業是一個缺乏明確法律監管的領域,其工作的尺度、彈性幾乎全部由家長和商家來掌控。

假如童模作為一種長期職業,實現公司化運作,那麼對童模的保護就可以參照《勞動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來進行。《勞動法》規定,童工(16週歲以下)是絕對禁止的,這當然也包括童模。而《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8條則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16週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不過,由於這一輪興起的童模主要是個體化的行為,其核心推動力在於市場對童模的需求以及家長對孩子成為童模的渴望。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如果孩子展現出了某些童星的天賦,嘗試走這條路也無問題,前提是孩子的學習、身心健康不會因此受到明顯影響。

在此次童模被家暴的醜聞曝光之後,已經有10家淘寶童裝店主聯名呼籲:為規範童模拍攝行業、推動童模保護,拒絕使用在拍攝過程中存在損害兒童權益行為的一切圖片與視頻。由此可見,在一個信息充分流通的背景下,商家無論從利益還是道德角度都明白確保童模權益受到保護的重要性。假如加入呼籲的店鋪越來越多,最終成為行業主流,這實際上就構成了一個行業性的規範。

對於童模保護來說,政府監管是最外圍的,行業規範是中間的,父母的呵護是最內層也是最重要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現在的賺錢能力和以後的人生,應該成為童模家庭父母仔細思量的一個問題。且不說“壓榨”“啃小”等充滿批判的詞彙,但如果父母真的在乎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應該及時注意到孩子的情緒信號。畢竟,養育孩子不能簡單靠外界監督,最終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良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