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為孩子花錢報各種培訓班。最終目的都是一個,就是不輸在起跑線上。假期裡學霸們沒有閒著,不是學霸的孩子更不能閒著,都在想方設法努力超過競爭對手,為下一步搶佔優質教育資源多攢些籌碼。

"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為孩子花錢報各種培訓班。最終目的都是一個,就是不輸在起跑線上。假期裡學霸們沒有閒著,不是學霸的孩子更不能閒著,都在想方設法努力超過競爭對手,為下一步搶佔優質教育資源多攢些籌碼。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可是,課外補習大多是心理安慰。家長逼著孩子學習,不如 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激勵孩子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讓他們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


01 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歸根結底是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貪玩不肯學、不願學、成績不好,可以說是最頭疼的事兒了。比如,規定的每天作業量不能按時完成,整天不是玩遊戲就是看手機;對作業挑三揀四,只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父母提了很多要求,唸叨很多次,孩子也當做耳旁風。如此等等。其實,孩子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學習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為孩子花錢報各種培訓班。最終目的都是一個,就是不輸在起跑線上。假期裡學霸們沒有閒著,不是學霸的孩子更不能閒著,都在想方設法努力超過競爭對手,為下一步搶佔優質教育資源多攢些籌碼。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可是,課外補習大多是心理安慰。家長逼著孩子學習,不如 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激勵孩子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讓他們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


01 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歸根結底是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貪玩不肯學、不願學、成績不好,可以說是最頭疼的事兒了。比如,規定的每天作業量不能按時完成,整天不是玩遊戲就是看手機;對作業挑三揀四,只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父母提了很多要求,唸叨很多次,孩子也當做耳旁風。如此等等。其實,孩子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學習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為了讓自家的孩子主動學習,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有的父母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說好好學習的重要性,不好好學習就不能上大學,就沒有好工作。但是對一個孩子來說,考一個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有些家長可能會板起臉強行命令,一次兩次也許有效果,時間長了就不管用了。至於嚴厲呵斥、甚至動手,雖然一時很解氣,但會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

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最好的辦法是接納孩子的情緒,通過良好溝通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愛,而不是用說教和懲罰逼迫孩子學習。

"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為孩子花錢報各種培訓班。最終目的都是一個,就是不輸在起跑線上。假期裡學霸們沒有閒著,不是學霸的孩子更不能閒著,都在想方設法努力超過競爭對手,為下一步搶佔優質教育資源多攢些籌碼。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可是,課外補習大多是心理安慰。家長逼著孩子學習,不如 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激勵孩子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讓他們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


01 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歸根結底是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貪玩不肯學、不願學、成績不好,可以說是最頭疼的事兒了。比如,規定的每天作業量不能按時完成,整天不是玩遊戲就是看手機;對作業挑三揀四,只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父母提了很多要求,唸叨很多次,孩子也當做耳旁風。如此等等。其實,孩子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學習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為了讓自家的孩子主動學習,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有的父母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說好好學習的重要性,不好好學習就不能上大學,就沒有好工作。但是對一個孩子來說,考一個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有些家長可能會板起臉強行命令,一次兩次也許有效果,時間長了就不管用了。至於嚴厲呵斥、甚至動手,雖然一時很解氣,但會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

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最好的辦法是接納孩子的情緒,通過良好溝通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愛,而不是用說教和懲罰逼迫孩子學習。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02 孩子的情緒會影響行為,理解孩子的情緒,才能幫孩子專注學習

當孩子情緒良好的時候,他們的表現也好。當他們考試沒考好、或者被老師批評時,就會產生“畏難”“拒絕合作”等壞情緒,這些情緒將會阻礙他們的學習。

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的情緒呢?關鍵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也就是說,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對是錯,他們都有發表觀點、表達情感的權利。家長不應該漠視或者否定這一點。

"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為孩子花錢報各種培訓班。最終目的都是一個,就是不輸在起跑線上。假期裡學霸們沒有閒著,不是學霸的孩子更不能閒著,都在想方設法努力超過競爭對手,為下一步搶佔優質教育資源多攢些籌碼。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可是,課外補習大多是心理安慰。家長逼著孩子學習,不如 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激勵孩子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讓他們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


01 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歸根結底是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貪玩不肯學、不願學、成績不好,可以說是最頭疼的事兒了。比如,規定的每天作業量不能按時完成,整天不是玩遊戲就是看手機;對作業挑三揀四,只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父母提了很多要求,唸叨很多次,孩子也當做耳旁風。如此等等。其實,孩子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學習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為了讓自家的孩子主動學習,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有的父母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說好好學習的重要性,不好好學習就不能上大學,就沒有好工作。但是對一個孩子來說,考一個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有些家長可能會板起臉強行命令,一次兩次也許有效果,時間長了就不管用了。至於嚴厲呵斥、甚至動手,雖然一時很解氣,但會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

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最好的辦法是接納孩子的情緒,通過良好溝通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愛,而不是用說教和懲罰逼迫孩子學習。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02 孩子的情緒會影響行為,理解孩子的情緒,才能幫孩子專注學習

當孩子情緒良好的時候,他們的表現也好。當他們考試沒考好、或者被老師批評時,就會產生“畏難”“拒絕合作”等壞情緒,這些情緒將會阻礙他們的學習。

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的情緒呢?關鍵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也就是說,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對是錯,他們都有發表觀點、表達情感的權利。家長不應該漠視或者否定這一點。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想象下,如果孩子回家告訴你:“這次考試粗心,我只考了70分。”你會怎麼回答呢?也許有的家長會說“別擔心,下次你會做的更好”。這種迴應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認為他因為考試不好而產生的小沮喪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的話,孩子內心的沮喪得不到解決,就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

"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為孩子花錢報各種培訓班。最終目的都是一個,就是不輸在起跑線上。假期裡學霸們沒有閒著,不是學霸的孩子更不能閒著,都在想方設法努力超過競爭對手,為下一步搶佔優質教育資源多攢些籌碼。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可是,課外補習大多是心理安慰。家長逼著孩子學習,不如 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激勵孩子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讓他們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


01 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歸根結底是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貪玩不肯學、不願學、成績不好,可以說是最頭疼的事兒了。比如,規定的每天作業量不能按時完成,整天不是玩遊戲就是看手機;對作業挑三揀四,只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父母提了很多要求,唸叨很多次,孩子也當做耳旁風。如此等等。其實,孩子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學習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為了讓自家的孩子主動學習,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有的父母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說好好學習的重要性,不好好學習就不能上大學,就沒有好工作。但是對一個孩子來說,考一個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有些家長可能會板起臉強行命令,一次兩次也許有效果,時間長了就不管用了。至於嚴厲呵斥、甚至動手,雖然一時很解氣,但會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

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最好的辦法是接納孩子的情緒,通過良好溝通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愛,而不是用說教和懲罰逼迫孩子學習。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02 孩子的情緒會影響行為,理解孩子的情緒,才能幫孩子專注學習

當孩子情緒良好的時候,他們的表現也好。當他們考試沒考好、或者被老師批評時,就會產生“畏難”“拒絕合作”等壞情緒,這些情緒將會阻礙他們的學習。

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的情緒呢?關鍵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也就是說,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對是錯,他們都有發表觀點、表達情感的權利。家長不應該漠視或者否定這一點。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想象下,如果孩子回家告訴你:“這次考試粗心,我只考了70分。”你會怎麼回答呢?也許有的家長會說“別擔心,下次你會做的更好”。這種迴應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認為他因為考試不好而產生的小沮喪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的話,孩子內心的沮喪得不到解決,就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這時,家長應該接納孩子的沮喪情緒,跟孩子說:“聽起來你很失望。因為粗心而丟分,確實讓人生氣”這樣的話。只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他們才能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


03 父母跟孩子溝通學習問題的三個招數

父母如何表達接納?有三招:

第一招是表達孩子的感受,而不要隨意批評或者給出忠告。比如,當孩子跟你抱怨數學老師的作業太多時,如果家長說“多做練習才能成績好”之類的。當我們這樣說時,孩子首先會感覺你不理解他。即使你的話特別有說服力,孩子也會因為情緒上比較反感,不願意聽下去,甚至覺得自己“很笨”,加重了沮喪情緒。

"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為孩子花錢報各種培訓班。最終目的都是一個,就是不輸在起跑線上。假期裡學霸們沒有閒著,不是學霸的孩子更不能閒著,都在想方設法努力超過競爭對手,為下一步搶佔優質教育資源多攢些籌碼。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可是,課外補習大多是心理安慰。家長逼著孩子學習,不如 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激勵孩子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讓他們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


01 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歸根結底是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貪玩不肯學、不願學、成績不好,可以說是最頭疼的事兒了。比如,規定的每天作業量不能按時完成,整天不是玩遊戲就是看手機;對作業挑三揀四,只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父母提了很多要求,唸叨很多次,孩子也當做耳旁風。如此等等。其實,孩子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學習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為了讓自家的孩子主動學習,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有的父母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說好好學習的重要性,不好好學習就不能上大學,就沒有好工作。但是對一個孩子來說,考一個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有些家長可能會板起臉強行命令,一次兩次也許有效果,時間長了就不管用了。至於嚴厲呵斥、甚至動手,雖然一時很解氣,但會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

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最好的辦法是接納孩子的情緒,通過良好溝通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愛,而不是用說教和懲罰逼迫孩子學習。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02 孩子的情緒會影響行為,理解孩子的情緒,才能幫孩子專注學習

當孩子情緒良好的時候,他們的表現也好。當他們考試沒考好、或者被老師批評時,就會產生“畏難”“拒絕合作”等壞情緒,這些情緒將會阻礙他們的學習。

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的情緒呢?關鍵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也就是說,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對是錯,他們都有發表觀點、表達情感的權利。家長不應該漠視或者否定這一點。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想象下,如果孩子回家告訴你:“這次考試粗心,我只考了70分。”你會怎麼回答呢?也許有的家長會說“別擔心,下次你會做的更好”。這種迴應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認為他因為考試不好而產生的小沮喪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的話,孩子內心的沮喪得不到解決,就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這時,家長應該接納孩子的沮喪情緒,跟孩子說:“聽起來你很失望。因為粗心而丟分,確實讓人生氣”這樣的話。只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他們才能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


03 父母跟孩子溝通學習問題的三個招數

父母如何表達接納?有三招:

第一招是表達孩子的感受,而不要隨意批評或者給出忠告。比如,當孩子跟你抱怨數學老師的作業太多時,如果家長說“多做練習才能成績好”之類的。當我們這樣說時,孩子首先會感覺你不理解他。即使你的話特別有說服力,孩子也會因為情緒上比較反感,不願意聽下去,甚至覺得自己“很笨”,加重了沮喪情緒。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這時,建議家長換種說法,比如說“聽起來,學習壓力太大了讓你很苦惱。”“看來達到這位老師的要求很難哎。”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被認同,也就願意打開話匣子繼續聊:“我更喜歡美術老師,他的作業總是很有趣。”“嗯,是這樣啊。”“對的,我要趕緊把這些作業做完,然後就去畫畫。”

在這個對話中,家長通過描述孩子的感受、用“嗯”“噢”語氣詞表達認同的方式,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負面情緒得到接納,就有勇氣自己去處理眼前的困難。

那麼,家長是不是永遠沒機會給孩子提建議或者忠告呢?當然不是。只是孩子正處於情緒混亂之中,他們是聽不進任何建議的,因此我們才要率先解決情緒問題,之後可以試探性的跟孩子說,“你覺得這樣做怎麼樣?如果你這樣做是不是會不一樣?”這種說法是把最終的決定權交給孩子,讓他自己思考是接受、還是拒絕家長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如何去處理難題。

"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為孩子花錢報各種培訓班。最終目的都是一個,就是不輸在起跑線上。假期裡學霸們沒有閒著,不是學霸的孩子更不能閒著,都在想方設法努力超過競爭對手,為下一步搶佔優質教育資源多攢些籌碼。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可是,課外補習大多是心理安慰。家長逼著孩子學習,不如 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激勵孩子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讓他們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


01 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歸根結底是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貪玩不肯學、不願學、成績不好,可以說是最頭疼的事兒了。比如,規定的每天作業量不能按時完成,整天不是玩遊戲就是看手機;對作業挑三揀四,只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父母提了很多要求,唸叨很多次,孩子也當做耳旁風。如此等等。其實,孩子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學習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為了讓自家的孩子主動學習,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有的父母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說好好學習的重要性,不好好學習就不能上大學,就沒有好工作。但是對一個孩子來說,考一個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有些家長可能會板起臉強行命令,一次兩次也許有效果,時間長了就不管用了。至於嚴厲呵斥、甚至動手,雖然一時很解氣,但會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

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最好的辦法是接納孩子的情緒,通過良好溝通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愛,而不是用說教和懲罰逼迫孩子學習。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02 孩子的情緒會影響行為,理解孩子的情緒,才能幫孩子專注學習

當孩子情緒良好的時候,他們的表現也好。當他們考試沒考好、或者被老師批評時,就會產生“畏難”“拒絕合作”等壞情緒,這些情緒將會阻礙他們的學習。

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的情緒呢?關鍵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也就是說,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對是錯,他們都有發表觀點、表達情感的權利。家長不應該漠視或者否定這一點。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想象下,如果孩子回家告訴你:“這次考試粗心,我只考了70分。”你會怎麼回答呢?也許有的家長會說“別擔心,下次你會做的更好”。這種迴應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認為他因為考試不好而產生的小沮喪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的話,孩子內心的沮喪得不到解決,就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這時,家長應該接納孩子的沮喪情緒,跟孩子說:“聽起來你很失望。因為粗心而丟分,確實讓人生氣”這樣的話。只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他們才能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


03 父母跟孩子溝通學習問題的三個招數

父母如何表達接納?有三招:

第一招是表達孩子的感受,而不要隨意批評或者給出忠告。比如,當孩子跟你抱怨數學老師的作業太多時,如果家長說“多做練習才能成績好”之類的。當我們這樣說時,孩子首先會感覺你不理解他。即使你的話特別有說服力,孩子也會因為情緒上比較反感,不願意聽下去,甚至覺得自己“很笨”,加重了沮喪情緒。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這時,建議家長換種說法,比如說“聽起來,學習壓力太大了讓你很苦惱。”“看來達到這位老師的要求很難哎。”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被認同,也就願意打開話匣子繼續聊:“我更喜歡美術老師,他的作業總是很有趣。”“嗯,是這樣啊。”“對的,我要趕緊把這些作業做完,然後就去畫畫。”

在這個對話中,家長通過描述孩子的感受、用“嗯”“噢”語氣詞表達認同的方式,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負面情緒得到接納,就有勇氣自己去處理眼前的困難。

那麼,家長是不是永遠沒機會給孩子提建議或者忠告呢?當然不是。只是孩子正處於情緒混亂之中,他們是聽不進任何建議的,因此我們才要率先解決情緒問題,之後可以試探性的跟孩子說,“你覺得這樣做怎麼樣?如果你這樣做是不是會不一樣?”這種說法是把最終的決定權交給孩子,讓他自己思考是接受、還是拒絕家長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如何去處理難題。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第二招是給予孩子現實中不能實現的幻想。當孩子抱怨數學考試太難時,家長可以說:“你一定想,要是小學生不用學數學就好了。”或者說“要是有一個最強大腦裝進來,你就不用對著這些圖形犯愁了。”其實孩子很清楚,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但是,這些幻想能夠幫助他們宣洩恐慌情緒,然後更容易去面對現實。而且當家長主動替他們表達幻想時,孩子會覺得父母特別理解他的內心世界,跟父母之間的親近感會更上一層樓。

"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為孩子花錢報各種培訓班。最終目的都是一個,就是不輸在起跑線上。假期裡學霸們沒有閒著,不是學霸的孩子更不能閒著,都在想方設法努力超過競爭對手,為下一步搶佔優質教育資源多攢些籌碼。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可是,課外補習大多是心理安慰。家長逼著孩子學習,不如 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激勵孩子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讓他們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


01 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歸根結底是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貪玩不肯學、不願學、成績不好,可以說是最頭疼的事兒了。比如,規定的每天作業量不能按時完成,整天不是玩遊戲就是看手機;對作業挑三揀四,只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父母提了很多要求,唸叨很多次,孩子也當做耳旁風。如此等等。其實,孩子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學習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為了讓自家的孩子主動學習,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有的父母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說好好學習的重要性,不好好學習就不能上大學,就沒有好工作。但是對一個孩子來說,考一個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有些家長可能會板起臉強行命令,一次兩次也許有效果,時間長了就不管用了。至於嚴厲呵斥、甚至動手,雖然一時很解氣,但會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

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最好的辦法是接納孩子的情緒,通過良好溝通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愛,而不是用說教和懲罰逼迫孩子學習。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02 孩子的情緒會影響行為,理解孩子的情緒,才能幫孩子專注學習

當孩子情緒良好的時候,他們的表現也好。當他們考試沒考好、或者被老師批評時,就會產生“畏難”“拒絕合作”等壞情緒,這些情緒將會阻礙他們的學習。

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的情緒呢?關鍵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也就是說,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對是錯,他們都有發表觀點、表達情感的權利。家長不應該漠視或者否定這一點。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想象下,如果孩子回家告訴你:“這次考試粗心,我只考了70分。”你會怎麼回答呢?也許有的家長會說“別擔心,下次你會做的更好”。這種迴應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認為他因為考試不好而產生的小沮喪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的話,孩子內心的沮喪得不到解決,就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這時,家長應該接納孩子的沮喪情緒,跟孩子說:“聽起來你很失望。因為粗心而丟分,確實讓人生氣”這樣的話。只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他們才能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


03 父母跟孩子溝通學習問題的三個招數

父母如何表達接納?有三招:

第一招是表達孩子的感受,而不要隨意批評或者給出忠告。比如,當孩子跟你抱怨數學老師的作業太多時,如果家長說“多做練習才能成績好”之類的。當我們這樣說時,孩子首先會感覺你不理解他。即使你的話特別有說服力,孩子也會因為情緒上比較反感,不願意聽下去,甚至覺得自己“很笨”,加重了沮喪情緒。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這時,建議家長換種說法,比如說“聽起來,學習壓力太大了讓你很苦惱。”“看來達到這位老師的要求很難哎。”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被認同,也就願意打開話匣子繼續聊:“我更喜歡美術老師,他的作業總是很有趣。”“嗯,是這樣啊。”“對的,我要趕緊把這些作業做完,然後就去畫畫。”

在這個對話中,家長通過描述孩子的感受、用“嗯”“噢”語氣詞表達認同的方式,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負面情緒得到接納,就有勇氣自己去處理眼前的困難。

那麼,家長是不是永遠沒機會給孩子提建議或者忠告呢?當然不是。只是孩子正處於情緒混亂之中,他們是聽不進任何建議的,因此我們才要率先解決情緒問題,之後可以試探性的跟孩子說,“你覺得這樣做怎麼樣?如果你這樣做是不是會不一樣?”這種說法是把最終的決定權交給孩子,讓他自己思考是接受、還是拒絕家長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如何去處理難題。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第二招是給予孩子現實中不能實現的幻想。當孩子抱怨數學考試太難時,家長可以說:“你一定想,要是小學生不用學數學就好了。”或者說“要是有一個最強大腦裝進來,你就不用對著這些圖形犯愁了。”其實孩子很清楚,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但是,這些幻想能夠幫助他們宣洩恐慌情緒,然後更容易去面對現實。而且當家長主動替他們表達幻想時,孩子會覺得父母特別理解他的內心世界,跟父母之間的親近感會更上一層樓。

“半年工資撐不起一暑假”|靠補習找安慰,不如提升孩子學習動力

第三招是即使要阻止孩子的壞行為,也要先接納他們的壞情緒。

當孩子因為考試不好踢桌子、摔東西時,家長可以對孩子說:“你還在為考試分數生氣,但是踢桌子、摔東西是不被允許的。你可以跟我聊聊,或者出去跑兩圈。”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在情緒和行為之間劃定一條明顯的界限。

孩子有生氣的權利,也有權表達不滿,但沒有權利傷害別人、損害物品。比如,當孩子跟小夥伴發生衝突時,孩子跟家長說很想揍他一頓。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你可以用語言告訴你的朋友你很生氣,但是你不能用拳頭表達你的憤怒。

孩子的情緒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因此,家長在跟孩子溝通學習問題時,應該首先處理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感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