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絕非逼子成龍!不當的望子成龍心理,只會帶來操控行為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成龍 不雨 2019-05-09

當今中國少年兒童的原生家庭,其父母擁有高學歷的家庭比例越來越高。家庭教育理念發生著變化,寬容、民主、陪伴的家庭教育理念認同度越來越高。但是隨意地將壓力、想法、規劃強加於孩子的做法仍然非常普遍。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的操控行為無處不在,而控制的形式有很多種。

望子成龍,絕非逼子成龍!不當的望子成龍心理,只會帶來操控行為


01 直接控制。

這是一種公開的、具體的,甚至赤裸裸的控制。比如父母對子女說“按我說的做,否則我就再也不給你錢花”等。直接控制經常包含威脅、恐嚇和羞辱。面對直接控制,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必須要服從於父母的感受和需要,就像是收到了最後通牒。孩子的意見毫無價值,需求和願望也無關緊要。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權力失衡。和許多操控型父母一樣,他們認為孩子的錯在於長大獨立,“害得”父母孤獨絕望,於是他們就使出最擅長的手段:收回他們對兒子的愛,並預言他將遭遇劫難。操控型的父母非常以自我為中心,只要成年的子女試圖把握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他們就必須付出代價,從此生活在內疚、沮喪、憤怒以及深深的負罪感中。他們看到孩子的快樂,首先感到的是威脅,而不覺得那是對他們教育的肯定。

望子成龍,絕非逼子成龍!不當的望子成龍心理,只會帶來操控行為

02 以愛的名義進行控制。

如果一位母親控制自己蹣跚學步的孩子,不讓他走到街道上,我們說這種“操控”十分適時、適度,完全是為了滿足孩子對保護和指導的需求。但如果這位母親十年之後還在這樣做,適度的控制就成了過度的控制,因為那時孩子早就可以獨立過馬路了。

如果總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去做、去嘗試、去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擔失敗的風險,孩子就總會覺得無助和不滿足。在焦慮、膽怯的父母的過度控制下,孩子也會變得焦慮和膽怯,很難成熟起來。而當這些孩子步入青少年時期和成人期時,許多人仍然無法擺脫對父母一直以來的指導和管控的需求。

於是,父母便名正言順地繼續對他們的生活橫加干涉和操控,並常常成為孩子生活的主宰。

由於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許多操控型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並希望它永不消失。這些父母對於“空巢綜合徵”(孩子離家後父母不可避免要經歷的一種失落感)有種病態的恐懼。

望子成龍,絕非逼子成龍!不當的望子成龍心理,只會帶來操控行為

操控型父母會因為孩子的獨立而感覺遭到背叛和遺棄,他們將家長角色與自己的人格緊密相連,之所以說操控型父母十分狡猾陰險,是因為他們經常把操控偽裝成關心。

一些常見的說辭有“這都是為了你好”“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正因為我這麼愛你”其實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我這樣做是因為我太怕失去你,所以我寧可讓你生活在痛苦中。”

望子成龍,絕非逼子成龍!不當的望子成龍心理,只會帶來操控行為

03 金錢操縱。

有些操控型父母會把錢作為控制武器,讓子女依附於自己。

金的父親就一直用錢來約束金,有時極其大方,讓金覺得很有安全感。有時他卻故意讓她難堪,甚至為電影票錢或課本錢苦苦哀求。如果金膽敢與他意見不一致,他就會大吼大叫,用難聽的話數落她。對於金來說,取悅自己的父親就像是一場永遠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她跑得越努力,父親就會把終點設得越遠,她永遠都不可能成功。他所傳遞的混亂信息令金感到困惑,他的讚許也左右著金對於他的依賴,這種困惑一直持續到她的成年時期。

望子成龍,絕非逼子成龍!不當的望子成龍心理,只會帶來操控行為

04 挑撥競爭型控制。

許多父母會把一個孩子與其他的孩子作比較,以突顯其不足,使他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因此不能得到父母的愛,這就促使孩子不顧一切去迎合父母的想法,以得到他們的認同和喜愛。

父母採用這種分而擊之的策略來對付那些過於獨立、威脅到家庭穩定的子女。不論是不是故意的,這些父母都把正常的家庭子女間的競爭挑拔得更加激烈、殘酷,這種競爭會阻礙兄弟姐妹間感情的健康發展,影響極其深遠。除了使孩子的自我形象受損,消極的對比也會造成兄弟姐妹間的憎恨與嫉妒,令他們的感情一生蒙塵。

望子成龍,絕非逼子成龍!不當的望子成龍心理,只會帶來操控行為

操控型父母的行為,都是基於他們對自己生活的強烈不滿,以及對遭到遺棄的恐懼。子女的獨立讓他們覺得彷彿失去了身體的一部分。隨著子女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子女的控制也愈演愈烈,因為他需要子女永遠的依賴。只要可以讓子女自覺還是個孩子,他們便可以維持對子女的掌控。

望子成龍,絕非逼子成龍!不當的望子成龍心理,只會帶來操控行為

因此,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後,對自我的身份認知會有些模糊。他們很難把自己視為脫離父母存在的獨立個體,也不懂得區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他們有著深深的無力感。

望子成龍,絕非逼子成龍!不當的望子成龍心理,只會帶來操控行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