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婆媳矛盾,成為一個“死結”'

不完美媽媽 農村 春節家書 橙子不語 2019-08-14
"

作者:池魚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如果年輕的時候,不曾解開婆媳矛盾這個結,那麼有一方老了的時候,將會徹底變成一團亂麻。

因為到了那個時候,即使想解也解不開了。

多年的恩恩怨怨,再通過時間的發酵,再小的結,到最後都能成為一個死結,不想解,也不能解。

我認識一個阿姨,她和自己的婆婆最後就到了這個地步。

這個阿姨平時的話不多,唯有在說起自己婆婆的時候,才能夠滔滔不絕,思維如開閘的洪水一般,多年以前的事都記得清清楚楚。

看起來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但是她說,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忘。

年輕的時候,在她婆婆眼裡,那些普普通通用來為自己樹威的事,後來都成了她記憶裡不可忘卻的一部分,是她嘴裡說的苦日子。

她的婆婆,一直以來的觀念就是兒媳應該要聽婆婆的話,要尊重婆婆,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應該詢問一下自己。

畢竟作為過來人,過的橋比有些人走的路要多。但是她偏偏就是有些看不慣婆婆端著架子的樣子,不管什麼事情都要管一下,教訓她一番。

她說,都已經分家了,婆婆管好自己家的事便可,何必再多此一舉,要給自己找不痛快。

所以,那個時候她和婆婆的關係,雖然不說勢如水火,但也絕對不好,屬於彼此看不順眼,走路見了都會躲的那種,不想說話。

尤其是後來,婆婆的小兒子也娶了妻子,和婆婆並沒有分家,住在一起之後,更是和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她,心裡也比較不平。

因為婆婆對這個小兒媳很好,那個時候小兒媳剛剛嫁過來,婆婆讓她過來幫忙做事,她說你家裡不是娶進來一個嗎?她怎麼不幫你?

婆婆道:“人家家裡就這一個女兒,從小養得嬌,哪是做這些粗活的命?”

她把這話理解為:所以,自己家裡三姊妹,就是活該的勞碌命?

"

作者:池魚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如果年輕的時候,不曾解開婆媳矛盾這個結,那麼有一方老了的時候,將會徹底變成一團亂麻。

因為到了那個時候,即使想解也解不開了。

多年的恩恩怨怨,再通過時間的發酵,再小的結,到最後都能成為一個死結,不想解,也不能解。

我認識一個阿姨,她和自己的婆婆最後就到了這個地步。

這個阿姨平時的話不多,唯有在說起自己婆婆的時候,才能夠滔滔不絕,思維如開閘的洪水一般,多年以前的事都記得清清楚楚。

看起來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但是她說,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忘。

年輕的時候,在她婆婆眼裡,那些普普通通用來為自己樹威的事,後來都成了她記憶裡不可忘卻的一部分,是她嘴裡說的苦日子。

她的婆婆,一直以來的觀念就是兒媳應該要聽婆婆的話,要尊重婆婆,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應該詢問一下自己。

畢竟作為過來人,過的橋比有些人走的路要多。但是她偏偏就是有些看不慣婆婆端著架子的樣子,不管什麼事情都要管一下,教訓她一番。

她說,都已經分家了,婆婆管好自己家的事便可,何必再多此一舉,要給自己找不痛快。

所以,那個時候她和婆婆的關係,雖然不說勢如水火,但也絕對不好,屬於彼此看不順眼,走路見了都會躲的那種,不想說話。

尤其是後來,婆婆的小兒子也娶了妻子,和婆婆並沒有分家,住在一起之後,更是和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她,心裡也比較不平。

因為婆婆對這個小兒媳很好,那個時候小兒媳剛剛嫁過來,婆婆讓她過來幫忙做事,她說你家裡不是娶進來一個嗎?她怎麼不幫你?

婆婆道:“人家家裡就這一個女兒,從小養得嬌,哪是做這些粗活的命?”

她把這話理解為:所以,自己家裡三姊妹,就是活該的勞碌命?

別讓婆媳矛盾,成為一個“死結”

02

其實,很多的婆媳關係,都是源於一句話:禍從口出。

原本只是小事上想爭論個輸贏,嘴裡都不饒人,重話說得越多,後來也就越是收不回來,越演越烈,最後甚至會發展到行動上去。

原本,她和婆婆就是嘴上不和。她的婆婆是那種不怎麼會說話的人,不考慮人感受,想到什麼說什麼,而她心眼細,容不得沙子。

所以,一開始嫁過去沒幾天,就和婆婆鬧了小矛盾,但最初不過嘀咕兩句而已,沒有鬧得很大。

只是後來的事,一件件一樁樁,傷人的話越說越多,兩人的關係開始僵硬,婆婆說她沒教養,她說婆婆不公平。

而婆媳最大的矛盾,是她懷孕坐月子的時候產生的。

總而言之,就是婆婆不照顧,絲毫不肯幫忙,說她這麼厲害,應該不用人幫忙才是,風涼話沒少說,她一一記在了心裡。

她身體不好,就是那個時候落下的病根。

畢竟還在農村,家裡條件不好,她的老公不在家,很多事都需要自己親自做,不做的話不行,比如家裡的豬,就必須要每天餵養才行。

而反觀後來小兒媳懷孕,婆婆好生伺候,連碗水都捨不得讓她端,巨大的差距讓她心裡不是滋味。

她說,除開小兒媳脾氣比她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小兒媳的孃家條件好吧,上面三個哥哥,從小被父母和哥哥寵著長大。

所以,自嫁過來開始,婆婆就幾乎沒讓她做過任何事,此種差距,她始終難以釋懷。

"

作者:池魚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如果年輕的時候,不曾解開婆媳矛盾這個結,那麼有一方老了的時候,將會徹底變成一團亂麻。

因為到了那個時候,即使想解也解不開了。

多年的恩恩怨怨,再通過時間的發酵,再小的結,到最後都能成為一個死結,不想解,也不能解。

我認識一個阿姨,她和自己的婆婆最後就到了這個地步。

這個阿姨平時的話不多,唯有在說起自己婆婆的時候,才能夠滔滔不絕,思維如開閘的洪水一般,多年以前的事都記得清清楚楚。

看起來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但是她說,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忘。

年輕的時候,在她婆婆眼裡,那些普普通通用來為自己樹威的事,後來都成了她記憶裡不可忘卻的一部分,是她嘴裡說的苦日子。

她的婆婆,一直以來的觀念就是兒媳應該要聽婆婆的話,要尊重婆婆,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應該詢問一下自己。

畢竟作為過來人,過的橋比有些人走的路要多。但是她偏偏就是有些看不慣婆婆端著架子的樣子,不管什麼事情都要管一下,教訓她一番。

她說,都已經分家了,婆婆管好自己家的事便可,何必再多此一舉,要給自己找不痛快。

所以,那個時候她和婆婆的關係,雖然不說勢如水火,但也絕對不好,屬於彼此看不順眼,走路見了都會躲的那種,不想說話。

尤其是後來,婆婆的小兒子也娶了妻子,和婆婆並沒有分家,住在一起之後,更是和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她,心裡也比較不平。

因為婆婆對這個小兒媳很好,那個時候小兒媳剛剛嫁過來,婆婆讓她過來幫忙做事,她說你家裡不是娶進來一個嗎?她怎麼不幫你?

婆婆道:“人家家裡就這一個女兒,從小養得嬌,哪是做這些粗活的命?”

她把這話理解為:所以,自己家裡三姊妹,就是活該的勞碌命?

別讓婆媳矛盾,成為一個“死結”

02

其實,很多的婆媳關係,都是源於一句話:禍從口出。

原本只是小事上想爭論個輸贏,嘴裡都不饒人,重話說得越多,後來也就越是收不回來,越演越烈,最後甚至會發展到行動上去。

原本,她和婆婆就是嘴上不和。她的婆婆是那種不怎麼會說話的人,不考慮人感受,想到什麼說什麼,而她心眼細,容不得沙子。

所以,一開始嫁過去沒幾天,就和婆婆鬧了小矛盾,但最初不過嘀咕兩句而已,沒有鬧得很大。

只是後來的事,一件件一樁樁,傷人的話越說越多,兩人的關係開始僵硬,婆婆說她沒教養,她說婆婆不公平。

而婆媳最大的矛盾,是她懷孕坐月子的時候產生的。

總而言之,就是婆婆不照顧,絲毫不肯幫忙,說她這麼厲害,應該不用人幫忙才是,風涼話沒少說,她一一記在了心裡。

她身體不好,就是那個時候落下的病根。

畢竟還在農村,家裡條件不好,她的老公不在家,很多事都需要自己親自做,不做的話不行,比如家裡的豬,就必須要每天餵養才行。

而反觀後來小兒媳懷孕,婆婆好生伺候,連碗水都捨不得讓她端,巨大的差距讓她心裡不是滋味。

她說,除開小兒媳脾氣比她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小兒媳的孃家條件好吧,上面三個哥哥,從小被父母和哥哥寵著長大。

所以,自嫁過來開始,婆婆就幾乎沒讓她做過任何事,此種差距,她始終難以釋懷。

別讓婆媳矛盾,成為一個“死結”

03

婆婆年輕的時候,是不懼於她的,都是各說各有理,還想改變一下她的性格,說她這個脾氣太倔,不行。

而她也不屑於此,反正多年以來,都是互相看不順眼的地步。不過,她有點刀子嘴豆腐心,雖然喜歡吐槽婆婆,但也並不是和婆婆毫無往來。

婆婆生日或者過年的時候,她還是會拿錢或者買東西去看,平時自己不去,倘若老公長時間也沒去的話,還會催他去看看。

她的心應該是矛盾的,一方面她其實人比較善良,但是另外一方面卻也因為當年的那些事,心裡始終忿忿不平。

而她每次去婆婆家,依舊會被婆婆說話氣到,然後氣沖沖地回來吐槽,說她的婆婆說了什麼不講道理的話。

但是漸漸地,婆婆對她的心,卻不似以前那般敵視了,甚至多了一些依賴。她第一次發現這件事,是婆婆有次住院。

婆婆和小兒媳一直沒分家,住一起的。有次婆婆突然暈倒,送去醫院後,她也第一時間去看了,費用也是商量好兩家平分。

住了差不多一個星期吧,醫生說可以出院了,但是她的婆婆不願意,非說自己有點咳嗽,不舒服,還要住一段時間。

小兒媳見此,說了一句風涼話:“你自己出錢嗎?那你就住在這裡,不要走了吧,都老了,還這麼怕死。”

她的婆婆說,小兒媳從來沒有這樣和自己說過話,竟然哭了起來。她剛好去送飯,婆婆看到她去了,就像找到了依靠一般,拉著她說了起來,還不讓她走。

後來,婆婆想來她家看看,她拒絕了,說自己和婆婆處不來,住一起肯定得天天吵架。事情陷入了僵局,後來她的婆婆說:“你送我去養老院吧。”

她聽完,肯定更不願意:“你有退休工資嗎?那裡可不便宜的。”

"

作者:池魚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如果年輕的時候,不曾解開婆媳矛盾這個結,那麼有一方老了的時候,將會徹底變成一團亂麻。

因為到了那個時候,即使想解也解不開了。

多年的恩恩怨怨,再通過時間的發酵,再小的結,到最後都能成為一個死結,不想解,也不能解。

我認識一個阿姨,她和自己的婆婆最後就到了這個地步。

這個阿姨平時的話不多,唯有在說起自己婆婆的時候,才能夠滔滔不絕,思維如開閘的洪水一般,多年以前的事都記得清清楚楚。

看起來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但是她說,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忘。

年輕的時候,在她婆婆眼裡,那些普普通通用來為自己樹威的事,後來都成了她記憶裡不可忘卻的一部分,是她嘴裡說的苦日子。

她的婆婆,一直以來的觀念就是兒媳應該要聽婆婆的話,要尊重婆婆,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應該詢問一下自己。

畢竟作為過來人,過的橋比有些人走的路要多。但是她偏偏就是有些看不慣婆婆端著架子的樣子,不管什麼事情都要管一下,教訓她一番。

她說,都已經分家了,婆婆管好自己家的事便可,何必再多此一舉,要給自己找不痛快。

所以,那個時候她和婆婆的關係,雖然不說勢如水火,但也絕對不好,屬於彼此看不順眼,走路見了都會躲的那種,不想說話。

尤其是後來,婆婆的小兒子也娶了妻子,和婆婆並沒有分家,住在一起之後,更是和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她,心裡也比較不平。

因為婆婆對這個小兒媳很好,那個時候小兒媳剛剛嫁過來,婆婆讓她過來幫忙做事,她說你家裡不是娶進來一個嗎?她怎麼不幫你?

婆婆道:“人家家裡就這一個女兒,從小養得嬌,哪是做這些粗活的命?”

她把這話理解為:所以,自己家裡三姊妹,就是活該的勞碌命?

別讓婆媳矛盾,成為一個“死結”

02

其實,很多的婆媳關係,都是源於一句話:禍從口出。

原本只是小事上想爭論個輸贏,嘴裡都不饒人,重話說得越多,後來也就越是收不回來,越演越烈,最後甚至會發展到行動上去。

原本,她和婆婆就是嘴上不和。她的婆婆是那種不怎麼會說話的人,不考慮人感受,想到什麼說什麼,而她心眼細,容不得沙子。

所以,一開始嫁過去沒幾天,就和婆婆鬧了小矛盾,但最初不過嘀咕兩句而已,沒有鬧得很大。

只是後來的事,一件件一樁樁,傷人的話越說越多,兩人的關係開始僵硬,婆婆說她沒教養,她說婆婆不公平。

而婆媳最大的矛盾,是她懷孕坐月子的時候產生的。

總而言之,就是婆婆不照顧,絲毫不肯幫忙,說她這麼厲害,應該不用人幫忙才是,風涼話沒少說,她一一記在了心裡。

她身體不好,就是那個時候落下的病根。

畢竟還在農村,家裡條件不好,她的老公不在家,很多事都需要自己親自做,不做的話不行,比如家裡的豬,就必須要每天餵養才行。

而反觀後來小兒媳懷孕,婆婆好生伺候,連碗水都捨不得讓她端,巨大的差距讓她心裡不是滋味。

她說,除開小兒媳脾氣比她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小兒媳的孃家條件好吧,上面三個哥哥,從小被父母和哥哥寵著長大。

所以,自嫁過來開始,婆婆就幾乎沒讓她做過任何事,此種差距,她始終難以釋懷。

別讓婆媳矛盾,成為一個“死結”

03

婆婆年輕的時候,是不懼於她的,都是各說各有理,還想改變一下她的性格,說她這個脾氣太倔,不行。

而她也不屑於此,反正多年以來,都是互相看不順眼的地步。不過,她有點刀子嘴豆腐心,雖然喜歡吐槽婆婆,但也並不是和婆婆毫無往來。

婆婆生日或者過年的時候,她還是會拿錢或者買東西去看,平時自己不去,倘若老公長時間也沒去的話,還會催他去看看。

她的心應該是矛盾的,一方面她其實人比較善良,但是另外一方面卻也因為當年的那些事,心裡始終忿忿不平。

而她每次去婆婆家,依舊會被婆婆說話氣到,然後氣沖沖地回來吐槽,說她的婆婆說了什麼不講道理的話。

但是漸漸地,婆婆對她的心,卻不似以前那般敵視了,甚至多了一些依賴。她第一次發現這件事,是婆婆有次住院。

婆婆和小兒媳一直沒分家,住一起的。有次婆婆突然暈倒,送去醫院後,她也第一時間去看了,費用也是商量好兩家平分。

住了差不多一個星期吧,醫生說可以出院了,但是她的婆婆不願意,非說自己有點咳嗽,不舒服,還要住一段時間。

小兒媳見此,說了一句風涼話:“你自己出錢嗎?那你就住在這裡,不要走了吧,都老了,還這麼怕死。”

她的婆婆說,小兒媳從來沒有這樣和自己說過話,竟然哭了起來。她剛好去送飯,婆婆看到她去了,就像找到了依靠一般,拉著她說了起來,還不讓她走。

後來,婆婆想來她家看看,她拒絕了,說自己和婆婆處不來,住一起肯定得天天吵架。事情陷入了僵局,後來她的婆婆說:“你送我去養老院吧。”

她聽完,肯定更不願意:“你有退休工資嗎?那裡可不便宜的。”

別讓婆媳矛盾,成為一個“死結”

04

每個人,都是複雜的,也會考慮得到和回報。

她說,憑什麼婆婆年輕的時候為小兒子兒媳撐起了一個家,給他們帶大了兩個孩子,老了以後不那麼受人喜歡了,就想到她了。

而且,送去養老院這筆費用,於她的家庭來說,真的是一筆不小的開資,她送不起,就算一家出一半也很困難。

所以,她不同意婆婆這個提議,說她就在小兒媳家比較好,甚至她可以每年給弟媳家拿點錢,當做養老費,但不能太多。

她善良的本性,讓她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絕。她說不然良心不安,婆婆也這麼大年紀,80多歲了,說不定哪天就突然走了。

但是想起以前那些事,她也心裡委屈,時常感慨自己命苦,面對婆婆的時候,還是不能好好說話。

有一次,這個阿姨和我媽聊天,說起了別人的一個公正的婆婆,她聽完道:“要是我婆婆年輕的時候對我這樣,我現在肯定好好孝順她。”

只是這個假設不成立。

婆媳之間,本就是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付出多少,就回報多少,以德才能報德,多數人都還是能夠做到這點的,這是一個人基本的良心。

但是,如果婆媳矛盾已經成為死結,到最後才想來結,恐怕也是為時已晚。

希望每個婆婆,都能明白這個道理,不說把婆媳之間處得親如母女,多數時候也不可能,但是起碼的尊重和關心得有,因為以後你也是需要尊重和關心的。

如此,以後的日子裡,彼此都能順意和甘願一些。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