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色傾城,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莫問知音何處覓'

"

文|墨華不冷

(原創作品,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

文|墨華不冷

(原創作品,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中秋|月色傾城,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莫問知音何處覓

伯牙與鍾子期在中秋相遇相知

所有的思念與溫情,到了中秋,都是皎皎的月白色。

今夜,千峰映月,舉世抬眸,大地清亮,桂香染袂。我鼓搗賞月的各類食物,有月餅、水果、桂花釀酒與零食。陽臺上,迎接傾城月色的,是一桌簡樸的儀式感,一桌靜好的俗世,一桌泛著光澤的日子。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今兒還有多少人在路上,揣著殷殷思念趕回家?仍記十九歲那年,我離鄉到省城廣州讀大學,而這一轉身,故鄉就永久地鎖住我十九歲有點無畏又有點彷徨的青澀面孔,也從此成為我噠噠馬蹄偶然停歇的驛站。人生如戲,在而立之年,我離開了親如故鄉的廣州,北上定居於江南,更契合我精神基因的江南。

回望故鄉的心,是一顆老心,曾歷盡枯枝零落、殘山剩水的漂泊歲月,終得枯木逢春、塵埃落定,然而發現,自己無論走得再遠,也從未走出故鄉。走不出故鄉的萬里紅霞、半江碧水,走不出質樸的鄉音、母親的叮嚀。走不出的故鄉,正如走不盡的遠方。但我,更愛遠方,所以故鄉,註定是我午夜夢醒時窗外的那輪明月,讓我遙望,讓我思念。

"

文|墨華不冷

(原創作品,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中秋|月色傾城,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莫問知音何處覓

伯牙與鍾子期在中秋相遇相知

所有的思念與溫情,到了中秋,都是皎皎的月白色。

今夜,千峰映月,舉世抬眸,大地清亮,桂香染袂。我鼓搗賞月的各類食物,有月餅、水果、桂花釀酒與零食。陽臺上,迎接傾城月色的,是一桌簡樸的儀式感,一桌靜好的俗世,一桌泛著光澤的日子。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今兒還有多少人在路上,揣著殷殷思念趕回家?仍記十九歲那年,我離鄉到省城廣州讀大學,而這一轉身,故鄉就永久地鎖住我十九歲有點無畏又有點彷徨的青澀面孔,也從此成為我噠噠馬蹄偶然停歇的驛站。人生如戲,在而立之年,我離開了親如故鄉的廣州,北上定居於江南,更契合我精神基因的江南。

回望故鄉的心,是一顆老心,曾歷盡枯枝零落、殘山剩水的漂泊歲月,終得枯木逢春、塵埃落定,然而發現,自己無論走得再遠,也從未走出故鄉。走不出故鄉的萬里紅霞、半江碧水,走不出質樸的鄉音、母親的叮嚀。走不出的故鄉,正如走不盡的遠方。但我,更愛遠方,所以故鄉,註定是我午夜夢醒時窗外的那輪明月,讓我遙望,讓我思念。

中秋|月色傾城,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莫問知音何處覓

電影《知音》張瑜飾演的小鳳仙

自古至今,中秋節是掘不完的文化金礦,盛產著無數熠熠生輝的詩詞與故事。隔著千年時光,今晚當空的明月,還是秦時的那一輪,是蘇軾起舞弄清影的那一輪,也是——伯牙與鍾子期相遇時的那一輪。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故事的版本中,我最喜歡明代馮夢龍小說集《警世通言》的版本,因其內容豐富、景色幽雅。春秋時期,晉國上大夫伯牙出使楚國,行船至漢陽江口。時值中秋夜,雨歇月明,伯牙撫琴遣懷,偶遇樵夫鍾子期,驚歎子期能聽懂每首曲子。伯牙彈高山,子期讚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彈流水,子期又讚道“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兩人相見恨晚,互視知音,相約來年,中秋之日,江口重逢。別後,伯牙“心懷子期,無日忘之”。次年中秋,伯牙如期赴約,不見子期蹤影,後經尋訪,方知子期已病逝,慟哭昏絕。子期死前,讓家人將他葬於江邊,以踐前諾,讓靈魂與伯牙相會。伯牙在子期墳前,彈曲弔祭,割弦摔琴。

從此往後,伯牙不再彈琴,心寂如古井,忽有斯人可想。唯獨年年中秋,江口水清如鏡,明月倒映成雙。伯牙是一個有精神潔癖的人,因世上已無知音,故終身不再鼓琴。他像《紅樓夢》妙玉用來煎茶的舊年梅花雪水,浸潤著一顆潔淨又執拗的心。最近啃了一部王心剛與張瑜主演的老電影《知音》,片子講述民國初年,護國名將蔡鍔與名妓小鳳仙的曠世絕戀。全片瀰漫著伯牙子期的深情氣息。小鳳仙憑著一曲《高山流水》的古琴彈奏,吐露身世,傾訴衷腸,走入蔡鍔的內心。士為知己者死,小鳳仙紅顏解語,掩護蔡鍔逃脫袁世凱的軟禁,卻換得牢獄之苦。我很喜歡片子的結局。小鳳仙坐船撫琴,見琴絃突斷,心有靈犀,淚落如珠,知蔡鍔仙駕。此時,竹林扶疏,扁舟緩航,高山流水,意境幽遠,頗得中國畫精髓。更令我心顫的是,李谷一《高山流水》一曲對這意境的渲染。“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將軍拔劍南天起,我願做長風繞戰旗……”此曲,美得令人落淚,它像一滴清墨,滴入流水,在瀲灩的波光中,萬般繾綣。

"

文|墨華不冷

(原創作品,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中秋|月色傾城,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莫問知音何處覓

伯牙與鍾子期在中秋相遇相知

所有的思念與溫情,到了中秋,都是皎皎的月白色。

今夜,千峰映月,舉世抬眸,大地清亮,桂香染袂。我鼓搗賞月的各類食物,有月餅、水果、桂花釀酒與零食。陽臺上,迎接傾城月色的,是一桌簡樸的儀式感,一桌靜好的俗世,一桌泛著光澤的日子。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今兒還有多少人在路上,揣著殷殷思念趕回家?仍記十九歲那年,我離鄉到省城廣州讀大學,而這一轉身,故鄉就永久地鎖住我十九歲有點無畏又有點彷徨的青澀面孔,也從此成為我噠噠馬蹄偶然停歇的驛站。人生如戲,在而立之年,我離開了親如故鄉的廣州,北上定居於江南,更契合我精神基因的江南。

回望故鄉的心,是一顆老心,曾歷盡枯枝零落、殘山剩水的漂泊歲月,終得枯木逢春、塵埃落定,然而發現,自己無論走得再遠,也從未走出故鄉。走不出故鄉的萬里紅霞、半江碧水,走不出質樸的鄉音、母親的叮嚀。走不出的故鄉,正如走不盡的遠方。但我,更愛遠方,所以故鄉,註定是我午夜夢醒時窗外的那輪明月,讓我遙望,讓我思念。

中秋|月色傾城,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莫問知音何處覓

電影《知音》張瑜飾演的小鳳仙

自古至今,中秋節是掘不完的文化金礦,盛產著無數熠熠生輝的詩詞與故事。隔著千年時光,今晚當空的明月,還是秦時的那一輪,是蘇軾起舞弄清影的那一輪,也是——伯牙與鍾子期相遇時的那一輪。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故事的版本中,我最喜歡明代馮夢龍小說集《警世通言》的版本,因其內容豐富、景色幽雅。春秋時期,晉國上大夫伯牙出使楚國,行船至漢陽江口。時值中秋夜,雨歇月明,伯牙撫琴遣懷,偶遇樵夫鍾子期,驚歎子期能聽懂每首曲子。伯牙彈高山,子期讚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彈流水,子期又讚道“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兩人相見恨晚,互視知音,相約來年,中秋之日,江口重逢。別後,伯牙“心懷子期,無日忘之”。次年中秋,伯牙如期赴約,不見子期蹤影,後經尋訪,方知子期已病逝,慟哭昏絕。子期死前,讓家人將他葬於江邊,以踐前諾,讓靈魂與伯牙相會。伯牙在子期墳前,彈曲弔祭,割弦摔琴。

從此往後,伯牙不再彈琴,心寂如古井,忽有斯人可想。唯獨年年中秋,江口水清如鏡,明月倒映成雙。伯牙是一個有精神潔癖的人,因世上已無知音,故終身不再鼓琴。他像《紅樓夢》妙玉用來煎茶的舊年梅花雪水,浸潤著一顆潔淨又執拗的心。最近啃了一部王心剛與張瑜主演的老電影《知音》,片子講述民國初年,護國名將蔡鍔與名妓小鳳仙的曠世絕戀。全片瀰漫著伯牙子期的深情氣息。小鳳仙憑著一曲《高山流水》的古琴彈奏,吐露身世,傾訴衷腸,走入蔡鍔的內心。士為知己者死,小鳳仙紅顏解語,掩護蔡鍔逃脫袁世凱的軟禁,卻換得牢獄之苦。我很喜歡片子的結局。小鳳仙坐船撫琴,見琴絃突斷,心有靈犀,淚落如珠,知蔡鍔仙駕。此時,竹林扶疏,扁舟緩航,高山流水,意境幽遠,頗得中國畫精髓。更令我心顫的是,李谷一《高山流水》一曲對這意境的渲染。“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將軍拔劍南天起,我願做長風繞戰旗……”此曲,美得令人落淚,它像一滴清墨,滴入流水,在瀲灩的波光中,萬般繾綣。

中秋|月色傾城,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莫問知音何處覓

電影《知音》的小鳳仙紅顏解語、琴心劍膽

月亮易圓,人也許不易團圓,而知音更難求。在人世的浮光掠影中,我們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孓然一身,踽踽獨行,尋覓靈魂的知音伴侶,盼有人讀懂自己內心的日月山河。然而大多數人,尋覓到的人,只能走進彼此的生活,卻不能走進彼此的靈魂,不屬於彼此,又眷戀著彼此。只有少數人,成了錢鍾書與楊絳、張伯駒與潘素、巴金與蕭珊,相知相守,慢慢變老。

其實,能擁有小團圓,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對酒當歌,便是上蒼的恩典。讓秋風挾裹著桂香拂面,讓心兒融化在一片月光裡,今夜就這樣清喜,這樣安暖。

"

文|墨華不冷

(原創作品,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中秋|月色傾城,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莫問知音何處覓

伯牙與鍾子期在中秋相遇相知

所有的思念與溫情,到了中秋,都是皎皎的月白色。

今夜,千峰映月,舉世抬眸,大地清亮,桂香染袂。我鼓搗賞月的各類食物,有月餅、水果、桂花釀酒與零食。陽臺上,迎接傾城月色的,是一桌簡樸的儀式感,一桌靜好的俗世,一桌泛著光澤的日子。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今兒還有多少人在路上,揣著殷殷思念趕回家?仍記十九歲那年,我離鄉到省城廣州讀大學,而這一轉身,故鄉就永久地鎖住我十九歲有點無畏又有點彷徨的青澀面孔,也從此成為我噠噠馬蹄偶然停歇的驛站。人生如戲,在而立之年,我離開了親如故鄉的廣州,北上定居於江南,更契合我精神基因的江南。

回望故鄉的心,是一顆老心,曾歷盡枯枝零落、殘山剩水的漂泊歲月,終得枯木逢春、塵埃落定,然而發現,自己無論走得再遠,也從未走出故鄉。走不出故鄉的萬里紅霞、半江碧水,走不出質樸的鄉音、母親的叮嚀。走不出的故鄉,正如走不盡的遠方。但我,更愛遠方,所以故鄉,註定是我午夜夢醒時窗外的那輪明月,讓我遙望,讓我思念。

中秋|月色傾城,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莫問知音何處覓

電影《知音》張瑜飾演的小鳳仙

自古至今,中秋節是掘不完的文化金礦,盛產著無數熠熠生輝的詩詞與故事。隔著千年時光,今晚當空的明月,還是秦時的那一輪,是蘇軾起舞弄清影的那一輪,也是——伯牙與鍾子期相遇時的那一輪。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故事的版本中,我最喜歡明代馮夢龍小說集《警世通言》的版本,因其內容豐富、景色幽雅。春秋時期,晉國上大夫伯牙出使楚國,行船至漢陽江口。時值中秋夜,雨歇月明,伯牙撫琴遣懷,偶遇樵夫鍾子期,驚歎子期能聽懂每首曲子。伯牙彈高山,子期讚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彈流水,子期又讚道“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兩人相見恨晚,互視知音,相約來年,中秋之日,江口重逢。別後,伯牙“心懷子期,無日忘之”。次年中秋,伯牙如期赴約,不見子期蹤影,後經尋訪,方知子期已病逝,慟哭昏絕。子期死前,讓家人將他葬於江邊,以踐前諾,讓靈魂與伯牙相會。伯牙在子期墳前,彈曲弔祭,割弦摔琴。

從此往後,伯牙不再彈琴,心寂如古井,忽有斯人可想。唯獨年年中秋,江口水清如鏡,明月倒映成雙。伯牙是一個有精神潔癖的人,因世上已無知音,故終身不再鼓琴。他像《紅樓夢》妙玉用來煎茶的舊年梅花雪水,浸潤著一顆潔淨又執拗的心。最近啃了一部王心剛與張瑜主演的老電影《知音》,片子講述民國初年,護國名將蔡鍔與名妓小鳳仙的曠世絕戀。全片瀰漫著伯牙子期的深情氣息。小鳳仙憑著一曲《高山流水》的古琴彈奏,吐露身世,傾訴衷腸,走入蔡鍔的內心。士為知己者死,小鳳仙紅顏解語,掩護蔡鍔逃脫袁世凱的軟禁,卻換得牢獄之苦。我很喜歡片子的結局。小鳳仙坐船撫琴,見琴絃突斷,心有靈犀,淚落如珠,知蔡鍔仙駕。此時,竹林扶疏,扁舟緩航,高山流水,意境幽遠,頗得中國畫精髓。更令我心顫的是,李谷一《高山流水》一曲對這意境的渲染。“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將軍拔劍南天起,我願做長風繞戰旗……”此曲,美得令人落淚,它像一滴清墨,滴入流水,在瀲灩的波光中,萬般繾綣。

中秋|月色傾城,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莫問知音何處覓

電影《知音》的小鳳仙紅顏解語、琴心劍膽

月亮易圓,人也許不易團圓,而知音更難求。在人世的浮光掠影中,我們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孓然一身,踽踽獨行,尋覓靈魂的知音伴侶,盼有人讀懂自己內心的日月山河。然而大多數人,尋覓到的人,只能走進彼此的生活,卻不能走進彼此的靈魂,不屬於彼此,又眷戀著彼此。只有少數人,成了錢鍾書與楊絳、張伯駒與潘素、巴金與蕭珊,相知相守,慢慢變老。

其實,能擁有小團圓,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對酒當歌,便是上蒼的恩典。讓秋風挾裹著桂香拂面,讓心兒融化在一片月光裡,今夜就這樣清喜,這樣安暖。

中秋|月色傾城,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莫問知音何處覓

飾演小鳳仙的張瑜,芳華正好,風華絕代

版權聲明:維權騎士簽約作者,原創作品,歡迎轉發,禁止轉載、摘編等,侵權必究。

作者簡介:做浪漫的攝客,寫文藝的文章,作古典的詩詞,細訴美、精神與歲月。一枚陽光開朗的中文系文青,一顆熱愛傳統文化的心。你若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墨華不冷,成為本宮的人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