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首都伯爾尼

瑞士首都伯爾尼(英語/德語:Bern、伯爾尼德語:Bärn、法語:Berne、意大利語/羅曼什語:Berna),也有譯作伯恩的。是僅次於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和洛桑的瑞士第五大城市。說到瑞士首都,可能有相當多的人會以為是蘇黎世或日內瓦。伯爾尼市也是伯爾尼州首府,瑞士現在共有大小26個州,超過一半州的名字都與州首府的名字相同,比如蘇黎世是蘇黎世州的首府,日內瓦是日內瓦州的首府,盧塞恩是盧塞恩州的首府,聖加侖是聖加侖州的首府,巴塞爾是巴塞爾城市州的首府,而不是巴塞爾鄉村州的首府。還有一小部分州的首府與州名不同,比如庫爾是格勞賓登州的首府等。

瑞士首都伯爾尼

伯爾尼老城,據稱始建於1191年。創建者就是我們在圖恩看到的圖恩城堡的主人,神聖羅馬帝國貴族柴林根家族(Zähringen,也譯作宰林根或扎林根)的貝特霍爾德五世(Berthold V)。伯爾尼建城比圖恩城堡還要晚一年,不過圖恩也屬於伯爾尼州。

由圖恩湖流出的阿勒河,在伯爾尼這個地方打了個彎,形成了一個類似於小半島似的地形,伯爾尼老城就發端於這個小半島上。整整一百年後的1291年,才有了瑞士三州結盟,也就是瑞士的最早雛形。

1983年,伯爾尼老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定為世界遺產。

阿勒河也是萊茵河上游的一個支流,不知道為什麼谷歌地圖將阿勒河(Aare)寫成維格河。

伯爾尼老城區域的西端大致起於火車站,我們就從火車站開始走馬觀花地看看伯爾尼,適當穿插點伯爾尼的歷史。

瑞士首都伯爾尼

這是伯爾尼中央火車站( Bahnhof Bern),始建於1858年。現在看到的玻璃建築是1999-2003年翻建的,內設購物中心等設施。毫無疑問,伯爾尼中央車站是連接瑞士及歐洲各地的重要鐵路節點。

瑞士首都伯爾尼

車站前的廣場叫車站廣場(Bahnhofplatz),廣場上的大玻璃屋頂比較有特色,下方是公交樞紐站,很多輕軌和公交在此有站。從火車站出來到公交站即使下雨也不怕。

瑞士首都伯爾尼

車站廣場前的巴洛克式教堂,聖靈教堂(Heiliggeistkirche),是瑞士最大的新教歸正派教堂之一。建造於1726-29年間。

瑞士首都伯爾尼

老城區有幾條東西向平行的古老街道,以商業街為主。主要有市場街、市政廳街、雜貨街、大教堂街等等。這是市場街西邊的醫院街(Spitalgasse),始於聖靈教堂,一直往東過了監獄塔就是市場街,再往東,過了時鐘塔就是雜貨街。Spital德語是醫院的意思,醫院街得名於13世紀的聖靈醫院,不過這條街則形成於14世紀。

瑞士首都伯爾尼

伯爾尼老城商業街兩側幾乎都有這樣的柱廊,下雨天逛街是不是很爽。

瑞士首都伯爾尼

伯爾尼號稱“泉水之城”,有很多這樣的噴泉,在過去是為當地人和遊客提供飲用水的。整個城市有上百個,老城內大概有十來個吧,算是城市特色之一,我也沒都看全。這是醫院街上的風笛噴泉,街邊全是各類商店。

瑞士首都伯爾尼

16世紀的風笛噴泉(Pfeiferbrunnen),1919年才移到這裡的,最初位於一家旅館前,因為那家旅館經常有遊吟詩人光顧,所以才做了這個主題的雕塑。

這尊雕塑與後面所見的幾個雕塑噴泉都是16世紀瑞士文藝復興雕刻家漢斯.吉恩(Hans Gieng,生年不詳-1562,瑞士弗裡堡人)的作品。作品的原型是德國著名畫家丟勒的一幅木版畫。

瑞士首都伯爾尼

沿醫院街往西,前面看到的城門叫監獄塔(Käfigturm),穿過城門就是市場街。監獄塔始建於1256年,最初就是城市的城牆及防禦碉樓,後來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塔逐漸被包在城市內,成了瞭望塔。1405年,伯爾尼全城大火後,塔變為了監獄(關押男犯人),就是監獄塔得名的原因。1640年,原來的塔被拆除了,不過3年後又重建為現在這座塔,還是部分用做監獄,直到19世紀末,伯爾尼新監獄建成後,塔又被用作伯爾尼州的檔案館。從1999年開始至今,監獄塔成為了討論聯邦政治議題的地方,或稱政治論壇。

瑞士首都伯爾尼

尖頂上的1643,是建築重建的年份。監獄塔是伯爾尼市內僅存的兩座中世紀門樓之一。

瑞士首都伯爾尼

從監獄塔的城門進去就是市場街,不過從這裡要先往南走一下。

瑞士首都伯爾尼

在進城門(監獄塔)前,往南走,先看到的這個廣場叫伯爾尼廣場(Bärenplatz)。

瑞士首都伯爾尼

每到傍晚,就會有很多當地人在伯爾尼廣場上的這個大棋盤上下國際象棋,是不是看的很直觀。

瑞士首都伯爾尼

伯爾尼廣場再往南就是聯邦廣場,因廣場南端的聯邦宮而得名。聯邦宮落成於1902年,可以預約免費參觀。

瑞士首都伯爾尼

聯邦宮(Bundeshaus)是瑞士聯邦的政府和議會所在地。略知羅馬史的,一定認識Curia,是元老院的意思(可引申為議會),Confoederationis Helveticae是拉丁語赫爾維西亞聯邦。最上方的應該是瑞士的象徵,赫爾維西亞女神。

瑞士首都伯爾尼

聯邦宮左側上方的1291,代表最初三州結盟的時間,也即是瑞士聯邦的雛形。下方的雕塑是赫爾維西亞人的男性化形象。

瑞士首都伯爾尼

右側的1848,表示瑞士聯邦成立(瑞士憲法通過)的年份,即現代瑞士國家成立的年份。1848年,也是歐洲大革命的年份。瑞士是個“特例”的歐洲國家,關於瑞士歷史,確實是有點複雜,這裡不多說了,不知後面我會不會有興趣總結一篇(因為有點難度,怕總結不清)。下方的雕塑是赫爾維西亞人的女性化形象。

瑞士首都伯爾尼

聯邦宮東側的瑞士國家銀行(Schweizerische Nationalbank),是瑞士發行貨幣瑞士法郎的中央銀行,相當於我們的人行。瑞士國家銀行沒有使用赫爾維西亞做名稱。

瑞士首都伯爾尼

廣場西側,瑞士國家銀行對面是伯爾尼州立銀行(BEKB)。

瑞士首都伯爾尼

聯邦宮夜景

瑞士首都伯爾尼

冬季的晚上,聯邦廣場上有露天冰場開放。在國家最高政治中心前的廣場上設置溜冰場,瑞士真不愧是冬季運動國家的典範。

瑞士首都伯爾尼

從聯邦宮的後面,看到的阿勒河以及伯爾尼老城外的城區。

瑞士首都伯爾尼

現在回到監獄塔,從城門進去就是市場街(Marktgasse)。市場街最早可能形成於13世紀中,最初是很窄的泥土路,據信最早的一次鋪設始於1399年。中世紀時,這條街主要是食品,雞蛋和蔬菜的副食品街。

瑞士首都伯爾尼

市場街西端的噴泉,安娜-塞勒噴泉(Anna-Seiler-Brunnen)。安娜-塞勒是14世紀的一位伯爾尼女性,她在遺囑中用她的財產捐獻了一座醫院,這座醫院就是現在伯爾尼大學醫院的前身。噴泉就是為了紀念她而建。雕塑的作者也是漢斯.吉恩。據說塑像下面的石柱來自阿旺什的羅馬遺址(見上圖)。阿旺什(Avenches)是伯爾尼與洛桑之間的一處羅馬時代的殖民城市,曾是羅馬高盧-比利時行省下的赫爾維西亞地區的首府,興起於奧古斯都時期,尼祿死後衰敗。Avenches就是取自羅馬城發源的七座山丘之一的阿文提諾山(Aventinus),足見地位之高。

我本來有計劃去阿旺什(事先設定了GPS),但由於行程原因還是沒去成,有點遺憾。

瑞士首都伯爾尼

市場街上看監獄塔和安娜-塞勒噴泉。

瑞士首都伯爾尼

市場街的柱廊。

瑞士首都伯爾尼

週末的商業街上很冷清。其實伯爾尼老城主要街道上的建築,大多是建於18世紀的,所以有那麼一點千篇一律。而且建築外立面的風格和顏色也顯得有些單調,缺少一些歐洲其他老城的味道,也許當年看起來很氣派吧。

瑞士首都伯爾尼

街上很多這樣的裝置,其實是地下室的門。打開的話,下面還有商店。

瑞士首都伯爾尼

因為是週末,地下室大多是這樣關閉的。

瑞士首都伯爾尼

前方的鐘樓就是市場街的東端。

瑞士首都伯爾尼

市場街東段的這個噴泉,叫射手噴泉(Schützenbrunnen),與前兩個噴泉一樣,也是由漢斯.吉恩製作於1543年左右。雕塑的人物身穿甲冑,左手拿劍,右手所持的旗幟是一個射擊協會的會旗。腳下拿槍的小熊用槍口指向射擊協會。

瑞士首都伯爾尼

市場街是步行街,只准有軌電車及公交通行。

瑞士首都伯爾尼

市場街東邊盡頭的這個城門叫時鐘塔(德語:Zytglogge)。時鐘塔建於1218年,是最早伯爾尼城市的西城門,比前面的監獄塔還早幾十年。隨著城市由東向西的逐步擴張,與監獄塔一樣成為了瞭望塔。不過時鐘塔沒有被拆除重建過,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時鐘塔還曾做過女子監獄(14世紀),算是伯爾尼的代表性建築之一。

瑞士首都伯爾尼

時鐘塔的大鐘是15世紀的,鐘表盤上還繪有“逐出伊甸園”。

瑞士首都伯爾尼

出了市場街,向北方向是糧倉廣場(Kornhausplatz),顧名思義這裡過去曾有過糧倉(1711-1715年間)。這一帶曾是1191年建城時期的東部邊界,曾經的壕溝後來隨城市擴張被填平。

瑞士首都伯爾尼

糧倉廣場上有個噴泉叫食童噴泉(Kindlifresserbrunnen),聽上去有點恐怖,沒錯,就是吃小孩的意思,這與中世紀歐洲反猶傳統有關。中世紀的時候,歐洲很多地方都有猶太人吃小孩的傳說,也有說猶太人用基督徒的小孩為他們的神獻祭。當然基本上都是誣陷。

不過1294年,確實有個叫魯道夫的小男孩被殺,於是市民就指控是猶太人乾的,其實法官也覺得明顯沒有什麼證據,但為了順乎民意,就判了將猶太人驅逐。其實歐洲很多排猶活動都是為了瓜分被驅逐的猶太人的財產。當時的猶太人因為從事放貸確實不招人喜歡,但歷來的傳統都是猶太人不得從事其他行業,所以猶太人也只得靠房貸謀生。

這個噴泉雕塑也是在1545年由漢斯.吉恩製作的,主題就是暗喻猶太人吃小孩的傳說,雕塑的食人魔(指猶太人)正把一個小孩往嘴裡放,身上還掛著好幾個小孩。

瑞士首都伯爾尼

時鐘塔下向西回看市場街。

瑞士首都伯爾尼

時鐘塔城門洞內有幾幅繪畫,估計是與伯爾尼歷史有關的,無力去猜了。

瑞士首都伯爾尼

這是從東邊看到的時鐘塔,現在的外觀,是1770年整修裝飾後留下的。

瑞士首都伯爾尼

塔上的天文鐘。

瑞士首都伯爾尼

最頂上敲鐘的銅人,整點時會動。

瑞士首都伯爾尼

出了市場街,再往東就是雜貨街,兩邊也是柱廊。

瑞士首都伯爾尼

所謂“雜貨街”其實是指過去,現在則有很多高檔名牌店了。

瑞士首都伯爾尼

同樣的地下室入口。

瑞士首都伯爾尼

雜貨街 (Kramgasse)到時鐘塔這段,才是最早的伯爾尼城市起源,所以這裡有個柴林根噴泉。

瑞士首都伯爾尼

柴林根噴泉(Zähringerbrunnen)是為了紀念伯爾尼城市的創立者(也是圖恩城堡的創立者),柴林根家族的貝特霍爾德五世(Berthold V)。但雕塑主題不是人物,而是一隻站立的熊。這就與伯爾尼城市名稱的由來有關。據說貝特霍爾德五世建城後,就想給城市起個什麼名字呢,於是他決定出去打獵,最先打到什麼動物就以什麼命名,結果最先打到的就是熊,而伯爾尼也就是熊的意思。這隻全副武裝的熊右手拿旗幟,左手拿盾牌,腰間掛在兩把寶劍,旗幟和盾牌上面的獅子都是柴林根家族的徽章。兩腿之間還有一隻吃葡萄的小熊。

這個噴泉的作者不是漢斯.吉恩,叫漢斯.希爾特布蘭德,1535年製作。

瑞士首都伯爾尼

雜貨街49號二樓,曾是愛因斯坦的故居,愛因斯坦曾於1903-1905年間在此居住,當時愛因斯坦在伯爾尼專利局工作,也正是在此期間,提出了他的“狹義相對論”。

瑞士首都伯爾尼

現在的二樓是個愛因斯坦故居博物館,牆上的紅字EINSTEIN-HAUS是愛因斯坦故居。一層現在是家咖啡館,也叫愛因斯坦。

瑞士首都伯爾尼

雜貨街上的另一座噴泉,參孫噴泉(Simsonbrunnen)。

瑞士首都伯爾尼

參孫,是聖經舊約《士師記》中的一位的力大無比的以色列士師,稍有基督教知識的可能都知道。這個主題是他在與獅子搏鬥,其實他最重要的事蹟是推倒殿堂。

這尊雕塑也是漢斯.吉恩的作品,主題選擇力量型的參孫,與當時伯爾尼人反對薩伏伊人意圖吞併沃州的一場戰爭有關。

瑞士首都伯爾尼

瑞士首都伯爾尼

雜貨街上的這個地方,好像是立陶宛的大使館。

瑞士首都伯爾尼

雜貨街上的第三個噴泉,十字街噴泉(Kreuzgassbrunnen),可能是因處在雜貨街與十字街(Kreuzgass)交叉路口而得名。現在的噴泉製作於1778年左右,有點像方尖碑的樣式,最初這個位置也曾有過噴泉。這個地方也是中世紀伯爾尼處決死刑犯的地方。

瑞士首都伯爾尼

雜貨街中間的水溝,估計是供水的,而雨水溝則是在兩側。

瑞士首都伯爾尼

從十字街噴泉沿十字街往南不遠就是大教堂街(Münstergasse),顧名思義,大教堂在這條街上。

瑞士首都伯爾尼

伯爾尼大教堂(Berner Münster),始建於1421年,工程斷斷續續歷時數百年,最終完成於1893年。最高處100.6米,是瑞士最高的教堂。典型的哥特式教堂。

1528年,伯爾尼決定選擇新教,於是教堂改做新教教堂,教堂內的很多聖像也被拆除。教堂原來的名字聖文森特大教堂也不怎麼再使用。

瑞士首都伯爾尼

15世紀的教堂正門,兩百多個不同尺寸的人物雕塑。

瑞士首都伯爾尼

正門上方的雕刻主題是最後的審判。不知道為什麼這些雕刻沒有在宗教改革時被毀,難道是因為覺得太精美嗎。

瑞士首都伯爾尼

左側穿著衣服的都是準備進入天堂的,右邊沒衣服的都是準備下地獄的。中間手執寶劍的是大天使長米迦勒。

瑞士首都伯爾尼

側門上方的普羅維登斯之眼。

瑞士首都伯爾尼

大教堂正面前方的廣場叫大教堂廣場,廣場上也有一個噴泉,摩西噴泉(Mosesbrunnen),製作於1790年。

瑞士首都伯爾尼

拿著兩塊石板,還標有從1-10 的數字,《摩西十誡》太好認了。

瑞士首都伯爾尼

雜貨街北面,與大教堂對稱的位置,市政廳街上的市政廳。

瑞士首都伯爾尼

伯爾尼市政廳(Rathaus ),伯爾尼州政府和議會所在地,同時也是伯爾尼市議會所在地。當議會召開時,會有伯爾尼州旗懸掛起來。建築始建於1406-1415年,最初是晚哥特風格。1865-1868年間裝飾改建為現在的新哥特式風格。

瑞士首都伯爾尼

市政廳前的噴泉,文納噴泉(Vennerbrunnen),原來位於尼德格橋附近,1844年修建尼德格橋時被移走。文納噴泉也是漢斯.吉恩的作品,作於1542年。

瑞士首都伯爾尼

所謂文納是Venner的音譯,Venner是中世紀瑞士的一種政治和軍事職務的稱呼,是由行業公會選出來的人物,有點類似羅馬的執政官。Venner的地位很高,作用很大,尤其是有戰爭的時候,他們要統領軍隊與外敵作戰。手中的旗幟是伯爾尼的徽章,一隻熊。

瑞士首都伯爾尼

市政廳旁邊的教堂,聖彼得和聖保羅教堂(St. Peter und Paul zu Bern),把聖彼得和聖保羅放在一起命名教堂的還不多見。教堂建於1858-1864年間,是宗教改革後伯爾尼的第一座天主教堂。當時還採用了招標的形式,結果中標的是巴黎市政廳的設計師德佩爾特(Édouard Deperthes,1833-1898)。

瑞士首都伯爾尼

教堂的內部。

瑞士首都伯爾尼

雜貨街往東過了十字路口,是正義街(Gerechtigkeitsgasse),街上的噴泉是正義女神噴泉。

瑞士首都伯爾尼

正義女神噴泉(Gerechtigkeitsbrunnen)一手拿寶劍(象徵權威),一手拿天平(象徵公平),是正義女神朱斯提提亞的常規裝扮。蒙著眼睛,表示不以感官做判斷。

最初的正義女神噴泉也是漢斯.吉恩的作品,創作於1543年。不過1986年10月的一個夜裡,雕塑被不知什麼人搗毀(推測可能是某青年激進組織),現在的噴泉是複製的。

伯爾尼老城一共有七件漢斯.吉恩的噴泉雕塑,我全都看到了。

瑞士首都伯爾尼

正義街的柱廊

瑞士首都伯爾尼

商店的櫥窗

瑞士首都伯爾尼

瑞士首都伯爾尼

這個地下室的門剛好打開了。

瑞士首都伯爾尼

繼續往東,即將到阿勒河邊,這裡沒有商業,居民區和餐飲旅館為主。1191年柴林根公爵在此建城時,就在這一帶修建了防禦性的城堡,最初就叫尼德格城堡。柴林根家族絕嗣後,伯爾尼成為自由城市,1353年加入瑞士老聯邦。城堡後來也被市民夷為平地。並建造了住房等。

瑞士首都伯爾尼

尼德格橋頭的教堂,尼德格教堂(Nydeggkirche)。尼德格教堂和附近的尼德格橋,都得名於尼德格城堡。教堂始建於1341年,1480年增建了塔樓。1529年宗教改革後,教堂被改為倉庫,1566年,又做回教堂,不過屬於伯爾尼大教堂的分堂,直到現在依舊是新教教堂。1995年,教堂曾為一對同性伴侶舉行過一場祝福儀式,這在當時引發了很大的轟動和爭議。

瑞士首都伯爾尼

教堂前的青銅門,製作於1951年。青銅浮雕的主題出自《新約》的《福音書》。據說靈感來自於意大利維羅納的聖柴諾聖殿。

瑞士首都伯爾尼

這就是維羅納的聖柴諾聖殿。說來也巧,去年底剛剛在那座教堂前的餐館吃過飯,並沒有走近看教堂的大門,所以也不知道兩個教堂有什麼關係,靈感在哪。

瑞士首都伯爾尼

從阿勒河上的尼德格橋看老城,尼德格教堂一帶曾經是12-13世紀尼德格城堡所在地。

瑞士首都伯爾尼

這就是尼德格橋(Nydeggbrücke),大橋始建於1843年,當初的橋中央有個收過路稅的收費站。石橋總長200米,中間拱的最大跨度46米,是瑞士境內最大跨度的石橋。

瑞士首都伯爾尼

從老城過尼德格橋,在河邊有個熊苑(Bärengraben)。

瑞士首都伯爾尼

熊苑裡面有熊嗎,當然有,因為熊是伯爾尼名字的來源。熊苑開放於1857年,對伯爾尼乃至瑞士都很有意義。

瑞士首都伯爾尼

不過我們去時候是冬天,熊可能冬眠了,等了好久也沒看到有熊出來。

瑞士首都伯爾尼

至此,伯爾尼老城走馬觀花結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