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

焦作有云台山、青龍峽、峰林峽、神農山等太行景區,有陳家溝、漢獻帝禪陵.....,要想遊遍也不容易。

今天,2019年9月1日,我和旅行社郭總進行了文化之旅。

第一景.為什麼萬花村村民進陪嫁妝村的青龍峽景區不要門票?

昨天,我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陪嫁妝村,聽到萬花莊村與太行深處的陪嫁妝村的美麗傳說,很想到陪嫁妝村的老丈人村一一萬花村去看看.....

說起陪嫁妝村的村名,這裡有一段故事:

相傳明朝永樂年間,武陟縣萬花莊村有一位高員外,家有良田百頃、殷實富裕。這天,他正在院裡閒坐,忽然從外邊來了一位五大三粗、膀大腰圓的年輕小夥子要求給他做長工,高員外見這個小夥子憨厚朴實又有一身力氣,就把他留下了。

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久旱無雨,莊稼急需澆水,可高員外發現這個長工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甚至大白天也在家裡睡覺,就很不高興。可再到地裡一看,別人的莊稼早旱死了,唯有自家的青蔥碧綠長勢喜人。他十分疑惑,就回家問長工是啥時候澆的,長工說“白天熱,乘夜裡涼快澆的”,高員外聽了半信半疑。這一天吃過晚飯,長工又往地裡走,高員外就在後面偷偷跟了出去。走到地裡的井臺邊上,長工眨眼間不見了,高員外心裡納悶,邊尋思邊往前走,等走到井臺邊時,高員外一下驚呆了:只見一條巨蟒纏在井口的轆轤上正在往田裡噴水澆地哩。經過這件事,高員外知道長工不是凡人,為了留住他,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婚後小兩口恩愛和睦,相敬如賓,生活美滿。

轉眼一年過去了,一天飯後,高小姐坐在門口邊做針線邊問丈夫:“相公,外邊的人都說你是一條龍,你就現出原形讓我看看是咋樣的一條龍。”丈夫說:“你不害怕?”小姐說:“自家人怕啥!”正說著丈夫不見了,只見一條尺把長的小長蟲在她的針線筐裡亂爬。小姐用手指挑著扔了出去,笑著說:“原來是一條小長蟲,寒磣人。”丈夫看妻子真的不怕,就說:“再給你變一個大點的。”說話間一條鬥粗的巨蟒搭在了房樑上。小姐一見“啊呀”一聲癱在地上,昏倒過去。剎那間,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之後,二人便不知去向。

時隔不久,萬花莊的父老鄉親都做了一個同樣的夢。夢見一人頭戴金冠、身穿綠袍對大家說:“我本是東海小青龍,因行雨不慎被玉皇大帝貶下凡塵二十四載,今已期滿返回了天庭。我現住在青龍峽北邊的一個四季流水的山洞內。在萬花莊的日子,承蒙眾鄉親照顧,很是感激,尚未報答。今後如遇旱災,可去找我。”後來每遇旱災,萬花莊群眾就要到青龍洞祈雨,果然無不靈驗。

高員外得知女兒住在青龍洞的消息後,就把陪嫁妝村這一帶百里山場買下送給女兒做嫁妝,並把這塊地方取名叫陪嫁妝村。打那以後每逢初一、十五,這裡的山民都要到青龍洞燒香、擺供、叩拜龍王夫婦。二月初二是龍王的生日,每年二月二萬花莊都要舉行盛大廟會為龍王過生日。每到春節前,萬花莊的人還要來這裡請姑爺、姑奶奶回去過年。這一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萬花莊村和陪嫁妝村雖距百里之遙,但至今來往密切。

話說高員外的女兒嫁給了被貶下凡塵的青龍王,青龍王返回天庭,高小姐也夫貴妻榮,脫去凡胎位列仙班,成了受人尊敬的龍王奶奶。青龍峽這裡來了一個旱魔,將這一帶的水源霸佔著,老百姓倍受旱災之苦。為了拯救百姓,青龍王來到這裡,夫妻倆齊心協力趕走了旱魔。為了防止旱魔重回來搗亂,青龍王夫婦就索性住在了這裡。

剛來這裡,龍王奶奶看到這裡奇山異水,景色秀麗,與在平原的家鄉大不一樣,感到非常新鮮有趣,青龍王陪妻子游山玩水,好不逍遙自在。時間長了,高小姐覺得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加上方圓百里沒有一個可說知心話的人,甚感寂寞,於是又常常想起在凡間多姿多彩的生活。但人神有別,她又不可能重回人間像從前那樣生活,於是就託夢給從前的女伴,叫她們給她送些胭脂、粉等。其實是想念她們,叫她們來這裡見見面。(至今,萬花莊的婦女們來祁雨時還不忘給龍王奶奶帶些胭脂、粉等化妝用品,用高粱秸做的小船載著送進青龍洞去。)

即便如此,龍王奶奶還是十分想念家鄉,她常常來到這裡,站在望親崖上,遠眺故鄉,聊慰思鄉之情。

關於皇帝賜御匾的前後經過,武陟縣萬花莊村的青龍宮有石碑詳細記載:清光緒三年,大旱,死人無數。掌管彰(彰德府,今河南安陽)、懷(懷慶府,今河南焦作)、衛(衛輝府,今河南新鄉)三府的雷道臺指示下屬會同武陟知縣張保謙來青龍洞設壇求雨,解除了旱情。光緒皇帝聞奏後,隨命雷道臺在皇宮設壇求雨。不一會兒果然雷聲大作,光緒皇帝十分高興,就御筆親書了“惠普中州”兩塊牌匾,並派御使分別將匾送到了青龍王廟和萬花莊青龍宮。

傳說青龍洞這裡曾被那個凶虐的旱魔霸佔時,方圓百十里內沒水吃。青龍王趕走旱魔後,又將它堵住水源的巨石推開,這一帶才有了水。在這山上的岩石縫裡生長有一種叫櫻草的植物,開嬌豔的粉紅色小花,據說就是當年旱魔逃跑時傷口流出來的血變成的。雖然好看,卻味苦有毒,碰到之後皮膚會奇癢難忍。在青龍峽中有塊石頭叫“老鱉石”,相傳就是當年旱魔用來擋著水源口的石頭,被青龍王施法術弄到溝底的。

趕走旱魔之後,為了防止旱魔回來搗亂,青龍王就帶著龍王奶奶在這裡住下來。據說原來的青龍洞高三丈三,非常寬敞明亮,但現在怎麼變成這樣子了呢?這裡還有個故事:

原來,萬花莊的人來這裡求雨,因為是龍王奶奶的孃家人,所以屢求屢應,青龍王還給了萬花莊人一面分水旗,好讓他們進洞而不被溼了腳。有一年,萬花莊派了一批年輕人來求雨,來到青龍洞口時,天剛朦朦亮。其中有個人說:“這次咱們悄悄進去,看看這麼早龍王爺和龍王奶奶在幹些啥?”年輕人好奇心重,經他這麼一說,其他人就同意了,於是他們既沒有點火放銃,也沒有放鞭炮,更沒有敲鑼打鼓,就拿著分水旗,頭頂著供品走進了洞裡。那會兒,龍王爺和龍王奶奶還沒起床,正在睡覺呢!青龍王一看他們這樣進來,很是生氣,就施起了法術,只聽“轟隆,轟隆,轟隆”三聲雷響,青龍洞接連向下降了三丈,嚇得幾個年輕人抱頭鼠竄,慌亂中將分水旗也丟在了洞裡。

從那以後,青龍洞就變成了這樣,萬花莊人沒了分水旗,就再也沒進過山洞深處,這個洞究竟有多深,沒人知道。但人們相信,龍王爺和龍王奶奶一定還住在裡面,他們照常來洞口燒香祭拜,至於靈不靈驗,那就要看龍王爺高興不高興了。

第二景.為什麼山上的陪嫁妝村村民二月二到萬花村全部免餐?

昨天,我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陪嫁妝村,聽到焦作市武陟縣萬花莊村與太行深處的陪嫁妝村的美麗傳說,很想到陪嫁妝村的老丈人村一一萬花村去看看。確實如此,萬花村村民都說,每年的二月二龍抬頭,陪嫁妝村村民都要下山來幾十公里遠的萬花村的青龍廟來趕會。萬花村都會免費接待他們,就像走親戚一樣。

武陟萬花莊村名來歷

武陟縣城北2公里,有個村子叫萬花莊,這裡是傳說中青龍招贅人間的發生地,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青龍宮保存完好,每年農曆二月二在這裡舉行的廟會人山人海,規模在10萬人以上,成為豫北最大的龍王廟會。

說起萬花莊村名的來歷,村裡的老人們說,這要從明代大儒方孝孺說起。原來,方孝孺不僅學問大,而且為人方正,剛直不阿,明太祖朱元璋有意把他培養成治理國家的棟樑,將來輔佐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朱元璋死後,明惠帝朱允炆即遵太祖遺訓,召令方孝孺進京,並委以重任。朱允炆採取削藩措施,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難”,經過四年戰爭,朱允炆戰敗,不知所蹤,朱棣進了南京城,準備登上大寶。朱棣仰慕方孝孺才名,就讓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深受明惠帝知遇之恩,不僅不擬寫詔書,反而大罵燕王篡位。朱棣大怒,在誅殺方孝孺九族的同時,也把他的學生和朋友全部殺死,史稱“誅滅十族”。但是,方孝孺有一個侄子,因為外出辦事,僥倖逃過這場屠殺。據說,他聞知南京的凶信後,就逃到武陟縣村北現在的萬花莊。他不敢再用原來的方姓,就以當時已有的簡化“萬”字為姓。“萬”字上加一點即為“方”字,這樣可以方便子孫記住祖先的姓氏;“方”字上去一點即為“萬”字,表示頭被砍掉,目的就是向後世暗示方姓曾在當時遭到滅門之災。這個人有種花的手藝,就在那裡以種花為生。慢慢地,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那裡到處都是花園,又因他姓萬,人們就稱那裡為萬家花園。後來,他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人口日繁,那裡逐漸發展成了一個村子,人們就叫它萬花莊。後來,其他姓氏也有人口遷來,這個村子也就大了起來。明朝後期,方孝孺獲得平反昭雪,萬姓人改為原來方姓,但這個村名,卻沒能夠改過來,萬花莊村名就這樣一延續到現在。

今天,萬花莊已無方姓人家,但村裡保存有一個乾隆二年打製的碓臼,上面刻有方、高二姓共有此物人姓名,說明最晚在乾隆初年,這裡還有方姓。

第三景.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1911年取得了成功,把皇帝趕下了臺,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由帝王統治的歷史。

博愛縣位於南太行中段。建縣於1927年,博愛縣建縣得益於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吉鴻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9師師長。

國民河南省政府根據吉鴻昌的呈請河南的實際情況,報請內務部,請求設立博愛、平等、自由、民權四縣。

設立博愛、平等、自由、民權四縣,是馮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後所放的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馮玉祥是1927年6月就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吉鴻昌於7月報請以沁陽清化改為博愛縣。1927年8月,河南省政府就下發了《河南省政府訓令民政廳以沁陽清化鎮改為博愛縣治飭即督飭劃定界址文》。

上述四縣中的平等縣於1931年撤消建制,其轄區分別劃入嵩縣、伊陽、宜陽、自由四縣。自由縣於1932年10月改稱伊川。博愛、民權縣一直沿用至今。為紀念吉鴻昌將軍的豐功偉績,當地政府在博愛縣城西大約10公里處鴻昌路中間修建了吉鴻昌將軍雕像。

"

焦作有云台山、青龍峽、峰林峽、神農山等太行景區,有陳家溝、漢獻帝禪陵.....,要想遊遍也不容易。

今天,2019年9月1日,我和旅行社郭總進行了文化之旅。

第一景.為什麼萬花村村民進陪嫁妝村的青龍峽景區不要門票?

昨天,我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陪嫁妝村,聽到萬花莊村與太行深處的陪嫁妝村的美麗傳說,很想到陪嫁妝村的老丈人村一一萬花村去看看.....

說起陪嫁妝村的村名,這裡有一段故事:

相傳明朝永樂年間,武陟縣萬花莊村有一位高員外,家有良田百頃、殷實富裕。這天,他正在院裡閒坐,忽然從外邊來了一位五大三粗、膀大腰圓的年輕小夥子要求給他做長工,高員外見這個小夥子憨厚朴實又有一身力氣,就把他留下了。

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久旱無雨,莊稼急需澆水,可高員外發現這個長工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甚至大白天也在家裡睡覺,就很不高興。可再到地裡一看,別人的莊稼早旱死了,唯有自家的青蔥碧綠長勢喜人。他十分疑惑,就回家問長工是啥時候澆的,長工說“白天熱,乘夜裡涼快澆的”,高員外聽了半信半疑。這一天吃過晚飯,長工又往地裡走,高員外就在後面偷偷跟了出去。走到地裡的井臺邊上,長工眨眼間不見了,高員外心裡納悶,邊尋思邊往前走,等走到井臺邊時,高員外一下驚呆了:只見一條巨蟒纏在井口的轆轤上正在往田裡噴水澆地哩。經過這件事,高員外知道長工不是凡人,為了留住他,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婚後小兩口恩愛和睦,相敬如賓,生活美滿。

轉眼一年過去了,一天飯後,高小姐坐在門口邊做針線邊問丈夫:“相公,外邊的人都說你是一條龍,你就現出原形讓我看看是咋樣的一條龍。”丈夫說:“你不害怕?”小姐說:“自家人怕啥!”正說著丈夫不見了,只見一條尺把長的小長蟲在她的針線筐裡亂爬。小姐用手指挑著扔了出去,笑著說:“原來是一條小長蟲,寒磣人。”丈夫看妻子真的不怕,就說:“再給你變一個大點的。”說話間一條鬥粗的巨蟒搭在了房樑上。小姐一見“啊呀”一聲癱在地上,昏倒過去。剎那間,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之後,二人便不知去向。

時隔不久,萬花莊的父老鄉親都做了一個同樣的夢。夢見一人頭戴金冠、身穿綠袍對大家說:“我本是東海小青龍,因行雨不慎被玉皇大帝貶下凡塵二十四載,今已期滿返回了天庭。我現住在青龍峽北邊的一個四季流水的山洞內。在萬花莊的日子,承蒙眾鄉親照顧,很是感激,尚未報答。今後如遇旱災,可去找我。”後來每遇旱災,萬花莊群眾就要到青龍洞祈雨,果然無不靈驗。

高員外得知女兒住在青龍洞的消息後,就把陪嫁妝村這一帶百里山場買下送給女兒做嫁妝,並把這塊地方取名叫陪嫁妝村。打那以後每逢初一、十五,這裡的山民都要到青龍洞燒香、擺供、叩拜龍王夫婦。二月初二是龍王的生日,每年二月二萬花莊都要舉行盛大廟會為龍王過生日。每到春節前,萬花莊的人還要來這裡請姑爺、姑奶奶回去過年。這一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萬花莊村和陪嫁妝村雖距百里之遙,但至今來往密切。

話說高員外的女兒嫁給了被貶下凡塵的青龍王,青龍王返回天庭,高小姐也夫貴妻榮,脫去凡胎位列仙班,成了受人尊敬的龍王奶奶。青龍峽這裡來了一個旱魔,將這一帶的水源霸佔著,老百姓倍受旱災之苦。為了拯救百姓,青龍王來到這裡,夫妻倆齊心協力趕走了旱魔。為了防止旱魔重回來搗亂,青龍王夫婦就索性住在了這裡。

剛來這裡,龍王奶奶看到這裡奇山異水,景色秀麗,與在平原的家鄉大不一樣,感到非常新鮮有趣,青龍王陪妻子游山玩水,好不逍遙自在。時間長了,高小姐覺得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加上方圓百里沒有一個可說知心話的人,甚感寂寞,於是又常常想起在凡間多姿多彩的生活。但人神有別,她又不可能重回人間像從前那樣生活,於是就託夢給從前的女伴,叫她們給她送些胭脂、粉等。其實是想念她們,叫她們來這裡見見面。(至今,萬花莊的婦女們來祁雨時還不忘給龍王奶奶帶些胭脂、粉等化妝用品,用高粱秸做的小船載著送進青龍洞去。)

即便如此,龍王奶奶還是十分想念家鄉,她常常來到這裡,站在望親崖上,遠眺故鄉,聊慰思鄉之情。

關於皇帝賜御匾的前後經過,武陟縣萬花莊村的青龍宮有石碑詳細記載:清光緒三年,大旱,死人無數。掌管彰(彰德府,今河南安陽)、懷(懷慶府,今河南焦作)、衛(衛輝府,今河南新鄉)三府的雷道臺指示下屬會同武陟知縣張保謙來青龍洞設壇求雨,解除了旱情。光緒皇帝聞奏後,隨命雷道臺在皇宮設壇求雨。不一會兒果然雷聲大作,光緒皇帝十分高興,就御筆親書了“惠普中州”兩塊牌匾,並派御使分別將匾送到了青龍王廟和萬花莊青龍宮。

傳說青龍洞這裡曾被那個凶虐的旱魔霸佔時,方圓百十里內沒水吃。青龍王趕走旱魔後,又將它堵住水源的巨石推開,這一帶才有了水。在這山上的岩石縫裡生長有一種叫櫻草的植物,開嬌豔的粉紅色小花,據說就是當年旱魔逃跑時傷口流出來的血變成的。雖然好看,卻味苦有毒,碰到之後皮膚會奇癢難忍。在青龍峽中有塊石頭叫“老鱉石”,相傳就是當年旱魔用來擋著水源口的石頭,被青龍王施法術弄到溝底的。

趕走旱魔之後,為了防止旱魔回來搗亂,青龍王就帶著龍王奶奶在這裡住下來。據說原來的青龍洞高三丈三,非常寬敞明亮,但現在怎麼變成這樣子了呢?這裡還有個故事:

原來,萬花莊的人來這裡求雨,因為是龍王奶奶的孃家人,所以屢求屢應,青龍王還給了萬花莊人一面分水旗,好讓他們進洞而不被溼了腳。有一年,萬花莊派了一批年輕人來求雨,來到青龍洞口時,天剛朦朦亮。其中有個人說:“這次咱們悄悄進去,看看這麼早龍王爺和龍王奶奶在幹些啥?”年輕人好奇心重,經他這麼一說,其他人就同意了,於是他們既沒有點火放銃,也沒有放鞭炮,更沒有敲鑼打鼓,就拿著分水旗,頭頂著供品走進了洞裡。那會兒,龍王爺和龍王奶奶還沒起床,正在睡覺呢!青龍王一看他們這樣進來,很是生氣,就施起了法術,只聽“轟隆,轟隆,轟隆”三聲雷響,青龍洞接連向下降了三丈,嚇得幾個年輕人抱頭鼠竄,慌亂中將分水旗也丟在了洞裡。

從那以後,青龍洞就變成了這樣,萬花莊人沒了分水旗,就再也沒進過山洞深處,這個洞究竟有多深,沒人知道。但人們相信,龍王爺和龍王奶奶一定還住在裡面,他們照常來洞口燒香祭拜,至於靈不靈驗,那就要看龍王爺高興不高興了。

第二景.為什麼山上的陪嫁妝村村民二月二到萬花村全部免餐?

昨天,我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陪嫁妝村,聽到焦作市武陟縣萬花莊村與太行深處的陪嫁妝村的美麗傳說,很想到陪嫁妝村的老丈人村一一萬花村去看看。確實如此,萬花村村民都說,每年的二月二龍抬頭,陪嫁妝村村民都要下山來幾十公里遠的萬花村的青龍廟來趕會。萬花村都會免費接待他們,就像走親戚一樣。

武陟萬花莊村名來歷

武陟縣城北2公里,有個村子叫萬花莊,這裡是傳說中青龍招贅人間的發生地,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青龍宮保存完好,每年農曆二月二在這裡舉行的廟會人山人海,規模在10萬人以上,成為豫北最大的龍王廟會。

說起萬花莊村名的來歷,村裡的老人們說,這要從明代大儒方孝孺說起。原來,方孝孺不僅學問大,而且為人方正,剛直不阿,明太祖朱元璋有意把他培養成治理國家的棟樑,將來輔佐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朱元璋死後,明惠帝朱允炆即遵太祖遺訓,召令方孝孺進京,並委以重任。朱允炆採取削藩措施,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難”,經過四年戰爭,朱允炆戰敗,不知所蹤,朱棣進了南京城,準備登上大寶。朱棣仰慕方孝孺才名,就讓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深受明惠帝知遇之恩,不僅不擬寫詔書,反而大罵燕王篡位。朱棣大怒,在誅殺方孝孺九族的同時,也把他的學生和朋友全部殺死,史稱“誅滅十族”。但是,方孝孺有一個侄子,因為外出辦事,僥倖逃過這場屠殺。據說,他聞知南京的凶信後,就逃到武陟縣村北現在的萬花莊。他不敢再用原來的方姓,就以當時已有的簡化“萬”字為姓。“萬”字上加一點即為“方”字,這樣可以方便子孫記住祖先的姓氏;“方”字上去一點即為“萬”字,表示頭被砍掉,目的就是向後世暗示方姓曾在當時遭到滅門之災。這個人有種花的手藝,就在那裡以種花為生。慢慢地,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那裡到處都是花園,又因他姓萬,人們就稱那裡為萬家花園。後來,他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人口日繁,那裡逐漸發展成了一個村子,人們就叫它萬花莊。後來,其他姓氏也有人口遷來,這個村子也就大了起來。明朝後期,方孝孺獲得平反昭雪,萬姓人改為原來方姓,但這個村名,卻沒能夠改過來,萬花莊村名就這樣一延續到現在。

今天,萬花莊已無方姓人家,但村裡保存有一個乾隆二年打製的碓臼,上面刻有方、高二姓共有此物人姓名,說明最晚在乾隆初年,這裡還有方姓。

第三景.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1911年取得了成功,把皇帝趕下了臺,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由帝王統治的歷史。

博愛縣位於南太行中段。建縣於1927年,博愛縣建縣得益於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吉鴻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9師師長。

國民河南省政府根據吉鴻昌的呈請河南的實際情況,報請內務部,請求設立博愛、平等、自由、民權四縣。

設立博愛、平等、自由、民權四縣,是馮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後所放的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馮玉祥是1927年6月就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吉鴻昌於7月報請以沁陽清化改為博愛縣。1927年8月,河南省政府就下發了《河南省政府訓令民政廳以沁陽清化鎮改為博愛縣治飭即督飭劃定界址文》。

上述四縣中的平等縣於1931年撤消建制,其轄區分別劃入嵩縣、伊陽、宜陽、自由四縣。自由縣於1932年10月改稱伊川。博愛、民權縣一直沿用至今。為紀念吉鴻昌將軍的豐功偉績,當地政府在博愛縣城西大約10公里處鴻昌路中間修建了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

焦作有云台山、青龍峽、峰林峽、神農山等太行景區,有陳家溝、漢獻帝禪陵.....,要想遊遍也不容易。

今天,2019年9月1日,我和旅行社郭總進行了文化之旅。

第一景.為什麼萬花村村民進陪嫁妝村的青龍峽景區不要門票?

昨天,我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陪嫁妝村,聽到萬花莊村與太行深處的陪嫁妝村的美麗傳說,很想到陪嫁妝村的老丈人村一一萬花村去看看.....

說起陪嫁妝村的村名,這裡有一段故事:

相傳明朝永樂年間,武陟縣萬花莊村有一位高員外,家有良田百頃、殷實富裕。這天,他正在院裡閒坐,忽然從外邊來了一位五大三粗、膀大腰圓的年輕小夥子要求給他做長工,高員外見這個小夥子憨厚朴實又有一身力氣,就把他留下了。

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久旱無雨,莊稼急需澆水,可高員外發現這個長工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甚至大白天也在家裡睡覺,就很不高興。可再到地裡一看,別人的莊稼早旱死了,唯有自家的青蔥碧綠長勢喜人。他十分疑惑,就回家問長工是啥時候澆的,長工說“白天熱,乘夜裡涼快澆的”,高員外聽了半信半疑。這一天吃過晚飯,長工又往地裡走,高員外就在後面偷偷跟了出去。走到地裡的井臺邊上,長工眨眼間不見了,高員外心裡納悶,邊尋思邊往前走,等走到井臺邊時,高員外一下驚呆了:只見一條巨蟒纏在井口的轆轤上正在往田裡噴水澆地哩。經過這件事,高員外知道長工不是凡人,為了留住他,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婚後小兩口恩愛和睦,相敬如賓,生活美滿。

轉眼一年過去了,一天飯後,高小姐坐在門口邊做針線邊問丈夫:“相公,外邊的人都說你是一條龍,你就現出原形讓我看看是咋樣的一條龍。”丈夫說:“你不害怕?”小姐說:“自家人怕啥!”正說著丈夫不見了,只見一條尺把長的小長蟲在她的針線筐裡亂爬。小姐用手指挑著扔了出去,笑著說:“原來是一條小長蟲,寒磣人。”丈夫看妻子真的不怕,就說:“再給你變一個大點的。”說話間一條鬥粗的巨蟒搭在了房樑上。小姐一見“啊呀”一聲癱在地上,昏倒過去。剎那間,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之後,二人便不知去向。

時隔不久,萬花莊的父老鄉親都做了一個同樣的夢。夢見一人頭戴金冠、身穿綠袍對大家說:“我本是東海小青龍,因行雨不慎被玉皇大帝貶下凡塵二十四載,今已期滿返回了天庭。我現住在青龍峽北邊的一個四季流水的山洞內。在萬花莊的日子,承蒙眾鄉親照顧,很是感激,尚未報答。今後如遇旱災,可去找我。”後來每遇旱災,萬花莊群眾就要到青龍洞祈雨,果然無不靈驗。

高員外得知女兒住在青龍洞的消息後,就把陪嫁妝村這一帶百里山場買下送給女兒做嫁妝,並把這塊地方取名叫陪嫁妝村。打那以後每逢初一、十五,這裡的山民都要到青龍洞燒香、擺供、叩拜龍王夫婦。二月初二是龍王的生日,每年二月二萬花莊都要舉行盛大廟會為龍王過生日。每到春節前,萬花莊的人還要來這裡請姑爺、姑奶奶回去過年。這一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萬花莊村和陪嫁妝村雖距百里之遙,但至今來往密切。

話說高員外的女兒嫁給了被貶下凡塵的青龍王,青龍王返回天庭,高小姐也夫貴妻榮,脫去凡胎位列仙班,成了受人尊敬的龍王奶奶。青龍峽這裡來了一個旱魔,將這一帶的水源霸佔著,老百姓倍受旱災之苦。為了拯救百姓,青龍王來到這裡,夫妻倆齊心協力趕走了旱魔。為了防止旱魔重回來搗亂,青龍王夫婦就索性住在了這裡。

剛來這裡,龍王奶奶看到這裡奇山異水,景色秀麗,與在平原的家鄉大不一樣,感到非常新鮮有趣,青龍王陪妻子游山玩水,好不逍遙自在。時間長了,高小姐覺得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加上方圓百里沒有一個可說知心話的人,甚感寂寞,於是又常常想起在凡間多姿多彩的生活。但人神有別,她又不可能重回人間像從前那樣生活,於是就託夢給從前的女伴,叫她們給她送些胭脂、粉等。其實是想念她們,叫她們來這裡見見面。(至今,萬花莊的婦女們來祁雨時還不忘給龍王奶奶帶些胭脂、粉等化妝用品,用高粱秸做的小船載著送進青龍洞去。)

即便如此,龍王奶奶還是十分想念家鄉,她常常來到這裡,站在望親崖上,遠眺故鄉,聊慰思鄉之情。

關於皇帝賜御匾的前後經過,武陟縣萬花莊村的青龍宮有石碑詳細記載:清光緒三年,大旱,死人無數。掌管彰(彰德府,今河南安陽)、懷(懷慶府,今河南焦作)、衛(衛輝府,今河南新鄉)三府的雷道臺指示下屬會同武陟知縣張保謙來青龍洞設壇求雨,解除了旱情。光緒皇帝聞奏後,隨命雷道臺在皇宮設壇求雨。不一會兒果然雷聲大作,光緒皇帝十分高興,就御筆親書了“惠普中州”兩塊牌匾,並派御使分別將匾送到了青龍王廟和萬花莊青龍宮。

傳說青龍洞這裡曾被那個凶虐的旱魔霸佔時,方圓百十里內沒水吃。青龍王趕走旱魔後,又將它堵住水源的巨石推開,這一帶才有了水。在這山上的岩石縫裡生長有一種叫櫻草的植物,開嬌豔的粉紅色小花,據說就是當年旱魔逃跑時傷口流出來的血變成的。雖然好看,卻味苦有毒,碰到之後皮膚會奇癢難忍。在青龍峽中有塊石頭叫“老鱉石”,相傳就是當年旱魔用來擋著水源口的石頭,被青龍王施法術弄到溝底的。

趕走旱魔之後,為了防止旱魔回來搗亂,青龍王就帶著龍王奶奶在這裡住下來。據說原來的青龍洞高三丈三,非常寬敞明亮,但現在怎麼變成這樣子了呢?這裡還有個故事:

原來,萬花莊的人來這裡求雨,因為是龍王奶奶的孃家人,所以屢求屢應,青龍王還給了萬花莊人一面分水旗,好讓他們進洞而不被溼了腳。有一年,萬花莊派了一批年輕人來求雨,來到青龍洞口時,天剛朦朦亮。其中有個人說:“這次咱們悄悄進去,看看這麼早龍王爺和龍王奶奶在幹些啥?”年輕人好奇心重,經他這麼一說,其他人就同意了,於是他們既沒有點火放銃,也沒有放鞭炮,更沒有敲鑼打鼓,就拿著分水旗,頭頂著供品走進了洞裡。那會兒,龍王爺和龍王奶奶還沒起床,正在睡覺呢!青龍王一看他們這樣進來,很是生氣,就施起了法術,只聽“轟隆,轟隆,轟隆”三聲雷響,青龍洞接連向下降了三丈,嚇得幾個年輕人抱頭鼠竄,慌亂中將分水旗也丟在了洞裡。

從那以後,青龍洞就變成了這樣,萬花莊人沒了分水旗,就再也沒進過山洞深處,這個洞究竟有多深,沒人知道。但人們相信,龍王爺和龍王奶奶一定還住在裡面,他們照常來洞口燒香祭拜,至於靈不靈驗,那就要看龍王爺高興不高興了。

第二景.為什麼山上的陪嫁妝村村民二月二到萬花村全部免餐?

昨天,我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陪嫁妝村,聽到焦作市武陟縣萬花莊村與太行深處的陪嫁妝村的美麗傳說,很想到陪嫁妝村的老丈人村一一萬花村去看看。確實如此,萬花村村民都說,每年的二月二龍抬頭,陪嫁妝村村民都要下山來幾十公里遠的萬花村的青龍廟來趕會。萬花村都會免費接待他們,就像走親戚一樣。

武陟萬花莊村名來歷

武陟縣城北2公里,有個村子叫萬花莊,這裡是傳說中青龍招贅人間的發生地,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青龍宮保存完好,每年農曆二月二在這裡舉行的廟會人山人海,規模在10萬人以上,成為豫北最大的龍王廟會。

說起萬花莊村名的來歷,村裡的老人們說,這要從明代大儒方孝孺說起。原來,方孝孺不僅學問大,而且為人方正,剛直不阿,明太祖朱元璋有意把他培養成治理國家的棟樑,將來輔佐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朱元璋死後,明惠帝朱允炆即遵太祖遺訓,召令方孝孺進京,並委以重任。朱允炆採取削藩措施,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難”,經過四年戰爭,朱允炆戰敗,不知所蹤,朱棣進了南京城,準備登上大寶。朱棣仰慕方孝孺才名,就讓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深受明惠帝知遇之恩,不僅不擬寫詔書,反而大罵燕王篡位。朱棣大怒,在誅殺方孝孺九族的同時,也把他的學生和朋友全部殺死,史稱“誅滅十族”。但是,方孝孺有一個侄子,因為外出辦事,僥倖逃過這場屠殺。據說,他聞知南京的凶信後,就逃到武陟縣村北現在的萬花莊。他不敢再用原來的方姓,就以當時已有的簡化“萬”字為姓。“萬”字上加一點即為“方”字,這樣可以方便子孫記住祖先的姓氏;“方”字上去一點即為“萬”字,表示頭被砍掉,目的就是向後世暗示方姓曾在當時遭到滅門之災。這個人有種花的手藝,就在那裡以種花為生。慢慢地,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那裡到處都是花園,又因他姓萬,人們就稱那裡為萬家花園。後來,他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人口日繁,那裡逐漸發展成了一個村子,人們就叫它萬花莊。後來,其他姓氏也有人口遷來,這個村子也就大了起來。明朝後期,方孝孺獲得平反昭雪,萬姓人改為原來方姓,但這個村名,卻沒能夠改過來,萬花莊村名就這樣一延續到現在。

今天,萬花莊已無方姓人家,但村裡保存有一個乾隆二年打製的碓臼,上面刻有方、高二姓共有此物人姓名,說明最晚在乾隆初年,這裡還有方姓。

第三景.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1911年取得了成功,把皇帝趕下了臺,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由帝王統治的歷史。

博愛縣位於南太行中段。建縣於1927年,博愛縣建縣得益於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吉鴻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9師師長。

國民河南省政府根據吉鴻昌的呈請河南的實際情況,報請內務部,請求設立博愛、平等、自由、民權四縣。

設立博愛、平等、自由、民權四縣,是馮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後所放的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馮玉祥是1927年6月就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吉鴻昌於7月報請以沁陽清化改為博愛縣。1927年8月,河南省政府就下發了《河南省政府訓令民政廳以沁陽清化鎮改為博愛縣治飭即督飭劃定界址文》。

上述四縣中的平等縣於1931年撤消建制,其轄區分別劃入嵩縣、伊陽、宜陽、自由四縣。自由縣於1932年10月改稱伊川。博愛、民權縣一直沿用至今。為紀念吉鴻昌將軍的豐功偉績,當地政府在博愛縣城西大約10公里處鴻昌路中間修建了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

焦作有云台山、青龍峽、峰林峽、神農山等太行景區,有陳家溝、漢獻帝禪陵.....,要想遊遍也不容易。

今天,2019年9月1日,我和旅行社郭總進行了文化之旅。

第一景.為什麼萬花村村民進陪嫁妝村的青龍峽景區不要門票?

昨天,我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陪嫁妝村,聽到萬花莊村與太行深處的陪嫁妝村的美麗傳說,很想到陪嫁妝村的老丈人村一一萬花村去看看.....

說起陪嫁妝村的村名,這裡有一段故事:

相傳明朝永樂年間,武陟縣萬花莊村有一位高員外,家有良田百頃、殷實富裕。這天,他正在院裡閒坐,忽然從外邊來了一位五大三粗、膀大腰圓的年輕小夥子要求給他做長工,高員外見這個小夥子憨厚朴實又有一身力氣,就把他留下了。

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久旱無雨,莊稼急需澆水,可高員外發現這個長工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甚至大白天也在家裡睡覺,就很不高興。可再到地裡一看,別人的莊稼早旱死了,唯有自家的青蔥碧綠長勢喜人。他十分疑惑,就回家問長工是啥時候澆的,長工說“白天熱,乘夜裡涼快澆的”,高員外聽了半信半疑。這一天吃過晚飯,長工又往地裡走,高員外就在後面偷偷跟了出去。走到地裡的井臺邊上,長工眨眼間不見了,高員外心裡納悶,邊尋思邊往前走,等走到井臺邊時,高員外一下驚呆了:只見一條巨蟒纏在井口的轆轤上正在往田裡噴水澆地哩。經過這件事,高員外知道長工不是凡人,為了留住他,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婚後小兩口恩愛和睦,相敬如賓,生活美滿。

轉眼一年過去了,一天飯後,高小姐坐在門口邊做針線邊問丈夫:“相公,外邊的人都說你是一條龍,你就現出原形讓我看看是咋樣的一條龍。”丈夫說:“你不害怕?”小姐說:“自家人怕啥!”正說著丈夫不見了,只見一條尺把長的小長蟲在她的針線筐裡亂爬。小姐用手指挑著扔了出去,笑著說:“原來是一條小長蟲,寒磣人。”丈夫看妻子真的不怕,就說:“再給你變一個大點的。”說話間一條鬥粗的巨蟒搭在了房樑上。小姐一見“啊呀”一聲癱在地上,昏倒過去。剎那間,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之後,二人便不知去向。

時隔不久,萬花莊的父老鄉親都做了一個同樣的夢。夢見一人頭戴金冠、身穿綠袍對大家說:“我本是東海小青龍,因行雨不慎被玉皇大帝貶下凡塵二十四載,今已期滿返回了天庭。我現住在青龍峽北邊的一個四季流水的山洞內。在萬花莊的日子,承蒙眾鄉親照顧,很是感激,尚未報答。今後如遇旱災,可去找我。”後來每遇旱災,萬花莊群眾就要到青龍洞祈雨,果然無不靈驗。

高員外得知女兒住在青龍洞的消息後,就把陪嫁妝村這一帶百里山場買下送給女兒做嫁妝,並把這塊地方取名叫陪嫁妝村。打那以後每逢初一、十五,這裡的山民都要到青龍洞燒香、擺供、叩拜龍王夫婦。二月初二是龍王的生日,每年二月二萬花莊都要舉行盛大廟會為龍王過生日。每到春節前,萬花莊的人還要來這裡請姑爺、姑奶奶回去過年。這一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萬花莊村和陪嫁妝村雖距百里之遙,但至今來往密切。

話說高員外的女兒嫁給了被貶下凡塵的青龍王,青龍王返回天庭,高小姐也夫貴妻榮,脫去凡胎位列仙班,成了受人尊敬的龍王奶奶。青龍峽這裡來了一個旱魔,將這一帶的水源霸佔著,老百姓倍受旱災之苦。為了拯救百姓,青龍王來到這裡,夫妻倆齊心協力趕走了旱魔。為了防止旱魔重回來搗亂,青龍王夫婦就索性住在了這裡。

剛來這裡,龍王奶奶看到這裡奇山異水,景色秀麗,與在平原的家鄉大不一樣,感到非常新鮮有趣,青龍王陪妻子游山玩水,好不逍遙自在。時間長了,高小姐覺得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加上方圓百里沒有一個可說知心話的人,甚感寂寞,於是又常常想起在凡間多姿多彩的生活。但人神有別,她又不可能重回人間像從前那樣生活,於是就託夢給從前的女伴,叫她們給她送些胭脂、粉等。其實是想念她們,叫她們來這裡見見面。(至今,萬花莊的婦女們來祁雨時還不忘給龍王奶奶帶些胭脂、粉等化妝用品,用高粱秸做的小船載著送進青龍洞去。)

即便如此,龍王奶奶還是十分想念家鄉,她常常來到這裡,站在望親崖上,遠眺故鄉,聊慰思鄉之情。

關於皇帝賜御匾的前後經過,武陟縣萬花莊村的青龍宮有石碑詳細記載:清光緒三年,大旱,死人無數。掌管彰(彰德府,今河南安陽)、懷(懷慶府,今河南焦作)、衛(衛輝府,今河南新鄉)三府的雷道臺指示下屬會同武陟知縣張保謙來青龍洞設壇求雨,解除了旱情。光緒皇帝聞奏後,隨命雷道臺在皇宮設壇求雨。不一會兒果然雷聲大作,光緒皇帝十分高興,就御筆親書了“惠普中州”兩塊牌匾,並派御使分別將匾送到了青龍王廟和萬花莊青龍宮。

傳說青龍洞這裡曾被那個凶虐的旱魔霸佔時,方圓百十里內沒水吃。青龍王趕走旱魔後,又將它堵住水源的巨石推開,這一帶才有了水。在這山上的岩石縫裡生長有一種叫櫻草的植物,開嬌豔的粉紅色小花,據說就是當年旱魔逃跑時傷口流出來的血變成的。雖然好看,卻味苦有毒,碰到之後皮膚會奇癢難忍。在青龍峽中有塊石頭叫“老鱉石”,相傳就是當年旱魔用來擋著水源口的石頭,被青龍王施法術弄到溝底的。

趕走旱魔之後,為了防止旱魔回來搗亂,青龍王就帶著龍王奶奶在這裡住下來。據說原來的青龍洞高三丈三,非常寬敞明亮,但現在怎麼變成這樣子了呢?這裡還有個故事:

原來,萬花莊的人來這裡求雨,因為是龍王奶奶的孃家人,所以屢求屢應,青龍王還給了萬花莊人一面分水旗,好讓他們進洞而不被溼了腳。有一年,萬花莊派了一批年輕人來求雨,來到青龍洞口時,天剛朦朦亮。其中有個人說:“這次咱們悄悄進去,看看這麼早龍王爺和龍王奶奶在幹些啥?”年輕人好奇心重,經他這麼一說,其他人就同意了,於是他們既沒有點火放銃,也沒有放鞭炮,更沒有敲鑼打鼓,就拿著分水旗,頭頂著供品走進了洞裡。那會兒,龍王爺和龍王奶奶還沒起床,正在睡覺呢!青龍王一看他們這樣進來,很是生氣,就施起了法術,只聽“轟隆,轟隆,轟隆”三聲雷響,青龍洞接連向下降了三丈,嚇得幾個年輕人抱頭鼠竄,慌亂中將分水旗也丟在了洞裡。

從那以後,青龍洞就變成了這樣,萬花莊人沒了分水旗,就再也沒進過山洞深處,這個洞究竟有多深,沒人知道。但人們相信,龍王爺和龍王奶奶一定還住在裡面,他們照常來洞口燒香祭拜,至於靈不靈驗,那就要看龍王爺高興不高興了。

第二景.為什麼山上的陪嫁妝村村民二月二到萬花村全部免餐?

昨天,我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陪嫁妝村,聽到焦作市武陟縣萬花莊村與太行深處的陪嫁妝村的美麗傳說,很想到陪嫁妝村的老丈人村一一萬花村去看看。確實如此,萬花村村民都說,每年的二月二龍抬頭,陪嫁妝村村民都要下山來幾十公里遠的萬花村的青龍廟來趕會。萬花村都會免費接待他們,就像走親戚一樣。

武陟萬花莊村名來歷

武陟縣城北2公里,有個村子叫萬花莊,這裡是傳說中青龍招贅人間的發生地,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青龍宮保存完好,每年農曆二月二在這裡舉行的廟會人山人海,規模在10萬人以上,成為豫北最大的龍王廟會。

說起萬花莊村名的來歷,村裡的老人們說,這要從明代大儒方孝孺說起。原來,方孝孺不僅學問大,而且為人方正,剛直不阿,明太祖朱元璋有意把他培養成治理國家的棟樑,將來輔佐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朱元璋死後,明惠帝朱允炆即遵太祖遺訓,召令方孝孺進京,並委以重任。朱允炆採取削藩措施,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難”,經過四年戰爭,朱允炆戰敗,不知所蹤,朱棣進了南京城,準備登上大寶。朱棣仰慕方孝孺才名,就讓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深受明惠帝知遇之恩,不僅不擬寫詔書,反而大罵燕王篡位。朱棣大怒,在誅殺方孝孺九族的同時,也把他的學生和朋友全部殺死,史稱“誅滅十族”。但是,方孝孺有一個侄子,因為外出辦事,僥倖逃過這場屠殺。據說,他聞知南京的凶信後,就逃到武陟縣村北現在的萬花莊。他不敢再用原來的方姓,就以當時已有的簡化“萬”字為姓。“萬”字上加一點即為“方”字,這樣可以方便子孫記住祖先的姓氏;“方”字上去一點即為“萬”字,表示頭被砍掉,目的就是向後世暗示方姓曾在當時遭到滅門之災。這個人有種花的手藝,就在那裡以種花為生。慢慢地,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那裡到處都是花園,又因他姓萬,人們就稱那裡為萬家花園。後來,他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人口日繁,那裡逐漸發展成了一個村子,人們就叫它萬花莊。後來,其他姓氏也有人口遷來,這個村子也就大了起來。明朝後期,方孝孺獲得平反昭雪,萬姓人改為原來方姓,但這個村名,卻沒能夠改過來,萬花莊村名就這樣一延續到現在。

今天,萬花莊已無方姓人家,但村裡保存有一個乾隆二年打製的碓臼,上面刻有方、高二姓共有此物人姓名,說明最晚在乾隆初年,這裡還有方姓。

第三景.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1911年取得了成功,把皇帝趕下了臺,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由帝王統治的歷史。

博愛縣位於南太行中段。建縣於1927年,博愛縣建縣得益於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吉鴻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9師師長。

國民河南省政府根據吉鴻昌的呈請河南的實際情況,報請內務部,請求設立博愛、平等、自由、民權四縣。

設立博愛、平等、自由、民權四縣,是馮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後所放的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馮玉祥是1927年6月就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吉鴻昌於7月報請以沁陽清化改為博愛縣。1927年8月,河南省政府就下發了《河南省政府訓令民政廳以沁陽清化鎮改為博愛縣治飭即督飭劃定界址文》。

上述四縣中的平等縣於1931年撤消建制,其轄區分別劃入嵩縣、伊陽、宜陽、自由四縣。自由縣於1932年10月改稱伊川。博愛、民權縣一直沿用至今。為紀念吉鴻昌將軍的豐功偉績,當地政府在博愛縣城西大約10公里處鴻昌路中間修建了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

焦作有云台山、青龍峽、峰林峽、神農山等太行景區,有陳家溝、漢獻帝禪陵.....,要想遊遍也不容易。

今天,2019年9月1日,我和旅行社郭總進行了文化之旅。

第一景.為什麼萬花村村民進陪嫁妝村的青龍峽景區不要門票?

昨天,我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陪嫁妝村,聽到萬花莊村與太行深處的陪嫁妝村的美麗傳說,很想到陪嫁妝村的老丈人村一一萬花村去看看.....

說起陪嫁妝村的村名,這裡有一段故事:

相傳明朝永樂年間,武陟縣萬花莊村有一位高員外,家有良田百頃、殷實富裕。這天,他正在院裡閒坐,忽然從外邊來了一位五大三粗、膀大腰圓的年輕小夥子要求給他做長工,高員外見這個小夥子憨厚朴實又有一身力氣,就把他留下了。

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久旱無雨,莊稼急需澆水,可高員外發現這個長工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甚至大白天也在家裡睡覺,就很不高興。可再到地裡一看,別人的莊稼早旱死了,唯有自家的青蔥碧綠長勢喜人。他十分疑惑,就回家問長工是啥時候澆的,長工說“白天熱,乘夜裡涼快澆的”,高員外聽了半信半疑。這一天吃過晚飯,長工又往地裡走,高員外就在後面偷偷跟了出去。走到地裡的井臺邊上,長工眨眼間不見了,高員外心裡納悶,邊尋思邊往前走,等走到井臺邊時,高員外一下驚呆了:只見一條巨蟒纏在井口的轆轤上正在往田裡噴水澆地哩。經過這件事,高員外知道長工不是凡人,為了留住他,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婚後小兩口恩愛和睦,相敬如賓,生活美滿。

轉眼一年過去了,一天飯後,高小姐坐在門口邊做針線邊問丈夫:“相公,外邊的人都說你是一條龍,你就現出原形讓我看看是咋樣的一條龍。”丈夫說:“你不害怕?”小姐說:“自家人怕啥!”正說著丈夫不見了,只見一條尺把長的小長蟲在她的針線筐裡亂爬。小姐用手指挑著扔了出去,笑著說:“原來是一條小長蟲,寒磣人。”丈夫看妻子真的不怕,就說:“再給你變一個大點的。”說話間一條鬥粗的巨蟒搭在了房樑上。小姐一見“啊呀”一聲癱在地上,昏倒過去。剎那間,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之後,二人便不知去向。

時隔不久,萬花莊的父老鄉親都做了一個同樣的夢。夢見一人頭戴金冠、身穿綠袍對大家說:“我本是東海小青龍,因行雨不慎被玉皇大帝貶下凡塵二十四載,今已期滿返回了天庭。我現住在青龍峽北邊的一個四季流水的山洞內。在萬花莊的日子,承蒙眾鄉親照顧,很是感激,尚未報答。今後如遇旱災,可去找我。”後來每遇旱災,萬花莊群眾就要到青龍洞祈雨,果然無不靈驗。

高員外得知女兒住在青龍洞的消息後,就把陪嫁妝村這一帶百里山場買下送給女兒做嫁妝,並把這塊地方取名叫陪嫁妝村。打那以後每逢初一、十五,這裡的山民都要到青龍洞燒香、擺供、叩拜龍王夫婦。二月初二是龍王的生日,每年二月二萬花莊都要舉行盛大廟會為龍王過生日。每到春節前,萬花莊的人還要來這裡請姑爺、姑奶奶回去過年。這一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萬花莊村和陪嫁妝村雖距百里之遙,但至今來往密切。

話說高員外的女兒嫁給了被貶下凡塵的青龍王,青龍王返回天庭,高小姐也夫貴妻榮,脫去凡胎位列仙班,成了受人尊敬的龍王奶奶。青龍峽這裡來了一個旱魔,將這一帶的水源霸佔著,老百姓倍受旱災之苦。為了拯救百姓,青龍王來到這裡,夫妻倆齊心協力趕走了旱魔。為了防止旱魔重回來搗亂,青龍王夫婦就索性住在了這裡。

剛來這裡,龍王奶奶看到這裡奇山異水,景色秀麗,與在平原的家鄉大不一樣,感到非常新鮮有趣,青龍王陪妻子游山玩水,好不逍遙自在。時間長了,高小姐覺得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加上方圓百里沒有一個可說知心話的人,甚感寂寞,於是又常常想起在凡間多姿多彩的生活。但人神有別,她又不可能重回人間像從前那樣生活,於是就託夢給從前的女伴,叫她們給她送些胭脂、粉等。其實是想念她們,叫她們來這裡見見面。(至今,萬花莊的婦女們來祁雨時還不忘給龍王奶奶帶些胭脂、粉等化妝用品,用高粱秸做的小船載著送進青龍洞去。)

即便如此,龍王奶奶還是十分想念家鄉,她常常來到這裡,站在望親崖上,遠眺故鄉,聊慰思鄉之情。

關於皇帝賜御匾的前後經過,武陟縣萬花莊村的青龍宮有石碑詳細記載:清光緒三年,大旱,死人無數。掌管彰(彰德府,今河南安陽)、懷(懷慶府,今河南焦作)、衛(衛輝府,今河南新鄉)三府的雷道臺指示下屬會同武陟知縣張保謙來青龍洞設壇求雨,解除了旱情。光緒皇帝聞奏後,隨命雷道臺在皇宮設壇求雨。不一會兒果然雷聲大作,光緒皇帝十分高興,就御筆親書了“惠普中州”兩塊牌匾,並派御使分別將匾送到了青龍王廟和萬花莊青龍宮。

傳說青龍洞這裡曾被那個凶虐的旱魔霸佔時,方圓百十里內沒水吃。青龍王趕走旱魔後,又將它堵住水源的巨石推開,這一帶才有了水。在這山上的岩石縫裡生長有一種叫櫻草的植物,開嬌豔的粉紅色小花,據說就是當年旱魔逃跑時傷口流出來的血變成的。雖然好看,卻味苦有毒,碰到之後皮膚會奇癢難忍。在青龍峽中有塊石頭叫“老鱉石”,相傳就是當年旱魔用來擋著水源口的石頭,被青龍王施法術弄到溝底的。

趕走旱魔之後,為了防止旱魔回來搗亂,青龍王就帶著龍王奶奶在這裡住下來。據說原來的青龍洞高三丈三,非常寬敞明亮,但現在怎麼變成這樣子了呢?這裡還有個故事:

原來,萬花莊的人來這裡求雨,因為是龍王奶奶的孃家人,所以屢求屢應,青龍王還給了萬花莊人一面分水旗,好讓他們進洞而不被溼了腳。有一年,萬花莊派了一批年輕人來求雨,來到青龍洞口時,天剛朦朦亮。其中有個人說:“這次咱們悄悄進去,看看這麼早龍王爺和龍王奶奶在幹些啥?”年輕人好奇心重,經他這麼一說,其他人就同意了,於是他們既沒有點火放銃,也沒有放鞭炮,更沒有敲鑼打鼓,就拿著分水旗,頭頂著供品走進了洞裡。那會兒,龍王爺和龍王奶奶還沒起床,正在睡覺呢!青龍王一看他們這樣進來,很是生氣,就施起了法術,只聽“轟隆,轟隆,轟隆”三聲雷響,青龍洞接連向下降了三丈,嚇得幾個年輕人抱頭鼠竄,慌亂中將分水旗也丟在了洞裡。

從那以後,青龍洞就變成了這樣,萬花莊人沒了分水旗,就再也沒進過山洞深處,這個洞究竟有多深,沒人知道。但人們相信,龍王爺和龍王奶奶一定還住在裡面,他們照常來洞口燒香祭拜,至於靈不靈驗,那就要看龍王爺高興不高興了。

第二景.為什麼山上的陪嫁妝村村民二月二到萬花村全部免餐?

昨天,我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陪嫁妝村,聽到焦作市武陟縣萬花莊村與太行深處的陪嫁妝村的美麗傳說,很想到陪嫁妝村的老丈人村一一萬花村去看看。確實如此,萬花村村民都說,每年的二月二龍抬頭,陪嫁妝村村民都要下山來幾十公里遠的萬花村的青龍廟來趕會。萬花村都會免費接待他們,就像走親戚一樣。

武陟萬花莊村名來歷

武陟縣城北2公里,有個村子叫萬花莊,這裡是傳說中青龍招贅人間的發生地,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青龍宮保存完好,每年農曆二月二在這裡舉行的廟會人山人海,規模在10萬人以上,成為豫北最大的龍王廟會。

說起萬花莊村名的來歷,村裡的老人們說,這要從明代大儒方孝孺說起。原來,方孝孺不僅學問大,而且為人方正,剛直不阿,明太祖朱元璋有意把他培養成治理國家的棟樑,將來輔佐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朱元璋死後,明惠帝朱允炆即遵太祖遺訓,召令方孝孺進京,並委以重任。朱允炆採取削藩措施,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難”,經過四年戰爭,朱允炆戰敗,不知所蹤,朱棣進了南京城,準備登上大寶。朱棣仰慕方孝孺才名,就讓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深受明惠帝知遇之恩,不僅不擬寫詔書,反而大罵燕王篡位。朱棣大怒,在誅殺方孝孺九族的同時,也把他的學生和朋友全部殺死,史稱“誅滅十族”。但是,方孝孺有一個侄子,因為外出辦事,僥倖逃過這場屠殺。據說,他聞知南京的凶信後,就逃到武陟縣村北現在的萬花莊。他不敢再用原來的方姓,就以當時已有的簡化“萬”字為姓。“萬”字上加一點即為“方”字,這樣可以方便子孫記住祖先的姓氏;“方”字上去一點即為“萬”字,表示頭被砍掉,目的就是向後世暗示方姓曾在當時遭到滅門之災。這個人有種花的手藝,就在那裡以種花為生。慢慢地,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那裡到處都是花園,又因他姓萬,人們就稱那裡為萬家花園。後來,他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人口日繁,那裡逐漸發展成了一個村子,人們就叫它萬花莊。後來,其他姓氏也有人口遷來,這個村子也就大了起來。明朝後期,方孝孺獲得平反昭雪,萬姓人改為原來方姓,但這個村名,卻沒能夠改過來,萬花莊村名就這樣一延續到現在。

今天,萬花莊已無方姓人家,但村裡保存有一個乾隆二年打製的碓臼,上面刻有方、高二姓共有此物人姓名,說明最晚在乾隆初年,這裡還有方姓。

第三景.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1911年取得了成功,把皇帝趕下了臺,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由帝王統治的歷史。

博愛縣位於南太行中段。建縣於1927年,博愛縣建縣得益於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吉鴻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9師師長。

國民河南省政府根據吉鴻昌的呈請河南的實際情況,報請內務部,請求設立博愛、平等、自由、民權四縣。

設立博愛、平等、自由、民權四縣,是馮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後所放的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馮玉祥是1927年6月就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吉鴻昌於7月報請以沁陽清化改為博愛縣。1927年8月,河南省政府就下發了《河南省政府訓令民政廳以沁陽清化鎮改為博愛縣治飭即督飭劃定界址文》。

上述四縣中的平等縣於1931年撤消建制,其轄區分別劃入嵩縣、伊陽、宜陽、自由四縣。自由縣於1932年10月改稱伊川。博愛、民權縣一直沿用至今。為紀念吉鴻昌將軍的豐功偉績,當地政府在博愛縣城西大約10公里處鴻昌路中間修建了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

焦作有云台山、青龍峽、峰林峽、神農山等太行景區,有陳家溝、漢獻帝禪陵.....,要想遊遍也不容易。

今天,2019年9月1日,我和旅行社郭總進行了文化之旅。

第一景.為什麼萬花村村民進陪嫁妝村的青龍峽景區不要門票?

昨天,我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陪嫁妝村,聽到萬花莊村與太行深處的陪嫁妝村的美麗傳說,很想到陪嫁妝村的老丈人村一一萬花村去看看.....

說起陪嫁妝村的村名,這裡有一段故事:

相傳明朝永樂年間,武陟縣萬花莊村有一位高員外,家有良田百頃、殷實富裕。這天,他正在院裡閒坐,忽然從外邊來了一位五大三粗、膀大腰圓的年輕小夥子要求給他做長工,高員外見這個小夥子憨厚朴實又有一身力氣,就把他留下了。

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久旱無雨,莊稼急需澆水,可高員外發現這個長工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甚至大白天也在家裡睡覺,就很不高興。可再到地裡一看,別人的莊稼早旱死了,唯有自家的青蔥碧綠長勢喜人。他十分疑惑,就回家問長工是啥時候澆的,長工說“白天熱,乘夜裡涼快澆的”,高員外聽了半信半疑。這一天吃過晚飯,長工又往地裡走,高員外就在後面偷偷跟了出去。走到地裡的井臺邊上,長工眨眼間不見了,高員外心裡納悶,邊尋思邊往前走,等走到井臺邊時,高員外一下驚呆了:只見一條巨蟒纏在井口的轆轤上正在往田裡噴水澆地哩。經過這件事,高員外知道長工不是凡人,為了留住他,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婚後小兩口恩愛和睦,相敬如賓,生活美滿。

轉眼一年過去了,一天飯後,高小姐坐在門口邊做針線邊問丈夫:“相公,外邊的人都說你是一條龍,你就現出原形讓我看看是咋樣的一條龍。”丈夫說:“你不害怕?”小姐說:“自家人怕啥!”正說著丈夫不見了,只見一條尺把長的小長蟲在她的針線筐裡亂爬。小姐用手指挑著扔了出去,笑著說:“原來是一條小長蟲,寒磣人。”丈夫看妻子真的不怕,就說:“再給你變一個大點的。”說話間一條鬥粗的巨蟒搭在了房樑上。小姐一見“啊呀”一聲癱在地上,昏倒過去。剎那間,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之後,二人便不知去向。

時隔不久,萬花莊的父老鄉親都做了一個同樣的夢。夢見一人頭戴金冠、身穿綠袍對大家說:“我本是東海小青龍,因行雨不慎被玉皇大帝貶下凡塵二十四載,今已期滿返回了天庭。我現住在青龍峽北邊的一個四季流水的山洞內。在萬花莊的日子,承蒙眾鄉親照顧,很是感激,尚未報答。今後如遇旱災,可去找我。”後來每遇旱災,萬花莊群眾就要到青龍洞祈雨,果然無不靈驗。

高員外得知女兒住在青龍洞的消息後,就把陪嫁妝村這一帶百里山場買下送給女兒做嫁妝,並把這塊地方取名叫陪嫁妝村。打那以後每逢初一、十五,這裡的山民都要到青龍洞燒香、擺供、叩拜龍王夫婦。二月初二是龍王的生日,每年二月二萬花莊都要舉行盛大廟會為龍王過生日。每到春節前,萬花莊的人還要來這裡請姑爺、姑奶奶回去過年。這一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萬花莊村和陪嫁妝村雖距百里之遙,但至今來往密切。

話說高員外的女兒嫁給了被貶下凡塵的青龍王,青龍王返回天庭,高小姐也夫貴妻榮,脫去凡胎位列仙班,成了受人尊敬的龍王奶奶。青龍峽這裡來了一個旱魔,將這一帶的水源霸佔著,老百姓倍受旱災之苦。為了拯救百姓,青龍王來到這裡,夫妻倆齊心協力趕走了旱魔。為了防止旱魔重回來搗亂,青龍王夫婦就索性住在了這裡。

剛來這裡,龍王奶奶看到這裡奇山異水,景色秀麗,與在平原的家鄉大不一樣,感到非常新鮮有趣,青龍王陪妻子游山玩水,好不逍遙自在。時間長了,高小姐覺得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加上方圓百里沒有一個可說知心話的人,甚感寂寞,於是又常常想起在凡間多姿多彩的生活。但人神有別,她又不可能重回人間像從前那樣生活,於是就託夢給從前的女伴,叫她們給她送些胭脂、粉等。其實是想念她們,叫她們來這裡見見面。(至今,萬花莊的婦女們來祁雨時還不忘給龍王奶奶帶些胭脂、粉等化妝用品,用高粱秸做的小船載著送進青龍洞去。)

即便如此,龍王奶奶還是十分想念家鄉,她常常來到這裡,站在望親崖上,遠眺故鄉,聊慰思鄉之情。

關於皇帝賜御匾的前後經過,武陟縣萬花莊村的青龍宮有石碑詳細記載:清光緒三年,大旱,死人無數。掌管彰(彰德府,今河南安陽)、懷(懷慶府,今河南焦作)、衛(衛輝府,今河南新鄉)三府的雷道臺指示下屬會同武陟知縣張保謙來青龍洞設壇求雨,解除了旱情。光緒皇帝聞奏後,隨命雷道臺在皇宮設壇求雨。不一會兒果然雷聲大作,光緒皇帝十分高興,就御筆親書了“惠普中州”兩塊牌匾,並派御使分別將匾送到了青龍王廟和萬花莊青龍宮。

傳說青龍洞這裡曾被那個凶虐的旱魔霸佔時,方圓百十里內沒水吃。青龍王趕走旱魔後,又將它堵住水源的巨石推開,這一帶才有了水。在這山上的岩石縫裡生長有一種叫櫻草的植物,開嬌豔的粉紅色小花,據說就是當年旱魔逃跑時傷口流出來的血變成的。雖然好看,卻味苦有毒,碰到之後皮膚會奇癢難忍。在青龍峽中有塊石頭叫“老鱉石”,相傳就是當年旱魔用來擋著水源口的石頭,被青龍王施法術弄到溝底的。

趕走旱魔之後,為了防止旱魔回來搗亂,青龍王就帶著龍王奶奶在這裡住下來。據說原來的青龍洞高三丈三,非常寬敞明亮,但現在怎麼變成這樣子了呢?這裡還有個故事:

原來,萬花莊的人來這裡求雨,因為是龍王奶奶的孃家人,所以屢求屢應,青龍王還給了萬花莊人一面分水旗,好讓他們進洞而不被溼了腳。有一年,萬花莊派了一批年輕人來求雨,來到青龍洞口時,天剛朦朦亮。其中有個人說:“這次咱們悄悄進去,看看這麼早龍王爺和龍王奶奶在幹些啥?”年輕人好奇心重,經他這麼一說,其他人就同意了,於是他們既沒有點火放銃,也沒有放鞭炮,更沒有敲鑼打鼓,就拿著分水旗,頭頂著供品走進了洞裡。那會兒,龍王爺和龍王奶奶還沒起床,正在睡覺呢!青龍王一看他們這樣進來,很是生氣,就施起了法術,只聽“轟隆,轟隆,轟隆”三聲雷響,青龍洞接連向下降了三丈,嚇得幾個年輕人抱頭鼠竄,慌亂中將分水旗也丟在了洞裡。

從那以後,青龍洞就變成了這樣,萬花莊人沒了分水旗,就再也沒進過山洞深處,這個洞究竟有多深,沒人知道。但人們相信,龍王爺和龍王奶奶一定還住在裡面,他們照常來洞口燒香祭拜,至於靈不靈驗,那就要看龍王爺高興不高興了。

第二景.為什麼山上的陪嫁妝村村民二月二到萬花村全部免餐?

昨天,我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陪嫁妝村,聽到焦作市武陟縣萬花莊村與太行深處的陪嫁妝村的美麗傳說,很想到陪嫁妝村的老丈人村一一萬花村去看看。確實如此,萬花村村民都說,每年的二月二龍抬頭,陪嫁妝村村民都要下山來幾十公里遠的萬花村的青龍廟來趕會。萬花村都會免費接待他們,就像走親戚一樣。

武陟萬花莊村名來歷

武陟縣城北2公里,有個村子叫萬花莊,這裡是傳說中青龍招贅人間的發生地,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青龍宮保存完好,每年農曆二月二在這裡舉行的廟會人山人海,規模在10萬人以上,成為豫北最大的龍王廟會。

說起萬花莊村名的來歷,村裡的老人們說,這要從明代大儒方孝孺說起。原來,方孝孺不僅學問大,而且為人方正,剛直不阿,明太祖朱元璋有意把他培養成治理國家的棟樑,將來輔佐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朱元璋死後,明惠帝朱允炆即遵太祖遺訓,召令方孝孺進京,並委以重任。朱允炆採取削藩措施,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難”,經過四年戰爭,朱允炆戰敗,不知所蹤,朱棣進了南京城,準備登上大寶。朱棣仰慕方孝孺才名,就讓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深受明惠帝知遇之恩,不僅不擬寫詔書,反而大罵燕王篡位。朱棣大怒,在誅殺方孝孺九族的同時,也把他的學生和朋友全部殺死,史稱“誅滅十族”。但是,方孝孺有一個侄子,因為外出辦事,僥倖逃過這場屠殺。據說,他聞知南京的凶信後,就逃到武陟縣村北現在的萬花莊。他不敢再用原來的方姓,就以當時已有的簡化“萬”字為姓。“萬”字上加一點即為“方”字,這樣可以方便子孫記住祖先的姓氏;“方”字上去一點即為“萬”字,表示頭被砍掉,目的就是向後世暗示方姓曾在當時遭到滅門之災。這個人有種花的手藝,就在那裡以種花為生。慢慢地,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那裡到處都是花園,又因他姓萬,人們就稱那裡為萬家花園。後來,他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人口日繁,那裡逐漸發展成了一個村子,人們就叫它萬花莊。後來,其他姓氏也有人口遷來,這個村子也就大了起來。明朝後期,方孝孺獲得平反昭雪,萬姓人改為原來方姓,但這個村名,卻沒能夠改過來,萬花莊村名就這樣一延續到現在。

今天,萬花莊已無方姓人家,但村裡保存有一個乾隆二年打製的碓臼,上面刻有方、高二姓共有此物人姓名,說明最晚在乾隆初年,這裡還有方姓。

第三景.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1911年取得了成功,把皇帝趕下了臺,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由帝王統治的歷史。

博愛縣位於南太行中段。建縣於1927年,博愛縣建縣得益於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吉鴻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9師師長。

國民河南省政府根據吉鴻昌的呈請河南的實際情況,報請內務部,請求設立博愛、平等、自由、民權四縣。

設立博愛、平等、自由、民權四縣,是馮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後所放的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馮玉祥是1927年6月就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吉鴻昌於7月報請以沁陽清化改為博愛縣。1927年8月,河南省政府就下發了《河南省政府訓令民政廳以沁陽清化鎮改為博愛縣治飭即督飭劃定界址文》。

上述四縣中的平等縣於1931年撤消建制,其轄區分別劃入嵩縣、伊陽、宜陽、自由四縣。自由縣於1932年10月改稱伊川。博愛、民權縣一直沿用至今。為紀念吉鴻昌將軍的豐功偉績,當地政府在博愛縣城西大約10公里處鴻昌路中間修建了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博愛縣鴻昌路的吉鴻昌將軍雕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