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彭博社消息顯示,別說普通韭菜了,就是華爾街這些投行巨頭都混得很慘,亟待轉型,機構尚且如此,散戶沒必要自怨自艾,與其認為自己是反指,不如打磨交易技巧,熟悉盤感,掌握資金管理,磨練一個較為冷靜客觀的交易心態…,從數據上來看,這些投行轉型,說不定比特幣會是他們一個不錯的選項,對韭菜而言,也是一個機會。

這大半年來,雖說是畸形牛市以比特幣大幅上漲為代表,也有主流幣BNB、LTC、LINK等幣種出現了6-9倍漲幅乃至26倍漲幅,在幣市盈利交易者必然不少,但也有些幣友在發牢騷,可能被BTC的波動玩弄於股掌之間。我在社區見過太多幣友友說他“做多行情就跌、做空行情就漲”。

"

據彭博社消息顯示,別說普通韭菜了,就是華爾街這些投行巨頭都混得很慘,亟待轉型,機構尚且如此,散戶沒必要自怨自艾,與其認為自己是反指,不如打磨交易技巧,熟悉盤感,掌握資金管理,磨練一個較為冷靜客觀的交易心態…,從數據上來看,這些投行轉型,說不定比特幣會是他們一個不錯的選項,對韭菜而言,也是一個機會。

這大半年來,雖說是畸形牛市以比特幣大幅上漲為代表,也有主流幣BNB、LTC、LINK等幣種出現了6-9倍漲幅乃至26倍漲幅,在幣市盈利交易者必然不少,但也有些幣友在發牢騷,可能被BTC的波動玩弄於股掌之間。我在社區見過太多幣友友說他“做多行情就跌、做空行情就漲”。

華爾街巨頭經營慘淡亟待轉型,比特幣或是救命稻草?

上圖是在一輪牛熊行情中,經典的散戶心理歷程,其實不止散戶,即便是投行機構的職業交易者,也未必能逃脫人性心理。

今天在彭博看了下投行機構第二季度的報告,發現華爾街這輪的表現也不盡人意。過去半年,美股不斷創新高,華爾街的頂級投行的交易成績卻有點慘。言人之不幸,寬己之安慰,或許大家的交易曲線並非最差的。

眾所周知,華爾街投行有很多,如果排五大投行可能會有很多版本,小摩、花旗、高盛、大摩以及美國銀行算是認可度較高的。然而,在第一季度下滑了14%之後,華爾街最大的五家投行的交易收入在第二季度又下降了8%。其中,大摩的股票交易收入下降14%,在美國各大投行中降幅最大,其第二季度固定收益交易收入跌幅也超過競爭對手,下滑幅度達18%。其競爭對手小摩的股票交易業務收入也下降12%。而歐洲各大銀行將在下週公佈業績,由於歐洲大環境因素加上德銀危機,情況或許更不盡人意。

"

據彭博社消息顯示,別說普通韭菜了,就是華爾街這些投行巨頭都混得很慘,亟待轉型,機構尚且如此,散戶沒必要自怨自艾,與其認為自己是反指,不如打磨交易技巧,熟悉盤感,掌握資金管理,磨練一個較為冷靜客觀的交易心態…,從數據上來看,這些投行轉型,說不定比特幣會是他們一個不錯的選項,對韭菜而言,也是一個機會。

這大半年來,雖說是畸形牛市以比特幣大幅上漲為代表,也有主流幣BNB、LTC、LINK等幣種出現了6-9倍漲幅乃至26倍漲幅,在幣市盈利交易者必然不少,但也有些幣友在發牢騷,可能被BTC的波動玩弄於股掌之間。我在社區見過太多幣友友說他“做多行情就跌、做空行情就漲”。

華爾街巨頭經營慘淡亟待轉型,比特幣或是救命稻草?

上圖是在一輪牛熊行情中,經典的散戶心理歷程,其實不止散戶,即便是投行機構的職業交易者,也未必能逃脫人性心理。

今天在彭博看了下投行機構第二季度的報告,發現華爾街這輪的表現也不盡人意。過去半年,美股不斷創新高,華爾街的頂級投行的交易成績卻有點慘。言人之不幸,寬己之安慰,或許大家的交易曲線並非最差的。

眾所周知,華爾街投行有很多,如果排五大投行可能會有很多版本,小摩、花旗、高盛、大摩以及美國銀行算是認可度較高的。然而,在第一季度下滑了14%之後,華爾街最大的五家投行的交易收入在第二季度又下降了8%。其中,大摩的股票交易收入下降14%,在美國各大投行中降幅最大,其第二季度固定收益交易收入跌幅也超過競爭對手,下滑幅度達18%。其競爭對手小摩的股票交易業務收入也下降12%。而歐洲各大銀行將在下週公佈業績,由於歐洲大環境因素加上德銀危機,情況或許更不盡人意。

華爾街巨頭經營慘淡亟待轉型,比特幣或是救命稻草?

根據商業情報公司CD數據,全球12家大投行的股票和固定收益交易收入,可能要下跌至2017年下半年的608億美元,這比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還要低。這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也就是說08年都沒打垮的一些投行,可能在這輪倒下。我們都知道08年經濟危機的引爆點在於全球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銀行破產,引發次貸危機導致金融危機,然後傳導至全球經濟危機,如果這輪有投行機構倒下,其涉及面之廣、波及群眾之多可能是遠超我們大家想象的。

再來說,這些投行的交易收入驟減縮水是市場的錯嗎?然而,標普500指數上週才剛創下歷史新高,但是華爾街機構交易者在第二季度的大部分時間裡卻越來越多的離場,美股的資金也是在不斷外流。華爾街交易部門創下了十年來最糟糕的半年交易記錄。

高盛分析師David Solomon在過去的半年中也有注意到機構交易者的撤離,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等頂級投行也由此狀況發生。花旗首席財務官Mark Mason哀嘆交易業務的極端低迷,許多投資者客戶仍在觀望。

當然另一方面,也有分析稱,交易收入縮水一方面是對衝基金遭遇資金外流,令交易量縮減;還有則是因為貿易局勢和全球央行政策的不確定性。然而,後者往往會刺激更多的交易,而不是令市場交易量縮減。讓人比較擔憂的是,投行們的交易收入大幅縮水是短期的還是長久性的。

值得警惕的是,這些投行的交易業績下滑可能意味著市場整體比較悲觀。如果美股處於歷史高點時,這些投行的股票交易收入都在下滑,那麼當市場最終崩潰時會發生什麼?本來已經這麼慘了,還會更慘嗎?

這些頂級的交易機構表現尚且如此,何況我們散戶呢?與其認為自己是反指,不如打磨交易技巧,熟悉盤感,掌握資金管理,磨練一個較為冷靜客觀的交易心態。

昨天文章聊到《深度分析:投行機構是否真的有參與比特幣這輪行情的炒作?》得出一個結論,確實機構在進場,但是沒在幣安開戶,另外機構進場的資金力度還是遠遠不足的。以灰度投資來說,即便在幣市的投入比上季度暴增了25倍,但也僅僅是4800萬美金,這些比起投行機構本身的資產規模可謂“九牛一毛”,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從本文投行大幅虧損的數據來看,也側面印證了之前的分析。

之前只見到相關報道提及幣市參與人數的數據增長,而並沒有去看到真實的數據本身。如果真的去審視這份真實數據,會發現其實這份數據遠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誇張,在CME開設的這三年,也不到三千個開設賬戶,即便包括一些機構賬戶,但跟幣市本身的交易所(比如幣安和coinbase達到上百萬的日活躍用戶)相比,可謂雲泥之別。

2019年上半年數字貨幣市場風起雲湧,在上半年,作為新興資產類別在投資回報率上有著一騎絕塵的數值,遠遠超過了美股標普指數、黃金等所有傳統類金融產品標的。現在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投行機構真的進入數字貨幣市場,對於這個極度不成熟的市場來說,到底會形成怎樣的衝擊波呢?在傳統市場交易表現大打折扣的投行機構,在幣市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老李很是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想要第一時間瞭解最新數字貨幣行情動態分析走勢,學習區塊鏈基礎知識,請關注公眾號:幣圈直播 【版權聲明:文章版權歸幣圈直播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