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

年度大事

1.1月20日,經地區交通處和沾化縣交通局、航運公司積極籌備,從無棣東風港試航大連港和營口港成功。1987年3月,正式通航。

2.1月20日至21日,全區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全面落實中共中央有關指示,在農村有領導、有條件、有步驟地推行“獨女戶”間隔式生育。

3.2月19日,行署第三次專員辦公會決定建立惠民地區電視臺。1987年10月1日建成試播,1988年5月1日正式開播。

4.3月3日,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確定1986年八個重點建設項目: 濱州電信大樓、濱州化工廠熱電站、濱州毛紡廠、黃河大橋接長工程、北鄭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張北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濟青公路鄒平段改線工程,總投資7200萬元。

5.5月10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李豐山烈士追悼大會在惠民縣城召開。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軍分區領導及烈士所在部隊領導,烈士家屬,縣鄉幹部和群眾共2000餘人參加大會。

6.5月10日至20日,濱縣民間剪紙在北京工藝美術學院展出。

7.7月4日至6日, 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樑步庭到惠民地區檢查指導工作,聽取了地委、行署領導關於全區經濟工作情況的彙報,察看了濱州活塞廠、沾化萬畝養蝦池、黃河引橋工程和濱州市容,就發揮當地優勢,搞活經濟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

"

年度大事

1.1月20日,經地區交通處和沾化縣交通局、航運公司積極籌備,從無棣東風港試航大連港和營口港成功。1987年3月,正式通航。

2.1月20日至21日,全區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全面落實中共中央有關指示,在農村有領導、有條件、有步驟地推行“獨女戶”間隔式生育。

3.2月19日,行署第三次專員辦公會決定建立惠民地區電視臺。1987年10月1日建成試播,1988年5月1日正式開播。

4.3月3日,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確定1986年八個重點建設項目: 濱州電信大樓、濱州化工廠熱電站、濱州毛紡廠、黃河大橋接長工程、北鄭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張北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濟青公路鄒平段改線工程,總投資7200萬元。

5.5月10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李豐山烈士追悼大會在惠民縣城召開。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軍分區領導及烈士所在部隊領導,烈士家屬,縣鄉幹部和群眾共2000餘人參加大會。

6.5月10日至20日,濱縣民間剪紙在北京工藝美術學院展出。

7.7月4日至6日, 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樑步庭到惠民地區檢查指導工作,聽取了地委、行署領導關於全區經濟工作情況的彙報,察看了濱州活塞廠、沾化萬畝養蝦池、黃河引橋工程和濱州市容,就發揮當地優勢,搞活經濟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年度大事

1.1月20日,經地區交通處和沾化縣交通局、航運公司積極籌備,從無棣東風港試航大連港和營口港成功。1987年3月,正式通航。

2.1月20日至21日,全區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全面落實中共中央有關指示,在農村有領導、有條件、有步驟地推行“獨女戶”間隔式生育。

3.2月19日,行署第三次專員辦公會決定建立惠民地區電視臺。1987年10月1日建成試播,1988年5月1日正式開播。

4.3月3日,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確定1986年八個重點建設項目: 濱州電信大樓、濱州化工廠熱電站、濱州毛紡廠、黃河大橋接長工程、北鄭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張北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濟青公路鄒平段改線工程,總投資7200萬元。

5.5月10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李豐山烈士追悼大會在惠民縣城召開。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軍分區領導及烈士所在部隊領導,烈士家屬,縣鄉幹部和群眾共2000餘人參加大會。

6.5月10日至20日,濱縣民間剪紙在北京工藝美術學院展出。

7.7月4日至6日, 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樑步庭到惠民地區檢查指導工作,聽取了地委、行署領導關於全區經濟工作情況的彙報,察看了濱州活塞廠、沾化萬畝養蝦池、黃河引橋工程和濱州市容,就發揮當地優勢,搞活經濟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8.7月14日至16日,為發展橫向經濟聯合、促進經濟協作,地委、行署在北京召開首次經濟技術信息發佈會。行署專員王道玉等地區領導及在渤海區工作過的住京老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惠民地區與北京市西城區確定意向性的經濟和技術協作項目38個,簽訂了關於建立長期穩定的經濟技術協作關係議定書。

9.7月18日至21日,中國良種黃牛育種委員會在濱州召開擴大會議,將渤海黑牛列入全國八大名牛、十大良種之一。

"

年度大事

1.1月20日,經地區交通處和沾化縣交通局、航運公司積極籌備,從無棣東風港試航大連港和營口港成功。1987年3月,正式通航。

2.1月20日至21日,全區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全面落實中共中央有關指示,在農村有領導、有條件、有步驟地推行“獨女戶”間隔式生育。

3.2月19日,行署第三次專員辦公會決定建立惠民地區電視臺。1987年10月1日建成試播,1988年5月1日正式開播。

4.3月3日,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確定1986年八個重點建設項目: 濱州電信大樓、濱州化工廠熱電站、濱州毛紡廠、黃河大橋接長工程、北鄭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張北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濟青公路鄒平段改線工程,總投資7200萬元。

5.5月10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李豐山烈士追悼大會在惠民縣城召開。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軍分區領導及烈士所在部隊領導,烈士家屬,縣鄉幹部和群眾共2000餘人參加大會。

6.5月10日至20日,濱縣民間剪紙在北京工藝美術學院展出。

7.7月4日至6日, 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樑步庭到惠民地區檢查指導工作,聽取了地委、行署領導關於全區經濟工作情況的彙報,察看了濱州活塞廠、沾化萬畝養蝦池、黃河引橋工程和濱州市容,就發揮當地優勢,搞活經濟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8.7月14日至16日,為發展橫向經濟聯合、促進經濟協作,地委、行署在北京召開首次經濟技術信息發佈會。行署專員王道玉等地區領導及在渤海區工作過的住京老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惠民地區與北京市西城區確定意向性的經濟和技術協作項目38個,簽訂了關於建立長期穩定的經濟技術協作關係議定書。

9.7月18日至21日,中國良種黃牛育種委員會在濱州召開擴大會議,將渤海黑牛列入全國八大名牛、十大良種之一。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資料片

10.9月30日,濱州市舉行蒲園開園剪彩儀式。濱州蒲園於1985年5月動工,總投資400多萬元,佔地24公頃。省委書記樑步庭為之題寫匾額。

11.10月24日,“引黃濟青”工程惠民地區段正式開工。渠首從打漁張引黃閘起,經博興縣蔡寨、龐家、純化、陳戶、寨郝等鄉鎮,由閻坊鄉進入東營市廣饒縣,區內全長42公里。區內工程有300多名指揮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及5萬多名民工參加,共完成土石方750萬立方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4.07萬立方米,投入工日120萬個,永久性佔地1.1萬畝,總投資約1億元。1989年11月25日開閘放水,惠民地區暨博興縣在博興縣城隆重舉行引黃濟青工程勝利通水祝捷表彰大會。

12.10月31日 明朝農民起義女領袖唐賽兒躍馬舞劍大型塑像在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北端落成。塑像連同基座高40米,塑像高31米,重4.2噸,外部由2.5毫米的紫銅板焊接而成,內部為不鏽鋼骨架。此為地區的標誌性建築。

時代印記1986 濱州重點項目建設元年

翻閱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若干濱州史料,在1986年赫然出現了“重點建設項目”這一名詞。“1986年,惠民地委、行署第一次提出建設重點項目,當年共有8個項目,”2014年8月26日,記者採訪主持1986年重點項目建設的時任惠民行署副專員趙延孝同志時,從他的言談中印證了“1986年——濱州重點項目建設元年”的準確性。

"

年度大事

1.1月20日,經地區交通處和沾化縣交通局、航運公司積極籌備,從無棣東風港試航大連港和營口港成功。1987年3月,正式通航。

2.1月20日至21日,全區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全面落實中共中央有關指示,在農村有領導、有條件、有步驟地推行“獨女戶”間隔式生育。

3.2月19日,行署第三次專員辦公會決定建立惠民地區電視臺。1987年10月1日建成試播,1988年5月1日正式開播。

4.3月3日,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確定1986年八個重點建設項目: 濱州電信大樓、濱州化工廠熱電站、濱州毛紡廠、黃河大橋接長工程、北鄭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張北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濟青公路鄒平段改線工程,總投資7200萬元。

5.5月10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李豐山烈士追悼大會在惠民縣城召開。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軍分區領導及烈士所在部隊領導,烈士家屬,縣鄉幹部和群眾共2000餘人參加大會。

6.5月10日至20日,濱縣民間剪紙在北京工藝美術學院展出。

7.7月4日至6日, 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樑步庭到惠民地區檢查指導工作,聽取了地委、行署領導關於全區經濟工作情況的彙報,察看了濱州活塞廠、沾化萬畝養蝦池、黃河引橋工程和濱州市容,就發揮當地優勢,搞活經濟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8.7月14日至16日,為發展橫向經濟聯合、促進經濟協作,地委、行署在北京召開首次經濟技術信息發佈會。行署專員王道玉等地區領導及在渤海區工作過的住京老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惠民地區與北京市西城區確定意向性的經濟和技術協作項目38個,簽訂了關於建立長期穩定的經濟技術協作關係議定書。

9.7月18日至21日,中國良種黃牛育種委員會在濱州召開擴大會議,將渤海黑牛列入全國八大名牛、十大良種之一。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資料片

10.9月30日,濱州市舉行蒲園開園剪彩儀式。濱州蒲園於1985年5月動工,總投資400多萬元,佔地24公頃。省委書記樑步庭為之題寫匾額。

11.10月24日,“引黃濟青”工程惠民地區段正式開工。渠首從打漁張引黃閘起,經博興縣蔡寨、龐家、純化、陳戶、寨郝等鄉鎮,由閻坊鄉進入東營市廣饒縣,區內全長42公里。區內工程有300多名指揮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及5萬多名民工參加,共完成土石方750萬立方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4.07萬立方米,投入工日120萬個,永久性佔地1.1萬畝,總投資約1億元。1989年11月25日開閘放水,惠民地區暨博興縣在博興縣城隆重舉行引黃濟青工程勝利通水祝捷表彰大會。

12.10月31日 明朝農民起義女領袖唐賽兒躍馬舞劍大型塑像在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北端落成。塑像連同基座高40米,塑像高31米,重4.2噸,外部由2.5毫米的紫銅板焊接而成,內部為不鏽鋼骨架。此為地區的標誌性建築。

時代印記1986 濱州重點項目建設元年

翻閱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若干濱州史料,在1986年赫然出現了“重點建設項目”這一名詞。“1986年,惠民地委、行署第一次提出建設重點項目,當年共有8個項目,”2014年8月26日,記者採訪主持1986年重點項目建設的時任惠民行署副專員趙延孝同志時,從他的言談中印證了“1986年——濱州重點項目建設元年”的準確性。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八大重點項目之一——電信大樓(資料片)

基礎設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趙老介紹:1986年,是國家“七五計劃”第一年,那時的濱州,農業不先進,工業剛起步,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相當落後。基礎設施的落後成為制約濱州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

當時,國家的大勢是: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號召全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84年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國家的重點轉到經濟建設上來。惠民地委行署深入貫徹黨中央決定,結合自身實際加快發展,提出加快工業發展,擴大工業規模,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經濟效益。趙老說:“從1986年,一直到九五計劃時期,濱州掀起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高潮,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而加快發展工業,基礎設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地委行署多次召開會議討論重點項目建設問題。”

八個項目入選當年建設重點

惠民地委行署最終確定的1986年八個重點項目是:

濱州電信大樓,土建6568平方米,初裝自動電話交換機5000門,終裝容量1萬門;長途電話線路初裝258條,終裝660條,總投資450萬元。要求年底完成大樓主體工程。

濱州化工廠熱電站,總投資1370萬元,共兩臺機組,裝機容量6000瓦,要求10月1日投產一臺,年底兩機組全部投產。

濱州毛紡廠,一期粗紡紗錠1200枚,毛紡織機40臺,年總產量60萬米。總投資940萬元。要求7月1日試車,年底全部開啟設備。

黃河大橋接長改建工程,要求1986年國慶節建成通車。

濱州市渤海五路改建工程,全長2.4公里,路面寬30米,投資420萬元,要求1986年國慶節正式通車。

北鄭公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全長16.6公里,路面寬11米總投資366萬元,要求7月完成路面工程,年內完成橋涵改造27座397.6米任務。

張北鐵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即柳橋、博昌橋、溢洪橋、支脈溝橋。四橋全部加寬到23米,總投資450萬元,要求年內通車。

濟青公路王濰段鄒平段改線工程,全長10.9公里,路面寬14米,橋涵72座,投資概算300萬元,要求年內建成通車。

為什麼這八個項目能夠入選當年的重點建設項目目錄呢?且看1980年代的濱州概貌。

先說電話通信,趙老說,那時的濱州用的還是“搖把子”,“人們打電話只能先打到電信局的總機,告訴話務員你要的單位,話務員用手工的方式進行線路連接。由於中轉環節太多,一處有問題,電話就沒法打通,那時濱州打北京的長途好了1個小時,不走運的時候的一天的功夫”。

用電方面,1965年,北鎮建起專區第一個110千伏變電站,是從張店引過來的。但到1980年代,電力非常緊張,企業不能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有時要讓為人民生活用電而限產,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正廠生產和效益。

交通方面,1983年,全區公路通車裡程很少,沒有一條高等級公路,幹線公路也沒幾條,鄉村柏油路更是空白,公路狀況落後,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北鎮南出口的黃河大橋,1972年建,只有主橋沒有引橋,凡遇黃河洪水,主橋以北路面及整個灘地淹沒,致使南北交通中斷,嚴重影響生產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北鎮西出口,北鎮到濟南自解放後20多年一直沒有直達路,從北鎮去濟南不走南路,就走北路。走南路要從北鎮到張店向西或到淄川向西到濟南。走北路要從北鎮到惠民、再經商河、臨邑到濟南。走南路北路都至少半天功夫。市區內的黃河二路渤海五路坑坑窪窪,路面破損嚴重車輛行駛困難,直接影響到西到濟南北到京津唐道路的暢通。

這樣的背景下,要加快經濟發展,1986年的八個重點項目真的是需要迫不及待解決的大問題。地委行署強調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確保全區八個重點建設項目按時建成投產發揮效率。

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八個重點項目建設

1986年3月3日,惠民地區行署召開了全區重點建設項目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地委副書記劉殿金,行署副專員胡安夫、趙延孝,地區計委、建委、經委、財政、物資、金融和濱州市、濱縣、博興、鄒平縣政府負責同志,八個重點建設項目和主管負責部門的負責同志。

會議指出,抓好重點項目是形勢發展的需要,是振興全區經濟的實際措施,符合集中優勢打殲滅戰的方針。地位行署從全區實際情況出發,確定在七五計劃第一年集中抓好八個重點項目有著非常深遠的戰略意義。確定行署副專員趙延孝分工八個重點建設項目的工作。負責組織協調好各方面關係。需要協調處理的事情,有趙延孝主持,苗仲德、蔡玉昌、趙春江、閻啟俊、郭寶玉等參加,及時解決研究。重大事情協調解決有困難的,再提交專員辦公會以及地委討論解決。各級各部門都要把8個重點建設項目列為自己的工作重點,納入議事日程。各級負責人不僅要檢查督促和指導,還要深入第一線幫助基層研究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會議要求,鄒平、博興、濱縣、濱州市和地直各部門要本著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精神,認真組織力量,抓緊抓好。財政、銀行、物資、勞動、施工和各業務部門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積極支持、密切配合,主動協調,為重點項目提供優質服務,按國家計劃和建設進度及時提供貸款、資金,搞好物資供應。監督建設單位合理使用資金和物資,使國家的每一分錢都能發揮應有作用。

物資匱乏,資金匱乏,技術匱乏,在這樣的困境中一樣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八大重點工程建設。

濱州化工廠熱電站項目建設過程中,趙延孝先後7次召開現場辦公會議解決困難。1986年1月7日,化工廠熱電項目與內蒙古電力安裝公司簽約安裝,8月全部開工。整個工程建設速度快,質量好,9月初在濱州召開了全省小型熱電現場會,推廣濱州化工廠熱電建設經驗。項目裝機容量為3000千瓦機組兩臺,很大程度緩解了濱州化工廠用電緊張狀況,也給濱州企業自建電廠增添了信心。

城區內的渤海五路路面破損嚴重,趙延孝跟當時的公路局局長楊成敏商量,無論多困難,都要把這條路修起來。1986年省交通廳廳長趙為武來檢查工作,對濱州的工作支持,解決230萬元資金,當年黃河二路和渤海五路就修好了。黃河大橋北引橋1987年建成通車,改造後黃河大橋全長2932米、124孔,比原來增長1541。39米,增加80孔,從此大橋通行無阻,再也不怕洪水漫灘了。

1986年北鄭路濱縣段建成通車。之後去濟南再也不用“走南闖北”了。1986年及隨後的幾年裡,八個重點項目一一保質保量完成,毋庸諱言,這些項目為當時的惠民地區加快發展經濟發展砸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來的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積累了經驗。

撰稿:邱芹 盧豔

往事鉤沉(一)蒲園開放首日湧進萬名遊客

據《濱州地區志1979-2000》記載,1986年9月30日,濱州市舉行蒲園開園剪彩儀式。濱州蒲園於1985年5月動工,總投資400多萬元,佔地24公頃。省委書記樑步庭為之題寫匾額。

蒲園,濱州第一個城市公園,獨特的黃河橋頭公園,一座由老蒲城演變來的水邊公園。它一度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公園,在28年的歷史中,它陪伴了幾代人濱州人的生活,它創造了許多個濱州生活第一次:它是我市首個兒童樂園,引進了濱州第一臺意大利冰激凌機,迎來濱州首架真飛機,建成濱州第一個商業游泳池,第一個旱冰場。在這裡,多數濱州市民頭一次喝到速溶咖啡,第一次看到假山和裸女雕像……

蒲園開放首日,創造了日進遊客萬人的紀錄

說起蒲園,不得不提蒲湖水庫,而說起蒲湖水庫,又不得不提900年曆史的老蒲臺縣城。蒲臺縣始設於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銷於1956年3月。當1850年黃河搶奪大清河河道開始,蒲臺縣日漸被侵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蒲城各村逐漸搬出,老縣城成為一片水窪。1981年,蒲城水庫開始修建。而隨著北鎮黃河大橋引橋的修建以及蒲園、蒲湖風景區的修建,濱州首座人民公園呈現在世人面前。

"

年度大事

1.1月20日,經地區交通處和沾化縣交通局、航運公司積極籌備,從無棣東風港試航大連港和營口港成功。1987年3月,正式通航。

2.1月20日至21日,全區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全面落實中共中央有關指示,在農村有領導、有條件、有步驟地推行“獨女戶”間隔式生育。

3.2月19日,行署第三次專員辦公會決定建立惠民地區電視臺。1987年10月1日建成試播,1988年5月1日正式開播。

4.3月3日,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確定1986年八個重點建設項目: 濱州電信大樓、濱州化工廠熱電站、濱州毛紡廠、黃河大橋接長工程、北鄭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張北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濟青公路鄒平段改線工程,總投資7200萬元。

5.5月10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李豐山烈士追悼大會在惠民縣城召開。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軍分區領導及烈士所在部隊領導,烈士家屬,縣鄉幹部和群眾共2000餘人參加大會。

6.5月10日至20日,濱縣民間剪紙在北京工藝美術學院展出。

7.7月4日至6日, 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樑步庭到惠民地區檢查指導工作,聽取了地委、行署領導關於全區經濟工作情況的彙報,察看了濱州活塞廠、沾化萬畝養蝦池、黃河引橋工程和濱州市容,就發揮當地優勢,搞活經濟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8.7月14日至16日,為發展橫向經濟聯合、促進經濟協作,地委、行署在北京召開首次經濟技術信息發佈會。行署專員王道玉等地區領導及在渤海區工作過的住京老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惠民地區與北京市西城區確定意向性的經濟和技術協作項目38個,簽訂了關於建立長期穩定的經濟技術協作關係議定書。

9.7月18日至21日,中國良種黃牛育種委員會在濱州召開擴大會議,將渤海黑牛列入全國八大名牛、十大良種之一。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資料片

10.9月30日,濱州市舉行蒲園開園剪彩儀式。濱州蒲園於1985年5月動工,總投資400多萬元,佔地24公頃。省委書記樑步庭為之題寫匾額。

11.10月24日,“引黃濟青”工程惠民地區段正式開工。渠首從打漁張引黃閘起,經博興縣蔡寨、龐家、純化、陳戶、寨郝等鄉鎮,由閻坊鄉進入東營市廣饒縣,區內全長42公里。區內工程有300多名指揮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及5萬多名民工參加,共完成土石方750萬立方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4.07萬立方米,投入工日120萬個,永久性佔地1.1萬畝,總投資約1億元。1989年11月25日開閘放水,惠民地區暨博興縣在博興縣城隆重舉行引黃濟青工程勝利通水祝捷表彰大會。

12.10月31日 明朝農民起義女領袖唐賽兒躍馬舞劍大型塑像在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北端落成。塑像連同基座高40米,塑像高31米,重4.2噸,外部由2.5毫米的紫銅板焊接而成,內部為不鏽鋼骨架。此為地區的標誌性建築。

時代印記1986 濱州重點項目建設元年

翻閱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若干濱州史料,在1986年赫然出現了“重點建設項目”這一名詞。“1986年,惠民地委、行署第一次提出建設重點項目,當年共有8個項目,”2014年8月26日,記者採訪主持1986年重點項目建設的時任惠民行署副專員趙延孝同志時,從他的言談中印證了“1986年——濱州重點項目建設元年”的準確性。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八大重點項目之一——電信大樓(資料片)

基礎設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趙老介紹:1986年,是國家“七五計劃”第一年,那時的濱州,農業不先進,工業剛起步,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相當落後。基礎設施的落後成為制約濱州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

當時,國家的大勢是: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號召全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84年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國家的重點轉到經濟建設上來。惠民地委行署深入貫徹黨中央決定,結合自身實際加快發展,提出加快工業發展,擴大工業規模,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經濟效益。趙老說:“從1986年,一直到九五計劃時期,濱州掀起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高潮,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而加快發展工業,基礎設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地委行署多次召開會議討論重點項目建設問題。”

八個項目入選當年建設重點

惠民地委行署最終確定的1986年八個重點項目是:

濱州電信大樓,土建6568平方米,初裝自動電話交換機5000門,終裝容量1萬門;長途電話線路初裝258條,終裝660條,總投資450萬元。要求年底完成大樓主體工程。

濱州化工廠熱電站,總投資1370萬元,共兩臺機組,裝機容量6000瓦,要求10月1日投產一臺,年底兩機組全部投產。

濱州毛紡廠,一期粗紡紗錠1200枚,毛紡織機40臺,年總產量60萬米。總投資940萬元。要求7月1日試車,年底全部開啟設備。

黃河大橋接長改建工程,要求1986年國慶節建成通車。

濱州市渤海五路改建工程,全長2.4公里,路面寬30米,投資420萬元,要求1986年國慶節正式通車。

北鄭公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全長16.6公里,路面寬11米總投資366萬元,要求7月完成路面工程,年內完成橋涵改造27座397.6米任務。

張北鐵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即柳橋、博昌橋、溢洪橋、支脈溝橋。四橋全部加寬到23米,總投資450萬元,要求年內通車。

濟青公路王濰段鄒平段改線工程,全長10.9公里,路面寬14米,橋涵72座,投資概算300萬元,要求年內建成通車。

為什麼這八個項目能夠入選當年的重點建設項目目錄呢?且看1980年代的濱州概貌。

先說電話通信,趙老說,那時的濱州用的還是“搖把子”,“人們打電話只能先打到電信局的總機,告訴話務員你要的單位,話務員用手工的方式進行線路連接。由於中轉環節太多,一處有問題,電話就沒法打通,那時濱州打北京的長途好了1個小時,不走運的時候的一天的功夫”。

用電方面,1965年,北鎮建起專區第一個110千伏變電站,是從張店引過來的。但到1980年代,電力非常緊張,企業不能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有時要讓為人民生活用電而限產,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正廠生產和效益。

交通方面,1983年,全區公路通車裡程很少,沒有一條高等級公路,幹線公路也沒幾條,鄉村柏油路更是空白,公路狀況落後,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北鎮南出口的黃河大橋,1972年建,只有主橋沒有引橋,凡遇黃河洪水,主橋以北路面及整個灘地淹沒,致使南北交通中斷,嚴重影響生產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北鎮西出口,北鎮到濟南自解放後20多年一直沒有直達路,從北鎮去濟南不走南路,就走北路。走南路要從北鎮到張店向西或到淄川向西到濟南。走北路要從北鎮到惠民、再經商河、臨邑到濟南。走南路北路都至少半天功夫。市區內的黃河二路渤海五路坑坑窪窪,路面破損嚴重車輛行駛困難,直接影響到西到濟南北到京津唐道路的暢通。

這樣的背景下,要加快經濟發展,1986年的八個重點項目真的是需要迫不及待解決的大問題。地委行署強調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確保全區八個重點建設項目按時建成投產發揮效率。

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八個重點項目建設

1986年3月3日,惠民地區行署召開了全區重點建設項目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地委副書記劉殿金,行署副專員胡安夫、趙延孝,地區計委、建委、經委、財政、物資、金融和濱州市、濱縣、博興、鄒平縣政府負責同志,八個重點建設項目和主管負責部門的負責同志。

會議指出,抓好重點項目是形勢發展的需要,是振興全區經濟的實際措施,符合集中優勢打殲滅戰的方針。地位行署從全區實際情況出發,確定在七五計劃第一年集中抓好八個重點項目有著非常深遠的戰略意義。確定行署副專員趙延孝分工八個重點建設項目的工作。負責組織協調好各方面關係。需要協調處理的事情,有趙延孝主持,苗仲德、蔡玉昌、趙春江、閻啟俊、郭寶玉等參加,及時解決研究。重大事情協調解決有困難的,再提交專員辦公會以及地委討論解決。各級各部門都要把8個重點建設項目列為自己的工作重點,納入議事日程。各級負責人不僅要檢查督促和指導,還要深入第一線幫助基層研究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會議要求,鄒平、博興、濱縣、濱州市和地直各部門要本著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精神,認真組織力量,抓緊抓好。財政、銀行、物資、勞動、施工和各業務部門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積極支持、密切配合,主動協調,為重點項目提供優質服務,按國家計劃和建設進度及時提供貸款、資金,搞好物資供應。監督建設單位合理使用資金和物資,使國家的每一分錢都能發揮應有作用。

物資匱乏,資金匱乏,技術匱乏,在這樣的困境中一樣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八大重點工程建設。

濱州化工廠熱電站項目建設過程中,趙延孝先後7次召開現場辦公會議解決困難。1986年1月7日,化工廠熱電項目與內蒙古電力安裝公司簽約安裝,8月全部開工。整個工程建設速度快,質量好,9月初在濱州召開了全省小型熱電現場會,推廣濱州化工廠熱電建設經驗。項目裝機容量為3000千瓦機組兩臺,很大程度緩解了濱州化工廠用電緊張狀況,也給濱州企業自建電廠增添了信心。

城區內的渤海五路路面破損嚴重,趙延孝跟當時的公路局局長楊成敏商量,無論多困難,都要把這條路修起來。1986年省交通廳廳長趙為武來檢查工作,對濱州的工作支持,解決230萬元資金,當年黃河二路和渤海五路就修好了。黃河大橋北引橋1987年建成通車,改造後黃河大橋全長2932米、124孔,比原來增長1541。39米,增加80孔,從此大橋通行無阻,再也不怕洪水漫灘了。

1986年北鄭路濱縣段建成通車。之後去濟南再也不用“走南闖北”了。1986年及隨後的幾年裡,八個重點項目一一保質保量完成,毋庸諱言,這些項目為當時的惠民地區加快發展經濟發展砸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來的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積累了經驗。

撰稿:邱芹 盧豔

往事鉤沉(一)蒲園開放首日湧進萬名遊客

據《濱州地區志1979-2000》記載,1986年9月30日,濱州市舉行蒲園開園剪彩儀式。濱州蒲園於1985年5月動工,總投資400多萬元,佔地24公頃。省委書記樑步庭為之題寫匾額。

蒲園,濱州第一個城市公園,獨特的黃河橋頭公園,一座由老蒲城演變來的水邊公園。它一度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公園,在28年的歷史中,它陪伴了幾代人濱州人的生活,它創造了許多個濱州生活第一次:它是我市首個兒童樂園,引進了濱州第一臺意大利冰激凌機,迎來濱州首架真飛機,建成濱州第一個商業游泳池,第一個旱冰場。在這裡,多數濱州市民頭一次喝到速溶咖啡,第一次看到假山和裸女雕像……

蒲園開放首日,創造了日進遊客萬人的紀錄

說起蒲園,不得不提蒲湖水庫,而說起蒲湖水庫,又不得不提900年曆史的老蒲臺縣城。蒲臺縣始設於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銷於1956年3月。當1850年黃河搶奪大清河河道開始,蒲臺縣日漸被侵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蒲城各村逐漸搬出,老縣城成為一片水窪。1981年,蒲城水庫開始修建。而隨著北鎮黃河大橋引橋的修建以及蒲園、蒲湖風景區的修建,濱州首座人民公園呈現在世人面前。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攝影:李建國

蒲園管理處第一任主任鞠先生說:“蒲園的價值何在?要從整個濱州歷史來看,那時候,市民這樣描述濱州市容,‘臭水溝太陽晒、柏油馬路黃土蓋、烈士陵園談戀愛、電話不如跑得快’。而蒲園讓孩子們有了玩處,戀愛的青年有了安靜的地方,老年人有了健身的場合。”

1986年10月,蒲園正式建成開放,開放當日創造了日進遊客萬人的紀錄。不僅是老北鎮居民,還有遠至博興、廣饒、惠民等地的遊客聞名而來。五分錢一張的門票,三毛錢一隻的冰激凌,五毛錢一杯的速溶咖啡,在黑白電視機上玩的魂鬥羅遊戲,讓人影變形的哈哈鏡,這都讓濱州市民印象深刻。大門口北側的門市部引進了濱州第一臺意大利冰激凌機,為嚐到來自異國他鄉的新鮮風味,遊客們排起了長隊。

蒲園的游泳池當年是個時髦場所,敢於第一批下水的女青年來自北紡等單位的青島家庭。蒲園風景區管理處主任沈波回憶,那時公園還負責出租泳衣泳褲。女式泳衣都是連體樣式,裙子也不短,而今天的三點式在當時不敢想象。蒲園也是當年交誼舞傳播場合之一,沈波介紹,那時最好的舞者是文革前就學舞的老者,男青年不敢邀請陌生女孩子來跳,只好與老太太甚至是同性來搭檔。

自控飛機是建園之初就有的“高級設備”

進入蒲園大門,首先看到的是玻璃鋼製成的金色毛主席塑像。這尊容易勾起歷史記憶的塑像,是1994年由濱州(北鎮)柴油機廠捐贈的,花崗岩做成的底座則是博興一家石材廠免費建造。在毛主席塑像背後,是山水相依,綠樹相伴的“將軍峰”景點。1985年建園時用碎石堆砌了這座假山,第二次改造後命名為“將軍峰”。在2009年蒲園大改造中,則在原有的基礎上,用鋼筋製成框架,澆蓋混凝土,做成塑石,塑石顏色處理為豆沙色。

蒲園內有一架部隊退役的殲教5型教練飛機,這是1986年瀋陽軍區贈予蒲園的,也是“降落”在濱州的首架真飛機。在園林景觀區偏東的自控飛機,是建園之初就有的“高級設備”,這套能自己控制升降的組合裝置,曾經給無數濱州人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建園之初,公園購置了自控飛機、動物狂歡、游龍戲水、小靈通、宇航車等五大遊樂設備,當年曾被人們譽為公園“五大件”。這是帶孩子逛蒲園必須感受的項目,週末坐自控飛機要排起長隊購票等候。隨著公園的幾次改造,原有的五大件已經撤掉了四件,自控飛機是惟一留下來的。現在,公園對“自控飛機”外表進行了裝飾,內置機械部分也進行了更新改造。

"

年度大事

1.1月20日,經地區交通處和沾化縣交通局、航運公司積極籌備,從無棣東風港試航大連港和營口港成功。1987年3月,正式通航。

2.1月20日至21日,全區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全面落實中共中央有關指示,在農村有領導、有條件、有步驟地推行“獨女戶”間隔式生育。

3.2月19日,行署第三次專員辦公會決定建立惠民地區電視臺。1987年10月1日建成試播,1988年5月1日正式開播。

4.3月3日,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確定1986年八個重點建設項目: 濱州電信大樓、濱州化工廠熱電站、濱州毛紡廠、黃河大橋接長工程、北鄭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張北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濟青公路鄒平段改線工程,總投資7200萬元。

5.5月10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李豐山烈士追悼大會在惠民縣城召開。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軍分區領導及烈士所在部隊領導,烈士家屬,縣鄉幹部和群眾共2000餘人參加大會。

6.5月10日至20日,濱縣民間剪紙在北京工藝美術學院展出。

7.7月4日至6日, 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樑步庭到惠民地區檢查指導工作,聽取了地委、行署領導關於全區經濟工作情況的彙報,察看了濱州活塞廠、沾化萬畝養蝦池、黃河引橋工程和濱州市容,就發揮當地優勢,搞活經濟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8.7月14日至16日,為發展橫向經濟聯合、促進經濟協作,地委、行署在北京召開首次經濟技術信息發佈會。行署專員王道玉等地區領導及在渤海區工作過的住京老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惠民地區與北京市西城區確定意向性的經濟和技術協作項目38個,簽訂了關於建立長期穩定的經濟技術協作關係議定書。

9.7月18日至21日,中國良種黃牛育種委員會在濱州召開擴大會議,將渤海黑牛列入全國八大名牛、十大良種之一。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資料片

10.9月30日,濱州市舉行蒲園開園剪彩儀式。濱州蒲園於1985年5月動工,總投資400多萬元,佔地24公頃。省委書記樑步庭為之題寫匾額。

11.10月24日,“引黃濟青”工程惠民地區段正式開工。渠首從打漁張引黃閘起,經博興縣蔡寨、龐家、純化、陳戶、寨郝等鄉鎮,由閻坊鄉進入東營市廣饒縣,區內全長42公里。區內工程有300多名指揮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及5萬多名民工參加,共完成土石方750萬立方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4.07萬立方米,投入工日120萬個,永久性佔地1.1萬畝,總投資約1億元。1989年11月25日開閘放水,惠民地區暨博興縣在博興縣城隆重舉行引黃濟青工程勝利通水祝捷表彰大會。

12.10月31日 明朝農民起義女領袖唐賽兒躍馬舞劍大型塑像在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北端落成。塑像連同基座高40米,塑像高31米,重4.2噸,外部由2.5毫米的紫銅板焊接而成,內部為不鏽鋼骨架。此為地區的標誌性建築。

時代印記1986 濱州重點項目建設元年

翻閱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若干濱州史料,在1986年赫然出現了“重點建設項目”這一名詞。“1986年,惠民地委、行署第一次提出建設重點項目,當年共有8個項目,”2014年8月26日,記者採訪主持1986年重點項目建設的時任惠民行署副專員趙延孝同志時,從他的言談中印證了“1986年——濱州重點項目建設元年”的準確性。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八大重點項目之一——電信大樓(資料片)

基礎設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趙老介紹:1986年,是國家“七五計劃”第一年,那時的濱州,農業不先進,工業剛起步,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相當落後。基礎設施的落後成為制約濱州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

當時,國家的大勢是: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號召全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84年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國家的重點轉到經濟建設上來。惠民地委行署深入貫徹黨中央決定,結合自身實際加快發展,提出加快工業發展,擴大工業規模,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經濟效益。趙老說:“從1986年,一直到九五計劃時期,濱州掀起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高潮,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而加快發展工業,基礎設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地委行署多次召開會議討論重點項目建設問題。”

八個項目入選當年建設重點

惠民地委行署最終確定的1986年八個重點項目是:

濱州電信大樓,土建6568平方米,初裝自動電話交換機5000門,終裝容量1萬門;長途電話線路初裝258條,終裝660條,總投資450萬元。要求年底完成大樓主體工程。

濱州化工廠熱電站,總投資1370萬元,共兩臺機組,裝機容量6000瓦,要求10月1日投產一臺,年底兩機組全部投產。

濱州毛紡廠,一期粗紡紗錠1200枚,毛紡織機40臺,年總產量60萬米。總投資940萬元。要求7月1日試車,年底全部開啟設備。

黃河大橋接長改建工程,要求1986年國慶節建成通車。

濱州市渤海五路改建工程,全長2.4公里,路面寬30米,投資420萬元,要求1986年國慶節正式通車。

北鄭公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全長16.6公里,路面寬11米總投資366萬元,要求7月完成路面工程,年內完成橋涵改造27座397.6米任務。

張北鐵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即柳橋、博昌橋、溢洪橋、支脈溝橋。四橋全部加寬到23米,總投資450萬元,要求年內通車。

濟青公路王濰段鄒平段改線工程,全長10.9公里,路面寬14米,橋涵72座,投資概算300萬元,要求年內建成通車。

為什麼這八個項目能夠入選當年的重點建設項目目錄呢?且看1980年代的濱州概貌。

先說電話通信,趙老說,那時的濱州用的還是“搖把子”,“人們打電話只能先打到電信局的總機,告訴話務員你要的單位,話務員用手工的方式進行線路連接。由於中轉環節太多,一處有問題,電話就沒法打通,那時濱州打北京的長途好了1個小時,不走運的時候的一天的功夫”。

用電方面,1965年,北鎮建起專區第一個110千伏變電站,是從張店引過來的。但到1980年代,電力非常緊張,企業不能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有時要讓為人民生活用電而限產,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正廠生產和效益。

交通方面,1983年,全區公路通車裡程很少,沒有一條高等級公路,幹線公路也沒幾條,鄉村柏油路更是空白,公路狀況落後,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北鎮南出口的黃河大橋,1972年建,只有主橋沒有引橋,凡遇黃河洪水,主橋以北路面及整個灘地淹沒,致使南北交通中斷,嚴重影響生產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北鎮西出口,北鎮到濟南自解放後20多年一直沒有直達路,從北鎮去濟南不走南路,就走北路。走南路要從北鎮到張店向西或到淄川向西到濟南。走北路要從北鎮到惠民、再經商河、臨邑到濟南。走南路北路都至少半天功夫。市區內的黃河二路渤海五路坑坑窪窪,路面破損嚴重車輛行駛困難,直接影響到西到濟南北到京津唐道路的暢通。

這樣的背景下,要加快經濟發展,1986年的八個重點項目真的是需要迫不及待解決的大問題。地委行署強調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確保全區八個重點建設項目按時建成投產發揮效率。

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八個重點項目建設

1986年3月3日,惠民地區行署召開了全區重點建設項目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地委副書記劉殿金,行署副專員胡安夫、趙延孝,地區計委、建委、經委、財政、物資、金融和濱州市、濱縣、博興、鄒平縣政府負責同志,八個重點建設項目和主管負責部門的負責同志。

會議指出,抓好重點項目是形勢發展的需要,是振興全區經濟的實際措施,符合集中優勢打殲滅戰的方針。地位行署從全區實際情況出發,確定在七五計劃第一年集中抓好八個重點項目有著非常深遠的戰略意義。確定行署副專員趙延孝分工八個重點建設項目的工作。負責組織協調好各方面關係。需要協調處理的事情,有趙延孝主持,苗仲德、蔡玉昌、趙春江、閻啟俊、郭寶玉等參加,及時解決研究。重大事情協調解決有困難的,再提交專員辦公會以及地委討論解決。各級各部門都要把8個重點建設項目列為自己的工作重點,納入議事日程。各級負責人不僅要檢查督促和指導,還要深入第一線幫助基層研究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會議要求,鄒平、博興、濱縣、濱州市和地直各部門要本著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精神,認真組織力量,抓緊抓好。財政、銀行、物資、勞動、施工和各業務部門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積極支持、密切配合,主動協調,為重點項目提供優質服務,按國家計劃和建設進度及時提供貸款、資金,搞好物資供應。監督建設單位合理使用資金和物資,使國家的每一分錢都能發揮應有作用。

物資匱乏,資金匱乏,技術匱乏,在這樣的困境中一樣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八大重點工程建設。

濱州化工廠熱電站項目建設過程中,趙延孝先後7次召開現場辦公會議解決困難。1986年1月7日,化工廠熱電項目與內蒙古電力安裝公司簽約安裝,8月全部開工。整個工程建設速度快,質量好,9月初在濱州召開了全省小型熱電現場會,推廣濱州化工廠熱電建設經驗。項目裝機容量為3000千瓦機組兩臺,很大程度緩解了濱州化工廠用電緊張狀況,也給濱州企業自建電廠增添了信心。

城區內的渤海五路路面破損嚴重,趙延孝跟當時的公路局局長楊成敏商量,無論多困難,都要把這條路修起來。1986年省交通廳廳長趙為武來檢查工作,對濱州的工作支持,解決230萬元資金,當年黃河二路和渤海五路就修好了。黃河大橋北引橋1987年建成通車,改造後黃河大橋全長2932米、124孔,比原來增長1541。39米,增加80孔,從此大橋通行無阻,再也不怕洪水漫灘了。

1986年北鄭路濱縣段建成通車。之後去濟南再也不用“走南闖北”了。1986年及隨後的幾年裡,八個重點項目一一保質保量完成,毋庸諱言,這些項目為當時的惠民地區加快發展經濟發展砸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來的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積累了經驗。

撰稿:邱芹 盧豔

往事鉤沉(一)蒲園開放首日湧進萬名遊客

據《濱州地區志1979-2000》記載,1986年9月30日,濱州市舉行蒲園開園剪彩儀式。濱州蒲園於1985年5月動工,總投資400多萬元,佔地24公頃。省委書記樑步庭為之題寫匾額。

蒲園,濱州第一個城市公園,獨特的黃河橋頭公園,一座由老蒲城演變來的水邊公園。它一度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公園,在28年的歷史中,它陪伴了幾代人濱州人的生活,它創造了許多個濱州生活第一次:它是我市首個兒童樂園,引進了濱州第一臺意大利冰激凌機,迎來濱州首架真飛機,建成濱州第一個商業游泳池,第一個旱冰場。在這裡,多數濱州市民頭一次喝到速溶咖啡,第一次看到假山和裸女雕像……

蒲園開放首日,創造了日進遊客萬人的紀錄

說起蒲園,不得不提蒲湖水庫,而說起蒲湖水庫,又不得不提900年曆史的老蒲臺縣城。蒲臺縣始設於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銷於1956年3月。當1850年黃河搶奪大清河河道開始,蒲臺縣日漸被侵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蒲城各村逐漸搬出,老縣城成為一片水窪。1981年,蒲城水庫開始修建。而隨著北鎮黃河大橋引橋的修建以及蒲園、蒲湖風景區的修建,濱州首座人民公園呈現在世人面前。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攝影:李建國

蒲園管理處第一任主任鞠先生說:“蒲園的價值何在?要從整個濱州歷史來看,那時候,市民這樣描述濱州市容,‘臭水溝太陽晒、柏油馬路黃土蓋、烈士陵園談戀愛、電話不如跑得快’。而蒲園讓孩子們有了玩處,戀愛的青年有了安靜的地方,老年人有了健身的場合。”

1986年10月,蒲園正式建成開放,開放當日創造了日進遊客萬人的紀錄。不僅是老北鎮居民,還有遠至博興、廣饒、惠民等地的遊客聞名而來。五分錢一張的門票,三毛錢一隻的冰激凌,五毛錢一杯的速溶咖啡,在黑白電視機上玩的魂鬥羅遊戲,讓人影變形的哈哈鏡,這都讓濱州市民印象深刻。大門口北側的門市部引進了濱州第一臺意大利冰激凌機,為嚐到來自異國他鄉的新鮮風味,遊客們排起了長隊。

蒲園的游泳池當年是個時髦場所,敢於第一批下水的女青年來自北紡等單位的青島家庭。蒲園風景區管理處主任沈波回憶,那時公園還負責出租泳衣泳褲。女式泳衣都是連體樣式,裙子也不短,而今天的三點式在當時不敢想象。蒲園也是當年交誼舞傳播場合之一,沈波介紹,那時最好的舞者是文革前就學舞的老者,男青年不敢邀請陌生女孩子來跳,只好與老太太甚至是同性來搭檔。

自控飛機是建園之初就有的“高級設備”

進入蒲園大門,首先看到的是玻璃鋼製成的金色毛主席塑像。這尊容易勾起歷史記憶的塑像,是1994年由濱州(北鎮)柴油機廠捐贈的,花崗岩做成的底座則是博興一家石材廠免費建造。在毛主席塑像背後,是山水相依,綠樹相伴的“將軍峰”景點。1985年建園時用碎石堆砌了這座假山,第二次改造後命名為“將軍峰”。在2009年蒲園大改造中,則在原有的基礎上,用鋼筋製成框架,澆蓋混凝土,做成塑石,塑石顏色處理為豆沙色。

蒲園內有一架部隊退役的殲教5型教練飛機,這是1986年瀋陽軍區贈予蒲園的,也是“降落”在濱州的首架真飛機。在園林景觀區偏東的自控飛機,是建園之初就有的“高級設備”,這套能自己控制升降的組合裝置,曾經給無數濱州人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建園之初,公園購置了自控飛機、動物狂歡、游龍戲水、小靈通、宇航車等五大遊樂設備,當年曾被人們譽為公園“五大件”。這是帶孩子逛蒲園必須感受的項目,週末坐自控飛機要排起長隊購票等候。隨著公園的幾次改造,原有的五大件已經撤掉了四件,自控飛機是惟一留下來的。現在,公園對“自控飛機”外表進行了裝飾,內置機械部分也進行了更新改造。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蒲園將逐漸完善功能,成為大型旅遊景點

賞月亭下,低頭奮蹄的鐵牛朝水佇立。時任地區計劃委副主任的孫現夫老人介紹,為了改變濱州當時的落後面貌,濱州領導幹部跑項目跑資金,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持,傾注心血建設濱州。建設蒲湖水庫時,濱州幹部群眾齊上陣,不喊苦不叫累,憑著革命的“老黃牛”精神建成了這座水庫。為了紀念蒲湖水庫的勝利建成,負責項目建設的劉之申副專員提議搞一個牛的雕塑,體現濱州幹部群眾的老黃牛精神和濱州領導幹部“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寓意。除此之外,民間也有傳說該牛還有防洪鎮水之意。

據侯玉傑、孫明編著的《劉之申》一書記載,為倡導建設蒲園的兒童樂園,劉之申夫人還捐出了500元錢。劉之申原本設想中的蒲園要更加宏偉。他曾設想建設一座跨黃河的大型公園,南橋標為兩座黃河三角形標塔,從塔底開始計劃由乍啟典等畫家從黃河源頭畫起,繪成完整的黃河入海流巨幅畫作,標塔高45米,內設轉梯,登上可壯觀黃河。

蒲園東門門口,是國道205的故道,往北百餘米的大橋,則是原來進出老濱州的重要橋樑。該橋於1972年建成,1985年底,新205國道改造通車後,老橋退役,但留在蒲湖風景區的這段橋樑成了人們回望老濱州歷史的標點。

沈波說,蒲園是濱州城區面積最大、建園時間最長、植被種類最多、功能最完善、生態環境最和諧的一處綜合性公園,獨特優勢明顯。他這樣展望:蒲湖風景區將跳出老蒲園,日漸完善功能,走向吃住行遊玩購為一體的大型旅遊景點。

撰稿:劉清春 常梅玲 王紅霞

往事鉤沉(二)唐賽兒塑像:曾經的城市標誌

據《濱州地區志1979-2000》記載:1986年10月31日,明朝農民起義女領袖唐賽兒躍馬舞劍大型塑像在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北端落成。塑像連同基座高40米,塑像高31米,重4.2噸,外部由2.5毫米的紫銅板焊接而成,內部為不鏽鋼骨架。此為地區的標誌性建築。

在高高的黃河堤壩上,31米的塑像一度成為濱城區的制高點。又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多年來,唐賽兒塑像一度被視為濱州的城市標誌。

"

年度大事

1.1月20日,經地區交通處和沾化縣交通局、航運公司積極籌備,從無棣東風港試航大連港和營口港成功。1987年3月,正式通航。

2.1月20日至21日,全區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全面落實中共中央有關指示,在農村有領導、有條件、有步驟地推行“獨女戶”間隔式生育。

3.2月19日,行署第三次專員辦公會決定建立惠民地區電視臺。1987年10月1日建成試播,1988年5月1日正式開播。

4.3月3日,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確定1986年八個重點建設項目: 濱州電信大樓、濱州化工廠熱電站、濱州毛紡廠、黃河大橋接長工程、北鄭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張北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濟青公路鄒平段改線工程,總投資7200萬元。

5.5月10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李豐山烈士追悼大會在惠民縣城召開。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軍分區領導及烈士所在部隊領導,烈士家屬,縣鄉幹部和群眾共2000餘人參加大會。

6.5月10日至20日,濱縣民間剪紙在北京工藝美術學院展出。

7.7月4日至6日, 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樑步庭到惠民地區檢查指導工作,聽取了地委、行署領導關於全區經濟工作情況的彙報,察看了濱州活塞廠、沾化萬畝養蝦池、黃河引橋工程和濱州市容,就發揮當地優勢,搞活經濟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8.7月14日至16日,為發展橫向經濟聯合、促進經濟協作,地委、行署在北京召開首次經濟技術信息發佈會。行署專員王道玉等地區領導及在渤海區工作過的住京老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惠民地區與北京市西城區確定意向性的經濟和技術協作項目38個,簽訂了關於建立長期穩定的經濟技術協作關係議定書。

9.7月18日至21日,中國良種黃牛育種委員會在濱州召開擴大會議,將渤海黑牛列入全國八大名牛、十大良種之一。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資料片

10.9月30日,濱州市舉行蒲園開園剪彩儀式。濱州蒲園於1985年5月動工,總投資400多萬元,佔地24公頃。省委書記樑步庭為之題寫匾額。

11.10月24日,“引黃濟青”工程惠民地區段正式開工。渠首從打漁張引黃閘起,經博興縣蔡寨、龐家、純化、陳戶、寨郝等鄉鎮,由閻坊鄉進入東營市廣饒縣,區內全長42公里。區內工程有300多名指揮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及5萬多名民工參加,共完成土石方750萬立方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4.07萬立方米,投入工日120萬個,永久性佔地1.1萬畝,總投資約1億元。1989年11月25日開閘放水,惠民地區暨博興縣在博興縣城隆重舉行引黃濟青工程勝利通水祝捷表彰大會。

12.10月31日 明朝農民起義女領袖唐賽兒躍馬舞劍大型塑像在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北端落成。塑像連同基座高40米,塑像高31米,重4.2噸,外部由2.5毫米的紫銅板焊接而成,內部為不鏽鋼骨架。此為地區的標誌性建築。

時代印記1986 濱州重點項目建設元年

翻閱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若干濱州史料,在1986年赫然出現了“重點建設項目”這一名詞。“1986年,惠民地委、行署第一次提出建設重點項目,當年共有8個項目,”2014年8月26日,記者採訪主持1986年重點項目建設的時任惠民行署副專員趙延孝同志時,從他的言談中印證了“1986年——濱州重點項目建設元年”的準確性。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八大重點項目之一——電信大樓(資料片)

基礎設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趙老介紹:1986年,是國家“七五計劃”第一年,那時的濱州,農業不先進,工業剛起步,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相當落後。基礎設施的落後成為制約濱州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

當時,國家的大勢是: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號召全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84年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國家的重點轉到經濟建設上來。惠民地委行署深入貫徹黨中央決定,結合自身實際加快發展,提出加快工業發展,擴大工業規模,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經濟效益。趙老說:“從1986年,一直到九五計劃時期,濱州掀起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高潮,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而加快發展工業,基礎設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地委行署多次召開會議討論重點項目建設問題。”

八個項目入選當年建設重點

惠民地委行署最終確定的1986年八個重點項目是:

濱州電信大樓,土建6568平方米,初裝自動電話交換機5000門,終裝容量1萬門;長途電話線路初裝258條,終裝660條,總投資450萬元。要求年底完成大樓主體工程。

濱州化工廠熱電站,總投資1370萬元,共兩臺機組,裝機容量6000瓦,要求10月1日投產一臺,年底兩機組全部投產。

濱州毛紡廠,一期粗紡紗錠1200枚,毛紡織機40臺,年總產量60萬米。總投資940萬元。要求7月1日試車,年底全部開啟設備。

黃河大橋接長改建工程,要求1986年國慶節建成通車。

濱州市渤海五路改建工程,全長2.4公里,路面寬30米,投資420萬元,要求1986年國慶節正式通車。

北鄭公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全長16.6公里,路面寬11米總投資366萬元,要求7月完成路面工程,年內完成橋涵改造27座397.6米任務。

張北鐵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即柳橋、博昌橋、溢洪橋、支脈溝橋。四橋全部加寬到23米,總投資450萬元,要求年內通車。

濟青公路王濰段鄒平段改線工程,全長10.9公里,路面寬14米,橋涵72座,投資概算300萬元,要求年內建成通車。

為什麼這八個項目能夠入選當年的重點建設項目目錄呢?且看1980年代的濱州概貌。

先說電話通信,趙老說,那時的濱州用的還是“搖把子”,“人們打電話只能先打到電信局的總機,告訴話務員你要的單位,話務員用手工的方式進行線路連接。由於中轉環節太多,一處有問題,電話就沒法打通,那時濱州打北京的長途好了1個小時,不走運的時候的一天的功夫”。

用電方面,1965年,北鎮建起專區第一個110千伏變電站,是從張店引過來的。但到1980年代,電力非常緊張,企業不能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有時要讓為人民生活用電而限產,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正廠生產和效益。

交通方面,1983年,全區公路通車裡程很少,沒有一條高等級公路,幹線公路也沒幾條,鄉村柏油路更是空白,公路狀況落後,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北鎮南出口的黃河大橋,1972年建,只有主橋沒有引橋,凡遇黃河洪水,主橋以北路面及整個灘地淹沒,致使南北交通中斷,嚴重影響生產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北鎮西出口,北鎮到濟南自解放後20多年一直沒有直達路,從北鎮去濟南不走南路,就走北路。走南路要從北鎮到張店向西或到淄川向西到濟南。走北路要從北鎮到惠民、再經商河、臨邑到濟南。走南路北路都至少半天功夫。市區內的黃河二路渤海五路坑坑窪窪,路面破損嚴重車輛行駛困難,直接影響到西到濟南北到京津唐道路的暢通。

這樣的背景下,要加快經濟發展,1986年的八個重點項目真的是需要迫不及待解決的大問題。地委行署強調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確保全區八個重點建設項目按時建成投產發揮效率。

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八個重點項目建設

1986年3月3日,惠民地區行署召開了全區重點建設項目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地委副書記劉殿金,行署副專員胡安夫、趙延孝,地區計委、建委、經委、財政、物資、金融和濱州市、濱縣、博興、鄒平縣政府負責同志,八個重點建設項目和主管負責部門的負責同志。

會議指出,抓好重點項目是形勢發展的需要,是振興全區經濟的實際措施,符合集中優勢打殲滅戰的方針。地位行署從全區實際情況出發,確定在七五計劃第一年集中抓好八個重點項目有著非常深遠的戰略意義。確定行署副專員趙延孝分工八個重點建設項目的工作。負責組織協調好各方面關係。需要協調處理的事情,有趙延孝主持,苗仲德、蔡玉昌、趙春江、閻啟俊、郭寶玉等參加,及時解決研究。重大事情協調解決有困難的,再提交專員辦公會以及地委討論解決。各級各部門都要把8個重點建設項目列為自己的工作重點,納入議事日程。各級負責人不僅要檢查督促和指導,還要深入第一線幫助基層研究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會議要求,鄒平、博興、濱縣、濱州市和地直各部門要本著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精神,認真組織力量,抓緊抓好。財政、銀行、物資、勞動、施工和各業務部門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積極支持、密切配合,主動協調,為重點項目提供優質服務,按國家計劃和建設進度及時提供貸款、資金,搞好物資供應。監督建設單位合理使用資金和物資,使國家的每一分錢都能發揮應有作用。

物資匱乏,資金匱乏,技術匱乏,在這樣的困境中一樣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八大重點工程建設。

濱州化工廠熱電站項目建設過程中,趙延孝先後7次召開現場辦公會議解決困難。1986年1月7日,化工廠熱電項目與內蒙古電力安裝公司簽約安裝,8月全部開工。整個工程建設速度快,質量好,9月初在濱州召開了全省小型熱電現場會,推廣濱州化工廠熱電建設經驗。項目裝機容量為3000千瓦機組兩臺,很大程度緩解了濱州化工廠用電緊張狀況,也給濱州企業自建電廠增添了信心。

城區內的渤海五路路面破損嚴重,趙延孝跟當時的公路局局長楊成敏商量,無論多困難,都要把這條路修起來。1986年省交通廳廳長趙為武來檢查工作,對濱州的工作支持,解決230萬元資金,當年黃河二路和渤海五路就修好了。黃河大橋北引橋1987年建成通車,改造後黃河大橋全長2932米、124孔,比原來增長1541。39米,增加80孔,從此大橋通行無阻,再也不怕洪水漫灘了。

1986年北鄭路濱縣段建成通車。之後去濟南再也不用“走南闖北”了。1986年及隨後的幾年裡,八個重點項目一一保質保量完成,毋庸諱言,這些項目為當時的惠民地區加快發展經濟發展砸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來的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積累了經驗。

撰稿:邱芹 盧豔

往事鉤沉(一)蒲園開放首日湧進萬名遊客

據《濱州地區志1979-2000》記載,1986年9月30日,濱州市舉行蒲園開園剪彩儀式。濱州蒲園於1985年5月動工,總投資400多萬元,佔地24公頃。省委書記樑步庭為之題寫匾額。

蒲園,濱州第一個城市公園,獨特的黃河橋頭公園,一座由老蒲城演變來的水邊公園。它一度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公園,在28年的歷史中,它陪伴了幾代人濱州人的生活,它創造了許多個濱州生活第一次:它是我市首個兒童樂園,引進了濱州第一臺意大利冰激凌機,迎來濱州首架真飛機,建成濱州第一個商業游泳池,第一個旱冰場。在這裡,多數濱州市民頭一次喝到速溶咖啡,第一次看到假山和裸女雕像……

蒲園開放首日,創造了日進遊客萬人的紀錄

說起蒲園,不得不提蒲湖水庫,而說起蒲湖水庫,又不得不提900年曆史的老蒲臺縣城。蒲臺縣始設於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銷於1956年3月。當1850年黃河搶奪大清河河道開始,蒲臺縣日漸被侵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蒲城各村逐漸搬出,老縣城成為一片水窪。1981年,蒲城水庫開始修建。而隨著北鎮黃河大橋引橋的修建以及蒲園、蒲湖風景區的修建,濱州首座人民公園呈現在世人面前。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攝影:李建國

蒲園管理處第一任主任鞠先生說:“蒲園的價值何在?要從整個濱州歷史來看,那時候,市民這樣描述濱州市容,‘臭水溝太陽晒、柏油馬路黃土蓋、烈士陵園談戀愛、電話不如跑得快’。而蒲園讓孩子們有了玩處,戀愛的青年有了安靜的地方,老年人有了健身的場合。”

1986年10月,蒲園正式建成開放,開放當日創造了日進遊客萬人的紀錄。不僅是老北鎮居民,還有遠至博興、廣饒、惠民等地的遊客聞名而來。五分錢一張的門票,三毛錢一隻的冰激凌,五毛錢一杯的速溶咖啡,在黑白電視機上玩的魂鬥羅遊戲,讓人影變形的哈哈鏡,這都讓濱州市民印象深刻。大門口北側的門市部引進了濱州第一臺意大利冰激凌機,為嚐到來自異國他鄉的新鮮風味,遊客們排起了長隊。

蒲園的游泳池當年是個時髦場所,敢於第一批下水的女青年來自北紡等單位的青島家庭。蒲園風景區管理處主任沈波回憶,那時公園還負責出租泳衣泳褲。女式泳衣都是連體樣式,裙子也不短,而今天的三點式在當時不敢想象。蒲園也是當年交誼舞傳播場合之一,沈波介紹,那時最好的舞者是文革前就學舞的老者,男青年不敢邀請陌生女孩子來跳,只好與老太太甚至是同性來搭檔。

自控飛機是建園之初就有的“高級設備”

進入蒲園大門,首先看到的是玻璃鋼製成的金色毛主席塑像。這尊容易勾起歷史記憶的塑像,是1994年由濱州(北鎮)柴油機廠捐贈的,花崗岩做成的底座則是博興一家石材廠免費建造。在毛主席塑像背後,是山水相依,綠樹相伴的“將軍峰”景點。1985年建園時用碎石堆砌了這座假山,第二次改造後命名為“將軍峰”。在2009年蒲園大改造中,則在原有的基礎上,用鋼筋製成框架,澆蓋混凝土,做成塑石,塑石顏色處理為豆沙色。

蒲園內有一架部隊退役的殲教5型教練飛機,這是1986年瀋陽軍區贈予蒲園的,也是“降落”在濱州的首架真飛機。在園林景觀區偏東的自控飛機,是建園之初就有的“高級設備”,這套能自己控制升降的組合裝置,曾經給無數濱州人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建園之初,公園購置了自控飛機、動物狂歡、游龍戲水、小靈通、宇航車等五大遊樂設備,當年曾被人們譽為公園“五大件”。這是帶孩子逛蒲園必須感受的項目,週末坐自控飛機要排起長隊購票等候。隨著公園的幾次改造,原有的五大件已經撤掉了四件,自控飛機是惟一留下來的。現在,公園對“自控飛機”外表進行了裝飾,內置機械部分也進行了更新改造。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蒲園將逐漸完善功能,成為大型旅遊景點

賞月亭下,低頭奮蹄的鐵牛朝水佇立。時任地區計劃委副主任的孫現夫老人介紹,為了改變濱州當時的落後面貌,濱州領導幹部跑項目跑資金,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持,傾注心血建設濱州。建設蒲湖水庫時,濱州幹部群眾齊上陣,不喊苦不叫累,憑著革命的“老黃牛”精神建成了這座水庫。為了紀念蒲湖水庫的勝利建成,負責項目建設的劉之申副專員提議搞一個牛的雕塑,體現濱州幹部群眾的老黃牛精神和濱州領導幹部“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寓意。除此之外,民間也有傳說該牛還有防洪鎮水之意。

據侯玉傑、孫明編著的《劉之申》一書記載,為倡導建設蒲園的兒童樂園,劉之申夫人還捐出了500元錢。劉之申原本設想中的蒲園要更加宏偉。他曾設想建設一座跨黃河的大型公園,南橋標為兩座黃河三角形標塔,從塔底開始計劃由乍啟典等畫家從黃河源頭畫起,繪成完整的黃河入海流巨幅畫作,標塔高45米,內設轉梯,登上可壯觀黃河。

蒲園東門門口,是國道205的故道,往北百餘米的大橋,則是原來進出老濱州的重要橋樑。該橋於1972年建成,1985年底,新205國道改造通車後,老橋退役,但留在蒲湖風景區的這段橋樑成了人們回望老濱州歷史的標點。

沈波說,蒲園是濱州城區面積最大、建園時間最長、植被種類最多、功能最完善、生態環境最和諧的一處綜合性公園,獨特優勢明顯。他這樣展望:蒲湖風景區將跳出老蒲園,日漸完善功能,走向吃住行遊玩購為一體的大型旅遊景點。

撰稿:劉清春 常梅玲 王紅霞

往事鉤沉(二)唐賽兒塑像:曾經的城市標誌

據《濱州地區志1979-2000》記載:1986年10月31日,明朝農民起義女領袖唐賽兒躍馬舞劍大型塑像在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北端落成。塑像連同基座高40米,塑像高31米,重4.2噸,外部由2.5毫米的紫銅板焊接而成,內部為不鏽鋼骨架。此為地區的標誌性建築。

在高高的黃河堤壩上,31米的塑像一度成為濱城區的制高點。又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多年來,唐賽兒塑像一度被視為濱州的城市標誌。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攝影:張中樑

作為雕像製作全程見證者之一,原濱州電視臺副臺長張中樑回憶:“在北引橋建設過程中,濱州黃河大橋總指揮劉之申等人就有樹立雕像的設想。除唐賽兒,還有老渤海精神等主題選項。在當時領導、專家的反覆商量後認定,女英雄唐賽兒的老家就在橋頭水庫底下的老蒲城,她的故事在百姓心中流傳甚廣,她是最適合立在橋頭的人物。”

在徵集到的小樣中,有寫實、寫意、抽象等多種類型的唐賽兒設計圖。張中樑說:“劉之申思維超前,看中了略帶抽象色彩的設計圖,如戰馬雕像都有變形,更有動感和衝勁,很有些現代派風格。這在當時產生了不少爭議。塑像材料可以選擇大理石或者是水泥,但劉之申等人堅持選擇了相對造價更高的銅像。這些超前思維讓這座雕像更富有價值。劉之申還曾想在唐賽兒底座製作渤海英雄浮雕,但考慮到大橋行車安全,最終放棄了這一計劃。”

建成後,該塑像立即成為當時濱州乃至山東黃河段的一個地標性景觀,很多過往大橋的人都要在塑像下拍照留念。後來,濱州制各種郵品和各機關企業自制的禮品袋大都選擇將該塑像作為形象標識,“唐賽兒塑像”甚至被印在了小學生作業本上。

據侯玉傑、孫明編著的《劉之申》一書介紹:除了這塑像,劉之申還主持建設了唐賽兒祠、巾幗英雄紀念碑。1986年,我區文藝愛好者還根據唐賽兒書記編寫了電視劇劇本,省廣播電視廳決定拍攝5集電視連續劇。那麼,唐賽兒何許人也?

史料顯示:唐賽兒(1399~?),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山東濱州蒲臺縣人。1420年(永樂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眾起義,震動京師,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

明初,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先後在山東征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相傳,唐賽兒是蒲臺縣人,林三之妻。林死後據說唐偶得一石匣,內有寶劍兵書,唐研習後通曉法術兵法,以傳白蓮教為名,集合民眾數千,於永樂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內)起事。

"

年度大事

1.1月20日,經地區交通處和沾化縣交通局、航運公司積極籌備,從無棣東風港試航大連港和營口港成功。1987年3月,正式通航。

2.1月20日至21日,全區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全面落實中共中央有關指示,在農村有領導、有條件、有步驟地推行“獨女戶”間隔式生育。

3.2月19日,行署第三次專員辦公會決定建立惠民地區電視臺。1987年10月1日建成試播,1988年5月1日正式開播。

4.3月3日,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確定1986年八個重點建設項目: 濱州電信大樓、濱州化工廠熱電站、濱州毛紡廠、黃河大橋接長工程、北鄭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張北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濟青公路鄒平段改線工程,總投資7200萬元。

5.5月10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李豐山烈士追悼大會在惠民縣城召開。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軍分區領導及烈士所在部隊領導,烈士家屬,縣鄉幹部和群眾共2000餘人參加大會。

6.5月10日至20日,濱縣民間剪紙在北京工藝美術學院展出。

7.7月4日至6日, 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樑步庭到惠民地區檢查指導工作,聽取了地委、行署領導關於全區經濟工作情況的彙報,察看了濱州活塞廠、沾化萬畝養蝦池、黃河引橋工程和濱州市容,就發揮當地優勢,搞活經濟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8.7月14日至16日,為發展橫向經濟聯合、促進經濟協作,地委、行署在北京召開首次經濟技術信息發佈會。行署專員王道玉等地區領導及在渤海區工作過的住京老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惠民地區與北京市西城區確定意向性的經濟和技術協作項目38個,簽訂了關於建立長期穩定的經濟技術協作關係議定書。

9.7月18日至21日,中國良種黃牛育種委員會在濱州召開擴大會議,將渤海黑牛列入全國八大名牛、十大良種之一。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資料片

10.9月30日,濱州市舉行蒲園開園剪彩儀式。濱州蒲園於1985年5月動工,總投資400多萬元,佔地24公頃。省委書記樑步庭為之題寫匾額。

11.10月24日,“引黃濟青”工程惠民地區段正式開工。渠首從打漁張引黃閘起,經博興縣蔡寨、龐家、純化、陳戶、寨郝等鄉鎮,由閻坊鄉進入東營市廣饒縣,區內全長42公里。區內工程有300多名指揮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及5萬多名民工參加,共完成土石方750萬立方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4.07萬立方米,投入工日120萬個,永久性佔地1.1萬畝,總投資約1億元。1989年11月25日開閘放水,惠民地區暨博興縣在博興縣城隆重舉行引黃濟青工程勝利通水祝捷表彰大會。

12.10月31日 明朝農民起義女領袖唐賽兒躍馬舞劍大型塑像在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北端落成。塑像連同基座高40米,塑像高31米,重4.2噸,外部由2.5毫米的紫銅板焊接而成,內部為不鏽鋼骨架。此為地區的標誌性建築。

時代印記1986 濱州重點項目建設元年

翻閱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若干濱州史料,在1986年赫然出現了“重點建設項目”這一名詞。“1986年,惠民地委、行署第一次提出建設重點項目,當年共有8個項目,”2014年8月26日,記者採訪主持1986年重點項目建設的時任惠民行署副專員趙延孝同志時,從他的言談中印證了“1986年——濱州重點項目建設元年”的準確性。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八大重點項目之一——電信大樓(資料片)

基礎設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趙老介紹:1986年,是國家“七五計劃”第一年,那時的濱州,農業不先進,工業剛起步,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相當落後。基礎設施的落後成為制約濱州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

當時,國家的大勢是: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號召全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84年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國家的重點轉到經濟建設上來。惠民地委行署深入貫徹黨中央決定,結合自身實際加快發展,提出加快工業發展,擴大工業規模,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經濟效益。趙老說:“從1986年,一直到九五計劃時期,濱州掀起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高潮,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而加快發展工業,基礎設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地委行署多次召開會議討論重點項目建設問題。”

八個項目入選當年建設重點

惠民地委行署最終確定的1986年八個重點項目是:

濱州電信大樓,土建6568平方米,初裝自動電話交換機5000門,終裝容量1萬門;長途電話線路初裝258條,終裝660條,總投資450萬元。要求年底完成大樓主體工程。

濱州化工廠熱電站,總投資1370萬元,共兩臺機組,裝機容量6000瓦,要求10月1日投產一臺,年底兩機組全部投產。

濱州毛紡廠,一期粗紡紗錠1200枚,毛紡織機40臺,年總產量60萬米。總投資940萬元。要求7月1日試車,年底全部開啟設備。

黃河大橋接長改建工程,要求1986年國慶節建成通車。

濱州市渤海五路改建工程,全長2.4公里,路面寬30米,投資420萬元,要求1986年國慶節正式通車。

北鄭公路濱縣段接線工程,全長16.6公里,路面寬11米總投資366萬元,要求7月完成路面工程,年內完成橋涵改造27座397.6米任務。

張北鐵路博興段四橋改造工程,即柳橋、博昌橋、溢洪橋、支脈溝橋。四橋全部加寬到23米,總投資450萬元,要求年內通車。

濟青公路王濰段鄒平段改線工程,全長10.9公里,路面寬14米,橋涵72座,投資概算300萬元,要求年內建成通車。

為什麼這八個項目能夠入選當年的重點建設項目目錄呢?且看1980年代的濱州概貌。

先說電話通信,趙老說,那時的濱州用的還是“搖把子”,“人們打電話只能先打到電信局的總機,告訴話務員你要的單位,話務員用手工的方式進行線路連接。由於中轉環節太多,一處有問題,電話就沒法打通,那時濱州打北京的長途好了1個小時,不走運的時候的一天的功夫”。

用電方面,1965年,北鎮建起專區第一個110千伏變電站,是從張店引過來的。但到1980年代,電力非常緊張,企業不能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有時要讓為人民生活用電而限產,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正廠生產和效益。

交通方面,1983年,全區公路通車裡程很少,沒有一條高等級公路,幹線公路也沒幾條,鄉村柏油路更是空白,公路狀況落後,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北鎮南出口的黃河大橋,1972年建,只有主橋沒有引橋,凡遇黃河洪水,主橋以北路面及整個灘地淹沒,致使南北交通中斷,嚴重影響生產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北鎮西出口,北鎮到濟南自解放後20多年一直沒有直達路,從北鎮去濟南不走南路,就走北路。走南路要從北鎮到張店向西或到淄川向西到濟南。走北路要從北鎮到惠民、再經商河、臨邑到濟南。走南路北路都至少半天功夫。市區內的黃河二路渤海五路坑坑窪窪,路面破損嚴重車輛行駛困難,直接影響到西到濟南北到京津唐道路的暢通。

這樣的背景下,要加快經濟發展,1986年的八個重點項目真的是需要迫不及待解決的大問題。地委行署強調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確保全區八個重點建設項目按時建成投產發揮效率。

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八個重點項目建設

1986年3月3日,惠民地區行署召開了全區重點建設項目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地委副書記劉殿金,行署副專員胡安夫、趙延孝,地區計委、建委、經委、財政、物資、金融和濱州市、濱縣、博興、鄒平縣政府負責同志,八個重點建設項目和主管負責部門的負責同志。

會議指出,抓好重點項目是形勢發展的需要,是振興全區經濟的實際措施,符合集中優勢打殲滅戰的方針。地位行署從全區實際情況出發,確定在七五計劃第一年集中抓好八個重點項目有著非常深遠的戰略意義。確定行署副專員趙延孝分工八個重點建設項目的工作。負責組織協調好各方面關係。需要協調處理的事情,有趙延孝主持,苗仲德、蔡玉昌、趙春江、閻啟俊、郭寶玉等參加,及時解決研究。重大事情協調解決有困難的,再提交專員辦公會以及地委討論解決。各級各部門都要把8個重點建設項目列為自己的工作重點,納入議事日程。各級負責人不僅要檢查督促和指導,還要深入第一線幫助基層研究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會議要求,鄒平、博興、濱縣、濱州市和地直各部門要本著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精神,認真組織力量,抓緊抓好。財政、銀行、物資、勞動、施工和各業務部門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積極支持、密切配合,主動協調,為重點項目提供優質服務,按國家計劃和建設進度及時提供貸款、資金,搞好物資供應。監督建設單位合理使用資金和物資,使國家的每一分錢都能發揮應有作用。

物資匱乏,資金匱乏,技術匱乏,在這樣的困境中一樣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八大重點工程建設。

濱州化工廠熱電站項目建設過程中,趙延孝先後7次召開現場辦公會議解決困難。1986年1月7日,化工廠熱電項目與內蒙古電力安裝公司簽約安裝,8月全部開工。整個工程建設速度快,質量好,9月初在濱州召開了全省小型熱電現場會,推廣濱州化工廠熱電建設經驗。項目裝機容量為3000千瓦機組兩臺,很大程度緩解了濱州化工廠用電緊張狀況,也給濱州企業自建電廠增添了信心。

城區內的渤海五路路面破損嚴重,趙延孝跟當時的公路局局長楊成敏商量,無論多困難,都要把這條路修起來。1986年省交通廳廳長趙為武來檢查工作,對濱州的工作支持,解決230萬元資金,當年黃河二路和渤海五路就修好了。黃河大橋北引橋1987年建成通車,改造後黃河大橋全長2932米、124孔,比原來增長1541。39米,增加80孔,從此大橋通行無阻,再也不怕洪水漫灘了。

1986年北鄭路濱縣段建成通車。之後去濟南再也不用“走南闖北”了。1986年及隨後的幾年裡,八個重點項目一一保質保量完成,毋庸諱言,這些項目為當時的惠民地區加快發展經濟發展砸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來的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積累了經驗。

撰稿:邱芹 盧豔

往事鉤沉(一)蒲園開放首日湧進萬名遊客

據《濱州地區志1979-2000》記載,1986年9月30日,濱州市舉行蒲園開園剪彩儀式。濱州蒲園於1985年5月動工,總投資400多萬元,佔地24公頃。省委書記樑步庭為之題寫匾額。

蒲園,濱州第一個城市公園,獨特的黃河橋頭公園,一座由老蒲城演變來的水邊公園。它一度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公園,在28年的歷史中,它陪伴了幾代人濱州人的生活,它創造了許多個濱州生活第一次:它是我市首個兒童樂園,引進了濱州第一臺意大利冰激凌機,迎來濱州首架真飛機,建成濱州第一個商業游泳池,第一個旱冰場。在這裡,多數濱州市民頭一次喝到速溶咖啡,第一次看到假山和裸女雕像……

蒲園開放首日,創造了日進遊客萬人的紀錄

說起蒲園,不得不提蒲湖水庫,而說起蒲湖水庫,又不得不提900年曆史的老蒲臺縣城。蒲臺縣始設於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銷於1956年3月。當1850年黃河搶奪大清河河道開始,蒲臺縣日漸被侵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蒲城各村逐漸搬出,老縣城成為一片水窪。1981年,蒲城水庫開始修建。而隨著北鎮黃河大橋引橋的修建以及蒲園、蒲湖風景區的修建,濱州首座人民公園呈現在世人面前。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攝影:李建國

蒲園管理處第一任主任鞠先生說:“蒲園的價值何在?要從整個濱州歷史來看,那時候,市民這樣描述濱州市容,‘臭水溝太陽晒、柏油馬路黃土蓋、烈士陵園談戀愛、電話不如跑得快’。而蒲園讓孩子們有了玩處,戀愛的青年有了安靜的地方,老年人有了健身的場合。”

1986年10月,蒲園正式建成開放,開放當日創造了日進遊客萬人的紀錄。不僅是老北鎮居民,還有遠至博興、廣饒、惠民等地的遊客聞名而來。五分錢一張的門票,三毛錢一隻的冰激凌,五毛錢一杯的速溶咖啡,在黑白電視機上玩的魂鬥羅遊戲,讓人影變形的哈哈鏡,這都讓濱州市民印象深刻。大門口北側的門市部引進了濱州第一臺意大利冰激凌機,為嚐到來自異國他鄉的新鮮風味,遊客們排起了長隊。

蒲園的游泳池當年是個時髦場所,敢於第一批下水的女青年來自北紡等單位的青島家庭。蒲園風景區管理處主任沈波回憶,那時公園還負責出租泳衣泳褲。女式泳衣都是連體樣式,裙子也不短,而今天的三點式在當時不敢想象。蒲園也是當年交誼舞傳播場合之一,沈波介紹,那時最好的舞者是文革前就學舞的老者,男青年不敢邀請陌生女孩子來跳,只好與老太太甚至是同性來搭檔。

自控飛機是建園之初就有的“高級設備”

進入蒲園大門,首先看到的是玻璃鋼製成的金色毛主席塑像。這尊容易勾起歷史記憶的塑像,是1994年由濱州(北鎮)柴油機廠捐贈的,花崗岩做成的底座則是博興一家石材廠免費建造。在毛主席塑像背後,是山水相依,綠樹相伴的“將軍峰”景點。1985年建園時用碎石堆砌了這座假山,第二次改造後命名為“將軍峰”。在2009年蒲園大改造中,則在原有的基礎上,用鋼筋製成框架,澆蓋混凝土,做成塑石,塑石顏色處理為豆沙色。

蒲園內有一架部隊退役的殲教5型教練飛機,這是1986年瀋陽軍區贈予蒲園的,也是“降落”在濱州的首架真飛機。在園林景觀區偏東的自控飛機,是建園之初就有的“高級設備”,這套能自己控制升降的組合裝置,曾經給無數濱州人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建園之初,公園購置了自控飛機、動物狂歡、游龍戲水、小靈通、宇航車等五大遊樂設備,當年曾被人們譽為公園“五大件”。這是帶孩子逛蒲園必須感受的項目,週末坐自控飛機要排起長隊購票等候。隨著公園的幾次改造,原有的五大件已經撤掉了四件,自控飛機是惟一留下來的。現在,公園對“自控飛機”外表進行了裝飾,內置機械部分也進行了更新改造。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蒲園將逐漸完善功能,成為大型旅遊景點

賞月亭下,低頭奮蹄的鐵牛朝水佇立。時任地區計劃委副主任的孫現夫老人介紹,為了改變濱州當時的落後面貌,濱州領導幹部跑項目跑資金,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持,傾注心血建設濱州。建設蒲湖水庫時,濱州幹部群眾齊上陣,不喊苦不叫累,憑著革命的“老黃牛”精神建成了這座水庫。為了紀念蒲湖水庫的勝利建成,負責項目建設的劉之申副專員提議搞一個牛的雕塑,體現濱州幹部群眾的老黃牛精神和濱州領導幹部“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寓意。除此之外,民間也有傳說該牛還有防洪鎮水之意。

據侯玉傑、孫明編著的《劉之申》一書記載,為倡導建設蒲園的兒童樂園,劉之申夫人還捐出了500元錢。劉之申原本設想中的蒲園要更加宏偉。他曾設想建設一座跨黃河的大型公園,南橋標為兩座黃河三角形標塔,從塔底開始計劃由乍啟典等畫家從黃河源頭畫起,繪成完整的黃河入海流巨幅畫作,標塔高45米,內設轉梯,登上可壯觀黃河。

蒲園東門門口,是國道205的故道,往北百餘米的大橋,則是原來進出老濱州的重要橋樑。該橋於1972年建成,1985年底,新205國道改造通車後,老橋退役,但留在蒲湖風景區的這段橋樑成了人們回望老濱州歷史的標點。

沈波說,蒲園是濱州城區面積最大、建園時間最長、植被種類最多、功能最完善、生態環境最和諧的一處綜合性公園,獨特優勢明顯。他這樣展望:蒲湖風景區將跳出老蒲園,日漸完善功能,走向吃住行遊玩購為一體的大型旅遊景點。

撰稿:劉清春 常梅玲 王紅霞

往事鉤沉(二)唐賽兒塑像:曾經的城市標誌

據《濱州地區志1979-2000》記載:1986年10月31日,明朝農民起義女領袖唐賽兒躍馬舞劍大型塑像在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北端落成。塑像連同基座高40米,塑像高31米,重4.2噸,外部由2.5毫米的紫銅板焊接而成,內部為不鏽鋼骨架。此為地區的標誌性建築。

在高高的黃河堤壩上,31米的塑像一度成為濱城區的制高點。又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多年來,唐賽兒塑像一度被視為濱州的城市標誌。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攝影:張中樑

作為雕像製作全程見證者之一,原濱州電視臺副臺長張中樑回憶:“在北引橋建設過程中,濱州黃河大橋總指揮劉之申等人就有樹立雕像的設想。除唐賽兒,還有老渤海精神等主題選項。在當時領導、專家的反覆商量後認定,女英雄唐賽兒的老家就在橋頭水庫底下的老蒲城,她的故事在百姓心中流傳甚廣,她是最適合立在橋頭的人物。”

在徵集到的小樣中,有寫實、寫意、抽象等多種類型的唐賽兒設計圖。張中樑說:“劉之申思維超前,看中了略帶抽象色彩的設計圖,如戰馬雕像都有變形,更有動感和衝勁,很有些現代派風格。這在當時產生了不少爭議。塑像材料可以選擇大理石或者是水泥,但劉之申等人堅持選擇了相對造價更高的銅像。這些超前思維讓這座雕像更富有價值。劉之申還曾想在唐賽兒底座製作渤海英雄浮雕,但考慮到大橋行車安全,最終放棄了這一計劃。”

建成後,該塑像立即成為當時濱州乃至山東黃河段的一個地標性景觀,很多過往大橋的人都要在塑像下拍照留念。後來,濱州制各種郵品和各機關企業自制的禮品袋大都選擇將該塑像作為形象標識,“唐賽兒塑像”甚至被印在了小學生作業本上。

據侯玉傑、孫明編著的《劉之申》一書介紹:除了這塑像,劉之申還主持建設了唐賽兒祠、巾幗英雄紀念碑。1986年,我區文藝愛好者還根據唐賽兒書記編寫了電視劇劇本,省廣播電視廳決定拍攝5集電視連續劇。那麼,唐賽兒何許人也?

史料顯示:唐賽兒(1399~?),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山東濱州蒲臺縣人。1420年(永樂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眾起義,震動京師,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

明初,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先後在山東征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相傳,唐賽兒是蒲臺縣人,林三之妻。林死後據說唐偶得一石匣,內有寶劍兵書,唐研習後通曉法術兵法,以傳白蓮教為名,集合民眾數千,於永樂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內)起事。

黃河五路改建、蒲園開園、濱州電信大樓建成、毛紡廠投產!濱州1986年不一般

唐賽兒起事後全殲了前來圍攻的軍隊,殺了青州都指揮使高風,各地民眾紛紛響應。朝廷派出京師精兵,由安遠候總兵柳升與都指揮劉忠統領,前來征討。明軍仗人多勢眾,包圍了唐賽兒山寨。唐賽兒假作投降,乘機夜襲官軍。明軍大亂,劉忠戰死。唐賽兒突圍而出。唐的部眾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圍安邱。唐賽兒部最後被山東都指揮僉事衛青擊潰消滅。

唐賽兒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女性起義軍領袖而為國人熟知,其剪紙為馬的故事在濱州流傳至今。

劉之申愛好地方文史,對唐賽兒事蹟很感興趣。在濱州黃河大橋建設中,他就在橋北設計了唐賽兒躍馬舞劍的雕塑,並由山東藝術學院教授設計完成。在劉之申提議下,還在橋北樹立了唐賽兒碑,由原渤海區知名的剿匪司令馬千里同志題寫了碑文。1986年6月,在劉之申等人的支持下,由濱州人王文田和王笑宗擔任編劇的電視劇《唐賽兒》在惠民縣桑落墅鎮開拍。之後,《唐賽兒》又在高青縣和東營市取景,1986年12月底錄製基本結束,在山東電視臺播放後,引起了全省觀眾的熱烈反響。

而到近年,關於唐賽兒塑像是否能代表濱州成為很多人的疑問。不論將來唐賽兒雕像何去何從,這座雕像無疑是城市形象塑造的先行者……

從唐賽兒雕像開始,濱州的城市雕塑日益密集,主題風格日益豐富,呈現出多元化特徵。

撰稿:劉清春

(濱州日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