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細分的話,盛世有幾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是盛世前的準備期,例如唐朝開元盛世之前的貞觀、永徽之治。這種準盛世之下,社會風氣充滿了雄健的活力與朝氣。

第二種狀態是鼎盛期。仍以開元盛世為例,經濟、政治、軍事、民生、科技無不達於巔峰,於國於民,都是最好的狀態。

"

如果細分的話,盛世有幾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是盛世前的準備期,例如唐朝開元盛世之前的貞觀、永徽之治。這種準盛世之下,社會風氣充滿了雄健的活力與朝氣。

第二種狀態是鼎盛期。仍以開元盛世為例,經濟、政治、軍事、民生、科技無不達於巔峰,於國於民,都是最好的狀態。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第三種狀態是後盛世期。文景之治後的漢武之衰、開元盛世後的天寶之禍、康乾盛世後半段的嘉慶之衰,王朝從巔峰悄然滑落,各種矛盾、危機開始顯現,然而整個社會已是老態,無力挽回危機。好似人人都知大廈將傾,卻沒有扶危定傾的勇氣與志氣。

北周武帝的建德盛世,可算作第一種狀態:準盛世。

一、血戰43年得來的北方一統

周武帝是鮮卑貴族,其父宇文泰於北魏末年的534年,扶立魏孝武帝建立西魏,是為北周帝國的前身。宇文泰掌握著西魏的實權,但在他及身之年並未篡權奪位,而是在其逝世後,由其嫡子宇文覺篡魏建周。

西魏誕生之初,天下是東魏、西魏、南樑三國對峙的形勢。西魏僻居關中、隴右,實力最弱。東魏自恃實力強大,一直壓著西魏打。

"

如果細分的話,盛世有幾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是盛世前的準備期,例如唐朝開元盛世之前的貞觀、永徽之治。這種準盛世之下,社會風氣充滿了雄健的活力與朝氣。

第二種狀態是鼎盛期。仍以開元盛世為例,經濟、政治、軍事、民生、科技無不達於巔峰,於國於民,都是最好的狀態。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第三種狀態是後盛世期。文景之治後的漢武之衰、開元盛世後的天寶之禍、康乾盛世後半段的嘉慶之衰,王朝從巔峰悄然滑落,各種矛盾、危機開始顯現,然而整個社會已是老態,無力挽回危機。好似人人都知大廈將傾,卻沒有扶危定傾的勇氣與志氣。

北周武帝的建德盛世,可算作第一種狀態:準盛世。

一、血戰43年得來的北方一統

周武帝是鮮卑貴族,其父宇文泰於北魏末年的534年,扶立魏孝武帝建立西魏,是為北周帝國的前身。宇文泰掌握著西魏的實權,但在他及身之年並未篡權奪位,而是在其逝世後,由其嫡子宇文覺篡魏建周。

西魏誕生之初,天下是東魏、西魏、南樑三國對峙的形勢。西魏僻居關中、隴右,實力最弱。東魏自恃實力強大,一直壓著西魏打。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東魏與西魏爆發了五次大戰,分別是小關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邙山之戰、玉壁之戰,其中只有河橋之戰系西魏主動進攻,其餘四次都是東魏進攻。小關、沙苑兩戰宇文泰以寡克眾,將西魏從死亡線拉了回來,其根本重地關中暫時倖免於難。但隨後在河橋之戰中宇文泰敗於東魏。河橋戰後,西魏因為接納東魏叛將高慎,兩國再次爆發空前規模的邙山大戰,西魏損兵三萬餘人,僅能維持關中防線不破。然而東魏在洛陽方向也已打的筋疲力盡,執著的高歡不願就此罷手,他調整了進攻方向,從河東南下打關中東北方向。豈料西魏天才將軍王思政預先在河東方向修築了堅固的堡壘玉壁城,高歡兩次重兵圍攻不克,最後含恨去世。高歡去世後,其子高澄、高洋忙於篡魏之事,兩國一時再無大的戰事發生。

"

如果細分的話,盛世有幾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是盛世前的準備期,例如唐朝開元盛世之前的貞觀、永徽之治。這種準盛世之下,社會風氣充滿了雄健的活力與朝氣。

第二種狀態是鼎盛期。仍以開元盛世為例,經濟、政治、軍事、民生、科技無不達於巔峰,於國於民,都是最好的狀態。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第三種狀態是後盛世期。文景之治後的漢武之衰、開元盛世後的天寶之禍、康乾盛世後半段的嘉慶之衰,王朝從巔峰悄然滑落,各種矛盾、危機開始顯現,然而整個社會已是老態,無力挽回危機。好似人人都知大廈將傾,卻沒有扶危定傾的勇氣與志氣。

北周武帝的建德盛世,可算作第一種狀態:準盛世。

一、血戰43年得來的北方一統

周武帝是鮮卑貴族,其父宇文泰於北魏末年的534年,扶立魏孝武帝建立西魏,是為北周帝國的前身。宇文泰掌握著西魏的實權,但在他及身之年並未篡權奪位,而是在其逝世後,由其嫡子宇文覺篡魏建周。

西魏誕生之初,天下是東魏、西魏、南樑三國對峙的形勢。西魏僻居關中、隴右,實力最弱。東魏自恃實力強大,一直壓著西魏打。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東魏與西魏爆發了五次大戰,分別是小關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邙山之戰、玉壁之戰,其中只有河橋之戰系西魏主動進攻,其餘四次都是東魏進攻。小關、沙苑兩戰宇文泰以寡克眾,將西魏從死亡線拉了回來,其根本重地關中暫時倖免於難。但隨後在河橋之戰中宇文泰敗於東魏。河橋戰後,西魏因為接納東魏叛將高慎,兩國再次爆發空前規模的邙山大戰,西魏損兵三萬餘人,僅能維持關中防線不破。然而東魏在洛陽方向也已打的筋疲力盡,執著的高歡不願就此罷手,他調整了進攻方向,從河東南下打關中東北方向。豈料西魏天才將軍王思政預先在河東方向修築了堅固的堡壘玉壁城,高歡兩次重兵圍攻不克,最後含恨去世。高歡去世後,其子高澄、高洋忙於篡魏之事,兩國一時再無大的戰事發生。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宇文泰去世後,其侄宇文護擔任大冢宰,掌握了實權。他連連發動了對北齊、南樑和南陳數次大戰,結果因指揮失誤和實力不濟接連遭到大敗。

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即位後發動事變刺殺宇文護,隨後整頓國政,廢佛興儒,擴軍備戰,於5年間將國力陡然提升,並在577年滅亡宿敵北齊,統一了北方。

所謂的建德盛世,即是指周武帝建德年間國力鼎盛的一段時間。

二、獨具特色的北周政制

西魏北周臥薪嚐膽43年終於邁向巔峰,由最弱變為最強,雖然周武帝並未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但他完成了五胡十六國以來中國多民族大融合的臨門一腳,促成了鮮卑、羌、氐、羯等民族與漢族的最終融合。而且,隋文帝得以統一中國,所憑藉的政治、軍事力量,完全是周武帝打下的班底。

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周武帝是假隋文帝之手,最終完成了華夏新的一統。

那麼我們說,鮮卑宇文部這個代北的小部落,既無文化底蘊,又乏世代傳承的政治根基,是怎麼在僅僅43年的時間內,從一無所有的底層破落戶,開基建國、並走向盛世呢?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宇文泰父子對政治制度的創新。

西魏北周兩項最大的創新,一是政治層面的六官制,二是軍事層面的府兵制。

先簡單說說六官制。

"

如果細分的話,盛世有幾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是盛世前的準備期,例如唐朝開元盛世之前的貞觀、永徽之治。這種準盛世之下,社會風氣充滿了雄健的活力與朝氣。

第二種狀態是鼎盛期。仍以開元盛世為例,經濟、政治、軍事、民生、科技無不達於巔峰,於國於民,都是最好的狀態。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第三種狀態是後盛世期。文景之治後的漢武之衰、開元盛世後的天寶之禍、康乾盛世後半段的嘉慶之衰,王朝從巔峰悄然滑落,各種矛盾、危機開始顯現,然而整個社會已是老態,無力挽回危機。好似人人都知大廈將傾,卻沒有扶危定傾的勇氣與志氣。

北周武帝的建德盛世,可算作第一種狀態:準盛世。

一、血戰43年得來的北方一統

周武帝是鮮卑貴族,其父宇文泰於北魏末年的534年,扶立魏孝武帝建立西魏,是為北周帝國的前身。宇文泰掌握著西魏的實權,但在他及身之年並未篡權奪位,而是在其逝世後,由其嫡子宇文覺篡魏建周。

西魏誕生之初,天下是東魏、西魏、南樑三國對峙的形勢。西魏僻居關中、隴右,實力最弱。東魏自恃實力強大,一直壓著西魏打。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東魏與西魏爆發了五次大戰,分別是小關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邙山之戰、玉壁之戰,其中只有河橋之戰系西魏主動進攻,其餘四次都是東魏進攻。小關、沙苑兩戰宇文泰以寡克眾,將西魏從死亡線拉了回來,其根本重地關中暫時倖免於難。但隨後在河橋之戰中宇文泰敗於東魏。河橋戰後,西魏因為接納東魏叛將高慎,兩國再次爆發空前規模的邙山大戰,西魏損兵三萬餘人,僅能維持關中防線不破。然而東魏在洛陽方向也已打的筋疲力盡,執著的高歡不願就此罷手,他調整了進攻方向,從河東南下打關中東北方向。豈料西魏天才將軍王思政預先在河東方向修築了堅固的堡壘玉壁城,高歡兩次重兵圍攻不克,最後含恨去世。高歡去世後,其子高澄、高洋忙於篡魏之事,兩國一時再無大的戰事發生。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宇文泰去世後,其侄宇文護擔任大冢宰,掌握了實權。他連連發動了對北齊、南樑和南陳數次大戰,結果因指揮失誤和實力不濟接連遭到大敗。

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即位後發動事變刺殺宇文護,隨後整頓國政,廢佛興儒,擴軍備戰,於5年間將國力陡然提升,並在577年滅亡宿敵北齊,統一了北方。

所謂的建德盛世,即是指周武帝建德年間國力鼎盛的一段時間。

二、獨具特色的北周政制

西魏北周臥薪嚐膽43年終於邁向巔峰,由最弱變為最強,雖然周武帝並未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但他完成了五胡十六國以來中國多民族大融合的臨門一腳,促成了鮮卑、羌、氐、羯等民族與漢族的最終融合。而且,隋文帝得以統一中國,所憑藉的政治、軍事力量,完全是周武帝打下的班底。

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周武帝是假隋文帝之手,最終完成了華夏新的一統。

那麼我們說,鮮卑宇文部這個代北的小部落,既無文化底蘊,又乏世代傳承的政治根基,是怎麼在僅僅43年的時間內,從一無所有的底層破落戶,開基建國、並走向盛世呢?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宇文泰父子對政治制度的創新。

西魏北周兩項最大的創新,一是政治層面的六官制,二是軍事層面的府兵制。

先簡單說說六官制。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宇文泰採納隴西名士蘇綽的建議,搬取《周禮》的模式,對西魏的官制進行改革,設計了天官府、地官府、春官府、夏官府、秋官府、冬官府六個中央部門,這六個部門幾乎相當於後世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除了天官稍有不同。部門分工其實與北齊相似,都總結了魏晉以來的政治制度成果。唯一有區別的是名號。

六官是西周時代的名號,關隴集團把西周的制度搬到西魏,並不是玩情懷搞復古,而是有著現實的政治考量。

原北魏境內絕大多數文化精英都在北齊,在文化上優勢十分明顯。南方的樑朝自稱繼承東晉正朔,在政治上凌視北方兩國。與兩個敵國相比,西魏幾乎一無所有。長此以往,西魏的民心士氣必將瓦解。這個時候搬出《周禮》,一下子將西魏政治法統接到了最悠久、最正宗的儒家政治思想的源頭,雖說在敵國看來不過是障眼法,但在西魏國內卻發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士人一定程度上找回了政治依歸,也籍此看到宇文泰對儒家思想的認同,關隴集團的凝聚力大大加強。

六官制雖然在後世屢受鄙夷,乃至到了近現代,史學大家陳寅恪也不無嘲諷地說宇文泰這套制度是非驢非馬,在當時並不是最先進的制度,比北齊、南樑採用的漢魏舊制遠遠不如。

從學術的角度看,從歷史的長遠維度看,陳先生所言的確是真理。

然而就北周當時的形勢看,宇文泰確實也只能這麼做。原樣照搬漢魏舊制並不是不可取,但如此一來,他還拿什麼在文化和法統上佔領高地呢?即便六官制推行的過程中,暴露出很多系統性的紊亂,甚至北周的地方行政系統乾脆拒絕執行六官制,六官制僅僅在朝中執行,但它發揮出的凝聚人心、佔領文化高地、與齊樑分庭抗禮的巨大作用,無論怎麼褒揚都不為過。

北周的制度成果雖然沒有被隋朝繼承,如史學界一般的觀點,隋文帝繼承的實際上是北齊、南樑傳承的漢魏舊制。但北周最珍貴的一點,也就是政治上的創新精神被隋文帝繼承下來了。舊法弊,行創革。出身於北周的隋文帝,正是秉承了這樣的創新思想,建立了封建時代最為先進的三省六部制。

我們講北周開啟隋唐300盛世,不單因為關隴集團都出自西魏北周,更重要的因素在於,北周激發出的政治精神,極大影響了隋唐兩代的統治者。

三、強大的軍事機器

周武帝完成北方一統,靠得就是府兵制。

西魏約自大統八年開始創置府兵。在軍事組織方面,八柱國之首宇文泰是全軍統帥,除元魏宗室元欣掛名柱國,其餘6位領兵的柱國各統2個大將軍,每個大將軍分統2個開府大將軍,開府大將軍下有儀同將軍,按《北史》說法,開府分團統領,1團下有2儀同,儀同下按級分別是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由於史籍資料的缺乏,尚不清楚1開府下到底有幾個團,但按最少的算,1開府統2個團,1個柱國大將軍下屬便有16個儀同將軍的編制。

在兵員選拔方面,西魏北周結合全國的行政區,劃分出若干個軍府,由軍府按照“三五簡發”的標準進行兵員選拔。這種選拔制度類似於普遍徵兵制,理論上全國的成年男丁均有當兵的可能,但概率遠比普遍徵兵為低。事實上兵制與國力息息相關,國力強盛時全民徵兵制更具行政強制力的保障,國力衰弱時著籍戶口減少,政府無法大規模調發編戶人口,便向募兵制轉化。府兵制事實上兼具了徵兵的強制性與募兵的優選性,具有一定製度優勢。

府兵制最大的好處是能幫助帝國在短時間內徵發大量兵員,並能保證他們的訓練水平,使得國家能夠擁有一支強大的常備軍。公元551年至554年,西魏趁南樑內亂連續對南方用兵,其中攻漢中、上庸用兵規模在3萬多,平蜀動用兵力2.2萬,平江陵用兵5萬,總計出動兵力10萬多人。西魏禪代後,北周於563年發動4萬人兩路夾攻河東,564年更是空前地集結起20萬大軍進攻洛陽,在總兵力上已然超越北齊,這種強大的兵力輸出加上常年訓練出的戰鬥力,為因亂制敵提供了堅實的軍事基礎,這在邙山之戰前無論如何是辦不到的。可以說,府兵制日益成熟後的北周,在三國對峙形勢中隱然居於優勢地位。

隋朝沿用府兵完成了南北統一。唐朝削平諸雄統一全國,滅亡突厥生擒頡利可汗,平高昌、滅高句麗、滅吐谷渾,靠的都是北周開創的府兵制。

四、堅若磐石的社會經濟基礎

說盛世,自然少不了經濟。

北周的經濟成就堪稱奇蹟。

"

如果細分的話,盛世有幾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是盛世前的準備期,例如唐朝開元盛世之前的貞觀、永徽之治。這種準盛世之下,社會風氣充滿了雄健的活力與朝氣。

第二種狀態是鼎盛期。仍以開元盛世為例,經濟、政治、軍事、民生、科技無不達於巔峰,於國於民,都是最好的狀態。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第三種狀態是後盛世期。文景之治後的漢武之衰、開元盛世後的天寶之禍、康乾盛世後半段的嘉慶之衰,王朝從巔峰悄然滑落,各種矛盾、危機開始顯現,然而整個社會已是老態,無力挽回危機。好似人人都知大廈將傾,卻沒有扶危定傾的勇氣與志氣。

北周武帝的建德盛世,可算作第一種狀態:準盛世。

一、血戰43年得來的北方一統

周武帝是鮮卑貴族,其父宇文泰於北魏末年的534年,扶立魏孝武帝建立西魏,是為北周帝國的前身。宇文泰掌握著西魏的實權,但在他及身之年並未篡權奪位,而是在其逝世後,由其嫡子宇文覺篡魏建周。

西魏誕生之初,天下是東魏、西魏、南樑三國對峙的形勢。西魏僻居關中、隴右,實力最弱。東魏自恃實力強大,一直壓著西魏打。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東魏與西魏爆發了五次大戰,分別是小關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邙山之戰、玉壁之戰,其中只有河橋之戰系西魏主動進攻,其餘四次都是東魏進攻。小關、沙苑兩戰宇文泰以寡克眾,將西魏從死亡線拉了回來,其根本重地關中暫時倖免於難。但隨後在河橋之戰中宇文泰敗於東魏。河橋戰後,西魏因為接納東魏叛將高慎,兩國再次爆發空前規模的邙山大戰,西魏損兵三萬餘人,僅能維持關中防線不破。然而東魏在洛陽方向也已打的筋疲力盡,執著的高歡不願就此罷手,他調整了進攻方向,從河東南下打關中東北方向。豈料西魏天才將軍王思政預先在河東方向修築了堅固的堡壘玉壁城,高歡兩次重兵圍攻不克,最後含恨去世。高歡去世後,其子高澄、高洋忙於篡魏之事,兩國一時再無大的戰事發生。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宇文泰去世後,其侄宇文護擔任大冢宰,掌握了實權。他連連發動了對北齊、南樑和南陳數次大戰,結果因指揮失誤和實力不濟接連遭到大敗。

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即位後發動事變刺殺宇文護,隨後整頓國政,廢佛興儒,擴軍備戰,於5年間將國力陡然提升,並在577年滅亡宿敵北齊,統一了北方。

所謂的建德盛世,即是指周武帝建德年間國力鼎盛的一段時間。

二、獨具特色的北周政制

西魏北周臥薪嚐膽43年終於邁向巔峰,由最弱變為最強,雖然周武帝並未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但他完成了五胡十六國以來中國多民族大融合的臨門一腳,促成了鮮卑、羌、氐、羯等民族與漢族的最終融合。而且,隋文帝得以統一中國,所憑藉的政治、軍事力量,完全是周武帝打下的班底。

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周武帝是假隋文帝之手,最終完成了華夏新的一統。

那麼我們說,鮮卑宇文部這個代北的小部落,既無文化底蘊,又乏世代傳承的政治根基,是怎麼在僅僅43年的時間內,從一無所有的底層破落戶,開基建國、並走向盛世呢?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宇文泰父子對政治制度的創新。

西魏北周兩項最大的創新,一是政治層面的六官制,二是軍事層面的府兵制。

先簡單說說六官制。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宇文泰採納隴西名士蘇綽的建議,搬取《周禮》的模式,對西魏的官制進行改革,設計了天官府、地官府、春官府、夏官府、秋官府、冬官府六個中央部門,這六個部門幾乎相當於後世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除了天官稍有不同。部門分工其實與北齊相似,都總結了魏晉以來的政治制度成果。唯一有區別的是名號。

六官是西周時代的名號,關隴集團把西周的制度搬到西魏,並不是玩情懷搞復古,而是有著現實的政治考量。

原北魏境內絕大多數文化精英都在北齊,在文化上優勢十分明顯。南方的樑朝自稱繼承東晉正朔,在政治上凌視北方兩國。與兩個敵國相比,西魏幾乎一無所有。長此以往,西魏的民心士氣必將瓦解。這個時候搬出《周禮》,一下子將西魏政治法統接到了最悠久、最正宗的儒家政治思想的源頭,雖說在敵國看來不過是障眼法,但在西魏國內卻發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士人一定程度上找回了政治依歸,也籍此看到宇文泰對儒家思想的認同,關隴集團的凝聚力大大加強。

六官制雖然在後世屢受鄙夷,乃至到了近現代,史學大家陳寅恪也不無嘲諷地說宇文泰這套制度是非驢非馬,在當時並不是最先進的制度,比北齊、南樑採用的漢魏舊制遠遠不如。

從學術的角度看,從歷史的長遠維度看,陳先生所言的確是真理。

然而就北周當時的形勢看,宇文泰確實也只能這麼做。原樣照搬漢魏舊制並不是不可取,但如此一來,他還拿什麼在文化和法統上佔領高地呢?即便六官制推行的過程中,暴露出很多系統性的紊亂,甚至北周的地方行政系統乾脆拒絕執行六官制,六官制僅僅在朝中執行,但它發揮出的凝聚人心、佔領文化高地、與齊樑分庭抗禮的巨大作用,無論怎麼褒揚都不為過。

北周的制度成果雖然沒有被隋朝繼承,如史學界一般的觀點,隋文帝繼承的實際上是北齊、南樑傳承的漢魏舊制。但北周最珍貴的一點,也就是政治上的創新精神被隋文帝繼承下來了。舊法弊,行創革。出身於北周的隋文帝,正是秉承了這樣的創新思想,建立了封建時代最為先進的三省六部制。

我們講北周開啟隋唐300盛世,不單因為關隴集團都出自西魏北周,更重要的因素在於,北周激發出的政治精神,極大影響了隋唐兩代的統治者。

三、強大的軍事機器

周武帝完成北方一統,靠得就是府兵制。

西魏約自大統八年開始創置府兵。在軍事組織方面,八柱國之首宇文泰是全軍統帥,除元魏宗室元欣掛名柱國,其餘6位領兵的柱國各統2個大將軍,每個大將軍分統2個開府大將軍,開府大將軍下有儀同將軍,按《北史》說法,開府分團統領,1團下有2儀同,儀同下按級分別是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由於史籍資料的缺乏,尚不清楚1開府下到底有幾個團,但按最少的算,1開府統2個團,1個柱國大將軍下屬便有16個儀同將軍的編制。

在兵員選拔方面,西魏北周結合全國的行政區,劃分出若干個軍府,由軍府按照“三五簡發”的標準進行兵員選拔。這種選拔制度類似於普遍徵兵制,理論上全國的成年男丁均有當兵的可能,但概率遠比普遍徵兵為低。事實上兵制與國力息息相關,國力強盛時全民徵兵制更具行政強制力的保障,國力衰弱時著籍戶口減少,政府無法大規模調發編戶人口,便向募兵制轉化。府兵制事實上兼具了徵兵的強制性與募兵的優選性,具有一定製度優勢。

府兵制最大的好處是能幫助帝國在短時間內徵發大量兵員,並能保證他們的訓練水平,使得國家能夠擁有一支強大的常備軍。公元551年至554年,西魏趁南樑內亂連續對南方用兵,其中攻漢中、上庸用兵規模在3萬多,平蜀動用兵力2.2萬,平江陵用兵5萬,總計出動兵力10萬多人。西魏禪代後,北周於563年發動4萬人兩路夾攻河東,564年更是空前地集結起20萬大軍進攻洛陽,在總兵力上已然超越北齊,這種強大的兵力輸出加上常年訓練出的戰鬥力,為因亂制敵提供了堅實的軍事基礎,這在邙山之戰前無論如何是辦不到的。可以說,府兵制日益成熟後的北周,在三國對峙形勢中隱然居於優勢地位。

隋朝沿用府兵完成了南北統一。唐朝削平諸雄統一全國,滅亡突厥生擒頡利可汗,平高昌、滅高句麗、滅吐谷渾,靠的都是北周開創的府兵制。

四、堅若磐石的社會經濟基礎

說盛世,自然少不了經濟。

北周的經濟成就堪稱奇蹟。

北周建德盛世:宇文氏43年臥薪嚐膽統一北方,開啟隋唐300年盛世

43年曆程中,北周幾乎年年打仗,在沉重的戰爭負擔、頻繁發作的水旱災害之下,宇文泰、宇文邕父子苦心孤詣,在均田制的基礎上,採取向關中遷移勞動力、屯田、興修水利、勸課農桑等措施,不斷提高關中地區的農業水平。

周武帝在位期間,北周不斷鞏固隴右、西蜀和江漢等新佔領或不穩定地區,將大量人口遷移至關中以充實京畿地區的力量。

大量人口聚集,終於產生了規模效應。北魏以來向稱殘破的關中地區恢復了生機。西魏建國之初,關中經常出現糧食不足的情況,以至於宇文泰不得不將軍隊分散部署於各州縣就食。到建德年間,關中、河南一帶戰爭的前線,百姓已能做到戶有餘糧。

在此情況下,北周人口也得到較快發展,截止周武帝統一北方前夕,北周統治的關中、隴右河西、蜀中等地,人口合計達900餘萬。這是個很高的水平。

什麼原因呢?其一是農業生產快速恢復,老百姓有地種有糧吃,加上統治區域比較穩定,國力強盛,所以人口自然繁衍呈現了加速態勢。其二是周武帝大力實行括戶政策,把人口人豪強的手中解放出來,他在位時多次下詔釋放奴婢,把他們恢復為平民身份。其三是滅佛行動。周武帝滅佛,解放了大量寺院僧俗人口,把他們趕回到編戶齊民之中,這也使得國家控制的注籍人口增加了數十萬人。

周武帝滅齊後,加上北齊境內的2000餘萬人,其總人口在建德年間達到了3000萬人,單單北方就達到這個數字,相當了不起。可以說為隋朝人口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所以隋文帝篡了北周後,沒費什麼勁便消滅了南陳。而且,人口也在短時間內達到東漢以來的峰值,基礎就是北周打下來的。

隋朝建國後,開皇十二年國力達到極盛,時間之短是難以想象的。漢初到文景之治,花了70多年。唐朝開國到開元盛世,花了近百年時間。清朝開國至康雍乾盛世,也有80餘年時間。獨有隋朝時間最短,而且短得相當離譜。箇中原因,就在於北周花費了40多年時間打基礎,這才有了所謂的開皇之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