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碩士章瑩穎在美失蹤,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又不恐懼這個社會

北京大學 美國 聯想 大學 曉得麼 2017-06-16

這兩天,微博和各大網站熱點,以及微信朋友圈都被《北大女碩士在美失聯》的新聞刷屏了。

6月9日14時左右,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中國女學生章瑩穎在古德溫大道與一輛黑色土星轎車司機進行了一段27秒的談話後,坐上了副駕駛的座位,然後轎車便向北開走了。這是監控能查到的章瑩穎最後的行蹤。此後,章瑩穎便與外界失去了聯繫。

北大女碩士章瑩穎在美失蹤,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又不恐懼這個社會

今天的最新近況是美國的FBI已經介入了此事件,並且已經查到了章瑩穎坐上的黑色車輛的車牌信息。

事件發生以後,除了對章瑩穎下落極其關注以外,網上留言最多的就是“嚇得我都不敢一個人出外旅行了”“社會太亂,女孩子一定要學會保護好自己”“要提高警惕心,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有些大號還專門發佈了《出門在外需要注意的危險信號》等文章,提醒大家注意保護自己。

其實,章瑩穎並非沒有自我保護意識,她應該是具備一定警惕性和安全意識的。失蹤前一天,她臨睡前和自己國內的男友視頻時,說看到有幾個陌生的亞洲人在自己住處徘徊,自己感覺到非常的恐懼。

她的這種恐懼就是一種具有自我保護意識的心理情緒。

對於她的失蹤詳情,我們現在不能也不應該去做主觀猜測和論斷。但作為同樣有留學經歷,現在也有親人朋友在外求學生活的曉小姐,我非常能理解章瑩穎的恐懼,也能體會到看見這類新聞時網友們的害怕與緊張心理。

所以,今天我們想和大家聊聊

“如何保護好自己但又不過度恐懼這個社會”

北大女碩士章瑩穎在美失蹤,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又不恐懼這個社會

恐懼,是一種人及生物常見的心理活動狀態,是人類為了生存,保有的最基本的情緒的一種。它是由於周圍環境中突如其來、出乎意料、不可確定的因素導致個體無所適從所產生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種強烈的應激反應。

這個由我們人類情緒中進化而來的具有自我保護意識的心理情緒,在人類進化初期是很有用的。比如當初我們的祖先,因為懷著對猛獸的恐懼心理,所以才能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轉頭就跑,下意識的保護好自己。

為什麼會產生恐懼

恐懼產生的原因,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我們自己對“危險的聯想”。這種聯想通常在我們面對自認為無法克服、無法掌握、無法知曉的事物或環境時出現。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容易聯想到的危險有死亡、受傷、被拋棄等等。

比如,章瑩穎和男友視頻時提到,她恐懼在她家樓下徘徊的亞洲人,就是她(中國人)在不熟悉的環境(美國)下遇到無法知曉(陌生亞洲人)的事物是產生了危險的聯想(這些陌生人會對她不利).

再舉一些例子。

我們有些人很怕狗。因為我們害怕狗會咬我、攻擊我。狗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無法掌握的事物,遇到它讓我們產生了會受傷的聯想。

我們有些人很恐高。因為我們害怕掉下去。站在高處我們會想,我們不會飛,這對我們來說是無法克服的事物,所以我們會產生一旦掉下去,我們就會死的聯想。

北大女碩士章瑩穎在美失蹤,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又不恐懼這個社會

恐懼作為我們常見的心裡活動,它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合理的恐懼幫助我們避免可能遇見的危險和傷害。

但是過度的、非理性的恐懼則會讓我們陷入慌亂之中,做出錯誤的判斷,甚至自己被自己的恐懼給“嚇死”。

曾經有網友猜測章瑩穎有可能是被一個假扮警察的司機給騙上了車。因為有網友發帖表示,在章瑩穎失蹤前,就遇見過一名駕駛黑色私家車的男子四處轉悠 ,拿著警徽,說自己是便衣警察,要她到車裡回答幾個問題,發帖者拒絕後,司機沒有進一步表示就走了。

如果遭遇假警察的說法成立,作為一個剛到美國的大學生,周遭環境的生疏,她對周圍的事物處於“無法掌握”的狀態,加上對方是警察,要求配合調查,她會覺得此事很緊急,有可能產生自己是否 “觸犯了法律(犯罪)”的聯想,因而陷入極度恐懼裡。

北大女碩士章瑩穎在美失蹤,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又不恐懼這個社會

她接收到的訊息,跳過了負責邏輯思考的腦額葉皮質與負責記憶的海馬體,然後直接傳遞到觸發和主導我們恐懼的杏仁體。杏仁體會即時反應,讓我們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同時身體大量分泌腎上腺素,專注力瞬間提高。當人專注於某一點時,會迅速掉入關於某種言論、情緒、事件的催眠裡,無法進行理性分析判斷。而這一切的反應,都為了緊接而來的兩項行動:迎戰或逃跑!

但作為剛到美國不久的中國留學生,在自身又無違法記錄的情況下,章瑩穎對於警察和不熟悉事物的過度恐懼,以及陷入對權威(警察)的催眠裡,導致她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迎戰”-----上了司機的車。

如何應對恐懼

在《走出恐懼》一書裡作者說到,

“我們的文化並沒有妥善地教導我們如何妥善地面對恐懼,相反地,我學習到的是否定它以及克服它,同時努力地呈現出一個形象,讓他人以及自己相信自己是沒有恐懼的,甚至為自己的恐懼感到羞愧”

北大女碩士章瑩穎在美失蹤,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又不恐懼這個社會

其實,即使我們刻意否認和忽略恐懼,努力裝作不害怕的樣子,我們的恐懼依然存在,會在某個時刻在我們都沒有意識到時自然反彈,以看似不相干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比如害怕考試的人會在考試前生病,胃疼;怕狗的人看見有狗時雖強裝鎮定,但會身體緊繃。

我們的恐懼有很多種,但主要可以用兩種最基本的恐懼歸納:

1、 害怕無法生存

2、 害怕無法得到愛

我們大部分的生活都是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受到這兩種恐懼的影響。 而走出恐懼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和承認它的存在。瞭解到我們恐懼的產生絕對有充分的理由,而且這些理由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更具體。

因此,當恐懼來臨時,我們可以試試以下這些方法:

1、 “探索恐懼背後的根本原因,找出應對方法”

其實,在章瑩穎與男朋友提到對周圍環境的不安時,她已經在想象自己會發生糟糕的事情,把她的恐懼和有可能的威脅聯繫在一起了。恐懼容易影響人們的決策能力,容易讓人滋生妄想。但我們不能陷入負面情緒裡,而應該弄明白恐懼背後真正的原因,理性的對待恐懼,之後採取明智的防範行動。

2、 進行放鬆練習:

當我們認為某件事物有危險時,我們的呼吸就會自動加快。當我們有意識地做放鬆練習時,我們就能夠減少恐懼。下次當我們害怕時,試著調整呼吸,深吸一大口氣,放鬆身體,讓自己能停頓一下,保持理性。

生活不易,因此需要我們具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來自生活的壓力。也需要我們擁有足夠的冷靜,來面對紛紛擾擾的恐懼。

北大女碩士章瑩穎在美失蹤,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又不恐懼這個社會

最後,我們祈願章瑩穎可以平安歸來!我們等著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