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
"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寶應縣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總面積 1467平方千米,總人口92萬。先後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市(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江蘇省文明城市、省級社會治安安全縣。中國大運河寶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一、歷史沿革

1、秦時建縣,始名東陽縣、平安縣,南朝齊置安宜縣,治今縣西南。屬陽平郡。以縣治臨近安宜溪而名。唐初遷治白田(現址)。

2、唐肅宗上元三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治今址。南宋升寶應為州、軍。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安宜府,二十年府廢仍名寶應縣,屬高郵府。明屬高郵州。清屬揚州府。3、1914年屬淮揚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1943年5月始屬蘇中一專署,解放戰爭時期屬蘇皖邊區二專署。

4、1948年12月以後,先後屬蘇北行政公署、泰州、揚州專區。1960年析白馬湖、寶應湖、大汕子以西置金湖縣。1983年屬揚州市。

二、地名來歷

寶應”為唐代宗李豫的第一個年號(762年4月~763年6月),取“勝寶應真”之義。唐代宗上元三年農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獻寶,肅宗傳旨:上元三年改為寶應元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

三、旅遊景點

"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寶應縣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總面積 1467平方千米,總人口92萬。先後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市(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江蘇省文明城市、省級社會治安安全縣。中國大運河寶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一、歷史沿革

1、秦時建縣,始名東陽縣、平安縣,南朝齊置安宜縣,治今縣西南。屬陽平郡。以縣治臨近安宜溪而名。唐初遷治白田(現址)。

2、唐肅宗上元三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治今址。南宋升寶應為州、軍。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安宜府,二十年府廢仍名寶應縣,屬高郵府。明屬高郵州。清屬揚州府。3、1914年屬淮揚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1943年5月始屬蘇中一專署,解放戰爭時期屬蘇皖邊區二專署。

4、1948年12月以後,先後屬蘇北行政公署、泰州、揚州專區。1960年析白馬湖、寶應湖、大汕子以西置金湖縣。1983年屬揚州市。

二、地名來歷

寶應”為唐代宗李豫的第一個年號(762年4月~763年6月),取“勝寶應真”之義。唐代宗上元三年農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獻寶,肅宗傳旨:上元三年改為寶應元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

三、旅遊景點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1、寶應湖。位於鹽城金湖公路西不員處,屬淺水、封閉型湖泊。

"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寶應縣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總面積 1467平方千米,總人口92萬。先後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市(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江蘇省文明城市、省級社會治安安全縣。中國大運河寶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一、歷史沿革

1、秦時建縣,始名東陽縣、平安縣,南朝齊置安宜縣,治今縣西南。屬陽平郡。以縣治臨近安宜溪而名。唐初遷治白田(現址)。

2、唐肅宗上元三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治今址。南宋升寶應為州、軍。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安宜府,二十年府廢仍名寶應縣,屬高郵府。明屬高郵州。清屬揚州府。3、1914年屬淮揚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1943年5月始屬蘇中一專署,解放戰爭時期屬蘇皖邊區二專署。

4、1948年12月以後,先後屬蘇北行政公署、泰州、揚州專區。1960年析白馬湖、寶應湖、大汕子以西置金湖縣。1983年屬揚州市。

二、地名來歷

寶應”為唐代宗李豫的第一個年號(762年4月~763年6月),取“勝寶應真”之義。唐代宗上元三年農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獻寶,肅宗傳旨:上元三年改為寶應元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

三、旅遊景點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1、寶應湖。位於鹽城金湖公路西不員處,屬淺水、封閉型湖泊。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2、八寶亭。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縣嶽東昇浚得寶河,於河邊立碑建亭,是為八寶亭,紀念真如得寶之事。八寶亭現坐落在城中心的縱棹園裡。

"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寶應縣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總面積 1467平方千米,總人口92萬。先後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市(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江蘇省文明城市、省級社會治安安全縣。中國大運河寶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一、歷史沿革

1、秦時建縣,始名東陽縣、平安縣,南朝齊置安宜縣,治今縣西南。屬陽平郡。以縣治臨近安宜溪而名。唐初遷治白田(現址)。

2、唐肅宗上元三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治今址。南宋升寶應為州、軍。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安宜府,二十年府廢仍名寶應縣,屬高郵府。明屬高郵州。清屬揚州府。3、1914年屬淮揚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1943年5月始屬蘇中一專署,解放戰爭時期屬蘇皖邊區二專署。

4、1948年12月以後,先後屬蘇北行政公署、泰州、揚州專區。1960年析白馬湖、寶應湖、大汕子以西置金湖縣。1983年屬揚州市。

二、地名來歷

寶應”為唐代宗李豫的第一個年號(762年4月~763年6月),取“勝寶應真”之義。唐代宗上元三年農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獻寶,肅宗傳旨:上元三年改為寶應元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

三、旅遊景點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1、寶應湖。位於鹽城金湖公路西不員處,屬淺水、封閉型湖泊。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2、八寶亭。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縣嶽東昇浚得寶河,於河邊立碑建亭,是為八寶亭,紀念真如得寶之事。八寶亭現坐落在城中心的縱棹園裡。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3、蘇中公學紀念園。位於寶應縣曹甸鎮金吾莊。1944年2月, 蘇中區黨委、蘇中軍區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精神,決定以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九分校為基礎,成立蘇中公學。

"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寶應縣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總面積 1467平方千米,總人口92萬。先後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市(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江蘇省文明城市、省級社會治安安全縣。中國大運河寶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一、歷史沿革

1、秦時建縣,始名東陽縣、平安縣,南朝齊置安宜縣,治今縣西南。屬陽平郡。以縣治臨近安宜溪而名。唐初遷治白田(現址)。

2、唐肅宗上元三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治今址。南宋升寶應為州、軍。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安宜府,二十年府廢仍名寶應縣,屬高郵府。明屬高郵州。清屬揚州府。3、1914年屬淮揚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1943年5月始屬蘇中一專署,解放戰爭時期屬蘇皖邊區二專署。

4、1948年12月以後,先後屬蘇北行政公署、泰州、揚州專區。1960年析白馬湖、寶應湖、大汕子以西置金湖縣。1983年屬揚州市。

二、地名來歷

寶應”為唐代宗李豫的第一個年號(762年4月~763年6月),取“勝寶應真”之義。唐代宗上元三年農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獻寶,肅宗傳旨:上元三年改為寶應元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

三、旅遊景點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1、寶應湖。位於鹽城金湖公路西不員處,屬淺水、封閉型湖泊。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2、八寶亭。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縣嶽東昇浚得寶河,於河邊立碑建亭,是為八寶亭,紀念真如得寶之事。八寶亭現坐落在城中心的縱棹園裡。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3、蘇中公學紀念園。位於寶應縣曹甸鎮金吾莊。1944年2月, 蘇中區黨委、蘇中軍區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精神,決定以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九分校為基礎,成立蘇中公學。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4、揚州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周恩來少年讀書處位於寶應縣城水巷口3號,原為周恩來外祖父陳沅的身世宅第。整個建築為明清風格,佔地7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間。

"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寶應縣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總面積 1467平方千米,總人口92萬。先後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市(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江蘇省文明城市、省級社會治安安全縣。中國大運河寶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一、歷史沿革

1、秦時建縣,始名東陽縣、平安縣,南朝齊置安宜縣,治今縣西南。屬陽平郡。以縣治臨近安宜溪而名。唐初遷治白田(現址)。

2、唐肅宗上元三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治今址。南宋升寶應為州、軍。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安宜府,二十年府廢仍名寶應縣,屬高郵府。明屬高郵州。清屬揚州府。3、1914年屬淮揚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1943年5月始屬蘇中一專署,解放戰爭時期屬蘇皖邊區二專署。

4、1948年12月以後,先後屬蘇北行政公署、泰州、揚州專區。1960年析白馬湖、寶應湖、大汕子以西置金湖縣。1983年屬揚州市。

二、地名來歷

寶應”為唐代宗李豫的第一個年號(762年4月~763年6月),取“勝寶應真”之義。唐代宗上元三年農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獻寶,肅宗傳旨:上元三年改為寶應元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

三、旅遊景點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1、寶應湖。位於鹽城金湖公路西不員處,屬淺水、封閉型湖泊。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2、八寶亭。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縣嶽東昇浚得寶河,於河邊立碑建亭,是為八寶亭,紀念真如得寶之事。八寶亭現坐落在城中心的縱棹園裡。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3、蘇中公學紀念園。位於寶應縣曹甸鎮金吾莊。1944年2月, 蘇中區黨委、蘇中軍區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精神,決定以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九分校為基礎,成立蘇中公學。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4、揚州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周恩來少年讀書處位於寶應縣城水巷口3號,原為周恩來外祖父陳沅的身世宅第。整個建築為明清風格,佔地7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間。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5、九里一千墩漢墓群。位於寶應縣射陽湖鎮境內,從射陽湖鎮趙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鄉的天平莊附近,東西長約4.5 公里,在此範圍內,墓墩數以千計,後來人們俗稱為“九里一千墩”漢墓群。

"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寶應縣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總面積 1467平方千米,總人口92萬。先後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市(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江蘇省文明城市、省級社會治安安全縣。中國大運河寶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一、歷史沿革

1、秦時建縣,始名東陽縣、平安縣,南朝齊置安宜縣,治今縣西南。屬陽平郡。以縣治臨近安宜溪而名。唐初遷治白田(現址)。

2、唐肅宗上元三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治今址。南宋升寶應為州、軍。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安宜府,二十年府廢仍名寶應縣,屬高郵府。明屬高郵州。清屬揚州府。3、1914年屬淮揚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1943年5月始屬蘇中一專署,解放戰爭時期屬蘇皖邊區二專署。

4、1948年12月以後,先後屬蘇北行政公署、泰州、揚州專區。1960年析白馬湖、寶應湖、大汕子以西置金湖縣。1983年屬揚州市。

二、地名來歷

寶應”為唐代宗李豫的第一個年號(762年4月~763年6月),取“勝寶應真”之義。唐代宗上元三年農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獻寶,肅宗傳旨:上元三年改為寶應元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

三、旅遊景點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1、寶應湖。位於鹽城金湖公路西不員處,屬淺水、封閉型湖泊。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2、八寶亭。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縣嶽東昇浚得寶河,於河邊立碑建亭,是為八寶亭,紀念真如得寶之事。八寶亭現坐落在城中心的縱棹園裡。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3、蘇中公學紀念園。位於寶應縣曹甸鎮金吾莊。1944年2月, 蘇中區黨委、蘇中軍區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精神,決定以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九分校為基礎,成立蘇中公學。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4、揚州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周恩來少年讀書處位於寶應縣城水巷口3號,原為周恩來外祖父陳沅的身世宅第。整個建築為明清風格,佔地7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間。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5、九里一千墩漢墓群。位於寶應縣射陽湖鎮境內,從射陽湖鎮趙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鄉的天平莊附近,東西長約4.5 公里,在此範圍內,墓墩數以千計,後來人們俗稱為“九里一千墩”漢墓群。

江蘇揚州寶應縣----古稱安宜,因唐代獻寶而得名

6、揚州荷園。位於寶應縣水泗鄉新區的西側的荷園,總面積近兩萬畝,其中荷藕種植面積1.5萬畝。水泗鄉地處寶應縣東蕩,位於揚州、鹽城、淮安三市交界處,素有“水鄉澤國”之稱。荷藕種植面積達8.5萬畝,總產量達10萬噸,建有省級荷藕脫毒苗培育技術示範園和省級無公害荷藕生產基地。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