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保健品公司風光不再 顧營銷不顧產品做法備受質疑'

"


"


老牌保健品公司風光不再 顧營銷不顧產品做法備受質疑


(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阿阿膠”)發佈了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為18110萬-21560萬元,同比下降75%-79%。

此外,碧生源也在近日發佈公告稱,向騰龍盛源(北京)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向騰龍盛源”)出售子公司碧生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這是向騰龍盛源繼去年年底出售其位於北京市的總部大樓後,第二次出售旗下資產。

據中國商報記者瞭解,作為老牌保健食品公司,東阿阿膠和碧生源的業績一直受人矚目,然而隨著消費者的保健意識增強,上述品牌的產品功效飽受質疑,其銷量難以提升。

重廣告輕研發手段失靈


據記者瞭解,2019年一季度東阿阿膠的業績已經初顯頹勢。根據其一季度財報顯示,東阿阿膠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首現雙降,分別下滑23.83%和35.48%。

東阿阿膠淨利潤曾一直保持正增長。據公開資料顯示,其淨利潤從2006年的1.54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0.87億元,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在20%以上。另外,自2005年起,東阿阿膠的阿膠塊價格迄今累計提價18次。2001年,東阿阿膠的阿膠塊零售價僅為每斤40元,目前已經漲到2200元左右,價格增長近55倍。東阿阿膠將產品設定為滋補品中的奢侈品,一斤2000多元,一般老百姓吃不消。

然而,提價行為並不可持續。中國保健協會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東阿阿膠過分依賴提價來增加利潤的做法無異於“殺雞取卵”。

此外,東阿阿膠的廣告費用也不菲。在2017年雖然其研發支出增長了35.33%達到2.26億元,但廣告費用增加了2.30億元達到5.14億元,增長了80.99%。再加上市場推廣費,廣告宣傳推廣費合計達到13.74億元。

另外一家老牌保健食品企業——碧生源的業績也不盡如人意。據記者瞭解,2010年,主營保健茶產品以及減肥藥品的碧生源在港股上市。當年,碧生源營收高達8.74億元。但好景不長,其財報顯示,2013-2017年,碧生源公司淨利潤分別為-8997.6萬元、4503.50萬元、8821.40萬元、-7456.60萬元和528.10萬元。去年,碧生源全年實現營收3.7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2.4%,並由盈轉虧,虧損額高達9347.2萬元。

在業績下滑的情況下,碧生源以變賣資產的方式為業績“輸血”。

去年12月31日,碧生源發佈公告稱,將位於北京市西四環的碧生源大廈,即公司總部所在地,以5.55億元的價格賣給了吉寶置業子公司。根據物業評估報告,碧生源大廈於去年11月30日經評估市場值為4.8億元。此次碧生源出售子公司碧生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總價為1.25億元,相比評估市場值虧損了3.55億元。

據記者瞭解,和東阿阿膠一樣,碧生源也在廣告營銷上進行了鉅額投入,2009-2011年,研發費用僅佔每年營收的0.3%、0.9%和2.3%。即便到2018年,其研發費用僅為2354.8萬元,而廣告營銷費用則為24684.9萬元,超出研發費用的十倍。

產品功效被質疑


此外,記者發現,隨著消費者的健康意識逐漸提升,上述保健食品的功效和安全性也飽受質疑。

以東阿阿膠為例,2014年,北京協和醫院腎內科主治醫師陳罡,曾在自媒體丁香醫生的微信公眾平臺上發表文章,名為《阿膠,被“神化”的水煮驢皮》。

陳罡在文章中寫道:“總的說來,阿膠就是水煮驢皮,但熬製工序多了幾分神祕。驢皮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水煮驢皮後變成了部分水解和純化的膠原蛋白。遺憾的是,水煮豬皮、羊皮或牛皮,都可以得到類似的膠原蛋白。從營養學上說,它無法滿足人體對氨基酸的需求,並非良好的蛋白質來源,是一種劣質蛋白,在大多數國家的食品工業裡僅作為添加劑使用。”

該文章曾引發激烈爭論,但阿膠可以用來“補血”的說法,人民日報也通過官方微博表示,阿膠中的成分基本沒有補血的功效。

碧生源的產品也曾引發爭議。碧生源曾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到,上市公司並不能完全保證產品不對消費者身體產生傷害。

對此,中國商報記者通過電話諮詢其客服人員,該客服人員表示產品主要由植物成分組成,對身體沒有害處。但記者瞭解到,產品的植物成分中有番瀉葉,曾有多家媒體報道,長期服用此中藥對身體有副作用。針對該成分的安全性問題,該客服人員卻表示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另外,據《國際金融報》報道,2006-2009年,碧生源每年均因“未經審批擅自發布”“虛假宣傳”等被處罰。2007年—2010年,碧生源在北京、上海、廣東、湖南、遼寧、江蘇、內蒙古等地都曾因侵犯消費者肖像權、誇大功效、未獲批文等原因被警告、停售或是撤銷批文,經銷商也有多次違規。

2012年年初,碧生源因虛假宣傳、誇大產品效應再度引發爭議。但碧生源堅稱,公司上市後播放的所有廣告均有批文,且都處於有效期,因此無任何違規行為。

上述受訪專家向記者表示,保健食品行業經歷了一段較為混亂的時期,產品的功效檢測以及產品宣傳方面都存在很大問題。他認為,這兩大公司的經歷是目前保健食品行業的縮影,如果企業不重視產品研發,競爭力註定會下降。這也是整個保健食品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文章來源:中國商網,特此鳴謝!

轉載聲明:請遵守CC協議,轉載不註明來源上黑名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